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电影分析之《拯救大兵瑞恩》

2024-05-05 16:55

1. 战争电影分析之《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经典战争片,时间很长,我看了三个晚上才陆陆续续看完。
  
 影片最开头和最结尾都是美国国旗,用了特殊的光晕处理,让人印象很深刻。
  
 影片的整体结构三段式,头、尾是一个时间,是老年瑞恩的视角;中间是回忆,相当于插叙。
  
 头尾情景很简单,是去墓园探望战友,瑞恩的感情开始变得很浓烈但观众不知道为什么。老年瑞恩在结尾让老婆给自己确认“我是好人” 。看完中间他们战友并肩战斗的场景,再出现这样的场景,挺泪目的。观众到结尾知道原委了对瑞恩的深情有了更深的体会,自然而然地升华至爱国之情,对于人类的角度就是战友情,对世界上的事情领悟更深的能力,珍惜生命的能力。
  
 中间部分时间非常充足,四个大段,第一段奥马哈海战(诺曼底登陆最惨烈的一段)-紧张,第二段高层领导的讨论,接受任务,行进中厄本讲笑话-轻松,第三段破房子,战友卡帕佐死去-紧张,第四段遇到假瑞恩,借宿教堂围炉夜话-轻松;第五段,打雷达站,和战俘斗,军医韦德死去;第六段,遇真瑞恩,大战前的准备-轻松;第七段,守桥大战,几位战友梅利、杰克森、霍瓦特都去世,米勒最后也死去了,最弱的厄本也觉醒了,瑞恩也觉醒了。跟第二段高层讨论相呼应,最高指挥官马歇尔两次引用林肯的话——“恳求上帝抚平您失去爱子的哀伤,心中留下对英烈们的珍贵记忆,以及您当之无愧的为自由而奉献的神圣的自豪感 ”,点明意义。
                                          
 开篇的诺曼底登陆场景,是战争片中的经典。用的是纪录片式的拍摄方式,视角像是战地记者跟着拍的感觉,特别的真实。精心布景,但全景就选取几秒钟,足够震撼,更多的时间花在拍人上,拍面部表情,拍细节小动作。让人深切的体会到:战争中最震撼人心的从来不会是特洛伊木马而是阿喀琉斯。
  
 虽然与后面的故事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刻画了主要人物的性格。而且这非常卓越、真实感的战斗镜头,收到二战老兵的高度赞扬,也营销的点,吸引人进电影院。
                                          
 里面有一些小细节很震撼我:士兵在水里面子弹打中,血冒出来,这个场景很吓人也很真实;士兵带着的枪是用塑料袋套着的,装备很重人会沉下去,镜头在水平面的位置,经常被溅上水;士兵被各种武器伤到,死亡,悲惨的境遇;指挥者懵,小兵也懵,主人公米勒上校还被震得耳聋了一阵,后来才被战友唤醒。这些展示方法确实全方位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让观众看得揪心。
  
 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
                                          
 核心人物上尉米勒,他的指挥才能展露无遗,而且贡献最大泪点的是他对战友们的训话。如何当个好领导?八个战友拼命去找一个瑞恩,把他带回家,值不值?米勒说:“我是个写作老师,春季还当棒球教练。瑞恩对我来说只是个符号,但能让我早点回家。这个任务就是值得的。因为多杀一个人就离家就远一点。我们的任务是打胜仗,不是为了一个瑞恩,而是为了无数的生命。”这样让战友们找到任务的意义,找到心灵的支点。还有结尾处参谋总长写给瑞恩的信,其实也是米勒想对瑞恩说的话,鼓励他接下来的一生不要白活。让我唏嘘不已。
  
 配角人物比较突出的是厄本,本职是后勤人员,被米勒上校挑中做翻译,初次上战场,还保留了一颗想象中的正义公平的心,但真的血淋淋的战场摆在面前的时候,被吓到了,难以做出判断。与德军战俘那个人相爱相杀,都处在重重的矛盾之中,你放过我一次,我放过你一次;你背叛了我,我最终要消灭你。厄本的这次战斗可能就是他以后成为战斗精英的开端。
  
 优秀的战士估计都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也是很残酷。米勒就说过,他入伍前是写作老师,大家看到他都说一看就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了,但现在成为了上尉,带领着队伍在一线作战,即使是妻子看到他估计也认不出来了。
  
 霍瓦特是米勒最忠诚的下属,打仗经验丰富,又是队伍里润滑剂,心中一直有战斗目标,他有个收集土壤的爱好,证明他阅历丰富。直到最后被打死,眼睛还在盯着一处位置,给米勒上校传递信息。
  
 杰克森是狙击手,非常冷静,战斗力很强,他的标志性动作是开枪前总是亲吻十字架,最后上了高塔,打击了很多敌人,但也很难有退路,被敌人的炮火轰炸。
                                          
 影片整体气氛凝重,所以隔一会就有个小幽默小插曲出来调节气氛,比如在小镇停留的时候不小心墙砸倒了砸出一片敌人;遇到同名的瑞恩,说他兄弟在战场死了他说我兄弟还在上中学怎么可能;教堂借宿,走心的聊天 灯光的运用,帮助战友抄遗书的温馨桥段;守桥决战前军事准备,大家和缓下精神,讲讲段子,聊聊家人的故事,特别是瑞恩讲他哥哥入伍前的好笑的事情,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的表情,太打动人了,背景中放的那首法语歌很美,镜头在废墟上回荡,场景做的真好,弹幕都在感慨。
  
 这部电影是真正的大场面,对战争真实地调研和再现,从一个很小的切口——一个小分队以完成任务的名义找寻战斗意义的故事,活下来的被拯救,死也死得不亏——表现了二战的历史,凝固了人类永恒的情感在里面。非常适合大荧幕,当年的票房也很高,还得了很多奖项。大场面真的很吸引观众去电影院,为它贡献票房的。想想看,这样的主题还超越了行业、年龄、性别等等因素,大部分人都爱看的(除了部分孩子,毕竟有血腥镜头,分级分的是13岁以上才可以看),在电影院里一起哭一起笑,真的是商业和艺术的经典结合。

战争电影分析之《拯救大兵瑞恩》

2.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二战中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
                                          
 
  
  
 影片前还原了二战间诺曼底登陆的残酷战争场景,抢林弹雨,血肉模糊,诺曼底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看了影评说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
  
 八人冒死找寻营救瑞恩,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我也是心存疑惑,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一场关于生与死的价值考量,进一步探讨了战争 和平 人性 人权,
  
 看到后面才明白,作者拯救大兵瑞恩,还丧失四子之痛的老母亲以续血脉,倡导的人性光环,瑞恩不再只是一个人,是一种象征着尊重生命、不言放弃希望的信念。
  
 
  
                                          
 
  
  
 在生命面前,没有让人抉择和权衡利弊的时间,明白了所谓“找到他,把他带回来”的真正意义,整个心悬的紧紧的影片,感叹和平的现在是多少血肉之躯换来的,
  
 敬畏生命,致敬经典

3. 如何评价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上映,是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一部战争片。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后,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偶然一次发现,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家里的四个孩子除了他自己下落不明,其他已经阵亡,于是决定派出一个8人小分队去寻找了拯救瑞恩。

在影片中,导演斯皮尔伯格依然延续了在《辛德勒名单》里对战争的思考,用很多真实感极强的镜头和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再现了诺曼底登陆战的血腥和伤亡现场的触目惊心,让观众看到战争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不是最后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有多少英雄出现,而是对于一个家庭、一个母亲的生死离别、阴阳相隔。

影片表现的是在战争中每一个士兵的微不足道,生命的脆弱,在真正身处战争中对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懦弱,对活着的渴望,以及死亡的孤独感带来的对家庭温暖的依恋。人性在冰冷而没有温度的战争和死亡面前会有怎样的展现和变化,是战争把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逼迫出来,对生的渴望与对死的恐惧,以及在极度求生的渴望下的种种行为,是人性的本能,该谴责的不是人性而是战争本身。

这使我想起澳大利亚的一则公益广告,告诫大家要小心驾驶,减少交通事故的伤亡。广告是这样来表现的,一个主持人问另一个人,每年多少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可以接受的?大概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于是这个被采访者模棱两可的说,70吧。70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其实没有人有多少具体概念,就在这时一群人走了出来,有被问者的孩子、妻子、父母等等,都是他的亲人,那么能接受的死亡人数是多少呢?哪怕是1,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伤痛,没有人希望死亡发生在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身上。

生命在战争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在任何事情面前也都是可贵和应当被尊重的。愿世界没有战争,愿世界永远和平。

如何评价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4. 你对《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的评价如何?

  1.在诺曼底登陆日,
    影片中奥马哈海滩上随处可见的尸体,空中飞舞的私单,挡住登陆舰的金属路障,破碎的、被血污染红的断肢上的衣衫,或者只是静静的在水中挣扎数下就不在动了。这些短短几分钟的极具冲击力的场景让我们的注意力和神经都紧张到极点。也让我们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
2.  之后便进入了安静的办公室,一推妇女在打着字。
    但是平静中也透露着不安,一个抓们负责写吊唁信的女人突然发现一个地方的三个兄弟同时阵亡了,而他们的第四个兄弟还在101空降师在法国不知什么地方生死未卜。这个事情被总参谋长知道后经过讨论后艰难的下了一个决定,派人去把他们的第四个儿子接回来,这第四个儿子就是大兵瑞恩。

3. 组队
    手下的六个人和一个懂三国语言的厄本下士。
4. 寻找
    在寻找的途中他们可以直接为了完成任务而避开所有的敌人火力点,但是米勒上尉偶然发现的一个敌人火力点却在自己直觉的指引下决定端掉,而不是绕开。为了避免友军被偷袭。但是由于这次“管闲事”医务兵韦德却死掉了。
5. 遇到狙击手
    途中遇到一个被炸掉一半的法国房屋。男主人惊慌失措的想让上尉他们把自己的女儿带走。在犹豫不决中阿德里安被远处塔楼的狙击手击中身亡。小女儿重回爸爸怀抱,对爸爸打打闹闹,失望之极。

6. 找到瑞恩
    瑞恩是一个火箭筒手,见到瑞恩的时候他正和小股部队死守一个桥梁,在援军到达前上级命令是不能撤退。米勒上尉想瑞恩转达了上级的命令,但是瑞恩认为它手头的任务才是重要的,和战友并肩作战才是重要的。米勒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暂时不把瑞恩接回家,而是和他一同死守桥梁。
7. 守桥
    这部分是这部影片的重头戏和最后的升华,为了死守桥梁他们不足20人的小分队聚集了所有的武器和弹药,并且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在这里米勒上尉发明了“sticky bomb” 也显示了他身为老师的才智。影片中没有说米勒上尉是怎么参军的,只是说了他在每年会在学校担任棒球教练,但是他其实教授的的语言方面的学科。狙击手也登上了高塔,机枪手也就位,最后最坏的打算就是炸掉桥梁。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只是片面的认为翻译厄本是个不折不扣的“草包”因为自己的怯弱耽误了机枪点的弹药补给而贻误了战机,害死了自己的两个战友。但是之后第二次观看的时候有了新的认识,身为文职的他只是被这场战争吓怕了,而且他也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在运送弹药的时候也成功躲过了很多次射击,而且这个我认为这部影片里面极具争议的人物,在最后关头,再看见自己曾经放走的德国机枪点俘虏重回战场并且亲手杀死释放他的米勒上尉之后,厄本也亲手杀死了他。在这一刻厄本也许明白了战争的本质,也许明白了军人的本职。这一课的代价是惨痛的,但是也是发人深省的。

5. 怎么评价《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

《拯救大兵瑞恩》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

影片在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逼真,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战场血腥景象,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极度渲染战争的暴力片”。不过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长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被影迷、军事迷、发烧友奉为宝典,无人可出其右。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伟大的战争片,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对普通士兵们内心人性的挖掘。战争使士兵所遭受的伤痛会留在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记忆中的深处,给他们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影片的强烈音响效果中,观众依然如感同身受一样真实,留给观众的是无限的深思。

怎么评价《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

6.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问题

不是SS2,整个故事发生在诺曼底登陆的几天内,估计是6,6~6,10左右(步行的速度),然后空降点的选择上101师,确实有部分战斗人员偏离空降点,但是也再20~30公里之内(与登陆地点的距离),虽然帝国师在1944,2就在回到法国修整,但是,直到6,10帝国师还在去增援的路上,真正和盟军交上火要等到7月去了,所以故事中的党卫军不是帝国师(SS2)。

同时,大家都知道党卫军SS1,SS2,SS3等多只党卫军的休整地都设在法国,所以有很多新兵补充。同时,也包括党卫军的装甲车辆,
再者503重坦团在法国战斗过,1944年2月至3月,他们装备了35辆新的虎式坦克。之后,该营被转至西线重组。西线重组后,该营装备了33辆虎
式坦克,其中有12+辆虎II式重型坦克并被配置在诺曼底地域(第1连装备的是虎II B,第
2,3连装备的是虎I E)。不排除,是重坦团+国防军+少量党卫军的先头部队(颗粒迷彩的出现也可能是独立空降团的人),参加了这次战斗。

还有,战争后期,新兵越来越多,训练时间缩短了,德国兵的素质大不如前(但比苏联好,除开近卫部队)

所以总的来说,导演渲染是必须的,有主观意识的,毕竟这个影片主角是美军,削弱德军的战斗力是肯定的。但是,比《第一滴血》系列好很多,相必真实很多。

7.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你最喜欢谁?

拯救大兵瑞恩里,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地位。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角色有三个:上尉约翰·米勒,列兵丹尼尔·杰克逊,下士厄本。

约翰·米勒 由汤姆·汉克斯出演
上尉战前是一名教师。上尉刚刚从诺曼底惨烈战役的回归,便收到上级的命令:组建一个小分队——拯救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作为小分队的核心和领导者,他视军令如山,找人任务他不是没有过思考,毕竟在执行任务钟战友接连牺牲。然而不管到底值不值得的问题结论如何,他一直坚定的完成任务。

丹尼尔·杰克逊 由巴里·佩珀出演
是个技术一流的狙击手,是个很有个性的基督徒。每次瞄准目标后都会祷告一番,体现了他内心的信仰,他希望上帝能眷顾他,他心里有着自己的信念,一路走来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在战斗他的功劳总是很大,但结局最后,他在破旧建筑顶被突击的炮炸死了。

厄本 由杰瑞米·戴维斯出演
这个看似懦弱的人,在最后的关键战役中特别勇敢,及时给队友送弹药。他曾经在战友临危之际毫无作为,眼睁睁地看着队友被刺死了。甚至放走杀死了梅利的德国兵,德国人鄙视的擦身而过。因为厄本在跟随米勒出战前从没有开过一枪,他只是个绘图打稿的翻译,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害怕战争,畏惧战争。然而影片最后,在亲眼目睹米勒被德国兵射杀后,也终于意识到战争里敌就是敌,战事是残酷而血腥的,是不能有同情心的,最后他亲手射杀了刺死梅利的那个德国兵。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你最喜欢谁?

8. 拯救大兵瑞恩的影片评价

逼真写实影片在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逼真,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战场血腥景象,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极度渲染战争的暴力片”。不过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长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被影迷、军事迷、发烧友奉为宝典,无人可出其右 。(《新世纪周刊》评)历史重现《拯救大兵瑞恩》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观众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血流成河的镜头,让人触目惊心,那感觉中还带有一种惶恐。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 。(人民网评)刻画人物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这一部伟大的战争片,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对普通士兵们内心人性的挖掘。战争使士兵所遭受的伤痛会留在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记忆中的深处,给他们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影片的强烈音响效果中,观众依然如感同身受一样真实,留给观众的是无限的深思 。(人民网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