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以前是什么?

2024-05-16 22:38

1. 威海以前是什么?

  威海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时,这里曾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当时称为“落柑村”,落是落叶的落,柑是柑橘的柑,据后人推测,可能是因为这里遍地布满了柑橘树的缘故,到了元代,改为“清泉夼”,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威海以前就有多处的温泉,现在仍有一条“宝泉路”,被称作“温泉一条街”,到了明朝1398年,为了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扰,在此设卫屯兵,取威震海疆之意,始称“威海卫”。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灭,1898年威海被英国强租,长达32年之久,1938年又被日本侵占三年之久,直到1945年获得解放,设威海卫市,建国后改成威海市。
  1950年5月,成立文登专区,辖威海(县级)、荣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阳、牟平、福山等8县。1956年2月,文登专区撤销,现威海地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1967年2月,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现威海地属之。1983年8月撤销烟台地区,设烟台市(地级),同时威海市(今环翠区)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3县归烟台市管辖。
  1987年6月15日,国务院以国函〔1987〕105号《国务院关于山东省威海市升为地级市的批复》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环翠区;将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9月27日地级威海市举行成立大会,10月1日地级威海市市直机关正式对外办公。

威海以前是什么?

2. 威海的历史是什么?

  威海市历史悠久。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境内之远古历史,已经难考。《史记·夏本纪》云:“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西汉孔安国曰:“东表之地称嵎夷。”清胡谓《禹贡锥指》称:“今登州、莱州二府,皆为禹贡莱夷之地。”据此推断,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嵎夷之地,属青州,有莱夷聚居。
  春秋时期
  境内先后为莱子国地、齐国东莱地。莱子国为姜姓东方夷国。清宣统《山东通志卷二十·封建》云:“春秋襄公七年,齐晏弱围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棠,莱邑,晏弱围棠灭之,迁莱于郳。”齐灭莱后,因莱地位于齐国之东,始称东莱(一说在历史上莱与东莱是两个国家)。《汉书·地理志》不夜县注曰:“《齐地记》云:‘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不夜城旧址在今荣成市不夜村。清道光《荣成县志》谓:“不夜城边耕夫往往得古刀钱,其文云‘夜昜止保货’,是不夜又名夜昜矣。”
  战国时期
  境内属齐国东莱地。《国语·齐语》云:“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自莱归齐至秦统一六国,今市境一直为齐东莱地。
  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今市境先属齐郡,后属胶东郡,为腄县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之罘,立石颂秦德焉”。秦之腄县,设治于今烟台市福山区境内,以东别无他县。
  西汉时期
  境内属青州东莱郡地。《汉书·地理志》东莱郡注谓:“高帝置。师古曰:故莱子国也。”东莱郡治在今莱州市,领县十七,今市境内置有不夜县(设治于今荣成市不夜)、昌阳县(设治于今文登市宋村东)、育犁县(设治于今乳山市城阴村南)。是为境内有县级政区建置之始。
  东汉时期
  东汉初省并不夜、育犁二县,境内仍属青州东莱郡。郡治由今莱州市迁至今龙口市黄城集。1986年,在威海市区塔山北麓出土“长贵亭侯”龟钮铜印,其形制为东汉遗物。亭是县属行政单位。可知,东汉时,今市区一带曾是昌阳县长贵亭侯的封地。
  三国时期
  境内属魏东莱郡地,设昌阳县。
  西晋时期
  晋初,省昌阳县并入长广县,属长广郡,今市境南部属之,郡治在今海阳市发城(一说驻不其,在今青岛市城阳区城阳村北)。同时改东莱郡为东莱国(都掖县,今莱州),市境北部属之,为牟平县地,县治在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惠帝元康八年(公元298年),又析长广县复置昌阳县,设治于今莱阳市照旺庄,仍属长广郡。自晋至北齐间,昆嵛山以东不再有县治。
  东晋十六国时期
  后赵在牟平县析置东牟郡东牟县,今市境北部属之,郡治、县治均在今烟台市牟平区。境南部仍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四代相沿未改。
  南北朝时期
  刘宋省东牟郡并入东莱郡,省东牟县并入牟平县,今市境北部属之。南部仍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北魏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分青州置光州(治掖县,今莱州),领东莱、东牟、长广三郡,今市境北部属东牟郡,为牟平县地;南部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东魏兴和元年(公元539年),析昌阳县地置观阳县,属长广郡,境南部属之,县治在今海阳市发城。北部仍属东牟郡,为牟平县地。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省东牟郡并入长广郡,仍属光州;天统四年(公元568年)由牟平县、观阳县析置文登县(一说文登置县于天保七年),今市境尽属之。
  隋代
  境内为青州东莱郡(治掖县,今莱州)地,设文登县。《隋书·地理志》青州部东莱郡注谓:“旧置光州,开皇五年改曰莱州,统县九。”在隋代,郡与州相继存续。开皇初废长广郡入莱州,至大业初又废莱州,置东莱郡。
  唐代
  境内为河南道登州(治蓬莱)地,设文登县。唐代,登州几经置废。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东莱郡置登州,州治文登,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如意元年(公元692年)又以莱州之牟平、黄县、文登复置登州,州治牟平。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徙治蓬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废,改置东牟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称东牟郡为登州。   自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 析文登县西境,于东牟故城(今牟平)置牟平县,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一千余年间,境西南部一直属牟平县,其余属文登县。
  五代时期
  境内建置与唐代同,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北宋
  境内为京东东路登州地,设文登县。宋延唐制,在境内置登州,初属京东路。熙宁七年(1074年)改属京东东路。境内置乳山寨,时属牟平县,即今乳山市乳山寨村。
  金代
  境内为山东东路宁海州地,设文登县。天会六年(1128年)金人攻取京东东路州郡,九年(1131年)以登州之牟平、文登两县立宁海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宁海州,领牟平、文登二县,州治今牟平。境内置温水镇(时属文登县,在今环翠区温泉汤村)、汤泉镇(时属牟平县,在今乳山市汤上村)。
  元代
  境内为中书省宁海州地,设文登县。金正大二年(1225年)元兵攻取京东州县,宁海州隶益都路。至元九年(1272年)宁海州直隶中书省部,领牟平、文登二县。
  明代
  境内为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宁海州地,设文登县。《明史·地理志》宁海州下注谓:“洪武初以州治牟平县省入,属莱州府,九年改属”。文登县下注谓:“洪武初改属莱州府,九年五月属登州府,后仍属州”。明初,境内设辛汪寨、温泉镇、斥山镇、乳山寨四巡检司。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御倭寇,在境内设威海、成山、靖海三卫和宁津守御千户所。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析辛汪都三里置设威海卫,原为文登县地,永乐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东海”之义。 “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明谷景阳《重请威海卫印记》)。威海之名从此始兴。威海即由此而来。宣德二年(1427年)设文登营。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又设百尺崖、寻山、海阳三守御千户所。卫、所皆隶属山东都指挥使司。
  清代
  境内为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地,设文登、荣成二县。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由辽东海道攻入,破宁海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卫置荣成县,县治在今荣成市成山卫,属登州府。同时裁威海、靖海二卫并入文登县,设威海、靖海二巡检司。境内还设有石岛、盐滩二巡检司。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00年在租界内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威海卫城里仍属文登县。
  中华民国
  境内大部分地区先后为山东省胶东道、东海道和胶东区地。民国二年(1913年)裁并府、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境内除租界区外,文登、荣成二县属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分胶东道置东海道,境内属之。1928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二级制,文登、荣成二县直属山东省。1930年10月,威海卫收回,置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1938~1942年,国民政府先后将山东省划为三个行署区,17个行政督察区,文登、荣成二县属胶东行署区第七行政督察区。1942年12月,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被国民政府撤销。1945年10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撤销了三个行署区,设立六个省政府办事处,分别领辖17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今境内属鲁东(第六)办事处第七行政督察区。自1945年8月以后,境内除威海卫市市区北部曾被国民党军队暂时占领过外,其余全部已是解放区。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发展形成了行政管辖区域。从1940年4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在荣成、文登和威海卫建立;9月,东海专区成立,威海卫行政办事处和荣成县、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属之。其后,境内先后又成立文西、文东(文登)、牟海行政公署等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属东海专区。1942年7月,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东海专区属之。1945年8月,威海卫解放,奉山东省政府命令,成立威海卫市,与东海专区皆隶属胶东行政区。1948年3月,威海卫市改属东海专区。专员公署驻文登。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至1987年6月,境内先后属东海专区、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和烟台地区、烟台市。1950年5月9日,经政务院批准,撤销胶东行政区和东海专区,组建文登专区,专员公署驻文登。其时,境内有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五县。1954年10月,威海市由专区辖市改为省辖市(县级),由文登专区督导。1956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文登专区,所属县市并入莱阳专区,专员公署驻莱阳。其时,境内设有文登县、荣成县、乳山县和威海市。1958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专员公署迁烟台市。同年,威海市由省辖市(县级)改为专区辖市,属烟台专区。1967年2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烟台专区改称烟台地区,今境内属之。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烟台地区,烟台市升为省辖市,威海市仍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行政区域改设为环翠区;同时,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管辖。1988年10月,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

3. 威海的历史是什么

 威海市历史悠久。
  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境内之远古历史,已经难考。
  《史记·夏本纪》云:“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西汉孔安国曰:“东表之地称嵎夷。”清胡谓《禹贡锥指》称:“今登州、莱州二府,皆为禹贡莱夷之地。”据此推断,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嵎夷之地,属青州,有莱夷聚居。
  春秋时期
   
  境内先后为莱子国地、齐国东莱地。
  莱子国为姜姓东方夷国。
  清宣统《山东通志卷二十·封建》云:“春秋襄公七年,齐晏弱围莱,莱共公浮柔奔棠。
  棠,莱邑,晏弱围棠灭之,迁莱于郳。”齐灭莱后,因莱地位于齐国之东,始称东莱(一说在历史上莱与东莱是两个国家)。
  《汉书·地理志》不夜县注曰:“《齐地记》云:‘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
  ’”不夜城旧址在今荣成市不夜村。
  清道光《荣成县志》谓:“不夜城边耕夫往往得古刀钱,其文云‘夜昜止保货’,是不夜又名夜昜矣。”
  战国时期
  境内属齐国东莱地。
  《国语·齐语》云:“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自莱归齐至秦统一六国,今市境一直为齐东莱地。
  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今市境先属齐郡,后属胶东郡,为腄县地。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之罘,立石颂秦德焉”。
  秦之腄县,设治于今烟台市福山区境内,以东别无他县。
  西汉时期
  境内属青州东莱郡地。
  《汉书·地理志》东莱郡注谓:“高帝置。
  师古曰:故莱子国也。”东莱郡治在今莱州市,领县十七,今市境内置有不夜县(设治于今荣成市不夜)、昌阳县(设治于今文登市宋村东)、育犁县(设治于今乳山市城阴村南)。
  是为境内有县级政区建置之始。
  东汉时期
  东汉初省并不夜、育犁二县,境内仍属青州东莱郡。
  郡治由今莱州市迁至今龙口市黄城集。
  1986年,在威海市区塔山北麓出土“长贵亭侯”龟钮铜印,其形制为东汉遗物。
  亭是县属行政单位。
  可知,东汉时,今市区一带曾是昌阳县长贵亭侯的封地。
  三国时期
  境内属魏东莱郡地,设昌阳县。
  西晋时期
  晋初,省昌阳县并入长广县,属长广郡,今市境南部属之,郡治在今海阳市发城(一说驻不其,在今青岛市城阳区城阳村北)。
  同时改东莱郡为东莱国(都掖县,今莱州),市境北部属之,为牟平县地,县治在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
  惠帝元康八年(公元298年),又析长广县复置昌阳县,设治于今莱阳市照旺庄,仍属长广郡。
  自晋至北齐间,昆嵛山以东不再有县治。
  东晋十六国时期
  后赵在牟平县析置东牟郡东牟县,今市境北部属之,郡治、县治均在今烟台市牟平区。
  境南部仍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
  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四代相沿未改。
  南北朝时期
  刘宋省东牟郡并入东莱郡,省东牟县并入牟平县,今市境北部属之。
  南部仍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
  北魏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分青州置光州(治掖县,今莱州),领东莱、东牟、长广三郡,今市境北部属东牟郡,为牟平县地;南部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
  东魏兴和元年(公元539年),析昌阳县地置观阳县,属长广郡,境南部属之,县治在今海阳市发城。
  北部仍属东牟郡,为牟平县地。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省东牟郡并入长广郡,仍属光州;天统四年(公元568年)由牟平县、观阳县析置文登县(一说文登置县于天保七年),今市境尽属之。
  隋代
  境内为青州东莱郡(治掖县,今莱州)地,设文登县。
  《隋书·地理志》青州部东莱郡注谓:“旧置光州,开皇五年改曰莱州,统县九。”在隋代,郡与州相继存续。
  开皇初废长广郡入莱州,至大业初又废莱州,置东莱郡。
  唐代
  境内为河南道登州(治蓬莱)地,设文登县。
  唐代,登州几经置废。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东莱郡置登州,州治文登,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
  如意元年(公元692年)又以莱州之牟平、黄县、文登复置登州,州治牟平。
  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徙治蓬莱。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废,改置东牟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称东牟郡为登州。
     自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 析文登县西境,于东牟故城(今牟平)置牟平县,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一千余年间,境西南部一直属牟平县,其余属文登县。
  五代时期
  境内建置与唐代同,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北宋
  境内为京东东路登州地,设文登县。
  宋延唐制,在境内置登州,初属京东路。
  熙宁七年(1074年)改属京东东路。
  境内置乳山寨,时属牟平县,即今乳山市乳山寨村。
  金代
  境内为山东东路宁海州地,设文登县。
  天会六年(1128年)金人攻取京东东路州郡,九年(1131年)以登州之牟平、文登两县立宁海军。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宁海州,领牟平、文登二县,州治今牟平。
  境内置温水镇(时属文登县,在今环翠区温泉汤村)、汤泉镇(时属牟平县,在今乳山市汤上村)。
  元代
  境内为中书省宁海州地,设文登县。
  金正大二年(1225年)元兵攻取京东州县,宁海州隶益都路。
  至元九年(1272年)宁海州直隶中书省部,领牟平、文登二县。
  明代
  境内为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宁海州地,设文登县。
  《明史·地理志》宁海州下注谓:“洪武初以州治牟平县省入,属莱州府,九年改属”。
  文登县下注谓:“洪武初改属莱州府,九年五月属登州府,后仍属州”。
  明初,境内设辛汪寨、温泉镇、斥山镇、乳山寨四巡检司。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御倭寇,在境内设威海、成山、靖海三卫和宁津守御千户所。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析辛汪都三里置设威海卫,原为文登县地,永乐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东海”之义。
   “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明谷景阳《重请威海卫印记》)。
  威海之名从此始兴。
  威海即由此而来。
  宣德二年(1427年)设文登营。
  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又设百尺崖、寻山、海阳三守御千户所。
  卫、所皆隶属山东都指挥使司。
  清代
  境内为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地,设文登、荣成二县。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由辽东海道攻入,破宁海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卫置荣成县,县治在今荣成市成山卫,属登州府。
  同时裁威海、靖海二卫并入文登县,设威海、靖海二巡检司。
  境内还设有石岛、盐滩二巡检司。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
  1900年在租界内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
  威海卫城里仍属文登县。
  中华民国
  境内大部分地区先后为山东省胶东道、东海道和胶东区地。
  民国二年(1913年)裁并府、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境内除租界区外,文登、荣成二县属山东省胶东道。
  1925年,分胶东道置东海道,境内属之。
  1928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二级制,文登、荣成二县直属山东省。
  1930年10月,威海卫收回,置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
  1938~1942年,国民 *** 先后将山东省划为三个行署区,17个行政督察区,文登、荣成二县属胶东行署区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2年12月,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被国民 *** 撤销。
  1945年10月, *** 山东省 *** 撤销了三个行署区,设立六个省 *** 办事处,分别领辖17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今境内属鲁东(第六)办事处第七行政督察区。
  自1945年8月以后,境内除威海卫市市区北部曾被 *** 军队暂时占领过外,其余全部已是解放区。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 *** 领导人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发展形成了行政管辖区域。
  从1940年4月开始,中国 *** 领导的县级抗日民主 *** ,先后在荣成、文登和威海卫建立;9月,东海专区成立,威海卫行政办事处和荣成县、文登县抗日民主 *** 属之。
  其后,境内先后又成立文西、文东(文登)、牟海行政公署等县级抗日民主 *** ,属东海专区。
  1942年7月,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东海专区属之。
  1945年8月,威海卫解放,奉山东省 *** 命令,成立威海卫市,与东海专区皆隶属胶东行政区。
  1948年3月,威海卫市改属东海专区。
  专员公署驻文登。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至1987年6月,境内先后属东海专区、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和烟台地区、烟台市。
  1950年5月9日,经政务院批准,撤销胶东行政区和东海专区,组建文登专区,专员公署驻文登。
  其时,境内有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五县。
  1954年10月,威海市由专区辖市改为省辖市(县级),由文登专区督导。
  1956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文登专区,所属县市并入莱阳专区,专员公署驻莱阳。
  其时,境内设有文登县、荣成县、乳山县和威海市。
  1958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专员公署迁烟台市。
  同年,威海市由省辖市(县级)改为专区辖市,属烟台专区。
  1967年2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烟台专区改称烟台地区,今境内属之。
  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烟台地区,烟台市升为省辖市,威海市仍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行政区域改设为环翠区;同时,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管辖。
  1988年10月,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
   

威海的历史是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