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包括哪些方面

2024-05-19 07:14

1. 文学翻译包括哪些方面

文学翻译,顾名思义,文学翻译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翻译.广义的文学翻译包括对所有涉及文学语言的广泛翻译.
可从再现原作的音韵美、修辞美、篇章结美三个方面来把握.音韵、修辞、篇章结构反映了作品语言形式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递增关系.这种关系要求译者对原文语言形式从音韵而修辞,从修辞而篇章结构进行美学审视,继之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凝于笔端,再现于译者语言形式之中.

文学翻译包括哪些方面

2. 文学翻译的策略有哪些

1 文体对等
不同文体的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点,面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译者要自动“切换”至不同的“翻译模式”。即译员在着手翻译作品之前,首先要定位源语文本的文体,从而确定目的语文本的文体,即达到源语文本的文体和目的语文本的文体对等。此外,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其承载的文化因素也各不相同。优秀的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会充分考虑如何处理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既然存在差异,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就不可能完全传达或体现在目的语文本中,译者能做的是尽量减少译文中的文化缺失。
在翻译前,首先通读源语文本,将文章定位为文学类作品。相应地,种瓜得瓜,译文也一定是文学类作品。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要以“文绉绉”的口吻去措辞、译句、谋篇,而非口语化的表达,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打上文学的“烙印”。
2 篇章对等
篇章对等又叫语篇对等。在进行语篇分析时,不仅单分析语言本身,还要看语言是怎样在特定语境中体现意义和功能。语篇对等包含三个层面: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指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在上下文的特定语境下确定其特殊的内涵。其语义单位和语义成分要在上下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语义的翻译转换。
例:Often, as his letters show, his powers of expression overflowed the bounds of the medium which he mastered.
从字面意思来分析原文,得出的译文是“通常,正如他信中显示的,他的表达力超过了他所掌握的媒介的界限”。但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the medium which he mastered”实际上指的是钢琴,而非其他表达媒介或工具。从下文得知他抒怀的方式不止弹琴这种方式,他的写作能力也非常好。因此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深挖出了原文的深层涵义。经过对译文的转化和润色后,得出的译文是“只要读一下他的信件就不难发现,贝多芬不仅只会借曲抒怀。”由此可见,上下文语境对翻译的帮助和制约作用。
情景语境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根据语境中交际的人际关系和内容来确定语言现象中的语言的确切涵义,从而判断译文的选词。
例:Once, when walking through the streets of Weimar, Beethoven and Goethe became aware that the Imperial family, accompanied by a glittering cavalcade of courtiers, was approaching them.
这段话描写的是贝多芬和歌德走在威玛街上偶遇到“accompanied by a glittering cavalcade of courtiers”的皇室人员,这里的“glittering”和“cavalcade”基本呈现出了街上列队整齐、臣伴左右的景象。根据当时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得到当时庄严肃穆的盛况。因此,根据当时情景“accompanied”应翻译为簇拥,而非伴随、陪伴,因为簇拥一词更能再现当时的情景。因此译文应为“一次贝多芬和哥德走在威玛的街上,见到一队皇家人马在众大臣的簇拥下走来”。
文化语境指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文化及社会心理等。翻译的内容不仅仅是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不同语言符号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中,尤其是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地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谈到翻译中的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就涉及到翻译时是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归化策略,还是让读者向作者靠拢,采用异化策略。就本文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前者。
例:Men who possess great character as well as genius have always been sure of their worth to the world.
这句直译为:拥有伟大人格和天才智慧的人总坚信他们对世界的价值。这种译法显然是可取的,毫无诟病。但是在文学翻译中要获得精彩的译文的话,不只是传达原文的直观意思。能把原文的含义用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或目标语习惯的俗语或诗句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就能变成更加地道的本国语言。译文如果意译为:“拥有伟大人格和天才智慧的人总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则更能深入目标语的文化习惯。
3 句法对等
英汉翻译中如果句句皆能达到对等的话,那全文的也就相对做到了文体对等和篇章对等。
例:there would have remained the life-story of a man whose character was supreme in resistance of evil, and in defiance of the blows of fate.
译文:他的一生仍然光辉灿烂,他不向邪恶妥协、不向厄运低头的人格魅力也已可圈可点。
原文为“in the resistance of evil, and in defiance of the blows of fate译文为“不向邪恶妥协、不向厄运低头”,笔者认为这已经做到了句法对等,原文和译文句式形成了对仗。
但是汉英语言在句法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汉语没有关系代词,这就意味着在英汉翻译时,需要考虑定语从句的次序和组合。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句法重组也是翻译的一大难题。
例:Perhaps it was this last trivial circumstance that set off the fiery spark of indignation in Beethoven, who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would have acted just as one of the crowd.
原句中将“circumstance”的定语后置,同时贝多芬的定语也后置了,直接逐字逐句的翻译的话,显然不符合汉语句法结构。汉语中定语在核心词前面。在翻译中遇到后置定语的句子,就需要重新调整句子,这时就不能做到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的完全对等了。根据汉语句法结构语言顺序重组之后,译文为:通常情况下,贝多芬本也会随规从俗,但可能正是这微不足道的插曲最终让贝多芬忍无可忍。
4 词汇对等
两种语言间,没有哪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对等。例如汉语中的“饺子”
和英语的“dumpling”的所指等值吗?根据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可知,他们的餐桌上是没有在做法和用料上和饺子一样的食物,所以实际上“饺子”和“dumpling”是不对等的两种食物,在意义上也是不等值的。所以在翻译中遇到不同语言间存在的文字空缺的,译者通常会采用加注、解释的方法。
5 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没有绝对的功能对等,只有相对的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钥匙”。在翻译实践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为了对等而“生拉硬拽”的翻译,失去原文应有的风姿。尤其在文学翻译中,勉强的对等会造成译文读者对原文美感的缺失。所以,对于功能对等理论,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能对等则对等,不能对等则灵活翻译。

3. 怎样看待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

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翻译者态度问题。单纯为经济利益,为评职称,或由于时间紧、求字数多,仓促完成,不仔细推敲文字。这反应了翻译者态度不认真。
二。翻译者的水平问题。翻译者或不求甚解,或对自身能力盲目自信。翻译的目的是“消除”翻译,意思是让读者看不出来这是翻译的,而更像是中文作家自己创作的,这样才体现了一个翻译家的素质。朱生豪、王佐良、傅雷等大家的作品,没有哪部作品不是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的。
三。审校者的态度问题。这是很关键的。如果初译者没有发现错误,审校者还是没有发现错误,说明原著存在着不为外国读者所熟悉的知识、典故,或者是审校者没有尽到译审审稿的责任。这项工作是繁复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审校。

四。现在一部著作有多个译本,流行、现代文学、非名家作品,许多人认为有错误可以容忍,毕竟他们没什么名气,所以许多人去做此项翻译。那些如简奥斯汀、罗曼罗兰的作品他们就不敢动,因为影响力放在那里。结果这类流行文学翻译出的文字令人不忍猝读。
五。建议读者去找著名的出版社的书籍去阅读,同时参考多个版本,勇于纠正错误,这也是一种学习。

怎样看待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

4. 文学翻译为何如此困难?

英语中有大量成语,这些短语如果逐字翻译根本没有意义。文学翻译程序应该如何处理下面这句话:“It seemed to just happen out of the blue.”?
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依赖于韵律模式,例如莎士比亚的抑扬格五音步。我们怎么能期望一个文学翻译项目保持这样的模式从英语到另一种语言?

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依赖于韵律模式,例如莎士比亚的抑扬格五音步。我们怎么能期望一个文学翻译项目保持这样的模式从英语到另一种语言?
当诗歌有押韵模式时,例如AABB押韵模式的每一个四行诗节,翻译就不可能保持这种模式。
尽管存在这些不一致性,但像谷歌Translate这样的机械翻译器能够以相对准确的速度即时执行仍然是相当令人惊讶的。这款翻译软件位于我的iPhone上,可以将任何一种语言转换成超过110种其他语言。这个技术震惊!
我在多米尼加共和国有个女朋友,每天都和她联系。她不会说英语就像我不会说西班牙语一样。能说彼此的语言无疑对我们有利,但老实说,我们不讲语言也没什么问题。我们选择用西班牙语进行交流。无论发送给我什么,都会立即复制粘贴到谷歌翻译上。只需点击一下鼠标即可将其翻译成英文。我输入到谷歌的任何消息翻译成英语是一个点击从翻译成西班牙语。然后,这条西班牙语信息被粘贴到我们选择的交流应用程序上,她会在大约1-2秒后收到这条信息。我们还没有把这一过程视为理所当然。这项技术相当神奇。它工作得非常好。

这并不是说机械翻译就不存在翻译问题,而有学识的人类翻译就不存在翻译问题。有时短语会被误解。代词是有问题的,因此可以用“他”代替“她”。“有时候误解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小心,但这在社交中是罕见的。”有时我们告诉彼此用另一种语言重述句子。
对于那些喜欢少打字多说的人,谷歌翻译将允许一个人发声,并把自己的话转换成文本。这个过程也可以逆转。

我记得,就在几年前,还能买到像样的机械翻译器,它们是独立的单元,比手持iPhone大得多,价格为300美元,更好的型号还多。今天它被内置到我的iPhone里了!!
不久前,当我和女友分享这句话时,她的部分回答是:"最重要的是不同类型的白痴瘤也就是不同类型的白痴瘤也就是不同类型的白痴瘤也就是不同类型的白痴瘤"
翻译:“这种方法适用于语言不同、需要翻译的情侣,他们仍然不会让不同的语言打破爱情的障碍。”

5. 中国文学翻译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中国文学翻译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是合适的翻译手法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虽然翻译界普遍认可为了本国读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而采取的意译手法,但是葛浩文在翻译的时候经常会删去原作中的某一部分,或者增加原文中所没有的表现,他们认为这样的翻译手法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是很不利的。
中国的翻译文学在国外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有人用日本举例说明了一下。目前在日本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多是在本国被禁止发行的;有着过激的性描写;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主的文学奖获得者(或候补者)的作品;电影的原作。这种出版呈现出恣意性和零散性,没有系统性可言。要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时候,日本对于中国文学的介绍远比现在更加全面、规模更加庞大。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呢?第一个是受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很多大的图书出版社因此而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图书出版。而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学界自身造成的。现在的中国文学界发展更加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发展,更是变化多端。面对这些铺天盖地涌来的文学作品让出版社头疼了,他们不知道那本书能够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心,而相当一部分文学作品过于冗长的篇幅也让翻译工作难以进行。 
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到中国文学作品走错国门的因素,想要让中国的文化被世界受接受和认可,文学翻译是很必须做好的工作。而先要做好文学翻译,就必须针对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只要这样我们中国的文化才能更快的“走出去”。

中国文学翻译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6. 文学翻译:中国文学翻译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我给您整理了以下答案;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书籍是文化传播中最好的媒介。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去年,作家刘慈欣的《三体》首次获得了雨果奖。更早些时候,2012年10月,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系列的获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学。
如果说图书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地图和心灵密码,那么翻译是一项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工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评论家谭五昌认为,没有优秀的翻译家把作家作品翻译成外文,很可能影响到作品在国外的传播性和影响力。
据了解,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研究一个作家的时候会收集各种译本,如文版、英文版、法文版等,在看过以后才会开始讨论。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的成功,也是得益于他的作品被国外多种文字翻译出版。翻译功不可没。

7. 文学翻译和其他类型的翻译有哪些不同之处?

文学翻译和其他类型的翻译的不同:

1、类型不一样
从翻译的角度来讲,文学翻译所接触的文献都是经典作品,并对翻译人员的文学素养、文学创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文学创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外文阅读及书写能力。
非文学翻译,在多数情况下根据客观实在的要求,会存在一些语言不规范、表达意思不清楚的情况,所以非文学翻译不能像文学翻译一样,盲目地忠于原文。
2、翻译要求不一样
翻译的标准有很多,大多数从事翻译的专业人员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他们提出的意见,对于普通文章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但是由于翻译的题材、种类不同。
3、用途不一样
就文学翻译来说,它的首要目的就是对艺术的一种传播,其他信息的传达都是附属的。
非文学翻译传达的是一种准确的信息,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将原来的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不添加任何个人的情感和个人虚构的部分。从事非文学翻译的人员,要对所翻译的文字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对所翻译的词语要慎重,不能选取有歧义的词语,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文学翻译注意:
文学翻译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文学翻译来说,文学本来就是一个广泛的分类,想要成为合格的文学翻译,必须具备“作家”和“杂家”两种素质。
翻译者要用作家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要用心进入被翻译作品,即作家的内心深处,体验和感知作家的感情和心灵。最起码,在阅读将要翻译的文学作品时,应该有所触动,与作家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激起“再创作”的欲望。

文学翻译和其他类型的翻译有哪些不同之处?

8. 在文学作品翻译上存在的问题

二)译者本身的翻译水平存在差异 如果说文化差异是藏汉翻译中的客观因 素,那么翻译者自身的素质就是造成翻译 错误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对于没有深厚 藏汉文化积淀的翻译者而言,缺乏相应的 文化知识背景,极易在理解和表达的过程 中出现偏差。只有翻译者自身正确理解了 原文的内容,并且规范地翻译出来,读者 才能正确把握原文的意思。只知一味草率 机械地套用翻译模式,不懂变通的翻译是 无法正确翻译的。同时规范的表达也是不 可或缺的,比如音译中,不同籍贯、使用 不同方言的译者如果没有按照普通话进行 翻译,而是采用方言来翻译,就会产生不 规范,产生歧义,甚至出现一词多义的后 果[3]。 ▽百度三、规范汉藏翻译的对策 (一)建立通用的翻译体系,不使用方言【摘要】
在文学作品翻译上存在的问题【提问】
你可以把你的问题说的再详细一些么,我愿意解答你的问题帮助你哦【回答】
就是汉藏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上存在的问题【提问】
就是汉藏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具体点的那种,举例论证【提问】
你好【提问】
哈咯哈咯【提问】
你好【回答】
在的【回答】
具体问题是什么呢?【回答】
就是汉藏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具体点的那种,举例论证

【提问】
翻译这类文体,应处理好几种问题。 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工 作态度 翻译工作本身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翻译 如何文体的作品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认真 的工作态度。政论文和新闻翻译,我们之所以特 别强调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工作 态度,这是因为:第一、从政论文和新闻所涉及的 内容来看,主要是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指 导性,翻译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原 文精神能否理解和贯彻执行,如果翻译错了,不 仅会造成读者思想上的混乱,而且会给我们的工 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第二、从常见的译文错误 来看,固然有些错误与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有 关,有时理解不正确,有时表达不正确,造成译 文错误,但是许多错误不完全是水平问题,而是 翻译人员责任性【回答】
还有吗,可以具体的举例论证一下嘛【提问】
好的,请稍等【回答】
一)由于藏汉语言习惯、语言思维、民 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我国藏族人民居住地分布广而散,藏语又 分为了安多、康巴和卫藏三大主要的方言 系统,分别在西藏中西部、西藏东部昌都 地区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等、青海藏族 地区使用。其中各个地方又存在不同的小 方言。对比我国的汉语也有着多个主要的 方言区。再加上藏汉之间的习惯用语、成 语、典故等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过 程中稍不注意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就给读 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产生错误的理 解。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藏汉翻译体系和 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便极易出现错误, 对译者、读者都带来巨大的困扰,对历史 著述者造成负面影响,阻碍藏汉文化之 的交流[2]。 ▽百度文库ViP 限时领免费会员 (二)译者本身的翻译水平存在差异 如果说文化差异是藏汉翻译中的客观因 众【回答】
二)译者本身的翻译水平存在差异 如果说文化差异是藏汉翻译中的客观因 素,那么翻译者自身的素质就是造成翻译 错误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对于没有深厚 藏汉文化积淀的翻译者而言,缺乏相应的 文化知识背景,极易在理解和表达的过程 中出现偏差。只有翻译者自身正确理解了 原文的内容,并且规范地翻译出来,读者 才能正确把握原文的意思。只知一味草率 机械地套用翻译模式,不懂变通的翻译是 无法正确翻译的。同时规范的表达也是不 可或缺的,比如音译中,不同籍贯、使用 不同方言的译者如果没有按照普通话进行 翻译,而是采用方言来翻译,就会产生不 规范,产生歧义,甚至出现一词多义的后 果[3]。 ▽百度三、规范汉藏翻译的对策 (一)建立通用的翻译体系,不使用方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