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堂的由来

2024-05-16 02:14

1. 豫章堂的由来

罗氏郡望豫章。宋朝时候,豫章人罗从彦是大儒程颐、程颢的再传弟子。他谨慎地遵守老师的教训,隐居不愿做官,传朱熹的理学,著有《尊尧录》。人们称他“豫章先生”。

豫章堂的由来

2. 豫章堂的介绍

豫章堂即豫章罗氏的堂号,豫章罗氏是发源于江西南昌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始祖是西汉时期的大将罗珠。据《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罗珠公,字怀汉,仕汉惠帝,先为“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故世称为“大农公”,罗珠与灌婴平定了九江郡。汉景帝时,在南昌一带置豫章郡,建筑城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其后世子孙遂被称为豫章罗氏。

3. 豫章的源流

1、古地:《左传》杜预注一作“在江北淮水南”(昭公十三年),一作“汉东、江北地名”(定公四年)。后人解释不一:或以为古豫章不止一处,又有淮南、汉东二处,淮南、江南二处,和淮南、汉东、江南三处等说;或以为西起豫鄂间的淮南、汉东,东至皖西的淮南,南包赣北的鄱阳湖一带都在豫章范围之内;或以为专指令安徽寿县、合肥一带,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亦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说。2、古木:为传说中异木名。高千丈,围百尺。斫之可占九州吉凶。《神异经·东荒经》“东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树主九州。其高千丈,围百尺,本上三百丈,本如有条枝,敷张如帐,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斫之复生,其州有福;创者州伯有病;积岁不复者,其州灭亡。”3、树木: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一说指樟木。《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张守节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清钱芳标《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斫樗散全。4、区划: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拥有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豫章”,后来区划上的“豫章”范围缩小,逐渐成为大致等同于今江西省南昌市的区划范围,再后来“豫章”在正式区划名称上消失而作为南昌的别称。关于“豫章”一词缘起, 史有三说:一、据应劭《汉官仪》:“豫章城之南门,曰松阳门,门有樟树,高五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疏,垂荫数亩”,“树生挺中,故以名郡”。章即樟树,“豫,乐也”《尔雅,释祜》,以之名郡,意谓乐有此大樟也。二、据汉志记载,“赣有豫章水”,《水经注》云:“似因此水为其地名,虽十川均流,而北源最远,故独受名焉”。三、豫章之名,六见于《左傅》,据杜预注:春秋时的豫章,皆在江北淮水南,“汉移其名于江南,置郡”。

豫章的源流

4. 豫章书院是什么组织?

豫章书院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一所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其办学目的是管教那些不听话的“坏孩子”。
而所谓的不听话,也许只是网瘾、早恋、厌学等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


家长们渴望得到一个听话的孩子,于是选择花上数千元钱,配合豫章书院的人假扮成警察,谎称你涉嫌某案件,要求你配合调查。
然后带着你上车,径直开向豫章书院。当你发现事情不对,想要反抗时,就会涌上来几个人抓住你扔进小黑屋里。于是,地狱般的生活开始了……
而把你扔进地狱的不是别人,正是你最信任的父母

小黑屋的环境极为恶劣。有些孩子甚至会被扒光衣服,躺在冰冷的、充满灰尘和蟑螂的地板上,每天只能吃着发霉变味的饭菜。
在被囚禁在小黑屋的这段时间里,你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甚至没有人和你讲一句话。



(图中蓝色门是烦闷解脱室,也就是小黑屋)

豫章书院的管理极为严格,

书院里有名目繁多的规定,例如每天只允许喝一次水,不能随意上厕所,见到人必须鞠躬微笑,被子要叠出棱角且不允许有褶皱。铁架床、水泥地和螺丝插座上不能有一点儿灰尘,学生干部和教官会用手和纸巾实地检测,如果不想挨打,就得用牙刷和脸盆一遍遍地刷洗。
此外,刷牙洗脸、背诵古文、站坐姿势、队列练习等,均有固定的代表监督。


每晚七点半后,学校会进行“考德”。考德会上,代表们将当天表现不好的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名单上的学生将面临被打戒尺的惩罚。
根据规定,每个代表都必须记名单,这使得体罚成了每个人必须习惯的家常便饭。

最寻常的惩罚工具是半米长的铁尺子,惩罚的数目为五的倍数,躲闪与叫唤都会被加罚,但如果不哭的话,同样会被视作“不知羞耻”,从而令处罚加重。在教官和老师眼里,肉体的惩罚是可以净化灵魂的。


更可笑的是:学生们要摊开手掌接受“老师们”手中的戒尺,在被体罚过后,还要说“感恩老师教诲”并流泪以示忏悔…

处罚的手段并不只有戒尺,还有“龙鞭”。龙鞭就是一根长一米左右,小拇指粗细的金属。
如果有人犯了顶撞老师、打架、抽烟甚至只是男女生之间说了一句话,就要受到龙鞭的处罚。
在豫章书院,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教官打的皮开肉绽。这里的教官,大多是社会上的混混或者是退伍的士兵。在这种情况下,逃跑基本是不可能的。

5. 豫章的豫章王

豫章王,为中国历史上在豫章所分封的国王或者王爵,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较著名的豫章王有晋豫章王司马炽(晋孝怀帝)、南朝宋豫章王刘子尚、南朝齐豫章王萧嶷、南朝梁豫章王萧欢、萧栋等。

豫章的豫章王

6. 豫章书院的宗祠文化

书院源自豫章罗氏后人,为纪念罗氏理学家罗从彦,弘扬儒道而建。因罗氏郡望豫章(今江西南昌),故以堂号命名之。在其他地区“豫章书院”者,也皆为豫章罗氏后人所建,如广州豫章书院、福建宁化豫章书院等,形成极具罗氏特色的“书院文化”。各地罗氏聚居地“豫章祠堂”林立,理学家声远,豫章世泽长,形成独特的、统一的“宗祠文化”。

7. 豫章郡的人物

唐檀,字子产,豫章南昌人。安、顺时方士,著有《唐子》二十八篇。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汉顺帝时为细阳令。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汉顺帝时为南顿令。

豫章郡的人物

8. 豫章的介绍

豫章,古代区划名称。最初为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治南昌县)。后在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为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北部(吉安以北)地区的地理单元。东汉末,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属交州1,隋开皇九年(589)罢豫章郡置洪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又改南昌县为豫章县,“豫章”所指从南昌地区变为南昌一县。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李豫名讳,豫章县改名钟陵县,“豫章”不再为正式区划名称,而作为南昌的别称。今天,豫章指南昌地区,是为南昌的别称、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