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吴老师

2024-05-17 03:49

1. 谁能介绍一下吴老师

  是吴邵萍老师。
  爱注幼儿 情洒事业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吴邵萍事迹

  吴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业务园长、园长。27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著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千名岗位教师称号”、“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二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
  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1、爱孩子赛妈妈。吴邵萍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叫小凯(化名)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小凯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臂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小凯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个叫小雯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三年后,小雯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
  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南京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已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
  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吴邵萍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时,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吴邵萍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吴邵萍总是在深夜1、2点钟最后一个回到家。
  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
  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训,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前往学习,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二次开刀,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长工作、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广泛的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先者,智慧型园长。
  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因此,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南京市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玄武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醉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论文发在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幼儿教育》或在国家级、省级论文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
  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
  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课题选择开放性主题课程活动在幼儿园园本实践的角度展开研究,将课程研究与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活动,与促进儿童更加主动全面的发展,与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密切结合,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立意新,切入点准确,反映了课题负责人敏感的研究视野、认真的研究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反映了课题幼儿园良好的实践基础。课题以儿童的主动发展为基础,充分体现遵循儿童为本,教师为本,促进富有个性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研究观点的反复论证与实践反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该课题具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专著《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为近阶段园本课程实践研究中不可多见的专业著作。”在进行课程建构过程中,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著,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可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
  研究过程中将园长的管理与教师的成长、与幼儿园的发展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中都进行了很好的总结,“理论学习必须借助教育情境”、“鼓励教师成为家长合作伙伴”、“不做理论的奴隶”、“为老师的发展提供服务”、“管理应变他控为自控”、“要使教师的发展可持续”、“不要轻易否定教师的想法”、“问题是园长管理的契机”等系列文章均发表在江苏省《早期教育》和浙江省《幼儿教育》上。而“开放性课程”各阶段研究论文也连续发表在江苏省《早期教育》上。这些成果均对一线的园长和教师如何展开课程研究、课题研究、如何进行管理和教师的成长具有指导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她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根据幼儿园园长开展教育科研的需要,2009年,她又在《早期教育》杂志连续发表了具有很强的应用和开发价值的《再谈常规管理》系列指导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长期以来,吴邵萍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
  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听取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人人都是骨干,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被同行当做学习的榜样。
  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举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经常到深圳、温州、澳门、大连、杭州、河南、广州、南宁等地,为全国性、全省性及各市开设的培训班讲课。同时,她还在《全国音乐研讨会》上向全国各幼教同行开讲座,并上示范课。每场讲座,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讲课近100多场,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谁能介绍一下吴老师

2. 你觉得吴老师说的对吗?


3. 你觉得吴老师说的对吗?


你觉得吴老师说的对吗?

4. 我们的吴老师 

我们的吴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吴老师的眼睛圆圆的,眉毛弯弯的,头发长长的,鼻子翘翘的,一张樱桃似的小嘴,可真是个漂亮的老师啊!
 吴老师经常穿着裙子,秀秀她那长长的双腿,美丽无比。走起路来,昂手挺胸,显出了优雅的气质。
 吴老师不仅漂亮高雅而且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如果有人上课不注意,吴老师就狠狠地打,绝不放过,很有老师的风范。
 吴老师可真是我们的骄傲,我想对老师说:您是一个好老师,我们为你感到自豪。

5. 吴老师有什么事迹

  夏晓腊(温州商报记者)

  在我三年多的记者生涯中,从来没有一次采访象这次这样难以忘记,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吴若琳老师这样打动人心。近半个多月的采访,留在我心中的是无限的感动,好几次泪水禁不住滑出眼眶。而那些被泪水浸湿的回忆,不曾模糊反而愈加鲜明。
  2006年4月3日傍晚,天气有点阴沉,报社的热线电话响起,一位热心老伯来电称,自己的孙子晚上饭都不吃,硬是要去看一位老师,说那老师在学生的心中地位很高。记者的敏感驱使我动身前往医院一探究竟。
  我赶到附二医时,已经是晚上7点,在病房里,见到了昏迷不醒的吴老师。她的鼻子上插着氧气管,这几天来,她就是靠氧气与鼻子进食来维持生命。医生说,吴老师患的是感染性疾病,目前病情非常严重,还未脱离危险。“已经五天了,她不能说话,不能睁开眼看看我们。”吴老师的丈夫洪海东心疼地说。
  经过了解,这位老师就是温州十二中的英语老师兼政教处副主任——吴若琳。生了病的她还坚持拄着拐杖、坐着轮椅为学生上了三天的课,再也挺不住了,终于倒下了。
  看着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妻子,洪海东对我说“当初爱上她,就是因为她有事业心,她就是这样,心中惦记的永远是学生,她平时在家不太爱说话,一拉家常,就说到学生,说到一些优秀教师是怎么上课的。”
  在洪海东的心中,妻子是位工作狂。每说一句话,我发现海东的声音都在哽咽,但我能感受到她对妻子的工作是理解的。
  就在我向海东了解吴老师病情时,60多名现就读于温州中学与温州二高的学生,请了假,自发赶来了。顿时,附二医急诊室神经内科重症室4号病房及外面的走廊,被学生们挤得满满的。他们都是吴老师任教过的学生。
  “老师,我们看你来了!老师,你能醒醒吗!老师,你听到下午我们在广播里给你的祝福了吗?”病床边,学生们轻轻地呼唤,这是来自全体学生发自内心的祝福。
  可是,吴老师她没能睁开眼看一下这么多来看她的学生,没能回答学生们送给她的祝福。一个原本活跃在课堂上的吴老师,此时此刻在病床上却是那么地无力与无助。
  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的心都酸了,他们无法抑制眼中的泪水。我看到,每位同学的眼睛都是湿润的,我听到,病房内发出阵阵抽泣,好久好久没停止,他们的泪水是那么纯真,那么真诚。
  看着他们哭了,我也好想哭出来。我拿出纸巾递给旁边的同学,她一边擦着眼泪,一连三遍对我说,“听到吴老师的消息,心真像塌下来一样”。
  我问学生,在你们的心中,吴老师是怎么样的人。学生郑扬扬对我说“初三毕业那年,要考体育,吴老师每天早上6点多就来学校和我们一起晨跑,晚上还要到寝室问我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直到我们熄灯时间,她才回家,她对我们的关心和爱在我心中是永远无法抹灭的。”
  学生吴振宇说“没有吴老师,我根本没有现在的成绩,吴老师是我的贴心良师,我生病了,老师总不会忘记问寒问暖,比我父母还关心我。”
  随着我的提问,他们的哭声越加浓烈,泪水滑过他们的脸庞,也浸湿我的眼眸。我不敢继续问下去,我对他们说:“你们快回去休息吧,明天还要上学。有了你们的祝福,吴老师一定会好起来的。”“是的,我们祝福老师,您一定要好起来。”“有了吴老师病愈的好消息,我一定会通知你们的,你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安心学习”。他们一一同我互换了联系方式。
  最后,学生们给吴老师留下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份礼物很简单,就只有一张纸,上面写满全体学生的名字。“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在你身边。”“Come to life, We need you(好起来,我们需要你)”,写完这些字后,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我正准备回报社,在医院楼梯口,碰到了来看望吴老师的同事陈方方,她这样评价吴老师:“她这个人和每位学生都很投缘,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正是因为每天不间断的接触和母子般的交往,很多学生后来都成了吴老师的忘年交。吴老师的爱岗敬业,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她严于律己,只要是她接手做的事,她总要做得最好。”
  这是我第一次对吴老师的事迹进行采访,此次采访与我同行的还有一名摄影记者。在回报社的路上,她一直对我说:“晚上的情景真的好感动,学生对老师的那种感情真的很真诚,我的泪水都止不住了。”我说:“是呀,当我记下学生们对老师的那一句句问候与祝福的时候,我也哭了。”
  采访次日,首篇《吴老师,你快点醒来》的报道在《温州商报》头版见报。当天,报社的电话和我的手机一直没有停过,有询问吴老师病情的电话,有问候的电话,有祝福的电话;有学生打来的,有家长打来的;有在本地打来的,也有在外地打来的。更有不少省市媒体记者打来向我求证,问我温州真有位这样爱生如子的老师吗?我说:“真的,我在采访中能感受到学生们对吴老师的敬重与爱戴。”
  一位在浙江师范大学就读的女生打来电话向我询问吴老师的病情,我告诉她,吴老师暂时还是昏迷不醒,她是靠着氧气与鼻子进食来维持生命,我还没说完这一切,电话那头的她已经哽咽不止。
  每个电话,每一种声音,我都能感受到电话那头的他(她)是那么充满沉痛,充满婉惜。
  当我向我们报社领导汇报完采访的所见所闻后,他们也被感动了。报社编委会马上召开编前会讨论决定,从吴老师的学生、同事、学生家长、校领导、家属等不同侧面深入采访,挖掘典型事迹。
  第二天中午,当我再次来到附二医的病房时,又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泪水再次浸湿我的眼睛。我见到了吴老师现任班级初二(4)班同学带着一千只连夜亲手叠成的纸鹤,眼含热泪为吴老师默默祈祷。
  我见到家长们自发赶来,默默地为吴老师流泪。就读于温州中学的小余母亲林女士回忆说:“儿子酷爱打篮球,就是静不下心来认真学习,当时英语成绩较差,对英语毫无兴趣,吴老师经常找我儿子谈心,并免费开‘小灶’。儿子中考时英语考了110分,全是吴老师的功劳。”林女士现在总是建议亲朋好友的子女入读吴老师的班级。
  当我走进初二(4)班,问全班同学:“你们爱上吴老师的课吗?”全班同学响亮地告诉我:“喜欢,吴老师的英语课很活跃。”“上吴老师的课时间过得很快。”学生张琳对我说“吴老师不仅会教书,吴老师还会育人。她经常告诫我们,第一要学会做人,第二才是做学问。”
  次日,我们又发表了《吴老师,捧出心来为学生》的通讯。从这次采访之后,我对吴老师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知道,这位个头仅有1米49,94年毕业时在同事眼中还是“不起眼”的黄毛丫头是如何经过自身努力,2004年成为一名市级优秀教师;我知道,她是怎样勉励在温十九中教书的妹妹如何当好老师的;我知道,在家长的心中,他们是多么多么感激吴老师;我知道,在同事的眼中,吴老师是如何认真钻研她的业务的。我更加明白,吴老师是位怎样捧出心来教导她的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吴老师在附二医重症病房的二十几个日日夜夜里,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家长、老师、市局领导陆续赶来看望她。
  4月4日,市教育局林卫平局长来了,他要求尽最大努力医治吴老师;4月7日,市政府钱成良副市长来了,他说,吴老师是教师队伍的优秀代表;4月10日,市委包哲东副书记来了,他说,吴老师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吴老师你听到他们的问候了吗?你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了,你的家人整日整夜守护着你。我们多么希望你能睁开眼睛看一看,那窗台上大红的康乃馨,满地洁白的马蹄莲,和你一样灿烂的粉玫瑰,还有那振翅欲飞的千纸鹤,这是你的家人、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你的学生还有学生家长给你带来的祝福、祈祷和思念啊!哪怕声音再轻你也回答我们。
  吴老师生病期间,更有许多读者致电本报和我,问吴老师的医药费是不是足够,如果不够,他们愿意献出爱心。我们一再强调,吴老师是公费医疗,医药费不成问题。可他们却一再表示,这是他们的一点心意。最后我们还是收到了1700元的捐款,当我把这份热呼呼的“爱心”递给吴老师的家人时,我想吴老师一定也会地下有知感到宽慰。
  在吴老师得病住院到离开人世的二十几天里,我们从首篇《吴老师,你快点醒来》报道刊发后一直在关注着吴老师的病情并作后续报导,共发表刊出12篇文章,几乎每篇文章我都是伴着眼泪结束采访并写完每个字。在采访中,我无时无处不感受着学生和老师对吴老师的挂念和敬爱。
  我曾经答应过同学们,有了吴老师病愈的好消息,我一定会一一转达给他们的,可是我没能做到。
  吴老师,35岁,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就这样走了。正当她踌躇满志要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之时,多舛的命运无情地夺去了她的生命。
  我依稀记得,4月25日,吴老师遗体告别会的那一天。
  基安山殡仪馆外,飘起小雨,恰似人们的眼泪。在殡仪馆最大的5号长安厅里,鲜花簇拥下的吴老师安详地躺着,吴老师就这样永远沉睡了。 长安厅里,“勤俭耕耘捧出园丁追日心,鞠躬尽瘁化作桃李满园春”的挽联悬挂两旁,吴老师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
  在遗体告别会上,市教育局局长林卫平来了,副局长谢树华来了,纪委书记胡长林来了,市直中学的校长来了,学生、家长、同事及亲朋好友都来了,还有许多与吴老师素昧平生的市民也赶来了——原来只能容纳200多人的长安厅,涌进了400多人。在哀乐声中,所有人一起眼含热泪,述说着对吴老师的崇敬——
  让我们在哀乐声中一起聆听大家对吴老师的哀悼:吴老师啊,你的人生太短暂了,仅仅拥有三十五个寒暑。春去秋来还有多少事等着你去做啊。二(4)班学生在等你上课,值周班还等你去安排,星级班评比的星还没贴上呐。妹妹的教学尚需你的指点,昔日的学生要跟你聊天。你还有多少的书没有读……,还有多少教育理想要去实现……
  温十二中退休老师82岁高龄的叶青老伯感动得用“风范长存”四个字来形容吴老师。在我边上的一位姓周的家长,眼睛湿润了,她一直捂着鼻子对我说,没有吴老师的谆谆教诲,我的孩子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温州中学高二学生程协南抑制不住自己的感动,在硬纸板上写下一首诗:“一载师生教泽深,今朝闻耗泪淋淋。兢兢业业英才育,苦苦辛辛桃李耘”,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97届初三(5)班学生李政章说,“吴老师,你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可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你的谆谆教悔,永远鞭策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与工作。”
  吴老师的丈夫洪海东说:“若琳,你安心地走吧,我会照顾好家庭。”
  置身此情此景,又有谁会去吝啬自己的眼泪。在场所有的学生、家长、老师还有媒体记者都默默流泪。我也哭了……
  在吴老师生病的这些天来,在温州的街头巷尾,我常常听到相同的词汇:“吴老师”、“优秀的人民教师”、“孩子的良师益友”……在温州BBS、社区论坛上,有无数条贴子短信诉说着大家对这位好老师的崇敬:师者如斯,何以求索?逝者已去,师德永存!吴老师 我们爱你。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心中永远充满对您的感恩之情,我们将用这份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回报您的师恩。吴老师绝对是个好老师,这一点她的学生都可以证明。恨不得替她倒下。感动,敬佩。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是她的学生们的福气。所谓学为人师,从吴老师身上,学生们不仅可以受到文化知识教育,同时也从思想精神上感受到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奉献,从而受到崇高的人生观教育。吴老师很让人钦佩。她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爱生如子,她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当属楷模,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拄着拐杖上课和我前期看过的跪着上课的报道一样感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健康成长。我祝愿吴老师能够早日康复出院,重新走上讲台。能有这样一心只想着学生的老师真的是很值得人尊敬。做老师的就应该像吴老师这样。这样的老师实在难得,这几天我都在看有关吴若琳老师的新闻,非常感动,好人一生平安!吴若琳老师的个人事迹感人大家都知道,报纸也报道了。我们应该通过这件事,懂得既要保养好身体,又要用吴若琳老师的精神为大家服务,做到两全其美,鱼与熊掌兼得。
  吴老师的典型事迹感动了温州,也感动了浙江。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温州日报、温州晚报和温州电视台教育时空零距离浙江电视台等媒体均对吴老师的事迹做了报道。
  我听到,几乎所有的人对吴老师都是赞不绝口,推崇备至,为什么吴老师受到学生和家长如此的尊敬呢?吴步旭校长概括说,老师对学生付出多少爱,就会得到多少爱的回报。吴老师,就是最好的印证。
  吴老师是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但她带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
  吴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吴老师有什么事迹

6. 寻找身边的吴老师

  她,热心和蔼;她,热心助人、授予别人知识孜孜不倦,十分关注自己的学生,一心关心学生的成绩。
  她在我有不会的题目时,会耐心的教我;在我下雨没带伞时,会把自己的伞借给我;在我自卑的时候,会拍拍我的头鼓励我;在我漏写作业时,会严肃的改正我......
  她是老师,也是朋友,会在课余时间和我谈心、和我聊天......
  记得有一次,我没有写作业,她罚我与成绩最差的同学一起蹲马步,当时我恨透这个老师了。心想:“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罚学生蹲马步跑操场?学生犯了错就打骂学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只能气得咬牙切齿无动于衷,又不能和老师反抗,想到这儿,我的眼泪已流到了腮帮子,真想立刻跑回家,可是学生怎么可以私自逃课呢?我只能蹲了半小时。45分钟过后,我已经蹲的站不起来了,最后被一位同学扶着回到了座位。
  “真倒霉,这堂课是体育课啊!”我一边走一边咕哝着,腿还有很痛的感觉,同学们也都来安慰我,我想和老师请假又不敢。最后疼的眼泪下来了,老师才让我去休息......
  几天后,她叫我去办公室。我小心翼翼的向那边走,心里想她会怎样惩罚我。她却一反常态的对我说:“怎么样?”我没有听出话外的意思,“嗯?”“腿......还疼吗?”我忍不住看了看她的眼睛,她正盯着我的腿看,我的心像被什么撞了一下,眼泪差点掉下来......
  走出办公室,我实在忍不住了,眼泪如豆粒班掉了下来。原来,她也只是刀子嘴豆腐心......
  吴老师,她是一个热心、和蔼、乐于助人的老师,她也是一样。她,就是我身边的吴老师,时刻关心、爱护着我,只是我一直没有察觉......

7. 寻找身边的吴老师

您好。这篇行吗? 
  吴老师,一个多么优秀的教师,爱学生、爱幼儿园,乐学,善思、肯研。这样优秀的老师,生活中并不少见。吴老师就在我的身边。
一、爱。
1、爱同学胜爱己
孩子们总亲昵地称他:阿宋,他也同样爱他的孩子们。只是他将他的爱埋得很深,很细。几天前,我们去北京玩,途中一位同学生病了,宋老师嘘寒问暖,还整夜陪她,协助治疗人员做好治疗工作,终于使那位同学有惊无险。后来在车站,因缺一部分票的缘故,被留在那。他第一想到的是让我们走,他留在那处理。他还百般叮嘱其他老师要处理好病人。他的心胸也许真的只有那么“狭窄”,只容得下我们,甚至容不下自己。他的一举一动总是那样亲切,这都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深记他在无意中表露的心声:“如果地震来临,我会同谭千秋老师一样,用尽全力保护你们。而且我相信每个老师都会这样做的。真的!”
2、爱校似爱家
他爱这个工作了常年的学校,在他眼里,学校同家一样重要,每天早早来到学校的他是回家最晚的那个。他配合学校的一切工作,不为自己,只是为了孩子的提高,为了学校能书写更辉煌的历史。然而他的努力也得到了见证:在海门市主题班会比赛中,他辅导的班会荣获二等奖,在学校文化展示中,他负责的一版块深受好评……
二、乐学善思
他十分喜欢学习而且善于思考。每周他都要将自己新获得的感悟或者认为需要改进的不足写在“阿宋博客”上,和大家分享并且不断激励自己进步。每个学期他都要写总结,总结自己的事业、人际、最成功的和最遗憾的事情,并且为自己制定下学期的详细计划,让自己有条不紊地在预计的轨道上行走。现在,在他的感染下,我们班的同学也每周写感悟,每学期都写小结。这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及快乐班级的建设。而且他还坚持每个双休日读书,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同时,他推荐给我们一些适合我们的英语小说,教会我们摘抄生词,写读书笔记,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我想宋老师的闪光点还有许多,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这些都不是一时能列举完的。总之,在我的心里,他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我身边的“吴老师”。我也坚信:我们身边的“吴老师”肯定还有很多,我们要拥有一双发现他们的眼睛和一颗感恩的心。

寻找身边的吴老师

8. 寻找身边的吴老师

寻找身边的吴老师
我们班的班主任,天生长着一张圆脸,有着一头浓密的长发,还有一双紫葡萄似的大眼睛。平时很平易近人,可办起“公事”时,却十分严厉,常常使我们惧怕。这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  
记得有一次,妈妈要下乡。为了保持联系,妈妈把她那小巧灵珑的手机放在我手里,嘱咐我说:“上课要关机哦,放学记得给我打个电话。”我不耐烦地把手机塞进口袋里,并回答道:“好的,妈妈!”语文课上,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听着吴老师讲解课文。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是巨响。突然,教室里骤然传来了一阵悠扬的音乐声。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眼神四处张望,在寻找声音的来源。“啊!糟糕!是我的手机忘关机!”我的脑海里浮出了这个念头!我心中一阵紧张,顿时不知所措。这时,吴老师用严厉的眼神瞪着我,说:“是谁!”我感觉浑身上下像触电似的愣住了。我低着头羞怯地站起来,轻声地说:“是……我。”“放学到我办公室来!”老师说,“继续上课!”我的心怦怦直跳,好像就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似的。放学后,我忧心忡忡来到老师办公室,见她正在等我,我走到老师面前,却不知到该说些什么。“胤豪,你为什么带手机来学校还不关机?”老师先发言。我吞吞吐吐地说出事情的经过,老师说:“你的主要原因还是马虎!它已经促使你犯了许多错误,你还是没有吸取教训,你一定要记住:马虎永远是你前进路上的大敌!”。
就是吴老师的这几句话使我改掉粗心马虎的坏习惯  还记得有一天,学校广播提醒学生们下午将会有暴风雨降临。可我还是忘带雨伞,放学时分,果然暴风雨来临了,看着瓢泼的大雨,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吴老师路过这儿,看到我没带伞不能回去焦急的样子,就顺手把她的雨伞递给我。我不好意思的说:“不,老师,我拿了您的伞,那您怎么办?”“拿着吧,我自有办法!”老师微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走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撑着那把老师雪中送炭的雨伞,心中起伏不平。暴风雨下得更猛烈了,我艰难地行走着。忽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拿着报纸当“雨伞”,骑着单车与我擦肩而过。呀!她就是我心中最敬佩的班主任——吴老师。她是那么和蔼可亲,乐于助人!一股暖流从我心中涌起。我虽然有伞,但挡不住倾盆的大雨,还是被雨淋得像只“落汤鸡”。而我可亲可敬的吴老师,骑着单车,只用报纸当“雨伞”。可想而知,此时此刻,她会成什么样子…… 
 啊!至高无上的师爱。吴老师,你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好老师,好班主任,更似我们至爱的母亲。您的一举一动,永远是我的楷模,使我永远铭记心中,激励我努力学习,勇往直前!老师啊老师,您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培灌着我们这些满园含苞欲放的花朵。在您精心的培育下,我们争芳斗艳。在您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我们正在茁壮成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