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对a股的影响

2024-05-20 22:21

1. 注册制对a股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对A股市场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在实行全面注册制之后,对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众多散户来说,同样是一个利好消息,所以不管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散户都可以参与到股市当中。但在实行全面注册制之后,散户会呈现出两极分化,一部分散户有可能通过科学的投资,真正从股市当中赚到钱;而另一部分用户有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盲目地投资而出现亏损,甚至触雷。相比核准制而言,注册制有几个优势。第一、宽进严出。以前实行的是核准制,核准制之下看重的是企业的历史业绩,比如过去三年你必须满足一定的利润指标才可以上市,为了上市很多企业都有可能人为地“造假”,如果导致很多企业在上市之后业绩并不理想,但即便业绩不理想,他们顶多是ST,不会马上退市,所以有些企业就是肆无忌惮。第二、信息充分披露。注册制最核心的环节就是信息披露,这是跟注册制的全面放开相互配套的,一旦未来全面实施注册制之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会更加完善,更加及时。第三、监管更严在核准制之下,IPO监管以及审核都由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负责,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而且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可能出现监管错位。对A股的影响:A股是发展中市场,很多股市制度还不成熟,还不完善,还需要慢慢地完善,慢慢地成熟起来。最典型的是注册制,这是成熟股票市场的发行制度,而咱们A股已经进入注册制时代,逐步会放开注册制的,从而说明A股确实迈向成熟的脚步,逐步跟成熟股票市场接轨了。

注册制对a股的影响

2. 股票注册制对股市的影响:注册制将怎样影响股市

股票注册制的意义与对股市的影响
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
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注册制意味着企业上市没有门槛了,可以挂牌的企业多了,那现在的笼子里的这个股肯定会不值钱了,所以,注册制是利空。
就像卖小菜一样,满大街都可以经营了,那菜肯定就便宜了,城管会答应吗?工商部门会答应吗?所以,短时间内不会有注册制,因为证监会发为几百家企业发了卖菜的摊位,至少也得等这几个摊位卖出去才能推行注册制。大几百个摊位啊,不得几年能发完吗?注册制迟早要来,这是趋势,也是必然。1600点并不一定到来,因为再怎么物产丰富,一毛三分四一斤的米永远不会回来了,二分钱一粒的姜糖也不会有了,物价上涨了。趋势是物价上涨,股市点数不涨。

3.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4.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IPO重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分流了股市原有的资金,造成供给加大,假如新股的盘子很大则会吸收大量的资金,而如果是中小盘则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更多的是信心层面的影响。
  另外新股发行还能吸引场外资金,增加市场资金总量。 在新股发售期间,由于大量资金短期离开股市去申购新股,短期对大盘那会造成很大影响。
  在牛市中IPO不会引发股市下跌,反而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目前是反弹行情,如重新IPO对市场有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大型企业IPO一定会引起市场恐慌而大跌。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5. 注册制实施后将对a股有什么影响

1、对壳资源的影响:
A股有一种独特的炒垃圾股的文化,理念是财务越垃圾的股越有想象的空间,导致这一问题的缘由就在于上市需要极其漫长的等待以及繁琐的审核,进而使得上市资格十分稀缺。不少公司便另辟蹊径,收购小市值、亏损严重的公司,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君不见世纪游轮(002558,买入)19个涨停,累计涨幅已达六倍,正是一个又一个的“世纪游轮”才让壳资源有了生存空间。注册制完全实行之后,壳资源就丧失了其稀缺性,大股东的保壳意愿会降低,投资者炒垃圾股的行为也会有所改变,壳资源的价值将逐步下行。
2、对整体估值的影响:
注册制的推出,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股市的供需关系,也将改变A股的估值体系。目前上交所的平均市盈率为17.48倍,深交所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为64倍,创业板为107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也在于股市准入门槛高,20多年来只有2800家公司,而社会财富快速增长,导致钱没有地方去,流入股市后不断增加的资金与稀缺的供应产生矛盾,导致中小创估值偏高。注册制推出之后,可供投资者选择的股票将大大增加,市场估值有望逐步回归理性。
3、注册制下的投资机会:
近期,注册制传闻不断。虽暂无明确时间表,但各项事件已经暗示,注册制的实行为期不远。一旦实行的话,将使得创投项目推出道路更加通畅,创投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加速。而二级市场已对此有所反应,周一创投板块受注册制消息影响大涨4.7%就是明显例证。因此,在注册制推出之前,可持续关注创投概念股。

注册制实施后将对a股有什么影响

6. 注册制推行A股一定会大跌?为什么要推行注册制

谓IPO注册制,是相对于审批制、核准制来说的。中国内地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演变,虽然名称有变,但“审批”的本质没有变化。也就是说,一家企业能不能上市,是否符合上市条件,每股卖多少钱,发行规模多大,什么时候发行,基本上都由监管部门确定。监管部门不仅要看拟上市公司是不是符合产业政策,还要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
  假如市场是条自然流淌的河流,审批制相当于在河上筑起的大坝,将河水阻断。能上市的企业,好比是跳过龙门的鲤鱼,进入了高水位区,市场价值大大提高。即便将来亏损到资不抵债,还有“壳价值”。这壳价值,其实就是行政审批赋予企业的附加值,也是股市泡沫之源。没有跃过“龙门”的企业,即便再优秀,估值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此外,行政审批还带来寻租的机会,造成腐败。
  IPO注册制,相当于把这道大坝拆除。未来监管部门只对拟上市公司申报材料的完备性、合规性进行审查,看看该披露的信息有没有披露。至于内容的真假、企业有没有发展前景,监管部门不负责,完全由中介机构负责,由市场自行判断。但相应地,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上市后的监管。这种监管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否则市场信用将彻底崩溃,风险比审批制下还要大。
  一般来说,IPO注册制下监管部门不对拟上市公司发行规模、发行价格、发行时机做任何限制。哪怕是大熊市,企业愿意发行也没有问题,只要在市场上能卖出去就行。
  在IPO注册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当然是上市门槛和再融资门槛大大降低,股票供应量急剧增加,市场估值大幅下降,恶炒新股的现象将从根本上遏制。从企业角度看,新股发行排队遥遥无期的局面将结束,没有关系的草根企业,也能非常容易地获得上市机会;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股票供应量大,多数股票价格就会便宜,不用追着涨停板买新股了。
  中国股市高市盈率时代将彻底结束,2007年那种疯牛行情以后很难出现。但也带来一个新问题:由于上市门槛大大降低,企业可能良莠不齐,散户判断起来越来越困难。未来退市的企业会很多,有点类似美国股市。在这样的市场里,散户将很难生存。未来更适合散户投资的,是各种基金。

7.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注册制:
注册制强调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出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是将发行人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判断。注册制的基础是强制性信息公开披露原则,遵循“买者自行小心"的理念。

核准制:
核准制吸取了注册制强制性信息披露原则,同时要求申请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必备条件。证券监管机构除进行注册制所要求的形式审查外,还关注发行人的法人治理结构、营业性质、资本结构、发展前景、管理人员素质、公司竞争力等,并据此作出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的判断。核准制遵循的是强制性信息公开披露和合规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其理念是“买者自行小心"和“卖者自行小心"并行。

两大体制不应轻论优劣,A股转向注册制需制度准备。

对于资本市场两大主要证券发行审核体制——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探讨由来已久,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也是我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一大目标。然而,需要厘清的是,尽管注册制相比核准制更利于市场三大基础功能的发挥,但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来者不拒,核准制也不能同非市场化简单画等号。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注册制不仅意味着灵活、高效率的发行制度,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成熟、制度更加完善的证券市场,意味着更严格有效的监管主体、更自律的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以及素质更高的投资者。
注册制更利于市场三大功能发挥,当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多次表示,要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逐步推动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市场人士也认为,实施注册制更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三大基础功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初衷和最后目标,均在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价格发现、融资、资源配置等三大基础功能,对定价、交易干预过多,不利于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发行节奏由行政手段控制,不利于融资功能的实现;上市门槛过高,审核过严,则不利于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
”某证券公司投行部负责人华泰联合证券副总裁马卫国认为,注册制与核准制相比,发行人成本更低、上市效率更高、对社会资源耗费更少,资本市场可以快速实现资源配置功能。“注册制最大的好处在于把发行风险交给了主承销商,把合规要求的实现交给了中介机构,把信披真实性的实现交给了发行人。
”高盛高华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杨昌伯补充说,在此过程中,行政力量的有形之手化作市场的无形之手,市场三大基础功能自然更好地实现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发行注册制也并非来者不拒。
“美国证监会接到发行人申请后,会就其提交的材料提出反馈意见,中介机构和发行人则需进行有针对性的答复,一般意见反馈和答复少则三四次,多则七八次,直至证监会不再有其他问题才会准予注册。”纽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表示,从时间上看,美国证监会的审核最快2个月,一般3到6个月时间方能完成,交易所审核仅需1到1个半月,时间包含在证监会审查期内。伦敦交易所亚太区总裁祝晓健介绍,UKLA审核发行人材料时,也需经过一读、二读、三读的意见反馈和回复,之后需有一定等级、两个以上审核委员签字后才能获得发行批文。发行审核环节通常也需时3到6个月。“如果三读之后还有问题,将继续进行多轮意见反馈,如果发行人一直无法完成反馈回复,发审环节就会被无限期拖延下去。”
核准制不等于非市场化证券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似乎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投行人士也指出,并不能将核准制简单等同于非市场化的发审模式。“美国、英国虽然采用不同的审核制度,但两国的证券市场都十分发达,市场化程度也不相上下。”
马卫国说,注册制与核准制并非仅由市场成熟程度决定,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是监管理念、市场分布、控制层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核准制和非市场化直接画等号并不科学。杨昌伯也认为,虽然香港市场对发行人有核准,但通常发行人向港交所报送申请材料后2个月之内就能够得到反馈意见,通常2到3个月后就能完成申请拿到批文。从审核效率、发行成本等方面看,也并不逊于美国市场。“无论是注册制还是核准制,是否市场化的标准在于市场买卖双方是否能够实现真实意愿的表达。”马卫国表示,注册制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市场自我调节的特性,不仅对市场的完善程度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也要求发行人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核准制则更体现了行政权力对股票发行的参与,这种制度在市场经济发育仍不太完善的情况,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他认为,尽管向注册制过渡是大趋势,但也必须在市场环境达到要求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最终决定发审方式的,应当是不同市场的不同特征。我国向注册制过渡尚需制度准备理论研究显示,新兴市场在证券发行上市监管上往往采用核准制,意在通过政府干预的加强,弥补相对薄弱的法律环境和投资者素质有待提高所产生的监管不足。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施至今已近一年,从业者普遍认为改革措施已收获了阶段性成果,但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决定了要实现向注册制的转变,尚需多项制度准备。杨昌伯认为,我国资本市场跟成熟市场相比有一系列结构性差异,“这些结构性差异决定了国内发审方式要转变还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目前对于境内市场而言放弃实质性审核并不现实,因为A股市场基础制度、法律法规、诚信体系、股权文化等资本市场硬件、软件等诸多方面,仍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杨昌伯表示。此外,也有从业者称,即使是目前A股市场的核准制,也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杨戈表示,A股市场目前仍旧存在股票发行供不应求的现象。“境外市场获得发行批准容易,但即使获批IPO失败的风险也很大,国内发行人拿到IPO批准困难,可一旦拿到批准似乎就高枕无忧了。”对此,马卫国建议,应当提高审核效率,精炼报送材料的内容,加大事后监管处罚力度,同时建议发审委公开否决意见。他也提到,在现行制度下应调整审核理念,轻对企业实质运行影响不显著的历史沿革问题,重企业业绩的真实性,未来的盈利和风控能力,以及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核准制是一个市场参与主体各司其职的体系。实行核准制,就是要明确发行人董事、监事,主承销商及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等各自的责任和风险,做到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市场化原则的证券发行监管体系。
未来发展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推动新股发行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二次股改,是平衡筹资者和投资者利益、平衡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等各方利益的关键环节。迈过这一步,资本市场发展会再上新台阶。

“取消发行审批制是建设公正、有效市场的必要前提,是根治腐败的有力措施,坚决支持取消审批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也公开发表议论说,看看今日市场即知,审批并未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缺少好公司,股民当然赚不到钱,只能在炒作的游戏中给内幕人抬轿子。股票和债券的上市与增发如同卖白菜,是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自愿交易,盈亏自负,不需要批。股票的信息不对称比白菜严重,监管者的重点是信息披露,而非公司质量。
新股IPO的注册制,是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发行监管方式。证券监管部门公布发行上市的必要条件,只要达到所公布条件要求的企业即可发行上市。发行人是否达标的判断由证券中介机构负责,证券监管机构只实施合规性的形式审查。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认为,实行“注册制”,需要交易所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设立高水准的独立会计师及法律事务所,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司法体系和行政监管体制。

“如果实行新股发行注册制,国外成熟市场会有一系列的配套法规,让新股发行保荐机构承担连带责任,使保荐券商不敢抬高发行价。”李永森认为,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是改革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能一步实现。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8. 新股发行从核准制转变成注册制会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扯点八卦,当然都是听领导们闲聊的时候说过的,我自己入行没几年,只经历过第三阶段:

1. 最早的时候上市搞审批,每个省推荐几家企业,俗称“通道”,民营企业给得不多,给哪个企业很看和领导的感情,据说某公司招股书只有15页;
2. 后来改为通道在证券公司,每个证券公司有2个基本通道,大券商有多的,南方和中信当时有很多通道,也是业内大牛券商。招股书开始上百页了;
3. 再后来改成了一直到今天的保荐制,“通道”变成个人的了,第一批保代成为了制度红利的受益者,很多当时的草根年轻人成为了现在券商投行部中流砥柱,甚至是证券公司的大领导;

从中也可以看出,“上市”的权力不断下放,责任追究的客体也越来越明确,政府不再为股民被骗负责了,到后来证监会也不负责了;证券公司通道制的时代,券商都是国企,或者是国企+国际巨头,证监会说话不管用,到现在追究到签字的保代,甚至是协办了。当然,从最近的一些处罚案例来看,证监会对于券商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以上这些,用官方术语来说,阶段1和2属于“审批制”,阶段3属于“核准制”,其实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企业上市就是通过政府或者是行政性质事业单位——证监会的一项审批,而中国的投资银行部在今天及以前,最花精力的就是帮助各种企业完成各种行政审批。

但是真正的“注册制”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
1. 行政机构的主要精力不对企业进行实质性判断,所谓的实质性判断比如可持续盈利能力之类的,属于有较大不确定性因素或者超过行政机构应有的专业范围的事项,完全可以交给投资者自行决定,证监会难以有精力事无巨细地去了解每一个行业,也不可能在统计意义上作出50%以上准确率的判断,否则他可以自己去炒股了;
2. 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行政审批的弊端在于企业可以装作好孩子,通过证监会的考试上市以后胡搞瞎搞,或者本来是老实人,上市以后学坏了,这些可能性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上已经是现实。美国SEC主抓事后监管,上市之后如果有任何和当初IPO申请表不符的、违反承诺的、信息披露违规的、等等这些证券欺诈行为美国SEC都可以进行调查和处罚,而且赔偿金额来看可以是天文数字。我国的证券法虽然也有没收所得并加罚n倍的高标准条款,但是到目前执行的次数不多。而且罚的是中介机构,罪魁祸首的实际控制人进去坐牢,出来手握上市公司的壳又待价而沽了。给你3亿元坐9年牢你干不干?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会难以抗拒诱惑。

吐了这么多槽,以上2个特点依赖于一个关键制度: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应当是一套严格的规定,规定了何种事项在何种阶段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时间披露。再拿以前的例子来说:菜市场上的白菜摊子上有很多种白菜,有山东生产精心挑选系上红头绳的胶菜,也有只能拿去喂猪的烂白菜。每一种白菜的出售者都必须明确在摊位前的招牌上说明自己的白菜何时生产有没有打农药是不是有机种植有没有转基因等等,至于买者要掏多少钱来买,全看买者自己。如果你敢把烂白菜当胶菜卖,一旦买者投诉你或者被菜市场管理处发现,不仅买者可以获赔,管理处还能追加处罚,罚你的款以后把你赶出菜市场,甚至让你坐牢。在美国,敢把烂白菜当胶菜卖的人已经很少了(仅有的一些例外中中概股为数不少)。

说了这么多优点,又要说到不中听的地方:这个关键制度又基于我朝的法制建设,如果仍然有组织或个人可以凌驾于证监会甚至新证券法等法律框架之上,那么注册制将会成为一场噩梦。所以,只是说逐渐过渡到注册制,并没有说要在明确的时间表里推进注册制。

对于我们券商等中介机构从业者来说,注册制也许并不一定会导致保荐人制的消亡,而是将更多注意自己的执业风险和企业价值发现能力。我理解的价值发现能力就是快速判断一个企业能做或者不能做,没有企业上不了市了,已经很好的企业抢破头,而判断中小企业成长潜力没准会成为未来保荐代表人的核心竞争力。而保代的身价也将取决于他的实战所得的身价,而不是靠背书做题得来的证书。

对于券商等中机构来说,在注册制下我认为IPO业务的实力将更取决承销的能力而非保荐,大公司销售强,引来好企业,好企业想找好销售。这将导致业务资源的高度富集,投资银行业务处于中游的券商或许应当把负责证券承销的资本市场部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