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涉及哪些措施领域?

2024-05-06 05:07

1. 补短板涉及哪些措施领域?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要聚焦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已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

《指导意见》提出了10项配套政策措施。一是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根据重大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重大建设规划以及财政承受能力和政府投资能力等,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储备一批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加快规划选址、用地、用海、环评、水土保持等方面前期工作,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三是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对确有必要、关系国计民生的在建项目,统筹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合理融资需求。四是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项目管理。地方政府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加强地方发展改革、财政部门间的沟通衔接,确保专项债券发行收入重点用于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五是加大对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对已签订借款合同的必要在建项目,金融机构可在依法合规和切实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继续保障融资。六是合理保障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要在采取必要风险缓释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七是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尽快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学前教育、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八是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鼓励地方依法合规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投入补短板重大项目。九是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各类投资审批事项实行“一码运转、一口受理、一网通办”,切实压减审批时间。十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补短板涉及哪些措施领域?

2. 关于“补短板”

今天上午参加了公司的领导班子民主测评会,会议本身没啥可说的,但是集团列席会议的组织部长关于干部培养考察任用的讲话,却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他说了一个他自己关于“补短板”的观点。他认为,补短板这件事应该客观来看,尤其是企业中的干部任用,要用人之所长,不能总是盯着他的短处。补短板应该是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时代的事,进入到社会,进入到企业,就不是补短板那么简单了。
  
 人无完人,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总是有擅长的,也有不足的,用人就要用人之擅长的方面,你让他去补短板,当然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补上一点,但是无论怎么补,他的短板和人家的长处相比,你还是没有办法给他补足到同等水平,所以短板要补,但不能是最重要的。考察干部,也不能总是盯着他的短板不放,让很多应该能够担当大任的干部错失成长进步的机会。
  
 他也列举了相关的例子,说明有的人天生擅长某一个领域,可是天生又不擅长人际交往,或者个性独特,可能他的群众基础就是一般或者很差,你让他补,他也因个性原因补不了什么样,但是在相关工作领域他就是顶尖的存在,这样的人,因为固化思维的选人用人模式,可能就丧失了一个好的人才。
  
 所以,在“补短板”这件事上,一定要客观,一定要宽容,不能死盯着某人的短板,不能因个人喜好定性某一个人,一定要让单位内形成一个良性的进步、上升的氛围,那这个单位才能选拔到真正的人才,这个单位才会有长远持久的发展动力。
  
 他的观点是客观的,是积极的,是向上的,是正能量的,我非常的赞同。相信所有人都喜欢在持有这样观点的领导手下干工作,因为努力就会有收获,不用担心通过其他特别方式才能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
  
 这一点,我曾经的经历是深有感触的,但是也无可奈何。估计很多人都因为这样那样的自身“短板”被限制了成长进步,毕竟八面玲珑的韦小宝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有过这样那样的惨痛成长经历吧。听夫人说她以前呆过的一个部门的级别竞聘中,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有个同事公司考试通过、公司领导面试通过,可是到了民主测评环节,却因为部门内一些同事的“不喜欢”而被PS掉了,然后形成恶性循环,下次在你的民主测评中,我一样也投你的反对票,形成了相互阻碍成长进步的一个非良性氛围,害人害已害组织。
  
 我觉得,现在的各种组织单位公司中,真的应该多一点这种声音,多一点这种正能量的表达,这样,这个社会才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会良性发展,才会得到真正的进步与和谐发展。

3. 把“补短板”进行到底

       如今,“补短板”的说法已是众所周知。记得这一说法最早是出之于西方的管理学,是一位管理学名家提出的“木桶”理论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一只木桶到底能储多少水,不是由其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而是由其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由此引申,则要让木桶能够储足最多量的水,就要把短板补齐。这个被称作管理上的“木桶效应”或者“短板效应”。
  
 
  
                                          
        如此看来,“补短板”是一个比喻的说法。那么,我们不妨在这里“开动一下脑筋”,把“补短板”这个比喻“进行”到底。
  
  
        曾经与一位老木匠闲谈,他就说起过这么一个经验:“补东西”是最麻烦的一件事,补一只桶,可谓“动一处而牵全体”,绝不是在一块板上敲敲打打那样的简单干脆。你不可能让木桶的其它部分“安然不动”,独独把一块木板抽解出来去修补,修补完了再“原地归位”,那是“局外人”的异想天开。只要有一处抽解松动了,那么整个木桶“板与板”之间的“抱团”与“咬合”,就要重新来过,一点马虎不得。这还不算,修补完工之后,补过的板与其它的板,在“木理、木纹和色泽”上都有差异,考究一点的话,总也要把它们协调一下,才感觉看上去比较妥贴。所以,“补短板”这个比喻的第一“进行时”就是,“补短板”,单单在“短板”这一处用力,还不够,还需要兼顾“前后左右”,要讲究一个“整体效应”。
  
 
  
                                          
       有人把“补短板”的比喻再进一步,竟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在“短板”上用力过度,把短板补得太长了,一下子把所有其它的木板都“比成了短板”,那怎么办呢?有人认为,那也好办,干脆就把其它的木板也补补长,这样不就成了一个“更高更大”的新木桶了吗?这不就能够储更多量的水了吗?乍一闻,也有道理,一般人总不免这样想,高的总比低的好,大的总也比小的强。那就干脆在“更高的水平”上,大家补成“一般齐”吧。不过,仔细想想,那“工作量”是大的,而且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我们需不需要储那么多水,或者储了那么多水,我们凭现有的“手劲和体力”,能不能够抬得动、抬得远?这么一想,就有点犹豫,没有一开始那样“干脆”了。这就像一下大暴雨,城市“看海”了,总有不少人会发慨叹:干吗不把城市的暴雨防御标准提升至百年一遇,那不“一劳永逸”了吗?不过这个慨叹里总缺少一点“算账”与“设计”之类的现实性。回到那个木桶,到底是所有木板全都补高,还是那块短板补齐就算、不要用力过度,答案可能还是在于“我们到底有多大劲,要抬多少水”这样的实在问题里。
  
  
       再把“补短板”的比喻向前“推进”一步,遇到的问题就更为奇怪了,甚至有点吊诡,或者竟有点“不怀好意”。有人说,一只木桶,储满了水,总要倒出水来用。储水的时候,当然是“补短板”在理,可以储更多的水。但是倒出水来的时候,从短板那里去倒,却是更为方便了。这样说来,这短板到底是有害还是有效,反而有点模糊了。一个本来简单的问题,现在却有点复杂了。你要倒水方便,储水就少;你要储水多,倒水就不方便。如何选择呢?其实,细细一想,木桶上的短板,往往是由于倒水时水流的冲击慢慢形成的,水流为了在“冲出”的时候更“顺畅”一些,就希望那“口子”低一点,阻力小一点,渐渐地,那一处木板就松动了,折断了,“变短”了。不过,倒水再方便,如果储的水少了,你的用水最终还是要受影响。遇到矛盾的问题,如要把它看清楚、想明白,有一个“不二法门”,就是要分出主次来。在这个问题上,总应是储水第一位,倒水第二位。倒水的“效应”如果影响了储水的“效应”,那么倒水的“方便”效应就还是要“让位”。最后的结论是,还是要“补短板”。
  
       俗语说,人的手指也不可能一般齐。再是怎样漂亮划一的木桶,用得多了总也会有“短板”。有了短板,就要把补短板“进行”到底,关键在于这个“进行”时态,始终围绕着“那时、那地、那需”来进行,就对了。
  
     (发表于“安全时评”专栏)

把“补短板”进行到底

4. 什么是补短板?什么样的短板要补?

什么叫补短板?

5. 什么是补短板呢?

什么叫补短板?

什么是补短板呢?

6. 什么是补短板?什么样的短板要补


7. 补短板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补短板?

补短板是什么意思?

8. 补足短板还是补齐短板

是补齐短板。短板,指人的短处、不擅长的地方,源于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木桶理论。寓意:无论团队还是个人,都会有一些拖后腿的“短板”。这在管理心理学上被称为“木桶定律”: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有多高,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有多短。

短板理论:
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该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