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述

2024-05-14 03:06

1.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述

 生物制药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蓬勃发展,已经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生物制药经历了包括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1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自从美国发明了生物技术以后,该技术就迅速被应用到新型药物的研制上,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自1971年世界上第1家生物制药公司诞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并将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生物制药产业市场广阔,但是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1-2]。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首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美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 000家的生物技术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了50亿美元;已经成功研发出30多个重要的治疗药物,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也达到了40多个。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整体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迅猛。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本在生物制药产业上也发展较快,并将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作为21世纪重点扶植培养的产业,从而能够增加同美国和欧盟等的竞争力;同时重点展开生物信息技术及纳米生物技术等的基础研究、疾病相关遗传基因及其产生的蛋白质结构研究等,以“基因新药”为目标来推动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日本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部分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日本之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也发展较快,尤其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家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吸纳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在世界范围的市场正不断拓展壮大。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10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3]。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4]。   3生物制药业发展趋势 
   
  3.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3.3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我国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前沿生物发展课题来提升科研水平,如在人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方面参与到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因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4参考文献 
  [1] 胡显文,马清钧.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生物技术产业,2007(1):16-31. 
  [2] 文淑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1):92-96. 
  [3] 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5):107-111,117. 
  [4] 王明亮.贵州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10,28(1):46-49. (发布时间:2010-12-14)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述

2. 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发展如何?

  中国生物医药的原创性研究及资本市场远远落后于海外,这导致《&走·在生*物·医*学·美*容·的·最·前·沿--&斯·诺·美&》A31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陷入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的局面。

  对于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专家指出,鼓励自主创新,着重实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业化,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速发展我国具有技术基础和优势的产业领域,形成产业突破。

  此外,建立良好的高科技投资市场、生物风险投资基金及独立的评估机构是生物医药产业最重要的资本基础。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流向,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以发展原创科技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更需要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及政府的支持,这是目前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最紧迫的问题。

  中国的生物医药投资应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结构,资金的流向以企业为目标,吸引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管理者聚集大量不同专长的科学家,在某个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向横向扩散发展。产业化成果是很多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公司的领导者是需要具有知识资本的管理型人才。国家已经明确地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科技的发展思路,使资本朝正确的方向流动,但是需要时间进行转变。而民间资本还停留在原先的概念上,仍旧以大学的科学家为中心,试图以他们为招牌吸引更多的资金。

  虽然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实现盈利,但资本仍在不断涌入寻找机会。对于许多风险投资基金来说,生物医药已经成为热门的投资领域,只有那些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才会被关注。

3.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支持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
一、大湾区三大城市医药制造业产值破百亿
根据火石创造统计数据,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城市中医药制造业产值规模最大是深圳市,总产值达344亿元,其次是广州市,医药制造业产值达314亿元。另外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医药制造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目前,2019年最新数据仍未公布。



二、粤港澳地区医药上市公司云集
大湾区的深圳、广州和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一直是广东省多个城市发展的重心,深圳和广州分别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截至2019年,大湾区内在 A 股、新三板、 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分别有 36 家,25 家和 53 家,涵盖医疗器械、 化学制药以及中药等。



三、政策支持给力,广东省医药产业目标明确
根据《“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国家生物产业发展目标是10万亿元,《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强化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技术基础,加快产业化进程。广东正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加快集聚一批生物科技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生物产业产值规模突破6000亿元。



大湾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区域优势明显,具体包括以下产业集群、人才汇聚、资本助力、资源便捷等优势:



四、大湾区主要城市已初步形成医药产业聚集
目前,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都已在区域内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广州有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珠海有金湾生物医药基地等,中山有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聚集群。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 生物医药产业的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的关系

 1、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是生物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技术产业包括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等。其中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是生物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生物技术产业60%以上,而且生物技术在制药技术上的应用也最成熟。2、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在医药产业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等)的产值在医药产业中所占比例不足10%,但由于传统的新药研制方法难度越来越大,研制开发成本不断上升,成功率越来越低。因此,在世界较大的制药公司中,目前有70%的项目是使用生物技术开发。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预计到2010年,将会有更多应用生物技术制成的全新药品上市。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面临使用生物技术进行更新改造。 3、技术平台的通用性虽然生物药与化学药、中药的来源不同,但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许多技术平台,如动物中心、安全评价中心、药理药效研究中心、结构测试中心、化学药中试车间、生物制药中试车间、中药中试车间、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医疗器械测试中心等是通用的,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医药生物技术产品与其他医药产品面对共同的市场。因此,将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结合在一起发展,可以充分利用通用技术平台,合理的共享相关资源,促进两个产业共同发展。

5.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哪些挑战?

(一)我国药企整体规模偏小,较为分散,研发力量薄弱,发展层次和水平不高。
(二)尽管国家制订了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宏观决策和政策,但具体的法律、制度以及产业扶持政策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完善。
(三)仿制药对市场冲击很大,企业缺乏自主研发创新的动力。
(四)生物医药产业缺乏高精尖的研究技术人才。
(五)跨国医药企业一方面通过仿制药不断影响和控制我国医药工业的研发积极性和能力,一方面通过合资控股等方式不断抢占利润较丰厚的国内医药市场的中高端品种。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哪些挑战?

6. 医药生物的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在希望中前行

随着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已成长为我国医药工业中的后起之秀。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生物制药产业的初步格局已经形成。一、创新能力分析1、基础研发实力世界Top10像美国一样,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基础由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的研究活动奠定,两者的研究项目都是在政府资助下完成。资助渠道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等。从其成立至今的20多年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资助都占其资助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中,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数量在7大科学领域中居于首位,占总数的23.5%。由科技部推行的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生物技术占民用领域经费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基础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方面,中国排列前十,中国科学院也是美国以外唯一入选发文数量前十的研究机构。2、怎样看待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创新能力虽然中国生物制药领域在基础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从企业层面,行业研发水平给大多数投资者的印象是“仿制”,对于这一点,我们认为:(1)技术创新具有“阀值效应”,当前中国生物制药企业还不具备这种规模根据创新经济学的观点,技术创新遵循“阀值理论”,即只有当研发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研发成果稳定输出。众所周知,新药研究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过程,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普遍规模小,销售收入少,即使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较高,其绝对值仍然很小,特别是在技术研发的产业化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单个企业大量投入资金进行创新药研究极困难,这也是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原创研究少、仿制产品多、产品重复生产的原因之一。纵观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大量小型生物制药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的情形亦比比皆是。从成功的生物制药企业发展历程来看,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传统大型化学制药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其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在这些方面,中国皆处于处级发展阶段。像其他新生行业的发展初期一样,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实业投资往往伴随着痛苦、曲折、寂寞与忍耐,但谁会否认这是个充满希望的行业?对生物制药行业二级市场的投资亦如此。(2)引进、消化、吸收是技术创新不可逾越的过程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均有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国作为后起国家,这一过程不可逾越,虽然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是技术创新活跃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但从研发强度来看,仍然与发达国家具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这也决定了当前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仍以仿制为主。在生物技术药品领域,生物仿制药被定义为生物技术或生物领域不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通用名药物。从传统意义上讲,生物仿制药可以利用其品牌药已有的临床数据进行简化申报,以尽可能地缩短入市所需的时间,前提条件是其剂型、剂量与品牌药相同,且给药方式也必须保持一致。实际上,重组药物仿制远比小分子药物复杂,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是,即使是同一个基因在同种细胞中表达并使用类似的加工方式,重组药物仿制药也难以保证与原创药完全相同,生产成本、加工过程的复杂性是主要的考虑,因此,对于国内某些仿制药产品,比如重组人胰岛素,能够大规模产业化就是企业的技术壁垒。二、产业化之惑1、产业模式思考我国生物制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0.5%,深层次原因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模式问题。一般生物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经过三个阶段:研发、中试、大批量生产,国际上这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为1:10:100,而我国仅为1:0.7:100,国家对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投入方向主要为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美国一样,我国相当多的生物企业都是由大学、公立研究机构或其科研人员创办。如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侯云德院士领导下创办和参与创办了6家生物制药企业。由于科研人员不擅长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发展存在管理瓶颈。美国最初的情形亦如此,但风险投资和传统大型制药企业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型制药企业或通过兼并收购,或外部联盟,或特许授权与生物制药企业合作,在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层面对其扶持。中国大型制药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或与其他生物技术公司合作来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我国制药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融资渠道自2002年以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吸引创业投资的能力急剧下降。近5年我国共有1080家企业吸引创业投资50亿美元,但生物医药产业只占融资总额的5.2%。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面临着环境、机制、法律等因素影响,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亦不尽完善,但这种情形在逐渐改观,新证券法对企业上市要求修改为总股本3000万股,取消了连续三年盈利的规定,降低了门槛,有利于一些高成长性、但当前规模不大、业绩不太好的企业发行上市。从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Nasdaq市场功不可没。今年我国两会期间,尽快推出创业板提案呼声较高,虽然最终上市细则尚未出台,但创业板推出已剑在弦上,可以肯定的是,创业板的上市条件低于主板,更为灵活、宽松,这对于整体处于投入期的生物制药企业来说将是一大利好。三、发展方向探讨1、中国的发展模式更类似美国比较各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模式,中国更类似于美国,理由有下:(1)从研发水平和产业化程度看,中国整体处于美国的第一阶段,即“采用基因工程的加工技术来生产蛋白质”阶段,但是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如药物分子设计方面已经发展到第三阶段,走在了世界前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治疗型乙肝疫苗。与美国类似的是,中国存在大量脱胎于科研单位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发起者和管理层多为科研人员出身。从欧洲和日本的情况来看,欧洲在生物技术基础研发方面相对美国落后,欧洲的生物技术创新多由大型公司内部的研发团队进行,这点与美国独立小型公司的形式差异较大。而日本在基础研发方面更弱,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在发酵方面。(2)从国家创新体系的情况来看,美国一直对科研机构的基础研发投入较大,高度重视,这也是美国能够率先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对生命科学基础科研亦非常重视,对该领域投入列各学科之首。2、重组蛋白药品仍占据主流,个别领域将有所突破我们将生物制药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采用基因工程的加工技术来生产蛋白质”的企业和“将基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先进技术作为研究工具”的企业。前一类以Amgen为代表,后一类Genentech是典型。(1)采用基因工程的加工技术来生产蛋白质未来5-10年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仍将以重组蛋白为主流,这与世界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趋势吻合。这类药物的研发方向可以分为三大类:跟踪型研发、改进型研发、原创型研发。跟踪型研发可以是完全模仿或新适应症的筛选;改进型研发可以通过重组融合、重组改构、化学修饰等途径使现有产品在安全性(副作用更小)、有效性、长效性(半衰期延长,减小剂量和使用次数)等方面优于原有制品;原创型研发则是建立在新基因和新分子作用机制的基础之上。在研发品种选择上,“重磅炸弹”产品仍将是主要的研究起点,这并不完全归因于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一哄而上”,从世界范围来看,对现有“重磅炸弹”蛋白药品进行改造是一大发展趋势,比如Amgen的“五朵金花“之一Aranesp实际就是Epogen的长效品种。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生产能力的提高。不仅在中国,世界范围内生物制药行业生产能力不足已经成为重组药物发展的瓶颈。生产能力不足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化,换个角度说,在生产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就是壁垒。(2)将基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先进技术作为研究工具这一类范围较宽,从产业化角度和国内现状考虑,主要指靶向性药物,包括治疗型单抗和治疗型疫苗领域。靶向性药物开发将是未来生物制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国内单抗药物发展迅速,上市的单抗药物有11个,其中我国自行开发的有6个,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有5个。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注射用鼠源性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是国内自行研制最早批准上市的抗体;北京百泰生物与古巴合作开发的I类癌症治疗新药“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商品名:泰欣生)是我国批准的第一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第四军医大学、成都华神联合研制的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利卡汀)是全球第一个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类药物。国内在治疗型疫苗领域方面最值得期待的成就是治疗型乙肝疫苗,请投资者参阅我们的报告《揭开治疗型乙肝疫苗的面纱》。像当初的治疗型单抗一样,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该领域的研发一直在争议中前行。不可否认,这类技术以其优异的治疗原理将成为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这其中也许有波折,投资者亦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但回头看看生物制药行业短暂的发展历史,争议、波折、风险总是相生相伴,但是谁又能阻挡这个行业前进的步伐?唯有在大浪淘沙的行业前行过程中,仔细研究并分享行业/公司的成长。

7. 生物医药的发展

2006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然保持在15%左右稳定的增速,生物医药企业收入增长显著但利润增长明显放缓,竞争趋向于新技术与新领域。专家表示,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具备创新能力、拓展融资渠道至关重要。随着生物医药产品外包的逐渐兴起,生物医药市场开始茁壮成长。但生物医药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行业,这些特点造就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不平衡。由于生物技术产品开发耗资巨大、周期漫长,使融资渠道不畅的国内中小企业面临困境。据了解,在美国资本市场中,中国生物医药企业除了以IPO形式上市之外,还出现了反向兼并、合资、外包等多种融资形式。“那些缺乏资金的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很有可能在产品未能实现盈利之前,就已经被市场淘汰了。”。中国生物医药的原创性研究及资本市场远远落后于海外,这导致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陷入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的局面。对于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专家指出,鼓励自主创新,着重实现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业化,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速发展中国具有技术基础和优势的产业领域,形成产业突破。此外,建立良好的高科技投资市场、生物风险投资基金及独立的评估机构是生物医药产业最重要的资本基础。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流向,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以发展原创科技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更需要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及政府的支持,这是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最紧迫的问题。中国的生物医药投资应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结构,资金的流向以企业为目标,吸引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管理者聚集大量不同专长的科学家,在某个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向横向扩散发展。产业化成果是很多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公司的领导者是需要具有知识资本的管理型人才。国家已经明确地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科技的发展思路,使资本朝正确的方向流动,但是需要时间进行转变。而民间资本还停留在原先的概念上,仍旧以大学的科学家为中心,试图以他们为招牌吸引更多的资金。虽然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实现盈利,但资本仍在不断涌入寻找机会。对于许多风险投资基金来说,生物医药已经成为热门的投资领域,只有那些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才会被关注。

生物医药的发展

8. 阐述一下中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机遇?

(一)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性朝阳产业。
1、全球医药产业逆境中继续保持增长
2、生物技术药在世界医药产品中所占比例持续上升
3、跨国巨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重心将逐步转向中国
(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国家政策机遇期
1、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利好
2、中国医药市场增长高于全球,发展潜力巨大
3、生物制药领域成为增速最快的子行业
4、我国医药市场进一步规范化,市场扩容加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