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和陆秀夫是一个人吗?

2024-05-19 02:58

1. 陆游和陆秀夫是一个人吗?

陆游和陆秀夫并不是一个人。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自幼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雄心大志,一生主张北上抗金、恢复中原,临终还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篇。陆秀夫是南宋末年坚持民族气节、奋力抗敌卫国的忠臣。

1279年3月19日,广东崖山,凄风楚雨,蒙古军队把南宋最后一支队伍逼到海边,陆秀夫背负年仅9岁的小皇帝蹈海殉国,十万军民,纷纷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

在史籍的记载中,关于陆游子孙的并不多见。不过最近有学者通过对于《会稽陆氏族谱》的研究,发现南宋末年的著名官员陆秀夫是陆游的曾孙,也就是陆游的第六子陆子布的孙子。这位陆秀夫也就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完成他曾祖父的遗愿。



陆秀夫入朝为官时,已经到了南宋政权的晚期。此时南宋的敌人已经从陆游时候的金军,变成了更为强悍的元军。经过了多年的拉锯战后,元军攻占临安,宋帝投降。而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则保着南宋的小皇帝一路南下,希望在南方组织军事力量,在图恢复宋朝的江山社稷。可惜事不如人愿,随着元朝军队的南下,残存的南方宋政权逐渐被元军攻克,逼着陆秀夫等人在海上流亡到了广东一带,当时他们所拥立的宋朝皇帝是幼帝赵昺。



不过元军对于广东一带的这个小朝廷依旧死追不舍,双方在崖山一带展开了一场大海战,最后的结果是宋军惨败告终。元军逐渐包围了宋廷的所在地,眼见大势已去的陆秀夫,不忍心让小小的幼帝赵昺做元军的俘虏。他痛哭的向着赵昺跪了下来,说道:“事已至此,大宋江山已尽,陛下作为宋代皇帝,当为国而死,为臣也必当相陪”,接着抱起小皇帝,两个人一起跳进了汪洋的大海之中。陆秀夫的这种忠义行为甚至得到元朝统治者的赞许,并为了他修建了墓园。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位陆游的曾孙,并没能完成把王师北定中原的家族遗愿,而是用另一种可歌可泣的方式完成了家族精神的传承。

陆游和陆秀夫是一个人吗?

2. 和陆游有关系的人?

辈分	关系	姓名	人物简介
家世
高祖
陆轸
字齐卿,官至吏部郎中,追赠太傅。[151]
祖父
陆佃
字农师,官至尚书右丞,著有《陶山集》十四卷
父亲
陆宰
历任淮西提举常平、淮南东路转运判官等职,有藏书楼“双清堂”。[152]
母亲
唐氏
熙宁初年参知政事唐介的孙女。
配偶
前妻
唐婉
字蕙仙,陆游母舅唐闳女儿,绍兴十四年成婚,后改嫁赵士程。[153]
后妻
王氏
陆游第二任妻子
子嗣
长子
陆子虞
淳熙十五年出仕,官至淮西濠州通判。
次子
陆子龙
庆元三年出仕武康尉,官至东阳丞。
第三子
陆子修
嘉泰四年,出仕闽县。
第四子
陆子坦
嘉泰四年春, 出仕临安。
第五子
陆子布
生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生前未曾作官。
第六子
陆子聿
生于淳熙六年(1178),陆游生前未曾作官。[154]
女儿
名不详
史载,陆游有二女,名不详。
孙子
陆元廷
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
曾孙
陆传义
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
玄孙
陆天骐
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
收起
史料记载
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
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九十五[155]
清·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
清·赵翼《陆放翁年谱》
逸事考证
名字来源
《山阴陆氏族谱》载:“游字务观,小字延憎,号放翁,晚号龟堂老人”,关于陆游的名字,宋人叶绍翁曾说,陆游母亲唐氏于临产前梦见了秦观(字少游),于是取名为“游”,字“务观”,并注说或许是因为陆游倾慕秦少游,提出陆游名字来历的两种说法。[156] 元人韦居安在《梅磵诗话》卷中亦载梦生之说,后人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亦多遵从这两种说法。但这两种说法并不可信。
1、陆宰(1088年—1148年)小秦观(1049年—1100年)四十岁,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秦观到越州时(1079年),陆宰尚未出生,陆游母亲跟秦观更不可能有什么交往。且陆游母亲唐夫人为名门之后,即使真的梦见了秦观,也决不会将此事张扬出去,故而“梦少游而生”,纯属想象之词。
2、所谓陆游倾慕秦少游,多依据其诗作推断。陆游在《出游归卧得杂诗》曾说“一联新句少游诗”[157] ,在《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亦说“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但陆诗只是抒发对秦观的敬仰之情,“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
3、清人查慎行认为陆游之名出于《列子》,此说较为可信。《列子·仲尼》有“务外游,不知务内观”一语,观、游二字常连文,在意义上有相通之处。[158] 古人取名,要求字与名在意义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系[159] ,陆家为江南名门,家风又有浓郁的道家习气[160] ,陆宰为儿子命名时想到《列子》,是不足为怪的。或许,这也正是秦观名字的出处,二人同据此书命名起字, 所以才有这样的巧合。
沈园诗谜
据传,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因唐琬不孕,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陆游依母亲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赵士程。

3. 陆秀夫是谁?

陆秀夫  (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汉族,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宋理宗宝佑进士。初为李庭芝幕僚,后官礼部侍郎等职。临安失守后至福州,与张世杰等立赵昰为帝。赵昰死,又拥赵昺,奉皇帝居厓山(今广东新会南),任左丞相,继续组织抗元。祥兴二年(1279年)崖山海战为元军所败,负赵昺投海自杀。有《陆忠烈公遗集》。
  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参议官。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毫不动摇。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德祐二年,任礼部侍郎。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赵昰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庙号端宗。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对赵昺说:“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赵昺跳海牺牲。有《陆忠烈集》传世。 [编辑本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南宋宰相  在宋元交替之际,当南宋的帝后辅臣们向元朝屈膝投降、忍辱求生的时候,在东南沿海怒火燃烧的土地上,却站起了大批铁骨铮铮、力挽狂澜的忠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陆秀夫,便是这个拚死抗争的群体中的一员代表。

陆秀夫是谁?

4. 陆秀夫被称为什么?

陆秀夫:(1236年~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在南宋时期被拜为左丞相,同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5. 陆秀夫是谁?

(1236年~1279年),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殚精竭虑,颠沛流离,试图力挽狂澜,维护大宋江山,最终以自己的忠节之举报效国家。宋末三杰之一。

陆秀夫是谁?

6. 陆秀夫是谁?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7. 陆游最后娶了谁?

陆游的第一任妻子叫唐婉,和陆游是表兄妹。唐婉生得很漂亮,而且是当时有点小名气的才女,和陆游感情非常好。但是唐婉婚后数年未育。当时,生育是家族的大事。陆游母亲以这个理由提出要休唐婉,最后,两人终究被迫离婚。
陆游的第二任妻子姓王,过门后很快生了孩子。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于是将女儿嫁于当时也很有点名气的另外的一个文人。这文人对唐婉很好。他是唐家的世交朋友,完全知道陆游的文友,对陆游比较钦佩,也很同情唐婉,想尽力令她幸福。
一日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婉夫妇也在园中。双方很尴尬。陆游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
红酥手 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 错 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溢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 莫 莫
唐婉回家后反复玩味陆游的词,和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
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栏 难 难 难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 瞒 瞒
写成不久以后就郁郁而终。
陆游晚年,每年春上必往沈园凭吊唐婉,每往或诗或词必有寄情。他生前最后一年的春天,仍由儿孙搀扶前往。

陆游最后娶了谁?

8. 南宋丞相陆秀夫简介,陆秀夫负帝投海的故事

  人物生平    初露锋芒   陆秀夫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家迁徙到了镇江。稍大以后,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这小家伙不一般哪。”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考上了进士。李庭芝镇守淮南时,听说了陆秀夫,就将他罗致到自己的幕府中。当时天下人称搜罗人材最多的,以淮南李庭芝为第一名,号称“小朝廷”。
  陆秀夫才思清丽,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够赶得上他的。性格沉静,不苟求被别人知道,每当幕僚们到官署请见,宾主共欢同乐,只有陆秀夫一人默默地不发一言。有时在府中举行宴会,在宴席上,他总是正襟危坐,矜持庄重,很少与人交往。等到考察他的事务,他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由是更加器重他,即使调任官职,也不让陆秀夫离开自己,自从他到李庭芝幕府中,曾三次进升,直到主管机宜文字。
   步入仕途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提升陆秀夫为参议官。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边防紧急,幕僚大多逃走了,只有陆秀夫几个人没有离开。李庭芝向朝廷举荐陆秀夫,因此他被任为司农寺丞,屡次升迁,直到任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以礼部侍郎身份到前线讲和,还没有到达,敌人就又反悔了。二王到温州,陆秀夫与苏刘义,追随二王而去,派人召回了陈宜中、张世杰等,于是大家共同拥立益王于福州。进升为端明殿学士、签发枢密院事。陈宜中因为陆秀夫长期在军队里,熟知军务,每当有事都征求陆秀夫的意见然后办理,陆秀夫也全心全意为他参谋,言无不尽。不久因议事与陈宜中产生矛盾,陈宜中指使谏官上奏弹劾陆秀夫并罢免了他。张世杰责备陈宜中说:“这都是什么时候了,还动辄让台谏官弹劾人?”陈宜中非常惶恐不安,急忙召回了陆秀夫。
   秉持朝政   当时君臣流亡海滨,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杨太妃垂帘听政,与臣下说话还自称为奴。每当群臣朝会的时候,陆秀夫仍端持着手板,俨然像过去上朝一样,有时在行程途中,凄然泪下,用朝衣拭泪,衣服都湿透了,左右的人为他所感染都无不悲痛欲绝。因井澳大风的原因,益王惊惧而死,群臣都想借此机会离开。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在,把他怎么办呢?古人中曾有过仅凭借一旅即成就中兴的,而我们现今百官都在,还有数万军队,上天如果还没想灭绝大宋,难道就不能凭此振兴国家吗?”于是与众大臣共同拥立卫王。当时陈宜中前往占城去了,因与张世杰不合,所以屡次征召他都不到。于是以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秉政。其时张世杰领兵驻守崖山,陆秀夫则既要筹措军旅,又要调集工役,而且凡是有什么需要写的,也都由他亲自动手。虽然在颠沛流离之中,事务繁多,时间匆忙,他每天都还是要写《大学章句》以劝讲别人。
   
   负帝投海   陆秀夫在海上的时候,将二王的事都详细地记述下来汇成一书,并将书授给礼部侍郎邓光荐说:“你如果侥幸不死,就把书传出去。”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之间不能相辨,张世杰派小船到宋主那里,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划乘机突围,但陆秀夫害怕被人出卖,或被俘辱,固执着不肯带宋主上船。后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护卫卫王的船一起逃走,而张世杰、苏刘义则各自逃生去了,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卫王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崖山平定后,邓光荐将那本书书带回了庐陵。邓光荐去世,这部书的存亡就无从得知了,所以那段海上的事,世人就再也无法得知其详情了。 
   个人作品   后人为纪念这位与国共存亡的抗元英雄,将其遗著汇编成《陆忠烈集》。
   历史评价   《宋史》: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沈静,不苟求人知。
  蒋一葵:当时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陆秀夫。“
  林景熙:紫宸黄阁共楼船,海气昏昏日月偏。平地已无行在所,丹心犹数中兴年。生藏鱼腹不见水,死抱龙须直上天。版荡纯臣有如此,流芳千古更无前。
  瞿佑:余观卷中所载,如谓陆秀夫殉国,家铉翁持节,汪水云赐还,实足以丑奸臣,壮义士。
  解缙:崖山败后,祥兴乘黑云中与数舟漂去。宰执陆秀才赴水死,公有炯炯一心在天水相与永之诗。
  赵文濂:瞻、广、秀夫、世杰事迹,j耀史策。后之论者,莫不仰其风,高其志,想见其为人。
  蔡东藩:及文、张、陆三人之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时局至此,已万无可存之理,文、张、陆三忠,亦不过吾尽吾心已耳。读诸葛武侯《后出师表》,结末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千古忠臣义士,大都如此,于文、张、陆何尤乎?宋亡而纲常不亡,故胡运不及百年而又归于明,是为一代计,固足悲,而为百世计,则犹足幸也。
  熊逸:那些理学名儒,如许衡、吴澄辈,皆俯首称臣。只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谢叠山不肯臣元,都死了节。
   后世纪念    公坊祠堂   明代,盐城西大街曾建“陆忠烈公坊”,儒学街立有“宋丞相陆公故里碑”,上镌“海国孤忠”。所建纪念坊碑,屡经战乱,均已毁没。惟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建于盐城儒学街的“陆忠烈公祠”尚存,今已修复,供人瞻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更替   《三合镇志》称,陆秀夫投海殉国之后,他的尸体漂到了海边,被人捞起,葬于新会二城(即今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元朝统治被推翻后,大约于明初1370年,有人在此为陆秀夫修建了庄严的坟墓,墓前设置石马石狮。坟旁还盖有房子,设有守墓人家。据说,二城村就是原来的守墓人家发展起来的。
  后该墓被破坏,《三合镇志》记载:“约在清朝的中叶,陆秀夫后裔子孙争取恢复旧墓不可得,决定寻一风水宝地筑墓。于是选择在三合镇联安马山上的‘马舌’上重新修建陆秀夫墓。”墓为土筑,向东,墓碑高78厘米,宽44厘米,碑石为花岗岩。上刻“宋左柱国右丞相讳秀夫谥忠贞陆府君墓”,落款为“祀孙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置广西安察使司分巡右江备道花霖乡进士行中、树英、文祖、锦泉等重修”。
  《开平县志》也有所记载:“本市(县)东山镇马山马舌处有一古墓,葬是南宋末左丞相陆秀夫。该墓为土堆墓、坐西向东,长5 .1米,宽4米,墓正面有一块长78厘米,宽44 .5厘米的花岗石墓碑。碑文中书曰:‘宋左柱国左丞相陆秀夫谥忠贞陆府群墓’等1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