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将稳坐行业寡头向国际化进军吗?

2024-05-18 16:36

1. 滴滴将稳坐行业寡头向国际化进军吗?

滴滴出行日前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以进一步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滴滴方面称,此轮融资得到中外多家投资机构的大力支持,显示了全球投资人对滴滴管理层的战略决断和领导能力的高度认可。

此前,在完成与快的打车、优步中国的合并后,滴滴在出行领域稳坐头把交椅。滴滴完成此轮融资的更大目的在于将继续深耕出行市场,并拓展更多业务,比如国际化、无人驾驶与新能源等。

正如滴滴在官宣中所说,坚实的资金储备将令滴滴更积极地推进国际化战略,为全球更广泛的社群提供优质、多元、创新的交通服务。同时,滴滴也将加大在AI人才贮备以及技术上的投入规模。公司将持续提速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的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 以引领全球汽车与交通产业的变革,助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滴滴将稳坐行业寡头向国际化进军吗?

2. 滴滴在用国际化掩盖发展怎么样?

滴滴成立已有5年,踩对时间节点,5年时间铸就了共享出行领域的巨无霸。5年的发展过程中,滴滴离出行越来越远,而离资本越来越近,“滴滴是台融资机器,它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它的巨额融资,而非它的技术。”一位滴滴幕后的风险投资者这样评价现在的滴滴。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滴滴已经融资超过150亿美元,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融资被用于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兼并。
“国际化是滴滴的核心发展战略。”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在以规模优势和资本实力成功兼并快滴、赶走优步之后,滴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本月4日,继2017年7月投资巴西最大本地共享出行运营商99公司之后,滴滴再下狠手,宣布收购99公司。将99收入麾下之后,意味着滴滴已经投资或收购了7家海外共享出行同行竞争者,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Uber和Lyft、东南亚的Grab、印度的Ola、巴西的99、南非和欧洲的Taxify、中东的Careem。在一系列的国际化并购和投资动作之后,滴滴和世界不同地区的主流共享出行平台已经结成同盟关系,国际化的完成预示着滴滴系可以服务全世界超过1000个城市,成功抢滩全世界超过六成的市场。
滴滴的国际化策略以攻城拔寨之势进行,延续了滴滴创立以来执行力强、敢打硬仗的风格,不仅化解了竞争对手,同时实现了自身规模的扩张。但在另一个侧面,滴滴的国际化绝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盈利无望、流量变现遇困,发展遭遇瓶颈的被迫选择,以期通过规模扩张延续估值神话。

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这预示着在共享出行市场疯狂的补贴大战中,滴滴胜出了;2016年8月1日,滴滴在共享出行市场再下一城,宣布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
不断取得市场规模上的优势是滴滴背后融资能力强劲和战术执行能力强的结果,这并不能掩盖滴滴在流量变现上的不力;国际化、智慧交通、AI只是滴滴讲给资本市场的故事,对于滴滴而言,更为迫切的是找到能够突破现有靠“抽成”营收的新商业模式。实际上滴滴做过尝试,但鲜有成效。
艰难的变现之路
滴滴尝试的第一个流量变现方式是游戏。腾讯兴于QQ,曾坐拥数亿用户,但长时间苦苦找不到变现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腾讯通过游戏实现了变现。2015滴滴成立了游戏中心,试图通过嫁接游戏到滴滴平台,实现流量收割;这期间滴滴推出了35款HTML5游戏,以期待用户在等车或乘车期间点开来玩。
但上线仅仅5个月,滴滴即宣布关闭游戏中心。滴滴通过游戏变现失败并不出乎意料:腾讯做游戏能够获得成功,是基于腾讯强社交基因,游戏需要组团、协同;滴滴则是基于出行场景,用户的需求是快速到达目的地,滴滴也不具有社交场景,短时间的单击游戏供用户消磨等车时间尚可,但大的团队协同游戏并不适合。
滴滴做过的另一尝试是汽车后市场。早在2015年滴滴就成立了车主俱乐部,进入汽车后市场为车主提供车辆保养、维修、保险定损理赔等服务。而后滴滴又布局汽车连锁,成立小桔车服,采用自营+加盟的模式打造一站式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汽车后市场契合滴滴的商业生态,但这一市场属于重资产服务业,可以为滴滴带来现金流,但现金流的规模并不能对滴滴500亿估值的盈利要求贡献太多。

除此之外,滴滴近来发力很猛的一个领域是汽车金融。2016年3月,滴滴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众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开始进入汽车金融领域;2017年8月,又在重庆注册重庆市西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网约车司机提供贷款服务;2017年12月,滴滴又花3亿元收购支付牌照,意在打造自己的支付工具。
汽车金融主要包括购车分期、车抵贷、车险、汽车租赁等几个领域,在一领域玩家众多,包括阿里巴巴的车秒贷、易车网旗下易鑫金融平台、汽车之家旗下车有家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优信二手车、58同城旗下的二手车融资租赁平台。目前,汽车金融领域的估值前三名分别是易鑫集团(300亿元)、上汽通用汽车金融(260亿元)、神州买买车(估值200亿元);很显然,忙于国际化的滴滴在汽车金融领域起步晚了,尚未建立核心优势。分析来看,汽车金融业务和打车这一样场景虽有相关性,但能否契合尚存疑问。
滴滴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撮合打车人和网约车司机,提升了打车的效率;但用户对滴滴平台的使用是低频、短时、用完即关的,这决定了滴滴这类打车平台缺乏商业生态的延展能力。
“抽佣”收入不足以让滴滴实现盈利,缺乏有效的流量变现途径,这限制了滴滴的商业想象空间;更为要命的是,滴滴的安身立命之本——网约车业务本身也在不断受到啃噬。
越来越小的想象空间
首先,网约车用户是靠补贴大战粘到平台上来的,共享出行模式并无有效的护城河;当2015年滴滴和快的合并,补贴力度缩小时,用户和司机的人数就有明显的下滑;在2016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的半年时间,用户更是旋即下跌了三成左右。
其次,不得不提是网约车政策的出台也进步缩小了网约车的市场盘子,多个中国核心城市出台要求网约车本地车牌、司机具有本地户籍的政策,对滴滴无疑是巨大的挫伤。
另一大对网约车市场构成巨大影响的是共享单车。据滴滴大数据显示,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网约车用户中有七成左右行驶里程在3公里范围内,共享单车成为外部替代力量,意外地消减了网约车的市场份额。
除了上述各种不利因素,滴滴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远远未到达高枕无忧的地步,在滴滴周围更有强敌环伺。美团跃跃欲试,进入网约车市场;易道继乐视变故之后,携新一轮融资,降佣金、抢地盘;网约车补贴大战恐怕还要再来一轮,滴滴的日子并不好过。

除了近忧,滴滴还有远患,无人驾驶技术日臻成熟,百度更是宣布无人车在2018年实现量产,无人车的逐步落地,也是网约车渐渐被替代的过程,网约车生存期恐怕只有无人车还未大规模使用的短短数年内。
不仅是滴滴,市场留给网约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资本对网约车企业的估值正在回归理性。2017年11月优步的最新一轮融资中,软银牵头的投资财团,以优步前一轮融资时估值685亿美元的七折,即48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优步60亿美元;优步之所以接受这样的估值打折,正式因为自身的盈利模式单一,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途径,这也正是滴滴的困境。无论是优步还是滴滴都在积极谋求上市,上市企业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是支撑市值的重要指标,而目前无论是优步还是滴滴的经营流水都不足以支撑目前这样的高估值,共享出行企业的估值是普遍虚高的,优步和滴滴都需要在上市之前找到能够补足经营流水缺口的变现方式。
没有有效的变现途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国际化成为了滴滴能够讲给资本市场为数不多的继续支撑估值不缩水的故事,收购、兼并只能给滴滴做加法,难以给滴滴带来新的商业空间;滴滴的窘困,正如一个心虚的人,不得不靠把自己吃胖,以让别人感觉自己很有实力。

3. 政策阻碍、资本看好,滴滴们如何蜿蜒前行?

虽然现在的政策不利于滴滴的发展,但我依旧认为滴滴很有前途。

共享经济,不仅仅是模式的创新,而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是市场经济下,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我们一直说,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而滴滴就是这样一种存在。通过市场调节,对有限的出行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就是在提高生产力。

当然,由于滴滴对现有市场,主要是政府垄断市场有很大的冲击,也就难免收到政府的围追堵截。但是就像大禹治水,堵,是不行的。

我国目前,还不是服务型政府,虽然口号上是说为人民服务,但是很多决策并不是完全从人民的需求出发。但是,再强大的政府,在市场洪流,在大势面前,也会逐渐式微,这是社会的发展趋势,不会以某一些人,或者某些组织机构能够左右。就像一开始,政府采取高额罚款的方式,对专车死机进行处罚,但是还是无法阻挡滴滴前进的脚步。后来人们逐渐习惯了叫车的方式,政府也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或者有一些人对政府进行游说,出现了一段时间滴滴和政府的蜜月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当滴滴发展的速度超过政府的预期,还是会带来一定的抵触,所以多地发布命令,开始给滴滴加设门槛。

但是正如前面说的,政策方面在近期是阻碍性的,但是并不能一直阻碍,并且也阻碍不了。

当然,也不是说滴滴没有问题,司机的审核、安全性问题、保险问题等,也需要滴滴去逐渐完善。


政策阻碍、资本看好,滴滴们如何蜿蜒前行?

4. 政策阻碍、资本看好,滴滴们如何蜿蜒前行?

虽然现在的政策不利于滴滴的发展,但我依旧认为滴滴很有前途。

共享经济,不仅仅是模式的创新,而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是市场经济下,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我们一直说,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而滴滴就是这样一种存在。通过市场调节,对有限的出行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就是在提高生产力。

当然,由于滴滴对现有市场,主要是政府垄断市场有很大的冲击,也就难免收到政府的围追堵截。但是就像大禹治水,堵,是不行的。

我国目前,还不是服务型政府,虽然口号上是说为人民服务,但是很多决策并不是完全从人民的需求出发。但是,再强大的政府,在市场洪流,在大势面前,也会逐渐式微,这是社会的发展趋势,不会以某一些人,或者某些组织机构能够左右。就像一开始,政府采取高额罚款的方式,对专车死机进行处罚,但是还是无法阻挡滴滴前进的脚步。后来人们逐渐习惯了叫车的方式,政府也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或者有一些人对政府进行游说,出现了一段时间滴滴和政府的蜜月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当滴滴发展的速度超过政府的预期,还是会带来一定的抵触,所以多地发布命令,开始给滴滴加设门槛。

但是正如前面说的,政策方面在近期是阻碍性的,但是并不能一直阻碍,并且也阻碍不了。

当然,也不是说滴滴没有问题,司机的审核、安全性问题、保险问题等,也需要滴滴去逐渐完善。


5. 滴滴,从出行行业的搅局者到如今面临出局,他究竟错在哪里?

滴滴从诞生之日起,就自带流量,时不时就上了各个热搜榜的榜首。最近这一个阶段,滴滴上热搜的频率更高。赴美国上市,市值还算可以,然后迎来监管,股票瞬间可以用暴跌来形容,甚至美国股民都打算发起诉讼向滴滴索赔。而滴滴APP被监管部门要求从各大应用商店下架,这才是最大的冲击。
     
 回顾滴滴创始之初,即与市面上刚刚崭露头角的网约车鼻祖展开大战,以及与传统出租车势力反复搏杀。得益于雄厚的资本支撑与运筹帷幄,滴滴在混战中脱颖而出,击败和兼并同行,打得出租车势力不得不进行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改革,减少司机的份子钱,明晰出租车的产权归属,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全国的出租车势力和份额虽然庞大,但各自为战,在出行市场与新势力滴滴的博弈中,不得不甘拜下风。
  
  滴滴靠着资本的输血和双向补贴蚕食出行市场:对加盟的司机进行各种补贴,对乘客同样进行补贴,结果是每年能补贴烧掉上百亿元之巨,由此导致滴滴创立几年来所公布的财报显示,始终处在巨亏之中。
     
 滴滴在迫使传统出租车势力改革的同时,也带动了网约车市场的火爆,数百家同行跟风雄起,再度引爆新兴出行市场的网约车大战。几十家网约车在一个城市争抢市场的盛况屡见不鲜。而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和活下去,烧钱补贴加盟司机、乘客,是心照不宣不得不烧钱的做法。但是滴滴始终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为巩固地位,不得不继续烧钱留住加盟司机,吸引乘客。如此循环,烧钱不止。
  
 滴滴谋求上市由来已久,但可能拿不出来连续盈利的漂亮财报,在国内上市基本无望。不能上市圈钱筹钱,烧钱留住加盟司机和吸引乘客又是个似乎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连年巨亏,资本大佬们也渐渐失去耐心,融资变得不是那么顺畅了。扭转亏损的法宝只能是减少补贴,提高司机的抽成比例。如此一来,司机觉得抽成比例过高不挣钱,怨声载道,脱离滴滴另投其他平台的原滴滴司机不在少数。而乘客因为补贴减少,感觉乘坐滴滴比出租车都贵。
     
 再加上时不时出现个别滴滴司机谋害、侵害乘客的恶性事件,滴滴在安全方面的漏洞被广为吐槽,被监管部门多次要求整改。滴滴也算是福大命大,所有的风浪都顶得住,所有的吐槽和责骂都能消化掉。
  
  几年来烧掉一两千亿元,却始终没有盈利打翻身仗,滴滴实控人的耐心也耗到极致,所有才有不顾风险,冒险到美国上市。结果引发如今的后果。每况愈下的股票,潜在的美国股民索赔,国内监管得严厉,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滴滴大厦即将倾覆的危机。
     
 滴滴面临的四面楚歌,又是对他恨之入骨的传统出租车势力乐于看到的,也是市面上诸多网约车新势力所期盼的,如果最大的网约车企业滴滴退出市场,那留下的市场空白当然等于巨大的流量和红利。
  
 枪打出头鸟!尽管网络上呼声一边倒,对滴滴颇为不利。但是滴滴毕竟位居国内网约车行业龙头老大地位,无论是市场占有率,平台成熟程度,身后资本大佬的支持,都不是目前的竞争对手所能撼动的。笔者不是网约车公司的老板,也不是网约车从业者,对滴滴没有偏见,只是希望滴滴牢记初衷,不要像网民吐槽的那样:滴滴终于活成当初他最讨厌的样子了!

滴滴,从出行行业的搅局者到如今面临出局,他究竟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