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2024-04-30 09:09

1.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2.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你的思想和你所说的话,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当你和一群人呆在一起的时候,如若你保持沉默,仔细倾听,往往会发现人们的话题总是集中在对别人的八卦以及抱怨中。这也是为何以往我总想避开人群,独自一人的原因。当你身处人群之中,又不想自己显得被忽略,就不得不迎合群体的主题,于是你发现,慢慢的你也成为抱怨八卦中的一员,每每坐定下来,开头的话语总是“唉那个老师真是怎么怎么”“我今天看到那个谁谁谁在干什么什么”。
  以前只是有意识得觉得不舒服,也不喜欢他们的谈论话题。所以会疏离群体。真正让我察觉到抱怨发出的巨大负面能量,是来源于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她是我入大学以来第一个碰到有相同爱好的人,所以很高兴能认识她作为朋友。但当时间长了,关系熟了以后,我逐渐发现我们每次在一起聊天时总会变成我在听她无止尽的抱怨:从学校老师,到宿舍,到室友,到家庭父母,到社团活动。所有的一切到她的口中似乎都变成了糟糕的情况,起初我也会附和她几句,或者倾听,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和她在一起时,心情总是会变得低落,消极,而每每我试图把话题转向正面的部分,都会变得十分困难。于是我发觉到抱怨尤其是无止尽的牢骚,会深刻地影响到旁人的心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充满了沮丧感。我渐渐开始疏远她,尽量不和她一起走路,聊天,因为我发现每当我俩开始独处时,我们周围就充满了愤怒、沮丧、郁闷的气场。
  我也曾经检讨过是否是自己的问题,因为当有三个以上的人在场时,她并不像和我在一起一样总是用消沉的语调谈论问题。但至今我还没有发现这个原因,能看到的事实就是,即便是一大群人在一起,话题也会充满了牢骚和抱怨味道。只是和一些有趣的人在一起时,即使是牢骚都可以变得充满幽默感。
  也许我还没有这么强大的引领话语能力,所以我所能作的只是让自己变得更乐观,更积极。这本书所说的很多要点,其实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实例。每当A告诉我那些话时,我总会从一种沮丧不安的心情中走出来,即便是暂时的,我也能感受到他带给我的强大能量。所以有时候,试着改变表情和语气吧,即便是牢骚,用不一样的预期和引导方向去说,所出来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爱抱怨的人自己不会察觉到那种强大的负面能量,可却会很深地感染周遭的人。而你的思想和你所说的话,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3.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5230606.html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4. 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小猪拔牙》的故事。
里面讲了小猪从醒来到睡觉嘴里总是有一块糖。小兔、小狗、小鸡等,它的小伙伴们都去说它,别吃糖,会长蛀牙的。但小猪给它们的答复是,我吃糖是个缺点,没办法,改不了了。结果,有一天,它又吃糖,突然它吃着吃着就叫了起来,说:“我的牙疼到牙根了,哎呀呀!”它就去找老猫医生,等老猫医生仔细看牙后,皱了皱眉说:“哎呀,你牙上有一个洞,不能治了,拔掉吧。”说完,老猫医生给小猪打了麻药,老猫叫它的小伙伴们把它的牙拔掉了。小猪说:“你们为什么没有蛀牙?”老猫医生说:“你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觉前不要吃甜的东西。”
相比之下,我们是不是也不要吃甜的东西,经常喝水,别光说了,快行动吧。

5.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辞

什么都比不上厄运更能磨练人的德行。——[英]莎士比亚

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着努力向上,永不松懈,不自暴自弃、自轻自贱、心灰意冷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素质。要自尊,尊重自己的人格,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在任何逆境中都能保持自己的本分,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自己的道德人格来影响他人,而不是通过抱怨来解决问题。要自立,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生活和事业上努力奋斗,转变困境,而不是通过抱怨以换取一时的“帮助”。要自信,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事业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取得成功,在困难和失败的环境下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希望,而不是不断抱怨制造负面情绪。要自胜,能克制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抱怨”的产生再所难免,但是你要选择正确的途径来化解、转变,化“抱怨”为“动力”。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有着职业的特殊性,调查、处理社会腐败问题,决定必须具备与其他行业、岗位所不同的素质。“ 抱怨”更是纪律监察工作的大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会严重影响纪监干部作“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要做到从不“抱怨”,纪监干部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态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精选8篇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精选8篇。正确看待纪检监察干部的名利得失,守得住清贫,不为名利所动。要坚定理想信念,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理直气壮地开展反腐倡廉的工作。在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面前,在各种各样的非议和误解面前,在各种各样的批评和指责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天道运行强健不怠,君子也应当效法天道,永不停息。要真正的做到自强不息,不妨就从“不抱怨”做起。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6.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2009年,金融海啸带给人们的影响还未散去,数以万计的人继续面临减薪、失业甚至破产的危机,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毕业生们抱怨工作越来越难找,职场人开始抱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收入不如从前……抱怨声在人们的周围此起彼伏。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说: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都会让我们抱怨不断。我们有时候会抱怨困难,是因为把困难当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但是,抱怨困难并不会让问题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内心的痛苦。我们抱怨不公平的一切,就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想抱怨的不但得不到消除,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灾厄给我们。 于是,他写了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并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紫色的神奇手环用法如下:
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
3.如此交替更换,直到养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
4.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如果这么做,你先要移动你的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的抱怨。
5.坚持下去。21天连续不抱怨手环不换手。
三周下来,你的行为和思维都会发生改变,而同一个世界,在你眼中却呈现为另一面,是美好的那一面。
  美好不仅代表着希望,更是一种力量。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美的力量一再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强心剂。1929 年美国经济危机时,好莱坞电影里嘉宝鲜红的口红形象,成为一种时代的宣言,化身勇气和力量的象征。而口红更是在经济的一派萧条中逆势大卖,销量翻番,因为,越是艰难的时局,美为人们带来的信心与快乐越显弥足珍贵。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
人生不可能总走上坡路,情绪也会有高峰和低谷,但是,抱怨一切并不会改变生活的不如意。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让自己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读后感《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的确,抱怨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人际、天气、交通……这些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的人是不快乐的,他永远只会在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的改变。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
同时张德芬强调,不抱怨并不是认命,面对不公,完全接受,也不是说不需要发泄,她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确理会威尔·鲍温所提倡“不抱怨”的精神,感受下1本书1只手环21天改变600万人命运的魔力。
徐小平激情坦言:“不抱怨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的大智慧,它更是一种精神,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也匮缺这种精神。”他准备戴上紫手环与身边的朋友一起迎接即将出现的“2009中国不抱怨年”。
生活原本就有许多种,包含着许多的内容,有快乐的,也有痛苦的,我们不可能只会拥有快乐,痛苦往往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元素。然而,当我们过着快乐的生活时,我们应该感谢生活,过着痛苦的生活时,我们也应该感谢生活,因为生活原本就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积极乐观的面多生活中的一切无须抱怨……21一天不抱怨体验对待生活的执着态度…………
的确,抱怨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人际、天气、交通……这些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的人是不快乐的,他永远只会在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的改变。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所以,让我们向“抱怨”开战吧!
在美国,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人参加“不抱怨”活动,他们会带上随书赠送的紫色手环,“训练”自己做个不抱怨的人。《时代周刊》把这次事件看成是“1只手环21天改变600万人命运”的神秘事件。现在,“21天不抱怨”风潮蔓延全球80国。《健康之友》杂志社发起的这次这个活动,为切实帮助读者改变抱怨的习惯,邀请参与者戴上一个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换手,直到它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据说比尔·盖茨及威尔·鲍温能做到21天成功,大多数的人得耗时4至8个月。唐骏用了32天,冯仑用了31天。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坦言,“不抱怨”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的大智慧。”他准备戴上紫手环与身边的朋友一起迎接即将出现的“2009中国不抱怨年”。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7.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     一口气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颇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 ,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我还想引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在尔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名字而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援军也没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穿越战火纷飞危险重重的古巴丛林,最终成功的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换做我们,肯定会一通怀疑或抱怨:“没有电话和地址我怎么找到加西亚将军,要穿越古巴丛林才能到达目的地那是多么愚蠢的事!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罗文是一个伟大的信使,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他没有任何抱怨,毅然决然的踏上征途,最终完成使命。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解决难题吗?不能!那甚至会是问题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2     早已听闻“紫手环”的魔力,终于有机会体验一回。但正如《不抱怨的世界》开卷语所说的,“紫手环”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内心。或许要真正达到“不抱怨”很难很痛苦,实在这只是寻找内心平静的一个过程。
     莫生气”道:“人生就像一场戏,由于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轻易,是否更该往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往。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可见,我们之所以会“气”,只因我们总在“抱怨”。
     实在,你我皆凡人,哪能不抱怨。有时候抱怨是一种发泄的途径,重要的是,抱怨之后,我们接下来的行为,是积极地停止抱怨改变心态,还是消极地不停抱怨直至内伤。
     有时我们总是很愚笨,总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开心。与其抱怨别人哪里哪里不好,不如把抱怨的时间用来检视自己是不是哪里哪里可以做得更好,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个一举两得、利人利己的美事。
     想起一个很简单很老套但却很富哲理的故事,有一个老人家整天愁眉苦脸,一邻居问其原因,只听老人家抱怨道:“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生意不好,下雨的时候小女儿的生意不好,无论天晴天雨,我总要想到有一个女儿生意不好就会伤心流泪。”那个邻居开解道:“那您应该感到开心啊,天晴的时候小女儿生意好,下雨天的时候大女儿生意好,无论天晴天雨,总有一个女儿生意好。”于是,那个老人家天天都笑呵呵的,开心不已。
     这便是心态!“不抱怨”就是一种心态,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正面乐观积极地态度往面对生活与工作,往与人相处,则自己开心了,四周的人也会被感染而变得快乐,工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生活自然也就随着幸福美满了。
     《不抱怨的世界》所提倡的精神不在于你是否带着紫手环,而在于你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阔达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放下所有的不满、失看吧,不抱怨了,心里的包袱就会随之卸下了,生活自然便会过得轻松有趣。或者这个过程很难,但一起为之努力吧,相信会有收获的!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3     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环,接受21天的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
     这是偶尔在《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中看到的,刚看到书名时很不解,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抱怨,但我们也讨厌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是什么,从来都离我们很遥远。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之前我从没想过关于生活中的'抱怨的问题,没有仔细思考或想过原因、过程,因为抱怨已成为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理所当然会出现的现象,没有人从不抱怨。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后来看完了才知道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让自己在互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说得很有道理啊,抱怨的背后是自夸和吹牛,而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我们自觉不配得到想要的东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开。在我们的抱怨中,我们也对世界传递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讯息,而这么做,也将会为自己引来更多的加害者。
     来到齐鲁已经一年有余了,这段工作阅历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人交往的时候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喜欢抱怨的人,弄得大家都没有工作情绪了,成天就是抱怨,毫无益处。也许大家都应该多看看这本书,尽量拒绝抱怨,因为拒绝抱怨,才能有健康的沟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从现在起,做一个积极的人,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这样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获,远胜过自己梦想所及。给它一点时间,同时仔细观察,这一切就会发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4     要一个人“不抱怨”很难,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顺遂,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别忘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吸引力法则”,要知道,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例如:当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一个“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从心里怀疑,这样即使遇到了男朋友或老公,也可能会错过吧;同理,如果多说一些感恩的事,则会为自己引来更多喜乐之事。这样,你要选择抱怨还是不抱怨?
     在没有读过《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之前,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天天有多抱怨。自从看过这本书后,才发现自己天天在抱怨,才了解我们的思想意念就像空气,除非有意识地去察觉,细心的发现,否则会像一阵风,没有人会留意。最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每天都有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抱怨,对生存环境的抱怨、对交通阻碍的抱怨、对身体疾病的抱怨、对无法克服困难的抱怨、对政治现实层面的抱怨、对家人错误的抱怨、对配偶的抱怨、对子女的抱怨等等,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太多的抱怨。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不满足,是抱怨的开端,说到底其实是我们在不断强调我们不想要的人或事物,细想想对一切抱怨的事物我们无能为力改变,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持续在心底恒、久、远。我们何不停止抱怨,让我们的思绪控制语言,语言可以造成行为,行为可以成就习惯,用习惯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停止说抱怨、批评、讲闲话的习惯。
     抱怨是会传染的,会自己传染也会传染给别人!相对的,乐观也是会传染的,一样会自身传染也会传染给别人!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5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里在想这可能又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带着怀疑的心我开始了看书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带起了紫手环,心里却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样对自己有何有用之处……
     但当我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突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难过……而这本书里的就是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动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与我们做到的。
     紫手环在我的手上来回互换,这让我很不安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内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满。我对自己的情绪好像根本没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惧的面对这个结果,我改怎么办?但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种不安的心情,可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局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里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既然喜欢抱怨,那也就想办法让他闷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话语”这样“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在说出之前要穿越的过滤器”。有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灵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我不想太多,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让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6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威尔·鲍温所写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给我带来了一次极大的心灵震撼和启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话虽然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开”的人却并不多见。
     我们总会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满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员工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到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有的员工可能深埋心底,却也同样为这种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为;而对于相对豁达的来说,其实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为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抱怨,这也同样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左右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生产线忙闲不一,分配不匀,上下道不合又或者是设备问题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员工们的工作生活之中。书中提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抱怨情节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当中,我同样有着自己的些许抱怨。或许不抱怨、无怨的世界也许只是一个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让我们向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书中深入浅出的论述,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手戴紫手环者只要一察觉到自己有抱怨情绪,就将手环换到另一手上,如此反复,直到手环在一只手上连续21天为止,21天不抱怨不批评别人,不到一年,你就会慢慢改变,当然这并不是只神奇的手环,只是此时此刻得你心态变了。
     下面简单的谈一下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想法,也希望以此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成为自己和大家今后一种生活与工作中的激励。
      一、停止抱怨 
     要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抱怨的人很难,对生活一些不顺当、烦心的琐事发发小牢骚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过,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吸引力法则。要知道,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书的开始,鲍温首先教给了我们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应”的培养方法改变自己的抱怨习惯,这也是改变我们,成就无怨人生的第一步。抱怨行为不仅不能改变实际的恶劣情况,更会增添人们的负面心理,这是一种消耗能量且完全无益的运动。正如仇恨和生气郁结是用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一样,抱怨又何尝不是在于事无益的惩罚自己。
      二、感恩困苦 
     更进一步,在书中我学到的第二点,即是学会感恩,这里的感恩指的不是对我们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难,感恩一切的不顺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于困境中的我们,或者会觉得困难的难以承受,然而跳脱出来,以一种长远和凌于其上的目光来看待这一切,一切的苦难和困境未尝不是一种好事,一种磨砺和挑战。于困苦过后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于顺畅通达的人生,未必是一种好事。无论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顺,当我们不在将眼光着眼于现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种长远和自身完善的目光来看待,那么我们就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也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一切困难和理解其意义价值了。
      三、成功始于困境 
     当我们在做到停止抱怨,感恩困境之后,我们就应逐渐懂得“成功始于困境”,这也是我在书中学到的第三点。古语云:“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人唯有在这种没有抱怨,心绪平稳宁静的时候,才能有更坚定和更深远的志向与发展。在困境中拥有平和的心态,在平和的心态中寻求发展,这也达到了我们没有抱怨的更深一层的意义和作用。完全跳出于一切困难给自己的心境影响,用凌于其上的态度来观察自身所承受的,以这种平静状态去工作和生活,显然是更能够做出更加正确的抉择,逐步实现成功,这也是我们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其实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创造自己的人生,请不要抱怨,心平气和的看待周围的一切,不利条件是你一生的财富,而这份财富只有经得起风浪的人才能俘获,收起抱怨的废话吧!勇敢迎接挑战,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工作,融入团队,为我们的风驰愿景而努力奋斗!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8.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里在想这可能又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带着怀疑的心我开始了看书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带起了紫手环,心里却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样对自己有何有用之处……
        但当我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突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难过……而这本书里的就是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动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与我们做到的。
        紫手环在我的手上来回互换,这让我很不安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内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满。我对自己的情绪好像根本没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惧的面对这个结果,我改怎么办?但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种不安的心情,可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局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里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既然喜欢抱怨,那也就想办法让他闷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话语”这样“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在说出之前要穿越的过滤器”。有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灵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我不想太多,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让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2】 
        今年暑假翻看了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在细读了以后,真正理会了其中的道理。也许有人会说,不抱怨如何让人发泄,长期不抱怨会不会得病。其实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去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一种衔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业会更加成功,你的人生会更加美好。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之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同事、怨领导…… 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虽然没有明显的恶果,但一种心怀感恩、宽容大度的态度却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人生,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不抱怨需要一个过程,加入“不抱怨”活动,戴上紫手环,让快乐代替抱怨,关闭那扇抱怨之门。
        细细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报怨。也许经过了众多挫折和困苦之后,人们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么用处,又能解决什么问题?长期抱怨之后,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真正成为现代的“祥林嫂”。我们要学会更多的放弃,放弃过去的挫折带给我们的伤害和痛楚,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前进的借口。
        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我们常常会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同事之间不够和谐,工资不高等等,但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过多的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学会不抱怨之后,心情会比较开朗,也会有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书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却深深的记住了一句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朋友,试着加入“不抱怨”活动吧!不要匆匆经历这个过程,这不是赛跑,而是一种过程。从带着紫手环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变,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种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的挑战。放弃抱怨,相信自己!
        书中写道“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将来也会变成祸。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3】 
        一口气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颇深。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读史可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受到诸多磨难甚至摧残,仍矢志不逾,卧薪尝胆,不抱怨,不放弃,直至达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刑辱著《史记》”。对于物质富裕而精神贫瘠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近代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八年抗战,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抱怨,只有胜利的渴望。
        我还想引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在只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名字而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援军也没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穿越战火纷飞危险重重的古巴丛林,最终成功地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换作我们,肯定会发一通疑问或抱怨:“没有电话和地址我怎么找到加西亚将军 ”“漫无目的地穿越古巴丛林那是多么愚蠢的事!”“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罗文是一个伟大的信使(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他没有任何抱怨,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最终完成使命。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够解决问题吗 不能!那甚至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词来概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