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2024-05-09 05:54

1.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1、三顾茅庐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望梅止渴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魏武帝旅行失去水源,军队都渴,于是命令说:‘前有大梅林,梅子,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口水都流出来,乘此得以和前源。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抛砖引玉
【解释】: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释义】:想抛出砖去引回玉来,却得了个坠子。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
4、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左右有人沉默,有人说马以迎合赵高。”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5、闻鸡起舞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唐 房玄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半夜听到荒鸡叫,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了。’于是起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2. 出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3.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手不释卷 

手到擒来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三戒》 
为国捐躯和视死如归 出自曹植的《白马篇》 
愚公移山,出自我忘记了 
心有灵犀 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此情可待 出自同上 
萍水相逢 出自《水浒》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4.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 :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望梅止渴、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战、
完璧归赵、
三顾茅庐、
草木皆兵、
围魏救赵、
指鹿为马、
唇亡齿寒、
纸上谈兵

5.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6.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什么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退避三舍、草木皆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完璧归赵、入木三分、风声鹤唳、围魏救赵、闻鸡起舞、纸上谈兵、刮目相看、钟鼓之乐、篝火狐鸣、鱼腹丹书、三顾茅庐、望梅止渴、抛砖引玉、负荆请罪、买椟还珠、望洋兴叹、掩耳盗铃、桃李不言、请君入瓮、高山流水等。
  《退避三舍》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楚国时,为感谢楚王的善待,作出如果他日两国战场交锋,晋国将退避三舍的承诺。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继承国君之位,晋楚两国也真的发生了战争,而晋文公则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晋军主动退兵九十里的故事。
  《草木皆兵》主要讲述了东晋时期秦王苻坚带兵攻打晋国,却一再被晋国军队打败,让苻坚慌了手脚,到后面将山上的草木都当成了晋国军队,吓得惊慌逃窜的故事。

7.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8.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下: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草船借箭、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穷兵黩武、如火如荼、势如破竹、坚壁清野、四面楚歌、退避三舍、一败涂地、兵荒马乱、兵戎相见、朝秦暮楚。
烽火连年、祸结兵连、揭竿而起、龙血玄黄、一夫当关、枕戈寝甲、直捣黄龙、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桃园结义、曹操献刀、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连环计、官渡之战、长坂桥、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刮骨疗伤、白帝城、火烧连营。

部分成语解析
1、背水一战:这则成语原意指背靠临近河水之地摆阵,或布下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其本身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2、望梅止渴:解释为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连动式结构,在句子中主要用作宾语、定语等。
3、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