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的内容

2024-05-06 01:21

1. 文学革命的内容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的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本    质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内    容
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
象    征
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
地    位
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
代    表 :鲁迅

文学革命的内容

2. 如何看待革命文学

在革命文学经典遭遇冷落的当前,曾经风靡一时、影响了几代人的革命文学经典,也在当代青少年的阅读视野中被逐渐遗忘,甚至曾经为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红色英雄人物不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我认为:革命文学经典不应该被淡忘,传承英雄主义精神,砥砺吾辈豪情壮志,当从品读革命文学经典,从当下做起。
品革命经典,慕那时英雄。
从小我们就沐浴在红色之光下,赫然的红色基因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号。从《小英雄雨来》中我们领略到雨来的机智聪明,决心成为一个一心向党、不屈不挠的好少年;在《红岩》中我们被身陷囹圄但一心向国的江姐所感动,决心成为一名不忘初心、保家卫国的好青年;在《芦花荡》中身虽年迈志却坚的年迈老者,使我们决心成为意志坚定、英勇无畏的中国人……在命文学经典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无论是鹿兆鹏还是高觉慧,亦或是王二小,他们虽然活在文学作品中,但是那种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至今还在人们心中激荡。
品革命经典,传革命精神。

3. 文学革命的革命发展

1918年,文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标志着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变化。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二是新文化统一战线形成。《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先后参加编辑部工作。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激进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共同组成了思想启蒙战线。文学革命也随之深入发展,主要表现:①集中力量批判旧戏曲,鸳鸯蝴蝶派等。②开展了如何建设新文学的讨论。李大钊,胡适,周作人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文学主张,观念和理论主张进入学理层面。③创作兴盛。④翻译介绍工作加强。

文学革命的革命发展

4. 文学革命的革命意义

作为现代文学和文化全面走向现代化的开端,文学革命运动的意义是巨大的。首先,五四新文化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文学革命作为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以激进的态度否定了以封建思想为其主导的传统文化体系,宣扬了个性解放、人性自觉、自由平等等新思想、新观念,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展开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次,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它为白话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奠定了基础。经由晚清的白话运动和文学革命对白话文学的竭力倡导,终于在1920年,作为现代“国语”的白话纳入官方教育体制,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教育统一采用语体文(白话),这无疑承认了文学革命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它成为民族文化转型的契机。第三,打破中国文学孤立封闭的格局,建立了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文学革命完全改变了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它以极为开放的胸襟持续不懈地翻译和介绍外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文化吸收潮流。正是在这种文化引介的潮流中,西方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各种思想和学说,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中国找到了通行的市场,不仅影响和构建了现代文学创作的风貌,也影响和构造着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和憧憬。

5. 文学革命的革命局限

 a、“游戏”消遣说,批判“鸳蝴派”有些过激,批旧戏曲。b、为改进国民精神,重思想启蒙与政治教化功能,轻艺术形式和娱乐功能。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将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精英意识相当明显。从结果来看,一方面的确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另一方面,启蒙在当时的历史范围来看是一种自我启蒙。老百姓的蒙没法起,只是启了知识分子的蒙。原因:(1)启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知识,而是深刻的思维和文化的变革,是从西方引进一套系统,一套整体的文化观念,让中国人接受。而已有的欣赏习惯,文化程度,思维方式会阻碍启蒙思想的普及。(2)主将们虽然已经努力将话语白话化,稀释,通俗化,但老百姓还是不懂。白话所表现的并不是一个通俗化的思想,对中国人来说仍是一种崭新的思维和观念。启蒙解决了接受者的工具问题,但接受者主体问题没有解决。赵树理:“五四以来的文坛太高了,我要把它拆下来,变成文摊。” 五四文学革命在理念上的确有全面反传统,全面学习西方的倾向,称为过激主义。过激主义与他们在精神情感上依恋传统形成矛盾。与传统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割不断,舍不掉的。如鲁迅,胡适都是典型的口头革命派。要用历史的观念,即将一定的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时空之内来给它定性定位。过激主义是一种文化策略。当时必须采用极端的方式,全面否定传统而引进西方的东西。过激主义的文化策略是由于特定历史语境和面临的文化建设任务而做出的选择,他无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文学革命的革命局限

6. 文学革命论是谁写的

文学革命论于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该论的作者是陈独秀,其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文学革命论的核心思想是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并从启蒙的角度抨击旧文学与“阿谀夸张、虚伪迂阔之国民性”互为因果,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7. 文学革命是谁提出的

文学革命是陈独秀提出的。
“最早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是陈独秀。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为文学的正宗,用来取代文言文。
继胡适之后,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反对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主张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陈独秀的文章,是文学革命的正式宣言书。

文学革命主要原因:
第一是我们有了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作品:禅门语录,理学语录,白话诗调曲子,白话小说。
第二是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年之中,渐渐的把一种大同小异的“官话“推行到了全国的绝大部分。
第三是我们海禁开了,和世界文化接触了,有了参考比较的资料尤其是欧洲近代国家的国语文学次第产生的历史,使我们明了我们自己的国语文学的历史,使我们放胆主张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是谁提出的

8. 文学与革命是谁写的

文学与革命是里昂·托洛茨基写的。
《文学与革命》作者:里昂·托洛茨基。在本书著者的“自传”中,曾如此介绍了拉可夫斯基:
“……原属保加利亚人血统……算是罗马尼亚人……在不同时代,他积极参加了保、俄、法、罗四国社会党的内部生活,后来成了苏维埃联盟领袖之一,共产国际创立者之一,乌克兰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驻英法外交代表,而且担了左派反对派的命运。”

他与托洛茨基同受迫害,被流放于苏联死海地区,三十年代初,他曾被逼声明放弃反对派立场,以后不知下落。
《文学与革命》导言节选
艺术的地位可用如下这个一般性的论证来确定。
如果胜利了的俄国无产阶级不曾创建自己的军队,工人国家当会久矣乎完了蛋,我们现在当不必来思考经济问题,更不必谈智慧的与文化的诸问题。
如果在以后的短短几年中,无产阶级专政证明出不能组织其经济生活,不能给民众保证最低限度的物质享受,那末无产阶级的制度必不可免地要垮台。经济问题目前乃是一切问题中之问题。
但即使胜利地解决了衣食住问题,乃至解决了扫除文盲这一类起码的基本问题,也绝不曾表示出新的历史原则之完全胜利,即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
只当有了全国规模的科学思想运动以及新艺术的发展,才表示出那粒历史种子不仅已长出本干,甚且已经开了花。在此意义中说,艺术发展乃是每一时代的生命力与重要性的最高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