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场,能否造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2024-05-19 09:37

1. 小米入场,能否造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自3月份小米宣布进军 汽车 领域之后,关于“年轻人的第一辆车“这个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这不是小米第一次做跨界业务,智能家居,家用电器,甚至连笔小米都有极具特点的产品。而这次,小米所图甚伟。
     
 小米切入造车赛道,为什么要造车?
  
 因为小米帝国的版图需要进一步扩张,而且新能源 汽车 取代传统燃油车是发展趋势,造车是时代的风口。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现在,新能源 汽车 就站在时代的风口上。全球能源短缺,新能源 汽车 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更贴合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
     
 而小米实力雄厚,具有成为优秀车企的先决条件。小米以手机为其核心业务,占据了手机市场巨大的份额,资金储备充足。并且小米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基础,软件、硬件支持皆不在话下。日前,小米正在招募大批驾驶算法工程师,并且发布了许多自动驾驶等 汽车 相关的岗位,为接下来的 汽车 业务进行人才储备。
     
 你别说小米造车这件事儿,没准儿还真能成。
  
 为什么?因为小米资金充足,未来将有持续性的资金投入。在发布会上,雷军已然发话未来十年将会拿出100亿美元进行智能 汽车 市场的投资建设,首期投入100亿人民币。不难看出,小米财大气粗,雷总也是势在必得要在智能 汽车 领域取得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小米业内口碑评价高,商誉价值高。无论是手机业务,还是智能产品,亦或者自研芯片,小米在 科技 行业都有着极高的口碑。其品牌商誉价值高,反映出其市场认可度高,转战 汽车 行业阻力小。
       
 但跨界 汽车 行业可不是小打小闹
  
 小米的入局时间较晚,新能源车的竞争已经极为激烈。
  
 论智能化,有蔚来、小鹏、特斯拉;
     
 聊性价比,有五菱宏光MINI EV及一众“老头乐”。
     
 玩儿年轻化和情怀,欧拉等品牌已然在 汽车 领域崭露头角。
     
 而雷总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 汽车 的首款产品定价区间将在10-30万之间,定位为中高端 汽车 。
  
 把这样一款价格上并不算低的 汽车 作为人生首选,当下的年轻人还真得掂量掂量。而面对选择,年轻消费群体似乎更在意性价比,毕竟这个价位购置一台传统燃油车也相当具有竞争力。因此不排除,这个战略定位可能会令小米先天丧失一部分追求低价的年轻消费群体。
  
 众所周知,性价比是小米自出道以来就有的标签,即便后来发布了高端机,其“价格优势“依旧是广大消费者对其最深刻的印象。 科技 创新也依旧是小米不断自我突破的手段。而雷总本身似乎就是一剂兴奋剂,能够吸引年轻消费者们”信仰充值“。但是若能将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小米破圈也未必不行。
  
 小米的产能能否满足供应,是否会继续玩儿饥饿营销。毕竟,小米在 汽车 产业链没有完整的代工体系,自建工厂造车跟造手机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小米在手机制造领域的经验难以复用。
     
 此外也有舆论表示,小米在自动驾驶、车联网领域的技术积累不多,缺乏 汽车 智能化核心竞争力。软件系统能否跟上,也直接决定了小米的“年轻人第一款车”成色几何。
  
 综合判断,跨界 汽车 行业小米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技术壁垒,还有渠道壁垒、市场壁垒等阻力,任何一方面受阻都会给小米 汽车 的问世增添变数,而且软件支持也是需要破壁的领域。除此之外小米已经受到过饥饿营销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总结
  
 小米进军 汽车 领域 汽车 市场竞争注入新的积极因素,想要在重重包围中脱颖而出,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 汽车 ,小米不仅要克服落后入场的困难,还要迎接年轻消费者对小米充满期待的考验。

小米入场,能否造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2. 小米造车,雷军同学请入座

   
   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车,终究还是来了。
        小米造车,一场没有PPT的狂欢  
   连续两天的发布会,因为小米造车迎来了新的高潮。
        
   3月30日下午,小米集团向港交所提交正式公告,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产业。具体信息如下:
    小米将成立全资智能电动 汽车 子公司; 
    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预计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 
    雷军亲自带队,兼任该业务首席执行官。 
   在发布会上,雷军说, “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当谈及造车初心的时候,他说, 在过去的75天时间里,他携团队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并召开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两次正式的董事会,最终才做出这个重要的决定——造车。 
   事实上,熟悉小米的朋友都知道,“车”与小米一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早在2013年,雷军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过一篇名为《Elon Musk是个酷同学》,同时还表示对“马斯克的特斯拉 汽车 很感兴趣。”随后,雷军还以投资人身份参与了小鹏、蔚来上市前的融资。
        
   换句话说,在小米 汽车 正式量产以后,雷军对于蔚来、小鹏的身份将从“股东”向“对手”转变。
   发布会前,小米官微做了一次调查,在近2万人的调查中,有92%的人表示愿意购买小米的车。
   不同于其它造车大佬,小米造车的悬念依旧是存在的。目前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不多,无非就是一纸集团公告和一条雷军的微博,甚至连一份像样的PPT都没有。
   小米造车,造的究竟是什么?依旧需要带上一个问号。
        钞能力,小米 汽车 的“造车观”  
   想要造车的企业,都喜欢讲故事,这其中就包括即将造车的小米。
   发布会上,雷军一句“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钱!”,喊出了小米造车的底气。
   雷军称:“到2020年末,小米集团的现金余额达到1080亿人民币,所以进军造车,我们亏得起。”
        
   同时它还补充道,小米的造车企业将是一个全资子公司,不会引入其它投资者,资金上完全靠自己。换句话说,小米造车的起步资金,已经覆盖了蔚来李斌口中的200亿。
   当然单纯谈钱,还是太肤浅,在深思熟虑后,雷军给了我们这些理由: 粉丝群体、生态协同、工程师团队。 
    用户群体这里不用多说,给大家分享一些小米集团的数据。 
   2020年,小米集团实现智能手机出货1.46亿台,同比增长17.5%。截止到目前,小米IoT连接设备数达到3.25亿,同比增长38.0%。
        
   据 Canalys 数据,2020 年第四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稳居第三,同比增速位列全球前五大厂商第一。
   另一方面,小米的“高端标签”也越来越明显。2020年,小米在大陆定价超过3000元或境外市场定价超过300欧元的高端智能手机,销量达到了1000万台。换言之,在 汽车 这一类大宗商品上,小米相比其它“异军突起”的品牌,也更有优势。
    其次讲的就是生态协同,在发布会上,除了品牌和用户,雷军提到最多的便是生态优势。 
        
   正如雷军所说,之所以让这家造车公司100%独资归属小米,就是为了更充分彻底的进行生态协同,从而让车与小米的智能设备实现无缝衔接,进而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链。试想一下,在日常出行的时候,车、手机、平板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最后就是小米集团的工程师团队。 
   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小米造车团队已经独立办公,并有多个小米内部团队负责人并入造车业务,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部的多位管理人员。
   借用雷军的表述,虽然小米属于新入局的品牌,“但我们有如饥似渴的学习能力、优秀的工程师,也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造车不易,小米摸石头过河  
   有机遇,必然就存在挑战。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造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在早前,蔚来李斌还获得过“最惨的人”的称号。
        
   虽然新能源 汽车 相比燃油车时代的门槛有所降低,但造车毕竟不同于消费电子产品,无论是难度还是涉及的产业链环节都更为复杂,所以摆在小米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产业链。
   相比手机的流水线生产, 汽车 的生产工艺要更为繁琐,除了机床设备的研发和调试,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这些环节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就是产品的定位问题, 目前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在量产 汽车 的时候,都有一个定位的标签。 
   再者,生产制造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很容易就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尴尬境地。
        
   以生产模式为例,小米 汽车 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代工?这同样值得思考
   目前由于不少品牌产能过剩, 对于资金不充足的企业来说,绝大多数新势力都是采用代工的方式。一是可以节省建厂的资金流,二是可以降低生产制造的风险。 
   当然,对于不缺钱的小米来说,这两种方案似乎都可行。毕竟在技术的收购上,恒大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市场就这么大,想要快速破局,就必须要从这些车企面前绕过去,弯道超车!
   不难看出,哪怕小米 汽车 是一个“富二代”,它同样需要面临父辈创业的艰辛。
     写在后面的话  
   小米造车就像《狼来了》一样,传着传着就成真的了。从雷军的话语中,我们听到了小米造车的底气,同样也感受到了小米造车的实力。正如雷布斯所说,“10年前的小米只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今天小米已经有一点点积累,是值得大干一场的时候。从此刻开始,雷军又成了新赛道的“新同学”。

3. 雷军称小米造车需挤进世界前五,年出货超1000万辆才能成功?

我个人认为雷军的前半句话没错,但是后半句话就有问题了,新能源汽车车企年出货量超出1000万辆是不可能的。

怎么说呢,如果雷军是以小米汽车年出货量1000万辆为目标才算成功,那么我建议雷军早点回家睡觉吧!即使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的特斯拉,2021年一整年的销售量也不过是936172辆而已,连一百万辆都没有,就你雷军还想到一年1000万辆的出货量,你这不是在搞笑吗?虽然现在造新能源汽车和造手机的难度差不多,但是卖新能源汽车的难度可比卖手机的难度大多了,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买上1000万辆的。我就不拿你小米汽车和特斯拉相比了,就拿你小米汽车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比亚迪比较,你都不一定比得过,毕竟即使是比亚迪这种不愁卖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2021年的总销量也不过730093辆。

有一说一,雷军说小米造车挤进世界前五才算成功没错,但年出货超1000万辆就不切实际了。不是我看不起雷军,而是目前还没有年出货能超过一百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更不用说1000万辆了,特斯拉现在的市值的在全球数一数二了,但是出货量依旧不过百万,你雷军是哪里有勇气说1000万辆的啊,我甚至都怀疑你雷军是不是真的懂得造车,不会是像理想、小鹏这样进来赚快钱的吧。我希望雷军造车也要现实一点,你小米造车现在就已经落后别人几步了,还在这里吹牛,真的太自信了。

总的来说,我只认可雷军的前半句话,后半句,我权当雷军在吹牛了,因为目前还没有哪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年销量量超过一百万辆呢。

雷军称小米造车需挤进世界前五,年出货超1000万辆才能成功?

4. 小米CEO雷军回应为什么造车,网友纷纷点赞

昨日,小米集团正式官宣小米智能 汽车 业务正式立项,并在当晚举行了发布会。针对于此,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日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袒露了不少关于为何造车及未来的计划。 
     
  央视 财经 报道,雷军表示集团在决定是否进军造车行业这个问题上困扰了很久,在做出造车这一决定时,是已进行了将近75天的大量调研,调研显示支持小米造车或者提醒小米造车需谨慎的结果都有不少,最终经过集团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决定,还是决定行动,并由雷军自己亲自带队。 
  
  雷军称,因为自己在2013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电动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自己在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自己参投过近十家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的公司,因此自己对于这个行业是具有一定认知的。 
  
  雷军还提到,在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之后,并非这么快的就投入造车中,而是继续进行做市场调研,针对市场的需求再考虑造什么样的产品。雷军看来,电动 汽车 的时间表在三年左右,所以对于未来小米 汽车 的产品命名之类的还得往后推一推,毕竟其认为造车更重要的是产品,至于取什么名还有更多时间进行。 
     
  同时,雷军表示,自己希望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的热度能够降一下,因为市场对小米的热度越高自己的压力也越大,这也将影响小米 汽车 产品的可能性。 
  
  对于如何运作及投资计划,昨晚的小米 汽车 发布会上,雷军也表示为助力小米进军造成行业,未来将在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雷军强调,小米决定用“全资形式”进军智能 汽车 ,成立智能电动 汽车 全资子公司,也就是所有的钱都由小米出。 
  
  同时,雷军承诺:“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所积累的战绩,押上全部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因此,对于小米的入局众多网友表示支撑和力挺,这也是雷军多年积累下的口碑在众多网友看来,其是个特别喜欢干实事的人,都认为雷军是一个实干家。毕竟随着 汽车 市场上越来越多通过“PPT造车”出现,最终却失败的案例,致使小米集团有着鲜明对比。 
                    
  对于小米的入局,作为竞争对手及好友的小鹏 汽车 CEO何小鹏以及威马 汽车 创始人沈晖纷纷送上祝福。 
  
 
  
        
  不过,众所周知造车本是一个需要生根蒂固的行业, 汽车 百年 历史 ,靠的是技术的沉淀和核心的 科技 ,而且也是一个需要持续“烧钱”的行业。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直言,“知道造车烧钱,但没想到这么烧钱。”所以资金对于新势力造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如何能够融到资也成为了发展新能源的首要前提。  
  
  对于这样的问题,小米似乎也做好了准备,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开始认真调研造车。对于造车需要消耗的资金,雷军霸气表示:造车,我们亏得起。雷军强调,小米已经不是10年前的小米,截止到2020年小米已经手握1080亿元现金流。 
  
 
  
     
  不管怎么说,小米能够决然入驻造车行业,必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做好全力冲刺5到10年的准备,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面对征程。或许随着越来越多 科技 企业跨界造车的原因,也是智能化电动车的出行降低了造车的门槛,与传统 汽车 相比,未来的 汽车 更像一个电子产业。至于小米是否触累,也只能交给时间。

5. 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

   
        
    “谣言”果然成真,靴子终于落地!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正式确认了造车的消息。公告披露,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超65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而就在当天晚上举办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也亲口宣布,小米将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 
     
        
     “没有退路的选择”  
     
    近两年,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从未间断过,但小米官方一直采取辟谣的态度。 
     
    去年底,因为一张“造车,我们是认真的”的海报,小米造车传言发酵。事后,这张营销海报被澄清只是一款玩具电动车的宣传图。小米原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当时对外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今年2月,小米造车传闻再起。小米集团当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电动 汽车 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在3月24日小米2020年财报发布会当天,小米联合创始人王翔对于造车这样回应:“造车这个事,在我们给联交所的报告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阐述,我没有更新的信息,我想大家可以参照前述报告。” 
     
    3月26日,外媒曝出“小米将联合长城合作生产电动 汽车 ”的消息。徐洁云又在其微博上辟谣,称这是“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对于小米是否造车,掌门人雷军对外呈现的也一直是犹豫、观望的态度。虽然雷军从2013年起两度拜访埃隆·马斯克,并成为了特斯拉车主,期间还投资了近十家电动 汽车 相关的企业,但在其被外界问及是否会造车时,他也曾表示:“未来三五年内都不会造电动车,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 
     
        
    多番犹豫,为何却在此时毅然下了决心?面对外界疑惑,雷军将其解读为:“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没有退路的选择。” 
     
    作为蔚来和小鹏的投资人,雷军也非常清楚造车的风险,动辄上百亿投资,3-5年才能见效。但,雷军更清楚的是,智能 汽车 是绝对风口。 
     
    智能生态时代,智能出行已是民心所向,智能 汽车 也因此站上风口。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都成为资本传奇,特斯拉股价一年上涨近十倍,市值一度逼近万亿美元,而小米投资的蔚来也一度以千亿美金市值超过小米。反观小米主营的智能手机市场,却已连续多年萎缩。此时小米若从手机行业跨界到 汽车 行业,虽然在时间方面略有弱势,却能在最大程度上享受到 汽车 行业的红利。 
     
    与此同时,曾经与小米并肩而行的 科技 巨头们也纷纷开启了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布局:百度、富士康分别联合吉利造车,阿里联手上汽打造智己 汽车 ,苹果将造车计划提上日程,华为布局了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志在成为智能 汽车 时代的世界级Tier 1供应商...... 
     
    智能生态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雷军清楚,智能 汽车 已成绝对风口,必须要思考小米何去何从。 
     
        “押上所有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在小米官微的一项调查中,2万人参与,92%的人希望小米造车。除了米粉的支持为雷军传达了信心,在小米内部,针对造车一事也是多番研讨。 
     
    雷军表示,从1月15日立项,过去的75天里,密集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和沟通,与两百多位人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举办了四次管理层深度的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董事会。 
     
        
    “经过了如此复杂的过程,终于迎来了一次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很显然,小米造车并非贸然入局,而是雷军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这一回,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做出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这意味着我要做好再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市场。”雷军豪迈表态。 
     
    耐心需要时间考验,但巨大的投入首先体现在资金上。蔚来 汽车 董事长李斌曾说过,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为此,雷军为小米 汽车 准备了100亿美元。与此同时,雷军透露,截至2020年底,小米现金余额1080亿元。 
     
    “我们拥有这样的现金储备,我们不认真打一仗的话,有点愧对小米米粉的支持。”除了现金流外,雷军认为,小米造车的基础还在于强大的研发团队,“今天的小米不是十年前的小米,当时只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现在的小米,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今年预计还会增加五千人。” 
     
        
    雷军强调,小米造车是小米全资投入,不引入任何外部资本。与此同时,经过反复考虑,雷军认为,只有和小米的手机、生态链等产品全部打通,才能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 汽车 体验:“过去11年里面,小米已经做成了非常多款产品,已经拥有行业最完善的智能生态,大家相信小米有能力做一款能让大家惊喜的好车。”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用户群体极为庞大。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0 年12月,MIUI 系统月活用户已达3.96亿,且用户黏性很高。“我们有充足的现金流、优秀的工程师团队,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军自信地说。 
     
    至于未来小米 汽车 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贴牌代工,官方并没有透露。对于外界传闻的与长城等企业谈判代工的传闻,也没有做出回应。 
     
    无论如何, 科技 企业争相在 汽车 领域发力已成为趋势,对于小米来说,此时进入 汽车 这样一个投资大、产业复杂、周期长的行业,不仅将有望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

6. 小米确定造车,将进军汽车市场,雷军亲自带队?

@国纳环境酱认为,以小米雷总以往的风格,小米造车的可能性存在,而且很大。至于有网友疑惑小米将会制造新能源 汽车 还是燃油车,这个其实很明显,小米如果造车那一定是进军新能源车。为啥?很明显,新能源车正是风口,而小米一贯喜欢追逐风口。
     
 我们知道,小米以打造小米生态为核心,进军了很多行业,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
  
 1、手机行业:十年前国内手机市场基本被苹果、三星、HTC等垄断,国内手机以山寨居多,价格低但是质量确实也不敢恭维,自从小米进入后,主打配置全性价比高从而赢得了一部分忠实的米粉。
     
 2、移动电源:移动电源本是以边缘化产品,一般移动电源质量参差不齐而老牌移动电源虽质量可靠但欠缺营销,小米进入后以性价比为策略迅速占领市场起到了标杆性作用,笔者三年前购买的移动电源就出自小米至今好用。
     
 3、智能穿戴:说到智能穿戴大家第一想到的可能是苹果的Watch,虽然精致典雅,但动辄好几千元的价格挡住了很多人体验的想法,小米进入后直接将价格定位为千元以内,再次让大众以白菜价体验高 科技 智能穿戴产品。
        
 5、小米家电: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都有涉及,特点都是价格较低,这些产品笔者接触不多,但据网友反馈小米的智能电视还是不错的,可与小米生态互联,从而为用户带来很多增值服务。
        
 7、其它产品:智能音箱、智能门锁、路由器、显示器、数据线、插线板等等,小米也有涉及,这与小米想要打造完整的生态链是相吻合的。
     
 我们知道,新能源 汽车 这个行业虽处于风口但已进入红海竞争必然惨烈,国外有特斯拉、苹果和法拉第,国内有蔚蓝、小鹏、恒大和比亚迪等等。而且我们也要看到燃油车的德系三巨头(大众、宝马和奔驰)和日系三杰(丰田、本田和日产)也是潜在的非常厉害的对手,他们有着完备的供应链和多年技术积淀,对新能源 汽车 也是虎视眈眈,有的早已深入。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小米进入 汽车 市场,有着自己独特的基因优势:强大的市场整合力、较高的性价比和雷军的个人魅力。对于我们广大消费者来说,这或许是好事,因为小米总能想到办法造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7. 雷军官宣造车后,众多大佬齐聚小米,是什么让无数人挤破头造车?

雷军官宣造车后,众多大佬齐聚小米,让无数人挤破头造车主要原因:
1.新能源汽车几万亿市场规模,这是蛋糕非常大;
2.新能源处于发展初期,属于时代风口;
3.手机市场格局基本已定,企业需要转型。
雷军大家并不陌生,作为小米手机的创始人,他让手机变得更加廉价,他也被大家成为“价格屠夫”,雷军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真正的实惠,这也让雷军积累了大量的人气。雷军官宣造车后,众多大佬齐聚小米,无数人挤破头造车主要原因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非常大,保守估计也是几万亿的市场,而且新能源汽车处于发展初期,属于时代变革的风口,如果抓住这样的机遇,可能会带来亿万财富。同时手机市场格局已定,企业也需要转型,这也是无数人准备造成的真正原因。

一、新能源汽车是几万亿市场的规模这个蛋糕比较大
不是每个行业都有巨大的利益空间,但是新能源汽车完全不一样,随着特斯拉的火热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时代变革的风口,这个风口可能产生几万亿的市场,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这也是无数人挤破头也要去造车的真正原因。

二、手机市场格局基本已定企业也需要转型
诚实地说,现在手机市场格局基本已定,很难再打破现在的格局,雷军的小米手机也进入了稳定发展状态,企业也需要新的转型。新能源汽车处于时代变革的风口,这样的行业满足大佬对利益的追求,这也是无数人挤破头也要造车的原因。

我相信这么多巨头都准备加入新能源汽车行列,这个行业肯定不会太差,因为这些人的眼光都比较独特,希望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蓬勃发展,带给我们更好,更实惠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

雷军官宣造车后,众多大佬齐聚小米,是什么让无数人挤破头造车?

8. 媒体爆料,小米确认造车,雷军带队,释放出了哪些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