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年收益很高的基金今年的表现却一般?基金的好业绩为什么不能持续?

2024-05-14 02:12

1. 为什么去年收益很高的基金今年的表现却一般?基金的好业绩为什么不能持续?

      在挑选基金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倾向于通过基金的业绩排名去选择基金。但是在实际当中,前一年业绩表现非常优秀的基金,到了第二年,却很难延续前一年的好业绩,这是为什么呢?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市场风格的快速转换      A股市场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市场的风格转换快,热点题材概念切换快。尤其是对于行业基金或者是主题基金来说,行业基金或者主题基金主要是依赖于相关行业或者是概念的红利,大部分这类行业都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如果正好在前一年的时候遇到风口展示出亮眼的业绩,等风口过去,难免会面临一定程度的回调,这也就导致了业绩无法保持持续性的优势。基金市场的客观规律      基金市场的客观规律,也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几乎不可能有足够强大的牛人能年年蝉联基金冠军。      尽管在公开数据上,能够发现一些五年甚至十年年均业绩表现在10%以上的基金经理,却很难找到连续两年拿到业绩冠军的大牛。说明优秀的基金经理,能够在不太长的周期内让自己的基金保持“优秀”排名,但如果想长期、持续保持“优秀”业绩表现,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算是投资大师巴菲特,以长线投资业绩广受推崇,甚至也有过在单年度错失热点、业绩跑输大盘的表现。不过,高手都是在长期赛道上取得优秀业绩的,光看一年的表现,显然过于短视。      当然,如果是一只不错的基金标的,并且上一年度基金的业绩表现优秀,而当年业绩不是特别理想,可能也只是涨幅暂时落后。毕竟上述基金从年度表现来看,度过低谷之后的重新崛起,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我们也不能因为短期涨幅落后,就盲目抛售,因为此时的基金有可能是在低点布局。      我们对一位基金经理及一只基金的考察,一定还是要抱有长线的格局和视野。不要执迷纠结于阶段性的排名领先和落后。将一系列必然和偶然因素考虑清楚,就可以更容易制定清晰的基金策略。      从这些交易动机心理,结合客观现状,我们就要注意评估持有的基金,当前处于排名的什么位置,衡量一下基金经理是想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还是立足于稳住当前位置,因为不同的想法落实于不同的行动,最终将体现在基金的表现上。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去年收益很高的基金今年的表现却一般?基金的好业绩为什么不能持续?

2. 投资基金要如何从它的过去业绩来判断未来业绩如何?

一般而言,一只好的基金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第一,投资团队方面的“强势”。支撑基金业绩增长的要素主要是基金背后的管理和运作团队,这类基金一般配置有行业内有较深功底的研究员和团队协作组织体系,更有吸纳具有创新等优秀人才的体制和机制。
第二,基金配置资产的“强势”。这类基金一般主张主题投资,并顺应市场变化,选择具有强势领涨能力的股票品种。如重仓配置具有人民币升值概念的地产、金融股票,或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概念性的股票。把握住了市场主流投资热点,对基金净值的提升作用显而易见。
第三,以资本增值为目的,是强势基金的主要投资特征。基金投资的品种有股票、债券等,相对于债券来讲,成长性股票的增值能力是最强的,也是促进基金净值增长的要素指标。因此,成长性股票在基金资产中的比例大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其增值表现。
第四,强势基金的投资优势有赖于牛市行情。无论是哪种基金产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基础市场行情的影响。股票型基金的投资品种受证券市场行情的影响更大,相对于熊市和震荡市行情,牛市行情更有利于提高基金的投资收益,使其强势特征得到显现。
第五,投资理念上的“超前性”和“创新性”,也是影响基金强势的主要因素。牛市行情中,基金管理人是不是能够秉承价值投资理念,而不做急功近利的短期波段操作,对稳定基金的业绩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明,牛市行情中过多地进行频繁操作,除了折损较多的手续费,并不利于基金积累投资利润。

3. 基金是不是历史业绩越高越好?

结论是否定的,跟踪的历史业绩记录既可能是有帮助的,但也可能是来捣乱的。
从历史业绩进行推断的主要陷阱包括以下几点。
1、潜在风险
历史业绩误导性的主要表现是未知风险。在一个基金的存续期中,投资策略可能对于某个小概率事件进行了风险暴露,而恰巧这段时间没有发生这个事件,因此历史业绩没有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业绩是不具代表性的,或者说,具有极强的误导性。这里的核心概念已经在第4章中进行了讨论。
2、数据相关性陷阱
图6-1展示了债券市场在过去30年的强劲上涨。想象一下:在广泛使用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中使用债券这个投资标的。在给定的波动率(作为风险度量)条件下,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会给出一个最高预期收益的投资组合。这个模型的结果是基于历史上各个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和波动率,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计算的。一般来讲,债券的上涨势头越强越稳定,在最优投资组合中的占比也就越高。
图6-1 美国国债期货主力连续合约
注:期货主力连续合约图表展示了连续持有国债期货多头的净值变化,并考虑了合约展期的价格调整。
在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中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历史数据是未来决策的可靠依据。这个假设合理吗?具体到债券,过去30年的业绩和未来业绩的相关性有多强?债券市场长期牛市的驱动力来自从1980年开始的商品熊市和同期的低通胀。虽然自2002年开始商品市场触底反弹,但是通胀继续低迷,后者得益于2008年及之后的经济危机。债券的长期牛市(或者说,利率的长期下跌),与自1979~1980年开始的两位数的通胀率下跌到2008年后期不足2%的通胀率的这个大势,是亦步亦趋的。
然而,债券的未来前景与过去的历史业绩似乎并无关联。债券利率已经从1981年的15%跌到目前的3%,无论如何展开想象的翅膀,未来下跌的空间都是极其有限的。对于未来的预测,过去利率的下跌(债券的上涨)不仅仅没有指导性,更是一个“不可能”指标。我们很难想象未来30年,利率可以从3%跌到-12%。相反,利率长期大跌之后,大反转倒是很有可能。得益于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带来的强劲需求,商品价格已反转形成长期上涨趋势。到目前为止,由于较高的失业率,尽管商品上涨,通胀还是保持低水平。不过,随着失业率的改善,通胀率似乎也要重拾升势。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的延迟效应叠加了对于债台高筑的担心可能导致未来长期内上升的通胀和利率水平(也就是下降的债券价格)。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去在牛市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未来可能是导致熊市的因素。过去的债券牛市是由于长期以来利率从非常高的位置跌落至非常低的位置,而未来的下跌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进入上涨轨道的可能性反而会很大。进一步来讲,利率的长期下跌说明利息收入已经充分地下降了。在此背景下,过去30年债券市场的昂扬走势更像是未来债券会持续走低的理由,而不是在一个投资组合中提高债券权重的理由。
历史业绩仅仅在历史能够推断未来的时候有借鉴意义。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做此假设。就像债券的例子一样,有时候,过去的历史业绩其实是一个反向指标。在没有搞清楚过去如何推断未来之前,千万不要用历史业绩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3、过高的收益率可能反而是坏事
优异的收益绩效未必就是一个好的指标。有时候,过高的收益率反映了基金经理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而不是其优秀的管理技能。来看一下1998~1999年股票长/短仓的明星基金经理。那些重仓科技股股票(尤其是互联网股票)的基金经理会大幅跑赢市场。这段时间内,越高的风险暴露——在互联网股票上持有重仓——意味着越高的业绩表现。市场对于持有过高估值,而在基本面上一文不值的股票的基金经理给予了过高的回报,从而导致了这些股票更高的价格。那些小心谨慎、克制自己不过度投机的基金经理大幅跑输市场。因此,在2000年年初选择基金经理的投资人很可能倾向于选择风险最大的投资组合而不是最高水平的管理技能。大多数在1998~1999年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在随后2000年3月开始的互联网泡沫中伤亡惨重,整个科技板块巨幅下跌直到2002年。
另一个优异表现来自过高风险而不是管理水平的例子是2003~2007年采用信贷利差策略的对冲基金。擅长高收益债券投资的偏多的对冲基金得益于债权收益和资金成本的价差而表现出色。利用杠杆,价差带来的利润翻了好几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杠杆可以提升利润,但随着信贷利差的收窄或者拉大,资本成本的收益和损失也会同步放大。2003~2007年,高收益债券的信用利差逐步缩窄,意味着资本收益提高了利息收入。那些用了最高杠杆和承担了最高信用风险的基金经理同时受益于利息收入和资本收入(由于利差的原因)。因为信贷息差并未急剧扩大以反映长期暴露的风险,所以由增加杠杆而承担的额外风险并不显著。那些根据过去3~5年的历史业绩,在2007年年中,选择信贷利差对冲基金的投资人很有可能选择了那些承担最大信用风险而不是拥有最高管理技能的机构。可悲的是,信贷利差的急剧扩大,导致杠杆下的成倍损失,那些承担最大信用风险的对冲基金在随后的两年内糟糕透顶。
投资陷阱在于有时候过去优异的业绩其实反映了负面的过高的风险,而非正面的过人的管理技能。如果市场条件十分有利,过高的投资风险将不被察觉—非常合拍的市场条件导致了优异的业绩。而且,某些极端的行情鼓励了投机(例如,互联网泡沫、信贷利差泡沫),而这些狂欢大大加剧了市场往后形成拐点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过去不仅仅没有代表性,还具有严重的欺骗性。投资人必须要理解助力优异业绩的原因并且合理判断未来是否能够延续辉煌。2000年年初重仓互联网股票的基金经理可能会有一个漂亮的业绩曲线,但是理解背后原因的投资者才能对此风险保持警惕。正如保罗·鲁宾(Paul Rubin)指出的,“千万不要被牛市中的光环冲昏头脑”。
4、无可比性
考虑以下两个在策略池中候选的基金,我们以最大回撤作为主要的选择标准。
(1)基金A:最大回撤25%。
(2)基金B:最大回撤10%。
哪个基金的风险更大?许多读者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幼稚的问题。难道不是很明显基金B的风险更小?错了,未必是!事实上,以上的信息完全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假设我们提供更多信息,如下所示。
(1)基金A:最大回撤25%,历史业绩时间7年。
(2)基金B:最大回撤10%,历史业绩时间3年。
如果更小回撤的基金历史业绩的时间也更短,我们实际上无法判断哪个基金的风险更小。如果基金A在最近3年的最大回撤仅仅5%(相比基金B的10%),那么似乎基金A的风险就更小。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基金B如果也有7年历史业绩的话最大回撤是多少:也许会远超过基金A的最大回撤。
公平起见,比较必须基于相同的时间段。正如上例,如果最大回撤是主要的比较标准,比较就必须从两者都有的业绩时点开始,而不是从各自的起始点。对于其他比较标准,也是一样。
假设我们想比较两个偏多股票型对冲基金的平均年化复合收益率。基金A从1995年开始,基金B从2000年开始。如果比较是从各自的起点开始的,那么基金A拥有了巨大无比的优势,因为它在前几年的牛市里面进行了交易而基金B没有。在这个例子里面,拥有更长历史业绩的基金获得了优势;但在另一些例子里面,结果是反过来的。比如说,从1997年中期开始运作的基金会比从1999年初开始运作的基金吃亏许多,因为它经历了1997~1998年的熊市。同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将起点对齐,来避免比较上的误区。
对于基金的比较必须基于相同的基准,请记住以下这些原则。
(1)时间段。就像上面例子所讲,如果两个基金是从不同时点开始的,那么统计数据必须要从两者时间段一致的历史业绩中进行计算。
(2)策略风格。比较两个不同策略风格的基金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的业绩往往取决于对应的市场特征。将偏多股票型对冲基金和固定收益套利基金做比较是不合适的。因为在趋势上涨的市场中,前者占有巨大优势;而在趋势下跌的市场中,后者占有巨大优势。
(3)参与交易的市场。相比管理技能,市场环境对于业绩的影响往往更大。即使两个基金经理是采用同一类交易策略的,但如果交易不同的市场,业绩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举例来讲,假设两个做趋势跟踪期货交易的对冲基金(CTA),一个只交易商品期货,而另一个只交易外汇期货。当一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趋势,而另一个市场窄幅震荡(一种非常难赚钱的市场环境),比较结果其实只反映了市场的趋势特质,而非基金的管理水平。
5、过长的历史业绩往往失去意义
通常认为长的历史业绩会比短的历史业绩更具有说服力。这个常识其实并不一定完全正确。由于以下原因,更长的历史业绩可能并没有实际意义。
(1)策略和投资组合发生了变化。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会使得投资策略和交易市场发生巨变。举例来讲,长短仓股票对冲基金往往受益于小市值股票的高速增长。随着管理规模的增长,仓位被迫往更大市值的股票迁移;小市值股票的仓位配比被迫降低或者完全放弃。此举可能大大降低该基金的未来业绩。因此,早些年的历史业绩对于当前的管理风格并不具有说服力;或者说,利用太久远的历史业绩可能会高估该基金的未来潜力。
(2)策略效率在衰退。一个基金早些年靓丽业绩的主要驱动力很可能由于市场结构的变化或者竞争对手的进入而发生衰退。因此,由于之前的市场环境更为有利,早些年的收益率会远高于最近几年的收益率。可惜的是,昨日不再来。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做趋势跟踪策略的CTA取得的长期骄人业绩。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趋势跟踪CTA的年化收益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随着更多使用类似策略的CTA基金进入,这类策略的回报/风险比率大大降低。一般来讲,那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CTA基金在前期的业绩会远高于当前水平。我们经常见到历史业绩中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是光彩熠熠而在此之后平淡无奇。由于助力辉煌业绩的市场环境很难重现,因此把相应的历史业绩作为未来潜力的佐证,似乎是“水中月、镜中花”。
(3)基金经理发生了更迭。拥有长时间历史业绩的基金往往更换了基金经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基金的创始管理人由于成功的业绩,很可能升迁至管理岗位,而雇用或者指派其他基金经理来负责此基金。有些时候,原先的基金经理可能部分或者完全退休。另一些时候,在大机构内,虽然原先的基金经理离开或者被另一个取代,该基金仍然挂在其名下。当一个基金的管理人发生了重大更迭,早期的历史业绩一般是没有意义甚至是捣乱的。
以上任何一个原因都能导致长的历史业绩并没有比短的历史业绩更有说服力。
◆ 投资误区1:利用历史业绩作为未来投资决策的依据是合理的。
真相:正如我们在债券例子中指出的那样,如果有理由相信助力过去优异业绩的历史条件在未来不会重现,那么历史业绩就没有意义。同样的,如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助力过去优异业绩的投资策略会发生衰退,那么历史业绩也不可信。
◆ 投资误区2:中等回撤下的历史高收益,一般是个优点。
真相:有时候,过高的收益率反映的其实是在有利的市场环境下承担过高的风险,而不是高超的资管技能。如果某个风险是小概率事件,而恰恰在基金存续期没有遇到该风险事件,那么历史业绩所展示的证据是不足够的。理解业绩背后的来源对于分析未来的潜力至关重要。
◆ 投资误区3:在定量的评价中,拥有较高回报/风险比率的基金经理比拥有较低回报/风险比率的基金经理来得要好。
真相:经常可以见到,不同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从不同的时间节点开始,而他们的业绩往往是由不交叉重叠的时间段的表现所决定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只比较相同的时间段(而不是从各自的起始点开始)。另外,交易相同市场并且采用类似策略的基金经理之间的比较才有意义。
◆ 投资误区4:越长的历史业绩越有意义。
真相:有时候,如果在管理期发生了重大变更,越长的历史业绩其实越没有意义。事实上,越长的管理期越有可能发生重大变更。

基金是不是历史业绩越高越好?

4. 选择基金时必须看重历史业绩吗

理财师解释说,所谓的基金定投,简单来说就是定期定额投资。“每隔同样的时间,投入同样的金额购买同一只基金,这就是基金定投。”那么,什么基金适合定投呢?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基金主要分为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四种。这四种基金中,都有做定投的基金。“货币型基金做定投,是最接近银行储蓄的理财方式,适合零风险的市民。”尹少鹏说。据尹少鹏介绍,在互联网宝宝兴起之后,很多市民一发工资就转到余额宝什么的,其实就是一种定投基金的行为,“只是收益比较低”。根据多位理财师分析,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才是做定投的大头。市民如果一次性购入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则需要持之以恒地跟踪基金投向的股票市场或者债券市场、境外市场、黄金、原油等;判断市场的拐点,找到合适的买点,承担买入后市场可能继续下跌的风险;适时地兑现浮盈落袋为安,或者割肉出局力求东山再起。相信这一步就难住了很多毫无理财知识,或者怕麻烦的市民。
历史业绩就是过去基金的业绩,可以当作购买基金时候的参考,但是历史业绩只是基金的过去表现,建议你可以在基金买卖网上面查看基金的其它信息,持仓情况、阶段涨幅、净值走势等等。我觉得历史业绩具有滞后性,但是可以分析出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

5. 应该怎样看待基金的业绩表现?

应该怎样看待基金的业绩表现,定期定额投资可理解为,“约定时间、约定扣款额、自动扣款投资”。定期定额申购业务是指投资者通过指定销售机构提出固定日期和固定金额的扣款和申购申请,由指定销售机构在约定扣款日为投资者自动完成扣款及基金申购申请的一种交易方式。无论预存还是每月续存,只需保证扣款时账户内有足额的资金即可。基金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投资人赚钱,业绩表现当然重要。可以通过关注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在同业同类基金中的排名情况,来判断该基金公司管理基金的水平。
需要提醒的是,投资人往往以短期的表现判断基金的好坏,其实是错误的,着眼于长期表现以及表现的稳定性才是评估基金好坏最客观的标准。如果只以基金短期的表现作为参考,优质的基金可能会因为短期的表现不佳而被忽略。 根据有关规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买卖基金的差价收入征收营业税,个人和非金融机构买卖基金的差价收入不征收营业税。对个人投资者买卖基金获得的差价收入、个人买卖股票的差价收入未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前,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企业投资者买卖基金取得的差价收入,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投资开放式基金的分红所得都是不需要扣税的,债券基金可以投资银行间债券。

应该怎样看待基金的业绩表现?

6. 今年业绩表现亮眼的基金,明年会怎么样?


7. 选择基金时必须看重历史业绩吗?

从基金的选择上来讲,历史业绩究竟能够不能够说明未来,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投资问题,大家知道,一个基金无论它过去的表现怎样,如果你今天成为它的基金持有人的时候,你只能买到它未来得表现,而你绝对买不到他已经过去的历史业绩,那么好,你既然买的是未来表现,那么你想知道的是什么,历史能否能够在未来重演,这就说你想回答的问题,历史业绩究竟等不等于他的未来,有三种不同的回答,第一种回答,可以说明历史,第二个历史业绩不能够说明未来,或者二者之间没有可靠的相关性,第三点历史业绩从某种程度上或许能够说明未来。

选择基金时必须看重历史业绩吗?

8. 如何客观看待2016年基金业绩表现

2016年全年,沪深300的表现如下:
从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总收益率-12.08%。
但是也不能说这1年市场就不好:
从2月1日开始计算的话,至2016年12月30日,总收益率14.10%。
从2月份往后,基本是稳定、慢速上涨的趋势,给人慢牛的感觉。
权益类基金的涨跌,和大盘相差不会很多,整体来讲是赚的。

货币基金、债基,不评价。没什么好讲的。
不过,在基金推荐方面,肯定是自选基最给力,简直是神器,推荐质量高到爆棚。。百度‘自选基’,你会回来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