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份制造业PMI在扩张区间小幅上升吗?

2024-05-05 23:17

1. 2018年8月份制造业PMI在扩张区间小幅上升吗?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PMI为51.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扩张态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专家表示,8月份PMI指数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回落,非制造业整体稳健较快运行格局未变,这表明经济短期下行压力有所减缓,经济平稳增长态势明确。未来,仍应着力扩大内需,深挖消费潜力,提高企业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消费性服务的供给质量。

制造业PMI微升0.1个百分点
8月份,制造业PMI为51.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与年均值持平,连续25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今年以来,除春节月度外,该指数均在51.0%至52.0%景气区间内运行,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扩张态势。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说,8月份,制造业生产继续扩张,市场需求总体稳定。生产指数为53.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年均值0.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2.2%,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企业采购意愿增强,采购量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受国际经贸摩擦升温和外部环境不确定等因素影响,进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赵庆河说,8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49.4%和49.1%,分别低于上月0.4个和0.5个百分点。但高技术制造业进出口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综合来看,8月份,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速仍处于相对较好水平,生产增速稳中有升,吸纳就业情况好转,市场信心较好,经济短期下行压力有所缓解,表明当前经济具备平稳发展基础。

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稳定在54%以上,表明非制造业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在中国非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新出口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有所上升,升幅在0.1个至1.2个百分点之间;新订单、在手订单和销售价格指数环比有所下降,降幅在0.4个至1.5个百分点之间。
在调查的20个行业中,14个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处于扩张区间。本月为暑期消费旺季,与其相关的零售、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旅游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6.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活动较为活跃。证券、保险、物流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业务总量有所回落。
“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0.7%和60.6%,分别比上月上升0.6个和1.1个百分点,均高于年均值0.2个百分点,服务业市场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市场预期持续向好。”赵庆河说。

2018年8月份制造业PMI在扩张区间小幅上升吗?

2. 2018年8月份制造业PMI升至多少?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31日联合发布数据,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从今年以来的运行态势看,除春节月度外,制造业PMI均在51%至52%的景气区间内运行,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扩张态势。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8月份,生产继续扩张,市场需求总体稳定。生产指数为53.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年均值0.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2.2%,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在生产活动加快的拉动下,企业采购意愿增强,采购量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型企业景气水平提升。大型企业PMI为52.1%,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制造业总体0.8个百分点,依然是支撑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小型企业PMI为50.4%和50%,分别比上月上升0.5和0.7个百分点,均高于年均值。

“受国际经贸摩擦升温和外部环境不确定等因素影响,进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赵庆河介绍,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49.4%和49.1%,分别低于上月0.4和0.5个百分点。但高技术制造业进出口继续保持扩张态势,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3.9%和54.3%,环比上升0.9和3.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5和2.6个百分点。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本月反映物流成本高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的企业比重为27.7%和18.3%,比上月均有所上升。

3. 6月PMI数据点评:6月制造业景气重回扩张区间,但不及市场预期

  中国  6  月官方制造业PMI为  50.2  ,预期  50.5  ,前值  49.6  ;中国  6  月官方非制造业PMI为  54.7  ,前值  47.8  。综合PMI产出指数  54.1  ,前值  48.4  。 
    数据解析 
    6  月以来国内疫情  好转,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逐步落地,国内经济大幅回暖  。 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4.7%和54.1%,高于上月0.6、6.9和5.7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恢复至零界点上方,表明我国经济总体景气水平大幅回升。目前,国内投资方面房地产刺激政策持续加码,房地产销售端明显回暖,恢复至20和21年高位水平;基建持续发力,政府专项债发行接近2万亿,基建资金异常充裕,工地开工情况持续向好;制造业保持韧性,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高位;消费端由于疫情防控措施放松,大幅回暖。整体来看短期国内需求端明显恢复,中长期投资端继续发力和消费修复,需求端将逐步回升。在生产方面,工业生产恢复加快,一方面上游能源端延续增产保供政策;另一方面,国内需求爆发进入赶工期,后期工业生产预期将快速回升。价格方面,6月价格指数继续大幅回落,主要由于欧美经济大幅放缓,外需减弱,商品价格大跌,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目前国内供需双双回暖,房地产市场恢复明显、 汽车 产需明显回升和基建持续发力,需求回升预期力度较强,内需型商品价格端受到较强的支撑。但是,欧美经济大幅放缓,衰退担忧上升,外需型商品价格持续偏弱。
    6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为  50.2%  ,比上月上升  0.6  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恢复性扩张  。 主要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但是数据不及市场预期,表明经济修复力度短期偏弱。在需求方面,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改善。生产方面,生产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加快恢复。进出口指数大幅回落,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5%和49.2%,分别比上月上升3.3和4.1个百分点,主要由于疫情好转后,外贸和内贸供应链恢复以及需
   求回升所致,整体外贸景气度大幅回升海外经济方面,由于美联储加快紧缩力度和步伐,6月欧美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度大幅回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
    价格指数持续大幅下跌。 6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2.0%和46.3%,较上月大幅下滑3.8和3.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大幅下滑,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需求短期恢复不及预期,国内价格偏弱;另一方面,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和力度之后,美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能源、有色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目前欧美货币紧缩加快,需求放缓趋势明显,上游原料价格持续偏弱;而国内需求回升或形成一定的支撑,整体全球上游原料和能源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产成品库存下降、原材料库存略有上升。 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至48.6,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2个百分点至48.1。原材料库存方面,6月以来随着国内经济逐步恢复,原材料采购需求上升,企业加大备货,但是下游需求回复不及预期导致库存小幅累积。产成品库存方面,一方面由于外需放缓,生产放慢;另一方面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企业主动降价去库。
    6  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4.7%  ,比上月上升  6.9  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明显回升。 6月国内疫情好转,疫情防控措施放松;服务业大幅回暖,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上月上升7.2个百分点,其中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而房地产、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低于临界点。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3%,比上月上升5.7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行业恢复发展信心明显增强。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3.1%,比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地产刺激政策加码销售端大幅回暖以及基建持续发力;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0%,比上月上升5.8个百分点,主要由于疫情防控措施放松,疫情对服务业的抑制作用大幅减弱。
    6  月份,综合  PMI  产出指数为  54.1%  ,比上月上升  5.7  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呈现恢复性扩张。 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8%和54.7%,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5月份相比发生明显积极变化。但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进一步细化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势头。
   本文源自东海期货研究

6月PMI数据点评:6月制造业景气重回扩张区间,但不及市场预期

4. 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4%,如何解读这一数据?

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4%,解读这一数据主要在于能够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对于当前制造业水平不断回升能够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8月份的中国制造业pmi为49.4%,通过这一数据能够了解到当前生产指数和各种订单指数都不断处于上升趋势,对于各种订单指数也不断上涨,高于上月通过这种指数的相关对比,能够了解到制造业的产品需求,也非常高,而且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状态。对于各种价格指数不断处于回升状态,也表明原材料购进的指数会处于上升趋势,比上个月不断的增长到3~4个百分点,对于各种原材料的购进指数,能够说明对于整一个制造业和未来发展趋势有着很好长远意义作用制造业本身的市场价格水平属于降幅度收窄的,主要内容对于相关调查结果也作出主要显示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占比达到40%通过总体数据显示对于企业的成本压力逐渐出现缓解局势,对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好前途,因此能够带动各种经济效益,制造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对当前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不仅如此,对于部分的行业保持扩张趋势,通过制造业的发展,对于相关联合产业也能够得到进步受到相关总体疫情高温等多种因素影响,各部门也在采取有效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进行缓解恢复当前经济实力对这一政策是十分必要且能够得到支持,为了国家人民生活安全幸福和未来长远发展,需要做出一定充分准备。
对于此次制造业和技术改进比往常相比都不断处于增长趋势是非常值得发展,应该加强对这一种政策支持和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才能够做到更好,促进制造业发展。

5. 【经济指标解读专栏】制造业PMI指数浅析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涵盖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PMI指数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一、PMI指数原始数据调查和统计 
  
  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000家调查样本;非制造业的36个行业大类,4000家调查样本。由于调查时间并非月底最后一天,因此每个月公布的制造业PMI实际上反映的是上个月26号到当月25日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非完全是当月的。
  
  调查方法: 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或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或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抽样完成后,于每月末定期发放和收集企业采购经理关于企业本月采购和供应问题的调查问卷,再进一步整理汇编。调查问卷参见附件2。
  
  计算方法: 
  
 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
  
 制造业PMI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非制造业PMI调查指标体系包括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分类指数。其中,制造业PMI分类指数及其含义如下图所示:
                                          
 每个分类指数都采用扩散指数方法计算,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百分比的一半。计算公式为:
  
 制造业PMI分类指数=“增加”选项的百分比+“持平”选项的百分比×0.5
  
 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是逆指数,意思是说这个指标的变化方向与经济增长的方向相反。当供应商配送时间上升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制造业PMI是个综合指数,由生产、新订单、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5个分类指数加权平均而成。根据这5个指标对经济先行影响的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由于供应商配送时间是逆序指数,在计算制造业PMI时进行逆序计算:
  
 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30%+生产指数*25%+从业人员指数*20%+(10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15%+主要原材料库存*10%
  
 其他8个分类指数虽然不构成制造业PMI组成,但是对于检测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仍然有重要意义。
  
 2、PMI指数的季节调整
  
 PMI指数是环比指标,必然存在季节性波动的影响。比如移动节假日(如春节)导致经济运行的季节波动,进一步导致PMI不能反映经济等活动的真实走势。不过,通过季节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季调的原理是根据一年中不同季节的生产经营活动量指数来修正季节间的同比和环比速度,消除不可比因素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PMI指数是季节调整后的。
  
 关于PMI指数季调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链接,文章通过工作日调整为主、采购经理判断为辅的方法,采用X-12-ARIMA模型提高了PMI预测的精确度。但正如国家统计局领导在解读2018年2月份制造业PMI时称“从历史数据看,春节所在月份的PMI大多会出现一些调整”,季调难以完全消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https://wenku.baidu.com/view/e1b19a4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5.html?pn=51 
  
 
  
  
  二、制造业PMI指数的分项分析 
  
 接下来我们分项分析官方制造业PMI指数:
  
 1、生产指数
  
 权重为25%,是最受关注的分类指数之一,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情况。从近几年的月度数据上看,有一定季节性,春节所在月份通常是年内低点,而高点多在二季度,与二季度是生产旺季相符。
  
 目前有两个观测PMI生产情况的高频指标,一个是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包括浙电、上电、粤电、国电、大唐、华能这6家。从趋势上看,月度平均的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和PMI生产分项有一定同步性。
                                          
 另一个是高炉开工率。2016年之后因环保限产,两者相关性开始减弱,但高炉开工率数据依然能为我们判断PMI生产指数的变化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2、新订单指数
  
 新订单指数的权重为30%,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分项,反映了内需。12个月移动平均的PMI新订单指数,和名义GDP当季增速有一定相关性。
                                          
 PMI新订单指数和PMI生产指数的差,可以近似看做是产出缺口,与PPI环比有一定同步性。产出缺口缩小,则PPI物价指数环比下行。
                                          
 3. 原材料库存
  
 PMI原材料库存指数,2011年4月至今,长期在50这一荣枯线以下,制造业企业中并没有看到原材料的持续累积。由于原材料用于后续的生产,我们看到PMI原材料库存指数对PMI生产项有一定的领先性。
  
 原材料库存,还可以结合产成品库存、新订单、生产和采购量这几个PMI的分类指数,判断所处的库存周期阶段。以2018年5月至9月为例。这段时间,PMI新订单指数从53.8降到52.0,需求扩张的步伐在放缓。采购量指数从53.0降至51.5,生产指数从54.1降到53.0,意味着企业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虽然还在扩张,但是扩张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同期原材料库存指数从49.6降到47.8,原材料在加速减少,但产成品库存指数从46.1上升到47.4,去化速度放缓。这是个典型的被动补库存,对应着经济的衰退阶段。虽然企业在需求放缓之下,主动减慢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的节奏,但是仍不及需求放缓的速度,导致产成品库存去化变慢。对企业来说,这种库存累积是被动的。
                                                                                  
 4.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指数在制造业PMI中的权重为20%,仅次于新订单和生产指数。但在做宏观分析时,对这个指标的关注较少,因为它反映实际就业情况的能力较弱。2012年5月至今,PMI从业人员指数一直在50以下。但我们看到这个时期,无论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还是全国职业求人倍率,所反映的就业市场其实是一直在好转的。PMI从业人员指数对就业市场情况代表能力的减弱,与经济和就业结构变化有关。2013年制造业就业人数达到峰值5258万人,此后持续下降,从事制造业的人口转向其它行业,使得PMI从业人员指数位于荣枯线以下,但就业市场整体在好转。预计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从业人员指数继续成为制造业PMI的拖累项。
                                          
 5. 供应商配送时间
  
 这个指标指的是企业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而非企业自己的供货时间。当供应商配送时间上升时,经济活动在放缓,因此在计算综合PMI时需要做反向计算。
  
 6. 出厂价格指数
  
 这个分项指数,2016年开始对外发布,根据该价格指数的变化方向,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PPI环比的变化方向,两者基本是同步的。
                                          
 7.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
  
 同出厂价格指数一样,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是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环比的良好预测指标。
                                          
 8. 新出口订单
  
 理论上来讲,PMI新出口订单是出口的领先指标,因为和国(境)外企业签订好订单之后,过段时间需要交付,将会在出口数据上有所体现。但无论是出口交货值环比,还是出口环比,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对它们都没有很强的领先性。而12个月移动平均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对出口累计增速有一定领先性。
                                          
 9. 进口
  
 PMI进口订单,可以看做是内需的体现之一,它与PMI新订单指数在变化节奏上,具有很强的同步性。只能用PMI进口订单指数,大致判断下进口金额的环比,但是难以据此做量化测算。
                                          
 10. 在手订单
  
 指的是企业已经承接了,但目前还没有交付客户的产品订货数量。2010年4月以来,这个指标持续在50的荣枯线以下。从趋势上看,它领先于PMI生产指数的变动。
                                          
 11.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
  
 这个指数体现了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整体水平预计,多数时间在50以上,而且波动比较大。
  
  
  
  附录1   官方和财新PMI的对比 
  
 在宏观分析中,常用的另一个采购经理指数是财新PMI,它由市场调查机构IHS Markit编制、财新传媒冠名。2015年8月之前由汇丰冠名,因此以前被称为汇丰PMI。
  
 由于都是采购经理指数,财新PMI和制造业PMI理论上应该同步。二者在抽样方法、核心指标和权重方面都相同,但我们发现,两者经常背离,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两个指标的统计样本数量相差很大。官方制造业PMI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样本企业有3000家。而财新PMI的样本数,按照Markit公司的统计惯例,只有400家。统计样本数的不同,容易造成财新PMI更大的波动,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第二,两个指标所选择的企业规模也有差别。官方制造业PMI的样本企业以大、中型的央企、国企为主,小型企业的比例较低。而财新PMI以中小企业居多,而且都是民企。
  
 第三,两个指标的样本企业区域和行业不同。官方制造业PMI样本企业覆盖全国,涵盖了31个制造业大类。财新PMI的样本企业,没有明确对外公布,但参考HIS Markit在全球范围内的统计经验,市场主流观点认为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占比较高的民营企业。
  
 第四,数据录入时,官方制造业PMI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落实,具有一定的官方性和强制性,而且各级统计调查大队会审核,数据更加完整、准确。而财新PMI由商业机构HIS Markit操作,企业是自愿的,存在漏报的可能性,加之样本数相对来说要小很多,数据缺失对统计结果有比较大的影响。
  
 第五,两个指标的季调方法有所区别。2012年3月开始,中国官方制造业按照X-13的方法进行季节性调整。而财新PMI季调方法是HIS Markit基于33个国家的历史数据生成的,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财新PMI等由Markit调查发布的各国PMI之间进行跨国比较。两者不同的季调方法,也会导致统计结果上的差异。
  
 
  
  
  附录2   官方PMI调查问卷(部分)

【经济指标解读专栏】制造业PMI指数浅析

6. 2017年PMI产出指数已经公布了吗?

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报道称,在我国,每个月发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已成为多年的惯例,分别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个生产领域反映经济发展的景气状况。但缺乏反映宏观经济总体变化的景气指标。

PMI是采购经理指数的英文简称,有宏观经济变化的“晴雨表”之称,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广泛应用,我国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融合发展日渐深入。

综合PMI产出指数与GDP增速同步性非常强,能够较好地全面反映经济发展规律,反映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的正式发布,意味着今后可以“一目了然”看经济大势。

7. 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49.4%,这对未来制造业市场有何影响?

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49.4%,这对未来制造业市场有何影响首先是说明了国内的制造业在不断的提升生产的进度,其次就是可以稳定国家的经济市场的基础,再者就是加强了多行业的协同性发展,另外就是使得很多服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获得更广阔的经济市场,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49.4%,这对未来制造业市场有何影响。
一、说明了国内的制造业在不断的提升生产的进度 
首先就是说明了国内的制造业在不断的提升生产的进度 ,对于国内的制造业而言环比的生产能力在提升,并且很多的制造业在加强对应的合作服务,才可以共同完成更多重要的制造项目。

二、可以稳定国家的经济市场的基础
其次就是可以稳定国家的经济市场的基础 ,对于国家的经济市场的基础而言气到了很多的利好作用,因为国家的经济市场很多时候需要很大程度上依赖制造业的发展。

三、加强了多行业的协同性发展 
再者就是加强了多行业的协同性发展 ,对于很多的行业而言他们不断地提升彼此之间的合作,使得他们的很多产业可以相互利用,并且衍生出更多的新业态产业服务社会发展。

四、使得很多服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获得更广阔的经济市场 
另外就是使得很多服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获得更广阔的经济市场 ,对于制造业而言如果足够稳固那么就可以充分地发展上层经济的服务业领域和互联网领域,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动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国家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加强多渠道的合作,并且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

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49.4%,这对未来制造业市场有何影响?

8. 8月制造业PMI上升,部分重点行业保持扩张!会如何利好制造业?

首先是对于生产环境将不断改善。支撑经济复苏的力量开始增强,表明市场需求开始回暖。采购量、进口、价格等指标回升,表明企业生产呈现回升态势,对未来的预期开始好转。我国经济运行趋缓趋稳。随着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断恢复,制造业生产环境将不断改善,企业生产活动将平稳运行。

汽车是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衡量经济表现的领先指标。在传统制造业需求淡季,8月制造业PMI回升幅度超预期,部分重点行业持续扩张,反映出经济复苏力度加大,支撑经济复苏的力量开始增强。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继续发力,制造业PMI有望继续回升。非制造业PMI为52.6%,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仍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连续三个月回升。

再者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略好于预期,生产持平,需求略高。8月份原材料库存积累,在手订单增加,而成品库存下降,这可能表明生产持平,不是需求疲软的拖累,而是生产本身的影响,尤其是在高八月份气温和电力短缺。地区的电力和生产限制可能会对生产活动造成一定的干扰。非制造业PMI继续回落,但今年建筑业新订单创历史新高。

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握好工作重点: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力更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四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更好地保证发展格局的变化形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