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人知道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如何教育小孩?家长如何教育幼儿?

2024-05-10 21:20

1. 请问有人知道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如何教育小孩?家长如何教育幼儿?

主持人殷智贤:现在我们就是会看到孩子被否定的比较多,因为大人总是认为自己比较正确,其实你现在所认为的正确不意味着你掌握的是真理。当你把这个正确强加给孩子的时候,他如果真的奉行你所说的这个正确的话,不好说他将来是不是会因此而受到伤害,这个是不好说的。

  刘学颂:我下面会讲7个习惯,就是妈妈应该通过主要的哪些习惯帮助孩子更好地顺应本能,活用他的本能,从而让他大脑的主要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开发他最大的潜能,其实也会涉及到您刚才说的这些问题。 第一个习惯,就是说不要只会批评孩子,因为这样你会毁灭孩子的挑战性,就是对新事物去挑战的精神。这个部位主要是要锻炼我们刚才说的当外部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步,就是脑神经细胞这一部分。不要只会批评孩子,要心平气和的,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妈妈都在说怎么说都不听,苦口婆心,都说穿了也不听。实际上再回到我刚才讲的人的大脑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你说的太多的时候他觉得这个存在对他是一种威胁,如果说得太多的话他相应的自我保护就会过多的发挥作用,他会抵御。明明没在听他装着在听,另外他开始撒谎,因为他觉得他说实话你会批评他,他就会开始撒谎。

  主持人殷智贤:所以可以理解,很小孩子的撒谎其实是大人教的。

  刘学颂:对,因为他觉得这个太危险了。实际上我们妈妈要帮助孩子很好的成长,就是要挖掉他过度自我保护的墙。我们天天跟孩子在一起,有时候会情绪失控,而且女性一旦发火会全身心的投入,会很急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们都是觉得我为孩子好,但是实际上本末倒置,就是因为我们这样的行为去毁了孩子,过度的批评让他对自己不认可,我不敢做事了,因为我一做事就要犯错误,犯错误就要受到指责、批评。所以我不做了,我还是安稳的、平稳的待着,装着听懂了甚至撒谎,这个又跟我们妈妈一开始的期待完全相反的。 如果我们确实是一不小心火了,说得过分了,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安抚,不是说对他做错的这件事和孩子本身去生气,而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不要过多的纠结他的错误和失败,而是要在这中间发现孩子实际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说对不起,妈妈刚才说的太狠了,你看妈妈批评你的时候,你很诚恳的说你错了,你真了不起!你居然可以很诚恳的说你自己错了。而且蹲下身子来成为孩子的伙伴,孩子的本能是想寻求伙伴,哎呀,实际上妈妈小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你姥姥也生气了,但是妈妈从那儿以后知道自己不对,咱们下次努力,下次不这样做了。妈妈最重要的就像我们刚才讲到的本能,培养孩子喜欢人、喜欢事,充满好奇、充满挑战的精神,这才符合大脑的本能。而妈妈本身也要培养,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要尊重别人、要喜欢、要有好奇心。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是分享成长经历的关系,而不是教训的关系。你成长过你把你的经验分享给孩子,并不是说孩子你必须听我的。

  刘学颂: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习惯,就是不要老批评孩子,因为就是你的一番好心通过批评本末倒置了,要跟孩子共同成长。 第二点就是不说老师的坏话,不要去说老师的坏话,因为这样会损坏孩子本身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对人的兴趣。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偏科,语文挺好的,但是数学不好。

  主持人殷智贤:肯定是语文老师喜欢他或者孩子喜欢语文老师,他就会语文好。

  刘学颂:实际上再回到我们刚开始说的大脑流程,当他对这个符号贴了一个喜欢的感情标签之后,他到了前头前叶理解判断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做。到后来自我报酬神经,很好这件事,我做了这件事我会很愉悦,我要奖励我自己,他的信念、他的意念就会生成。而且通过这种感情的分泌也好,他会更多的体验,他觉得很好玩,这件事情会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综合的学习。所以孩子天生的资质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不要灌输什么偏科不偏科,这个好学那个不好学,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喜欢老师,喜欢这个科目,妈妈也不要说老师的坏话,要帮助孩子。因为这个老师很出色,非常聪明又很喜欢孩子,喜欢这样的老师很容易理所当然,但是老师也不是完人,很多老师也有自身的问题。喜欢好人这是谁都能做到的,但是正是因为有问题我们才去喜欢这个老师,帮助孩子找出哪怕是一点点这个老师好的地方。这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又是一种体验,又会激发他的信心、好奇心,这样孩子会不断地有好奇心,向上积极的情绪,这些都会促进他自我报酬神经的锻炼,A10神经群的锻炼,以及他动态核心的锻炼。这是第二个不要去说学校、说老师的坏话,这样是为了保持孩子对各个科、各个老师、周边的人喜欢、尊敬、敬畏的心态,这样实际上还是会促进你自身大脑的发育。

  主持人殷智贤:所以你看我们小时候受的圣贤教诲都是说多去看别人的好处,少去看别人的坏处,其实也是说因为我们生命的本能是在你看到别人好处的前提下获得激励和启发的。

  刘学颂:对,实际上圣贤教育都是。 第三点,就是不要允许孩子等会再做。我们也经常看到吃饭了,妈妈我先看完这个电视再说,然后你赶紧收拾玩具,妈妈等会我先玩会这个再说。实际上我们对孩子也没有办法,但是这个部分会特别影响你这个孩子正确判断事情、理解事情的能力,因为这个地方用到的是前头前叶。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真正的大家、真正的成功人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执行能力特别强,说到马上去做,而且他的判断非常快。因为在前头前叶脑的部位是帮助你进行事物的判断,磨磨蹭蹭,说了也不做,没有执行力的时候,你永远集中不起来,不专注。所以越专注,你的潜能越集中,你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你都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这个是需要通过集中去实现的。但是我们让他这个今天做也行,明天做也行,现在做也行,将来做也行,这样的话就很难培养他专注的能力,也就是他的执行力和他的判断能力会很差很磨蹭。在这个过程中,将来这个孩子可能对事情的判断很慢,而且容易被周围人的意见所左右,这个也是妈妈要注意的第三个习惯。 第四个习惯就是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不要什么事情都冲在孩子前面做,不要什么都对孩子下指示。因为这个锻炼的是A10神经群,这个如果妈妈都做了孩子就觉得没意思了。

  主持人殷智贤:因为不是他自己完成的,再有成就也是妈妈的,不是我的。

  刘学颂:对,我记得你们和谐家庭上次办了一个亲子夏令营电视台的节目,有一个小孩要退出比赛,原因是妈妈说的太多,就把孩子自身的自我报酬神经,自发的、自立的精神全部阻止了、停滞了。所以实际上我们自己觉得是对孩子好,但是我们替孩子做很多的过程中,把孩子才能成长的嫩芽亲手给摘掉了,特别的可惜。比如说我上次听了一个中国家庭文化委员会的委员长徐惟诚老先生讲,他说其实我们是文明的受益者,祖先传来了很多的文明,这个文明我们要传承给我们的孩子。孩子他要认知这个世界,要跟这个世界产生连接,他才有幸福感,而这个连接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动手能力,你们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享受。日常生活中哪怕是做家务,他都会在这一点点小的事情当中体验一点点的达成感、成就感。比如说我原来不会叠衣服我现在会叠了,我原来不会整理书我现在会整理了,这些都会促进他自我报酬神经的锻炼。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自信心的建立不是单一一个支点,好像只要会考试就有自信心,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孩子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因为生活能力极差,他在其他方面经常体会到挫败感,其实这个会很伤害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你会发现他的自信心极其脆弱,离开考试这个环境他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刘学颂:对,其实孩子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的多,我们更主要的是要去激励他,要挑起他的兴趣,要把他的潜能帮他更好地发掘出来,而不是什么事都替他做。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就是空间认知能力他是通过正确的拿筷子、正确的走路、正确的坐姿,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磨炼的,包括家务,包括一些日常生活当中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让孩子去体验、去尝试,这样他才能够更完善的去发展。这是我们讲的第四个妈妈应该注意培养的习惯。 第五个就是要认真去听孩子的话。因为很多家长装着听,实际没在听,他认为孩子说的话不重要。

  主持人殷智贤:他认为孩子懂什么,我比你知道的多。

  刘学颂:对。实际上这样会特别影响孩子的独创能力,这个孩子就会因为你不在乎。

  主持人殷智贤:他的意愿没价值。

  刘学颂:对。他就会没有这种创造的欲望,这个时候其实是最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特思考的能力。就算孩子说的没有意思,你也要装作真好,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主意,你是怎么想到的,就是这样不断的激励他,就是怀着一颗感动敬畏的心去听孩子说话,那孩子会跟你同频共振。振动了之后他大脑的潜力会不断的得到开发,他会觉得真有意思,我还会再想别的。这样孩子独特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原创能力,他的创造性会得到极大的开发。

  主持人殷智贤: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为孩子做了很多安排,他认为他的安排是正确的,至于孩子提出的反对意见家长是漠视的。另外有一些时候孩子提出了一个想法,孩子只是提出了一个愿望,但是家长并没有问这个愿望发生的背后原因,结果可能错过了很多教育机会。我前两天听到一个例子,因为父亲值班,母亲跟儿子在家里共处。因为这个孩子已经大一些了,大概是9岁左右,这个孩子跟妈妈说今天爸爸值班,要么我跟妈妈一起睡吧。这个在往常妈妈断然否决,就说你都这么大的男孩了,不能再跟妈妈睡了,她认为这个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可是那一天她做了一个跟以往不同的反应,就说为什么你今天晚上要跟妈妈一起睡?这个时候她儿子表达出来的理由她特别的吃惊,她完全没有想到,后来她就接受了。所以你并不了解孩子说出这句话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的时候,你就断然否决的话,伤害是肯定的。另一方面你可能错过了一个发现他智慧或者发现他潜能的一个珍贵机会。你会发现孩子提供给你的角度非常特别,你根本就没想到,你在自己已经习惯的角度里面作出判断,这个肯定是不可以的,这个就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挫败感。第六个习惯是什么呢?

  刘学颂:第六个习惯就是不要责备孩子的失败,这个地方可以培养他积极向上的能力,他不断坚持到底的能力。因为现在家长太在乎输赢,实际上结果不重要,现在很多孩子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很好的开发,最多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过分重视结果、重视效率。其实每一步都是过程,孩子失败的时候,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愿的时候,其实才是孩子更大开发潜能的契机。让孩子接受失败。因为只有失败的时候,老师或者是其他的教练或者是父母才能发现他哪个地方不足,这是他下一步更好成长的最好的契机。所以要让孩子享受失败,因为失败的时候就意味这你下一个更高的起点的契机开始了。比如说我在的小区六一儿童节举行小孩的游泳比赛,就看那帮家长急的,小孩一下了水妈妈拽爸爸推,就一定要让孩子成功拿第一名。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是大人的竞争心、攀比心,人家小孩本来没有这个想法的。

  刘学颂:对。所以当孩子考试考得好时候,一定表扬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成绩。当孩子输掉比赛的时候,一定批评的是这个事情在过程中我们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而不是批评孩子本身。因为每个过程都是享受,失败是一个特别好的体验,而大脑有一个本能,就是通过体验的记忆是最容易被形成记忆的。所以其实我们妈妈们为何不放宽一下心态,然后用从小时候的,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的失败和冒险,换来我们孩子给长远的发展,更好的明天。

  主持人殷智贤:我记得一个世界500强大公司的总裁在谈他怎么招人的时候,他一定会问这个人犯的最大的错误或者经历的最大失败是什么。一个人如果最大的失败是赔掉了一百万,他觉得这个人在公司里坐的职位不能太高,如果这个人曾经赔掉过一千万,那他就会敢用这个人。为什么?他说一个人犯过如此大的错误,他至少知道犯这么大的一个错误是因为什么。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有一天当危险发生他将毫无警觉。所以我记得台湾前几年曾经搞过一种夏令营,这种夏令营只培训学步机风行的时候,用学步机学走路的一代孩子。后来发现当这些孩子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对于危险非常迟钝。就是因为他们在学走路的时候,没有在反复摔跤过程中建立起身体对危机的预警系统。就像你刚才讲人有求生存的本能,本来身体会发出信号说好象有危险,你不一定看到所谓眼见为实的信息,但是你身体有本能的感觉,这个系统是要在失败中建立起来的,可是那一代用学步机学走路的孩子,他这个系统非常弱。最后那个夏令营给这些孩子补课,就是摔,就是在夏令营里用各种方式摔跟头,试图弥补这个系统。但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种弥补都是有限的。

  刘学颂:是,因为没有顺应他的本能,合适的时间。

  主持人殷智贤:这是补救的方法,本来在他自然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一些失败之后,他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对事物的风险和收益评估的系统,但是错过了。

  刘学颂: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习惯,就是不要允许孩子差不多就行了。

  主持人殷智贤:这个很重要。

  刘学颂:因为林教授在做日本国家游泳队精神指导的时候,一直跟踪这些运动员脑部血流的测定。发现当这个运动员发现还有10米就到目标了,这时候他的血流量发挥作用的强度,远远不如在途中要拼还早着的时候,这是人的本能。因为他觉得差不多了快要到终点了,他的自我报酬神经会停止,大脑就会觉得差不多了。所以大家在看北岛康介游泳的时候,他永远觉得我手碰到板的时候这不是目标,当他慢慢的回过头来看到出来他的成绩的时候,那才是他的目标。所以他永远不把他眼前的目标,想成最终比赛第一、第二,得金牌、银牌的板,触那个板的时候不是他的目标,他要回过来。因为他一旦想那个是他的目标,他大脑自动就会停止一些功能,这也是人的本能。所以我问林教授,我说很多的习惯要培养孩子,你说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什么?他说不计得失全力以赴。不要计较得失,因为一计较得失就会想到输赢、好坏,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还是第二名,这些都会让你觉得差不多了。这个过程中你就不会发挥你自己的真正本能,你要把精力放在过程当中,这个过程中我哪一点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一丝不苟。至于结果那都不是目的,是一个顺便而来的结果,当你真的不计得失,全力以赴一丝不苟地去拼搏的时候,你会发现结果是信手拈来的,因为你可以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当北岛康介得金牌的时候,记者问他你最后赢了的时候,你的动作是代表什么?他说我有什么动作,我记不得了,因为那个时候是完全忘我的一种心态。像北岛康介这个人他在游泳训练的时候,每一次训练刚才还在说笑,但是一旦要到游泳池旁边开始训练的时候,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比赛和训练对他没有差别。这样你在过程中不去考虑输赢,能不能得金牌、银牌,而是如何把每一步泳好,让我更集中、更专注的去游,这样才会出现我自己都不到的成绩。比如说我们带孩子背唐诗,带孩子学钢琴,不要说差不多;这孩子就差两个字,要背就把它背得一字不差,要练就练得一个音符都不错,这样从小就培养孩子坚持到底一丝不苟,不要计较结果、得失,而是能够全力以赴,这是孩子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最大秘诀。

  主持人殷智贤:特别好。感谢刘学颂女士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珍贵而有益的知识和理念。和谐家庭基金今年的主题叫做“千万家庭共建和谐亲子关系”,事实上我们在延请各位专家来讲授如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传递给大家一个信息,就是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并不是一个主宰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其实是要先基于父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完整而独立的,他都有他来到这个世间的价值。如果父母使用否定的、讽刺的、挖苦的这种态度来对待孩子,其实本身已经开始了对生命的伤害。如果漠视孩子的意愿强制孩子必须要服从自己的命令,那其实是意味着父母高高在上,用一种傲慢甚至自私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当然这样说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是不是说起来太严重了,其实我们都是为孩子好。我们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怀着一颗爱护孩子的心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教育本身还需要智慧,我们真正对孩子的爱护并不是说我希望为你好就一定是对孩子好,还需要了解正确的知识,知道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抗拒什么样的方式,这样的话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和谐。 感谢今天刘学颂女士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珍贵而有益的理念和知识,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和谐家庭基金公益大讲堂,下周四再见!祝广大网友过的愉快,祝各位家庭幸福,亲子关系和谐,谢谢!

请问有人知道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如何教育小孩?家长如何教育幼儿?

2. 请问有人知道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如何教育小孩?家长如何教育幼儿

早期教育是越早越好,如果已经有了小孩,我给你几条建议:
1.父母必须调整好心态,是整体心态,对事情,对社会,因为你的言行直接影响你的孩子。
2.家里可以放一些背景音乐,儿童歌曲。钢琴曲、等等!
3.教孩子正确的看待他遇到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要调整好心态。包括正面的积极地准确的回答孩子的问题,必须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积极地引导孩子,其实这也是要看父母的心态。
5.多夸奖孩子,千万注意自己平时对孩子的评价,尽量不要评价或比较。
6.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学习,成长,知识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更重要,积极快乐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自己养成什么习惯,孩子就会有什么习惯,所以自己要千万注意。
7.多看一些儿童心理书,有些你无法理解的行为,书中会告诉你,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暂时就这些吧,有兴趣科技加我,我们共同讨论。

3.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4个关于早教的正确定位
针对孩子早期教育的课程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家长经常不知道该投入多少精力,何去何从,难免一不小心就会做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错误选择。其实,家长只要摆正心态,理性认识,就能让“早教”归位。 

  一、亲子课程:别寄予太大的希望

  案例:张女士休完产假后,不得不把只有3个月的儿子交给保姆看管。因为担心保姆教育不好孩子,孩子会落后于其他人,所以在儿子4个月的时候,张女士为儿子报了亲子班,让保姆带着孩子去。

  点评:亲子课程是早教机构为婴幼儿提供的一种训练课程,主要是针对3岁以下的孩子,孩子必须由家长带领,这是“亲子”二字的由来。亲子课程主要是利用各种教玩具刺激孩子的感官。相对于生活环境和大自然来说,亲子班的刺激物是有限的,家长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亲子课程上。

  建议:如果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感官刺激环境,如引起视觉探索的图形、可供触摸的不同材质的物品、能够动手操作及发出各种声音的玩具等,让他们获得充足的感官刺激,那么选不选择亲子课程都无所谓。如果选择亲子课程的话,家长应尽可能陪孩子一起去,并把从亲子课程中学习到的教育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特长培训:遵照生理特点,兴趣为先

  案例:嘉嘉刚满3岁,妈妈就把钢琴买回了家,到处找老师教琴。找了几个老师,他们都认为孩子太小,说:“等5岁后再来学吧。”嘉嘉妈可不答应,“早点学,孩子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啊!”

  点评:学钢琴的适宜年龄是4~5岁,过早开始强度较大的钢琴练习,会使孩子的手指变形,最终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特长教育应该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为宗旨,让其更积极地享受生活。特长培养必须有两个前提,即遵照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因为每种艺术特长的学习都有它的关键期,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同,若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或者强迫孩子安排太多的特长学习,不仅会分散孩子的精力,还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影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建议:形成这样的认识:如果以挫伤一个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为代价去学会一门技艺,那么这样的技艺不学也罢。对待特长教育,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和一个正确的态度,不把特长学习和素质教育等同起来,也不把特长当成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强心针。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4. 如何对小孩进行早期教育?

主持人殷智贤:现在我们就是会看到孩子被否定的比较多,因为大人总是认为自己比较正确,其实你现在所认为的正确不意味着你掌握的是真理。当你把这个正确强加给孩子的时候,他如果真的奉行你所说的这个正确的话,不好说他将来是不是会因此而受到伤害,这个是不好说的。

  刘学颂:我下面会讲7个习惯,就是妈妈应该通过主要的哪些习惯帮助孩子更好地顺应本能,活用他的本能,从而让他大脑的主要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开发他最大的潜能,其实也会涉及到您刚才说的这些问题。 第一个习惯,就是说不要只会批评孩子,因为这样你会毁灭孩子的挑战性,就是对新事物去挑战的精神。这个部位主要是要锻炼我们刚才说的当外部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步,就是脑神经细胞这一部分。不要只会批评孩子,要心平气和的,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妈妈都在说怎么说都不听,苦口婆心,都说穿了也不听。实际上再回到我刚才讲的人的大脑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你说的太多的时候他觉得这个存在对他是一种威胁,如果说得太多的话他相应的自我保护就会过多的发挥作用,他会抵御。明明没在听他装着在听,另外他开始撒谎,因为他觉得他说实话你会批评他,他就会开始撒谎。

  主持人殷智贤:所以可以理解,很小孩子的撒谎其实是大人教的。

  刘学颂:对,因为他觉得这个太危险了。实际上我们妈妈要帮助孩子很好的成长,就是要挖掉他过度自我保护的墙。我们天天跟孩子在一起,有时候会情绪失控,而且女性一旦发火会全身心的投入,会很急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们都是觉得我为孩子好,但是实际上本末倒置,就是因为我们这样的行为去毁了孩子,过度的批评让他对自己不认可,我不敢做事了,因为我一做事就要犯错误,犯错误就要受到指责、批评。所以我不做了,我还是安稳的、平稳的待着,装着听懂了甚至撒谎,这个又跟我们妈妈一开始的期待完全相反的。 如果我们确实是一不小心火了,说得过分了,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安抚,不是说对他做错的这件事和孩子本身去生气,而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不要过多的纠结他的错误和失败,而是要在这中间发现孩子实际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说对不起,妈妈刚才说的太狠了,你看妈妈批评你的时候,你很诚恳的说你错了,你真了不起!你居然可以很诚恳的说你自己错了。而且蹲下身子来成为孩子的伙伴,孩子的本能是想寻求伙伴,哎呀,实际上妈妈小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你姥姥也生气了,但是妈妈从那儿以后知道自己不对,咱们下次努力,下次不这样做了。妈妈最重要的就像我们刚才讲到的本能,培养孩子喜欢人、喜欢事,充满好奇、充满挑战的精神,这才符合大脑的本能。而妈妈本身也要培养,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要尊重别人、要喜欢、要有好奇心。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是分享成长经历的关系,而不是教训的关系。你成长过你把你的经验分享给孩子,并不是说孩子你必须听我的。

  刘学颂: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习惯,就是不要老批评孩子,因为就是你的一番好心通过批评本末倒置了,要跟孩子共同成长。 第二点就是不说老师的坏话,不要去说老师的坏话,因为这样会损坏孩子本身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对人的兴趣。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偏科,语文挺好的,但是数学不好。

  主持人殷智贤:肯定是语文老师喜欢他或者孩子喜欢语文老师,他就会语文好。

  刘学颂:实际上再回到我们刚开始说的大脑流程,当他对这个符号贴了一个喜欢的感情标签之后,他到了前头前叶理解判断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做。到后来自我报酬神经,很好这件事,我做了这件事我会很愉悦,我要奖励我自己,他的信念、他的意念就会生成。而且通过这种感情的分泌也好,他会更多的体验,他觉得很好玩,这件事情会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综合的学习。所以孩子天生的资质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不要灌输什么偏科不偏科,这个好学那个不好学,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喜欢老师,喜欢这个科目,妈妈也不要说老师的坏话,要帮助孩子。因为这个老师很出色,非常聪明又很喜欢孩子,喜欢这样的老师很容易理所当然,但是老师也不是完人,很多老师也有自身的问题。喜欢好人这是谁都能做到的,但是正是因为有问题我们才去喜欢这个老师,帮助孩子找出哪怕是一点点这个老师好的地方。这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又是一种体验,又会激发他的信心、好奇心,这样孩子会不断地有好奇心,向上积极的情绪,这些都会促进他自我报酬神经的锻炼,A10神经群的锻炼,以及他动态核心的锻炼。这是第二个不要去说学校、说老师的坏话,这样是为了保持孩子对各个科、各个老师、周边的人喜欢、尊敬、敬畏的心态,这样实际上还是会促进你自身大脑的发育。

  主持人殷智贤:所以你看我们小时候受的圣贤教诲都是说多去看别人的好处,少去看别人的坏处,其实也是说因为我们生命的本能是在你看到别人好处的前提下获得激励和启发的。

  刘学颂:对,实际上圣贤教育都是。 第三点,就是不要允许孩子等会再做。我们也经常看到吃饭了,妈妈我先看完这个电视再说,然后你赶紧收拾玩具,妈妈等会我先玩会这个再说。实际上我们对孩子也没有办法,但是这个部分会特别影响你这个孩子正确判断事情、理解事情的能力,因为这个地方用到的是前头前叶。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真正的大家、真正的成功人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执行能力特别强,说到马上去做,而且他的判断非常快。因为在前头前叶脑的部位是帮助你进行事物的判断,磨磨蹭蹭,说了也不做,没有执行力的时候,你永远集中不起来,不专注。所以越专注,你的潜能越集中,你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你都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这个是需要通过集中去实现的。但是我们让他这个今天做也行,明天做也行,现在做也行,将来做也行,这样的话就很难培养他专注的能力,也就是他的执行力和他的判断能力会很差很磨蹭。在这个过程中,将来这个孩子可能对事情的判断很慢,而且容易被周围人的意见所左右,这个也是妈妈要注意的第三个习惯。 第四个习惯就是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不要什么事情都冲在孩子前面做,不要什么都对孩子下指示。因为这个锻炼的是A10神经群,这个如果妈妈都做了孩子就觉得没意思了。

  主持人殷智贤:因为不是他自己完成的,再有成就也是妈妈的,不是我的。

  刘学颂:对,我记得你们和谐家庭上次办了一个亲子夏令营电视台的节目,有一个小孩要退出比赛,原因是妈妈说的太多,就把孩子自身的自我报酬神经,自发的、自立的精神全部阻止了、停滞了。所以实际上我们自己觉得是对孩子好,但是我们替孩子做很多的过程中,把孩子才能成长的嫩芽亲手给摘掉了,特别的可惜。比如说我上次听了一个中国家庭文化委员会的委员长徐惟诚老先生讲,他说其实我们是文明的受益者,祖先传来了很多的文明,这个文明我们要传承给我们的孩子。孩子他要认知这个世界,要跟这个世界产生连接,他才有幸福感,而这个连接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动手能力,你们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享受。日常生活中哪怕是做家务,他都会在这一点点小的事情当中体验一点点的达成感、成就感。比如说我原来不会叠衣服我现在会叠了,我原来不会整理书我现在会整理了,这些都会促进他自我报酬神经的锻炼。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自信心的建立不是单一一个支点,好像只要会考试就有自信心,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孩子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因为生活能力极差,他在其他方面经常体会到挫败感,其实这个会很伤害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你会发现他的自信心极其脆弱,离开考试这个环境他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刘学颂:对,其实孩子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的多,我们更主要的是要去激励他,要挑起他的兴趣,要把他的潜能帮他更好地发掘出来,而不是什么事都替他做。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就是空间认知能力他是通过正确的拿筷子、正确的走路、正确的坐姿,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磨炼的,包括家务,包括一些日常生活当中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让孩子去体验、去尝试,这样他才能够更完善的去发展。这是我们讲的第四个妈妈应该注意培养的习惯。 第五个就是要认真去听孩子的话。因为很多家长装着听,实际没在听,他认为孩子说的话不重要。

  主持人殷智贤:他认为孩子懂什么,我比你知道的多。

  刘学颂:对。实际上这样会特别影响孩子的独创能力,这个孩子就会因为你不在乎。

  主持人殷智贤:他的意愿没价值。

  刘学颂:对。他就会没有这种创造的欲望,这个时候其实是最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特思考的能力。就算孩子说的没有意思,你也要装作真好,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主意,你是怎么想到的,就是这样不断的激励他,就是怀着一颗感动敬畏的心去听孩子说话,那孩子会跟你同频共振。振动了之后他大脑的潜力会不断的得到开发,他会觉得真有意思,我还会再想别的。这样孩子独特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原创能力,他的创造性会得到极大的开发。

  主持人殷智贤: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为孩子做了很多安排,他认为他的安排是正确的,至于孩子提出的反对意见家长是漠视的。另外有一些时候孩子提出了一个想法,孩子只是提出了一个愿望,但是家长并没有问这个愿望发生的背后原因,结果可能错过了很多教育机会。我前两天听到一个例子,因为父亲值班,母亲跟儿子在家里共处。因为这个孩子已经大一些了,大概是9岁左右,这个孩子跟妈妈说今天爸爸值班,要么我跟妈妈一起睡吧。这个在往常妈妈断然否决,就说你都这么大的男孩了,不能再跟妈妈睡了,她认为这个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可是那一天她做了一个跟以往不同的反应,就说为什么你今天晚上要跟妈妈一起睡?这个时候她儿子表达出来的理由她特别的吃惊,她完全没有想到,后来她就接受了。所以你并不了解孩子说出这句话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的时候,你就断然否决的话,伤害是肯定的。另一方面你可能错过了一个发现他智慧或者发现他潜能的一个珍贵机会。你会发现孩子提供给你的角度非常特别,你根本就没想到,你在自己已经习惯的角度里面作出判断,这个肯定是不可以的,这个就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挫败感。第六个习惯是什么呢?

  刘学颂:第六个习惯就是不要责备孩子的失败,这个地方可以培养他积极向上的能力,他不断坚持到底的能力。因为现在家长太在乎输赢,实际上结果不重要,现在很多孩子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很好的开发,最多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过分重视结果、重视效率。其实每一步都是过程,孩子失败的时候,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愿的时候,其实才是孩子更大开发潜能的契机。让孩子接受失败。因为只有失败的时候,老师或者是其他的教练或者是父母才能发现他哪个地方不足,这是他下一步更好成长的最好的契机。所以要让孩子享受失败,因为失败的时候就意味这你下一个更高的起点的契机开始了。比如说我在的小区六一儿童节举行小孩的游泳比赛,就看那帮家长急的,小孩一下了水妈妈拽爸爸推,就一定要让孩子成功拿第一名。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是大人的竞争心、攀比心,人家小孩本来没有这个想法的。

  刘学颂:对。所以当孩子考试考得好时候,一定表扬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成绩。当孩子输掉比赛的时候,一定批评的是这个事情在过程中我们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而不是批评孩子本身。因为每个过程都是享受,失败是一个特别好的体验,而大脑有一个本能,就是通过体验的记忆是最容易被形成记忆的。所以其实我们妈妈们为何不放宽一下心态,然后用从小时候的,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的失败和冒险,换来我们孩子给长远的发展,更好的明天。

  主持人殷智贤:我记得一个世界500强大公司的总裁在谈他怎么招人的时候,他一定会问这个人犯的最大的错误或者经历的最大失败是什么。一个人如果最大的失败是赔掉了一百万,他觉得这个人在公司里坐的职位不能太高,如果这个人曾经赔掉过一千万,那他就会敢用这个人。为什么?他说一个人犯过如此大的错误,他至少知道犯这么大的一个错误是因为什么。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有一天当危险发生他将毫无警觉。所以我记得台湾前几年曾经搞过一种夏令营,这种夏令营只培训学步机风行的时候,用学步机学走路的一代孩子。后来发现当这些孩子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对于危险非常迟钝。就是因为他们在学走路的时候,没有在反复摔跤过程中建立起身体对危机的预警系统。就像你刚才讲人有求生存的本能,本来身体会发出信号说好象有危险,你不一定看到所谓眼见为实的信息,但是你身体有本能的感觉,这个系统是要在失败中建立起来的,可是那一代用学步机学走路的孩子,他这个系统非常弱。最后那个夏令营给这些孩子补课,就是摔,就是在夏令营里用各种方式摔跟头,试图弥补这个系统。但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种弥补都是有限的。

  刘学颂:是,因为没有顺应他的本能,合适的时间。

  主持人殷智贤:这是补救的方法,本来在他自然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一些失败之后,他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对事物的风险和收益评估的系统,但是错过了。

  刘学颂: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习惯,就是不要允许孩子差不多就行了。

  主持人殷智贤:这个很重要。

  刘学颂:因为林教授在做日本国家游泳队精神指导的时候,一直跟踪这些运动员脑部血流的测定。发现当这个运动员发现还有10米就到目标了,这时候他的血流量发挥作用的强度,远远不如在途中要拼还早着的时候,这是人的本能。因为他觉得差不多了快要到终点了,他的自我报酬神经会停止,大脑就会觉得差不多了。所以大家在看北岛康介游泳的时候,他永远觉得我手碰到板的时候这不是目标,当他慢慢的回过头来看到出来他的成绩的时候,那才是他的目标。所以他永远不把他眼前的目标,想成最终比赛第一、第二,得金牌、银牌的板,触那个板的时候不是他的目标,他要回过来。因为他一旦想那个是他的目标,他大脑自动就会停止一些功能,这也是人的本能。所以我问林教授,我说很多的习惯要培养孩子,你说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什么?他说不计得失全力以赴。不要计较得失,因为一计较得失就会想到输赢、好坏,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还是第二名,这些都会让你觉得差不多了。这个过程中你就不会发挥你自己的真正本能,你要把精力放在过程当中,这个过程中我哪一点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一丝不苟。至于结果那都不是目的,是一个顺便而来的结果,当你真的不计得失,全力以赴一丝不苟地去拼搏的时候,你会发现结果是信手拈来的,因为你可以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当北岛康介得金牌的时候,记者问他你最后赢了的时候,你的动作是代表什么?他说我有什么动作,我记不得了,因为那个时候是完全忘我的一种心态。像北岛康介这个人他在游泳训练的时候,每一次训练刚才还在说笑,但是一旦要到游泳池旁边开始训练的时候,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比赛和训练对他没有差别。这样你在过程中不去考虑输赢,能不能得金牌、银牌,而是如何把每一步泳好,让我更集中、更专注的去游,这样才会出现我自己都不到的成绩。比如说我们带孩子背唐诗,带孩子学钢琴,不要说差不多;这孩子就差两个字,要背就把它背得一字不差,要练就练得一个音符都不错,这样从小就培养孩子坚持到底一丝不苟,不要计较结果、得失,而是能够全力以赴,这是孩子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最大秘诀。

  主持人殷智贤:特别好。感谢刘学颂女士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珍贵而有益的知识和理念。和谐家庭基金今年的主题叫做“千万家庭共建和谐亲子关系”,事实上我们在延请各位专家来讲授如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传递给大家一个信息,就是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并不是一个主宰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其实是要先基于父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完整而独立的,他都有他来到这个世间的价值。如果父母使用否定的、讽刺的、挖苦的这种态度来对待孩子,其实本身已经开始了对生命的伤害。如果漠视孩子的意愿强制孩子必须要服从自己的命令,那其实是意味着父母高高在上,用一种傲慢甚至自私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当然这样说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是不是说起来太严重了,其实我们都是为孩子好。我们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怀着一颗爱护孩子的心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教育本身还需要智慧,我们真正对孩子的爱护并不是说我希望为你好就一定是对孩子好,还需要了解正确的知识,知道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抗拒什么样的方式,这样的话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和谐。 感谢今天刘学颂女士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珍贵而有益的理念和知识,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和谐家庭基金公益大讲堂,下周四再见!祝广大网友过的愉快,祝各位家庭幸福,亲子关系和谐,谢谢!

5.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我给个建议:教宝宝背(读)陈安之老师的成功口诀。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资本
重复为学习之母
记不住肯定用不出了
1建立自信 2自我肯定  3自动自发  4学习独立  5自我介绍  6自我负责
7注意卫生  8重视形象  9谦虚有礼10讲话客气11积极向上12诚实说话
13要有活力14随时微笑15按部就班16发展兴趣17设立目标18确认目标
19常写目标20详细计划21追求完美22不断阅读23勤作笔记24要写日记
25勤劳努力26守时守信27善用时间28越来越好29物归原处30有始有终
31学习英语32早睡早起33数学要好34审美能力35唱歌跳舞36生活规律
37常做家务38孝顺父母39不讲负面40不可顶嘴41不许乱闹42不许打架
43过滤电视44过滤朋友45不乱发钱46要有储蓄47爱惜动物48爱惜植物
49课前预习50课后复习51考前静坐52睡前明想53专心听讲54勇于提问
55作业认真56考试满分57做事认真58自我反省59遇到困难   永不放弃
60马上行动   成功在望61下定决心   一定成功
最后祝你的宝宝越来越成功!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6. 怎样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在孩子小的时候,或者说怀了宝宝后,大家都在听音乐,胎教的,益智的,都在说听音乐好,可是好处在哪里,又怎么抓住这个好处而让孩子一生受益呢?

  听音乐听的是节奏感,小孩子听了后能产生的只有节奏感强烈与否,他听不出意境,而我们应该发扬的就是这个节奏感。

  节奏感对生活的影响:时间的安排就是生活的节奏,从小让孩子把时间安排的规律,在合理的时间里做合理的事情,小孩子是慢慢变化的长大的,安排的时间也要跟随着孩子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我自己的做法:

  0-1岁时:早上八点钟打开窗帘,告诉宝宝现在是早上,然后一直和他说话,告诉他穿衣时间,吃饭时间,休息时间,看书(当年是挂了满屋的彩色卡片,汽球,)听音乐时间,慢慢宝宝会自己有了这种节奏感,醒来,玩耍,听看新鲜的事物。而这时其实妈妈最不愿 做这些事情,总是想自己去逛街,约个朋友,做自己的事情,对宝宝来说是最想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只能用哭来告诉妈妈,而没有任何的办法。所以这时候的早教没有什么,就是和宝宝说话,和宝宝呆在一起。你付出了,他才能让你觉得带宝宝很省心,如果你觉得宝宝很闹,是因为你没有付出,没有去真正的接近宝宝。

  1-2岁时:对时间的概念更加强烈了,从来没有给他吃过零食,所以一日三餐吃的特别好,有时,下午会给他加点心,晚上睡觉前喝一杯牛奶,早上醒来喝一杯牛奶。事情很是规律,孩子身体也非常好。

   那时我特别想旅游,可是为了宝宝舍了,这时候不要带宝宝去人特别多的地方,一是觉得妈妈在恢复的过程中,反应能力不是特别好,曾见过一位妈妈和别人说了两句话就不见了在脚下的孩子,疯了样的找,幸好孩子只是躲在了一个单元的楼梯上坐着。二是觉得孩子也不习惯在外面太久,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困顿,你还要抱他回来,自己累,孩子也累!所以就近的玩,就近的解决生活,把节奏慢下来,适应宝宝。

  3-4岁时,时间要和先前有大不一样,孩子想了解的东西多了,所以周未会带他去图书馆,所以有一段时间他一直以为上街就是去图书馆,在那里他能一坐两个小时,翻书,问你问题,然后做出选择买一本自己喜欢的,因为每次上街前,都会告诉他只能带一样回来,所以他很守约,从来不会要两样东西,这样慢慢带他去超市,他都不会非要某样东西,而哭闹不止。很是省心。

  这种规律就是节奏,而总是大人先破坏这种节奏。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无法坚持某种好的东西,而把坏的习惯带给了孩子,比如晚睡,早上不起,拖拉做事,这些其实都是自己的缺点在孩子身上的映射。身教的作用显现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孩子,就知道家长有什么生活习惯了。而这时通常都能影响都孩子以后的任何事情。

   4-5岁时,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会减少,也能带宝宝外出,但是还是会选择一些两三天近的地方去游玩。宝宝在外面不要和家里一样吃那么多,少吃未必不好,只是水分一定足量。这时妈妈爸爸不要整天的看电视,多和宝宝一起看书,一起游戏,一起散步,有时候可以把孩子寄放在好朋友家(白天),多和大自然接触,儿子那时经常和我们去 山,真的是不错的运动。

   上小学的时候,我只告诉他,上课认真听,考多少无所谓,孩子会听老师讲课才是我们要告诉孩子做到的事情,许多学习好的学生,并不是死死的学,拼命的上学习班,而是会在课上听讲,他只要听了,考试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不是说一点也不在乎成绩,毕竟现在还是应该,会给孩子一个小小的门槛,让他学会跳跃。

   节奏感的强烈,是告诉他学校的节奏是上课下课,你要知道节拍。他是四二拍,你上成四四拍,上课老师不见了学生,可笑吧?我当时告诉孩子时,他笑的,说老师一转身,没学生上课了,哈哈。

   书写的习惯,告诉他每一笔划都是一个节拍,在每一个中国字中只能一笔是最宽最长的,叫主笔,写的时候其他的笔划就要变短,让主。每一笔都交待清楚,均称,自然字就写好了。

   节奏感有了,学笛子,任何一种乐器,他都能掌握,毕竟孩子只是孩子,学精的工作,就是他大一点的时候,慢慢培养起来的。

   节奏感 有了,告诉他,写文章也是这样,如同一首曲子,一个中国字,有始有终,有起伏,有情感,

http://blog.sina.com.cn/u/1243680802这是他写的日记。需要引导。但是他自己有了自己的节奏感,会有了无限的思路。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会让他打个响板读课文,会让他把课文唱一唱,看能唱个啥样出来。很搞笑,可是很受用。

  大家都在早教,我认为的早教就是这些。坚持,自然,习惯,

  孩子现在三年级,每天做作业用一个小时,他有空的时候,就把要学的,预习了,有空的时候会把练习册往后写一写,说是反正自己会了,就早点做完吧,做完了好玩去。所以现在就告诉他用什么方法来复习,现在他在自己总结学过的词意呢,真是省心。

  好的习惯用节奏来培养吧!

7. 如何进行孩子的早期教育

0-1岁的宝宝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促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进行适当的早教。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
        在宝宝进入1岁以后会掌握很多“花样走法”,不但可以往前走,还会横着走,甚至还能够倒退着走,这些都反映了宝宝的平衡感和肌肉力量在不断进步。宝宝现在不但可以指认五官,而且明白它们的作用。个别宝宝早早进入执拗期,喜欢和妈妈对着干,令妈妈大伤脑筋。
     自己在家做早期教育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最好是去一些早教机构进行系统的早期教育,这么大的宝宝。可以去一些开发智力的早教中心,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右脑在3岁以前即发达,左脑则从4岁开始发达。所以我还是建议先去一些做全脑开发的机构进行教育。毕竟智力高了,以后无论学什么都会很快的。

如何进行孩子的早期教育

8. 如何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

1、首先,要把孩子带在身边,自己教育,不能让老一辈教育,他们可以帮忙搭把手,但隔代教育不好。
2、其次,0—6岁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阶段,基本决定人的一生,你会发现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可追溯到童年。
3、所以,关于早期教育,你首先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经常积极倾听孩子并予以正面的回应,不要以为他很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都懂的。
4、妈妈选择好的绘本和故事讲给他听,每天都坚持,不在于孩子能够学到什么,而是内在的一种培养,孩子是能够听懂的习得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并且能够会阅读的孩子将来会发展的更好。
5、要允许孩子涂鸦,收集孩子的各种作品,不要以为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画不好,其实孩子才是真正的画家,充满了想象力还创造力,等孩子大点,让孩子自己画“故事”,然后做成书籍,这是孩子的原创呢。
6、以上可能还涉及到0-6岁,0-3早期的话,我想更多的是要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这点很重要。
7、父母教养对孩子很重要,你可以多看这方面书籍,一定要多陪孩子,即使每天上班,早晚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不要强迫孩子很早就学写字啊等各种应试的东西,希望你的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也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O(∩_∩)O~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