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护白鳍豚?

2024-05-18 23:10

1. 怎样保护白鳍豚?

1、白鳍豚迁地保护:将残存于长江干流的白鳍豚尽可能多地迁到环境条件与长江自然条件相似,易于人工控制和改善的半自然环境中去。
2、白鳍豚栖息地的保护:尽管长江环境在不断恶化,而且近期内难以改变这种状况,但把白鳍豚分布相对集中、环境条件较为适合的江段划为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白鳍豚现存的栖息地、延缓白鳍豚灭绝速度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一旦将来白鳍豚迁地保护和饲养下繁殖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江仍然是把饲养下繁殖或半自然保护区繁殖的后代再引入的首选地点。


日常活动:
白暨豚生性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一般会远离船只,人类很难接近,加之种群数量稀少,活动区域较广,所以野生状态下对其生活习性的研究十分有限。
白暨豚有恒定体温,在36℃左右。对水温条件要求较高,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水温变化后又迁入另一区域。喜欢结成2-16头个体的小群活动,常见其与江豚共游,交配期间的集群行为尤其明显。
习惯栖息于江流中心的深水区,也会进入湖泊、支流与干流汇合处。主要在白天活动,夜间休息。胆怯害羞,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常在晨昏时游至浅水区捕食鱼虾。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

怎样保护白鳍豚?

2. 怎么保护白鳍豚

白鳍豚的保护对策:
(1)白鳍豚迁地保护:将残存于长江干流的白鳍豚尽可能多地迁到环境条件与长江自然条件相似,易于人工控制和改善的半自然环境中去。通过考察,发现长江中游荆江沿岸的一些长江故道既有长江干流的环境特征,如自然的江水、鱼类,又可避开诸如航运、渔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理想的迁地保护白鳍豚的场所。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后,位于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天鹅洲故道被选定为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
(2)白鳍豚在饲养条件下的研究与繁殖:尽管在自然条件下保护濒危物种是最有希望的措施,但就白鳍豚种群的状况而言,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白鳍豚具有其特殊的意义,白鳍豚的数量太少以至于在野外已很难见到,相应的研究也难以有效展开,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在野外难以或无法展开的研究则易于有效操作,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一个人工饲养下研究繁殖白鳍豚的保护措施被列入三大保护措施中的第二项。
(3)白鳍豚栖息地的保护:尽管长江环境在不断恶化,而且近期内难以改变这种状况,但把白鳍豚分布相对集中、环境条件较为适合的江段划为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白鳍豚现存的栖息地、延缓白鳍豚灭绝速度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同时,一旦将来白鳍豚迁地保护和饲养下繁殖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江仍然是把饲养下繁殖或半自然保护区繁殖的后代再引入的首选地点。

3. 白鳍豚的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CR(极危,可能已灭绝)白鳍豚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为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现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缩写IUCN)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以及《美国国家濒危物种法》。

白鳍豚的保护级别

4. 为保护白鳍豚我国做了哪些措施

现状:白鳍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类

鳍豚属鲸目的哺乳动物,是中国特有的淡水豚类,也是世界上淡水豚类中数量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稀少且为中国特有,被人们称为“水中大熊猫”。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1600余公里的江段内。以鱼为食,结群活动,小群2~3头,大群10~16头。近年来种群数量下降极快。据报道,80年代初有400多头,80年代中期减至300来头,1990年调查时有200来头,至1993年为130余头,而到1995年已不足100头,被列为世界级的濒危动物。

虽然中国的一些科学家和野生动物管理者正在勇敢地拯救白鳍豚,但是如果不能采取一个更大胆更积极的保护方案,将很难获得成功。而这一物种的灭绝将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对于一个大的保护行动来说,这样的理由已经足够了。同时,白鳍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水生动物保护中都是一个重要的旗舰种,如果我们没有在对这个物种的保护中竭尽全力,将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人类认为他们能够承受失去水生包括淡水与海洋生物中的宝贵的、不可替代的成分的代价。 


建议:
认真识别白鳍豚经常出现的“热点”,并将全部保护力量集中在这些区域,包括加大这些区域里现行渔业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虽然对一个主要种群的评估比较有趣,但首先要考虑的应是监控几个已知的白鳍豚群体,这可以使用飞行考察或其他新技术;照片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辅助实施上述措施。对单一个体的监控能够为确定其活动规律提供信息,这将有助于对重要栖息地的确定,并可以用来判定个体是否受到某种威胁;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和方法应该被用来帮助确定保护区域,所需要分析的地理参考数据应包括:捕鱼活动、白鳍豚的集聚出现、长江的渔业储量、白鳍豚喜欢的自然特征(如河流交汇、江心洲)、污染源、船只活动的水平;除农业部颁布的《白鳍豚保护行动计划》中所提及的社会范围外,还应该为生活在现存的及即将建立的保护区周围———尤其是已经建立保护区内的以及常有白鳍豚群体出现的区域内的———进行渔业转产的居民提供帮助;非政府组织应该与政府组织和当地群众联合起来,在白鳍豚的热点地区一起管理保护,包括对白鳍豚的监控和进行保护活动。

措施:
1979年:中国宣布白鳍豚为濒危物种   
1983年:立法规定狩猎白鳍豚乃违法 
2007年:8月8日一次重新评估中,白鳍豚被贴上了野外灭绝标签。

5. 人们对于保护白鳍豚做了哪些措施?

白鳍豚的生存年代已有2000多万年的历史,远比国宝大熊猫还要古老和珍稀,故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近些年来,长江渔业资源不断减少,航运业飞速发展,大型水利工程不断兴建,工业污染日趋严重,白鳍豚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了白鳍豚数量锐减,近年来种群数量下降极快。
据报道,1980年代初有400多头,1986年减至300头,1990年调查时有200余头,至1993年为130余头,至1995年不足100头。
进入2000年的时候,估计白鳍豚大概仅剩二三十头了,被列为界级的濒危动物。
2000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安徽省铜陵白鳍豚养护场基础上建立铜陵淡水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国家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2006年2月,国务院批准将铜陵淡水豚类省级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8月,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成立。
新成立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国家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保护区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备,近年来,在江豚迁地保护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实现了世界上首例人工管护下江豚的繁殖。
另外,保护区还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退化滩涂湿地进行植被恢复,以进一步发挥湿地养育物种、控制污染的功能。同时认真做好夹江水质的监测工作,定期消毒,并限制人为活动,防止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为长江淡水豚种群恢复提供可能。
保护区安排专人值班,日夜巡逻,防止有人在夹江偷鱼,进而伤害白鳍豚。同时增加喂食的次数,能有效地抵御寒冷。当遇到健康状况不好的豚,科研人员立即对症下药,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白鳍豚

人们对于保护白鳍豚做了哪些措施?

6. 白鳍豚为什么需要保护

你好亲[微笑因为]白鳍豚这一稀有的淡水鲸类对于维持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对于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因为  因为在保护白鳍豚的时候,需要通过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去保护的。而他们所生存的这个环境,也正是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保护他们所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这也可以说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只有生存环境变好了,这一些物种才不会越来越少,最后灭绝,而这些物种不会灭绝,那么人类也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得以生存。

如果环境没有受到保护,反而越来越恶劣,那么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类将遭遇很大的威胁。

在我们看来,白鳍豚基本上是生活在长江流域里,最开始的时候,它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

这些白鳍豚生活在长江水域当中,长江流域中除了一些自然的物质,就是这一些动物的存在,整个长江流域内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链,动物有着自己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他们繁殖的过程中同时也有的白鳍豚被捕食,当时的这个情况下,数量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摘要】
白鳍豚为什么需要保护【提问】
你好亲[微笑因为]白鳍豚这一稀有的淡水鲸类对于维持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对于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因为  因为在保护白鳍豚的时候,需要通过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去保护的。而他们所生存的这个环境,也正是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保护他们所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这也可以说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只有生存环境变好了,这一些物种才不会越来越少,最后灭绝,而这些物种不会灭绝,那么人类也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得以生存。

如果环境没有受到保护,反而越来越恶劣,那么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类将遭遇很大的威胁。

在我们看来,白鳍豚基本上是生活在长江流域里,最开始的时候,它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

这些白鳍豚生活在长江水域当中,长江流域中除了一些自然的物质,就是这一些动物的存在,整个长江流域内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链,动物有着自己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他们繁殖的过程中同时也有的白鳍豚被捕食,当时的这个情况下,数量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回答】
你好亲[微笑],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还请给个赞哈,你的赞是对我的最大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事事顺心,谢谢亲了[心][心][心]【回答】

7. 数量稀少的白鳍豚,非常需要大家保护,你认识它吗?

数量稀少的白鳍豚,非常需要大家保护,你认识它吗?

数量稀少的白鳍豚,非常需要大家保护,你认识它吗?

8. 白鳍豚养护场的生活习性

白鳍豚长期生存于长江的浊水中,所以它的视觉和听觉均退化严重,在水中主要以发射声纳接收信号来识别物体。白鳍豚的上呼吸道有着三对独特的气囊与一个形似鹅头的喉咙,但是因为生存于水中靠水发音,所以并没有陆地动物在空气中发音所需要的声带。用特制的水听器,可以听到白鳍豚发出的“的答”“嘎嘎”等数十种不同的声音。白鳍豚发出的声音常为两声一对,发出声音后会安静的等待着回声,从而辨出自己与产生回声的阻碍的距离和大小,并且考虑是否游向目标。它又会在收到回声后的不久发出新的一对声音,稍候又安静一阵等待回声。第二次回声收到后,它便可以分析出目标游动的方向与速度,白鳍豚就是这样如人造声纳般的做回声定位。用这独特的声纳系统,它时常还可以在江底的淤泥中捕捉食物,也可以发出人耳听不见的高频率音波,与十多千米外的同伴联系。 白鳍豚的大脑表面积要比海豚的大,大脑的重量约占总体量的0.5%,其中平均一只重95千克的雄豚,大脑重470克。白鳍豚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1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温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温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以鱼类为食。 白鳍豚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它时常游弋至浅水区,追逐鱼虾充饥。它的吻宽细长,上下颌长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可它却懒得咀嚼,只管张口吞下鱼食,消化能力很强。白鳍豚往往成对或三五成群一起活动,但人们很少有机会看到它,只有在它露出水面呼吸时才能瞥见一眼。 白鳍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1600千米的江段内,以鱼为食,喜结群活动,小群约2~3头,大群约9~16头。白暨豚是用肺呼吸的水生哺乳动物,每次呼吸时,头顶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接着露出背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鳍,出水呼吸时间约1~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长潜时可达200秒。成熟个体最大体长,雌性2.5米,雄性2.3米,体重100~150千克,有恒定体温,总是在36摄氏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