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2024-05-18 10:29

1. 什么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精髓,一个合作的向心力,一种人际相处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需要人们心悦诚服。

什么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2. 企业文化的精华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精华是价值观和使命感。
价值观是一种基本信念,它带有判断的色彩,代表了一个人对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对,喜欢什么,憎恶什么等意见。
使命感,即人对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对于使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承担使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人应该通过怎样的努力,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使命?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感知。并在这种使命感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3.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哪些?

一、海尔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海尔文化分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真诚到永远”是海尔文化内核。
二、阿里巴巴
完整的阿里巴巴企业文化核心叫“六脉神剑”,主要是: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六脉神剑”的价值观是阿里目前一直沿用至今的价值观,2004年8月提出,提出的背景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当时人员结构复杂,团队需要统合。

三、联想
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
创业创新:追求速度和效率,专注于对客户和公司有影响的创新。
精准求实:基于事实的决策与业务管理。
诚信正直:建立信任与负责任的人际关系。
四、蒙牛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蒙牛的企业文化,产品等于人品是蒙牛坚守至今的创业初心。每个蒙牛人身上的光,汇聚成蒙牛的品质;20年蒙牛品质,又铸就出世界级的蒙牛品牌。
五、美的企业文化
1、敢知未来——志存高远、务实奋进、包容共协、变革创新。
2、“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财富。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哪些?

4. 什么样的文化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基于个性、基于战略、基于最根本的商业准则、基于人性。
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个性的,这里所说的个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企业家精神个性,即企业领导者的追求、思想和理念;另一个是企业组织个性,即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等,这两种个性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整体个性。通常,企业家的精神个性与企业的组织个性是有机融合的,企业家的精神个性,往往是指创业者的精神个性,例如,万科与王石、海尔与张瑞敏、惠普与休利特等。
第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企业战略的。更准确一点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
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充分体现对其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功能。但是,人们通常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事实上,这只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我们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只能设法让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以达到提升经营业绩的目的。
第三,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商业准则的。进一步说,它必须遵守基本的商业准则。
基本商业准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游戏规则,例如诚信、公平竞争、双赢或多赢、职业化等。企业一旦违背这些游戏规则,就会受到市场的抛弃。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或没有职业化精神的企业,怎么能获得顾客的忠诚、投资者和供应商的信任、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尊敬,而这样的企业又怎能成功和持续发展?这些基本的商业准则,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底线之一。许多企业,包括全球性的跨国公司,正是由于没有遵守这些基本商业底线而在瞬间崩溃和消亡。如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垮台和目前的德隆危机,就是源于其信任危机。而企业家必须看到一点,更具深层次的意义是,一个企业只有遵守这些底线,才能保证企业外部的适应性。
第四,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人性的。换言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尊重人性。
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基于人性本原,才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并获得终极性的认同和尊重,进而才会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如果背离了人性,那么,这种文化就是一种扭曲的文化,一种缺乏包容性的文化,一种不可能被员工、被消费者、被社会公众所认同的文化。我们可以从惠普、IBM和摩托罗拉等企业的文化中发现这一点,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与它们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
上述四个共性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找出企业家的精神个性和企业的组织个性,然后与战略对接,最后从商业准则和人性层面上进行完善和提升。
徐慧珠

5. 什么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离开企业经营实际问题,企业文化就是自娱自乐。
         企业应该只有一个中心,而不应该是两个或者多个。围绕企业经营这个中心,企业必须依靠战略和文化两个支柱,这就是企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企业经营问题层出不穷,多种多样,但解决的方法无非就是两个:一是战略,二是文化。战略是硬性的,刚性的,显性的;文化是软性的,柔性的,隐性的。解决企业经营问题,明确终极目标是关键。只有终极目标明确了,解决问题才有方向和尺度。本人曾经归纳了成功企业的36项指标,这些就是解决企业经营问题的终极目标。这里抄录如下:
         清晰的目标,简明的战略。准确的定位,独特的优势。过硬的产品,周到的服务。合理的价格,适度的促销。畅达的沟通,广阔的渠道。务实的文化,持久的品牌。诚实的作风,守信的准则。协调的组织,精简的机构。强力的领导,严明的制度。快速的行动,精细的管理。充足的资源,合理的安排。优良的人才,有效的激励。灵活的应变,严格的执行。英明的决策,严密的监督。稳健的发展,必胜的竞争。满意的客户,开心的员工。开放的心态,和谐的关系。真实的效益,共赢的结果。
          如何评价或评估企业文化的'优劣? 
         一是从企业文化本身来评判;一是从企业文化解决问题的实效来评判。现在很多企业文化咨询企业和专家,都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这些评估体系,基本上都建立在对企业文化本身的评判上。这种评判体系,很容易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文化的形式表象上。一大堆复杂繁琐的图表,问卷,指标,工具,把人弄得眼花缭乱头晕转向。而对企业文化解决问题的实效,则少有全面系统又具体准确的评判标准。笼统地用绩效、满意度、品牌力来概括,未免失之偏颇挂一漏万。太过细致繁琐又陷入枝节末梢,不仅难以操作没有可比性,而且也背离了企业文化的根本。
          企业文化的形式表象再好,不能说明企业文化就好。 
         我们姑且分析一下,现今的评估体系都采用哪些典型的指标。以网上的企业文化评估矩阵为例,企业文化评估矩阵又称为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系统(corporate-culturemeasurementandassessmentsystem,cmas),企业文化评估矩阵包含12个维度(dimensionality),33个要素(factor)。企业文化评估矩阵的信息来源包括问卷调查(含问卷和量表)、深度访谈、历史资料回顾以及公司文件研究、产业发展研究与行业研究、现场调查等。企业文化的12个维度,包括工作环境、组织制度、管理方式、内部沟通、员工激励、领导和决策、培训与员工发展、员工工作动机、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文化建设以及理念与价值观。这是目前所见最好的诊断评估体系,应该能够代表中国目前的最高水平。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诊断评估体系,其中绝大部分要素都是企业文化本身的,与企业经营问题相距很远,给人一种高悬云空脚不沾地的感觉。象质量、定位、产品、服务、价格、渠道、资源、效益、竞争、客户、决策、监督等具体实际问题,很难体现在这个体系当中。严重的比例失调,说明根本没有深入企业经营实际,基本上是一种主观主义的企业文化观念。而且这样的诊断评估没有统一标准,也就是没有终极目标要求。被调查人员完全依据自己独立的好恶标准,以及当时的认知程度,理解水平,价值取向,个人心态,来给予评价分数和答案选项。其中不乏心怀怨恨而故意恶作剧,有意调侃戏弄调查者的因素。所以这类诊断评估基本上是靠不住的。这样就失去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企业文化只有一个存在价值,那就是高效务实地为企业经营服务。 
         所谓高效务实,可以概括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有利于赢得市场竞争;有利于保持生机活力。这三个有利于标准,具体到企业经营实际当中,就是前面所说的36项指标。这36项指标,应该是构成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在36项指标中,除了务实的文化一条与文化直接相关外,其他都直接指向企业经营中具体问题。每一项指标都给出了明确的终极标准,而且是依靠集体的意志和判断,能够代表绝大多数员工的认知和理解水平,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统计学误差。
          企业经营的一切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企业文化问题。 
         就事论事的分析观察,很容易陷入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形而上学思路。只有从企业文化的高度入手,才能抓住关键把握全局。就问题谈问题不行,就文化谈文化也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就问题谈文化。应该摆脱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偏差,回到就问题谈文化的正确道路上来。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当今流行的企业文化评价,都过多地注重于形式表象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极大的错觉,好像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花钱,而且是大钱不是小钱。换句话说,企业文化就是用钱堆出来的。似乎花钱越多,企业文化越好;不舍得花钱,就不会有好的企业文化。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和骗局,让广大中小企业无端产生自卑感。企业文化根本不是钱的问题,与花钱多少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如果说企业文化一定要花钱,那也是花在解决问题上,不是花在企业文化本身。比如要解决质量问题,引进iso9000质量体系,5s,六西伽玛等,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企业文化的任务,就是引导人们不要局限于这个层次;要将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升华到原则、哲学和价值观的高度,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运用企业文化管理手段,就是为了解决企业经营中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历史性,普遍性,根本性,潜隐性,虽不可捉摸和量化,但有真实存在的问题。还是以质量问题来说,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形式表象上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深层次上可能是思想意识有偏差,源于中国人差不多无所谓的思维习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花钱吗?完全不需要,就是花钱也不会很多。可见,务实的文化不需要花钱或只花很少的钱,只有务虚的文化才需要花钱花大钱。
         现今的企业文化诊断和评估,从一开始就存在切入点错误的问题,貌似科学严谨,实则荒唐可笑。而且脱离实际,操作繁琐,不适合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运用。如果一套诊断评估体系,必须依赖所谓的专家大师高人权威来运作,那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价值。一套好的诊断评估体系,应该简明扼要,操作简便,紧贴实际,客观公正,标准明确,代表性强,有连续性,有可比性,省时省力,花钱很少,通用性强,适应面广。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能够为广大企业自主掌握和运用。事实上,好的诊断评估体系,本来就不应该只为企业文化而存在,也就是不应该有企业文化“专用的”诊断评估体系。它所反映的结果,不应该只针对企业文化,应该是针对全面解决企业经营问题的。诊断评估企业文化只要一项指标就够了,那就是务实不务实,也就是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唯一正确方向。就文化谈文化,只能引入误人子弟的歧途。所谓企业文化诊断和评估,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误区,是企业文化咨询公司给企业布的一个局,下的一个套,目的是诱使企业上当受骗,乖乖掏钱。凡是陷局入套的企业,企业文化一定都是有问题的,这个结果在诊断评估之前,就已经在咨询公司专家大师的心里预定了。
    ;

什么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6. 什么样的文化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基于个性、基于战略、基于最根本的商业准则、基于人性。
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个性的,这里所说的个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企业家精神个性,即企业领导者的追求、思想和理念;另一个是企业组织个性,即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等,这两种个性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整体个性。通常,企业家的精神个性与企业的组织个性是有机融合的,企业家的精神个性,往往是指创业者的精神个性,例如,万科与王石、海尔与张瑞敏、惠普与休利特等。
第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企业战略的。更准确一点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
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充分体现对其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功能。但是,人们通常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事实上,这只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我们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只能设法让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以达到提升经营业绩的目的。
第三,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商业准则的。进一步说,它必须遵守基本的商业准则。
基本商业准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游戏规则,例如诚信、公平竞争、双赢或多赢、职业化等。企业一旦违背这些游戏规则,就会受到市场的抛弃。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或没有职业化精神的企业,怎么能获得顾客的忠诚、投资者和供应商的信任、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尊敬,而这样的企业又怎能成功和持续发展?这些基本的商业准则,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底线之一。许多企业,包括全球性的跨国公司,正是由于没有遵守这些基本商业底线而在瞬间崩溃和消亡。如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垮台和目前的德隆危机,就是源于其信任危机。而企业家必须看到一点,更具深层次的意义是,一个企业只有遵守这些底线,才能保证企业外部的适应性。
第四,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人性的。换言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尊重人性。
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基于人性本原,才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并获得终极性的认同和尊重,进而才会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如果背离了人性,那么,这种文化就是一种扭曲的文化,一种缺乏包容性的文化,一种不可能被员工、被消费者、被社会公众所认同的文化。我们可以从惠普、IBM和摩托罗拉等企业的文化中发现这一点,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与它们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
上述四个共性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找出企业家的精神个性和企业的组织个性,然后与战略对接,最后从商业准则和人性层面上进行完善和提升。
徐慧珠

7. 优秀的企业文化

我们有必要研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找出它们成功的共同基因,这也正是我们未来的前进方向,也正是因为这种思路,才有了《追求卓越》、《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等名著。
《追求卓越》的作者、著名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的研究领域涉及高新技术领域、消费品领域、传统工业领域、服务行业、能源化工行业等多个领域,研究对象包括惠普、IBM、英特尔、宝洁、3M、柯达等6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研究结果总结出了成功企业的八大属性:崇尚行动、贴近顾客、自主创新、以人促产、价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在柯林斯和波拉斯所著的《基业长青》中选取部分行业内的一流企业作为高瞻远瞩的公司研究,这些公司历经百年而依然长盛不衰,其中包括美国运通、波音、花旗、通用、惠普、IBM、3M、索尼、沃尔玛等近20家世界知名企业,研究成果认为企业基业长青的奥妙在于:造钟而非报时、利润之上的追求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胆大包天的目标、教派般的文化、择强汰弱的进化、自家的经理人、永远不够好、以终为始。
《竞争力》一书对美国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的成功企业框架进行研究,深入研究优秀公司的管理思想和运作模式,总结出了杰出公司的商业原则:领导以身作则、以客户为中心、培育学习型组织并追求创新、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谋求可持续发展、基于事实的管理、速度就是竞争力、良好的企业公民。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客户、创新、 灵活、以人为本、诚信等是卓越企业核心价值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化元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

8. 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一、企业经营理念的提炼

  经营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和指导经营活动的原则。不少企业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对这些存在于潜意识中的理念加以提炼而使之明确化。在对企业经营理念的提炼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行业特点企业文化要与其所处的行业特性和自身的经营特点相一致。道理很简单:“隔行如隔山”,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运行特点、运作机制。
  2、广泛征求意见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首先应该是大多数员工都认同的东西。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的文化。通常可以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企业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样产生的、其内容是什么。
  3、提炼核心理念当我们问一家企业的老总:“贵公司企业文化是什么?”如果他不是在第一秒钟就能给出答案,而是要思考半天,那么,“答案”便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说明该企业的文化并不明晰———连老总都不能马上说出来,更何况员工呢?因此,企业首先必须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员工都认知和认同的理念。而且,在做品牌推广和公共关系宣传时,还要让顾客和社会也认同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念。比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已经由最初的产品和品牌理念上升为一个企业的理念,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
  4、扩展理念体系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还必须拓展为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完整起来。比如:海尔围绕核心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理念体系:人才理念———赛马而不相马;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兼并理念———吃休克鱼;研发理念———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难题等等。在这些理念的背后,又有相应的办法和制度作为支撑,从而使整个理念体系变得生动有效。
  5、建设沟通渠道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局域网等等,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以便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的文化是什么,怎样做才符合企业的文化;同时,企业高层在对外活动中,也应有意识地宣扬企业文化,让顾客和社会认知企业文化,以便使顾客成为公司的忠诚用户、使社会公众对企业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制度化

  不少企业的文化建设只停留在理念宣传的阶段,不能深入地进行塑造,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管理者缺乏系统建设企业文化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则是对企业文化塑造有误解,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理念塑造。事实上,如果不能把理念转变成制度,就会大大地削弱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形成制度化的文字,让全体员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发挥其作用。著名的惠普文化非常强调对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此相对应,惠普制定出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员工从入职开始,就按计划安排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员工培训工作列为每个经理人的重要职责并作为考核经理人的重要方面;公司90%的培训课程由经理们亲自执教等等。在惠普的理念中,认为培训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惠普之所以成为行业的楷模,就在于它不仅树立了一种优秀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更在于它从制定科学的制度入手来落实这种优秀的理念。

  三、理念故事化和故事理念化

  要使公司理念和企业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其深入人心是关键。理念故事化和故事理念化也许是最通俗、最有效的方法。
  1、理念故事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只让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认同,而更应该让所有的员工认同,这才叫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导入新的文化时,首先应该根据自己提炼的理念体系,找出企业内部现有的或者过去相应的先进人物、实际进行宣传和褒扬,并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进行重新的阐释。海尔CEO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世人耳熟能详,是理念故事化的典范。
  2、故事理念化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过程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对符合企业文化的先进的人和事,编纂成通俗的故事加以广泛宣传,以便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为什么他们是先进的?他们做的哪些事是符合企业的文化的?这样的榜样为其他员工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

  四、润物细无声的企业文化推广艺术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即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提炼企业的经营理念;而从企业文化的推广上来看,又应小处着手。以下几个方面是企业文化在推广过程中必须加以留意的:
  1、称呼的艺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拉近员工与员工之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这个方面,注重称呼的艺术,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惠普,在联想集团,即使对董事长,都是直呼其名。通过这样的称呼,往往能塑造出浓浓的亲情氛围,拉近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2、加强日常沟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和“牧师”,即既是建设者,也是传播者。这就要求高层管理者不能离普通员工太远,而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同员工进行沟通,并在良好的氛围中适时传播企业的管理理念。这对最高管理者尤为重要。通用电气在自己的价值观里,明确提出“痛恨官僚主义”,提倡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前总裁韦尔奇经常找一些中层和基层主管进行沟通,他的一句名言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3、从领导做起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事实表明,塑造企业文化的关键,是先把高层管理者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总觉得企业文化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的,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那些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往往成为各种理念、制度的直接破坏者,他们负面的言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4、从点滴做起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喜欢大张旗鼓地开展一些活动、研讨和大型的培训,其实企业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上。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基层,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在思科,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思科总部的员工看到他们的总裁钱伯斯先生大老远的从街对面小跑着过来。这位员工后来才知道,原来钱伯斯先生看到公司门口的停车位已满,就把车停到街对面,但又有几位重要的客人在等他,所以他只好几乎是小跑着回公司了。因为在思科提倡的是员工之间的平等,管理人员哪怕是全球总裁也不享有特权。可以说,塑造企业文化的办法有很多,但根本的还在于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有没有决心和勇气先把自己塑造为企业文化的典范,能不能自己先认同并遵循、传播企业文化。


  这里面的东西说不定能给你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