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绩效考核并不难,要点有哪些?

2024-05-06 15:28

1. 做好绩效考核并不难,要点有哪些?

做好绩效考核并不难,要点有哪些?再好的机制,模式都需要人来执行。执行度取决于意愿度,意愿度取决与所得利益。影响销售人员意愿度的因素有个人能力,办公环境,市场环境,家庭。另外定期培训,给予员工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机会。开会以解决问题为主,杜绝长篇大论喊口号。大目标制定,分解小目标,每个目标的所需完成的任务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奖薪罚酬。薪水及既定底薪保证温饱!酬劳及完成某项任务的奖励,视完成情况,完成度来进行奖励。应该先把员工分一个层次,绩效优秀的,能力优秀的,态度优秀的,精神优秀的,针对不同的员工来进行绩效考核,具体方式如下,奖励业绩优秀的员工;业绩指标直接体现员工对团队的贡献,是绩效考核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业绩优秀的员工要进行物质激励,包括奖金、津贴等形式,而奖赏是否公平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奖励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定要建立在真实、有效的数据基础上,强调公平性。奖励能力优秀的员工;在团队里有这样一些员工,他们有着很强的理解能力,不需要管理者反复说明就能理解管理者的意图,并将这种理解贯彻到工作中去;同时他们在工作中善于合作,并在和谐的环境里表达自己;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应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这样的员工属于团队的佼佼者。对于他们,管理者最好是通过授权进行奖励,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舞台,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展现自身价值。奖励态度优秀的员工;在团队里,有这样一些优秀的员工,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强,在工作中能够和同事领导相互配合,他们能积极完成领导安排的各种工作。

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热情高,能够把公司的发展作为个人奋斗的目标,勇于向目标和困难进发。对于这类优秀员工,管理者要给予信任奖励。管理者每一个期待的眼神、信任的话语,都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造性,从而提升绩效水平。奖励精神优秀的员工;团队里有这样一些员工,可能他们在工作上的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们乐观真诚、勤奋努力。当团队遇到困难障碍一时士气消沉的时候,他们的乐观精神感染着团队,帮助团队获得了高绩效。管理者不可忽视团队里这些具有良好工作精神的员工。对于他们要采取情感奖励的方式,例如公开肯定价值、表示感谢或者发放奖章等,让他们感觉自己得到了重视与尊重,从而加强对团队的归属感。绩效应该分成上中下:上面领导的绩效考核,自己对自己的考核,下面员工之间的一个考核。这样总体结合分析。

做好绩效考核并不难,要点有哪些?

2. 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之一:对考核定位的模糊与偏差 

  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所谓考核的定位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对绩效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上,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束后,考核的结果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结果不了了之。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上,对考核目的的定位过于狭窄。例如,某公司的考核目的主要是为了年底分奖金。 

  根据现代管理思想,考核的首要目的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了解和检核员工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其次,考核的结果还可以用于确定员工的晋升、奖惩和各种利益的分配。很多企业都将考核定位于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这确实会对员工带来一定的激励,但势必使得考核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是一种负面的消极形象,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这是对考核形象的一种扭曲。必须将考核作为完整的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才能对考核进行正确的定位。 

  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的产生、绩效的考核、绩效的提升与新的绩效目标的确定,构成一个循环。因此,绩效考核首先是为了绩效的提升。 

  考核的定位问题是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其它方面。因此,关于考核的其它误区很大程度上都与这个问题有关。 

  误区之二:绩效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许多公司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能够从这样两方面去考虑是很好的,但是对于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使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许多企业是考虑得不很周到的。 

  一般来说,员工的绩效中可评价的指标一部分应该是与其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也就是直接对其工作结果的评价,国外有的管理学家将这部分绩效称为任务绩效;另一部分绩效指标是对工作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但并不是以结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为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表现,通常被称为是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对周边绩效的评价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绩效考核的指标形成了一套体系,同时也可以操作化评价。在某公司的绩效指标中,在任务绩效方面仅仅从经营指标去衡量,过于单一化,很多指标没有囊括进去,尤其是对很多工作来说不仅仅是经营的指标。在周边绩效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为评价性的描述,而不是行为性的描述,评价时多依赖评价者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性,如果是行为性的描述,则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 

  误区之三:考核周期的设置不尽合理 

  所谓考核的周期,就是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考核,多数企业都一年进行一次考核,这与考核的目的有关系。如果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奖金,那么自然就会使得考核的周期与奖金分配的周期保持一致。 

  事实上,从所考核的绩效指标来看,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可能需要较短的考核周期,例如一个月。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在较短的时间内,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产出有较清晰的记录和印象,如果都等到年底再进行考核,恐怕就只能凭借主观的感觉了;另一方面,对工作的产出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及时地改进工作,避免将问题一起积攒到年底来处理。对于周边绩效的指标,则适合于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考核,例如半年或一年,因为这些关于人的表现的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不过,应在平时应进行一些简单的行为记录作为考核时的依据。 

  误区之四:考核关系不够合理 

  要想使考核有效进行,必须确定好由谁来实施考核,也就是确定好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关系。某公司采用的方式是由考核小组来实施考核,这种方式有利于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但是也有一些不利的方面。 

  通常来说,获得不同的绩效指标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主体处获得。应该让对某个绩效指标最有发言权的主体对该绩效指标进行评价。考核关系与管理关系保持一致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绩效最有发言权。而考核小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直接获得某些绩效指标,仅通过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是片面的。当然,管理者也不可能得到善于被管理者的全部绩效指标,还需要从被管理者有关的其它方面获得信息。所谓360度考核就是从与被考核者有关的各个方面获得对管理者的评价。 

 

3. 绩效考核的难度在那些方面,有什么改进措施

难度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绩效计划时没有结合公司的战略目标及个人目标,没有与被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没有在被管理者的绩效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
二、绩效实施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辅导沟通,导致经理人不了解员工的困难,不了解员工的工作过程,没有及时解决员工的困难及发现优秀员工。
三、绩效评估时未进行多角度的沟通了解,全凭上级人员说了算,大大降低了考评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四、没有进行有效的绩效反馈改进沟通,导致员工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否优劣,是否需要改进。

改进措施:
一.明确绩效沟通的作用及意义
二.明确绩效沟通的程序:分以下四个程序,是一个闭环的过程。
1.  沟通前的准备:收集资料如《职位说明书》、《工作表计划》、《绩效评估表》等内容;另包括平日的绩效记录;搜集其他部门、员工对该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准备面谈提纲。
2.  陈述面谈目的:管理者要明确地告诉下属沟通的目的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总结,是对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安排,是就事论事的绩效管理。
3.  告知下属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是根据《职位说明书》、《工作表计划》、《绩效评估表》做出的,而不是管理者的主观打分。考核结果具有客观性、公正性,拿得出证据,让下属心服口服。
4.  商讨下属不同意的方面:由于考核与被考核双方的地位不同、认识不同,对于考核结果的认可程度不一致,管理者要以积极的态度,倾听下属的想法,了解下属的困难和期望,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为后期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为解决沟通中出现的问题,沟通前需做准备、掌握沟通技巧、选用合适沟通方式、明确沟通内容。

绩效考核的难度在那些方面,有什么改进措施

4. 绩效考核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之一:对考核定位的模糊与偏差   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所谓考核的定位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对绩效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上,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束后,考核的结果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结果不了了之。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上,对考核目的的定位过于狭窄。例如,某公司的考核目的主要是为了年底分奖金。   根据现代管理思想,考核的首要目的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了解和检核员工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其次,考核的结果还可以用于确定员工的晋升、奖惩和各种利益的分配。很多企业都将考核定位于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这确实会对员工带来一定的激励,但势必使得考核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是一种负面的消极形象,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这是对考核形象的一种扭曲。必须将考核作为完整的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才能对考核进行正确的定位。   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的产生、绩效的考核、绩效的提升与新的绩效目标的确定,构成一个循环。因此,绩效考核首先是为了绩效的提升。   考核的定位问题是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其它方面。因此,关于考核的其它误区很大程度上都与这个问题有关。   误区之二:绩效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许多公司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能够从这样两方面去考虑是很好的,但是对于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使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许多企业是考虑得不很周到的。   一般来说,员工的绩效中可评价的指标一部分应该是与其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也就是直接对其工作结果的评价,国外有的管理学家将这部分绩效称为任务绩效;另一部分绩效指标是对工作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但并不是以结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为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表现,通常被称为是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对周边绩效的评价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绩效考核的指标形成了一套体系,同时也可以操作化评价。在某公司的绩效指标中,在任务绩效方面仅仅从经营指标去衡量,过于单一化,很多指标没有囊括进去,尤其是对很多工作来说不仅仅是经营的指标。在周边绩效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为评价性的描述,而不是行为性的描述,评价时多依赖评价者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性,如果是行为性的描述,则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   误区之三:考核周期的设置不尽合理   所谓考核的周期,就是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考核,多数企业都一年进行一次考核,这与考核的目的有关系。如果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奖金,那么自然就会使得考核的周期与奖金分配的周期保持一致。   事实上,从所考核的绩效指标来看,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可能需要较短的考核周期,例如一个月。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在较短的时间内,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产出有较清晰的记录和印象,如果都等到年底再进行考核,恐怕就只能凭借主观的感觉了;另一方面,对工作的产出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及时地改进工作,避免将问题一起积攒到年底来处理。对于周边绩效的指标,则适合于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考核,例如半年或一年,因为这些关于人的表现的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不过,应在平时应进行一些简单的行为记录作为考核时的依据。   误区之四:考核关系不够合理   要想使考核有效进行,必须确定好由谁来实施考核,也就是确定好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关系。某公司采用的方式是由考核小组来实施考核,这种方式有利于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但是也有一些不利的方面。   通常来说,获得不同的绩效指标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主体处获得。应该让对某个绩效指标最有发言权的主体对该绩效指标进行评价。考核关系与管理关系保持一致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绩效最有发言权。而考核小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直接获得某些绩效指标,仅通过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是片面的。当然,管理者也不可能得到善于被管理者的全部绩效指标,还需要从被管理者有关的其它方面获得信息。所谓360度考核就是从与被考核者有关的各个方面获得对管理者的评价。  补充回答: 误区之五:绩效考核与其前后的其它工作环节衔接不好

  要想做好绩效考核,还必须做好考核期开始时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确诊工作,以及考核期时的结果反馈工作。这样的前提是基于将绩效考核放在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由于许多公司没有将绩效考核放在绩效管理的体系中考虑,孤立地看待考核,因此不能够重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在考核之前,主管人员需要与员工沟通,共同确认工作的目标和应达成的绩效标准。在考核结束后,主管人员需要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共同制定今后工作改进的方案。

5. 绩效考核核算的难点

 一、搞好绩效管理的难点

  虽然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绝大多数企业认识到,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似乎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对管理者的绩效管理尤其是让人头痛的问题。管理者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往往会成为绩效管理中最大的阻力。

  对管理者绩效管理的难点可以总结为“CRANI”,其中C指关键效标(erion),即评估采用的指标和标准;R指用主观去评判客观的可靠性(liability)。如果被评估者的工作存在一个客观的“绩效”的话,评估者能不能较准确地感知;A指绩效管理系统的可接受性;M指评估采用的方法(thod)。需要指出的是:几乎针对所有对象的绩效管理都存在“CRANf”难点,但是它在对管理者进行绩效管理时显得尤为突出。

  (一)关键效标。关键效标应该能反映出一项管理工作成败的界限。对管理者绩效管理的效标大体上分为结果效标和过程效标,两者都包括数量和质量的标准。简单地说,这是个“评什么”的问题。

  在实行MBO(目标管理)的企业中,管理者的目标任务自然地成为结果效标。如果没有实行MBO,那么结果效标的确定有两种较为可行的办法:一是从以往同职位管理者的工作分析和绩效记录中实现;二是采取类似于MBO的办法,将组织的目标层层分解为管理者的工作任务目标。由于管理者管理部门的不同,管理层次的不同,结果效标是不一样的。

  过程效标主要针对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关键能力维度。之所以一般要把结果效标和过程效标结合考虑,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管理具有强烈的环境依赖性,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不一定能获得预期的目标结果。单纯的以结果效标来评估,实际上是一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想,对管理者的评估不一定公平;二是由于结果效标不考虑管理者是如何达到目标的,属于一种“黑箱式”的评估操作,因此,无法判断管理者的能力到底如何,优势和劣势在哪里,也无法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过程效标的确立需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看看企业中以往同职位管理者在工作中有哪些行为和主要活动是最重要的,并把它们提炼成几个关键的能力维度。

  结果效标和过程效标的数目不宜太多,考虑到公平和效率的因素,每类效标一般在四五个左右。不同的效标偏重的用途也有区别,一般来说,结果效标更多的和薪资收益联系在一起,而过程效标则更偏重于和晋升、培训联系在一起。

  (二)主观评判的可靠性。如果管理者的绩效真有一个“客观”的存在,而实际中的绩效评估是由人来完成的,那么主观能在多大程度上准确判断客观就成为关键问题。这方面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点:谁来评、如何评、评几次?

  对管理人员的评估主要有两种类型:(1)直线评估(管理者的直接上司);(2)360度评估(通常包括直接上司、下属、同级管理者,有时还包括顾客)。

  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评估者,主要是一个效率和公平的问题。管理者的直接上级对其进行评估,缺点在于如果双方平时的沟通不够,难以对其行为进行准确的判断。360度评估提高了评估的公平性,但是增大了评估的文本和分析工作。许多企业对管理者正式的绩效考评往往只是年终进行,如果考虑到绩效考评的本质是控制和反馈,这样的频率是不够的,一来反馈的质量不能保证,二来行为若不能得到及时地反馈和强化,很难起到行为改进和调整目标的作用。这里同样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做出权衡。

  (三)评估方法。美国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调查表明:在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考评所采用的方法中,有三种评估方法使用的频率最高,它们是描述性的上司评语(33.9%)、MBO(31 
.8%)和图表评价法(24%)。这三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结合使用的。其中采用描述性的上司评语最常见。92%的企业支持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反馈给被评估的管理人员。

  (四)评估结果的可接受性。如果说前面的论述大多集中在对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技术描述上,那么这一点可以看作是对绩效评估中人的因素的细致考虑。关于绩效评估能不能真正被评估的双方认可,以下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1)保持绩效评估设计者和未来使用者之间的沟通。评估的未来使用者(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应该参与到绩效评估系统的设计中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认可绩效评估并实施;(2)评估如何做,要和本企业的管理思想、文化相结合;(3)评估者必须自愿去做这件事;(4)评估者和被评估者都应该了解评估的方法和过程。

  二、根本解决方法

  (一)提高员工工作动机水平。绩效管理可从几个方面提高员工的动机水平:(1)通过绩效工资;(2)通过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满意感等激活员工的工作动机;(3)通过目标设定来激励员工。

  (二)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流通和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管理非常重视员工的参与。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形成、实行计划中的信息反馈和指导到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的运用以及提出新的绩效目标等都需要员工的参与,需要管理者与员工的双方的相互沟通。这种“参与式”管理方式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不仅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同时满足了员工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组织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从某种角度讲,组织管理者的行为就是文化。

  (三)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绩效管理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它把人力资源的各项功能整合为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并通过为员工设定个人目标从而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相联系。同时绩效管理为员工的薪酬制定、培训、晋升、工作安排、为来年的目标设定提供依据;为人员招聘和选拔提供参考。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提升和工作调换的用人制度比传统的用人制度更加合理和科学,对中国传统的“任人唯亲”的做法是一个挑战和冲击。

  (四)提高员工绩效,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双赢。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思路是组织通过培训、指导、绩效反馈等方式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达到绩效标准。总之,一个合理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组织和员工个人甚至社会的最大效益。

  三、结束语

  由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想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管理,我们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有效的、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要将管理者也纳入被管理的对象中,公平、公正地对所有管理对象的工作绩效进行评判。只有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者绩效管理的难度。

绩效考核核算的难点

6. 绩效考核有哪些误区?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管理的误区:
绩效管理就是经理和员工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所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和员工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绩效考评,都要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惟有如此,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落实,绩效考评才不会流于形式。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绩效考评模式,大都忽略了沟通,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沟通,只是绩效考评在人力资源部和直线经理之间的流转,至于自己是怎样被评价的,评价的结果如何,员工根本不知道,企业也没有促使直线经理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这也给了直线经理一个任意考评的借口,反正也没人追究,企业管理层不问,员工不知道,随便搞搞完成任务就了事,这样做能不流于形式?
《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数千家企业成功发展壮大的选择,值得您的信赖!
 
“走形式”的危害
这里引用一个案例,看看绩效考评流于形式的危害。
B公司的一个被辞退的员工把企业告到了劳动仲裁部门,在仲裁申请中,该员工称自己工作如何之努力,表现如何之优秀,而企业如何之无情,自己被辞退又如何之冤枉,说了自己一大堆好话,企业一大堆的不是。对于这样一份仲裁申请,劳动部门本着维护弱者利益的原则,马上立案,并进入企业做了调查。
但调查结果却大出仲裁人员的所料,实际上被辞退的员工的口碑非常坏,迟到早退,旷工打架,坏事做了不少,工作成绩却一塌糊涂。但是,为了顺利地把这个员工推出门去,又不想开罪于他,很多经理都在该员工的业绩考核表上填上了“优秀”的字样,就这样,这个员工带着优秀的光环跑遍了公司的所有部门,直到最后无处可去。
看完这个案例,我们有这样几个疑问:这个企业没有绩效管理体系吗?这个企业的绩效管理做得完善吗?经理们做得称职吗?为什么一个普通的辞退行为最后会演变成劳资纠纷?这能避免吗?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再来探讨绩效考评的问题。
显然,这个企业是有绩效考评的,每年也都在考核员工,而且还建立了员工绩效档案,只不过绩效档案的水分太大,报喜不报忧,欺瞒公司,欺骗员工,结果给自己带来一大堆的问题和麻烦。
在通用,如果一个经理的下属考核成绩全部为优秀,这个经理是要被韦尔奇找去谈话的,不是韦尔奇不相信员工的能力,而是他怀疑是不是考核体系出了问题,如果谈话的结果不是考核体系的问题,那这个经理将受到警告甚至遭遇辞退,因为通用需要的是能帮助员工提高绩效有能力品德优秀的经理而不是弄虚作假。
所以,就此看来,这帮为了将害群之马扫地出门而乱加评价显然是不称职的。
之所以到最后辞退会演变成劳资纠纷,也是因为经理们没有能够正确评价员工而导致的后果,经理的行为让员工“误”以为自己做得很好,没有获得晋升,他们都可能觉得冤枉,被辞退当然是不容易接受的。
纠纷是不是能够避免?我们说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经理能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将员工的绩效问题及时地反馈给员工,让员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经理的期望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类事件就能避免,就能做到好聚好散,两不相伤。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韦尔奇(honestcruelty)的“诚实的残忍”值得借鉴。在通用,如果一个员工表现不尽如人意,他将被及时告知,通用将再给他几次机会,并被告知如何改进才是受欢迎的,如果还不能做到企业的要求,他将被企业辞退,等等,即所谓的“诚实的残忍”。被解雇固然残忍,但当企业做到仁至义尽你还不能达到要求的话,你的结局也只有被解雇了,毕竟企业已经给了你改过的机会,而且企业不样闲人、庸人。
上述案例给了我们警醒,不能再让绩效考评流于形式了!
摘掉“认认真真走形式”这顶帽子!
那么,怎么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怎么才能避免绩效考评流于形式,摘掉这顶不雅的帽子?
构建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应是当务之急。
为此,绩效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论学习阶段
毕竟,对许多人来说,绩效管理还是一个新事物,包括HR经理在内的管理层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真实内涵,还有许多的困惑需要排解,还要许多观念和方法需要掌握,而快速掌握理论、方法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学习。
另外,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企业有必要派经理层出去参加咨询公司组织的绩效管理专家主持的绩效管理研讨会,以快速提高他们对绩效管理的认知。这里,不光是HR经理,整天忙于业务的经理也应该在工作空闲时间抽身参加一下,甚至包括企业老总,毕竟绩效管理企业管理层集体的“事业”,而不是HR经理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二、内部培训阶段
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企业应该督促各业务经理对自己的部属员工进行宣贯彻,让员工真正认识绩效管理的真实面目,消除那些存于他们心中的疑虑,让员工参与其中,激发他们自我绩效管理的热情,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实施和执行中获得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参与,实施才会更顺利。
三、职位分析阶段
职位分析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
职位说明书看似游离于绩效管理之外,实则不然。在绩效管理中,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档案的记录,绩效沟通的持续不断进行,以及绩效考评,这些都离不开员工的职位,时刻都要以职位说明书作为依据。
所以,在没有对职位进行准确分析之前,你先不要急着去实施你的绩效管理方案,那样会适得其反。
四、流程设计阶段
通常,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流程应该包括一下几个部分:
1、设定绩效目标
目标是绩效管理的标的,绩效管理的活动都依赖于目标的落实。所以,在一开始,经理就应该和员工共同设定一个共识的绩效目标,为绩效管理做最充分的准备。
2、业绩辅导
目标设定之后,经理的职责就更加地明确:辅导。经理应在员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与之沟通,尽其所能地与员工保持密切联系,不断为员工资源支持,为之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一切为目标的实现而工作。
3、记录员工的业绩档案 
 没有意外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里的“没有意外”是指在年终绩效考评当中,经理和员工对绩效考评的结果不会意外,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员工不会因绩效考评的结果和经理争论,无争论正是绩效管理所倡导和追求的。
为了不出现意外,经理就必须在日常的工作多加观察,并做必要的记录,形成员工的绩效档案,为以后的绩效考评准备更加充足的材料。
4、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必经阶段,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评,但考评的目的是为了使绩效管理更加优秀,通过考评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使绩效考评成为经理和员工共同的机会。
5、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和提高
没有绝对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任何企业的绩效管理都需要不断地完善。所以,在考评结束之后,企业应组织有效的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在下一个循环当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角色定位阶段
流程是由人来执行的,只明确流程不明确责任人显然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对企业各级员工在绩效管理的中所要扮演的角色进行定位。通常,一个企业有四个层面的角色:
1、企业老总:绩效管理体系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老总是VIP.企业老总当然是全面负责,业界给老总的定位是支持和推动。首先在态度上要支持,然后在行动上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开展进行推动,促进绩效管理不断向深入发展。
2、HR经理:HR经理就是那个经常被冤枉的人,通常,企业寄全部希望于HR经理身上,千斤重担都让HR经理一肩挑,现在看来,这不太现实。
作为HR经理,他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咨询师,是绩效管理的绝对专家,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方案支持,提供工具,提供各种问题的咨询。
3、直线经理:直线经理是绩效管理实施的中坚,因为再好的方案也得经过他们有力的执行才能产生效果,所以他们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执行,当然在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中,他们也是当然的“议案”提交人。
4、员工:员工是绩效管理的终端,业界给员工的定位是绩效的主人,他们是绩效的拥有者,拥有并产生绩效。
六、实施阶段
结合前阶段的工作和绩效管理的流程,根据责任分工,企业可以有计划地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把一年作为一个绩效管理循环,在实践中检验流程的科学性。
七、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与提高阶段
任何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都不能保证绝对的完美,都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所以,绩效考评并不是绩效管理的结束,考评完成之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对当前绩效管理体系做出有效的诊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绩效管理不断得以完善,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就基本搭建完成了。
在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考虑考评的问题,绩效考评也只有融入绩效管理体系中才能真正保证其公开、公平与公正,而那些曾经令直线经理烦恼的一系列问题也将一并得到有效的解决。
绩效管理体系这张网承载的不仅是契约与承诺,还有权力。比如“谁来考核我”对于员工来说传递的是,谁是组织里对我“重要”、“无所谓”或“最无关紧要”的人?而“考核信息是否会从我的下属和同事中来”则会影响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权力感知。当反馈来自不同方向,而不仅仅自上而下这一个渠道,组织中的权力就会相对分散,信息的传递也会更顺畅。
此外,企业对于绩效考核信息的运用方式,直接传达了企业对于员工发展的态度。如果只是把考核信息收上来,简单通知员工因此涨落多少工资,就是告诉大家要把目光集中到以前的行为与打分体系的所谓公平性上,员工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为什么我和他相差这么多”、“这个分数是怎么打的”等“回头看”的话题上。如果企业力求把考核信息结合员工的详细行为反馈,鼓励正确行为并纠正偏差,就能把员工注意力引导到行为改进上。如果进一步把反馈的信息用于团队的技能组合与个人的职业发展,就确实是鼓励大家“向前看”了。如此形成以发展为导向的良性互动,打分者与被打分者都松了一口气。
绩效管理是活的,而活力的来源是时刻不断流动的反馈与沟通。半年一次的绩效反馈是积尘的蜘蛛网。考核数据时常可以用作沟通与反馈的轮子,但是活人不能让数据粘在网上。无论目标设定看起来多么合理,KPI多么精准,如果企业把绩效管理都搞成数据与量化的考核网,而不是沟通与反馈的契约网,那令人更加崩溃的日子还在后头。不如学美国的David Russo或是中国的孙行者,一把火烧了这个盘丝洞。

7. 做好绩效考核并不难,掌握要点有哪些?

做好绩效考核一般应注意以下8个要点:
1. 要做好绩效考核的系统设计,甚至是统筹做好绩效考核的顶层设计,具体包括:制定并发布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定;制定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明确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明确绩效等级层级或分类,明确绩效考核执行计划等。
2.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一是要有针对性,要符合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特点,避免指标或标准单一。同时,要客观,有侧重,领导和员工的考核重点不同,部门和个人的考核指标要不同,要避免指标过多或过少。二是要做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要做好权重设计,指标的设定要善于用数说话,要注重对原始数据的考察;三是考核标准要宽严、难易适当,避免要求过高或过低,要求过高容易打击整体员工的积极性,要求过低起不到促进和鞭策作用。
3.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指标时,领导和员工要人人参与,做到上下协商,共同制定,一致认可。

4.要注意对考核标准和指标进行动态管理 ,定期(一般在中期)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指标进微调,确保工作任务均衡完成。
5.在绩效考核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对考核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避免出现个人偏见和平均主义,避免评分趋于集中,一般采取按比例强制分布的形式,确定每个等级的比率。
6.要注意绩效考核的反馈,做到在绩效考核前,及时考核内容和标准反馈给员工;在考核结束后,也要及时将考核结果和分析及时公布给员工,让员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道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7.要注意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和职等晋升,评优评先,培训机会等结合起来。
8.要注意绩效考核工具的开发和使用,确保绩效考核持续改善,越来越科学合理。

做好绩效考核并不难,掌握要点有哪些?

8. 绩效考核为什么那么难?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