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6

2024-05-18 17:21

1.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6

1.区域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从大地构造上看,阿根廷东部出露中、新生代沉积物,形成油气等燃料矿产;阿根廷西部则为前寒武纪-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前寒武-早寒武世麻粒岩岩系和晚寒武-奥陶纪绿片岩等两套变质岩系组成,是个后加里东地台。北部广布结晶岩,习称塞拉潘帕地块。南部(帕塔哥尼亚地台)基底绝大部分被晚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及火山岩,局部海相沉积覆盖。上述南、北两区在成矿特点上明显不同。在塞拉潘帕地块,与基底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主要为伟晶岩型铍、锂、铌、钽矿,产于盖层内的有晚古生代、中生代砂砾岩型铀(钒)-铜矿和煤;中、新生代中酸性火成岩有关的热液型铀、金、银、铜、钨、锡-多金属,以及斑岩型铜矿。晚第三纪陆相火山沉积封闭盆地中产有盐湖型和矿化泉型硼、锂、钾盐类矿产。在帕塔哥尼亚地台,基底零星出露,盖层中产石油、天然气和煤。
阿根廷是一个矿产资源不太丰富的国家,拥有80多种矿藏,主要有:属于燃料矿物的石油、天然气、煤;属于金属矿的铁、铜、铍、铀、钨、铅、锌、铝、锰、银、钒、锑;属于非金属矿的瓷土、硫磺、硼酸盐、石膏等。此外还有丰富的石料资源,包括石灰石、花岗石等。可以提炼稀有金属铍的绿柱石,蕴藏量估计达1亿吨,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绿柱石矿多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东部各省,其中以科尔多瓦省的蕴藏量最多。阿根廷铀矿储量丰富,折合成浓缩铀为23,700多吨,居拉丁美洲第一位。
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谷地。全国现已探明的重要矿山有10个,即:①阿伦布雷拉矿(铜和金);②菲洛科罗拉多矿(钼、铜、金和银);③塞罗阿塔霍矿(铜和金);④拉博里塔矿(砷和铜氧化物);⑤拉奥亚达矿(铜、铅、银和金),以上各矿均位于卡塔马卡省;⑥法马蒂纳矿(银和金、拉里奥哈省);⑦埃尔多拉多-蒙塞拉特矿(铀、圣克鲁斯省);⑧丰塔纳湖矿(铅和锌);⑨科尔科瓦多矿(铅和铜),以上两矿均位于丘布特省;⑩帕琼矿(铜、圣胡安省西南部)。在上述10座矿山中,规模最大的阿伦布雷拉铜金共生矿,矿石储量3.5亿吨。其次是经济价值最大的帕琼铜矿,矿石储量约8亿多吨。这两个矿开采后,阿根廷可以达到铜的自给,并略有富余。
根据阿根廷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经综合分析,我国山东地勘局近几年首选在阿根廷南部圣格鲁斯成矿带、中部内乌步省两处远景区进行金矿的地质勘查找矿。南部圣格鲁斯成矿远景区位于南纬44°~46°间,海拔300~400米,属低山丘陵区,1/50万化探扫描工作已基本完成,圈定了许多化探异常区域,并由化探异常查证发现了大型拉瓦枉金矿床,矿床受北西和北东两组较大规模构造控制,矿化带分布在两组构造之间。目前已勘查了4条矿化带,单个矿体长250~300米,矿体平均厚度2.5米,金品位9.5g/t,银平均品位105g/t。前期勘探深度达160米,深部矿体继续延伸,探求矿石量950万吨。中部内乌肯省远景区位于南纬36°~40°间,海拔2000米以上,区内已发现2处小而富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长500~800米,厚0.5~3米,金品位9.21~15.64g/t,探求矿石量20万吨,阿根廷国营矿业公司在浅部已开采。周围有大片化探异常,异常值高,并发现了金矿化。
结论:从现有资料分析,认为阿根廷境内金银铜等有色金属矿有一定找矿前景的,可进一步工作,其它矿产成矿条件不太有利。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阿根廷的矿产资源主要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石料四大类。
(1)能源矿产
石油
阿根廷石油资源不太丰富。据官方统计,到1999年底阿根廷已探明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4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3%。储采比9.1,远低于拉美的平均水平37.7。已探明的四大油田是:丘布特省的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油田,内乌肯省的普拉萨温库尔油田,门多萨省的图蓬加托油田,以及胡胡伊省和萨尔塔省交界地区的油田。
石油是目前阿根廷消费的主要能源。
阿根廷石油是1907年发现的,最初由国家矿业局开采。1918年有些外国公司来阿采油。1923年成立国营石油公司,1925年在拉普拉塔建成第一座炼油厂。1945-1955年间实行外资企业国有化,国产石油满足国内消费的36%;1955-1958年间采油业大发展,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1962年后的10年增长趋缓,年增长率为5.5%;此后产量波动在2100-2500万吨之间,石油的自给能力逐年下降,从1972年的94%降至1975年的87%。1976年以后,政府采取鼓励二次采油和签订风险合同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石油勘探,于1978年发现圣豪尔赫湾海上油田,促使原油产量回升,原油产量由1987年的2300万吨直升1998年的4490万吨,年均递增6.27%。1999年产量4270万吨,比上年减少4.9%。由于国内消费不大,每年还有近半数的原油可供出口。同年消费量2320万吨,比上年增长0.8%。
天然气
阿根廷的天然气蕴藏量比较丰富。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萨尔塔省和南部的火地岛地区。到1999年底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6900亿m3,占世界总量的0.5%,储采比20.4,远低于拉美的平均水平66.2。
由于加强了资源勘探工作,已探明的天然气蕴藏量不断增加,1970年为1713亿立方米,1975年达到2004亿立方米。1976年内乌肯省天然气田的重大发现,使探明的天然气蕴藏量大大增加,1999年已达6834亿立方米。
近10年来阿根廷天然气生产增长很快,1989年产量190亿m3,1998年达到296亿m3,年均递增5.05%,1999年产量达336亿m3,比上年增长13.5%,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居世界第15位。同期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4.65%,1999年达到334.9亿m3,产消基本相当。
铀
铀矿资源丰富为发展核能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到80年代初期,全国已探明含铀矿床的面积为22.9万平方公里,据全国原子能委员会估计,查明储量(U3O8)约6万吨(其中可靠级的3万吨),相当于2.37万吨浓缩铀,能满足8个发电能力为450万千瓦的核电站运转30年的需要。铀矿蕴藏地区主要有3个:①门多萨省的马拉圭,②萨尔塔省的道科-安布拉约,③丘布特省的洛斯阿多贝斯。最大的矿山是门多萨省的平塔达铀矿,矿区面积为3000多平方公里,蕴藏量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一半。
丰富的铀矿资源为发展核能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阿根廷是拉丁美洲最早研究和利用原子能的国家之一。1950年成立全国原子能委员会,下属100多个实验室和几个研究中心,配有2,500多名科技人员。目前有5个试验和生产镭同位素的反应堆,它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可满足国内消费的90%。
建设核电站,增加核电站在电力构成中的比重,是阿根廷发展核能工业的重点。1974年,阿根廷建成了拉美第一座核电站“阿图查1号”。同年开始兴建第二座“恩巴尔塞”核电站。1979年,阿根廷政府又制定出规划,在2000年以前再兴建4座核电站。如按期完成计划,2000年阿根廷将拥有6座核电站,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30%左右。
阿根廷坚持独立发展本国核能工业和反对超级大国核垄断的政策。为了免受国际核垄断势力的威胁,阿根廷在第一座核电站中选择天然铀作燃料,以便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铀矿资源,并逐步掌握核燃料的全部循环技术,以达到完全掌握核燃料生产技术和自给自足的目标。
阿根廷是拉丁美洲少数几个开采铀矿的国家。为了坚持独立发展核能工业的方针,阿根廷努力加强和提高浓缩铀的生产能力。为此目的兴建的马拉圭浓缩铀工厂已于1976年在门多萨省建成投产,年产量为46吨。近来又建立了唐奥托圣拉斐尔和洛斯阿多贝斯等浓缩铀加工厂。全国浓缩铀产量迅速提高,1979年达到160吨,比1976年增加了348%。此外,一座年产.25万吨的重水工厂和一座能生产400多种核材料的工厂已开工兴建。但近年来阿根廷铀产量大幅下降。1996年生产铀28吨,1997-1998年铀年产量增加到35吨。
阿根廷重视同拉丁美洲国家的核合作,是拉丁美洲第一个出口核技术的国家。它先后同秘鲁、乌拉圭、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和智利等国签署了核合作条约,向他们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建立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能工厂。1980年8月30日阿根廷同巴西签署了两项执行议定书,规定在10年中两国将在核领域互换技术情报并共同培养人才。
煤炭
阿根廷煤炭资源不太丰富,已探明的储量只有54.65亿吨。主要分布在西部的4个地区:a.拉里奥哈省的中部、门多萨省的北部和圣胡安省;b.从门多萨省中部到内乌肯省的北部地区;c.里奥内格罗省西部的圣卡洛斯·德巴进而洛切到丘布特省西北部的埃斯克尔一带;d.圣克鲁斯省的里奥图尔比奥河谷。里奥图尔比奥是全国最重要的煤矿,蕴藏量达4.5亿吨,煤质良好。此外,在整个安第斯山脉地区和火地岛的山谷和河岸都藏有丰富的泥煤。
(2)金属矿产
阿根廷金属矿藏种类不多,主要有铅、锌、铜、锡、铁、锰、铀、铍、钨等,其中以铅、锌、铁、铀、铍、钨等的藏量较大。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国家西北部地区的胡胡伊、萨尔塔、卡塔马卡等省,中部地区的拉里奥哈、圣路易斯和科尔多瓦等省,库约地区圣胡安和门多萨省,以及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内乌肯、里奥内格罗、丘布特和圣克鲁斯等省。目前,由于资源枯竭,钨锡已不再生产。
铜
阿根廷铜矿已探明矿石储量为20多亿吨。这是近10多年来的找矿成果,而在50年代初,铜矿石全部依赖进口。近年来,开始对铜矿进行开采。70年代初产量为500吨(精铜),1975年下降到200吨,只能满足国内需要的10%。重要的铜矿有:帕琼铜矿矿石量8亿吨和巴约的拉阿鲁姆布内拉铜矿矿石量6.44亿吨,开采后阿根廷的铜可以自给。1997年Bajo de La铜矿项目投产,1998年矿山铜产量跃升至17.03万吨。
帕琼(EI Pachon)铜矿 位于圣胡安省卡林加斯塔区,Cam-bior和Comsnr各占50%的股份。斑岩铜矿,按Cu0.4%的截至品位计算,该矿拥有矿石储量8.8亿吨,平均品位为Cu0.62%,Mo0.015%,Au0.02%g/t和Ag2.4g/t。1998年以来一直在露天开采。
阿瓜里加(Agua Rica)铜钼矿 BHP拥有70%股权,Northern Drion拥有30%的股权,位于卡塔马卡省的the Bajo de la Alumbrera矿山附近,是省矿业公司下属的一个私有化的股份公司,是否开采仍有争议,因为品位不高不足以提出正当理由开采斑岩铜矿。给出一个设想的比率,按0.2%的铜截至品位计算,此矿拥有当量铜品位0.71%的亿吨矿石储量,实际年均品位是,铜为0.43%,钼为0.028%,金为0.19克/吨,银为3.01克/吨;最近又以0.4%的铜截至品位重新估算全部资源,获得8.02亿吨矿石储量,其中铜的品位为0.61%,金的品位为0.24克/吨,钼的品位为0.034%;以1%的铜的截至品位计算的高品位部分资源储量为0.6亿吨,其中铜的品位是1.3%,其他元素折合成1.74%的铜当量。
阿伦布雷拉(Bajo de La Alumbrera)铜金项目 Mount Isa公司拥有50%,North公司拥有25%,Rio Algom公司拥有25%股份,1998年投产。Alumbrera矿物公司的所有权由Yacimientos Mineros Aguas de Dionsio,一个由卡塔马卡省政府和国家政府代表组成的法人公司,共同分享,即它们有权得到项目的净收益的20%。金属价格低迷,使这个初步预算投资12亿美元(其中包括和阿伦布内纳矿山相配套的铜冶炼厂投资5亿美元)的项目合作者寥若晨星,只有Rio Algom,North等公司加盟。1998年这个矿完成基建,达到或超过设计生产能力8万吨/日,平均生产20万吨/年的铜和64万盎司/年的金。按0.27%的当量铜截至品位计算,阿鲁姆布内拉矿山开采拥有6.44亿吨矿石储量品位在0.51%的铜和0.62克/吨的金,保证年限在17年以上。根据一项矿山产量生产年限优化研究方案,在今后5年内要将产量提高到12万吨/日。
圣乔治铜矿 以铜为主,伴生金和银,位于门多萨省,业主为Northem Orion,矿石储量1.46亿吨,平均品位Cu0.5%,Au0.2g/t和Ag3.5g/t。该矿床有望采用淋滤SX-EW法进行大规模露采和选矿,但尚未进行计划中的可行性研究。
金和银
阿根廷近年在该国南端圣克鲁斯省南部发现塞罗旺瓜迪亚金银矿,矿石储量达900万吨,金品位达10克/吨,银113克/吨,即含有金90吨,银1017吨,现正在开发中。
阿根廷的黄金矿山产量由于找矿成果,近几年取得突破,由1996年的0.9吨、1997年的3吨,一跃达到1998年的22吨,1999年突破30吨。
塞罗旺瓜迪亚(Cerro Vanguardia)金银矿 位于南帕塔戈尼省,露天开采,股份由下列几个公司所有:Mincorp拥有46.25%的股权,阿根廷Perez Compance的公司拥有46.25%,圣克鲁斯省的Fomicruz公司拥有7.5%。建设总投资2.7亿美元,1998年10月投产,矿山生产能力为2000吨/日,拥有证实资源量900万吨,平均品位9.7克/吨的金和113克/吨的银,预计每年生产21万盎司金和160万盎司的银。
维拉的罗(Veladero)金银矿 位于科迪勒拉一个最有远景的地区,距Barrick公司在智利境内的Pascua-lama金银矿仅6公里。阿根廷黄金公司占60%股份,Barrick占40%股份。该矿床有两个矿带,据估计,矿石总资源量22060万吨,矿石平均品位为Au1.2g/t,Ag22.9g/t,即金265吨,银5050吨。
皮尔圭塔斯(Pirquitas)银锡锌矿 位于阿根廷西北部的普拉地区(Aotiplano),可行性研究于1999年4月由业主阳光采矿公司和Refining Wcngpfdn公司完成,并投资进行输矿管道的建设。按照60g/t Ag的截至品位,计算得到在经济上可回收的证实和可能矿石储量2160万吨,平均品位Ag167g/t,Sn0.33%,Zn0.57%。投资1.2亿美元,最终建成6000吨/日产能的露天采矿矿山,矿山服务年限10年。
迪亚伯力洛斯(Diablillos)银金矿 位于沙尔塔省,Barrick占70%的股份,太平洋岸国际公司占30%股份,按0.4g/t金当量的截至品位获得露采推断资源量4950万吨,平均品位Ag68.3g/t,Au0.42g/t。如采用0.8g/t Au的截至品位,估计可获得3070万吨高品位矿石资源量,平均品位Ag92.7g/t,Au0.6g/t。
铝
铝土矿储、产量不详。阿根廷正在建一个年产72.1万吨的电解铝厂。1994年-1998年分别产铝17.5、18.55、18.39和18.72万吨,其中40%~50%用于出口。氧化铝原料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和德国进口。年出口铝材10万吨左右。
万达港(Pto.Wanda)铝土矿 位于米西奥内斯(Misiones)省,由米西奥内斯乌梅-米利亚铝股份公司(Hume&Milia Cia De Sierra Grande S.A.)经营。矿石年生产能力为10%~50万吨。主要产品为铝、氧化铝,副产品有铁矿石、氧化铁、金红石、颜料和硫酸等。
开采方法露天开采。选矿厂日处理矿石能力为1000吨。
冶炼厂主要产品为铝,其它产品为钛、金红石、铁矿石。铝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
精炼厂主要产品为氧化铝,其它产品为金红石、铁矿石、铸铁。氧化铝年生产能力为6.4万吨。
铅和锌
铅和锌是阿根廷的重要金属矿。据估计全国锌储量为900万吨,铅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矿藏主要分布在北部胡胡伊省和中部的圣胡安省。胡胡伊省的阿吉拉尔矿和圣胡安省的卡斯塔尼奥-别霍矿两座规模最大的铅、锌、银等金属共生矿。这两大矿的产量在全国铅、锌矿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
目前开采铅、锌矿的是CMASA公司,主要产区为胡胡伊省阿奎拉尔矿山。矿石储量6600万吨,矿石含Pb6.2%、Zn7.6%和Ag3.7盎司/吨。该矿于1936年投产,目前生产能力年产锌精矿8万吨,铅、银精矿4.2万吨(Mining Annual Review1983)。据World Metal Statistics(1999),1996-1998年分别开采铅(金属量)1.13、1.34和1.5万吨,锌3.11、3.34和3.56万吨。
阿奎拉尔(Aguilar)铅矿 位于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Jujuy)省,由阿奎拉尔矿业股份公司经营。1936年投产,现为地下开采。1981年实际矿石产量为60万吨,岩石掘进量为54.4万吨。主要产品为铅、银精矿及锌精矿。选矿厂日处理矿石能力为2100吨,采用优选浮选法。
目前生产能力为1800吨/日,有两个地下矿,铅的品位为3%,锌的品位为7%,银的品位为70克/吨。1993年以来,这个矿已服务了近7年,周围大面积的土地由Comsur控制,可用于勘探铅、锌。
铁矿
阿根廷铁矿储量估计为7.49亿吨。主要铁矿有胡胡伊省的萨普拉矿和里奥内格罗省的谢位格兰德矿。萨普拉矿的蕴藏量为1.1亿吨,品位为35%~45%。谢位格兰德矿于1947年发现,据估计,铁矿砂的蕴藏量为1亿多吨,矿石品位为55%~60%。阿根廷铁矿的开采量很低,1960年为14万吨。70年代内,开采量有所增加,1970年为24万吨,1976年又增至25万吨。目前产量也只有数十万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铁矿石。
格兰德山(Sierra Grande)铁矿 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内格罗河省(Rio Negro,Buenos Aires),由格兰德山帕塔戈尼亚钢铁股份公司(Hierro Patagonico De Sierra Grande S.A.)经营。为地下开采矿山。设计日矿石生产能力为1.4万吨。
该矿含矿岩层厚300~1100米,其下盘为早期古生代砂岩,上盘为石灰岩和中生代火山斑岩。在所发现的三个矿体中,除北矿体为赤铁外,其余两个矿体分别为细粒磁铁矿和假像赤铁矿。根据矿体的揭露情况表明,南矿体的开采条件最有利,矿体长3150米,宽10~14米,倾角45°~60°,埋藏深度800米。磁铁矿平均含铁品位54.8%,含磷1.5%。南矿体的矿石总储量为2.13亿吨,其中可靠储量为1.08亿吨。
锰
阿根廷锰矿最重要的采区是YMAD公司的法拉朗内格罗矿山,已知储量250万吨,平均含锰12%,金7克/吨和Ag113克/吨。
锂
世界锂产量主要产自智利从南卡洛里纳到萨拉德阿塔卡玛的高原盐湖(塞浦路斯-福特矿物公司)和阿根廷的萨拉、德、霍姆伯瑞木尔托地区(FMC锂公司)。作为阿根廷3个新建锂矿山之一的Fenix锂矿项目,FMC锂公司投资1.37亿美元,在卡塔马卡省组成Altiplan矿物公司,采用高技术流程,生产碳酸锂,该矿床拥有可回收的卤水储量85万吨,平均品位Li600~650ppm,这要比智利在采矿山的品位要低一些。
结论:从现有资料看,阿根廷境内铜、金、银和铀矿产有一定勘查和开发前景,特别是低品位铜金银多金属矿,可在已知矿化集中区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较大面积的踏勘选点,然后再决定是否进一步勘查和开发。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6

2.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2

1.区域地质和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在大地构造上,墨西哥可划分为南科迪勒拉褶皱带和墨西哥湾沿岸地斜(湾岸地斜)两大构造单位。前者构成墨西哥国土的主体,地貌上大多表现为雄伟的山脉与高原;后者自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的构造位置,接受了大量的陆相和海相沉积,在地貌上表现为低平狭长的平原和台地。
(1)南科迪勒拉褶皱带
南科迪勒拉褶皱带占据了墨西哥绝大部分国土,赋存有除石油以外的其它多种矿产。这些矿产的形成大多与中、新生代的岩浆作用有关。
主要由第三系火山岩石组成的西马德雷山脉,以及中央高原均为墨西哥重要的有色金属分布区,产有银、铅-锌、锡、锑、钨、铋、汞等多种矿产,其中有世界闻名的雷亚德安琪尔斯银矿、瓜那华托银矿和拉美最大的维楚科锑汞矿等,西北部的索诺拉地区主要分布有铜、金、钼和石墨,其中拉卡里达德和卡纳内阿两大铜矿位于美国斑岩铜矿带的南延部分,它们的形成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有关。南马德雷山脉及巴尔萨斯河谷地区主要产有铁矿。在下加利福尼亚区。在科阿韦拉、索诺拉等地的一些盆地中,赋存有中生代的煤。特万特佩克地峡是墨西哥硫磺的主要分布区。
(2)湾岸地斜
范围大致包括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及尤卡坦半岛。墨西哥湾沿岸平原为已知的油气集中分布区。从北部的萨比纳斯盆地到南部的坎佩切盆地,绵延1000多公里,分布着大小几十个油田。其地层主要为早白垩阿尔布阶礁灰岩及第三纪碎屑岩。坎佩切湾海上油田,产层主要为白垩系与古新统白云岩化灰岩。
墨西哥湾海岸盆地是中新生代的小洋盆地的周边,基底由古生代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中侏罗统至第三系沉积盖层最厚15000米。这一墨西哥湾小洋盆地在墨西哥的周边分为若干个产油区。
2.主要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墨西哥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铅-锌、锰、汞、铁、铋、金、钼、镉、锑、钨、锶(天青石)、硫、石墨、萤石、重晶石、石膏、砷、磷块岩、硅藻土等。其中,银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铋、镉储量居世界第四位;铅、锌、铜、汞、锑、砷、萤石、锶(天青石)、锰、重晶石等矿种的储量也居世界前列。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墨西哥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业生产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国内资源短缺需要进口的矿产主要是:铝土矿、铬、锡、镍、锂盐等。

表5 墨西哥主要矿产的储量及储量基础(截至1999年)


续表

(1)能源矿产
石油和天然气
墨西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坎佩切湾。截至1999年底,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41亿吨,合284亿桶,占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2.7%,列世界第10位;天然气储量8500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的0.6%,列世界第25位。在500米等深海线以内的大陆棚(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内,尚有180万平方公里主要为海相沉积层,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查前景。现已探明和在开采的油气田可分为五大油气区,它们是:
东北部气区:范围包括布尔戈斯盆地和萨比纳斯盆地,面积21.1万平方公里,主要为天然气田。布尔戈斯盆地为格兰德河向斜西南翼,北部与美国得克萨斯沿岸区相连。地层向东北倾斜并增厚,发育许多向海湾下降的同生断层及其伴生的短轴背斜,呈东南向。厚度和渗透性变化大,多呈透镜状,如雷诺萨气田。由于砂岩的变化,油气不完全受构造控制,各产层有独立的油水和气水界面。孔隙度为8.4%~27.7%。产层主要为第三系始、渐新统三角洲相砂岩。在萨比纳斯盆地,产层为上株罗统砂岩和下白垩统白云岩。
坦皮科油区:由塔毛利帕斯台地和契孔特佩克山前拗陷组成,面积6.2万平方公里。又可分为三个小区:(Ⅰ)北部埃巴诺-帕努科构造区,又称坦皮科区,产层主要为中、上白垩统灰岩,其次为下白垩砂屑岩和上侏罗鲕状灰岩。(Ⅱ)黄金港区,产层主要为中白垩灰岩,油田呈弧状分布,绵延180公里,近海也发现油气。(Ⅲ)波萨里卡区,产层为中白垩灰岩。
韦腊克鲁斯油气区:是个复向斜盆地,面积3万平方公里,产油层为中、上白垩统灰岩。
雷福尔马油区:泛指墨西哥南部的陆上油气区,面积6万平方公里。沉积岩在盆地中厚8250米,在隆起处厚4000米。西部的伊斯特莫盆地,侏罗系盐岩形成许多盐丘构造,白垩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在贾耳帕隆起,发育的白垩-侏罗系生物灰岩组成雷佛玛油区的高产层。第三系主要为碎屑岩,不整合于白垩系之上,在隆起两侧的盆地区,岩性和岩相有差异。在马库帕纳-坎佩切盆地的东半部,第三系向尤卡坦台地方向渐变为石灰岩为主。伊斯特莫含盐盆地为盐丘构造和盐丘构造形成的油气田,产层主要是下古新统恩坎托组砂岩,有4个砂岩组。产层主要为下古新统砂岩;中部贾耳帕隆起和韦芒吉洛盆地,是该区主要高产油区,产层为侏罗、白垩系泥质灰岩,生物碎屑岩和白云岩;雷佛玛油区包括韦芒吉洛盆地和贾耳帕隆起。贾耳帕隆起为北北西向倾没的复背斜,在此隆起及其西缘已发现70多个中生代构造,产层主要为侏罗-白垩系砾屑灰岩,砂糖状白云岩,裂缝泥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平均厚度100~1200米,储集空间的形成与礁、白云岩化、溶蚀作用和盐丘侵入引起的裂缝等有关,平均孔隙度8.39%~13.28%,渗透率200毫达西以上。生油层为深色泥晶灰岩,上侏罗统生油层有机炭含量0.5%~4%,属I类干酪根,厚500~700米。以上白垩统页岩、泥灰岩和始新统页岩为盖层,厚300~600米。油田主要属短轴背斜圈闭,闭合度大,断裂发育。油层一般埋深4000米以下。马库斯帕纳-坎佩切盆地的储层为第三系砂岩,以背斜油气田为主。在盆地西南边缘,构造呈北西向,中部呈北东向,主要产天然气和凝析油。坎佩切海上油气区是墨西哥1975年开辟的新油气区,裂缝、洞穴和孔隙发育。已发现十多个油田,均属构造圈闭。面积4.8万平方公里,比雷佛玛油区大7倍。人工地震发现200多个背斜构造,钻到的上侏罗统至中新统地层厚3000米以上。上侏罗统主要是泥页岩,夹碳酸盐岩和砂岩,中部间夹石膏厚约600米。白垩系主要是白云岩,裂缝和溶洞发育,厚度400~500米。古新统为白云质角砾岩,厚200~300米。始-渐新统主要为页岩,偶夹石灰岩和白云质角砾岩,厚200~300米。中新统厚600~2600米不等。产层为白垩系和古新统白云岩化砾屑灰岩、白云岩和白云岩。
坎佩切湾海上油气区:面积4.8万平方公里,有60个含油前景良好的构造,产层为白垩系和古新统白云岩化碎屑灰岩。原油探明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一半。
铀
全国已探明铀储量1万吨,推测储量10万吨。其中回收成本80~130美元/kg铀的储量1700吨,≥130美元/kg铀的1700吨。主要分布在奇瓦瓦、杜兰戈、索诺拉、新莱昂和塔毛利帕斯州。
已知的铀矿床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分布在西马德雷山州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的浸染状矿床,包括奇瓦瓦中部的佩尼亚布兰卡(全国最大铀矿)、索诺拉州的洛斯阿莫莱斯及杜兰戈州的拉普雷西萨等矿床,铀赋存在第三纪火山岩与下伏的白垩系灰岩及古生代变质岩的接触带中。第二类是分布在沿岸平原的砂岩型矿床,主要有塔毛利帕斯州的拉科马、布埃纳维斯塔及埃尔恰波特等矿床,它们均产于渐新统砂岩中。
(2)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
银
墨西哥银储量十分丰富。拥有储量基础40000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3.2%,与加拿大并列,为世界第一位。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墨西哥高原中部和西马德雷山脉。
总体来说,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是墨西哥最重要的银成矿区,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第三纪火山岩区之一,面积27.5万km2,其火山岩盖下部火山岩系平均厚度约1km,时代为古新世一早始新世(拉拉米期),由安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硅质火山岩组成,其上不整合覆盖平均厚约1km,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的块状硅质熔结凝灰岩(上部火山岩系)。该区内的银(-金-铅-锌)矿床主要与下部火山岩系有关。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产有帕拉尔、圣巴巴拉、圣弗朗西斯科德尔奥罗、弗雷斯尼略、瓜那华托等著名银矿床。
银矿床主要成矿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第二类为中深热液银-钴-镍矿床,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北部;第三类是交代型铅-锌-银矿床。此外,作为斑岩铜矿副产品回收的银,也是银的重要来源。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组合。

表6 墨西哥主要银矿床一览表


续表


续表

萨卡特卡斯(Zacatecas)火山岩型银、铅、锌(铜)矿 墨西哥的主要银矿床,位于萨卡特卡斯市郊。银储量23236吨,品位120克/吨。矿体产于破火山口北部边缘同心状和切向分布的断裂、破裂带中。区内有5个脉系:坎特拉、马卡诺奇、韦塔格朗德、塔霍斯德帕努科和普洛莫萨。成矿与第三纪火山喷发活动中晚期的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破火山口构造为流纹岩岩浆活动提供了有利通道。
奈卡(Naica)火山热液型银、铅、锌、铜(金、)矿 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银储量3200吨,品位150~200克/吨;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0.34克/吨。浸染状、块状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呈馒头状,筒状产出,含矿岩石是灰岩,矿石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矿区有11个管状和50余个柱状矿体群,前者长约50米左右,最长达700米,厚1~10米;柱状体直径3米,最大处80米。地下开采,年产金40公斤,选厂日处理矿石2500吨。
塔约耳提塔(Tayoltita)火山热液型银、铅、铜(金)矿 位于杜兰哥州西部。银储量14339吨,品位373克/吨。金属储量1吨,品位0.28克/吨,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脉状矿体充填在第三纪流纹岩、安山岩中,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方铅矿、黄铜矿为主要金属矿物。露天开采,年产金0.5吨,选厂日处理矿石2000吨。
圣欧拉里亚(Santa Eulalia)矽卡岩型银、铅、锌矿 位于奇瓦瓦东25公里。银储量在1万吨以上,品位125~350克/吨;铅金属储量11.5万吨,品位2.6%,锌金属储量32.8万吨,品位7.4%。硫化矿。热液交代层状矿床。地下开采。
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热液脉型银、铅、锌、铜(金)矿 位于奇瓦瓦南400公里。
圣马莉亚(San Maria)热液脉型锌、铜、铅(银)矿 位于萨卡特卡斯州西部。锌金属储量111.3万吨,品位5.3%,铜金属储量26万吨,品位1.24%,铅金属储量11.1万吨,品位0.55%。硫化矿,成矿时代中新世。矿体呈脉状、不规则状,赋存于硅化灰岩和花岗岩接触带中,平行于花岗闪长岩株,矿脉长达数百米,宽几厘米到3米。地下开采,日产矿石2400吨,选厂日处理矿石4400吨。
塔斯科(Taxco)热液脉型银、锌、铅矿 位于格雷罗州。银储量2130吨,品位163.87克/吨;锌金属储量33.6万吨,品位4.2%,铅金属储量15万吨,品位1.9%。硫化矿。矿区有两种类型:(1)铅-锌-石英脉型,脉长几百米到1000米,宽1.5~10米,深300米。(2)灰岩中的不规则状交代矿体,矿体宽20米,含铅锌较低。地下落顶充填法开采,矿石产量3000吨/日,选厂处理矿石3300吨/日,金属回收率:银90%,铅92%,锌78%。
雷亚尔德安琪尔斯银矿 位于萨卡特卡斯州东南部萨卡特卡斯城东南61km,构造上处于中央梅萨山脉西缘,靠近西马德雷山脉火山岩区东南翼。矿床产在白垩系组成的穹窿(或短轴背斜)的轴部附近,平面上呈400×450m的椭圆形。全部矿化产于晚白垩世碳质砂岩和粉砂岩中,岩性单一的地层矿化很少发育,而互层-交互纹层相(单个纹层厚度小于5mm)为矿化提供了有利位置。在与厚3~9cm的砂岩呈交互纹层的粉砂岩中,矿化细脉最为发育,在砂岩层厚度增大时,银品位大大降低。而在含有交互纹层状粉砂岩并具有滑动或变形层理的砂岩透镜体中,存在高品位网脉型矿化。银以25g/t为边界品位,以70g/t为工业品位(入选品位)圈出矿体。矿石储量1亿吨。入选矿石含铅0.95%,锌1%。该矿拥有银储量6375吨,平均品位65~128克/吨;锌储量54万吨,铅储量58.8万吨。1982年投产,目前日采选矿石1.5万吨,年产银200吨以上(1997年为219吨),成为墨西哥也是世界最大露天银矿山。
金
金资源丰富。储量基础为340吨(12000000盎司)。大部分为中-新生代银金矿,其形成多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如瓜那华托州的托里斯塞德罗斯矿山,奇瓦瓦州的奥坎波矿山都属此类。此外,还有在卡纳内阿铜矿、奈卡铅锌矿、弗雷斯尼约银-铅-锌矿中的伴生的金。上述矿床除卡纳内阿铜矿外,均为火山热液型矿床。墨西哥的主要金矿床有:
圣弗朗西斯科德尔奥罗(San Francisco del Oro)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 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银储量大型,3200吨,铅、锌金属储量分别为4.89万吨和4万吨。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0.34克/吨。硫化矿,成矿时代晚于白垩纪。矿体为宽0.5~1米的矿脉群,充填在强烈褶皱的钙质白垩纪页岩内,上面覆盖有火山岩,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组合。地下充填法开采,年产金0.4吨,选厂日处理矿石3250吨。
奥坎波(Ocampo)火山热液型金、银矿 位于奇瓦瓦州南部。金储量中型,品位7.78克/吨。贫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为脉状,产于安山岩及流纹岩中,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矿物为紫水晶、方解石、银金矿、辉银矿、辉铜银矿组合。至1982年累计产金5.44吨。
托里斯塞德罗斯(Torres-Cedros)火山热液型金、银矿 位于瓜那华托州。金储量大型,品位2.27克/吨。银品位340克/吨。贫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化带长几公里,赋存在流纹岩内,呈网脉状产出,围岩是页岩、片岩。矿物为银金矿、自然金、银的硒化物、硫化物组合。地下开采,年产金0.8吨,累计产金233吨,选厂日处理矿石2000吨。
铜
铜资源丰富。储量为2700万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与美国斑岩铜矿带毗邻的索诺拉州。此外,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米却肯州也有铜矿分布。
按地质-工业类型,铜矿床分为:①斑岩型铜矿床。②沉积型砂页岩铜矿床,如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波莱奥铜矿。③火山岩型黄铁矿矿床。三种类型中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它占总储量的97%。墨西哥主要铜矿床有:
卡纳内阿斑岩铜矿 位于索诺拉州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斑岩铜矿之一。矿化带长9.6公里,宽4.1公里,共有12个矿体。成矿时代早第三纪。产于花岗斑岩小岩体内,局部也产于外接触带和角砾岩筒中。矿石为细脉-浸染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铜矿、辉铜矿和斑铜矿。在矿体的边缘有闪锌矿和方铜矿。矿床氧化带厚70米,次生富集带不发育。共有铜金属储量1190万吨,铜品位0.7%,钼金属储量9万吨(其中3万吨可回收),钼品位0.001%。伴生有金。围岩蚀变有钾化、绢细化、银化、青盘岩化。露天开采,剥采比为3∶1,日产矿石3万吨。
坎波莫拉多(Campo Morado)火山岩型铜、锌、铅(金、银)矿 位于格雷罗州伊瓜拉西南70公里。铜金属储量18万吨,品位0.68%,锌金属储量27万吨,品位3.12%,铅储量5万吨。块状、浸染状硫化矿,成矿时代早白垩世。含矿岩石为长英质火山角砾岩,矿体为透镜状。下盘绿泥石蚀变带具浸染状金属硫化物矿化。含矿岩系的上下盘岩石为凝灰质板岩、硬砂岩、安山岩和流纹质凝灰岩。
埃尔阿尔科(El Arco)斑岩型铜矿 位于加利福尼亚半岛。铜金属储量327万吨,品位0.6%,浸染状、网脉状硫化矿,成矿时代白垩纪(107百万年)。矿体呈网脉状赋存于二长岩中。围岩蚀变有钾化、青磐岩化。
拉韦尔代(La Verde)斑岩型铜、钼(金、银)矿 位于米却肯州。铜金属储量130万吨,品位0.69%,金品位0.3g/t,银4.7g/t。网脉状硫化矿,成矿时代晚白垩世。矿体属角砾岩筒型,赋存于石英闪长斑岩中。矿区由两个矿段组成。围岩蚀变有钾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已建矿山,日产矿石1.65万吨。
圣伊西德罗(San Isidro)斑岩型铜(金、银、铅、锌)矿 位于米却肯州。铜金属储量15.75万吨,品位0.45%。网脉状硫化矿。矿床产于花岗闪长岩中,由两个矿体组成。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
因瓜兰(Inguaran)斑岩型铜(银、钨)矿 位于米却肯州南部。铜金属储量26万吨,品位1.3%~1.5%。硫化矿,成矿时代白垩纪。该矿属角砾岩筒型。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花岗岩中。围岩蚀变有硅化、电气石化、青磐岩化。地下开采,日产矿石2000吨。
铅-锌
墨西哥铅、锌资源丰富。铅储量为100万吨,储量基础为200万吨,锌储量为600万吨,储量基础为800万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奇瓦州、索诺拉州及中部的萨卡特卡斯州。主要矿床类型为脉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墨西哥的主要铅-锌矿床有:
特科洛特(Tecolote)矽卡岩型锌、铜(钨、银)矿 位于索诺拉州。银储量超过1万吨,品位125~350克/吨。锌金属储量5.6万吨,铜金属储量1.6万吨,品位1.82%。硫化矿。矿体呈不规则状,产于泥质和钙质建造的接触带中。地下开采,年产矿石15万~30万吨。
帕拉尔(Parral)热液脉型铅、锌、铜(银)矿 位于奇瓦瓦南。铅+锌金属储量大型,铅品位5.8%~3.3%,锌品位4%~10%。硫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矿脉呈北东走向,倾向南东,赋存在粘土质灰岩、安山岩中。矿体厚达18米。矿石含银250g/t。地下充填法开采,年产矿石30万~50万吨,选厂日处理矿石1000吨。
锑
锑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基础18万吨。主要分布在圣路易斯波托西、索诺拉、伊达尔戈(锡马潘锑矿)、格雷罗和瓦哈卡州(洛斯特茹科兹锑矿)。该国有五个较大的矿床,属汞锑石英脉型及锑铅锌多金属型。按成矿作用及产出特点,有热液层状矿床(如圣路易波托西州的圣-何塞锑矿)及热泉锑汞矿(如维楚科锑汞矿)等类型。
钼
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基础23万吨,主要分布在索诺拉州,大多集中在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以及斑岩矿床中,这些矿床位于亚利桑那斑岩铜矿带的南延部分,与第三纪浅成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其中的拉卡里达斑岩铜矿是世界上大型产钼矿山之一。
(3)黑色金属矿产
铁矿
资源不太丰富,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北部高原一带,主要矿区有:
杜兰戈-萨卡特卡斯铁矿区,其中著名的有杜兰戈州的塞罗·德梅尔卡多铁矿;
高原南部和南马德雷山脉矿区,分布范围较广,其中巴尔萨斯河谷的拉斯特鲁斯铁矿储量1.85亿吨,含铁量高达63%;
北部高原和西北部铁矿区,主要是分布在科阿韦拉和奇瓦瓦州的一些中小型铁矿。
这些矿床大多为接触交代型矿床。赋存在早白垩灰岩与晚白垩世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中。主要矿石矿物有赤铁矿(奇瓦瓦州拉佩拉铁矿)和磁铁矿(拉斯特鲁斯铁矿)等。
锰矿
金属储量基础900万吨,主要分布在伊达尔戈州(莫兰戈锰矿)、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卢西弗锰矿)和哈利斯科州(奥特兰锰矿)。此外,在奇瓦瓦,杜兰戈等州出也见有锰矿。
莫兰戈锰矿为沉积成因,矿体赋存在碳酸盐岩建造中;奥特兰和卢西弗锰矿则与火山作用有关,属火山-沉积矿床。

3.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3

1.秘鲁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秘鲁有着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秘鲁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中段及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位置,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
安第斯山脉的中段(南纬4°~27°),宽度和高度明显大于北段,地形结构主要表现为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楔入宽阔高原。在秘鲁境内,高原深受亚马孙河上游支流切割,形成众多与构造方向一致的深邃峡谷。由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组成,表层为第四纪及近代的碎屑物质,起伏缓和。高原中部的构造盆地内,遗留众多古河谷、干湖盆和大盐沼。高原东侧是主要由古生代板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组成的东科迪勒拉山脉,高原西侧的西科迪勒拉山脉褶皱期较晚,主要出露侏罗纪和白垩纪岩层,南纬16°~18°之间,火山分布密集,其中高于5700米的火山锥有18座(包括尤耶亚科等活火山),为安第斯山脉第二火山带,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火山带之一。
秘鲁地处安第斯地槽褶皱带的中段,东部与巴西地盾相邻。在大地构造上属“环太平洋巨型含银构造带”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可分为瓜亚基尔盆地、安第斯褶皱带、安第斯山前褶皱断裂带(即乌卡亚利盆地)、普图马约盆地(又称上亚马逊盆地)、阿克里盆地等五个构造单元。普图马约盆地和阿克里盆地属边缘拗陷性质,期间并没有明显的隆起相隔。
地史演化分析认为,在早古生代巴西前寒武纪地盾以西已发育成一狭长的地槽带,可能从寒武纪开始即接受沉积,但目前已知最老地层为奥陶系,为一套深色板岩、千枚岩和页岩组成的变质泥质岩系,成带状从玻利维亚西北延至秘鲁北部的马腊尼翁河上游。海西造山运动时期,安第斯地槽紧密褶皱,局部变质,整体上升而被剥蚀,二叠纪时有中、酸性的火山岩喷发。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地槽区又开始沉降,从东至西沉积有蒸发岩、陆相碳酸盐岩、砂岩和页岩,且火山活动频繁。中侏罗世时,中科迪勒拉山脉隆起,将地槽分为东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两段,前者为冒地槽,沉积了大量碎屑岩,向东超覆沉积在地盾的古老岩系上;后者为优地槽,沉积了巨厚的复理石碎屑岩和少量的碳酸盐岩,在相当于现在的沿海地区有火山岛弧和岩浆岩体侵位。白垩纪为广泛的海侵,西部的优地槽主要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岩。东部冒地槽为碳酸盐岩,向东碎屑岩渐多,靠近地盾区主要为陆相沉积。经历了中生代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作用,本区的铜、银等金属成矿物质已得到初步富集,有的已形成具工业开采价值的矿床。
第三纪时,科迪勒拉山中部又褶皱隆起和发生断裂,有频繁的火山活动,并形成一些陆相山间盆地。西部以正断层为特征,断续发育包括浊流沉积的海相碎屑岩。东部主要是沉积陆相碎屑岩,堆积最厚达6100m,期间渐新世海侵曾从北部进入东部。这一时期的成矿物质高度活化,为本区形成铜、银等多金属矿床提供了物质来源,成为区内最重要的成矿时期。
可以认为:在经历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成矿作用,秘鲁已经成为一个以银为代表的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区内广泛发育多期侵入岩、火山岩,岩浆活动十分强烈,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聚矿构造样式繁多,且成矿物质来源丰富。除前述已发现的诸多矿床之处,秘鲁还有许多地区因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限制有待进一步的查证;特别是最近安塔米纳特大型Cu-Zn-Ag矿床的扩大,预示着本区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秘鲁有100万平方公里的沉积盆地,占全国面积的85%以上。近年的勘探表明,秘鲁石油有相当大的潜力,主要是亚马逊林区、沿海某些地区和大陆架。有关资料证明,目前在沿海、山区、林区和大陆架有6400万公顷沉积盆地蕴藏石油,可以签订勘探和开采合同。已在林区发现四个新的含油结构:圣胡安、南卡什博亚、波兰塔亚库和瓦亚。
结论:秘鲁的斑岩型铜钼矿、中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和油气等矿产资源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好,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2.矿产资源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著名的安第斯山由北向南纵贯秘鲁全境,于是形成一个丰富的含矿地带。秘鲁的矿带约占其领土的26.6%,尤以东安第斯山蕴藏最多。丰富的矿产资源,使秘鲁成为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也是拉美重要的矿产出口国。
秘鲁矿产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品种多,二是储量大。秘鲁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铜、铅、锌、银、金、铁、铋,此外还有钨、锰、煤、锑、镉、锡、磷、铀、钼、石油、汞、石墨、钒、硝石和重晶石等。
目前,秘鲁已探明的一些矿产的储量是:铜储量1900万吨,储量基础4000万吨,居拉丁美洲第2位,世界第3位。主要分布在塞罗维尔德、科夫里萨、托克帕拉、克里亚维科、廷塔亚、安塔米纳和马尔科纳等地。秘鲁铜产量占世界第7位,仅次于智利、美国、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钼储量14万吨,储量基础23万吨,与墨西哥并列,居世界第6位。铋储量1.1万吨,储量基础4.2万吨,居世界第3位。镁矿石8亿~10亿吨,居拉美国家第3位,主要集中在马尔科纳铁矿区。锌储量700万吨,储量基础1200万吨,居拉美国家第1位,世界第5位。铅储量200万吨,储量基础300万吨,居世界第5位。银储量2.5万吨,储量基础3.7万吨,居世界第5位。初步探明石油储量为12亿桶。
(1)铜
秘鲁97%的铜储量赋存于斑岩型铜矿,其余来自火山岩铜矿。秘鲁斑岩铜矿带属于南北美洲斑岩铜矿带的一部分,北西向长2000公里,宽150~300公里,大致又可分为北、中、南三个亚带,其中以南亚带最为重要。南亚带从托克帕拉矿床开始,往北西延长约1000公里,共有10余个铜矿床。最重要的矿床有塞罗贝德矿床、夸霍内矿床、托克帕拉矿床等。
莫罗科查铜矿 位于利马省东北部,斑岩型,伴生矿物为钼、金、银。网脉状硫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270万吨,品位0.76。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岩株内。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青盘岩化。黄铁矿化晕5×3公里。成矿于第三纪。
廷塔亚铜矿 位于普诺省西部。斑岩型,网脉状硫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320万吨,品位0.8%。矿体主要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岩株内。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钾化、青盘岩化。成矿于第三纪,日产矿石8000吨。
夸霍内铜矿 位于莫克瓜省东北部。斑岩型,主要伴生矿为钼,其次为银。属网脉状硫化物、氧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47C万吨,品位1%,钼储量11.5万吨,品位0.025%,其中可回收钼4.5万吨。矿体产于石英二长斑岩的破碎带和角砾岩带内,呈筒状。平面上直径为900米。主要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闪锌矿和方铅矿,成矿于第三纪。矿体平面为椭圆形,长轴1200米,短轴1000米。矿化呈网脉状和浸染状产于两组断裂交切处的第三纪石英二长斑岩、石英粗安斑岩及其围岩中的角砾岩筒内,向西缓倾斜,到深部逐渐尖灭。次生富集带宽平均约20米。矿化均匀,金属矿物组合简单。该矿1977年投产,总投资7.38亿美元,露天开采,日产矿石4.5万吨,并于1981年起回收钼。
克亚维科铜矿 位于莫克瓜省东部。斑岩型,伴生矿主要为钼,其次为铅、锌。网脉状硫化物、氧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178万吨,品位0.98%。钼储量6万吨,品位0.03%,可回收钼3万吨。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于火山岩中,矿化发育于接触带的角砾岩带。主要原生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次生富集带发育,厚129~250米,钼主要产于此带。成矿于第三纪。于1972年投产。
塞罗贝尔德斑岩铜钼矿 位于阿雷基帕市南24公里,是秘鲁已知最大的斑岩铜矿床。铜钼矿化与侵入于火山沉积岩内的石英斑岩体有关,矿体赋存于斑岩小岩体和电气石-石英角砾岩筒中,长2200米,宽800米,已控制深度500米,在平面上呈椭圆形。围岩蚀变分带明显,自内向外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盘岩化带。原生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斑铜矿,矿石为细脉浸染状构造。矿床氧化深度达180米,次生富集带发育。在氧化带下面的次生富集带中主要矿物为水胆矾、铜兰、硅孔雀石和辉铜矿。矿床共有铜储量990万吨,其中40万吨铜品位1.87%,150万吨铜品位0.91%,其余800万吨铜品位0.68%。钼储量10万吨,品位0.01%。该矿在100年以前就有小规模采矿,1970年勘探,1974年开始建设,1977年投产,露天开采,平均剥采比为1.8∶1,采剥总量为1800万吨/年,年产矿石800万吨,年产铜3.3万吨,扩建采选厂后,计划1983-1987年年产铜6万吨,1988-1992年年产铜12万吨,1993-2017年年产铜24万吨。
密执基莱铜钼矿 位于卡哈马卡省,斑岩型,伴生钼矿。网脉状硫化物、氧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410万吨,品位0.72%。钼储量13.6万吨,品位0.03%。矿体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岩体内或裂隙带中。主要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和辉钼矿。次生富集带发育。成矿于第三纪。
托克帕拉铜钼矿 位于莫克瓜省南部。斑岩型,伴生矿为钼,其次为金、银。浸染状硫化物氧化物矿床。铜金属储量510万吨,品位1.1%。钼储量14万吨,品位0.02%,其中可回收钼4.8万吨。石英二长斑岩和闪长玢岩侵入于安山岩和凝灰岩中,矿化产于角砾岩筒内。矿床赋存于白垩纪火山岩地层中的石英斑岩、英安岩和石英粗安斑岩岩体中。矿体在平面上呈椭圆形,直径大于1000米,在剖面上呈倒置的截锥状,延伸大于400米。矿体长1500米,宽750米。矿石含金0.5克/吨,银100克/吨。在由次火山作用而形成的三个较大的角砾岩体中,矿化主要呈网脉状,其次为浸染状。矿床属含电气石角砾岩型。次生富集带发育。该矿于1956年建设,总投资3亿美元。1960年矿山投产,露天开采,日产矿石5.5万吨。并于1963年开始回收钼,年产钼约2700吨。矿体长1500米,宽1200米,延伸750米。矿石含金0.5克/吨,银100克/吨。成矿于第三纪。
(2)钼
秘鲁钼资源主要来自斑岩型矿床。在秘鲁北、中、南三个铜矿带中,以南部铜矿带含钼较高。著名的铜钼矿床有夸霍内、托克帕拉、密执基莱等。
康帕查钼矿 位于拉利贝塔德省,属斑岩型硫化矿床。钼金属储量16万吨,品位0.16%,可回收钼14万吨。外围为钨、铅、锌矿化,辉钼矿和黄铜矿组成矿核,矿化呈细脉状。普遍具有硅化。
(3)铁矿
秘鲁铁矿资源丰富,且主要集中在全国最大的马尔科纳铁矿。马尔科纳铁矿位于马尔科纳高原和圣尼古拉斯湾,距太平洋沿岸只有25公里。矿石含铁品位为52%,现有储量可达5亿吨。开采方法为露天多台阶开采,汽车运输和带式运输机运输。该矿山原由美资马尔科纳矿业公司经营,1975年秘鲁政府对马尔科纳铁矿实行国有化,成为秘鲁铁矿公司。由于近年国有矿业企业经营困难,秘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1992年我国首都钢铁公司以1.2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秘鲁铁矿公司。
(4)铅锌
秘鲁铅、锌矿带主要产在秘鲁中部的东、西安第斯山脉之间,著名的矿区有塞罗德帕斯科和莫罗科查等。
塞罗德帕斯科锌、铅、银矿 位于利马东北176公里处。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早三迭统的阳起石、硅灰石角页岩、薄层灰岩及浅色条带结核灰岩中。矿体在地表长1200米,最大宽度300米,一般宽20~100米,向下逐渐收缩变短。在750米处分为多个透镜体,亦有层状及脉状矿体,但较为次要。这个矿床已开采了350年,先后开采银矿及铜矿,自60年代以来,开始开采铅、锌。累计储量为锌598万吨、铅227.5万吨、铜100万吨,矿石品位Zn9.2%、Pb3.5%、Cu0.55%,银储量达4.8万吨。该矿山分为两部分,即地下开采的本区和露天开采的麦克库斯矿。年产矿石220万吨,送Paragsha选厂,月产铅精矿6800吨,含Pb52%,铅回收率66%,银回收率为40%;月产锌精矿21500吨,锌回收率85%。
莫罗科查铅、锌矿 位于区内主要山脉的高峰东部。铅、锌矿体位于三迭纪闪长岩晚期的小岩株附近的白垩纪沉积岩中,为中温热液成因的硫化物矿脉或馒头状矿体,中心富铜、边缘富铅、锌,更远银高。矿体埋深450~600米,该矿储量:锌24万吨、铅14.4万吨、铜2.4万吨。矿石品位为Zn3.0%、Pb1.8%、Cu0.3%、Mo0.02%、银155克/吨。矿山年产矿石50万~100万吨。选厂每年可获精矿:铅3095吨、锌5833吨,还回收银和钨、铜。
阿尔帕米纳锌铜矿 位于胡宁省,属矽卡岩型硫化物矿床。锌金属储量150万吨,品位1%,铜金属储量702万吨,品位1.35%。不规则矿体产于白垩纪灰岩、砂页岩中。成矿于白垩纪,为地下开采矿床。
桑坦德铅锌矿 位于利马省,伴生矿为铜、银,属热液型硫化物矿床。锌铅储量分别为230万吨和80万吨,品位分别为9.3%、3.6%。地下开采,年生产能力锌14万吨、铅5.5万吨。
(5)银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0年统计,秘鲁银储量25000吨,占世界总量8.9%,居世界第五位;储量基础37000吨,占世界总量8.8%,居世界第四位。
秘鲁现有的银矿山都分布于其国土中部和南部的安第斯山区。构造上,这些银矿床均属安第斯褶皱带,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三条成矿带:①秘鲁斑岩铜矿带;②中-北部多金属矿带;③南部银金矿带。它们都处于以消亡板块为特征的构造环境中的大洋和大陆含矿构造的结合部位,实际上是产于大洋-大陆过渡型成矿系统中。矿床规模较大,特别是银-多金属建造的矿床常达大型至特大型规模。成矿时代新,大部分为第三纪成矿,其次为中生代成矿。断裂、破碎带及破火山口是常见的控矿构造。容矿岩石多为渗透性较强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行政区划上,这些银矿床主要分布在万卡维利卡、利马、帕斯科、阿雷基帕等省市。
秘鲁银矿资源的主要成矿类型及地质特征
过去认为秘鲁的银矿资源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斑岩型铜-银矿床,中温热液的银-多金属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的银-金或金-银矿床;最近因安塔米纳矽卡岩型Cu-Zn-Ag矿床的扩大,极大地提高了矽卡岩型银矿资源在秘鲁的重要性。
斑岩型铜-银矿床 主要分布于秘鲁斑岩铜矿带中,该矿带属于南北美洲斑岩铜矿带的一部分,北西长约2000km,宽150~300km。秘鲁97%的铜储量赋存于该带中。该带又可细分为北、中、南三个次一级的成矿单元,其中以南亚带最为重要,往北西延长约1000km,共有塞罗贝尔德(Cerro Verd)、夸霍内(Cua-jone)、托克帕拉(Toguepala)等10多个重要矿床,均为斑岩型的Cu-Pb-Ag或Cu-Zn-Ag矿床,成因上均与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体有关,成矿时代均为第三纪。银是这些斑岩铜矿中最重要的共生或伴生资源之一。
中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 主要分布于秘鲁中-北部山区的“中-北部多金属矿带”中,该带是秘鲁最重要的银、多金属、钨的产地。容矿岩石主要是晚白垩世朱迈莎组灰岩、三叠纪普拉卡或帕里亚灰岩。朱迈莎组灰岩南起尧里科查(Yauricocha)矿区,经桑坦德(Santander)、乌丘查库(Uchuchacua)、鲁阿拉、帕查帕克等矿区直到北部的康通加,全长约1000km。该带中矿床特征差异较大。尧里科查矿床包含一个硫砷铜矿核,周围是铅、锌、银、金矿体;桑坦德矿床是一个具独特环状的富锌矽卡岩筒状矿床;乌丘查库矿床发育有锰矽卡岩,并伴有含辉锰矿矿脉;鲁阿拉矿床则是在一个火山通道中遍布无数条矿脉的典型的多金属接触交代矿床。在三叠系灰岩与二长岩岩株接触带中,有塞罗德帕斯科(Cerro de Pasco)、莫罗科查(Morococha)等矿床。典型矿床有:
帕斯科省塞罗德帕斯科银-多金属矿床 位于秘鲁中部。矿山于1630年就开始采银,1890年以后主要采铜,1963年以后集中采选铅锌矿石,是一个以PbZnAgCu为主的多金属矿。据70年代考察资料,该矿区含有锌金属700万t,铅300万t,铜>100万t,银4.8万t。1996年矿区仍保有矿石7942万t,平均含锌8.90%,含银142.3g/t,即有锌储量707万t,银11639t。矿山一直由秘鲁中部矿业公司开发,现正在开发的矿山为扬纳坎查(Yanacancha)和楚帕马尔卡(Chaupimarca)。1996年产银238.6t。据证实储量,矿山开采寿命超过10年,而据概略储量矿山寿命可超过36年。扬纳坎查经过多年勘查,现已成为世界第3大金矿,查明储量达1340吨。,
矿床为中生代热液交代型,容矿岩石为白垩纪灰岩、砂岩,中新世流纹岩、石英安粗岩、英安岩和石英二长岩等。矿化受构造控制,包括褶皱、断裂、裂隙、火山道等。矿体十分复杂,按矿石组成可分为黄铁矿-硅质体、铅锌矿体,铜银矿体和银-黄铁矿体。黄铁矿-硅质体受纵向断层及火山通道接触带控制,分布于火山道东南缘;铅锌矿体分布于黄铁矿-硅质体与灰岩接触带附近,主要系交代黄铁矿或灰岩而成,部分呈脉状充填于裂隙中;铜银矿体位于火山管道东南侧,矿体往往在矿脉膨大或交汇处;银-黄铁矿体分布在黄铁矿-硅质体的东部,在铅锌矿体的两侧(主要为东侧),再现含银很高的黄铁矿体。
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或金-银矿床 主要分布于秘鲁南部山区的“南部银金矿带”中,该带在新生代火山岩中发育有四个大型银-金脉状矿床:凯洛马(Caylloma)、希拉、阿尔坎塔(Arcata)、奥尔科潘帕(Orocopanpa)。它们与破火山口、熔岩丘地貌有关,产于晚第三纪的早、中新世至晚上新世的中酸性火山岩中,属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目前,在该矿带中,与晚第三纪强酸性硫酸盐蚀变有关的黝铜矿-金矿床也已成为重要的勘查对象。典型矿床有:
奥尔科潘帕矿床 位于阿雷基帕市(Arequipa)东北150km,是秘鲁南部最重要的银矿区,也是秘鲁1988-1991年间产量最多的矿区,平均每年产银160吨,1996年产银92t。该矿山早在殖民地统治时期就被发现,并断续开采。而后因独立战争及继之而来的矿业泛滥和缺乏有经验的矿业人员,1842年该矿山一度被废弃。直到1940年,布埃纳文图拉(Buenaventura)公司对该矿山进行了重新评价。1967年重新投产时,每天开采的矿石量仅63.5吨。后来的开采规模逐渐加大,目前日采矿石量维持在454吨的水平。到1992年已累计生产银1858吨。
硅卡岩型铜-锌-银矿床 主要分布于秘鲁中-南部山区,代表性的矿床就是最近扩大的安塔米纳矿床。典型矿床有:
利马省安塔米纳矿床 位于首都利马市(Lima)东北385km,矿区海拔标高4200m,是秘鲁最大的矽卡岩型Cu-Zn-Ag矿床。该矿床地表出露3km长、1km宽的矽卡岩矿化带向下延伸至少1km,容矿岩为白垩系钙质沉积岩,成矿与中新世石英二长岩侵入体有关。
该矿床发现已百余年,经近年勘查储量大大增加。1996-1997年,里奥阿尔戈姆(Rio Algom)公司和伊梅塔(Inmet)公司已完成10万米钻探,求得矿石储量5亿吨,含Cu1.2%、Zn1%、Ag11g/t。估计储量:Cu600万吨,Zn500万吨,Ag5500吨。设计开采年限为20年。
该矿地资源潜力极大,原属秘鲁国有的秘鲁中部矿业公司(Centromin)所有。由于该公司多年来无力作进一步勘探,1996年以2000万美元并附加2001年9月之前25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条款拍卖给里奥阿尔戈姆公司和伊梅塔公司。随后,伊梅塔公司卖掉了其在该项目中的股权。新的伙伴关系在里奥阿尔戈姆、诺兰达和特克三家公司之间形成。经可行性研究,认为该矿是一个低成本的、可用常规方法进行露天开采的矿山。通过粉碎及浮选技术,日处理矿石可达70000吨,平均每天产精矿1.3万吨。
(6)金
中央矿山 位于利马北东奥罗亚附近,金为铜、铅、锌的伴生矿,另外还伴生银。为硅卡岩型硫化大型矿床。金品位0.4克/吨,银124克/吨。为一系列硅卡岩铜矿伴生金矿山,中酸性岩浆侵入到灰岩、页岩之中,矿物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辉钼矿组合,含铅4.8%,锌5%。日处理矿石1600吨,年产金4吨。
马德雷德迪斯奥斯金矿 位于秘鲁东南部的砂金矿床,金储量50吨。矿体呈层状,产于河床及阶地碎屑沉积物中,由砾石和砂土组成。成矿于第四纪,露天开采。
(7)汞
万卡韦利卡汞矿 位于库斯科西200公里,属热液硫化矿床。汞储量5.3吨,品位2%。矿体呈层状,产于白垩纪灰岩及砂岩中。成矿于新生代。
(8)钨
帕斯托布埃诺钨矿 位于安卡什省,热液石英脉成因,工业矿石为黑钨矿,钨金属储量0.39万吨,品位0.352%。矿化作用同花岗岩株有关,为多金属石英脉,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闪锌矿、黝铜矿、硫砷铜矿和方铅矿。成矿于中生代。
帕尔卡钨矿 位于的的喀喀湖西北。伴生矿有铜、铋、银、锡。属热液石英脉成因。矿石工业类型为钨铁矿。钨金属储量1.6万吨,品位1.07%。矿脉有三条,其中主脉为拉帕尔卡,长3000米,实际控制长350米,宽7米,延深220米,倾角50度,占矿床储量的88%。围岩主要是页岩和板岩,成矿于中生代。由雷基纳公司开采。
(9)锡
圣伊西德罗锡矿  位于普诺附近。铜、银也是主矿产。属热液型矿床。矿石工业类型为多金属硫化物矿石。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于海相安山质火山岩内。矿石为浸染状和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是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锡石。成矿于白垩纪与第三纪的过渡时代。
(10)锑
塞罗德帕斯科锑矿 位于利马东北176公里处。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早三迭统的阳起石、硅灰石角页岩、薄层灰岩及浅色条带结核灰岩中。矿体在地表长1200米,最大宽度300米,一般宽20~100米,向下逐渐收缩变短。在750米处分为多个透镜体,亦有层状及脉状矿体,但较为次要。这个矿床已开采了350年,先后开采银矿及铜矿,自60年代以来,开始开采铅、锌。累计储量为锌598万吨、铅227.5万吨、铜100万吨,矿石品位Zn9.2%、Pb3.5%、Cu0.55%,银储量达4.8万吨。锑为该矿的伴生矿产,锑储量15万吨,品位0.18%。该矿山分为两部分,即地下开采的本区和露天开采的麦克库斯矿。年产矿石220万吨,送Paragsha选厂,月产铅精矿6800吨,含Pb52%,铅回收率66%,银回收率为40%;月产锌精矿21500吨,锌回收率85%。
(11)石油
目前,秘鲁的动力主要依靠石油,石油提供的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耗的60%以上。
秘鲁有100多平方公里的沉积盆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3%。秘鲁主要有两块大油田。一是西北部沿海油田,包括沿海地区通贝斯省、皮乌拉省和大陆架地区,通称西北油田或塔拉拉油田。该油田位于利马以北1200公里处,其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3。第二大油田是林区油田,位于东部亚马孙丛林地区。林区油田由秘鲁石油公司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开采,产量占全国的2/3。林区油田铺设了输油管道,东起林区贡柯迪亚,跨过安第斯山,西到太平洋沿岸的巴约瓦尔港,全长856公里,日输油能力超过20万桶。
秘鲁的四家石油公司为秘鲁石油公司、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美国贝尔科石油公司及阿根廷布里达斯石油公司。其中秘鲁石油公司是全国主要的石油企业,对秘鲁石油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国家控制。现在该公司控制国内煤油能力的100%,石油销售的90%以上。原油经过提炼后,通过水路和陆路运往各地销售。
结论:秘鲁有着良好的铜、铅、锌、金、银矿地质成矿条件,特别是已知大矿区外围工作程度都不太高,有巨大的找矿前景,秘鲁金属矿床多共伴生有多种有益元素,矿石价值高,矿体规模大,生产成本低,开发条件好;不少重要矿床尚未开发。可以考虑进一步做工作,先从购买矿地,进行风险勘探,直至进行投资开发。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3

4.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5

1.区域地质和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在远古时代,委内瑞拉曾是浅海地区。海相沉积盆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5%,可分为马拉开波-法尔孔盆地、东部盆地、巴里纳斯-阿普雷盆地和图伊-卡里亚科盆地四大块。
马拉开波盆地包括马拉开波次盆地(面积6.7万平方公里)和法尔孔次盆地(面积3.8万平方公里),位于委内瑞拉的西北部,呈东西走向,包括苏利亚和法尔孔两个州,长525公里,宽300公里。这里集中了全国3/4的石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在马拉开波盆地,主要油田有拉罗萨、蒂亚、胡安娜、拉古尼利亚、巴查盖罗、拉巴斯、马拉、康塞普西翁、博斯坎、海内格兰德、莫塔坦、洛斯曼努埃莱斯和库沃等。在法尔孔盆地,主要的油田有库马莱沃和科罗等。
东部盆地包括安索阿特吉、莫纳加斯、瓜里科、苏克雷和阿马库罗三角洲等地区,呈东西走向,长700公里,宽220公里,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二大石油产区和储备区,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5。主要的油田有基里基里、胡塞平、土库比塔、滕普拉多尔、土库比多、拉斯梅塞德斯和奥菲西纳等。
巴里纳斯-阿普雷盆地,包括巴里纳斯、阿普雷和葡萄牙萨等州,面积为8.7万平方公里,是有待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的地区,产量有限。
图伊-卡里亚科盆地,位于东部盆地的北边,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从巴尔洛贝托延伸到卡里亚科湾,几乎全被加勒比海的海水所覆盖,是有待加快勘探和开发的地区。已在帕里亚半岛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
奥里诺科重油带位于东部盆地的南缘,包括奥里诺科河的北部和安索阿特吉州、莫纳加斯州和阿马库罗三角洲的南部地区,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70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超重油田,正在进行开发。
委内瑞拉油气资源丰富,找矿前景广阔,近几年来一直是油气勘查的热点地区,90年代以来油气勘查开发投资增长迅速。
委内瑞拉西北部地区位于南美大陆西缘安第斯褶皱带的北安第斯区,区内分带异常明显,自西而东分为博利瓦尔坳陷、西科迪勒拉、考卡断坳、中科迪勒拉、马拉开波-马格雷纳山间断坳和东科迪勒拉等六个小区。西科迪勒拉北部似为侏罗-白垩纪变形洋壳,具深水沉积和超基性火成岩,伴生铂、铬、镍和金银矿,向南转变为弧沟系,成矿以斑岩铜矿为主;中科迪勒拉由前寒武纪片麻岩、时代不明的深变质岩和古生代、中生代及第三纪闪长岩组成;东科迪勒拉和科迪勒拉德梅里达山区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海、陆相沉积,前寒武纪片麻岩与古生代变质岩及时代不明的花岗闪长岩类相伴产出,并形成相应的热液型矿产。
2.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委内瑞拉矿产资源丰富。其拥有人类已知的所有矿产资源,并享有“浮在油海上的铁船”之称。除了石油和铁矿以外,还有煤、天然气、黄金、铝土矿、金刚石、锌、铜、银、锰和钛等。
(1)石油
拉美的石油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的8%,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是南美已探明石油储量的主要集中区,素有“石油之国”之称,主要油田分布在马拉开波湖地区和东北地区。已证实的石油储量近20多年来增长很快,1965年为25亿吨,1975年为26亿吨,1985年为37亿吨,1999年为105亿吨,占世界可采储量的7.0%,仅次于中东地区的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居世界第六位,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可供开采近65年;此外,奥里诺科油带的可开采超重油储量达2670亿桶,委内瑞拉是世界上最大的超重油资源国。这种被列为非传统石油资源的超重油尚有待开发。
(2)天然气
主要分布在帕里亚半岛。1999年底天然气证实储量为40400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2.8%,居世界第八位。进入90年代以后,天然气产量连年增长,按目前产量考虑,可开采126年。
(3)煤矿
委内瑞拉煤炭的总储量约为90亿吨,主要分布在安索阿特吉、法尔孔、阿拉瓜、拉腊、苏利亚和塔奇拉等州。其中苏利亚的瓜萨雷盆地煤矿证实储量24亿吨,预测储量达59亿吨。塔奇拉州的洛瓦特拉储量约1.25亿吨、东北地区的纳里瓜尔储量约5000万吨。目前有三个产煤区:一是塔奇拉州的洛瓦特拉,二是安索阿特吉州的纳里夸尔,三是苏利亚州的瓜萨雷。
瓜萨雷煤矿 拉美的大煤田之一。该矿煤质较好,平均热值为12650BTU/磅,含S0.6%,总挥发份34.5%,灰份6.7%,湿度7%。地处沿海平原,有利于出口。
长期进行勘查的结果,发现了数个可开发利用的矿床。PasoDiablo矿,确定储量1.8亿t,目前尚处于早期生产阶段,1998年产量500万t,而其目标要达到800万t。
Socuy煤矿项目 估计储量2.15亿t,目前尚处于经济评价阶段。计划最大产量为1000万t/年,投资目标接近5亿美元。
Norte和Cachiri煤矿 拥有证实储量7000万t,1998年Norte矿达到120万t生产水平,而中期期望产量为200万t。Cachiri矿,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未来的最大产量目标为200万t/年,投资额达1亿美元。目前,Norte和Cachiri矿目前具有小规模开采。
(4)铁矿
拉美的铁矿石储量占世界的20%,主要分布在巴西和委内瑞拉等地;委内瑞拉的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马塔卡的铁矿带,其面积估计为9.4万平方公里,从东边的马诺阿延伸到阿普雷州,长约650公里。主要产地是瓜亚纳地区的圣伊西特罗。委内瑞拉已探明储量约为28亿吨,含铁品位达60%~80%以上重要的铁矿有玻利瓦尔、圣伊西特罗、埃尔巴奥、拉斯格鲁利亚、比阿科亚、玛丽娅、路易莎、埃尔特鲁埃诺、埃尔多拉多、西纳鲁科、乌莫卡罗、马诺阿、王冠山、洛斯莫里契斯等。
(5)铝土矿
委内瑞拉铝土矿1999年储量为3.2亿吨,储量基础为3.5亿吨,居世界第九位。主要分布在玻利瓦尔州和阿马库罗三角洲。在阿马库罗三角洲的斜坡地段,发现了具有开发价值的铝土矿。在玻利瓦尔州的塞德尼奥县比希瓜奥斯地区发现的大铝土矿矿床,储量达5亿吨,氧化铝含量在50%以上。另外,在乌巴塔及其附近地区估计储量有铝土矿400万吨,其氧化铝含量在42%~66%。在努里亚高原和洛斯瓜伊卡斯也发现了铝矿。委内瑞拉氧化铝公司制定了大规模开采铝土矿的计划以满足国内制铝工业对氧化铝的需求。
委内瑞拉铝土矿矿床主要为红土型铝土矿床,这类矿床主要由酸性、中性和基性成分的含铝硅酸盐岩石在热带和亚热气候条件下经深度化学风化形成,矿石由三水软铝石组成。世界上铝土矿主要产自红土型矿床。
洛斯皮希瓜奥斯(LosPijiguaos) 风化红土型铝土矿,位于博利瓦尔州西北部。铝土矿金属储量17650万吨,品位26.2%,矿石工业类型三水铝型。成矿时代晚白垩-早第三纪,矿体产于前寒武纪花岗岩岩基的风化面上,裸露地表。矿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结核带、斑点铝土矿带,逐渐过渡到基岩。矿体平均厚7.6米。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勃姆石及石英。含Al2O349.5%、SiO29.3%,远景资源有58亿吨。露天开采,此矿为该国最大的开采矿山。
乌帕塔(Upata) 风化红土型铝土矿,位于委内瑞拉东部。铝土矿金属储量125万吨,品位25%,矿石工业类型三水铝型。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呈囊状、平伏状,分布于粘土、砂、砾石中。矿石为致密状、豆状结构。主要矿物有三水铝石、高岭石。
努里亚(Nuria) 风化红土型铝土矿,位于委内瑞拉东部。铝土矿金属储量2430万吨,品位24.3%,矿石工业类型三水铝型。成矿时代第三纪,矿体呈平伏状、囊状,产于风化壳的粘土、砂和碎屑中,具有豆状,致密状结构,主要矿物有三水铝石、高岭石。远景资源5亿吨。露天开采,其中博利瓦尔矿山1985年投产,设计能力200万~300万吨/年。
(6)黄金
委内瑞拉的黄金储量约为8000吨,是世界上重要的黄金储备国之一。主要的黄金产地是瓜亚纳高原。脉状金矿分布在卡利亚奥黄金县,那里有拉莫古比亚、索萨、孟德斯、拉古纳、智利、拉埃斯佩连西亚、拉因格雷伊勃莱、拉特洛亚、拉巴斯、拉丘古塔、托米、圣路易斯等金矿。此外,在拉布埃尔瓦、博塔纳莫、西卡普拉和拉多拉多等县也有矿脉金矿。淤积金矿主要分布在瓜亚纳高原的河流、峡谷、冲积锥体和古梯田中。据专家估计,委内瑞拉有5000t黄金储量可供露天开发,3000t需要坑采。
委内瑞拉最重要的黄金矿床位于Bolivar州。1998年发现拉斯布里萨斯金矿床,金储量超过180吨。
加拿大Placer Dome公司,拥有Las Cristinas金矿的70%,CVG拥有其余的30%股权。该矿床被认为是拉丁美洲地区最大的矿床。矿山开发所需资金高达57000万美元。已探明储量1170万盎司。在预期的19年的项目生命期内,其产量可望达到40万盎司/年。矿山的建设将创造2500个直接就业机会和4000个间接就业机会,同时矿山的经营管理还将提供1000个工作职位。但是,1999年7月Placer Dome公司宣布,由于金价过低,该矿山的开发暂时中止。
Monarch资源有限公司在瓜亚纳地区进行了几个勘探项目,但其最主要的发现却是在靠近EI Dorado的La Camorra地区,这里的探明储量(矿石量)为54万吨,品位22克/吨。该矿床的正式勘探工作开始于1988年,1994年9月矿山投产,1998年产量达到130千克/月,低于165千克的目标产量。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投资以对La Camorra进行勘探工作,这是委内瑞拉第一个为私人公司所拥有的地下矿山,也是50年来的第一个地下黄金矿山。在过去的几年里,Monarch公司已经投入了8000多万美元,并且取得了其它几个地区的探矿权,这些地区包括Las Zinas,Emillia和Bochinche。
(7)铜矿
阿罗阿(Aroa) 火山岩型铜、铁矿,位于雅拉贵州。铜金属储量90万吨,品位6%,矿石工业类型块状硫化矿。成矿时代古生代,矿体呈透镜状产于绿片岩、灰岩、千枚岩中,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和黄铜矿。
(8)镍矿
洛马海罗(Loma Hierro) 风化型镍(钴)矿,位于委内瑞拉东部。镍金属储量88.5万吨,品位1.58%,矿石工业类型氧化矿。成矿时代第三纪,镍分散在蛇纹岩化橄榄岩之上的赭土和残积土中。主要矿物有含镍蛇纹石、硅镁镍矿、含镍针铁矿。
(9)铅锌矿
拜拉多里斯(Bailadores) 火山岩型锌、铅、铜矿,位于该国西部。锌金属储量41.6万吨,品位26%;铅金属储量11.7万吨,品位7%;铜金属储量24万吨,品位1.5%,矿石工业类型块状浸染状硫化矿。成矿时代中侏罗世,透镜状矿体,产于绿泥石石英岩和绿泥石片岩中,在下盘蚀变岩石中具浸染状矿化。地下开采,年产矿石30万~50万吨。
(10)金刚石
委内瑞拉的金刚石主要分布在奥里诺科河以南的玻利瓦尔州,以高卡、古切贝罗、巴拉瓜、卡罗尼、本图阿里和上奥里诺科等河流为界。主要产地是瓜尼阿莫、拉帕拉瓜卡罗尼、圣埃伦娜、埃尔卡萨维和圣萨尔瓦多·德保尔。1993年.金刚石产量达47.8万克拉。

5.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1.区域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在玻利维亚西部,集中有中安第斯一些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区。安第斯高原已经成为一个以银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区内广泛发育多期侵入岩、火山岩,岩浆活动十分强烈,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聚矿构造样式繁多,且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找矿前景非常广阔。这里有很多锡、锌、铅-银、锡-钨、铋、铅-锌、金和锑的脉型矿床。玻利维亚的锡和银矿床在世界上是有名的,最重要的是波托西省塞罗里科山的巨型斑岩Ag-Sn矿床。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规模最大的脉状银矿床,为高品位、可混采的银矿床,1996年仍保有银储量1977吨,银品位达175g/t。此外,还有波托西省圣克里斯托巴尔Ag-Zn-Pb矿床和奥鲁罗省科里科罗Au-Ag矿床。
锑矿集中于西部山区的拉巴斯-波托西矿带。该矿带北西起自秘鲁,经玻利维亚向南东延至阿根廷,全长900公里,宽50~100公里,矿带约分布有大小200多个矿床(点)。其中主要矿床有图彼萨、卡拉科搭等。这些矿床多属中小型,其情况类似,多属锑金石英脉型和锑钨重晶石脉型。矿带南部以锑金为主,北部以锑钨为主。
在玻利维亚高原(阿尔蒂普拉诺高原),有很多的金和银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而且勘探费用较低。阿尔蒂普拉诺是一个广阔的纵向构造盆地。在阿尔蒂普拉诺的东面和西面与科迪勒拉山脉交界处还可能找到一些大矿床。在西科迪勒拉山,已经探明了许多硫化物矿床。同时,西科迪勒拉山还有丰富的金、锡、钨、铅、银、锌和锑。东科迪勒拉山脉及其与阿尔蒂普拉诺纵向盆地之间的山前过渡地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多金属矿集中区之一。这里有从阿根廷最北部经过玻利维亚延伸到秘鲁最南部的“玻利维亚钨锡矿带”。在该矿带的西侧为一条以Sb、Pb和Zn等矿产资源为主的“辅矿带”,地理位置上在的的喀喀湖-波波湖一线以东。钨锡矿带的南端以多金属-锡矿床为特点。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的乌尤尼盐湖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矿。中安第斯山的其它干盐湖含有丰富的锂、钾、硼和镁,以及其它蒸发盐类矿物。乌尤尼盐湖矿也有可能含有这些重要的矿物。
在玻利维亚的东部,有广泛的前寒武纪地质露头,这些露头区的地质和矿产环境与巴西正在开发地区的地质和矿产环境类似。除铁矿以外,还赋存有与绿岩带有关的金矿;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磷酸盐矿物、稀土矿物和钍矿;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镍和铂矿;锡和冲积金矿;宝石和次宝石;铅-银-锌矿;以及锰矿床。
在玻利维亚的北部,由安第斯山脉中的科迪勒拉山流向亚马逊盆地的各条河流的冲积物中含有大量的金和锡,常形成砂金矿和砂锡矿床。
玻利维亚全国范围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低,有发现新矿床的潜力。据地质学家估计,玻利维亚近60%的土地有成矿潜力,但已取得矿权的土地面积约1200万公顷,仅占9%;还有许多诸如东部丛林区那样从未进行过勘查的地区。
2.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玻利维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锡、锑、钨、铁、金、银、铅、锌、铜、钼、铋、锂、硼等。
(1)锡、钨
截至1999年底,探明的锡保有储量为45万吨,储量基础为90万吨,占西方世界四分之一,占世界7.5%,仅次于中国、巴西、马来西亚和泰国,居世界第五位。主要分布在拉巴斯、奥鲁罗、波托西三省的安第斯山脉地区。与锡伴生的银、铅、锌等也很多。玻利维亚的锡矿床多为锡石-硫化物矿床,大中型,少数特大型。矿石含锡0.2%~1.5%,多为地下开采,选矿流程复杂,回收率低(一般为30%~60%)。
玻利维亚是世界具有较大钨资源潜力的国家之一。1999年玻利维亚钨储量(含钨量)为5.3万吨,钨储量基础为10.0万吨,仅次于中、俄、加、美,居世界第四位。矿床工业类型均为黑钨矿,多为地下开采。现将玻利维亚锡-钨矿带及主要锡-钨矿床的开发利用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表15 玻利维亚矿产储量与储量基础 单位:万吨

玻利维亚锡-钨矿带上的热液石英脉锡、钨矿,均位于该国西部拉巴斯-波托西成矿带。主要工业矿物为黑钨矿、锡石。其中,钨金属储量12.9万吨,品位0.416%。成矿时代为新生代,矿带从北部边界经过整个西部进入阿根廷,南北长1000公里,东西宽100公里左右。由一条大断层分为两部分,北部以早古生代沉积岩及大的基岩活动为主,大型钨矿床较多,南部火山及次火山活动频繁,矿化以多金属矿床为主。全带100多个矿床(点),规模较大者十几个。老开采区。
保尔萨尼格拉(Bolsa Negra)热液石英脉钨、锡矿 位于拉巴斯东北。钨金属储量0.93万吨,品位0.62%,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床处于岩层走向转弯部位的片岩和角岩中,矿体呈透镜状,厚度变化大,局部膨胀厚达60米(有二十几个膨胀体)。矿石矿物有黄铁矿、闪锌矿、钨铁矿、白钨矿、锡石等。地下开采,规模15万~30万吨/年。
乔赫亚(Chojlla)热液石英脉钨、锡矿 位于拉巴斯东偏北。钨金属储量0.64万吨,品位0.4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在花岗岩体隐伏接触带上部的奥陶-志留纪的砂岩、板岩层中发育有NE和NW两组断层,其中有矿脉充填。后一组中有几条主脉,长1400米,厚0.6~0.9米,延深500米,倾向南西,倾角40°~60°。主要矿物为黑钨矿、黄铁矿、锡石、黄锡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地下开采,规模1800吨/日。混合精矿含WQ335%、Sn32%,年产钨精矿450吨左右。
恩拉马达(Enramada)热液石英脉钨、锡矿 位于乔吉拉以西2公里。钨金属储量0.3万吨,品位0.64%,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与乔赫亚矿床类似,但相对含锡少。矿带长800米、宽300米、深400米。重要矿脉二十几条,厚几厘米~1米。伴生矿物:石英、毒砂、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电气石、萤石等。地下开采,规模600吨/日。
卡拉科莱斯(Caracoles)斑岩型(热液型)锡、钨(钼、银)矿 位于拉巴斯东南。锡金属储量0.8万吨,品位0.16%;钨金属储量0.013万吨,品位0.9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带产于花岗闪长岩体中,角砾岩化部位矿化发育。主要矿物有微粒锡石、辉钼矿、黑钨矿、黄铁矿、石英等。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电气石化和绢云母化等。地下开采,规模15万~30万吨/年。重-浮选,现已停采。
科尔基里(Colquiri)热液型锡(银、铅、钨)矿 位于拉巴斯南东140公里。锡金属储量2.57万吨,品位0.5%~0.8%,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床产于近东西向断裂与南北向褶皱的交切部位,矿带长3公里,宽30米,延深500米,上部铅、银高,下部富锡。地下开采,规模30万~50万吨/年。重-浮-磁选,选厂规模为1800吨/日。
比洛科(Viloco)热液石英脉钨、锡矿 位于拉巴斯东南。钨金属储量0.05万吨,品位0.98%,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化产于花岗闪长岩接触带附近,矿脉切过花岗岩体接触带,插入石英岩层中,长400米。主要矿物有锡石、黑钨矿、白钨矿、磁黄铁矿、毒砂等。曾地下开采,现已停采。
奇科特格朗德(Chicote Grande)热液石英脉钨、锡(铜、锌)矿 位于拉巴斯东南。钨金属储量7.2万吨,品位0.34%,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体分布在背斜轴部的奥陶纪-泥盆纪电气石化石英岩和角岩中,褶皱和断裂发育。含黑钨矿及硫化物的石英脉垂深1300米。有40多条富脉,100多条细脉,长者几十米至数百米,厚5厘米~1.2米,平均厚22厘米。还有网脉带,宽80米,长350米,延深280米。主要为黄锡矿、黑钨矿,少量毒砂和闪锌矿。区内有砂矿,黑钨矿品位200g/t。1914-1918年为该国最重要矿山。地下开采,目前规模为100吨/日,现正在扩建1000吨/日。
昌比拉亚(Chambillaya)热液石英脉钨矿 位于拉巴斯南偏东。钨金属储量0.06万吨,品位0.48%,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在1400米直径的范围内,发育着破碎和裂隙带,充填有气成热液。围岩为电气石化角岩。是一有前景的矿床。选厂规模600吨/日,精矿品位WO370%,1984年产精矿含钨257吨。
卡米(Kami)热液石英脉钨、锡矿 位于奇科特格朗德南西7公里。钨金属储量0.15万吨,品位0.52%,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硫化物脉。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脉产于张裂隙中,在1000米的范围内产有5个矿脉组,单脉厚10厘米~1.2米,平均厚0.6米,延深达1300米。主要矿物:黑钨矿、石英、锂云母、电气石。矿脉发育在石英、黄玉角岩中。较晚的石英-锡石脉发育在边部泥质页岩中。地下开采,规模15万~30万吨/年。
克奇斯拉(Quechisla)斑岩型锡(银、锌、铅、铜、钨、铋)矿 位于波托西之南。锡金属储量1.66万吨,品位1.2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硫化物。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床产于南北向褶皱向北西转弯处,在断裂交汇处发育一个电气石化石英斑岩颈,矿化发育其中。地下开采,规模30万~50万吨/年。
塔斯纳(Tazna)热液石英脉钨(铋、铅、锌、锡)矿 位于波托西南偏西60多公里。钨金属储量1.16万吨,品位1.1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花岗岩体侵入于电气石化角岩中,其附近发育含钨石英脉,已控制长400米,深250米,平均厚40厘米。地下开采。
旧普韦布洛(Pueblo Viejo)热液石英脉钨矿 位于该国南端。钨金属储量0.096万吨,品位0.87%,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英安岩体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8公里,其中的矿脉已控制长1000米,不规则矿化带宽200米。
乔赫亚(Chojlla)热液型锡(钨、铅、银)矿 位于拉巴斯东偏北。锡金属储量5万吨,品位0.23%,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体产在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的角砾岩内。矿脉呈雁行状排列,共有25条主脉和75条支脉组成,垂直延深500米。地下开采。重-浮选,锡精矿品位27%,回收率75%,综合回收Sn,W。选厂规模600吨/日。
罗德奥(Rodeo)砂锡矿 位于拉巴斯南东。锡金属储量50万吨,品位0.06%。矿石工业类型砂锡矿。成矿时代第四纪,矿体呈层状产出,锡石碎屑分散于砾石、砂泥土等组成的冰水沉积物中。露天开采。重选。
科尔基里(Colquiri)热液型锡矿 位于拉巴斯南东140公里。锡金属储量2.58万吨,品位0.5~0.8%,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切割北西褶皱的横向断裂控制矿化。矿化带延长3公里,宽30米,延深500米。上部铅银高,下部锡高。主要矿物有闪锌矿、锡石、萤石、磁黄铁矿、方铅矿、黄锡矿。地下开采。浮选、磁选。精矿品位28.4%,回收率50%,回收锡和锌。选厂规模为日处理矿石1800吨。
瓦努尼(Huanunj)斑岩型锡(铜、锌、铅、银)矿 位于奥鲁罗南东45公里。锡金属储量2.53万吨,品位1.06%,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脉产于北西向背斜的核部。矿脉长600米,深320米,上部宽14米。原生矿物有锡石、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萤石。地下开采。重-浮选,锡精矿品位18%,回收率65%,选厂规模为日处理矿石1300吨。
阿维卡亚(Avicaya)火山岩型锡(铜、铅、锌、银)矿 位于奥鲁罗东南。锡金属储量7.35万吨,品位0.82%,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化带产于破火山口内。矿脉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与主断裂锐角相交。矿脉上部为锡、银、中部为铅、锌,下部为富锡矿石。地下开采。重-浮选。
拉拉瓜(Llallagua)斑岩型锡(铜、锌、铅)矿 位于奥鲁罗南东。锡金属储量5.27万吨,品位0.5%~0.9%,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脉产于北西向背斜倾没端的花岗斑岩岩株的裂隙中。共有30条主脉和400条支脉与背斜轴斜交。地下开采。重-浮选,选厂规模为处理矿石2200吨/日,回收率81.2%。
卡塔维(Catavi)斑岩型(角砾岩筒)锡(钨、铋)矿 位于奥鲁罗南东。该矿是玻利维亚最大的锡矿山,锡金属储量10.54万吨,品位0.52%,矿石工业类型锡石-硫化物。成矿时代第三纪,矿化呈脉状、浸染状,矿脉产于流纹质次火山岩中,也有的产于板岩中。主要矿物有锡石、黄铁矿、锑酸盐、辉铋矿、黑钨矿、石英、电气石、绿泥石、萤石。地下开采,矿石成分复杂,锡石呈微细粒嵌布,采用洗选、重介质预选、脱硫浮选、锡石浮选和重选联合流程。选厂规模日处理矿石5500吨,精矿含锡26%,回收率65%。
科拉维-卡努提劳(Colavi-Canutillo)火山岩型、斑岩型锡(铜)矿 位于波托西的北东。锡金属储量7.2万吨,品位0.45%,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化产于6米厚的钙质砂岩中,有3~4层矿,锡石呈浸染状产出。每层厚1~1.5米。黄铁矿、菱铁矿、白云石、重晶石、黝铜矿等为主要伴生矿物。地下开采。重-浮选。
塞罗里科(Cerro Rico)斑岩型锡(铅、锌、铜、铋、银)矿 位于波托西之西南。锡金属储量4.75万吨,品位1%,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椭圆状的花岗斑岩岩株面积2平方公里,深部缩小为岩墙,有3个矿群,产于斑岩中。地下开采。重-浮选,规模为日处理矿石800吨,精矿含Sn21%,回收率64%,综合回收Sn、Pb、Zn、Cu、Bi。
(2)锑
玻利维亚锑矿资源也很丰富,截至1999年底,保有锑矿储量31万吨,储量基础32万吨,仅次于中、俄,居世界第3位。赋存于玻利维亚锡-钨矿带中、南部的锑矿,多与金矿共生。
卡拉科塔锑金矿 分布于矿带中部,矿床产于褶皱带内,由黑色页岩组成背斜核部,属中型矿床。矿体呈串珠状、透镜状,充填于断裂带附近的片理中,一般长50~300米,厚2米,延深200米。矿石由辉锑矿、自然金、黄铁矿、石英组成。含Au约8~30克/吨。成矿与中生代火山作用有关。
图彼萨锑金矿 位于矿带的南部,波托西省的东南。锑矿储量达27.9万吨,是矿带中主要矿床之一。矿体呈脉状、串珠状,产于三叠纪-侏罗纪的黑色页岩中,沿断裂裂隙充填,矿脉厚一般为0.6~0.9米,膨胀部位达8米。矿石由辉锑矿、自然金、黄铁矿、石英组成。矿石品位含Sb8.78%。
卡拉科塔(Carracota)热液型锑(金)矿 位于拉巴斯省西南部。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1%~8%,矿石工业类型为锑金矿。成矿时代为新生代,矿体呈串珠状、透镜状、柱状,产于三叠-侏罗纪地层形成的背斜鞍部及拗折处,矿体长300米,厚2米,延深200米。矿体受20公里的褶皱带控制。围岩蚀变有硅化和绢云母化等。矿石含金8~30g/t。地下开采。
图彼萨(Tupiza)热液型锑(金)矿 位于波托西省东南部。锑金属储量27.9万吨,品位8.78%,矿石工业类型为锑金矿。成矿时代为新生代,矿体呈串珠状,产于三叠纪-侏罗纪的黑色硫化页岩中的断裂带内,矿化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地下开采。
(3)银
玻利维亚银矿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储量达29970吨,多与铅锌矿床共生。1996年发现的圣克斯托巴尔银铅锌矿床可能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银矿勘查的最重要发现。这个矿床的发现与开发,将是玻利维亚成为重要的银生产国。
圣克里斯托巴尔(San Cristobal)银锌铅矿床 该矿床是美国埃佩克斯银公司总地质师L·布坎南博士在该区进行野外作业时发现的,布坎南博士曾因提出鉴别浅成热液及有关矿床的“布坎南模式”而享誉西方矿业界,并因此获整个地区的勘探和采矿权。矿床位于一直径近4km的坍塌破火山口中部。1996-1998年的钻探工程证实,该矿床有概略矿石储量2.95亿吨,平均含银62.2g/t,锌1.57%,铅0.55%,因此求得银储量16110吨,锌406.6万吨,铅142.5万吨。矿床产在破火山口洼地的沉积岩和火山岩中。初步可行性研究得出该矿床可建设成为一个年产银545吨和铅15.4万吨的世界最大的陆产银矿之一,可与墨西哥里尔·德安吉利斯露采银矿山相比,但本矿床要比彼矿床大数倍,生产规模大一倍。矿床近地表,剥采比约1.4∶1,采矿成本低。初步可行性研究结果提出可日产3万吨矿石。到1998年底,勘探和开发工作已花费了4000万美元,预计1999年中期完成可行性研究,并使投资达2400万美元,从2002年开始产量达到30000吨/天。这样,San Cristobal将使玻利维亚这两种金属目前的产量翻一番。另外,该地勘查远景良好,主采坑旁侧及深部矿化均未尖灭。公司的储量完全是从火山口的2个原来的靶区计算的,公司地质人员还鉴别出了在火山口区内、外的另外12个勘查目标。圣克里斯托巴尔项目已成为玻利维亚现代工业中最大一笔矿业投资。
(4)铜
玻利维亚铜矿资源较为贫乏,而且规模较小。
科罗科罗(Corocoro)沉积型铜矿 位于拉巴斯西南80公里。铜金属储量73万吨,品位1.3%~5%,矿石工业类型硫化矿、氧化矿、自然铜。成矿时代第三纪,含矿岩石为红色长石砂岩夹蒸发岩和凝灰岩,矿体受褶皱控制。自然铜和辉铜矿胶结砂岩和交代植物残体。矿物分带明显,自下而上由自然铜到辉铜矿。地下小规模开采。
此外,在奥鲁罗、波托西省的西部,还有大片盐滩地,盛产盐矿(富含锂)、但未被利用,具体储量也未查明。据估计,锂的储量占全世界66%,为第一位。玻东部圣克鲁斯省东端,有一尚待开发的大型铁矿-穆通铁矿。该矿属沉积变质性(富集),但变质程度较低,品位在47%~48%,为赤铁矿,无磁性。原生矿石4亿~4.5亿吨,较富的残积、坡积矿约3000万吨,规模不大。由于该矿矿石不能作为富矿石直接入炉,且不能磁选,加上穆通所在地区交通不便,使得生产成本和运费都大大提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6. 成矿地质条件

一、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按照俄罗斯地质矿产机构及地质学家主流派做法,将俄罗斯的构造单元划分为地台和褶皱带两类。地台包括前寒武纪的东欧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褶皱带包括古生代的乌拉尔-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中生代上扬斯克-楚科奇褶皱带和锡霍特山脉褶皱带,以及中生代-新生代地中海褶皱带外带(一小部分)和环太平洋火山-构造带的西北部分(图3-1)。
1.东欧地台
东欧地台分为波罗的地盾(东部)和俄罗斯台坪两个主要构造单元。在俄罗斯台坪内有沃罗涅日陆背斜和乌拉尔-伏尔加陆背斜、莫斯科陆向斜和麦金斯科陆向斜。地台的基底为新太古代变质岩,局部地区由古元古代岩层组成,其中被花岗岩类侵入体穿插。基底被里菲期的拗拉谷切割,基底内部的结构特点是,有巨大的太古宙岩石断块,断块之间被古元古代的狭窄岩石条带所分隔。在古元古代和里菲期之间,俄罗斯台坪西部地区遭奥长环斑花岗岩侵入。与新元古代变质岩密切相关的矿床有克里沃罗格铁矿、库尔斯克磁异常和科拉半岛的铜镍矿。地台的盖层由里菲期、文德期和显生宙的沉积岩组成,与基底岩层呈构造不整合产出。盖层的里菲期和早文德期的岩层填充在拗拉谷中,晚文德期-新生代岩层则分布在陆向斜和陆背斜中。在里菲期、文德期和泥盆纪,暗色岩浆岩侵入俄罗斯台坪;在中古生代,碱性岩浆侵入活动出现在科拉半岛,巨大的磷灰石矿床就与这类碱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在地台盖层内蕴藏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和铝矿等重要矿产。

图3-1 俄罗斯大地构造示意图

2.西伯利亚地台
西伯利亚地台属于太古宙后期地台,介于叶尼塞河、勒拿河、泰梅尔半岛和滨贝加尔湖之间。地台内有阿尔丹地盾、勒拿-叶尼塞台坪。勒拿-叶尼塞台坪内主要构造单元有阿尔丹陆背斜和阿纳巴尔陆背斜、通古斯卡陆向斜和维柳伊陆向斜、安加拉-勒拿边缘克拉通坳陷、安加拉-维柳伊坳陷、安加拉-阿纳巴尔坳陷、叶尼塞-哈坦加坳陷、奥列涅克隆起、图尔汗-诺里尔斯克隆起,以及别列佐夫、坎斯克、列别丁等盆地。西伯利亚地台的基底主要由太古宙变质岩组成,其上不整合地覆盖着古元古代乌多坎系陆源沉积层。在里菲期、早寒武世、中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地台内出现超基性、基性、酸性类和暗色岩类岩浆活动。通古斯卡暗色岩陆向斜在地台构造单元中居重要位置。西伯利亚地台盖层内产有大量煤矿(几乎占前苏联煤炭储量的70%)、钾盐、岩盐、石油和天然气,与暗色岩侵入体有关的重要矿产有诺里尔斯克的铜镍矿、金刚石等。
3.乌拉尔-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
该褶皱带位于东欧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之间。带内分为里菲期、贝加尔期、萨拉伊尔期、加里东期和海西期褶皱作用区,及古生代后期的西西伯利亚台坪和贝加尔后期的提曼-伯朝拉台坪。里菲期和贝加尔期褶皱带的叶尼塞-萨彦-贝加尔区从西和西南方向围绕着西伯利亚地台。里菲期地槽基底为里菲初期遭受破碎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和被保存下来的隆起。里菲期沉积在坳陷中的陆源和陆源-碳酸盐岩在10亿~8.5亿年间遭受终结期的褶皱作用。西后贝加尔在显生宙不断遭受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并在渐新世—第四纪形成了贝加尔裂谷系统。
贝加尔后期的提曼-伯朝拉台坪从北和东部围绕着东欧地台。台坪基底为贝加尔期岩石,沉陷深度达10公里,台坪之上不整合地覆盖着早古生代陆源杂岩、志留纪—早泥盆世陆源碳酸盐杂岩、中泥盆世—早二叠世碳酸盐杂岩、晚二叠世一三叠纪陆源碳酸盐杂岩、侏罗纪一早第三纪和上新世—第四纪陆源杂岩。一些大型油气田均与古生代沉积层有关。
东萨彦-库兹涅茨-萨拉伊尔褶皱系由克兹尔-基兹尔带、库兹涅茨-阿拉套带和戈尔内-绍里亚带组成,带间隔有前寒武纪哈卡西地块。地块之上在泥盆纪形成了米努辛盆地。在褶皱的东南分布着里菲期固结的图温地块,地块之上叠置着哈拉尔坳陷。萨拉伊尔地槽由晚里菲期—早寒武世的厚层状后地槽岩层组成,并在中寒武世遭受了褶皱作用。米努辛盆地被早、中泥盆世火山沉积岩和陆源岩充填,上部被晚泥盆世—二叠纪含煤沉积物充填。
西萨彦-戈尔内阿尔泰加里东褶皱系由晚里菲期和寒武纪火山沉积后地槽岩层组成,伴有典型的蛇绿岩,在晚寒武世—奥陶纪和志留纪变为绿色陆源复理石建造,全套岩层被斜长花岗岩、辉长岩类和淡色花岗岩穿切,从志留纪末期开始形成图温盆地。萨拉伊尔和加里东褶皱带产有戈尔内绍里亚铁矿、滑石矿、石棉、层状磷矿、铜矿和钨矿等。
柴桑-戈比海西褶皱区位于乌拉尔-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的轴部,由托姆-科累万、萨拉伊尔、阿努伊楚伊、鲁德内阿尔泰和西卡尔宾褶皱系组成。地槽型杂岩主要为泥盆纪和早石炭世的岩层。褶皱作用发生在中期。中-晚石炭世和二叠纪的磨拉石构成造山杂岩。在造山杂岩形成时期,产生与花岗岩类岩体有关的鲁德内阿尔泰多金属矿化。库兹涅茨盆地叠置在萨拉伊尔褶皱基底之上,被泥盆纪—二叠纪陆相含煤沉积所充填,其上覆盖着夹有暗色岩的三叠纪地层。
乌拉尔-海西褶皱系呈南北向延伸2500公里,该褶皱系分为冒地槽西带和后地槽型东带。前乌拉尔边缘坳陷沿东欧地台边缘分布,其北部充填着含煤的二叠纪岩系,中部充填着含钾盐的岩系。帕-霍伊斯克-新地岛褶皱系由晚里菲-文德期贝加尔陆源火山杂岩组成,其上不整合地产有奥陶纪—中泥盆世的陆源-碳酸盐沉积层。二叠纪一早三叠世磨拉石层以及更老的岩层在中三叠世受到强烈的褶皱作用。在泰梅尔-北地群岛褶皱区分布着贝加尔期的变质岩基底和太古宙岩石断块。叶尼塞-哈坦加坳陷充填着厚达10公里的晚三叠世—渐新世的海相沉积层和陆源沉积层及第四纪冰川沉积。
西西伯利亚台坪具有不均匀的基底,主要由海西期、加里东期、贝加尔期等不同期的杂岩组成。台坪最北部的沉陷部分基底最古老,其中分布着古生代和三叠纪陆源岩构成的古老盖层。该台坪的特点是有许多地堑,这些地堑由早三叠世火山沉积岩(暗色岩)组成,其上覆盖着中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含煤沉积层,产有大型煤田,台坪盖层几乎全是海相砂岩-泥质岩层,产在盖层正构造中的油田与侏罗纪和早白垩世的砂岩有关。
西伯利亚地台的东南分布着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区,与北部地区更古老的褶皱带隔有蒙古-鄂霍次克深大断裂。该区在古生代曾是乌拉尔-蒙古褶皱带的东端,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受到强烈的构造-岩浆改造作用。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过去被认为是晚古生代褶皱带,但是现在查明它实际上是在侏罗纪时期结束其地槽发展历史的褶皱带。全区分为东后贝加尔区、上阿穆尔区和滨鄂霍次克区。已知的矿产有多金属矿、锡、钨、铜、砷和锑矿等。
再往南为布列因地块,它由太古宙、古元古代片麻岩组成,其上覆盖着里菲期、文德期和早寒武世的陆源-碳酸盐岩层,再往上为晚寒武世—奥陶纪的磨拉石层。该地块又分成结雅-布列因盆地和布列因坳陷,其中充填着侏罗纪、白垩纪和老第三纪的陆相沉积物,在里菲期的岩层中产有铁矿(碧玉铁质岩)。
4.地中海褶皱带
俄罗斯境内只有地中海褶皱带的最外带部分(古生代后期的斯基夫台坪和大高加索的北坡和西部)。斯基夫台坪的基底由前寒武纪和古生代火山成因的和陆源的碳酸盐岩石组成,并被挤压成东西向褶皱,其上不整合地覆盖着海西期的二叠纪—早三叠世磨拉石层,充填在地堑型坳陷内。局部地区的三叠纪—中侏罗世的复理石层夹有基性和酸性火山岩。台坪的沉积盖层从中侏罗世开始为碳酸盐-陆源沉积层。产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层中的麦科普岩系的油气田与沉积盖层中的隆起有关。大高加索的大复背斜北部位于俄罗斯境内,其最外部的拉宾-马尔金带属斯基夫台坪的一部分,在上新世被挤成鞍状隆起。俄罗斯境内的高加索西部和东部为阿尔卑斯杂岩组成的褶皱-逆掩构造。杂岩为早侏罗世—早中新世陆源-碳酸盐岩,局部地区为复理石,有的地区火山作用发育。大高加索在晚第三纪褶皱后进入造山发育阶段,伴随产生强烈的流纹岩火山作用。
5.环太平洋火山-构造带
该带的西北部分位于俄罗斯境内,带内有前里菲期的古老地块、中生代和新生代褶皱区及现代构造活化带。东北部为维尔霍扬-楚科奇褶皱区,再往北为鄂霍次克-楚科奇边缘火山带。带内有与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花岗岩侵入体有关的金、锡、钨和汞矿,前维尔霍扬坳陷和结良斯克盆地内的磨拉石层产有大型煤矿。
锡霍特山脉褶皱系介于布列因地块和汗凯斯克地块之间。西带产在前寒武纪大陆基底之上,东带产在晚二叠世以前的洋壳上。寒武纪浅水灰岩分布在西带。西带的东部边缘为火山岩带,东带由三叠纪和侏罗纪厚层状陆缘凝灰质地槽沉积物组成。在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之间发生了强烈的褶皱作用,同时形成鳞片状逆掩构造。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整个地区上升。该褶皱系中出现志留纪到早石炭世的花岗岩类侵入活动、晚石炭世—二叠纪超基性成分的杂岩体和晚期的闪长岩类与花岗岩类,以及早第三纪的辉长岩、闪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形成了锡、金、铅、锌、汞等矿产。
科良克褶皱带分中、西、东三个褶皱系。大部分沉积层为异地来源。西带为地槽型硅质火山岩和碳酸盐岩,其上覆盖着磨拉石。东带地槽一直发育到老第三纪中期,褶皱作用发生在晚第三纪。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坳陷全都产在蛇绿岩洋壳之上。
西堪察加拉拉米期褶皱系与晚白垩世地槽沉积物产在花岗片麻岩和片岩-基性岩岩基之上,褶皱发生后被第三纪陆源岩覆盖。中堪察加和东堪察加奥柳托尔斯克褶皱系晚白垩世地槽后的岩层被第三纪火山岩覆盖。东部带以现代火山作用为特点。
库页岛(千岛群岛)岛弧由白垩纪、第四纪火山沉积建造和火山建造组成,被一系列年轻的横向地堑切割,在其前沿和东堪察加前方分布着深海槽。
萨哈林新生代褶皱区分为东、西两个带,中间被中萨哈林地堑所隔。东带为大洋型蛇绿岩基底,其上为陆源 -火山岩-硅质岩(三叠纪—白垩纪),在晚白垩世被挤压成褶皱,西带为单斜构造,由白垩纪—新第三纪厚层状陆源岩层组成,局部地区有基性火山岩层夹层。中萨哈林地堑中产有白垩纪—中新世陆源岩层,覆盖在三叠纪—白垩纪的硅质-陆源岩层上。北萨哈林盆地由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凝灰杂岩组成,其中产有油气田。
二、远东地区的地质成矿特征
俄罗斯远东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仅就目前的情况看,远东地区的固体矿产在俄罗斯固体矿产探明储量和预测资源量中占18%。据最新资料,远东地区金刚石的储量约占俄罗斯总储量的81%,开采量几乎占100%;锡储量占俄罗斯总储量的92%,产量占100%;金储量约占俄罗斯总储量的40%,产量比例超过55%;铅储量虽然只占俄罗斯总储量的9%,产量却占63%;煤储量占俄罗斯总储量的10.2%,铁矿储量占7.8%,铜储量占6%。此外,还开采锌(9%)、银(16%)、铂(8%)。远东地区还拥有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探明的锰矿、磷灰石矿、钾盐等矿产目前还未开采。该区的钛、钨、硼等矿产的资源潜力也相当大。由于远东地区在俄罗斯开拓亚太地区矿产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再加上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类似的地质成矿特征,有必要再详细探讨一下远东地区的地质成矿特点。
远东地区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岩浆杂岩体和矿石组合。根据地壳演化和基本构造特征,远东地区可划分成以下几个构造-成矿省:阿尔丹-斯塔诺夫、东后贝加尔、阿穆尔、上扬斯克-楚科奇、鄂霍次克-楚科奇、萨哈林(库页岛)、千岛群岛-堪察加-科里亚克(图3-2)。
1.阿尔丹-斯塔诺夫成矿省
该成矿省面积59.44万平方公里,包括阿尔丹-斯塔诺夫地盾及其附近的古地台盖层区,东西宽600~1000公里。在西部,它与后贝加尔接壤,西南部边界是杰尔图拉克深部断裂,南部边界是北图库林格拉断裂,东部边界是乌德希诺-涅尔坎深部断裂,南部边界大体上对应于古地台盖层之下的早寒武世结晶基底露头区边缘。
阿尔丹-斯塔诺夫成矿省深部构造的特点是:地壳厚度较大地区位于轴部(41~47公里),地壳厚度较小的线性地区位于边缘部分(35~37公里)。北东向、近南北向两种极少交切的纵向深断裂,以及地壳减密(花岗岩化)带和挤压(基性岩化)带的存在是造成深部构造复杂的原因。
该成矿省的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经历了下列几个阶段。
古太古代(38亿~30亿年前):为原始大陆壳形成阶段,早期的岩浆-交代分异作用在地球原始物质分异过程中形成了磷灰石-钛铁矿-钛磁铁矿成矿建造(45—卡拉尔-奥尔斯克明、61—谢克塔赫、63—赫拉姆等矿区,编号见图3-2,下同),稀土伟晶岩建造(81—格内姆、91—特尔坎、92—伊久姆-德索夫等矿区),白云母-伟晶岩建造(62—库普林矿区)和铁质石英岩建造(50—洛普坎、57—霍洛德尼卡诺一苏塔姆、60—博姆纳克等矿区)。
新太古代(30亿~26亿年前):为早期裂谷-地槽阶段,形成了沉积-火山成因的铁质建造(含金)(65—涅留克-伊马尔克、71—克列斯佳赫等矿区),金云母矽卡岩建造(78—京普通、87—乌丘尔等矿区),矽卡岩型铁质建造(76—南阿尔丹、79—埃梅利贾克等矿区)和矽卡岩型钼矿建造(77一锡斯季矿区),后两者与形成花岗片麻岩穹窿的晚期阶段有关。
古元古代(26亿~16.5亿年前):为构造-岩浆活化期。最早形成的被磨拉石充填的陆源坳陷中的含铜砂页岩建造(66—哈尼斯克、74—尼姆内尔-谢利格达尔矿区),然后是与基性和超基性岩侵入有关的含铂族金属的铜镍硫化物矿化(52—卢金丁矿区)、线性断块的深成岩和火山-深成岩构造中的稀有-稀土金属矿化(94-乌尔卡矿区)。

图3-2 俄罗斯远东地区成矿分区图

(据В.И.Сухов,2000)
1~3—界线:1—成矿省,2—区域含矿系和岩浆成矿系,3—矿带和矿区;4~24—特有的含矿性:4—自然硫,5—汞和锑汞,6—金银,7—金,8—铅锌,9—铜铅锌,10—铜 -硫化物,11—铜钼,12—钼,13—锡,14—钨锡,15—稀土和稀有金属,16一铬铁矿和铜镍(含铂族金属),17—稀土-磷灰石,18—白云母伟晶岩,19—金云母,20—水晶,21—磷灰石-钛铁矿-钛磁铁矿,22—磷块岩-铁-锰,23—铁-锰,24—铁
成矿省:AC—阿尔丹-斯塔诺夫,B3—东后贝加尔;AM—阿穆尔省;ВЧ—上扬斯克-楚科奇,ОЧ—鄂霍次克-楚科奇;СХ—萨哈林(库页岛),KKK—千岛群岛-堪察加-科里亚克
成矿系和岩浆成矿系:Ⅰ—谢杰-达班;Ⅱ—亚纳-科雷马;Ⅲ—楚科奇;Ⅳ—科雷马-奥莫隆系;Ⅴ—品仁纳-泰戈诺斯;Ⅵ—上普里阿穆尔;Ⅶ—斯塔诺夫;Ⅷ—阿尔丹;Ⅸ一鄂霍次克;Ⅹ—楚科奇;Ⅺ—阿穆尔-鄂霍次克;Ⅻ—北布列因;ⅩⅢ—布列因;ⅩⅣ—兴安-鄂霍次克系;ⅩⅤ—兴凯;ⅩⅥ—锡霍特山脉;ⅩⅦ—下阿穆尔;ⅩⅧ—科里亚克;ⅩⅨ—西堪察加;ⅩⅩ—千岛群岛-堪察加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16.5亿~4.58亿年前):为地台盖层形成期,内生矿化与前文德期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有关,其碱性-超镁铁质侵入体含有铬矿化(含铂)和稀土-稀有金属建造。
中生代(1.6亿~0.8亿年前):为构造-岩浆活化最强烈时期,出现了大量与岩浆杂岩有关的金矿床和矿化(46—列佳、56—上苏塔姆、64—穆龙、72一上阿姆京、75—中阿尔丹、83—洛马姆、84—杰尔图林、85—奥诺孔、93—上库普林、95—克特-开普等矿区)及金银建造(49—阿普萨坎-纳戈尔宁、58—上托克、59—博姆纳克、89—阿尔加明、96—埃尔格凯特等矿区)。中生代的金银矿化在阿尔丹-斯塔诺夫成矿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东后贝加尔成矿省
该成矿省东北部边界是杰尔图拉克断裂,南部边界是蒙古-鄂霍次克深大断裂,基底由前寒武纪岩层构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最为强烈,主要是金和钼矿化,已知的大多数金、钼矿床都集中在谢尔加钦矿带(图3-2中44)。该矿带的轴部,地壳厚度增大(达42公里),并见有减密作用(花岗岩化)。
3.阿穆尔成矿省
阿穆尔成矿省面积为82.31万平方公里,包括阿穆尔-鄂霍次克褶皱系、锡霍特山脉褶皱系、布列因中间地块、兴凯中间地块。该成矿省的西部和南部向后贝加尔和中国延伸,东部到大陆边界,北部以蒙古-鄂霍次克和北图库林格拉深大断裂为界。
从图3-2可看出,该成矿省有下列几个岩浆成矿系:北布列因(Ⅻ)、兴安-鄂霍次克(ⅩⅣ)、锡霍特(ⅩⅥ)和下阿穆尔(ⅩⅦ)。在白垩纪到第三纪时形成了大量的金、银、稀有和多金属矿化。这些矿化都与该地区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有关。最主要的成矿建造如下。
金银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早白垩世的塔尔丹(图3-2中157,下文编号均为图3-2中),晚白垩世的杜尔明(194)和下乌利班(208),晚白垩世—第三纪的斯韦特洛-萨马尔加(199)、穆腾(203)和尼古拉耶夫(207)。
金-石英和金-硫化物-石英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早白垩世的索洛维约夫(156)、波克罗夫(159)、结雅-代普(160)和“十月”(161),晚白垩世的上图姆宁(203)、皮尔达-利穆尔(205)、霍兰(206)、朱斯克(209)和索尼尔(213),晚白垩世—第三纪的科伦贝-马利诺夫(188)、比基诺-乌苏里(192)、阿纽伊-穆恒(196)和姆诺戈维尔申(210)。
斑岩型钼和铜钼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早白垩世的博尔古连坎(158),晚白垩世的谢利特坎(170/1)、特尔马-尼曼(174)和中霍尔(195),晚白垩世—第三纪的胡图-科皮(201)、图姆宁(204)、贾宾(211)和乌利班(212)。
锡矿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白垩纪的艾佐普(169)、亚姆-阿林(170),奥通(171)、巴贾尔(175)、“共青团”(176)和兴安岭-亚乌林(177),晚白垩世—第三纪的富尔马诺夫-谢尔巴科夫(184)和卡瓦普罗夫(185)。
钨锡建造:其矿区和矿带有白垩纪的阿尔穆-大乌苏里(186)、比金(193)、上比金(197)和胡图-贾乌尔,晚白垩世—第三纪的杜塞-阿林(172)和上霍尔(200)。
钼-石英建造:有白垩纪的马利诺夫矿区(187)。
铜多金属建造:有白垩纪—第三纪的上乌苏里(183)、奥尔金(189)、凯姆(191)和萨马尔加(198)等矿区。
о多金属和矽卡岩型多金属建造:有达利涅戈尔矿区(190)。
4.上扬斯克-楚科奇成矿省
该成矿省面积12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扬斯克-楚科奇褶皱系,包括鄂霍次克、堪察加、奥莫隆、楚科奇等中间地块,其北界隐于北极海域之下;西部和西南部与西伯利亚地台接界,为一地壳变薄的地带(36~38公里);东南部边界是一重力梯度带和地壳厚度变薄的地带。
该成矿省可划分成下列区域成矿系:谢杰-达班(Ⅰ)、亚纳-科雷马(Ⅱ)、楚科奇(Ⅲ)、科雷马-奥莫隆(Ⅳ)、品仁纳 -泰戈诺斯(Ⅴ)等。该成矿省共有3100多个矿点,其中内生矿床约有300多个,主要是Au、Sn、W、Sb、Pb-Zn,其他如Cu、нg、Mo等矿产也很重要。
成矿以中生代最为重要,而且主要出现在亚纳-科雷马、楚科奇、品仁纳-泰戈诺斯等成矿系中。其中主要的成矿建造如下。
斑岩型铜钼建造:其成矿区或成矿带有泰戈诺斯(38)、上奥坎(40)、穆尔加尔(41)、塔纽列尔(42)和科尼-皮亚金。
锡矿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托姆波恩(6)、洪哈金(7)、提列赫提亚赫(9)、巴雷拉斯(10)、奥尔若-阿贝拉贝特、亚纳-巴肯(19)、恰赫楚尔达赫(23)和瓦尔库麦(27)。
钨锡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杰尔别克-涅尔格辛(8)、亚纳-勃鲁拉赫(10)、塔斯克斯塔贝特(12)、奇别拉加赫-杰宾(13)和波洛乌斯年(22)。
金-硫化物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阿德恰-塔雷恩(11)、谢列尼亚赫-奎甘河口(21)和库杰普-卡别尔维耶姆(26)。
金银建造:有乌扬金-雅萨奇宁矿区(16)。
金-石英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英扬里-杰宾(14)、上巴雷格昌(15)、乌拉汗-塔斯(25)、库维茨、雷维耶姆(28)、肯格维耶姆(37)和阿维科夫(39)。
铜-多金属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塔斯-哈雅赫塔赫(19)、别列列赫(24)和白令(29)。
5.鄂霍次克-楚科奇成矿省
该成矿省面积88.35万平方公里,由乌德河上游至白令海峡沿岸呈北东方向延伸,长360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总体上看,该成矿省与鄂霍次克-楚科奇火山岩带的边界是一致的。
鄂霍次克-楚科奇成矿省的形成与中生代—老第三纪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有关。该活化作用的早期阶段(J3—K1)出现差异性断块活动,形成被磨拉石质火山-陆源沉积物充填的大陆地堑和坳陷。活化作用的主要阶段(K1—K2)出现强烈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火山作用和花岗岩类深成作用。在其后期阶段(K2一E1)出现大陆裂谷作用和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火山作用。因此,该成矿省的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老第三纪早期成矿期有关,其中,早白垩世的铜-钼和金矿化,以及早赛诺曼期的锡矿化和晚赛诺曼期的金-银矿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该成矿省已发现3600个矿点,其中内生矿床有200多个,以Au、Ag、Sn矿为主,W、Мo、Pb-Zn,Cu矿也有重大意义。其主要成矿建造如下。
金银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前朱格朱尔(101)、乌利亚(105)、奎杜孙(108)、亚纳(113)、普里卡拉姆肯(119)、埃文(126)、品仁纳-阿纳德尔(127)、别列佐夫(130)、上阿纳德尔-上塔纽列尔(137)、因古维耶姆 -帕利亚瓦姆(138)、上阿姆古埃马(140)和埃尔古韦耶姆(143)。
锡矿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尤多马-松塔尔(104)、上布尔加利(106)、杰利丘-鄂霍次克(107)、库卢-扬斯克(112)、阿尔曼(116)、米亚基特(117)、布尤诺夫(118)、上亚尔霍东(122)、奥姆苏克昌(124)、捷列凯(139)、库利马 -埃尔古维耶姆(144)、乌柳维耶姆(145)和库鲁尔基诺-切吉通(147)。
钨锡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迈斯科-安昌(103)、谢姆昌(123)和库埃克文(139)。
金矿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乌斯季-鄂霍次克(109)、库赫图伊(110)、伊利古韦姆(132)、苏哈尔宁(133)、特特尔维耶姆(136)和米留特凯维耶姆(142)。
斑岩型铜钼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莫克新(99)、恰尔布赫-贾纳(100)、切拉西诺-马尔坦(102)、乌利别-纽特(111)、卡万(114)、卡文(115)、普里马加丹(120)、托库尔-尤利亚赫(121)、科尔科东-纳亚汉(125)、纳门德坎-叶罗波尔(128)、别列佐夫-2(129)、托波列夫-赫塔昌(131)和拜姆(135)。
铜-多金属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切拉西诺-马尔坦(102)、克列斯托夫(141)、切克通(146)和恰普林(148)。
6.(北海道-)萨哈林成矿省
该成矿省呈南北向条带状,面积为7.13万平方公里。已发现90多个矿点,但研究程度较差,其中有6个矿点(3个汞矿、2个金矿、1个滑石矿),从预测量上看已相当于矿床。最为普遍的是汞、铬、金、铜、铅、锌、锰矿化。从地质上看,硅-锰、铬(含铂族元素)、金、方沸石、铜-黄铁矿等矿石建造同优地槽有关,岛弧系产有汞-滑石菱镁片岩、黄铁矿型铜-多金属矿化及金-汞矿化。
7.千岛群岛-堪察加-科里亚克成矿省
该成矿省面积为57.83万平方公里,是在古生代—中生代裂谷-地槽作用和新生代岛弧-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目前已发现有大约700个内生矿点,其中有65个矿床,主要为硫-汞-金-银矿化,同时,铂族金属和铜镍矿化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有锡、钼、铬、铜、铅、锌等矿化。
古生代和中生代成矿期表现为地槽,有奥菲奥岩系,以硅质锰矿化、铬矿化和铜镍(含铂族元素)矿化为特征。新生代成矿期出现了造山-岛弧岩系,广泛发育有锡石-硅酸盐和锡石-硫化物建造、汞(滑石菱镁片岩、石英-迪凯石、蛋白石-明矾石)建造、斑岩铜矿建造、黄铁矿-多金属建造、自然硫矿石建造。
含铂族金属的铬、铜-镍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古生代的切特金瓦雅姆(225)和上哈特尔卡(226),早白垩世的塔姆瓦特特涅-克拉斯诺戈尔(223)、奇利奈(224)和库尤利(231),晚白垩世的瓦特涅斯科-维文卡(234)、加利莫兹南(235)、卡拉金(244)、奥泽尔诺-乌科尔金(245)、梅斯卡姆恰特(246)和科兹洛夫-克罗诺基(249)。
斑岩型铜钼和黄铁矿-多金属建造:其矿区或矿带有白垩纪—第三纪的阿福尼金(219)、迈尼茨(227)、阿普卡-伊利必维耶姆(236)、斯列德尼(241)、科兹洛夫 -克罗诺基(249)、希普季诺-普里穆特诺夫(251)、阿萨恰-洛帕特基(253)和千岛(254)。
锡石-硫化物建造:有帕尔霍奈(221)和乌内瓦亚姆斯(233)矿区。
金-石英建造:有迈因(220)和塔罗夫-迈因(230)矿区。
金银建造:有伊奇巾-乌内瓦亚姆斯(232)、奥泽尔诺-卡拉金(238)、贝斯特林(240)、阿德里阿诺夫(247)和阿瓦恰-帕拉通(250)等矿区。
汞锑建造:有奇利奈(222)、奈瓦尔-瓦涅塔特(228)、埃内恰瓦亚姆(229)和帕哈奇(243)等矿区。
自然硫建造:有阿帕普卡 -卡瓦内瓦亚姆(237)、季吉尔(239)、克罗诺基(248)和千岛(254)等矿区。

7.  成矿地质条件

诺尔特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纪库威群基底岩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图1-1)。
前震旦纪库威群具花岗绿岩系特征,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多次变形,构成本区基底。
泥盆系为上泥盆统忙代恰组,岩性为含火山物质的浅海-滨海相碎屑岩、英安质陆相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其中碎屑岩层基本上已成为千枚岩和片岩。该组下部被黑云母花岗岩侵入,未见底;上部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呈断层接触。本区金-多金属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地层中。红山嘴组岩性主要为酸性、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和浅海-滨海相的碎屑岩、生物灰岩,底部与上泥盆统忙代恰组断层接触。其中红山嘴组的第2岩性段和第3岩性段岩石蚀变强烈,主要为毒砂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第2岩性段以正常沉积岩为主,间夹有火山碎屑岩。下部以泥质粉砂岩和石英砂岩互层为主,间夹有深灰色层凝灰岩,均已强烈千枚岩化,片理化。上部以浅灰、灰白色夹黄褐色的中厚层钙质细砂岩、粉砂岩和深灰色中厚层碳质泥质粉砂岩、灰岩组成。第3岩性段以灰白色、灰绿色流纹质凝灰熔岩、碎斑熔岩、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为主。研究表明,泥盆纪和石炭纪地层是本区金-多金属成矿的矿源层。
诺尔特地区NW向、NNW向、近EW向和NE向几组断裂发育(图1-1),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是红山嘴断裂,该断裂的活动时间较长,具多阶段性。早期呈张剪性正断层发育于加里东结晶基底之上,向北倾斜,使北部地区形成断陷火山盆地;之后由于区域压剪作用强烈,使盆地未能形成洋壳就又重新被挤压褶皱隆起而封闭,断裂也因此而呈现出压剪性特点,并且南侧的巨型花岗岩穹的侧挤作用,使原北倾的断面上部部分地弯曲甚至向南反转,变成犁式断裂。沿断裂带,在200m左右的宽度内,岩石碎裂化、糜棱岩化、片理化和劈理带极为发育,东部甚至出现断裂作用带的岩石于深部发生花岗岩化。在红山嘴断裂以北,广泛发育一些次级断裂,多半是顺层发育于重要的岩性界面上。沿这些断裂带及其两侧,广泛见到后期热液蚀变。诺尔特地区的金、铜多金属矿化带的分布基本上受这些断裂控制,断裂为成矿提供了导矿构造和容矿空间。
诺尔特地区花岗岩主要沿红山嘴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分布(图1-4)。其中,燕山期花岗岩主要为库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加勒格孜阿嗄希河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及阿克提什坎矿化区的阿提什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期的侵入岩浆活动是本区的金-多金属成矿的重要地质条件。

 成矿地质条件

8. 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1.区域地质背景对成矿有利
昆阳裂谷的成矿作用是全球元古宙裂谷事件及其铜矿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于裂谷中的矿床类型主要有稀矿山式、落雪式、桃园式和滥泥坪式,构成裂谷成矿系“四代同堂”的矿床序列,简称东川式铜矿的“四层楼”成矿模式(黎功举,1982;冉崇英等,1993;何毅特,1996)。
昆阳裂谷是在新太古代康定群、哀牢山群组成的克拉通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受一组南北向深大断裂控制的狭长海槽,其基底构造形态复杂,由一系列南北向隆起、凹陷组成,北宽而南窄。裂谷期沉积系列主要由大红山群(苴林群)、昆阳群两套巨厚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组成,构成两大火山沉积旋回。中新元古代裂谷带自北至南分布有东川—笔架山、禄丰—武定、易门、元江等4个地堑式火山断陷盆地,构成了昆阳裂谷带内四大铜矿化集中区。
2.含矿地层
禄丰—武定地区铜铁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鹅头厂组、落雪组与因民组中,含矿岩性为一套含铜的碱性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和热水沉积矿物,喷流岩有磁铁矿钠长石岩、赤铁矿硅质岩、铁锰镁钙的碳酸盐岩等。其矿床特征及成因基本与东川式铜矿一致,属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变质—改造型矿床。世界上这类铜矿规模大,铜品位富,是仅次于斑岩型铜矿的主要铜矿类型。但我国这类矿床分布较为局限,迄今仅见于云南东川—禄丰、武定—易门地区和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翟裕生等,2004),探明铜金属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16%。
3.构造、岩浆活动条件
禄丰—武定地区属昆阳裂谷带的一部分。裂谷自古元古代至新元古代的徽江时期,经历了早期上拱断裂阶段,中期扩张与晚期回返封闭阶段。早期上拱断裂和中期的拉张断裂,大都是深及壳下长期活动的具有同沉积生长断裂的特点,这些断裂不但是岩浆喷发的通道,也是矿源上升的通道,并控制含矿层展布;在裂谷内部,北东向、北西向次级断裂和因民角砾岩带等则形成地堑、地垒控制岩相和地层厚度的变化。沿断裂带古元古代呈中心式喷发,中新元古代呈裂隙式喷发,有大量含铜、铁的碱性玄武岩的溢出和火山—沉积角砾岩带的形成。早期的上拱断裂伴有碱质基性火山活动,形成了火山喷流型的铜铁矿床;中期扩张成裂谷阶段,伴随蒸发岩的沉积,形成了沉积的层状铜矿床;晚期回返封闭,随挤压、剥蚀和酸性岩浆活动,形成了砂砾岩铜矿、脉状铜矿及铜、铅、锌、钨、锡等多金属矿。
4.变质作用
区内含矿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或热液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较高的石榴子石黑云母绿泥石片岩及黑云母绿泥石片岩中的矿相对富而厚,说明变质对矿质的聚集富化成矿有利。背、向斜轴部附近应力作用最强,变质作用最深,因而矿体往往出现在背、向斜轴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