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有哪些?

2024-05-06 01:13

1.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有哪些?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中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中非贸易全面综合平衡发展。可以帮助提高非洲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且有助于一些非洲国家控制和缓解通货膨胀。
二、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在中非合作论坛带动下,中国对非投资快速增长,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与此同时,非洲对中国的投资也日渐活跃,一批非洲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发展壮大。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起到了明显带动效应。
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很多非洲国家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重视支持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援助、工程承包、投资合作、扩大融资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兴建住宅、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通讯、电力、给排水、医院等基础设施,对非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中国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要求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保质完成项目建设。
五、帮助提升民生水准:完善公共设施、解决粮食问题、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外债负担等,是关系到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民生问题。中国十分关注非洲的民生发展,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公共福利设施,提高农业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并积极开展对非减债、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
六、拓宽中非合作领域:近年来,中非合作领域日益拓展,金融、旅游、航空、环境保护等逐渐成为中非合作的新领域、新亮点。中非还在多边框架中就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相互支持、加强合作。
七、发挥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作用: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上提出的一系列经贸举措,惠及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使非洲有关国家和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今后,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互利共赢、友好协商、务实高效的精神,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加强论坛框架内的经贸合作,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深入发展。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
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自身国情和受援国发展需要。20世纪60年代中国提出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对外援助遵循的基本方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仍然是中国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这决定了中国的对外援助属于南南合作范畴,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帮助。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1.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践证明,一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国在提供对外援助时,尽力为受援国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帮助受援国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打好发展基础,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
2.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信各国能够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绝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3.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中国坚持把对外援助视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注意实际效果,照顾对方利益,通过开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着力促进双边友好关系和互利共赢。
4.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援助规模和方式上,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依据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结合受援国的实际需要。
5.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国对外援助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及时调整改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对外援助工作水平。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有哪些?

2. 中国援助非洲的意义在哪里

总是能看到新闻上说,中国向非洲各种援助,中国的获益很大吗?除了钱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吗?

3. 中国援非模式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

1、援助理念
中国将非洲当作重要的合作伙伴,秉承平等互利原则,将对非援助视为双向合作。而非洲在西方眼中是"失败国家集中地"和“"不稳定的源泉”。
西方对非援助总是"高高在上”, 认为他们代表了人类最高道德规范并倾向于怜悯他人,对自己的政治经济体系有着极大的信心,因此对非洲国家颐指气使,提出各种要求和附加条件。
对非援助是中国”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而不是“施舍”或“恩赐”。儒家思想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尊重并相信非洲国家有权力和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非洲的发展不需要”导师”;
而是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伙伴。西方国家的对非援助是”民主援助”,忽视非洲的实际国情,脱离了非洲的实际需要,因此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的援助则是”民生援助”,因其较为理性务实而使中非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2、援助政策目标
著名国际关系学家摩根索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对外援助,本质都是政治性的,其目标都是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非洲进行援助都不是单纯出于道义的行为。首先,西方国家提升对非关系是出于各自特殊利益的需要。
美国认为处理好非洲事务有助于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日本、德国加大对非支 持力度意在提高其战后国际地位,寻求非洲支持其“入常”; 其次,西方国家对非洲进行援助是看中了非洲的丰富资源,希望借援助来加强对非洲的控制,抢夺战略资源;
再次,西方国家对非洲提供援助旨在保护本国安全利益。西方国家认为长期的贫和战乱使得非洲已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对世界的稳定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西方把非洲作为其推行"民主” 理念的重要目的地,使非洲尽星按照自已设定的既有模式发展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尽管我国一直宣称,中国无偿对非提供援助,不同于西方国家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但中国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中国与非洲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双方通力协作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增强国际影响力。
此外,对非援助可以换取非洲的战略资源,开拓非洲的广阔市场,带动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从而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开级。
3、援助执行与管理西方国家,尤其是DAC成员国已经建立起-套完整的、成熟的援助管理和运行机制。为保证援助政策的效果,发达国家除设立各种高层决策机构外,其援外事务均由独立机构负责,其中以美国国际开发署和英国国际发展部最具代表性。
目前我国对非援助主要由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和商务部分工负责。各部门分别负责自己领域内的援助项目。其中商务部是制定外援政策和规划、组织和实施外援项目与技术合作的主要部门。
在商务部内,针对对非援助的下属部门主要有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西亚非洲司和对外援助司。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援助管理执行机构结构混乱繁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扩展资料: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中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中非贸易全面综合平衡发展。可以帮助提高非洲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且有助于一些非洲国家控制和缓解通货膨胀。
二、拓展相互投资领域
在中非合作论坛带动下,中国对非投资快速增长,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与此同时,非洲对中国的投资也日渐活跃,一批非洲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发展壮大。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起到了明显带动效应。
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很多非洲国家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重视支持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援助、工程承包、投资合作、扩大融资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兴建住宅、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通讯、电力、给排水、医院等基础设施,对非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要求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保质完成项目建设。
四、帮助提升民生水准
完善公共设施、解决粮食问题、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外债负担等,是关系到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民生问题。中国十分关注非洲的民生发展,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公共福利设施,提高农业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并积极开展对非减债、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视野-外媒:中国援非模式西方难以企及

中国援非模式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

4. 中国援非模式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

中国援非模式与西方国家不同有:
一、援助的方式不同。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援助模式主要体现为官方发展援助(ODA)。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用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赠款,或赠予程度不低于25%的优惠贷款。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与西方援助形成互补。
二、援助的目标不同。西方国家在发展援助是出于各自特殊利益的需要。有的是看中非洲丰富资源,以此抢夺战略资源。中国无偿对非提供援助,是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上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双方通过协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国际影响力。
三、援助的理念不同。西方对非援助总是高高在上,认为他们代表了人类最高道德规范并倾向于怜悯他人,对自己的政治经济体系有着极大信心,因此对非洲国家提出各种要求和附加条件。中国将非洲当作重要的合作伙伴,秉承平等互利的原则,将对非援助视为双向合作。

扩展资料中国政府每年都为援建世界其他贫穷国家进行专项拨款,尤其以非洲国家为最多,已经持续几十年的时间,先后援建价值总额上万亿元的各种工程和项目。
主要援建有:医院、学校、住房、政府办公楼、港口、电视台、发电站、水坝、公路、铁路等等包含了所有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并且在受援国家赢得良好的声誉和信任。同时还为该地区提供技术输出,培养各种技术专业人才。
截止现在,中国在非援助的金额和项目已经远超发达国家,而中国在非洲的地位,已经逐渐取代部分发达国家,因为中国对非的援助不是在表面,是针对非洲的现状和当地的需求进行有目的的援助,给他们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驳斥西方对中援非四种非议 中国决不是掠夺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视野-外媒:中国援非模式西方难以企及

5. 援建非洲 中国比西方国家好在哪里

中国的援建,是不带政治目的和偏见,纯粹的经济援助。致力于改善当地的生活质量,进而改善治安。因为经济上去了,民众生活质量改善,自然就不会再去想作奸犯科,通过犯罪来获取财富来改善生活了。
治安上去了,经济发达了,那么教育也就可以逐步改善了。政府管理就有可能改善了。这样所谓的民主也就可以逐渐展开。
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治形态了。
而西方国家的方式就是武力干涉推翻所谓的野蛮政府,扶植自己认为民主的政府,然后才允许给予经济援助。
打压一方,扶植乙方的结果是导致对立加剧,冲突不断。可以说西方的方式基本没有成功的例子,只会加剧该国的冲突,导致分裂。
但是,其实很多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希望这些国家混乱不堪的,他们不会理会所谓的人权(生存权才是最大的人权,没有生存权,空谈人权有意思吗?),盲目推行西方民主,是希望这些国家依赖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可以借此获取这些国家的资源并销售武器维持他们推行的西方民主。

援建非洲 中国比西方国家好在哪里

6. 援建非洲中国比西方国家好在哪里

历史原因:非洲曾经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被肆意瓜分。非洲人民甚至有的沦为奴隶。西方列强掠夺非洲资源和劳动力,再把商品卖给非洲人,剥削者非洲人。所以,从历史情感上说,非洲人对西方国家没什么好感。
同为第三世界国家,也都曾经被西方列强殖民瓜分,所以非洲国家和中国是存在一定的认同感的。
再者,中国在国际社会展现出的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是可信赖的。
经济,中国近来来经济稳定增长,不论是增长速度还是总量,都局世界最前列。
而西方国家虽然保有不错的经济质量,但是发展态势趋缓。再加上国际和国内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人口、社会福利、宗教、政治、恐怖主义等,让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本国的直接利益和近期利益。再加上西方国家多是民主制,政府行动公开透明,而支援非洲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对国民来说近乎无用,所以国民会公开反对,对政府施压。而中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7. 援助非洲,中国和西方有哪些不同?

中国和西方援助非洲的模式区别:
一、中国对非援助特点 
对非援助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对外援助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摒弃任何附加条件
中国对非洲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维护非洲国家自我选择发展模式的权利。2006年1月《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指出,中国政府将根据自身财力和经济发展状况,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并逐步增加力所能及和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



2、信守承诺
在宣布一系列对非援助项目、做出援助承诺之后,中国政府都积极采取措施落实,从不向非洲国家开“空头支票”,这一点备受非洲受援国的好评。
3、优先考虑非洲的实际需要 
中国确定具体援助项目时优先考虑非洲国家的需要。援助项目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员培训为主,与西方援助形成互补,填补了对非援助的空白。教育、医疗、减贫等民生项目也是中国对非援助的着力点。
二、西方国家对非援助的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的援助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将援助作为维系对非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形成了自身的特征: 
1、援助规模大
西方国家在当今国际援助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二战后西方国家对非援助的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数据显示,2011年发展援助委员会(DAC)成员国向非洲提供的双边官方发展援助总金额达到326.11亿美元。
2、援助附加政治条件
西方国家在对非洲援助时经常附加政治条件。只有达到有关民主和良治标准、按其要求改造本国政治经济体系的非洲国家才可获得援助。一些最需要援助的国家反而可能得不到援助。在援助资金、技术的同时,西方国家也极力把其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援助”给非洲。
3、重视与各方协调合作
西方国家主张在对非援助领域加强与其他援助方的合作。他们认为,在发展合作领域,各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应形成互补,并加强相互协调磋商。同时,西方国家也十分重视与新兴援助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希望各国能够在一个透明和有序的环境下共同开展援助工作
扩展资料
一、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践证明,一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国在提供对外援助时,尽力为受援国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帮助受援国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打好发展基础,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
二、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信各国能够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绝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三、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中国坚持把对外援助视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注意实际效果,照顾对方利益,通过开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着力促进双边友好关系和互利共赢。
四、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援助规模和方式上,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依据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结合受援国的实际需要。 
五、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国对外援助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及时调整改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对外援助工作水平。
六、 白皮书介绍说,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实行改革开放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问题:援助非洲,中才国和西方有哪些不同?
七、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践证明,一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国在提供对外援助时,尽力为受援国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帮助受援国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打好发展基础,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
八、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信各国能够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绝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九、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中国坚持把对外援助视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注意实际效果,照顾对方利益,通过开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着力促进双边友好关系和互利共赢。
十、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援助规模和方式上,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依据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结合受援国的实际需要。
十一、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国对外援助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及时调整改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对外援助工作水平。
十二、 白皮书介绍说,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实行改革开放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十三、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9.4%。
十四、 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十五、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9.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对外援助

援助非洲,中国和西方有哪些不同?

8. 援助非洲,中国和西方有哪些不同

1、援助的方式不同;ODA只是对援助事宜的具体规范,实质上却是战后所形成的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ODA以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为中心,以各传统援助国自己的双边援助机构为主力,两者彼此支持,体系完备。
这一双边援助体系又得到了欧美所主导的世界银行、各大洲际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多边援助方面的支持,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封闭的规范和范式。
中非发展合作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支持,但因为游离于ODA体系和规范之外、自成一套,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批评而难以提出系统性的反驳意见。
事实上,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对外援助也受到了西方国际发展理论界的严厉批评,其境况与现在的中国十分类似。尽管日本做了大量解释工作,最终还是只能被动地加入发展援助委员会,接受这些规范的制约。
2、援助的目标不同:西方国家在发展援助是出于各自特殊利益的需要。有的是看中非洲丰富资源,以此抢夺战略资源。中国无偿对非提供援助,是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上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双方通过协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国际影响力。
3、援助的理念不同:在中非发展合作当中,一般是由非洲合作方主动提出所需要的项目清单,而中方则基于项目可行性、资金需求额和能否促进中国国内行业发展等角度来选定项目,然后在双边建立共识之后再签订合作协议。
由此可见,中非发展合作的平等和互利特性并不停留在合作双方的宣传层面,而是由基于双方需求的决策机制决定的,根植于中非发展合作的核心。
西方对非援助总是高高在上,认为他们代表了人类最高道德规范并倾向于怜悯他人,对自己的政治经济体系有着极大信心,因此对非洲国家提出各种要求和附加条件。
4、援助的规模不同:西方国家在当今国际援助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二战后西方国家对非援助的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援助非洲主要以基础设施及人员培训为主。

5、援助机构不同:
西方国家的ODA模式大多由一个统一的国家援助机构来执行,如美国国际开发署和英国国际发展部等。这些双边援助机构与国家外交机构平行工作、相互支撑,研究项目和援助项目的人力资源等投入都比较充足。
中非发展合作并没有统一的援助机构来执行,而是通过几个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银行之间的协调机制来推进。囿于行政级别的限制,名义上主管外援工作的商务部外援司对于别的部门并无控制能力,因此中国的对非援助和发展合作项目往往受到传统外交部门的较多限制,人力投入极度不足,机构设计僵化,研究工作也极端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