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政治提纲

2024-05-17 10:27

1. 高一必修一政治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试题
第一单元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考点2.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
考点3.货币的职能? 5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
考点5.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考点6.外汇及汇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考点7. 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
考点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考点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P13最后一段
考点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P14最后一段
考点1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理解“需求有弹性、互补品和替代品”?
考点1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P16
考点1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考点14.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
考点15.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恩格尔系数及变化的意义?
考点16.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如何评价?P20-21
考点17.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
考点18.正确的金钱观?
第二单元
考点1.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考点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相互关系?
考点3.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
考点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原因?
考点5.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考点6.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考点7.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及地位是什么?
考点8.企业的含义?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考点9.公司的含义,法定的公司形式及两者的比较。
考点10.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制的优点?
考点1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考点12.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破产。
考点13.劳动与就业?我国的就业形势怎样? 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考点14.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原因、主要权利、措施)。
考点15.我国居民的四种常见的投资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考点16. 利息的计算。我国的商业银行(含义、业务)?

第三单元
考点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考点2、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考点3、其他分配方式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考点5、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点6、财政的含义、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的含义。
考点7、财政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考点8、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考点9、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财政收支关系有哪几种情形?
考点10、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怎样?
考点11、我国税收的种类?两个影响较大的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考点12、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我国税收的性质、税收的作用)
考点13、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的区别?纳税人的权利?

第四单元
考点1、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
考点2、市场经济的含义?
考点3、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市场调节的优点。
考点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市场规则;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治本之策)
考点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考点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点7、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手段?
考点8、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考点9、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内涵?
考点10、经济建设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考点1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实现载体?
考点1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如何应对?  
考点13、世贸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
考点14、如何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高一必修一政治提纲

2. 高一政治必修一的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3.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
   一、
   1、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含义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怎样?
   4、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5、什么是货币?其本质是什么?
   6、货币具有哪些职能?其基本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纸币和货币流通规律?
   8、什么是通货膨胀?其有什么危害性?
   9、什么是价值规律?其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
  10、商品的价格由什么决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
  1、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
  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
  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其表现怎
  4、什么是集体经济,其有何作用或优点?目前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样的经营制度?
  5、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6、我国目前有哪些非公有制形式?如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是什么? 
  8、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9、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10、我国存在着哪些非按劳分配方式?
  1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2、什么是资源和资源配置?
  13、什么是市场和市场经济?
  1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其说明了什么?
  15、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手段是什么?
  16、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17、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为何要发展市场经济?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
  1、什么是市场主体?其包括哪些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什么?
  2、什么是企业?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3、什么是企业法人?其与非企业法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公司?其与企业法人或企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哪两种?二者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6、什么是股票?股票价格是怎样计算的?
   7、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或者为什么说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既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8、什么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要企业的提高经济效益?怎样企业的提高经济效益?
  9、什么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为什么要实行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制度?(P79—82)
  10、什么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11、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什么?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怎样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关系?
  12、企业经营者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为什么要具备这些素质?或者说这些素质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13、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其集中表现是什么?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什么作用?
   14、什么是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正当竞争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15、企业为什么要创立名牌产品?
  四、
  1、三大产业是怎样划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怎样表示的?
  2、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意义是什么?
  4、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是什么?(并由此引申出“为什么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把第3、4点内容综合:为什么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5、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什么?为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或怎样发展我国的农业?或怎样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6、什么是工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7、怎样提高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或怎样发展工业?或发展我国的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8、什么是第三产业及其分为哪四个层次的内容?
  9、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为什么?
  10、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把第9、10点内容综合: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1、怎样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12、我国的劳动者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地位由什么构成以及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13、我国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其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14、什么是职业道德?其核心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15、劳动者为什么要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16、什么是劳动合同?其内容有哪些?
  17、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18、什么是劳动合同制度?为什么要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为什么说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 
  19、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20、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哪两个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五、
  1、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2、什么是国民收入?其两种表现形式是什么?增加国民收入有何意义?增加国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3、按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可分为哪两部分?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4、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如何?怎样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5、什么是财政和预算?预算的功能是什么?
  6、财政收入的形式和财政支出的范围有哪些?
  7、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8、财政的作用有哪些?怎样增加财政收入?
  9、什么是税收?其有哪些基本特征?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怎样?
  10、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1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2、什么是纳税人?我国税收的主要税种有哪些?
  13、怎样树立纳税人意识?
  六、
  1、什么是金融和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
  2、什么是银行?银行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我国银行分为哪些类别?
  4、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是什么?其地位和主要职能有哪些?
  5、什么是商业银行和银行利润?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有哪五大国家控股商业银行?
  6、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其目的是什么?我国目前有哪三家政策性银行?
  7、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有哪些?常用办理结算的信用工具有哪些?
  8、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9、什么是存款储蓄?其种类有哪些?
  10、我国对公民存款储蓄的政策和原则是什么?适量的存款储蓄有哪些重大作用?
  11、什么是债劵?债劵与股票有何异同?
  12、债劵分为哪些类别?各类债劵有何特点?
  13、什么是商业保险?其分为哪两类?商业保险有何作用?
  七、
  1、商品服务市场由哪些市场构成?商品服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什么是消费品市场?其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生产资料市场?其有哪些特点?
  4、什么是服务市场?其有哪些特点?
  5、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6、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即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什么是家庭消费?其是怎样分类的?
  8、影响家庭消费的根本因素和一系列的因素有哪些?
  9、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如何?
  10、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之?
  11、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怎样维护之?
  12、消费者因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同经营者发生争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问题?
  八、
  1、什么是世界市场?当代世界市场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外汇、汇率和外汇储备?
  3、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是怎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的?
  4、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有哪些?各组织的性质、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世贸组织实施的最重要原则是什么?
  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要实施什么样的战略?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对外贸易?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包括哪些类型?其中哪一种类型既是传统形式也是居主导地位的形式?
  7、对外贸易由哪两部分构成?什么是贸易顺差、逆差和平衡?在对外贸易中,怎样处理进口和出口的关系?
  8、什么是海关和关税?征收关税有何意义?
  9、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有哪些?
  1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

4. 高一 政治 必修一、复习大纲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①基本职能                     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 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类型:
①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知识要点]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三、公司的经营
1、企业: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分类: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④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形式:特殊形式(国有独资公司)和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③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进行监督
④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结构
3、公司的经营
①含义及目的(略)  ②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第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第二、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
①企业兼并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其意义是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有益于减少失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企业联合——“强强联合”
③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四、新时代的劳动者
就业①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
党和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解决途径
3、劳动者的权利:
①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意义: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②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③劳动者权利的维护——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途径:法律。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五、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利息: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5、商业银行:
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④其它业务:债券买卖和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⑤作用:“纽带”、“依据”、“监管”
六、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所有权凭证。(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债券——稳健的投资
①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债务证书
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5. 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题纲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①基本职能                     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 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类型:
①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知识要点]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三、公司的经营
1、企业: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分类: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④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形式:特殊形式(国有独资公司)和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③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进行监督
④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结构
3、公司的经营
①含义及目的(略)  ②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第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第二、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
①企业兼并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其意义是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有益于减少失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企业联合——“强强联合”
③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四、新时代的劳动者
就业①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
党和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解决途径
3、劳动者的权利:
①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意义: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②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③劳动者权利的维护——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途径:法律。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五、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利息: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5、商业银行:
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④其它业务:债券买卖和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⑤作用:“纽带”、“依据”、“监管”
六、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所有权凭证。(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债券——稳健的投资
①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债务证书
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题纲

6.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提纲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 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 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总体水平)
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 、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
4、消费心理:
⑴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⑵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⑶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⑷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5、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股份制经济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作为现代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注意: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和资本联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    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总和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注意: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4)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理解: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①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所有制类型:
①从性质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构成社会主义企业体系
②从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看: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3、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通常都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即公司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即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即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公司制的优点:二者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等优点
    4、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二)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
  (1)直接目的:利润
  (2)意义:保持一定的营利目的,公司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①企业形象的含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可;
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③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④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3、企业兼并和破产
   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企业的经济现象;
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破产: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
   (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7. 求高一政治必修一的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商品生产 
3、商品经济 
4、商品的使用价值 
5、商品的价值 
6、交换价值 
7、一般等价物 
8、货币 
9、价格 
10、商品流通 
11、流通手段 
12、纸币 
13、通货膨胀 
二、基本问题 
1、构成商品的条件 
2、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异同、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异同 
3、商品生产出现的条件 
4、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6、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用关系图表示) 
7、商品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8、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异同点 
9、货币的本质及其与货币的职能之间的关系 
10、货币具有哪几种职能? 
11、商品流通的公式表示是什么? 
12、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13、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有何异同? 
14、纸币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15、行哪些职能? 
16、人民币的发行权归谁、谁又负责发行的具体事宜? 
17、商品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哪几个因素确定? 
18、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通货膨胀的表现是什么? 
19、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0、通货紧缩的表现是什么? 
2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 
23、价值规律的作用 
24、商品为什么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25、供求和价格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国有经济 
2、集体经济 
3、混合所有制经济 
4、所有制结构 
5、个体经济 
6、私营经济 
7、外资经济 
8、按劳分配 
9、资源、资源配置、资源优化配置 
10、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11、市场经济 
12、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 
13、宏观调控 
14、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基本问题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什么作用、具体表现是什么? 
3、集体所有制的地位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集体经济、为什么? 
4、农村集体经济的表现是什么、有何特点、又有什么优点和作用? 
5、为什么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6、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几种形式?它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什么地位? 
7、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所有制结构? 
8、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9、如何正确对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 
10、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1、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13、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哪几种形式? 
14、市场经济具有哪些一般特征? 
15、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平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6、为什么说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17、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法制性? 
18、为什么市场经济要具备开放性? 
19、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0、市场的作用? 
21、国家为什么需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2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3、宏观调控主要有哪几种手段? 
24、为什么说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6、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什么样的作用? 
27、如何正确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8、为什么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9、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主体 
2、企业 
3、企业法人 
4、法人 
5、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有限责任公司 
8、股票 
9、股东 
10、股息 
11、经济效益 
12、劳动成果、劳动消耗 
13、企业兼并、强强联合 
14、企业破产 
15、厂长(经理)负责制 
16、企业的信誉、企业形象 
17、正当竞争 
18、不正当竞争 
二、基本问题: 
1、市场主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3、为什么说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4、企业的建立须具备什么条件、履行怎样的程序? 
5、法人和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6、我国的公司种类有哪几种? 
7、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给股份制企业定性,关键看什么? 
9、国有经济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支柱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上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其出路是什么?它的存在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1、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有何影响? 
12、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则提高经济效益对国家有何重要性? 
1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14、实行企业兼并的意义是什么? 
15、强强联合的意义是什么? 
16、为什么说“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17、如何正确对待企业兼并和破产? 
18、如何正确对待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19、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机制是什么? 
21、为何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 
22、企业经营者要具备哪些素质?为什么? 
23、企业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24、正当竞争的手段有哪些?正当竞争有何作用? 
25、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是什么?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 
3、农业 
4、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 
5、第三产业 
6、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义务 
7、职业道德 
8、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 
9、社会保障制度 
10、社会保险 
11、社会救济 
12、社会福利 
13、社会优抚 
二、基本问题: 
1、三大产业的划分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异同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农业的重要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5、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还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五环节? 
6、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7、为什么说农业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8、完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9、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0、乡镇企业的作用 
11、工业的地位是什么? 
12、工业的作用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为何要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中的机械、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成为支柱产业? 
14、我国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15、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16、第三产业形成的原因 
17、第三产业的作用 
18、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19、我国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格局? 
20、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什么构成、又如何体现? 
21、劳动权的地位 
22、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23、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有何重要作用? 
24、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 
25、劳动者依法应履行哪些义务? 
26、为什么说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27、为什么说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28、劳动合同的内容是什么?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遵循什么程序? 
29、为什么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30、劳动者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1、我国的社保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它要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原则?又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求高一政治必修一的复习提纲

8. 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题纲

高一政治知识点(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6、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