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024-05-12 09:57

1.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首先,外来物种包括:   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包括人类和家畜疾病。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   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类等。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德国小蠊,原产于德国,故称“德国小蠊”。因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在商品流通运输的过程中输入我国,由于其体态与蟑螂极为相似,个体的大小如一般蟑螂四分之一,属蟑螂的一个品种。  生物入侵
小蠊的繁殖速度比一般蟑螂要快数千倍,经半个月左右其幼卵即可长成成虫,群体数量比一般蟑螂多几倍乃至几千倍。小蠊的生活习性与一般蟑螂相似,喜在宾馆、酒店的中西厨房、酒吧、餐厅、包房等场所活动。它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与蟑螂类似,主要是它们在活动其间将许多有害物质及病菌等传播到人们的食品及用具中,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德国小蠊是室内蟑螂中最小的一种,体长在15毫米以下。成虫为棕黄色。在前胸背板上有两条平行的褐色纵纹。   德国小蠊一年能经历4-5个世代。   德国小蠊卵鞘一直拖在雌虫的尾端,直至孵出若虫才脱落。若虫因此随母体到处扩散。   若虫经5—7次蜕皮后成为成虫,若虫期为30-56天。   德国小蠊正式大规模入驻中国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已经从开始的少数大城市蔓延到几乎中小城市甚至小集镇和农村地区,据国家疾控中心相关资料显示,一只雌性德国小蠊一年最多可以繁殖出一百万只后代。随着防治用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德国小蠊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抗药性,多数杀虫剂对其无效。因德国小蠊的存在和难以防治,导致目前蟑螂已取代老鼠成为四害之首!   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   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Bichhornia crassipes即中国人俗称的“水葫芦”)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凤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此外,美国曾经引进葛藤,葛藤不仅有极强的生长力,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环境。1930年从美国再从日本引进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沙坡变成草木繁盛的肥沃土地,被人誉为“大地的医生”。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近万棵。然而,葛藤向野兽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短短二十年间,便从大地的医生沦为全美通缉的绿怪,亚拉巴马州政府宣布葛藤成为非法移民。   此外,澳大利亚的“兔灾”,地中海的“毒藻”,美国五大湖的“斑马贻贝”,夏威夷的“蛙声”以及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大米草”、“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克氏螯虾”、“美国白蛾”等等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例举不胜举。由于缺少自然天敌的制约,这些外来入侵者不仅破坏食物链,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还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物种入侵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栖息地类型繁多,生态系统多样,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很容易在我国找到适宜的生长繁殖地,这也使得我国较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   由于长期以来对外来物种的入侵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系统的调查研究,至今我国仍不能提供较为权威的反映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的目录资料,虽然国家环保总局曾公布了首批16种“外来物入侵物种” [7]但实际入侵动植物的数量却远不止这些。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包括30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其中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有害外来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中国最具危险性的20种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分布与危害:物种 分布 寄主植物/危害 
烟粉虱(B型与Q型)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 蔬菜、花卉、烟草和棉花等600多种 
稻水象甲 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北京等 水稻 
苹果蠹蛾 新疆、甘肃 苹果、沙果、库尔勒香梨、桃、梨等 
马铃薯甲虫 新疆 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烟草、龙葵 
桔小实蝇 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 水果、蔬菜等250多种 
松突圆蚧 台湾、香港、澳门、广东、福建、广西 松属树种 
椰心叶甲 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台湾、香港 棕榈科植物 
红脂大小蠹 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油松、华山松、白皮松 
红火蚁 台湾、广东、广西、福建、香港、澳门 叮咬村民,危害公共设施 
克氏原螯虾  除西藏、青海、内蒙古外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危害土著种,毁坏堤坝等  
松材线虫  云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福建 松属树种 
香蕉穿孔线虫 曾在福建、广东发现,但已将疫情扑灭 经济、观赏植物等350种以上 
福寿螺 海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 危害稻田、农田,传播人类疾病 
紫茎泽兰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 危害农、林、畜牧业,使生态系统单一化 
普通豚草 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福建等 破坏农业生产,影响生态平衡、人类健康 
水葫芦 浙江、福建、台湾、云南、广东、广西等 堵塞河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单一成片,降低生物多样性 
空心莲子草 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福建等 堵塞河道,影响排涝泄洪,降低作物产量,传播家畜疾病 
互花米草 除海南、台湾外的全部沿海省份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水产养殖 
薇甘菊 广东、云南、海南、香港、澳门 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等 
加拿大一枝黄花 河南、辽宁、四川、重庆、湖南等 使物种单一化,侵入农田,影响植被的自然恢复过程 
 这些外来入侵生物,目前已然成为我国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头号敌人。   一方面它给我国农业、林业、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估算,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种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多达500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它使得我国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任务更加艰巨。据调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破坏力最强的外来入侵物种中,约有一半侵入了我国。与此相一致的是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有156个均在我国。因此,维护生物多样性,全力抵御外来物种的入侵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   
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3.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如前期一段时间流行的美洲白蛾表现为在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具体而言,其导致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2]虽然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该国生物的多样性。而外来物种入侵却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原因是由于它们偶然到达了不具备天敌或其它生物限制的新环境,因而快速扩散造成灾害。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4.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
  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从自然分布地区(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
  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
  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为什么外来物种引起入侵?编辑本段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入侵物种引起什么问题?编辑本段  直接减少物种数量
  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的数量
  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
  对火灾和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
  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
  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
  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 入侵物种使我们造成什么损失?  生物多样性极其功能的丧失,这包括:
  生态系统效益
  生物资源
  社会效益
  40% 的世界经济和大约80%贫困人口的需求来自生物多样性。
  当地物种和生态景观特有性的丧失,
  生态旅游收入
  当地土特生物产品
  社会效益
  全球化越盛行,当地特有性价值越高
  周围农业和林业收入的减少
  害虫控制花费
  杂草控制花费
  土壤肥力降低
  水资源调节能力下降
  可持续农业和林业依赖于其周围或更远地区良好的生态系统作为害虫和火灾的屏障,并保护土壤、营养和水资源
  中国现在正在开展的最危险的大规模有意或无意引入外来物种的项目
  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过程中大面积种植外来物种
  包括桉树、外来松树、外来落叶松和在不适宜的海拔和地区种植经济树。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控制和草料栽培中主要依靠从国外(特别是美国)进口草种,有关中国当地草种的培育、研究和利用却十分少。
  保护区绿化
  使用外来物种恢复植被
  城市绿化
  大量外来入侵种都是为观赏植物引进
  使用外来物种恢复植被
  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淡水和海水养殖业对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严重的
  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
  西番莲 (Passiflora coerulea) 
  我们能作什么?
  外来物种的有意引入和传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什么物种
  引入到哪里
  引入多少
  应用面积
  在保护区极其附近禁止引入外来种
  禁止有意引入,除非证明不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危害,而且当地物种没有同样的功能
  在所有的植被恢复项目中禁止使用外来物种
  水花生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水葫芦
  (Eichhornia crassipes) 
  提倡使用当地物种
  加强当地物种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当地物种的种源培育研究
  发动民众采集和培育当地物种种子
  建立入侵种预警系统
  建立中国外来物种信息系统
  在共享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全球信息系统
  建立和更新最危险的入侵物种名录,并建立公约限制这些物种的扩散

5.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我们苏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花生,本世纪初的水葫芦,以及加拿大的一枝黄花有逐步蔓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麻烦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

6.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则是指外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因为在此地区没有天敌,会较快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物种的多样性意味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网络化程度高,异质性强,能量、物质和信息输入输出的渠道众多而密集,纵横交错,畅通无阻,因而流量大、流速快、生产力高。即使个别途径被破坏,系统也会因多样物种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互补偿和替代而保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正常运转,使系统结构被破坏的部分迅速得到修复,恢复系统原有的稳定态,或形成新的稳定态。 

1.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物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群落组织化水平,而且可以通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间接反映群落功能的特征。 
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叶,当时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群落中物种面积关系的探讨和物种多度关系的研究。1943年,Williams在研究鳞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时,首次提出了"多样性指数"的概念,之后大量有关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原理、及测度方法的论文和专著被发表,形成了大量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一度给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造成了一定混乱。自70年代以后,Whittaker(1972)、Pielou(1975)、Washington(1984)和Magurran(1988)等对生物群落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遗传(基因)变化,亦称为基因多样性。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系的状况(如受威胁状况和特有性等)、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等。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从目前来看,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可分为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和γ多样性指数三类。α多样性指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群落所含物种的多寡,即物种丰富度;②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即物种均匀度。β多样性指数可以定义为沿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替代的程度。不同群落或某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越大。精确地测定β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①它可以指示生境被物种隔离的程度;②β多样性的测定值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地段的生境多样性;③β多样性与α多样性一起构成了总体多样性或一定地段的生物异质性。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梯度变化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是指群落组织水平上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随某一生态因子梯度有规律的变化。①纬度梯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加,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如北半球从南到北,随着纬度的增加,植物群落依次出现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苔原,伴随着植物群落有规律的变化,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②海拔梯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在温度、水分、风力、光照和土壤等因子的综合作用下,生物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在大多数情况下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呈伏相关,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群落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如喜马拉雅山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就表现了这样的规律。③环境梯度: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表现明显,而有的时候则表现不明显。如Gartlan(1986)研究发现土壤中P、Mg、K的水平与热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Gentry(1982)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新热带森林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在热带亚洲森林类型,两者则不存在相关关系。④时间梯度:大多数研究表明,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随着演替的进展,物种多样性增加。在群落演替的后期当群落中出现非常强的优势种时,多样性会降低。 

2.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以及在受到一定的干扰后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概念。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也叫抗变能力,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和维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表示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2.局域稳定性和全域稳定性 局域稳定性表示生态系统在经受小的干扰后回到原状的能力。全域稳定性表示生态系统在经受一次大的干扰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对不同的生态系统来说,这两种稳定性可能有下列4种情况(图8-13):(1)局域稳定性和全域稳定性都低(图中以小球是否容易保持稳定来表示);(2)局域稳定性高,全域稳定性低;(3)局域稳定性低,全域稳定性高;(4)局域稳定性和全域稳定性都高。3.脆弱性和强壮性 能在环境条件改变不大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称为脆弱的生态系统。能在环境变化范围很大的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称为强壮的生态系统 

3.生物的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从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概念出发,可以确定忽视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生物组织层次可能是造成观点纷争的根源之一。特定生物组织层次的稳定性可能更多地与该层次的多样性特征相关。探讨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应从不同的生物组织层次上进行。扰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悖论中的重要因子,如果根据扰动的性质,把生态系统(或其他组织层次)区分为受非正常外力干扰和受环境因子时间异质性波动干扰 " 类系统,稳定性的 ( 个内涵可以理解为:对于受非正常外力干扰的系统而言,抵抗力和恢复力是稳定性适宜的测度指标;对于受环境因子时间异质性波动干扰的系统而言,利用持久性和变异性衡量系统的稳定性则更具实际意义。结合对群落和种群层次多样性与稳定性相关机制的初步讨论:在特定的前提下,多样性可以导致稳定性。例如采用多样性理论和冗余理论对固沙植物群落稳定性机制进行论述.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固沙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状态.在生物学各级水平都存在冗余,冗余是生命系统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其主要功能是确保生物个体和群体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保持稳定,而且其功能只是在受到干扰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削弱冗余,会导致在个体、种群或群落水平上产生补偿作用,以此来增加群落的功能.固沙植物群落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群落内冗余的数量和结构,冗余越多结构越复杂,群落越稳定.削弱固沙群落的根系冗余可获得生物量上的补偿,但使群落稳定性下降. 
①多数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多样性高的群落,物种之间往往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相互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加趋于复杂,当面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或群落内部种群的波动时,群落由于有一个较强大的反馈系统,从而可以得到较大的缓冲。从群落能量学的角度来看,多样性高的群落,能流途径更多一些,当某一条途径受到干扰被堵塞不通时,就会有其它的路线予以补充 
②May(1973,1976)等生态学家认为,生物群落的波动是呈非线形的,复杂的自然生物群落常常是脆弱的,如热带雨林这一复杂的生物群落比温带森林更易遭受人类的干扰而不稳定。共栖的多物种群落,某物种的波动往往会牵连到整个群落。他们提出了多样性的产生是由于自然的扰动和演化两者联系的结果,环境的多变的不可测性使物种产生了繁殖与生活型的多样化。 
在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上,目前仍未定论。 
物种多样性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1.有关物种在生物群落中作用的假说,物种以什么样的机制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还仍然没有解决的生态学问题,而且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功能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目前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假说有下列4种。(1)冗余种假说(Redundancy species hypothesis) :生物群落保持正常功能需要有一个物种多样性的域值,低于这个域值群落的功能会受影响,高于这个域值则会有相当一部分物种的作用是冗余的(Walker 1992)。(2)铆钉假说(Rivet hypothesis):铆钉假说的观点与冗余假说相反,认为生物群落中所有的物种对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都有贡献而且是不能互相替代的(Ehrlich,1981) ,正像由铆钉固定的复杂机器一样,任何一个铆钉的丢失都会使该机器的作用受到影响。(3)特异反应假说(Idiosyncratic response hypothesis): 特异反应假说认为生物群落的功能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强度和方向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这些物种的作用是复杂而多变的。(4)零假说(Null hypothesis)零假说认为生物群落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即物种的增减不影响生物群落功能的正常发挥。 2、概念与类型:上述4个假说中都没有对每个物种的作用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其中有一些物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这样的物种即称为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或关键种组(Keystone group)。关键种的作用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常见的,也可能是稀有的;可能是特异性(特化)的,也可能是普适性的。依功能或作用不同,可将关键种分为7类。关键种的鉴定目前比较成功的研究多在水域生态系统,而陆地生态系统的成功实例相对较少(Menge等,1994 )。3.功能群的划分及其意义 :为了更好地认识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有必要引入功能群的概念。功能群是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员相互取代后对生物群落过程具有较小的影响。将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分成不同的功能群的意义表现在:(1)使复杂的生物群落简化,有利于认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弱化了物种的个别作用,从而强调了物种的集体作用。 

4.多样性稳定性的意义及其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当今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其原因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人口增加;(2)生境破坏;(3)环境污染;(4)人类大规模的迁移。除外界因素之外,物种本身的遗传特点,也往往促成了灭绝的发生。如某些种定居与食物链的高级位,还有一些种分布的范围十分有限,某些种散步和定居的能力很弱,它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等等这些原因。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稳定性的研究,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很好的利用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现实及其未来的社会经济价值,等等。 
随着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从以物种为中心转向一生态系统为重点,即从多样性的生物学研究向转向多样性的生态学研究,在大多数物种特化群落或营养级网络层次上认识种群和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这样将能使种群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予以它们某种统一规律的认识。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从个体至生态系统的多层次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重要性,从而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和濒危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结构与动态变化过程的相互关系。

7.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解:
(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 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 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5)从自然分布地区(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若满意请及时采纳。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8. 谁知道有那些"生物入侵者"?

《中国外来入侵种》 
松材线虫  湿地松粉蚧  沙筛贝  四纹豆象  指甲履螺  巴西豆象  大瓶螺  豌豆象  褐云玛瑙螺
蚕豆象  瓦仑西亚列蛞蝓  谷斑皮蠹  克氏原螯虾  马铃薯甲虫  美洲大蠊  稻水象甲  美洲大蠊  红脂大小蠹  美洲大蠊  美洲斑潜蝇  小楹白蚁  蔗扁蛾  松突圆蚧  苹果蠹蛾  苹果绵蚜
美国白蛾  葡萄根瘤蚜  长角捷蚁  大头蚁  太湖新银鱼  口孵非鲫  草鱼  麦穗鱼  鳙  牛蛙         子陵吻鰕虎鱼  麝鼠  食蚊鱼   河狸鼠           

草胡椒  牛茄子(颠茄) 小叶冷水花  假烟叶树  水茄  杂配藜  野甘草(冰糖草) 空心莲子草 (水花生)  常春藤婆婆纳   刺花莲子草 波斯婆婆 合被苋  婆婆纳  反枝苋  猫爪藤  北美车前  皱果苋
阔叶丰花草  紫茉莉  刺苞果  垂序商陆(美洲商陆)  胜红蓟(藿香蓟)  心叶落葵薯
豚草  麦仙翁  钻形紫菀  水盾草  三叶鬼针草 

臭荠
小蓬草

北美独行菜
无刺含羞草

金合欢
苏门白酒草

银合欢
野茼蒿(革命菜)

含羞草
一年蓬

荆豆
紫茎泽兰

红花酢浆草
假臭草

野老鹳草
飞机草

齿裂大戟
牛膝菊 (辣子草)
飞扬草
薇甘菊

斑地锦
银胶菊

篦 麻
欧洲千里光

野西瓜苗
加拿大“一枝黄花”

赛葵
裸柱菊

蛇婆子
金腰箭

龙珠果
羽芒菊

梨果仙人掌
三裂蟛蜞菊

单刺仙人掌
刺苍耳

 	野燕麦

仙人掌
地毯草

细叶芹 
蒺藜草

野胡萝卜
毒麦

刺芹
大黍

五爪金龙
铺地黍

圆叶牵牛
两耳草

马缨丹
假高粱

假马鞭草
互花米草

吊球草
红毛草

山香(山薄荷)
香根草

曼陀罗
大薸

喀西茄
凤眼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