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成名的励志故事

2024-05-17 01:53

1. 盲人成名的励志故事

《海伦·凯勒的故事》内容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海伦.凯勒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在她一岁多的时候被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7岁时,家人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导师安妮·莎莉文。
  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了说话。海伦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自强不息,用顽强的毅力学习知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了全世界。

盲人成名的励志故事

2. 盲人成名的励志故事

美国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学会了用手指“读书”,并经过自己的艰苦学习,掌握了五种文字.二十四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此后,她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为盲人、聋人谋求利益的事业中,受到了国家政府的许多赞扬与嘉奖.

3. 一个盲人励志创业的感人励志故事及感悟视频演讲稿PPT分享

  这个游泳的人叫何幼定,他失明已经整整31年了。何幼定不喜欢听别人说他看不见,游泳他在村里数一数二,而且在家里,很多事情何幼定都是自己做,提起他,周围的人都是刮目相看。    何家楼村村民韩月夫:噢,何幼定这个人厉害,不要看他眼睛看不到,说实在他这个人是挺有本事的。    何家楼村村民何小明:他不光赚钱比我们厉害,村里的人缘也是很好的。    这片金黄的稻田曾经是何幼定童年时最喜欢嬉戏的地方,那时候的他能看到黄色的稻谷,深褐色的土地以及蓝蓝的天。12岁那年,他好奇地看别人玩雷管,一生巨响后,何幼定的人生就此与黑暗相伴。    记者:你在家待了几年?    何幼定:到16岁,没有走出过家门,晚上天暗下来的时候出去,为什么?怕别人看到。    双目失明后,何幼定的心灵也完全对外封闭,为了让他以后能自立,父母给他请了个老师。帮助他走出心灵的阴影。老师教会了他用耳朵捕捉信息,用语言和人交流的技巧。10年后,何幼定身边已经有了很多好朋友。    何幼定朋友金伟兔:如果不是农忙,特别是阴天、下雨天他家里人特别多,你问他工业他给你讲的头头是道,你问他股票,他说我也在炒股票,无论从经济从农业的角度从工业的角度来说,他都能说出一个道理,所以跟他接触的人特别喜欢跟他讲话跟他聊天。好多朋友说,他这个知识面从那里得来的?就是想了解这样的,就是像一口井一样的,挖挖到底挖到什么程度,这下面没水了。    朋友给何幼定带来了很多快乐。失明多年后,和所有普通人一样,何幼定娶妻生子,因为妻子的勤劳,他的生活越来越安定。2005年,儿子初二的时候,写了一篇表扬父亲的 作文 ,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何幼定:作文,叫我的爸爸,我的父亲。表扬我的毅力,我的精神,我的记忆力,因为他是表扬我的,不好意思。    何幼定觉得他没有儿子说的那么好,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他希望自己这个双目失明的爸爸真的成为儿子的骄傲。    何幼定:如果说我创业成功了,有成就了,肯定我儿子更加骄傲,他的那篇作文没有写错。    一个盲人到底能干什么呢,何幼定听广播听电视听朋友们聊天,一天,一个信息让他变得兴奋起来。    何幼定:防空洞里种蘑菇,一年四季都要靠采摘的,就是那时候对种蘑菇还是不懂得,非常有兴趣。    对蘑菇产生兴趣后,何幼定开始和妻子到处搜集关于蘑菇的信息,拜托朋友们帮他去调查,结果发现整个上虞市只有一家种植蘑菇的,双孢菇根本没有,市场上的双孢菇都是外地进来的,而且种植双孢菇不需要他东奔西走,也不需要太多的体力,他让妻子从杭州引进300瓶蘑菇母种开始种植双孢菇。何幼定提出多种就能多赚,夫妻俩雇了人盖了11个大棚,2005年10月底的一天,也是何幼定下决心创业的第七个月,妻子在维护菇棚时看到了一颗白色的小蘑菇,这是他们苦苦等待的第一颗双孢菇。在菇棚,何幼定抚摸着这颗蘑菇,他对自己的创业充满了希望,当天夜里,他喝了整整一瓶老酒。    何幼定妻子汪云香:只有这么一颗蘑菇,独生女儿,我说独生女儿也好啊,他高兴死了,说,今天蘑菇出来了,我们也干一杯,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盼了这么长时间,就高兴得不得了。    第一批400斤双孢菇上市了,何幼定和妻子到批发市场推销,然而何幼定的喜悦马上就被接下来的打击冲得无影无踪。在批发市场,同行们看他们是新人,想卖蘑菇那就要等人家卖完才行。    何幼定妻子汪云香:我说只要给我们放一下就好了,放一小角就够了,他们说不行不行,你们不能在这里卖蘑菇的,我说为什么不行,我们也是自己种出来的蘑菇,那为什么不能卖呢,他们说你们不是这里的人就不能卖的。    蘑菇差不多每天都要采摘,卖不掉,就会越积越多,无奈之下,何幼定和爱人就拉着一车蘑菇在菜市场外等,有时一等就是一天一夜,等到别人卖完再进去卖,就在俩人又气又恼的时候,妻子告诉何幼定了一件事情。    何幼定:我老婆和我说了,她说有一个中年男人,这里已经关注两三天了。    原来,何幼定在外面蹲得久,但陆陆续续的有人开始关注他的蘑菇,有一天,忽然有一个人把他的蘑菇都包了让他很意外。    何幼定:心里很高兴,但想他是不是傻子啊,呵呵。    夫妻俩都特别好奇,一问,才知道对方是因为他蹲了这么久,蘑菇却还不保持新鲜没开花才关注他的,原来,何幼定的蘑菇摘得早但保存时间长,所以这个人观察了几次,才敢进货。夫妻俩这才发现等别人卖完再卖居然也能带来生意,这下何幼定茅塞顿开,他索性做了牌子标明蘑菇采摘时间,鼓励大家捏捏看,这么一宣传,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他的蘑菇真的是长时间不开花,夫妻俩因此给蘑菇找到了销路。    何幼定妻子汪云香:开始的时候他们不让我们卖吗,要等他们卖完了,我们再卖,到后来呢,等我们卖完了,他们才可以卖,那时候我们高兴了。    半年后,何幼定和妻子每次去市场都可以批发掉上千斤的蘑菇。    何幼定妻子汪云香:一年,现在可以卖24万斤左右吧,大概,最贵的时候是十多块钱,最低的时候5块钱,平均算起来,一年可以卖100多万吧。    虽然销路打开了,但何幼定觉得这分钱赚得很尴尬,本来在家里一切都是他作主,可到了市场就连上厕所他都成了妻子的累赘。    何总:要上厕所的时候真的太难受了。为什么,人走了我一个人不能去,要她带我去,两个人都走了,怕别人拿走蘑菇,但是没办法那时候,真的没办法。    去市场卖蘑菇让何幼定很难受,可让妻子一个人去他既不放心,而且在家里他指导生产他又看不见,何幼定开始寻找一种他和妻子不用走出去也能赚钱的方法。    没事的时候,何幼定爱听广播,听来听去,他发现上虞兴起了很多农家乐。和妻子出去一考察发现生意都不错,何幼定把卖蘑菇的钱又做了几个蘑菇棚,同时,让妻子买了几千只鸡苗在家里养起了土鸡。    何幼定:吃吧吃吧,尖尖的爪子,飞吧。    养鸡给了何幼定带来很大的希望,他让妻子用这些土鸡加上蘑菇多琢磨点农家菜,打算开个农庄用农村里的土菜吸引顾客上门,这样就不用出门卖鸡和蘑菇了。但积蓄全都用来扩大蘑菇棚,做了养鸡场,等到最后盖饭店的时候何幼定发现自己没钱了。犹豫再三他决定向朋友开口。    何幼定:借钱的时候其实我向他开口也是等了好些时间才说的。

一个盲人励志创业的感人励志故事及感悟视频演讲稿PPT分享

4. 盲人励志的小故事

  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就算看不见也在拼命的努力着,不放弃任何希望,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盲人励志的小  故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盲人励志的小故事篇一: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一个12岁的少年因患眼疾成了盲人,他整天郁郁寡欢。母亲试图安慰少年,换来的却是少年歇斯底里的咆哮:“什么也看不见的生活,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这时.少年的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凑在他耳边说卜句悄悄话。母亲惊异地发现少年止住了哭泣。
   
      第二天,少年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门。他来到了盲人学校,学起了音乐。少年学习非常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大学。
   
      少年30岁那年,幸运地成为了世界著名音乐大师科瑞利的学生。之后,他应邀参加帕瓦罗蒂的个^音乐会,和大师同台演唱。再之后,各种世界级音乐奖都向他“砸”来。现在,他是意大利一所音乐学院的院长,拥有自己的公司,他的唱片在全球卖出了两千多万张。
   
      创造奇迹的人名叫安德烈·波切利。在他的50岁生日宴会上,有人问起这些年来,是什么让他坚持了自己的音乐梦想,波切利满怀深情地说道:“我要感谢我的父亲,37年前,是他凑在我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虽然你看不见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后来,每当我沮丧时,这句话就在我耳边回响……”
         盲人励志的小故事篇二:盲人的一面镜子   
      一个年轻人正值人生巅峰时却被查出患了白血病,无边无际的绝望一下子笼罩了他的心,他觉得生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拒绝接受任何治疗。
   
      一个深秋的午后,他从医院里逃出来,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忽然,一阵略带嘶哑又异常豪迈的乐曲吸引了他。不远处,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正把弄着一件磨得发亮的乐器,向着寥落的人流动情地弹奏着。还有一点引人注目的是,盲人的怀中挂着一面镜子!
   
      年轻人好奇地上前,趁盲人一曲弹奏完毕时问道:“对不起,打扰了,请问这镜子是你的吗?”
   
      “是的,我的乐器和镜子是我的两件宝贝!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我常常靠这个自娱自乐,可以感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可这面镜子对你有什么意义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盲人微微一笑,说:“我希望有一天出现奇迹,并且也相信有朝一日我能用这面镜子看见自己的脸,因此不管到哪儿,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带着它。”
   
      白血病患者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一个盲人尚且如此热爱生活,而我……他突然彻悟了,又坦然地回到医院接受治疗,尽管每次化疗他都会感受到死去活来的痛楚,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跑过。
   
      他坚强地忍受痛苦的治疗,终于出现了奇迹,他恢复了健康。从此,他也拥有了人生弥足珍贵的两件宝贝: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屹立不倒的信念。
         盲人励志的小故事篇三:盲人摄影   
      他是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从中医学院  毕业  后,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专门给病人推拿。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生性乐观,  爱好  广泛。
   
      一天,有个摄影家因患腰椎间盘突出,久治不愈,慕名找到了他的诊所。一来二去,他和摄影家成了好朋友。摄影家说,你有这么多爱好,要不我教你摄影,敢不敢玩?他说,有什么不敢玩的。第二天,摄影家带来了一部海鸥牌相机,很专业的那种。他心里有点发虚,昨天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摄影家竟当真了,盛情难却,他只好硬着头皮学起了摄影。
   
      此后,摄影家经常带他去户外采风,他的悟性极高,且勤奋好学,凭着触觉、声音、感觉等作参照,通过用心揣摩,他的摄影技艺与日俱增。在一次摄影比赛中,他拍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在摄影家看来,他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不就是摄影拿了个小奖吗?可是,我要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他叫谈力,现在是扬州摄影家协会会员,他已发表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
   
      不少人质疑谈力,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不敢相信,那些优秀的摄影作品会出自盲人之手。其实,怀疑谈力的人同时也在怀疑自己。在他们的习惯思维里有太多的“不可能”,许多事情还没动手做,自己先想当然地否决了,自然不战自败。记得一位大师说过,你所要做的,就是比你想像的更疯狂一点儿。只要你去做,你就是自己的奇迹。
       
    猜你喜欢:
   
    1.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瞎子的秘方 
   
    2.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3. 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 
   
    4. 青春励志小故事十则 
   
    5.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6. 最新九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5. 盲人的励志故事分享

 关于盲人的励志故事分享
                      在“世界盲人节”到来之际,为唤起更多的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记者采访了几位盲人。我们希望人们能透过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生活中的诸多不便,理解他们不同于明眼人的一些生活窍门和适应他们生理特点的做法。因为盲人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五彩的世界,但他们的心灵不是封闭的;残疾并未使他们消极对待生活,而是向生活挑战,向黑暗挑战,积极地面对生活,用智慧战胜困难。他们不但学会了生存、自理,而且还在不断地追求知识的提高,有些甚至做出了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他们不怨天忧人,努力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让部分正常人顿觉汗颜,他值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精神隧道在黑暗中最终完成 
    金岱:男,50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坐在金岱教授的对面,你丝毫不会察觉到他是一个只有微弱光感的失明者。他会用眼神与你交流,用幽默而风趣的话语消解你的小心翼翼。
    在华南师范大学,金岱是作为名师被学生记住的。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与理论家,20年来,金教授一直在思考与写作,即使在双目基本失明的情况下也没有中断过。二十几万字的小说《晕眩》是他在经受病痛的折磨,眼睛视力十分微弱的情况下创作完成的。在创作长篇小说《精神隧道》三部曲中最后一部《心界》时,他已失去视力,整部小说是他使用电脑盲打历经七年完成的。
    金教授说,前些年,眼睛稍好一点的时候,他每天都会坚持看一两页书。后来视力急剧下降,他只能用放大镜一天看一两排文字。现在,他的眼睛已经看不到任何文字了。
    但是,他每天还是会读(通过声音)、会写、会思考。金岱说,思考和创作本身带给他许多的快乐,它们是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一天没有阅读与写作,对于他而言将比失明更可怕。
    说起失明以后的感受,金教授感慨颇多。他说,由于我的视力不是突然没有的,其中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是有思想准备的,感觉就像夜幕逐渐降临。失去视力后,我必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比如认识人得完全靠听力了,与一个人面对面交谈好多次,我才能认得他的声音;我无法单独走出我家所在的那座大楼的门,更无法单独走出校园去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每天我都会碰到许多的困难和烦恼,但失明也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乐。如刚开始发现电脑可以让我继续“读书”与写作时,那种幸福感是无法形容的。长篇小说《心界》就是完全闭上眼睛,在电脑键盘上像弹钢琴一般地“弹”出来的。每完成一个作品,每完成一篇文章,尤其是每有新作问世,我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欣慰感,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做点事情的。
    金教授说,他的家庭生活平凡而幸福。妻子白天坐班,晚上回家还得在他的“车间”里“坐班”,坐在电脑前帮他整理文稿,校改作品,给他念书读报,与他一起讨论他的初稿或他的新构思。为此,他要写一本有关夫妻之爱的'书,让更多的人珍惜夫妻之间的这种相濡以沫之情。
     与视力赛跑体验失败中的精彩 
    师建中:男,48岁。
    师建中出生时就患有眼底色素变性,天一黑便看不清。由于他的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从小他就知道自己的路跟别人不一样。因此,虽然他与正常人一起读书,但他并不完全按教学大纲来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因为他对高科技非常着迷,想将来能从事自动化仪器的设计,因此,他的学习非常注重应用,并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再学习。高中毕业时,他已能自己设计电路,装配电器。1978年左右他便开始学习电脑了。
    进入省环保局后,由于他在电子仪器的开发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从1986年开始他便从事电子仪器的设计开发了。近几年,由于视力不断衰退,师建中未雨绸缪,便想为自己设计一个软件,以解决盲人操作计算机的不便问题。从此,他便展开了与视力的赛跑。
    师建中说,2002年的春节期间,他闭门不出,在家里完成了软件的系统总体设计和关键功能模块试验,设计出一个初步的演示性软件,取名为“金穗文字工作站”。
    此后的一年来,他与广州市残联信息中心合作,引用“金穗工作站”技术成果,开发集成了报纸新闻和书籍阅读专用软件,不但可以让盲人通过“听”来浏览网页、搜索资料,还可以让盲人通过电话收听全国各地的新闻,而且系统会每天自动更新;另外,通过“金穗文本格式”盲人还可以在残联的电子图书馆内订阅书籍。
    现在,“金穗工作站”已经改进升级到了第6版。但师建中没有满足,他说他的终极目标在于按“虚拟人”模式开发更高的软件,通过语音进行操作,从而把盲人从盲文中解脱出来,用和正常人一样的汉字模式来学习。
    师建中感慨地说:“命运似乎注定了我要与病魔抗争,因为病魔没有一下把我击溃,让我的视力一点点被蚕食掉,这让我感到好像是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现在就看什么时候游戏结束了。我知道最后肯定是我输,将来我的眼前会是一片漆黑,但在与疾病赛跑的过程中,我有时还会略占上风,反过来把它捉弄一下。这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失败中的精彩。”
     什么时候都不要失去信心 
    杨金铜:男,54岁,盲人按摩店老板。
    在广州市中山四路芳草街11号的大东盲人按摩门诊部,记者见到了店老板──盲人按摩师杨金铜。杨师傅说:“我的店很小,只有6张床位,有6个盲人,我觉得能有今天,一是靠自己努力,二是靠运气,三是靠大家互相帮助。”爽朗的话语,让人感受到他的积极和乐观。
    杨师傅原籍花都,5岁时因麻疹致盲,13岁时到广州盲人学校读书。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只好上街卖花生米。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是盲人的谈贵玉。两人结婚后,便一同走街串巷卖唱,一直唱到了儿子10岁。
    谈起那段艰苦的日子,杨师傅唏嘘不已。他挽起裤脚,露出了满是伤疤的一条腿。他说:“到处瞎闯,难免会磕磕碰碰,这些都是那时留下的纪念。”记忆中,最让杨师傅难忘的是化粪池里的一次死里逃生。杨师傅说,一次他出去卖花生时,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个化粪池里,情急之下,他用手撑住池边,才没有被淹死。“自己遭罪没什么,我最担心的是儿子会受欺负。”每当儿子受了欺负,杨师傅总是让儿子带他到欺负他的孩子家中,与孩子的家长沟通。他说,盲人也有尊严,一定要据理力争,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要尊重别人。
    1989年,杨师傅和妻子一起参加了政府专为残疾人开办的按摩学习班,毕业后在医院当临时按摩师。由于天天上下班不方便,他和妻子便有意自己开办按摩店。1996年,在街道的帮助下,他开办了自己的按摩店。从此,他们不但自己走上了自强自立之路,还帮助一些盲人解决了就业难题。杨师傅说,以前按摩店少,生意还不错,但现在按摩店越开越多,而且很多都是正常人开的,无论资金还是环境,他都比不上他们,所以现在按摩店的生意不如以前。“好在我们的手势(技术)好,而且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自食其力还是没问题的。”杨师傅非常乐观地说。
     想拥有一家自己的按摩店 
    江坤治:男,26岁,广西桂平人,按摩师。
    小冯:男,25岁,广西博白县人,按摩师。
    见到江坤治和小冯有些偶然,因为那天我本是去东山口寻找一个盲人乐队的。没想到,盲人乐队早就不在了,正失望间却发现了巷子里有一家盲人按摩店。于是,我见到了江坤治和小冯。
    江生和小冯都是后天失明的。江坤治是因为十几岁时在采石场干活,不小心被石头崩伤了眼。后来,因为没有医好,便失明了。失明后,便在本地学按摩。1998年,听朋友说广州不错,他便让家里人把他送到了广州,在朋友的帮助下,很快便找到了一份按摩的工作。
    由于出门不方便,江坤治买东西时总是托一位朋友帮买,朋友见他老实可靠,人也勤快,便将她做护士的表妹阿燕介绍给他。没想到,两个年轻人还真的擦出了爱的火花。然而,这段爱情却遭到了阿燕所有亲戚朋友的反对。阿燕的父母一开始也不同意女儿嫁给一个盲人,在重重压力下,江生有些气馁了,他不想让阿燕承担太大的压力,便提出分手。阿燕却坚决不同意,她说,不管你现在有没有钱,也不管将来怎么样,我都会跟你一起想办法。在她的坚持下,父母终于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今年5月,他们已领到了结婚证书。江坤治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留在广州,申请一个牌,开一家自己的按摩店。
    相对于江坤治,小冯似乎并没那么幸运。他说,他三四岁时就因病致盲了。很长时间他都是家里的闲人,直到有一天,有朋友对他说,要为自己的将来想一想时,他才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活。于是,21岁左右他开始学按摩。学成之后,便到广州来找工作。刚来时,有朋友介绍去了一家按摩店,没想到,店里的同事经常欺负他,做了十几天后,他便一个人跑出来找工作。他说,由于不知道哪里有招人,所以他就在路上问路人。就这样,他愣是找到了工作。他说,广州人挺好的,很热情,比较乐于助人。但他也遇到了一些心地不好的人,他说,去年八九月份,他便对老板说过年要请假回家,哪知道临近年底,老板不但不让他走,还说‘你又看不到路,回什么家呀’,这让他很伤心。还有一家店到现在还欠着他的工钱不给,也让他很无奈。
    说起将来的生活,小冯有些腼腆,他说他非常羡慕同事江坤治,希望将来能像他一样赚点钱,找一个老婆过一生一世。
    在广州盲校,记者见到因为患不同眼疾或者先天性就是视力障碍的学生。他们小至四五岁,大至十八九岁。在这里,他们过着简单的集体生活,学会用点触方法的盲文去认识世界,体会着人生的欢欣、喜悦及悲作与困惑。日前,记者走近他们的生活,采摘部分人的故事,希望能与读者一起感受视力障碍人的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谁说盲人只能当按摩师 
    陈池林:男,25岁,广州市盲人学校音乐老师。
    在采访陈池林之前,记者与其他视力残疾的学生交谈,每当小心翼翼地问他们的眼睛或无意提及盲的字眼之时,总会引来一片沉默。没想到,陈池林能坦然地说“盲”,而且还很爽快地与记者攀谈起来。每讲上两三句话,无论是提及他曾经失落的心情,还是说到以后充满压力的人生,总会听到陈池林欢愉的笑声。他说,自己已经融入到健康人的生活中了,他愿意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希望给后来者一点鼓励。以下便是他的自述:
    我家三兄弟都是盲人,现在我的大哥在中山小榄镇开设了一间盲人按摩诊所,并和一位视力健康的女孩结婚了。二哥从长春大学毕业后回来做了一名医生,而我也大学毕业回到母校当一名音乐老师。今天,我们三兄弟凭着自身的努力不但能自身其力,还可以回报社会,没有辜负父母给我们的生命。这一点,我十分感谢我的父母!想当初,我的父母发现三个儿子竟然都是天生的盲人,社会的岐视与压力,令他们的感受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不过,父母都没有放弃我们兄弟,尽量让我们过得幸福,并鞭策我们努力读书。因为父母的关爱,让我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乐观与希望!
    记得,我在18岁时,异常地渴望到广州的普通高校跟正常的学生随班就读。可是奔走了好几间学校,因为我的残疾而都被拒之门外!失望、难过、惶惑的情绪随之而来,我第一次体会到有视力障碍的人的自卑!最后,我到了当时长春大学特招盲人的音乐系学习,专业方向为音乐理论研究,主修科目为钢琴。音乐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在音乐中我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感悟生活,明白到光明不仅仅是用眼睛来感受的,它更可以通过心灵去感受。现在,社会仍有很大一部分对盲人抱有歧视的眼光,我教的一些学生还有很沉重的思想包袱,我就会对他们说:“我没有能力阻止别人对我们这些人说三道四,可是我能通过提高自身的素养改变别人的说法。”
    平时,我喜欢上网聊天、玩音乐,有时与朋友们泡吧到天亮,现在虽然不再有与同学比赛谁看盲校图书馆的书最多的狂热,可是新的生活让我变得更充实与豁达。对于爱情,我还是挺相信世间有真爱存在,盲人在爱情上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只要大家相互喜欢,像我们这样的人找到一位视力好的健康人结婚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以前上大学时,我班的同学就顺利地找到视力正常的女孩拍拖,而我的大哥与大嫂也是榜样。对于感情,有很多人都会问我是否有什么样的标准,我总会说:“合feel!”啦!女朋友的外貌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有内涵就行了。我在憧憬自己的爱情,也相信幸福被抓在我的手心,有视力障碍的人照常会活得很带劲、有滋有味!
     谁说盲人只能当按摩师 
    小徐:男,19岁,职中学生。
    小徐是一个很健谈的男生,当记者在他宿舍与别的同学交谈时,他总会不停地插话。据他说,在6岁那年,一场持久不退的高烧使得他的视力逐渐下降,直到有一天,日渐模糊的世界在他的眼中最终变成了一片黑暗。父母花完了所有的积蓄又东挪西借地凑了近10多万元,带着他四处求医,最终还是未能保住视力。开始,他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后来才来广州盲校读职高学习按摩。在老师的帮助教育下,小徐很快学会了盲文,开始用盲文“读”书。在盲童学校的日子,除了读书,无论从学行或心理上,他都比先天性盲伴遭遇着更多的打击与挫败。
    “头一回从清清爽爽的白纸黑字到去摸一个个凸点,我差点哭了。”小徐说,从能“看”到“瞎”了,他的生命全部改变了,这种伤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从奔跑跳跃到摸摸索索,小徐记不清自己摔了多少跤。
    小徐说,盲人是一种残疾类型,不等于按摩职业的别称,其实盲人还可以做电台主持人,电话接线等工作。可是,一个弱小的盲人个体,很难脱离既定轨道,做新的尝试。这种尝试对于他来说,不仅是技术上困难,还有心理上的巨大考验。而在事实上,教育的滞后使盲人不具备与健全人在其他行业平等竞争的实力。说到这里,小徐显得有点激动,说话的语气也加重了好多。据他说,选择按摩,是出于无奈。由于广州没有盲人的高中班,他想考大学必须到青岛的盲校就读,而每年的普通高考对于他们来说,也无缘参加,这对于他来说是最难过的一件事。
     用微笑面对生活 
    小媛:女,12岁,盲校四年级学生。
    在盲校四年级的女生中,小媛留给记者的印象最深刻。她的脸圆圆的,扎着长长的小辫,眼睛睁得特别大,不像别的盲童总是眯着眼睛。当听到老师让她与记者随便聊一下,她腼腆地叫了一声“姐姐好”后,又害羞地低下了头。如果看到她不说话,静静地坐一旁的清秀样子,真的很难让人想到她是一个有视力障碍的女生。
    据说,她的眼睛还有一部分残余的视力,可是随着她年纪的增大,这些视力将会完全消失。旁边的同学介绍,小媛弹的钢琴非常好听,曾经还被选中担当学校电台支持人,可是天性害羞的她却把这个机会给推掉了。听到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小媛不好意思地谦让起来,也跟着大赞同学的手工课非常棒。
    “告诉姐姐,你国庆去哪里玩了呢?”围着记者四周的学生吱吱喳喳地讲,他们如何度过一个精彩的国庆节,有的说整天在学校看书,有的说陪家人去旅游了。此时,小媛一边听,一边在微笑。当记者指明,让她回答时,小媛才低着声音说:“国庆节,我与家人到纪念堂看花灯!
    “好看吗?”“嗯,好看哩!我感受到灯的亮光。”说起此事,小媛的神情显得十分欢愉,还主动向记者谈起家里人。她说,她还有一个小弟弟,她喜欢家中每一个人,她现在还不知道长大后想做什么,可是她会努力地学习,不让家人失望。平时,除了喜欢弹琴,还有的爱好就是傻笑呗!谈到这里,四周的女生都忍不住大声笑起来。
    最后,她一边和别的女生手拖手地下楼梯,还一边回头邀请记者到她们的宿舍坐坐。看到她含羞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

盲人的励志故事分享

6. 关于盲人的感人故事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导盲犬小Q》,
导盲犬小Q是一只流着拉布拉多血统的狗。它一出生就显示出与其他狗的不同,在他的身上有一个特别的胎记--像一只展翅的小鸟样的棕色记号。由于它的出色素质,出生不久的小Q被主人选为导盲犬,这是小Q的第一次离别。
因为小Q太小,必须在人类的家庭中生活一段时间与人类培养出感情。所以他被放到养父母仁井夫妇家,仁井夫妇给它改名为小Q(即鸟的羽翼的意思)。在与养父母生活一年,这期间是小Q最为开心的日子,仁井夫妇对小Q非常的疼爱,还送给小Q出生以来的第一件礼物,一个棕色会发声的玩具熊,小Q在睡醒后发现放在自己窝前的玩具熊,非常的好奇,叼起来玩个不停,虽然开心,但很快就到它与仁井夫妇分离的日子,一年后的一天,训练营的多和田来接小Q了,分别的那一天仁井夫妇带着小Q去散步,他们与小Q走了很长时间,他们希望那段路永远没有尽头,这样小Q就能永远和他们在一起,可是这是不可能的,看到训练营的车停在自家的门前,他们只能把小Q交给了多和田先生,小Q被带上了车,车慢慢的开走了,小Q在车后窗用自己那双纯洁的眼睛看着车外慢慢变小的仁井夫妇,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仁井夫妇不要自己了,那是小Q的第二次离别,离开养父母前往导盲犬训练营。在陌生的环境里,小Q展现出与其他狗不同的素质。训练的日子是很苦的,但小Q坚持了下来,在临近毕业时小Q认识了它的第一个“主人”盲人渡边先生。渡边先生是个顽固的家伙,天生不喜欢狗,认为盲公竹比导盲犬可靠得多了。但一次巧合的领路后,渡边先生的思想开始转变,他开始尝试接触导盲犬。但是由于渡边先生的固执,第一次毕业测试没有通过,渡边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在随后的训练里,渡边不再固执己见,不久渡边先生就带着小Q毕业了。渡边先生把小Q带回了家里,渡边对小Q的感情日异加深,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年轻时体力的严重透支,严重的糖尿病加肾衰竭使渡边先生病倒了,他只能呆在医院里,此时的小Q只有回到往日的训练营,那天被多和田先生带走时,小Q依然用自己那双纯洁的眼睛看着病床上的主人,它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主人快点好起来,带自己出去玩啊,当看到渡边先生坚难的挥手与小Q告别时,心里真是无限的难受,小Q被带回了训练营后只能看到新的导盲犬与主人一起接受训练,它这时非常想念自己的主人渡边先生,小Q这一住就是三年。某一天,渡边先生突然出现在训练营,因为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所以很想来看看小Q这个朋友,想再让小Q为自己领一次路。虽然只行走了30米就因为渡边先生的身体而无法行进了,这回是小Q最后一次为渡边先生领路,小Q又面临着一次离别……不久渡边先生病逝了,在追悼会中小Q望着棺中的渡边先生,小Q只是觉得他睡的真安详……
随后小Q在训练营度过了随后的七年,七年后,退役的小Q又回到了当初给它起名字的养父母仁井夫妇家里,看着以前熟悉的布玩具小熊,小Q感觉是那么的熟悉。
回家后的小Q身体开始不好了,带他去检查才得知原来小Q患上了白血病,仁井夫妇非常的难过,但也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它,让它的痛苦少一些,他们陪在小Q的身边,但小Q的病情在不断的恶化,在小Q过完12岁生日后的第25天,它又梦见了小时候……小Q永远的走了,它并不痛苦,因为它有爱。

建议去看电影。

7. 盲人残疾人励志故事

   盲人虽然看不到这个世界的色彩,但是,永远抹不掉对这个世界的渴望。以下是“盲人残疾人励志故事”,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高志鹏——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XX省吕梁人,现为XX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XX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XX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XX、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XX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XX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XX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02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2/张治平——用音符谱写自强之歌     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XX市人,现为XX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XX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XX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XX市XX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张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为XX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承担着学校小学3到6年级、初中3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张治平对待盲校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张治平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XX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成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张治平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快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现在,张治平是XX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XX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苦地为XX市20多万盲人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人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温暖。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3/陈燕——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     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XX市人。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幼年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22岁毕业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2002年10月创建北京钢琴调律网,2004年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同年12月被XX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学调律还必须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间,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盲人残疾人励志故事

8. 盲人的成才故事

  3名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少年——李冬、任铮浩和蔡佳斐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分分别达到本科或专科的录取线。在没有一丝光亮的世界里,他们选择了自立的艰难之路,用手摸索着求学,终于用惊人的毅力打开了理想的大门。

  坐进考场就是胜利

  “坐在高考考场里,拥有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快乐。”允许盲人学生报考本科类高等院校,这在我国内地还没有先例,此前上海盲人最高的学历是中专。

  在松江天马镇云山新村,身高1.81米的帅小伙李冬告诉记者:“高考一直是我的梦想。”这个先天性眼底综合病变的少年曾平静地接受了失明的事实,“可是,一想到不能再上学了,我的心就揪住了。”

  为了迎接高考,李冬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是:早上6点起床,早自修1小时,白天上7到8节复习课,晚上再自修四五个小时。今年1月,李冬胃大出血,被急送到松江医院治疗,需要住院休养一个月。可是他怎么也按耐不住:“医生,我能出院吗?我要复习!”

  蔡佳斐在失明前,最喜欢看书,他曾经多次参加上海168声讯台的世界知识大赛,拿了6个一等奖回来。“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蔡佳斐说,“心里越难受、条件越困难,越是不能放弃。”盲文印刷品的数量毕竟有限,他常常到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书来读,通过听广播等方式千方百计地汲取知识。

  任铮浩也是一个要强的孩子,从小记忆力就特别强,听了两遍故事就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小朋友听。要上小学了,他却完全失明了,为了抓紧每一分钟,晚上12点他还一个人坐在黑暗中“读书”,爸爸妈妈总是一遍遍地催他休息。如今他可以在2分钟内“读”完满满一页盲文。

  记者在盲童们的家中看到,厚厚的盲文图书,堆积在孩子们的床头,他们的复习资料不是以份、而是以公斤来计算的。由于家庭经济都很拮据,他们每月的零用钱从来舍不得花,省下钱购买书籍。

  高考,我们人生的新起点

  听3位盲人少年畅谈自己的志向,对正常人是一种震撼:“虽然我们没有了看世界的权利,但是我们一样要创造自己的未来。”

  10岁那年,蔡佳斐遭遇了人生最重大的转折:他在体育课上意外摔倒,脸直接磕在地上,左眼当时就看不见了,半个月后右眼也看不见东西了。残疾没有给幼小的心灵投下太多的阴影,却实实在在成了他生活上的拦路虎。1989年蔡佳斐进入盲童学校,从一年级重新读起。头一年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盲文,“头一回从清清爽爽的白纸黑字到去摸一个个凸点,我差点哭了。”

  在盲童学校的日子,除了读书,孩子们遭遇着普通人想不到的困难。和先天盲童不同,从奔跑跳跃到摸摸索索,蔡佳斐记不清要摔多少跤,经常被开水烫得皮开肉绽。而到了夏天,由于看不见,李冬总是被帐子里的蚊子咬得满身是包……

  “多想不幸没有任何意义,困难只会吓到那些不自信的人。”盲生们不约而同地这样告诉记者。考完大学后,3个孩子都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出外旅游,而是在家平静地等待成绩。“我们已经踏在了人生新的起点上,今后的学习任务或许更艰辛。”

  3位少年都多才多艺。音响、电脑和车模是蔡佳斐的最爱,他是中国汽车模型协会的会员,只要装上发音系统,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在网络上“冲浪”、聊天。任铮浩也是一个网民,他特别留意收集有关盲人成才的信息来激励自己,今年夏天,琵琶10级的他还打算参加全国民乐大赛。3人中最朴实的李冬竟是位炒股高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在为盲生们专门设置的考场,蔡佳斐、李冬、任铮浩的编号分别为特01、特02、特03,在3位孩子的背后,有父母和教师关爱的目光,更有社会支持的宽厚怀抱。

  在逆境中成才,在压力中成熟,盲童们的家长也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痛苦和自我激励的过程。盲人学生一年包括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差不多要花5000元,为了孩子上学,李冬的父亲忙时务农、闲时到镇上找活干。“看到孩子读书这么苦,我们也心疼、常背着他哭,但擦干泪还是要鼓励他。”

  3个孩子复习期间住在学校,老师们不仅为他们无偿补课,还要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为了让他们能用上其他学校的参考书和试卷,老师们到书店选购高考书籍,再送到印刷厂、把书用盲文翻译后再印出来。高考两天,学校还派出司机和专用车接送。

  3位盲生高考倾注了社会各界乃至上海市领导的关心。2002年4月10日,3位盲孩子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委托低视力班级的同学,给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学就是我们的梦想,尤其是在进入高中以后,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至理名言。我们知道正是由于大多数盲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一般只能从事一些基础的保健按摩工作。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凭着自己丰富的知识,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所以在这高中的四年里,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地向前摸索,终于学到了许多十分有用的知识。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以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认为,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应该完全有能力解决盲人上大学的问题,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虽然在我们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例如教材一类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我们相信,只要凭着自己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无论多大的困难也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周副市长收到信后十分关心,立刻给盲生们回信,同时指示教育部门为他们参加高考创造条件。经过多方协商,上海师范大学外语专业表示:如果考试合格,愿意接纳他们。

  为了使考题真正能反映盲人学生水准,为他们单独命题的老师们反复斟酌。考题严格根据高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历史、英语,其中英语考试必须考听力,成绩记入总分。考虑到盲人的特殊性,考试的时间比正常考试延长一个小时。为避免干扰,市教育考试院还为3个孩子单独安排了考场和休息室。

  虽然还没有正式发榜录取,但是上海师范大学已经在为盲人学生的日后教育出谋划策。副校长项家祥告诉记者:“如果录取盲生,学校将购置软件设备和刻印机,用以盲文和英文的互译阅读;并组织志愿者帮助他们的住校生活。”盲童学校已经表示愿意无偿翻译教材,残联也计划给予每位盲人大学生每年2000元的支助。

  “如果考上了,我们必须学得比正常孩子好,才能在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才能回报大家对我们的爱。”任铮浩的话道出了3个孩子共同的心声,在艰难成长的路上,他们期待给予,他们同样承担起了责任,他们是强者!(新华社上海7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