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福利通常以金钱或实物为其形式,其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4-05-17 00:56

1. 经济性福利通常以金钱或实物为其形式,其主要形式有哪些

  经济性福利是指金钱或实物形式的福利。
  即以货币表示的各项福利,如各项薪酬之外的补助、补贴、保险;非经济性福利包括带薪假期、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项免费咨询与服务等。如果仅注重经济性福利,而忽视非经济性福利,有可能会错误地诱导员工,产生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不利于企业团队精神的形成,形不成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仅注重非经济性福利,又有可能使员工感觉企业福利是“空手道”,达不到激励员工之目的。主要有:额外金钱性收入、超时酬金:
  1、住房性福利:以成本价向员工出售住房,房租补贴等。
  2、交通性福利:为员工免费购买公共汽车月票或地铁月票,用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
  3、饮食性福利:免费供应午餐、慰问性的水果等。
  4、教育培训性福利:员工的脱产进修、短期培训等。
  5、医疗保健性福利:免费为员工进行例行体检,或者打预防针等。
  6、有薪节假:节日、假日以及事假、探亲假、带薪休假等。
  7、文化旅游性福利:为员工过生日而举办的活动,集体的旅游,体育设施的购置。
  8、金融性福利:为员工购买住房提供的低息贷款。
  9、其他生活性福利:直接提供的工作服。
  10、企业补充保险与商业保险:补充保险包括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商业保险包括:
  a.安全与健康保险:包括人寿保险、意外死亡与肢体残伤保险、医疗保险、病假职业病疗养、特殊工作津贴等;
  b.养老保险金计划;
  c.家庭财产保险等。

经济性福利通常以金钱或实物为其形式,其主要形式有哪些

2. 消费福利的基本含义

消费福利是构成新消费福利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消费福利模式运行的钥匙。是一种特殊的商业福利,指商家正常售价的前提下,消费者在进行常规的商品或服务购买时,除得到所购商品及服务外,还可以获得额外利益分成,这份利益即被称作消费福利。

3. 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这一经济现象,并分析政府税收对社会福利带来的影响(要求作图)

这源于高档消费品的性质:奢饰品。对于奢饰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也就是说其需求量对价格变动比较敏感。征收消费税意味着价格提高,因此需求量会大幅下降,因此富人纳税总额增加不多或者没有增加很正常,但是需求量的下降导致很多生产厂商不得不削减产量,因此生产这些高档消费品的工人大量失业。

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这一经济现象,并分析政府税收对社会福利带来的影响(要求作图)

4. 简述gdp的计算准则提及为什么gdp不准确衡量经济福利

gdp的计算准则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2.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或称成为库存)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生产出来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处理,这样是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DP相一致。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4.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GDP = C + I + G +(X-M)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支出法计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了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通过支出法计算的GDP,我们可以计算出消费率和投资率。所谓消费率就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率,所谓投资率就是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率。按照有关统计资料,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我国的消费率为52.1%,投资率为43.4%。同世界水平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明显偏低。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没有政府的简单经济中,企业的增加值即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要素收入加上折旧,但当政府介入后,政府往往征收间接税,这时的GDP还应包括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是对产品销售征收的税,它包括货物税、周转税。这种税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企业可以把它打入生产成本之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故也应视为成本。同样,还有企业转移支付(即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它也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成本。
  资本折旧也应计入GDP。因为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还有,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也应计入GDP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是指医生、律师、小店铺主、农民等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租金很难象公司的帐目那样,分成其自己经营应得的工资、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这样,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也可看成是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下列部门: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GDP分为四项: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第一项为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第二项为生产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第三项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第四项为营业盈余,是指常驻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为什么gdp不准确衡量经济福利
因为GDP的计算标准是价格,而价格跟幸福感并不绝对联系。

比如说十年前的房价很低,你贡献了少许GDP就买了个房子,现在的房价很高,你贡献许多GDP欠了一屁股债才能买个房,房子本身给你提供的价值是差不多的,但是价格上来看今天贵多了。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幸福感不单只没有随着GDP上涨,反而因为价格太高而下降了。

再比如说电脑,十年前一台电脑很贵,速度慢,功能少。今天电脑的价格比十年前低多了,但是性能也好多了,能提供的服务和消遣也大大增多了,但是体现在价格上,现在单台电脑创造的GDP不如十年以前。

所以GDP只是一个模糊地描述生活水平的概念,它与价格息息相关。它假设人们愿意付出的价格就是人们所享受到的好处,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希望能帮到你。

5. 什么是测量消费者一方的经济福利?

下面这份房地产基础知识是我从一个专业地产微博网站总结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房地产:房产和地产的总称,也叫“不动产”。 房地产的形态:1、单纯的土地;2、单纯的房屋;3、土地和房屋的综合体。 房产是房屋及其权利的总称,地产是土地及其权利的总称; 房地产是土地附在土地上不可分割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可分离的物质及其权利构成的财产。(构筑物是指不能进入的建筑,如:烟筒、树、路等) 房地产按类型分为:1、住宅用(70年);2、生产用(50年);3、经营用(门头等,50年);4、行政用(市政府、法院等,50年);5、其他用(学校,博物馆等)。 二、房地产业: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服务性企业的总称。 房地产产业的主要内容: 1、 土地的开发和再开发; 2、 房屋的开发和建设; (地产微博) 3、 地产的经营(包括土地权的出让、转让、租赁、抵押等); 4、 房地产经营(包括房屋的买卖、租赁、抵押); 5、 房地产中介服务(包括信息、测量、律师、经纪、公证等); 6、 房地产物业管理; 7、 房地产金融(包括信息、保险、金融投资等)。 三、房地产的特性 1、房地产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是自然生成物,位置不可移动,房屋是建筑在土地上的,因此决定房屋不可移动、固定性,使房地产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2、地域差别性:每一个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位置的房地产价值也不相同; 3、房地产的高质耐久性; 4、房地产具有保值、增值性,前提是国家的政局稳定,由土地性质决定,土地有限、不可再生,但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大、增加,物以稀为贵,房地产作为龙头产业,税收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 ※ 房地产的前景 1、城市化水平走势稳步提高,形成对房屋越来越高的需求。2010年城市人口达6.1亿,每年需新建住宅3.27亿㎡; 2、人口流动增加形成对住宅的需求; 3、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4、城市的旧城改造,增加居民对住宅的要求; 5、深化改革与市场发展的促进对住宅的需求。 政府改革深化内需 1、 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宅货币化; 2、 开发二手房市场; 3、 下调存款利率,吸引大批投资性客户; 4、 下调税费,出台法律法规,激励住房需求。 五证两书 一、《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征用划拨土地前,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该项目位置范围符合城市规划的法律凭证。 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有关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需求的法律凭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证》 经土地使用者申请,经城市各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该证主要载明土地使用者名称、土地座落、用途、土地使用面积、使用年限、和“四至”范围。 四、《建设工程开工证》 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施工的法律凭证,也是房屋权属登记的主要依据之一,没有开工证的建筑属违章建筑,不受法律保护。 五、《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 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的批准性文件 六、“两书” 《商品房质量保证书》、《商品房使用说明书》 名词解释 一、基本参数 ※ 复式:区别于跃层,受跃层启发,经济型跃层结构(上下不一样高); ※ 错层:户内楼板面高度不一样,错开出有楼梯连接,但未分成两层,适合大面积住宅; ※ 进深:一幢建筑物(房子)从前墙皮到后墙皮的距离(长度); ※ 开间:住宅的宽度,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的长度(3m~3.9m较舒适); ※ 层高:房屋一层的高度,指下层楼板面到上层楼板面的高度(2.9m); ※ 静高:一间房屋内楼板面与屋顶的高度(2.7m); ※ 户型:根据家庭人口组成情况和国家规定的居住面积定额所确定的每户居室; ※ 建筑系数:“建筑占地系数”的简称,指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的面积与用地总面积之比,以百分率计。用以说明建筑物分布的疏密程度、卫生条件及土地利用率。合理的建筑系数应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尽可能满足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防火、防爆等方面的空间要求,并保证足够的道路、绿化和户外活动场地。 ※ 三通一平:通常指施工现场达到:路通、电通、水通,土地平整。 ※ 七通一平:大的开发区域需要的施工现场要求:路通、上水通、雨污水通、电力通、通讯通、热力通、煤气通,场地平整。 二、与产权有关的概念 ※ 房屋产权:泛指所有者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全能,是物权的一种,房屋产权指房产所有者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所有的权利。 ※ 房屋权属登记:指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房屋所有权以及上述权利产生的抵押权等房屋他项权利进行登记,并依法确认房屋产权归属关系的行为。房屋产权登记应遵循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有范围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题一致的原则。 ※ 房地产权登记:通常称“产权登记”(包括房屋所有权登记和房屋他项权利登记)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是人民政府为了健全法制,加强城镇房屋的管理,依法确认房屋所有权的法定手续,在规定登记范围内的房屋所在地产权管理部门申请所有权登记,经审查确认产权后,由房屋管理机关发给房屋所有权证。房屋所有权登记是房屋产权管理的主要行政手段,只有通过房屋所有权登记,才能对各类房屋产权实施有效的管理。 ※ 共有产权:指一家房地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即共有人,在实践中又有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之分。前者是指共有人分别按自己所拥有的份额的大小,对共有房地产享有一定的利益,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后者是指两个以上权利人对全部共有的房地产享受同等的权利,并承担相等的义务。 ※ 房屋抵押:产权所有人以房契作为抵押,取得借款按期付息。房屋产权仍由产权所有者自行管理,债权人只按期取息,而无使用管理房屋的权利,待借款还清,产权人收回房契抵押即告终结。 ※ 过户:即更换房屋承租人姓名。 三、与面积有关的概念 ※ 建筑面积:建筑物各层面积总和,每层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勒角以上截面计算,包括使用、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 ※ 公摊面积: 1、 公共门厅、过道、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房等为整座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 2、 各单元与楼宇公共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以及外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50%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 + 分摊公用面积 (地产微博) ※ 套内建筑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 + 套内墙体面积 + 阳台建筑面积 ※ 使用面积: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生活使用的净面积的总和。 ※ 使用面积系数:用百分率表示,等于总套内使用面积之和除以总建筑面积。 ※ 辅助面积:建筑物各层平面楼梯、走道、所占净面积的总和。 ※ 结构建筑面积:建筑物各层中,外墙、内墙、垃圾道、通风道、烟囱(均为投影面积)等所占面积的总和。 ※ 使用率: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板楼:80%;塔楼75%;写字楼70%;商场65%。使用率与人流量密切相关,人流量大的地方,使用率低。 ※ 实用率:套内建筑面积和住宅面积之比。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 + 分摊的功用建筑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 + 套内墙体面积 + 阳台面积 ※ 套内墙体面积:公用墙为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入非公用墙为水平投影面积计入套内使用面积为室内各居室面积,如壁橱等,以及不包含在结构面积中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 ※ 公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 套内面积 ×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 公用建筑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总和 ※ 公用建筑面积 = 整栋楼的建筑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 – 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 ※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与所用建筑用地面积(总占地面积)之比。 ※ 建筑覆盖率:又称“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与规划用地之比。 ※ 绿化率: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 绿地率: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荫面积(包括绿地面积)与规划用地面积之比。 四、与银行贷款有关概念 ※ 按揭:是指按揭人将房产产权转让按揭,受益人做为还款保证按揭人在换清贷款后,受益人立即将所涉及的房屋产权转让按揭人,过程中按揭人享有使用权。 ※ 按揭所用材料: 1、 身份证复印件; 2、 户口本复印件; 3、 结婚证复印件; 4、 学历证复印件; 5、 收入证明; 6、 购房合同复印件; 7、 营业执照复印件; 8、 三个月的连续税单; 9、 固定资产的发票; 10、 借款申请表。 ※ 契税:指房屋所有权发布转移时,就当事人所定契约按房价一定比例向新的房屋产权人所征收的一次性税费。它是针对房地产产权变动的专门税种,也是购房过程中购房所承受的最大税额的一次税费,约为房价的1.5% 五、与住宅相关的概念 ※ 公寓式住宅:相对于独门独院别墅,大多数为高层,每层有若干个可以单独使用的套房,里面一应俱全。 ※ 花园式住宅:一般带有花园、草坪、车库样式为二、三层,特点:建筑密度低,内部居住功能相当完备,装修华丽、富有变化。 ※ 双拼:连拼,叠拼。 ※ 商住住房(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是住宅观念的延伸,属于住宅。但同时又融入了写字楼的诸多硬件设施,尤其是网络功能发达,能使居住的同时从事商业活动的居住形式。事业一些小公司,以及依赖网络进行社会活动的人群。 ※ 经济适用房: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它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经济性:是指住房价格相对市场价格而言即比市场商品房价格低,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指住房的设计和建筑标准上强调使用效果,而不是降低标准。 六、经济适用房 我国在1998年房改的同时就实行了经济适用房政策。 ※ 经济适用房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商业网点建设费以及契税,减半征收水电增客费等各种税费。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优先给予办理有关手续。另外,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费只限于1%~3%,市场利润被限在3%以下。 ※ 经济适用房价格构成 •住房建设的征地和拆迁补偿安置费; •审查设计和前期工程费; •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 •建设工程费; 以上4项之和为基础的1%~3%的管理费。贷款利息、税金3%以下利润。商品房除以上8项外,还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如小区营业性配套公建费,人防建设费等),土地出让金其利润不受限制,由市场决定。 ※ 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有什么不同 •获得土地的方式不同,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免交土地出让金;商品房采用出让方式须交纳土地出让金; •成本结构不同; •租售政策不同,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商品房不受限制;购买条件和对象不同,经济适用房享受政府优惠,其购买对象是特定的,只供给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因而要实行申请审批制度,商品房购买对象和条件不受限制; •价格政策不同,经济适用房出售实行政府指导价,不得擅自提价出售。商品房出售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 ※ 经济适用房是什么产权?与商品房有什么不同? 居民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房产权归个人; 房屋的产权分四部分:使用权、占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与商品房相比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只在收益权上与它们不同。商品房上市出售后,收益全部归个人所有。

什么是测量消费者一方的经济福利?

6. 人力资源部门做薪酬设计中经济性福利指的是什么啊?

主要有以下这些:

经济性福利

A.住房性福利:以成本价向员工出售住房,房租补贴等。

B.交通性福利:为员工免费购买公共汽车月票或地铁月票,用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

C.饮食性福利:免费供应午餐、慰问性的水果等。

D.教育培训性福利:员工的脱产进修、短期培训等。

E.医疗保健性福利:免费为员工进行例行体检,或者打预防针等。

F.有薪节假:节日、假日以及事假、探亲假、带薪休假等。

G.文化旅游性福利:为员工过生日而举办的活动,集体的旅游,体育设施的购置。

H.金融性福利:为员工购买住房提供的低息贷款。

I.其他生活性福利:直接提供的工作服。

J.企业补充保险与商业保险:

补充保险包括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

商业保险包括:

a.安全与健康保险:包括人寿保险、意外死亡与肢体残伤保险、医疗保险、病假职业病疗养、特殊工作津贴等;

b.养老保险金计划;

c.家庭财产保险等。

7. 商业局是什么相知的单位?市级商业局的工资高不高?福利怎么样?

老好了

商业局是什么相知的单位?市级商业局的工资高不高?福利怎么样?

8. 什么是政府经济

1、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4、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 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5、简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答: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6、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

7、阐述科斯定理的含义、意义及局限性。
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科斯还认为,即便外部效应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单个的一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8、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为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9、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10、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
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按政府职能对政府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干预的广度、深度;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可分析资源在不同领域的配置状况。

11、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答: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竞争性原则(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发挥财政监督作用(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

12、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涉入的原因。答: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着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着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13、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
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财政投融资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较好的政府公共投资方式。

14、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15、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2)风险分担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维护社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

16、简述社会保险税含义和开征意义。
社会保障(保险)税是强制征集社会保障基金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只所以会被广泛采用,是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其费用支付的延续性与增长的需要,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与税收的征收方式相似,带有明显的税收化倾向,而这种税收化的倾向,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筹资的顺利进行与征收的固定化。对我国来说,这种方式筹集基金有利于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充足的来源。

17、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8、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关系的意义。
答: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9、试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
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应当包括:(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20、简述直接税的特点。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直接税的特点是:
(1)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21、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
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

22、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23、简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
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践,人们认识到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1)政企分开
(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
(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
(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
(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24、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
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
(1) 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 稳定市场物价。

25、简述当前我国公共收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法收费,依法理财
(2) 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
(3) 加强公共收费监督。

26、简述公债市场的功能。
公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债券进行转让、买卖和交易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有:
(1)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2)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3)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4)公债市场还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27、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
(2)生产关系类型;
(3)安定政治背景;
(4)国家职能范围;
(5)财政政策选择;
(6)金融市场状况;
(7)公债管理水平。

28、如何确定公债发行条件?
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债及其与发行有关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发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债品种、公债发行权限、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公债券票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

29、公债偿还的方法有哪些?
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

30、简述公债与税收和政府信用的区别。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债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信用活动,所以说公债是政府信用的一种形式。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形成这种收入的依据是政府信誉,所以相较于税收,公债有着自愿性、有偿性。

31、简述预算编制的原则。
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
(1)完整性原则。在国家预算之外,不应有其他的财政收支。
(2)准确性原则。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科学的测算。
(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
(4)年度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

32、简述我国实行部门预算的必要性。
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有:
(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33、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二是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三是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34、简述我国的预算编制程序。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过程如下:
(1)单位、部门提出概算(2)下达预算收支指标(3)编制汇总预算(4)审批预算。

35、简述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与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相比,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有着下列优点:
(1)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还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
(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象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是微调,不会像准备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

36、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以下的差异: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
(2)政策目标有区别
(3)政策手段有区别
(4)政策时滞不同
(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
(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37、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38、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

39、国际税收协定包括哪些内容?
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
(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是指缔约国各方给对方公民以本国公民待遇,按等同于本国公民标准征税,保证不加歧视等;
(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

40、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范、措施。一般来讲,贸易政策主要包括:(1)关税政策。如针对不同商品进口或出口征收的从价税和从量税等;
(2)非关税措施。如针对不同领域实施的进口配额、许可证、自愿出口限制等。
(3)促进出口的扶持政策。如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