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机构的演变和发展?

2024-05-17 11:34

1. 我国金融机构的演变和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非银行金融业务如证券、保险、信托及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国际上,实施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作为贷款人的重要性日渐下降。从资产业务方面看,资本市场、投资银行、租赁公司及外国银行纷纷抢走了商业银行的大批客户和业务。从负债业务方面看,居纷纷把积蓄投向公债、股票和投资基金以图更有利的回报。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基金、股票市场和养老基金都成为银行负债业务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随着这些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利差的急剧下降。为了生存,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找途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两大业务领域与投资银行开展竞争,规范和划分金融分业的篱笆逐渐的被拆除了。(谢平等《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及其监管问题研究》)
  1   1979年,中信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1980年代,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相继组建,并采取固定分工的方式划定了经营范围,使资金在系统内自上而下分配。这四家银行分别面向农村、外汇、基本建设和城市工商提供金融服务。
  1984年,组织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专门研究综合经营的问题,基本上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赞同德国模式 ,百货公司式的经营;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严格的分业经营管理模式。中国还是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开始阶段,德国模式在宏观管理上有难度,所以还是决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后来决定以交行作为试验田,单独搞综合经营试点。
  1987年4月1日,作为股份制、综合类、现代商业银行的试验田,交通银行重新组建。它可以经营本外币业务,从事短期和长期贷款业务,也可以经营保险、证券、信托、投资、房地产等各种非银行金融业务,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综合经营试点银行。交通银行的重组,打破了资金的城乡分割、工商分割、国内与国外分割。
  2   1986年建行成立中国投资咨询公司;1987年成立中国人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1989年,建行与其他境内外机构成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租赁公司——友联国际租赁有限公司。
  3   1987年11月开始,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开办保险业务。1991年4月26日,交通银行将保险部独立出来成立了全资附属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交通银行行长戴相龙任公司董事长,并为太保拟定了著名的广告词——“太平洋保险保太平”。太平洋保险公司成为继中国人保险公司之后的第二家全国性、综合性保险公司。1995年3月9日,太平洋保险公司由交行全额投资改制为由交行控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企业。
  4   1988年9月,交通银行在其证券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人币1000万元,是新中国最早的证券公司之一。1992年8月,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1994年1月,海通改制为全国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人币10亿元,为交行控股子公司,交行总部及各分支行一律不再经营证券业务。1994年9月27日,“海通证券有限公司”正式设立,董文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5   1993年11月,交通银行明确地勾勒出了一个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模式,“坚持综合经营和分业管理,逐步形成两大业务体系,即以交通银行本体经营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体系和以交通银行附属、控股子公司为主体的非银行金融业务体系。”
  6   1995年,建行与摩根斯坦利合资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真正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7   1992年下半年开始,金融机构违规经营严重,风险集中涌现,金融秩序混乱。1993年12月25日,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在人、财、物方面要与保险业、信托业和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1995年,《中华人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人银行法》和《保险法》也相继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分业经营的格局确立。
  8   1996年中国银行在伦敦注册了一家投资银行,后来迁到香港。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银国际,这是第一家中资的投资银行,前身是始建于1979年的中国建设财务(香港)有限公司。随后,中银国际和内地五家大型企业合资组建了中银国际证券公司,又投资了中国第一支产业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
  9   1999年8月28日,交通银行与上海市正式签定转让协议,太平洋保险公司、海通证券公司正式与交通银行“脱钩”,划归上海市领导,交通银行在两家公司的全部出资额及相关权益也同时转让。
  10   2002年3月,建行成为国内首家获得人银行批准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商业银行。2003,为了推动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建行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部。

我国金融机构的演变和发展?

2.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可能对中国经济实体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中国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家为了规范金融体系,做了很多的努力。而金融全球化又将是未来的经济格局。再加上中国的金融体制并不完善,法律制度无法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游戏规则。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对于中国的实体制造业来说,我并不认为是一件坏事。现有的金融机构的竞争是一种寡头垄断,而金融市场的开放必然会带来信贷的扩张。 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为实体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前期的资金扶持。当然信贷的扩张也会带来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

3. 各种国际金融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是广泛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能在国际范围内把大量闲散资金聚集起来,从而满足了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金融市场的职能作用,把“死钱”变为“活钱”,由此推动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其次,欧洲货 如欧洲货币市场促进了当时的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复兴;亚洲美元市场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建设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资金也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的。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又为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资金储存与借贷、资本的频繁调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跨国公司经营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由此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 2.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国际金融市场是世界各国资金的集散中心。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国际性的蓄水池,获取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可以说,某些国家或地区就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钱付利息的代价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3.有利于调节各国的国际收支 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为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了一条调节国际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国可到国际金融市场上举债或筹资,从而更能灵活地规划经济发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缓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 4.促进金融业的国际化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达, 例如,当大量国际资本同时流向一个国家时,必然导致流入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冲击该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甚至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吸引着无数的跨国金融组织,尤其银行业汇集于此。国际金融市场成了国际大银行的集散地。金融市场通过各种活动把这些银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国的银行信用突破空间制约而成为国际间的银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诸多金融业务国际化。 5.导致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市场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国际间充分流动,使当前的国际资本流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为此,近几年在西方各国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干预与管理。
展开剩余77% 
 0

各种国际金融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 金融机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哪些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的经济发展要依靠现代企业,现代金融使企业的融资变得快速和高效,使得企业有了雄厚的资金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债券作为各级政府融资的金融工具,可以由政府发行债券,供公民认购,吸收社会分散资金来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直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第三点,现代金融工具诸如央行票据的适度发行,存款准备金率的适度变化,商业银行提供适当的信贷额度,银行利息率的适时升降等,这些都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参考资料:www.jinhuicaijing.com/

5. 国际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曾先后出现各种进行国际金融业务的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其发端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并响应地建立了几个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实施这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组织机构。1957年到70年代,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地区的国家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需要,通过互助合作方式,先后建立起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如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国际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6. 金融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本次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金融市场等渠道对我国经济形成了全面的冲击,其涉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远超过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程度前所未有,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亚洲,其他地区几乎不受影响,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并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同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有关,从外贸依存度指标来看,2007年我国达到约67%,远高于美国23%、日本30%的水平,同时,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明显增强,这也加剧了中国经济受影响程度。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市场,经济衰退,外贸依存度  一、金融危机通过多种渠道全面影响中国经济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金融市场等渠道对我国经济形成了全面的冲击,其涉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远超过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程度前所未有,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亚洲,其他地区几乎不受影响,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并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同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有关,从外贸依存度指标来看,2007年我国达到约67%,远高于美国23%、日本30%的水平,同时,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明显增强,这也加剧了中国经济受影响程度。
  
  (一)外部需求恶化导致出口急剧下滑
  
  此轮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等西方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速下降,进而降低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二是现阶段信贷危机使这些国家的进口商难以获得融资,进一步抑制我国出口。自2008年7月以来,我国出口总额持续下降,2009年员至缘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24.7%,缘月份出口同比降幅继续扩大,环比下降3.4%,由于短期外部需求还将持续恶化,因此,预计对中国贸易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
  
  (二)通过金融市场对我国的影响
  
  由于我国没有开放资本市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加上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尚未发展起来,以银行为主要参与者的衍生品交易市场非常有限(目前主要是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互换),少量的国内金融衍生品的衍生深度和产品种类的广度也远不及美国,由此决定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有限的。损失主要有几个方面,比如中资银行持有的国外倒闭银行的资产、国外证券化的资产、股权投资以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等,还有国外金融机构为了回救母公司而抛出持有的A股、H股,外汇储备可能缩水等。我国股市因全球金融危机在大幅波动中持续走低;美国大幅减息、美元持续贬值,造成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不仅冲击我国金融体系安全,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例仍然较大,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可能会造成收益下降,外汇资产缩水。
  
  (三)通过投资渠道对我国的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金融机构投资的次贷证券及其相关产品的损失相对于其盈利能力和资本实力,还可以说是可控的,与其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相差悬殊,相关损失完全能够消化。根据彭博资讯估计,内地金融机构直接损失不会超过全球直接损失的1%。
  
  (四)产业联动效应对我国的影响
  
  次贷危机已经通过金融危机的产业联动效应严重冲击了中国实体经济,房市低迷、股市暴跌、库存危机、价格急跌、企业倒闭、裁员降薪等已成为中国经济危机的反映。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使中国无论是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业还是内需为主的钢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库存危机。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根据公布的2009年一季度数据统计,A股上市公司的存货合计21087.72亿元,较年初增加4780.83亿元,增幅高达33.42%。库存危机通过存货加速原理,使许多重要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众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不少大企业裁员降薪。从行业分布看,倒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制造行业。即使有些大企业还不至于倒闭,但裁员减薪却成为它们应对危机的常规手段。
  
  (五)通过市场预期和信心变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发生后,厂商对国际市场和中国经济未来前景预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影响了其出口订货和投资意愿。突出表现在今年秋季广交会上,大订单和长期订单大幅减少。同时,全球金融市场大幅调整,使得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形成了对于未来经济过于悲观的预期,在这种预期的推动下,无论是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还是可能受到冲击的企业,都同步主动进行大幅的收缩,不少大型企业主动提出了野过冬冶的战略以及停止新的投资的防御策略。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视野
  
  实际上,由于次贷危机传导的时滞效应,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从全球经济的运转看,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政策举措可能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市场和信心,但是总体上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仍不显著。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当前应对次贷危机,应当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为强大的国力,更为充足的资源,更大的回旋余地。因此,中国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制定引导和扶持政策,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
  
  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国外贸易壁垒加剧以及国内退税政策调整、周边地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出口企业面临的挑战最为严重。当前,必须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政策支持的重点包括在融资、出口退税、国际市场开拓、出口信用保险、科技兴贸、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专项扶持。同时,由于近年来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进口需求日益扩大,已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力量。如果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能够积极拓展与上述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就可极大地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有效改善我国出口贸易长期依赖于贸易大国的不利局面。
  
  (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
  
  由于我国当前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较大冲击,而全球未来的增长动力机制和产业布局也将在本次危机中发生转变,我国应利用此次机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具体包括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依托制造业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等新兴市场,使网上市场与网上交易逐渐成为商品贸易的重要形式;依托经济发达和民间资本活跃的优势,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三)瞄准国内市场需求,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市场需求日益增加,面对这种局面,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时调整市场战略,大力发展针对国内市场的产品,积极开拓国内消费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引导消费的方式和方向,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出口型向消费型的转变。
  
  (四)完善对外投资风险和监管机制,尽量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在野走出去冶战略引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海外投资,世界经济减速和金融市场动荡有可能影响到这些投资的收益。因此,应加强对国内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海外市场投资的风险提示及监管机制,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企业的投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提高对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尽量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特别是以银行、券商和保险为主的国内金融机构,更应当以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为鉴,在不断扩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认真把好风险控制的关口,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五)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次贷危机和完善全球金融体系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使得不少经受次贷危机冲击的国家对于中国经济寄予厚望;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传导和影响渠道的多样化,也使得中国必须要及早把握次贷危机的发展演变脉络,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量力而行,参与全球应对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完善工作,具体包括在参与全球次贷危机应对中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以赢得更大国际金融话语权为目标,在现有的国际金融格局下适当参与全球金融救援行动,重点放在对可能出现支付危机的发展中国家的救援,辅之以相应的国家资源战略和产业整合战略。

7. 我国金融机构的现状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1)金融机构体系的结构性比例失衡,抑制了金融机构机构之间的平等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制约了金融机构间的平等竞争,新型商业银行难与国有商业银行开展平等竞争。  (2)金融机构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仍比较突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差距过大,证券业保险业整体规模偏小。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发展缓慢,导致证券也发展规模明显偏小。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初总股本外总资产及管理总规模仍然过小。 (3)证券业的市场集中度不足,市场份额过于分散。这种小型化分散化的格局,很难与国际化全能化投行相竞争。

我国金融机构的现状存在哪些问题

8. 试论述金融机构的功能及经济运作的作用

功能:
融资功能
本来意义上的金融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与货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因此,资金融通是它的本源职能。
配置功能
是指金融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金融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 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产权功能
金融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用:
便利投资和筹资。
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流量,促进资本集中并向高效益单位转移。
方便资金的灵活转换。
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
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
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