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024-05-20 08:37

1.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出自《孙子兵法》中的《始计篇》,始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1.原文
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翻译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若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若是不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离开这里。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 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
3.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2] 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4.成书过程
孙武辗转到吴国时,适逢公子光政变。吴光即位后,伍子胥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孙武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用。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着问答多篇。晚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是由孙武草创,后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5.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文(我认为应该记住,记住这些结论性的或关键性的语段可以证明您是兵法的信仰者):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自解:
“兵者,诡道也。”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战争中,欺骗欲威力是两大美德,这里即将提出的诡道十二法重点论述了其欺骗性,当然,战争中的欺骗手段不仅仅只指这些,更多的是段末提到的“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也就是说,如何进行欺骗是不能预先进行规定的,需要“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水无常形,兵无常式嘛!
《始计篇》作为孙子兵法的开篇,起到一个总述的作用,所以只有在读完整个孙子兵法以后才能完全领悟其中的哲理。

3. “兵者诡道也”核心思想是什么?《孙子兵法》意味着什么?

“兵者诡道也”核心思想是战争最大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为了最后战争的胜利,可以改采取各种手段,在战争过程当中是没有太多的道德约束,谁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谁就是王者,谁失败了谁就是草寇,这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相同的道理。孙子兵法的出世意味着古代战争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改变,孙子兵法里面也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和商业哲理,孙子兵法现在不仅仅用于商军事用途,很多的商业大楼都在细细品味着孙子兵法当中的内涵和精髓。

孙武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在孙武没有出现之前古代战争有着一种很奇葩的礼仪思想。他们在打仗之前都想互相通知对方,对方打仗的两支军队都要摆好阵型,摆好架势,不会去搞任何的军事偷袭。这不是一个英雄所为,也不是当时主流的军事思想,只有当面锣对面鼓的真刀真枪的去打仗,这样才符合当时的军事思想,这在我们常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一种迂腐思想。

孙武出现以后彻底改变了这种军事方式和军事思想。战争就是用武力手段打倒对方,达到自己最终的政治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使用任何手段都不违反自己的道德底线,战争最终的目的就是取得胜利。孙武出现之后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战术,以后的战争再也没有过去的礼仪制度,谁能够达到对方谁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才能够在战争中主宰自己国家的命运。

军事战争是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军事战争最大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只有适应这种军事思维,才能够在未来战争中取得优势,军事是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

“兵者诡道也”核心思想是什么?《孙子兵法》意味着什么?

4. “兵者,诡道也 ”下一句是什么?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兵者,诡道也”bīng zhě ,guǐ dào yě ,这句话的出处是《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是:“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原文的主要意思就是用兵打仗是一种是千变万化、出其不意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敌人。主要就是强调计谋。
意思:诡的意思是千变万化的,译的意思是用兵之道,道的意思是途径,全文的意思是善于欺诈对方,用兵之道在乎于诡碣 即,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

5. 孙子兵法对“兵者,诡道也”这一用兵原则是什么意思

对《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这一用兵原则的解读是:用兵是以诡诈作为指导思想的。孙武的观念是用诡道、用变通变化的方式方法来取得胜利。在《孙子兵法》中,孙武具体列举了十二条诡道,后人称为“诡道十二法”:“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意思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这诡道十二法,多数的诡道的出发点是造成对方的错误判断,引诱对方失误,做到隐藏实力,迷惑敌人,韬光养晦,以待时机,最终做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实现军事上的绝对胜利。

孙子兵法对“兵者,诡道也”这一用兵原则是什么意思

6. 《孙子兵法·计篇》提出:“兵者,诡道也”。你认为如何?为什么?

《孙子兵法.计篇》云:“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毫无疑问,诚信为本,这应是商家对消费者起码的经营承诺,但在处理与竞争者的关系上面,在商言商,诡道是必需的——有个前提,企业的一切行为均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如何应用这段话于企业竞争?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同,我的看法:“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可指导对竞争者的战略误导和自身的战略保密;“利而诱之”可类比为主动放弃虽有微利但行将进入陷入困境的行业和项目,以浪费和牵绊竞争者资源;“乱而取之”,乘其混乱或困难时兼并;“实而备之,强而避之”,避开强有力竞争对手,致力于做专做精;“怒而挠之”,激怒竞争对手,使其在不理智的情形下采取行动,我则伺机取利;“卑而骄之”,促使其管理层好大喜功,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者让其对我放松警惕,我暗地发展;“佚而劳之”,让对手多做事,做错事;“亲而离之”,离间其管理层的关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弃我取,可应用于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等。

7. “兵者,诡道也”是怎么理解呢?拜托了各位 谢谢


“兵者,诡道也”是怎么理解呢?拜托了各位 谢谢

8. “兵者,诡道也”是谁说的

【出处】《孙子兵法 计篇》
【本经】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