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024-05-19 00:03

1.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加黯淡,为寻找新的经济增
长点,欧元区政府可能会把重点转移至对外贸易领域。这意味着作为欧元区最重要
的净出口国,中国无疑会成为欧元区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我们应该积极
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防止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带来的出口萎缩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等
间接风险。
 
第二,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着显著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且中美利差短期内难以改变,
因此,欧洲主权信用危机的爆发则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进
一步加大了中国国内的冲销压力,从而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因此,
对于中国来讲,面对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国更应该根据自身国情制定经济刺
激方案和相应的退出策略,防止政策的脉冲性调整,防止产能过度扩张、财政赤字
过度膨胀以及货币政策过度宽松。
 
第三,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导致美
元中长期内贬值的可能性加大。因而,中国外汇资产多元化的方向就是增持更多的
欧元资产。但是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欧元对日元与美元已经显著贬值,
并有可能进一步贬值。这无疑加大了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难度。
 
第四,全面审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引以为戒。由于地方政府收入来源有限且不
稳定,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又要加大开支,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压力持续扩大,地方
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会对经济实体的复苏和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产生间接但是巨大的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影响到欧洲整体经济复苏进程,这将不利于中国出口的增长。去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对欧出口骤降19.4%,而2010年中国对欧出口前景无疑因希腊债务危机将蒙上一层阴影。     虽然中国和希腊的贸易只占中欧贸易很小的比例,但欧洲整体的经济情况也会受到这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假设欧洲出现高负债低增长的态势,那么将对中国整个出口行业造成影响。且人民币兑欧元大幅升值将对中国企业出口成本造成巨大压力。     第一,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会对市场信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进而会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有人预测全球经济可能会陷入到高负债、低增长的阶段,市场需求会持续低迷。“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变慢,走出危机的进程也会相应延长。”  第二,“有人预测受主权债务的影响,今年欧元区的增长只有1%-1.5%的水平。因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占中国贸易规模的16%,这样会对整个中国的出口造成影响。”  第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对欧元的稳定产生了影响。“今年以来,截止到5月14日,人民币对欧元的累计升值是14.5%。作为我们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5个月中升值了14.5%,会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也会对贸易政策的调整产生影响。”  危机对出口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对欧元稳定的影响。虽然作为希腊债务危机的“副产品”,欧元持续贬值对欧元区国家扩大出口是个好消息,但这却削弱了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近期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大幅上升,以中间价计算,半年来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幅度超过10%,中国对欧出口形势愈发严峻。特别主要是机电类企业,因为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比一半以上。  希腊债务危机及其蔓延风险可能会影响中国出口,尽管对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五国的出口仅占中国出口的3.5%,但整个欧盟占中国出口17%,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而货币和信贷市场条件的恶化比实体经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更大,需要引起警惕。

3. 欧洲债务危机的含义 原因 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一、外部原因: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2011年7 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一方面,为了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希腊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其投资规模超过了自身能力,导致负债提高。2010年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52.57%,其中旅游业约占20%,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62%,农业占GDP的比重更少为3.27%。加上2004年举办奥运会增加的91亿美元赤字,截止2010年希腊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占GDP的142.8%。另一方面,从反映航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看,受金融危机影响从08 年底开始航运业进入周期低谷,景气度不断下滑。航运业的衰退对造船业形成了巨大冲击。由此看出,希腊的支柱产业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意大利经济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70%)。2010年意   大利成为世界第7大出口大国(出口总额4131亿欧元,占世界出口额比重3.25%),主   要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体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意大利的出口制造业和旅游业冲击非常大,2009年其出口总量出现大幅下滑,之后有所回升,但是回升的状况还主要依赖于各国的经济复苏进程。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 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建筑业、汽车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是西班牙的三大支柱产业。由于长期享受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中的低利率,使得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成为西班牙近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1999年到2007年,西班牙房地产价格翻了一番,同期欧洲新屋建设的60%都发生在西班牙。房地产业的发推动了西班牙就业率的下降。2007 年西班牙失业率从两位数下降到了8.3%,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下,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导致西班牙失业率又重新回到了20%以上,其中25 以下的年轻人只有一半人拥有工作,另外西班牙的高失业率也存在体制性因素,就业政策不鼓励招收新人。而海外游客的减少对西班牙的另一支柱性产业-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爱尔兰一直被誉为欧元区的“明星”,因为其经济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人均GDP也比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高出两成多,更是葡萄牙一倍左右。但在2010年底同样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并接受了欧盟和IMF的救助,究其原因主要是爱尔兰的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2005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浮现泡沫,且在市场推波助澜下愈吹愈大,2008年爱尔兰房价已经超过所有OECD国房价,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爱尔兰房地产价格出现急速下跌,同时银行资产出现大规模的缩水,过度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受到了巨大打击,爱尔兰高速运转的经济受到重创,从此陷入低迷。   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葡萄牙在   过去十几年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服务行业持续增长,这与其他几个欧元区国际及其相似,2010 年葡萄牙的农林牧渔业只创造了2.38%的增加值,工业创造了23.5%的增加值,而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了74.12%(受大西洋影响而形成温和的地中海天气以及绵延漫长的海岸,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葡萄牙旅游业得以很好的发展)。近几年葡萄牙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型),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能源和制药等高新技术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政府在扶持高科技企业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通常都是通过低息贷款来实现。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融资成本随之飙升,从而使葡萄牙企业受到冲击,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务的不断上升。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首先,从主要国家粗出生率(每1000 人中出生的婴儿数)和生育率(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孩子个数)看出,欧盟国家的婴儿出生率和生育率近年来低于绝大部分地区,成 为仅次于日本的出生率降低最快的区域。   其次,1996-2010 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从76.1 岁上升至79.4 岁。美国联邦统计局预计到2050年欧盟国家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3.3岁。最后,由于二战后生育潮已经开始接近退休年龄,并且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 年的25-29 岁上移至2007 年的40-44 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从今往后老龄化问题将   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对于欧盟内部来讲,既有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西欧地区)与拜占庭帝国(东欧地 区)之间的问题(同属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但政治制度不同导致经济发展道路不同),也存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问题。对于欧元区来讲,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南北欧问题上。天主教在与百姓共同生活的一千年来,变得稍具灵活性,而新教是一个忠于圣经的严格的教派,所以信新教的北欧人比南欧人更严谨有序,在加上地理和气候因素,把这两种文化的人群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下,必然会带来以下南北欧格局:北欧制造,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借贷;北欧出口,南欧进口;北欧经常账户盈余,南欧赤字;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
  三、根本原因
  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根据有效市场分配原则,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主要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主要着力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内外均衡。欧元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利率政策调整总是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调整也不够到位,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滞后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尽早走出危机,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 比重上限60%的标准,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由此形成了负向激励机制,加强了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冲动,道德风险不断加剧。具体传导路径为:突发美国金融危机Æ货币财政制度的不统一造成货币政策行动滞后Æ各国通过扩展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Æ主权债务激增Æ财政收入无法覆盖财政支出Æ危机爆发。   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最初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为前提,并以要素的自由流动来代替汇率的浮动。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欧盟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从各国的失业率水平来看,德国目前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到7%以下,低于危机前水平,但是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21.2%。另一方面,欧盟国家只统一了对外关税税率,并没有让渡公司税税率,目前法国的公司税率最高为34.4%,比利时为34%,意大利为31%,德国为29.8%,英国为28%,其他边缘国家及东欧国家的公司税率普遍低于20%,这些税率较低的国家也正是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国家,资金和劳动的结合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不断膨胀,资金主要投资在支柱性的产业,比如加工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从而导致了国内经济的泡沫化。从欧元兑美元走势可以看出,次贷危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欧元一直是处于一个上升通道,出口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南欧国家本来就不发达的工业和制造业更少受到资金的青睐,造成这些国家贸易赤字造成贸易赤字连年增加,各国通过发债弥补,同样是因为欧元的升值,欧债受到投资人的欢迎,举债成本低廉,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以后欧元区危机处理提出了难题。目前个别成员国在遇到问题后,就只能通过欧盟的内部开会讨论,来解决成员国出现的问题,市场也随着一次次的讨论而跌宕起伏,也正是一次次的讨论使得危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欧元区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令危机牵一发动全身近年来欧洲银行业信贷扩张非常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其总资产与核心资本的比例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
  影响:对欧盟而言,主权国家经济地位急剧下降,欧元面临解体。
  对国际,以中国为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是短期的和有限的。主要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出口的冲击,危机会导致欧元区今年下半年增长下降。欧盟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约在18%至21%之间,所以如果来自欧盟外需下降,今年下半年中国出口情况不是很令人乐观。但是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得到控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就会降低。其次欧洲主权债务爆发,加剧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加重,资金纷纷回流美元。中国面临的不是短期资本由流入变为流出,相反有可能中国会面临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因为跟美国相比,中国也算是一个安全港,今年我们GDP增速会超过9%,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依然有升值的压力,而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提高国内加息的可能,这样增加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这些原因综合说明中国也是一个能吸引避险资金,包括逃离资金流入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市场。

欧洲债务危机的含义 原因 影响

4.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债务危机下,欧洲可能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可能抑制经济增长,需求减少,进口也可能降低,所以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不好过。(虽然我一直反对出口过多,但这里就事论事)
2.经济前景不明,货币需求降低,可能欧元走低,我国的欧元外汇也会损失。
3.增发货币还债,也可能加重全世界的通胀。(因为欧美当前通胀不严重甚至通缩,所以有可能这么做的)
4.如果债务危机成为现实,可能影响金融行业。银行保险都要遭殃,世界经济一体化下,通过金融传导危机,全世界都要遭殃。(货币的急剧变化可影响任何国家的金融稳定)
(欢迎质疑,一起探讨)

5. 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的影响

其实,发达国家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不是很看重,看重的是PMI和就业率。
对欧元区来说,欧债危机从经济层面上导致PMI下滑严重,即经济活力在衰退;就业率在不断下滑,工人没活儿干会闹事的,当权者最怕的就是这个。从政治层面上说,欧债危机暴露了欧元一体化中,统一的货币政策、不统一的财政政策这样一种体制的弊端,现在欧盟处于是否放弃财务糟糕国家的两难局面,而这种局面还有深化的趋势。所以,欧洲经济非常不景气,从进口需求上也可以看出来,对应的就是中国出口的减少,数据你可以看看统计局的。

对美国而言,我想,影响有两个吧,一个也是出口问题,另一个就是金融一体化导致的金融风险问题。但以美国强大的内需支持,以及金融危机后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增强,我想欧债危机不会对美国造成太大影响的。

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的影响

6. 欧洲债务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欧洲债务危机的实质是:资不抵债!各国都在按照赤字财政的方式来发展经济,说得白一点:就是今天花明天的钱,然后靠将来的收入来还钱。而各国之前拼命发展经济,改善国民生活,这些都是靠政府大量发债来募集资金实现的。于是我们就能看到一波又一波的“借新债还旧债”,当经济发展一旦出现问题,未来的收入降低,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危机就来临了。在这个过程中,金融衍生品为这些债务推波助澜,泡沫逐级放大,以至于牵一发动全身,当危机来到时,金融衍生品又扮演了杀手的角色。

7.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欧洲债务危机正式爆发!德、英、法多国国债跌至3年来最低水平?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8. 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机理

  虽然欧美主权债务危机都是政府收支不平衡引起的,但欧美各国国情各异,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
  (一)欧美债务危机的相似性
  1. 债务危机实质上是政治经济危机。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认为,政治体系与经济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两者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蔓延欧美的债务危机其实就是一场政治经济危机。美国政治精英与金融精英同流合污,引发了人们对政治精英的信任危机。2008年美国政府采取行动应对金融危机时,信任危机就已经从金融体系延伸到政治体系中,从而引发了国际主权评级机构对美国政治精英能力的质疑,将美国国债信用评级由AAA下调到AA+,美国债务危机出现。欧洲债务危机则是国家互不信任的激化。以希腊债务危机为例,德国与希腊对债务危机的原因各执一词,部分国家相互不信任,针对希腊的救市方案经过漫长的推诿与协商才能达成一致,导致债务危机持续扩大。
  2. 债务危机产生的现实根源相同。基于应对金融危机后造成的经济衰退的局面,欧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扩大政府开支的刺激政策。这势必会引起财政收入增长有限或是负增长,直接导致财政收入的收支不平衡。在金融危机中,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减税、降息、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这必然使美国向外大举借债,因而导致其债务居高不下。在欧元区,政府为了摆脱金融危机,恢复各国经济,也实行经济刺激计划,扩大政府开支,对外举债,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出现。欧元区只统一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仍掌握在各主权国家手里,因此各国更多地依赖财政政策。虽然欧盟《稳定与发展公约》规定财政赤字占本国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但在实践中各成员国早已突破了这条警戒线,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遭到惩罚,这使得该规定成为一纸空文。最终,希腊等国陷入了债务危机的泥潭。
  3. 政府的社会福利负担重。欧美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几乎涵盖了人们的生老病死、失业、退休、住房等方方面面。高福利是以强大的财政收入为基础的。特别是近几年欧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欧美政府为了维持高额的福利开支,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不得不大举借债。加之金融危机后,财政收入下降,社会福利的刚性必然会造成巨额的财政赤字,债务危机不可避免。
  4.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紧密联系的,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和主体,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会导致泡沫经济,阻碍实体经济的投资,引起金融危机的产生。由于虚拟经济赚钱比较容易,一些欧美资本家就过度地使用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放弃实体经济,导致实体经济基础薄弱,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欧美政府根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政府干预会降低市场效率,通过投机可以稳定市场价格。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欧美政府就普遍采取了放宽金融管制的做法。然而,这种政策催生了泡沫经济,一旦泡沫崩溃,全国经济就会遭受巨大损失,成为“空中楼阁”,最终代价就是导致了债务危机。
  5. 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欧美债务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为挽救金融危机而实行非常态的经济刺激计划,造成政府债台高筑,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宏观调节是对市场失灵的有效补充,与市场机制相比,政府调节可以解决市场自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点。危机爆发后,政府介入是必须的,政府迅速实施救助措施,可以阻止危机蔓延的势头,恢复市场信心,缩短经济衰退的周期。但政府调节必须控制好规模与力度,政府对市场运作的过度干预正是导致欧美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必须将其作为政府监管的一个临界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的有效健康运行。
  (二)欧美债务危机成因的差异性
  1. 美国债务危机。首先,美国债务危机是由财政扩张、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债危机是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而产生的,是金融危机向更深层发展的阶段性产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在金融体系几乎崩溃,社会经济难以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作为最后的救市者介入,将庞大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公共债务。美国长期的财政赤字以及不断转化的公债,使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日益严重,达到了无法持续的程度,爆发了金融危机。
  其次,美国债务危机是美国的一场政治闹剧。在现行美国国会立法制度下,每个委员会及其相关成员对诸多法案拥有裁决大权。出于选民利益和政党利益考虑,各委员会成员经常利用法案审议规则在诸多法案中选取与本选区相关发展项目条款。譬如,不同的委员会今天可能会联合支持药典委员会提出的提高医药价格的法案,明天又会联合起来支持农业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提高农业补贴的法案。结果,美国债务不断被大量的“民意和民生工程”推向了新的高峰。因此,美债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政党借此机会争夺政治地位和政治优势而导致的一场闹剧。
  2. 欧洲债务危机。首先,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体制矛盾。众所周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分离,就会使各国很难处理好国内的经济问题。一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是“形影相随,不可分离”的。对于拥有独立发行货币主权的国家来说,在市场上,政府发行债券遇到困难时,就可以命令中央银行增加货币的发行量,买入国债,进而避免国债收益率上升。然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是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的,财政政策却仍在欧元区的各成员国手中。因此,当欧元区的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希腊等欧元区的各国只能依靠财政政策刺激国内经济和增加就业,这就导致了各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债务的失控。二元结构的体制矛盾是引发欧债危机的制度性原因。
  其次,欧元区内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欧元区的经济长期是以德、法两国经济为主导和领航的,欧洲五国国内没有主导的支柱产业,国家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更多地依靠制造业和旅游业,受国际经济波动比较大,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在整个欧盟经济区中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是,作为欧元区的成员国,欧洲五国必须和其他成员国的步伐一致,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来拉动就业、促进增长,从而出现了“强国恒强,弱国愈弱”的局面,内部经济的不平衡加速了欧债危机的出现。
  再次,欧洲没有坚持量入为出,过度依赖外资。在遭受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中,大多数国家实体经济基础薄弱,造成国内经济过度依赖外资发展。这种状况决定了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政府不能因外资的突然撤出而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债务危机出现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