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经商之道

2024-05-16 02:03

1. 李嘉诚的经商之道


李嘉诚的经商之道

2. 李嘉诚做人经商之道的简介:

李嘉诚相信天下最聪明的生意经是——做人重于经商。换言之,要经商必先做人。的确,小商人做生意总是直盯着钱,心中有种种惑人的“小算盘”,这种小“摊贩”似的经商方式,是绝对不可能做大的;大商人则心明眼亮,把做人的利害关系摆在第一位,他们懂得善于做人,可以给自己经商带来无形的资产,赢得大笔的财富。前后两种人,做人态度、经商方式不同,境界自有高下。 李嘉诚则属于做人到位、经商得法的一代“华人首富”——在他的人生簿和生意簿上处处闪现着做一等人的智慧,做一流生意的法则。 本书的主题正是全面探讨李嘉诚做人与经商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信读者将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帮助。

3. 李嘉诚现在经营什么呢

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李嘉诚现在经营什么呢

4. 李嘉诚的生意经是什么呢?


5. 李嘉诚做人经商之道的目录:

一 做能力之人:靠自己打开人生新天地1 自己激发自己,挑起人生大梁2 强化素质和能力,就可超出常人3 在苦环境中磨炼心智和眼光……二 做挺身之人:证明自己是强者6 棋手最喜欢的是强手7 心中始终要有一付“镇定剂”8 下决心做大局面……三 做善任之人:人才是最大的财富10 用人是经商的一门大学问11 招到自己喜欢的能人12 重用有本事的人……四 做诚信之人:一定要让人对你放心……五 做利人之人:信守“共同赚钱”的生意经……六 做良知之人:把利益摆在第二位……

李嘉诚做人经商之道的目录:

6. 李嘉诚是做什么生意的?

李嘉诚是做地产生意起家的,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1958年开始投资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1年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李嘉诚一直在追求内心的富贵。
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悟透的道理之下,李嘉诚又自创内心的财富,这就是真正的财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嘉诚

7. 李嘉诚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李嘉诚成功之道
    
李嘉诚在长江EMBA“与大师同行”系列讲座中提到赚钱之道,整理如下: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们公司快速扩展是和垄断市场有关,其实我个人和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样,都要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
 
    
老二如何变第一 
 
    
当我们参与不同行业的时候,市场内已有很强和具实力的竞争对手担当主导角色,究竟“老二如何变第一”?或者更正确地说,“老三老四老五如何变第一第二”。 
 
 
    抓住时机 
 
 
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抓住时机,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知已知彼 
 
 
作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在企业的层次,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掌握准确、充足资料作出正确的决定。 
 
 
    磨砺眼光 
 
 
知识最大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强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可靠的方向仪。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贴转变,最好还要走前几步。要有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资讯。不愿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便能创造机会;幸运只会降临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又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设定坐标 
 
 
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年代,面临四方八面的挑战,以和黄为例,集团业务遍布41个国家,公司的架构及企业文化必须兼顾全球来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与顾虑。 
 
 
找出适合公司的坐标 
 
 
我在1979年收购和黄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管理科学两大范畴内,找出一些适合公司发展跟管理的座标,然后再建立一套灵活的架构,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 
 
 
    让管理层之间竞争 
 
要让不同业务的管理层自我发展,互相竞争,不断寻找最佳发展机会,从而带给公司最大利益。 
 
 
完善治理守则和清晰指引可确保“创意”空间。企业越大,单一指令行为越不可行,因为最终不能将管理层的不同专业和管理经验发挥。 
 
    
有毅力能坚持 
 
 
市场逆转情况,由太多因素引发,成功没有绝对方程式,但失败都有定律;减低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矗以下四点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承担风险的能力:①紧守法律及企业守则,②严守足够流动资金,③维持盈利④重视人才的凝聚和培训。 
 
 
现今世界经济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源泉。企业领导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眼光、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作出正确的决策、迅速行动,全力以赴。 
 
 
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价值无限的资产。 
 
 
领导全心努力投入热诚,是企业最大鼓动力,与员工互动沟通,对同事尊重,才可建立团队精神。人才难求,对具备创意,胆识及审慎态度的同事,应给予良好的报酬和显示明确的前途。 
 
 
商业的存在除了创造繁荣和就业,最大作用是服务人类的需要。企业是为股东牟取利润,但应该坚持为固定文化,这是经营的其中一项成本,也是企业长远发展最好的途径。

李嘉诚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8. 李嘉诚是做什么生意的?

背景: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从欧美输入的塑胶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追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  1950年夏,李嘉诚在筲箕湾创立长江塑胶厂。他取“长江”的厂名,来自“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他长江般的雄心大志。  每个人的创业故事都不一样,第一桶金是最吸引人的话题,面对李嘉诚的成功,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不解:靠塑胶花的销售,就真的可以成为亿万富豪?没错,仅仅依靠塑胶花,李嘉诚已经跻身香港巨富行列。    周兆晴:我们分析李嘉诚,无法忽略的是他的头脑和审时度势,这是中国人的良好传统,未雨绸缪。李嘉诚“塑胶花”的发展也不是一步到位,在他创业初期,香港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三百多家,长江厂只是其中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长江厂出口的塑胶玩具,跟同业并无多大区别,只是款式有细微变化而已。此时,李嘉诚开始设想今后的问题——1957年,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十年多,西方国家步入经济快车道,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与日俱增,李嘉诚的工厂迅速转型——主攻塑胶花生产。  塑胶花实际上是鲜花翻版,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追求与尴尬并存的年代——有限的生活水平和膨胀的想法、追求,塑胶花就像一个转轨时代的完美替代品,迅速占领着香港甚至全球市场。  周兆晴:50年代李嘉诚做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传人——就像浙江商人,比如众所周知的“打火机”出口,这两者有很大的可比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批发销售、出口贸易,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就是塑胶花与打火机的技术含量都很低。  1957年开始的几年中,李嘉诚靠批发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出口商、制造商,关键的一点是:他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香港,或者为了街坊而生产,他的产品远销欧美。端木:50年代末是战后香港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期,转口贸易的蓬勃和贴牌制造商身份使香港市面出现欣欣向荣景象。塑胶花生产厂家其实很多,长江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间,在“商圈”看来,塑胶花就算做到再大的名气也不过就是小贩,而无法真正进入“企业界”,所以当时称呼李嘉诚为“塑胶花大王”,多少还有些轻视的感觉。  李嘉诚知道依靠塑胶花出口绝非长久之计,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在生命力上永远都不会长久,他企盼着人生一次变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