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金融危机?美国人为什么不救制造业?而去救楼市和股市??

2024-05-17 18:04

1. 这次金融危机?美国人为什么不救制造业?而去救楼市和股市??

首先要了解这次的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那么什么事次贷危机。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对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造成严重影响。 有学者指出,“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美国,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美国破产,不仅不能抛弃美国国债等,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美国债务,以确保美国不破产”[1]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由于房价突然走低,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2007年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2007年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2007年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不过目前的花旗集团的股价已由高位时的23美元跌倒了现在的3美元多一点,也就是说目前的花旗集团的身价相当于一家美国地区银行的水平,根据最新排名花旗已经跌至19名,且市值已经缩水百分之九十,且其财务状况也不乐观.      把上面的概括起来就是次贷危机是由于房子和银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造成的,是源头 要解决金融危机,当然要把源头堵住,救楼市和股市 和 银行业。但这并不是指只救这两个行业,而是这两个行业首当其冲     对于中国拯救制造业,其实只是一个方面,中国的银行也受到很大程度影响,不过你没看出来而已

这次金融危机?美国人为什么不救制造业?而去救楼市和股市??

2. 有的时候国家会救楼市和股市,目的是什么?

防止金融危机,维持通货膨胀率,楼市,股市的趋向会影响整个国家经济,造成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以及最基本的刚需需求等等。楼市和股市在国家经济中占比重很大的,所以尤其要维护这方面的稳定。

3. 不救股市救楼市能救中国经济吗

没有暴涨,一直到12月都是下跌,而且目前是最后一跌,请散户离场。12月入场。2020年大盘会到3万点。

不救股市救楼市能救中国经济吗

4. 我很疑惑,政府为什么要救楼市

中国的货币与金融大池有三个,一个是股市、一个就是楼市。如果楼市出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国家金融安全。

5. 地方政府救楼市失败是为什么?

1、过高的房价远远脱离了正常居民收入的购买能力,必然大跌。  以北京为例,2007年北京城市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约66000元。奥运前,四环以内,四、五环间,五、六环间,以及六环外的房屋均价分别为每平米18400元、16400元、9800元、7800元,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房子,分别相当于北京城市家庭27.8年、24.9年、14.9年和11.8年的收入。四环与六环间的房子,约相当于家庭19.9年的收入,以首付3成,按最新贷款利率,贷款20年计算,房款加利息,相当于家庭28.62年的可支配收入,而人的工作时间未必有28年,更何况人有衣食住行等其他消费支出。而美国自1972年到2000年,房价收入比的长期平均水平仅3.17倍,2006年升到4.5倍就爆发了次贷危机。因此中国高房价的下跌是不可避免的。  2、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救市。  目前各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其实是非常软弱无力的,是象征性救市而没有实质性作为。购房补贴相当于房价打折,而目前江苏宿迁的补贴是从0.5%-7%,南京仅0.5%或1%。这种折扣相当于降低了房价收入比,但降得非常有限。而且在房价看跌的预期之下,开发商九折售房多半也是无人喝彩,政府的这点补贴怎么可能有效推动房屋销售呢?降低购房契税同样相当于房价打折,只不过折扣更有限。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只不过是更多地透支未来购买力,同时适用范围有限,仅适用于当地有户口者。送户口仅对少数外地富裕人士适用。  要想有效救市,必须是购买量大于或等于开发商在售楼盘量加炒房人抛售量,政府不大可能出台禁止炒房人抛售的政策,即使万一限制抛售,反而会吓退投资性购房。则只能是地方政府出资买进开发商或炒房人手中的楼盘。事实上只有香港政府曾出资购买股票,有效阻止了股市的下跌,除此之外的救市,不管是楼市还是股市,没有一次成功的,因为并没有拿出真金白银入市干预。地方政府显然没有入市接盘的财力。  3、中央政府不可能出手救市。  记忆中,中央政府只救过一个行业:银行。曾数次发行特别国债,买断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业的安全涉及到国家的金融安全,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就是银行贷款。而且当时国有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是为挽救国有企业而背的政策性包袱。因此当时的银行不得不救。而房地产业显然并不如银行业这么重要,更何况救楼市只是维持地方政府巨额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及房产商的暴利。全国楼市规模远大于当时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中央财政也没有这么多钱救市。当年中央政府救银行的同时,银行业也压缩网点,节省开支,提高效率,进行自救。恐怕开发商应该先采取如卖掉豪华轿车等自救措施,而不是指望中央政府救市。  4 、银行不会冒险介入。  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离不开银行的支持。1998年银行业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仅426.16亿元,而今年二季度增长到3.3万亿,增加了77倍,年复合增长率近60%。美国金融机构冒进发放次贷造成巨额亏损,并直接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以及深圳房价快速下跌造成大量不良资产的传闻和隐忧,都改变了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是优质资产的看法。而紧缩的货币政策,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部分银行货存比超过银监会75%的限制,最近缩小的利差,都决定了银行不可能继续大规模地增加购房贷款的发放。没有银行的支持,地方政府的救市效果是极其有限的。  5、救市与现有政策相悖。  增加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应,保障民生,以及把90平方米的房屋供应提高到70%以上,开发商的土地闲置两年以上将无偿被收回,购买第二套房产首付及贷款利率提高……这都是保证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挤压泡沫的现有政策,并都会导致房价进一步的调整。如果要救市,这些政策都要搁置。  6、地方政府救市与土地财政自相矛盾  2004年-2007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分别是5894亿、5505亿、7000多亿和12000亿,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公共建设及其他财政支出的资金。而过高的地价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房价,造成购买力不足。地方政府在房价未明显下跌的情况下象征性救市,主要是因面临卖地收入下降的局面,救市的本质是想继续高价卖地,这必然导致购买力进一步的枯竭。并且救市的部分资金其实来自于土地出让金。今年以来全国土地市场流拍增多,价格下降,第三季度全国税收增幅大幅回落,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救市财力。  日本和中国的香港地区、广西北海、广东惠州、海南省的房价下跌,都没有因政府救市而止跌。上海1998年推出的22条救市措施力度远大于目前所有地方政府:买房办理蓝印户口、购房款5年内从个人所得税税基从扣除、降低税费、最低首付从3成降为2成、最长贷款期限从15年调整到20年。即使如此,房价也未立竿见影地上涨,2001年开始的明显上涨,是因经济增长后居民的住房需求及购买力增加,而非是3年前的救市。  有效救市必须提高居民收入,或降低房价,即降低房价收入比。而这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除此之外,地方政府的任何救市行为都只是隔靴搔痒,缘木求鱼,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实际上,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一些开发商,或是买房人,都应该看看赵本山的《卖拐》。所谓的救市,我看就象是斗牛士拿块红布在那里晃,并没有实质的付出,幻想买房人会象无知的牛一样冲动起来。  柳林风声 2008-10-28 15:36

地方政府救楼市失败是为什么?

6. 央行突然降准是救了股市还是要救楼市

释放流动性,股市楼市都惠及。
4月17日晚,央行宣布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部分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央行负责人表示,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这是年内第二次降准,前一次是1月25日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释放增量资金约3000亿元。从降准的用途来看,本次降准主要用于偿还商业银行所借央行的MLF,MLF(中期借贷便利)是商业银行向央行借钱的一种工具,商业银行通过MLF向央行借钱的过程就是向市场投放货币的过程。只不过商业银行在借钱到期后就要把前期借来的钱还给央行,并且要支付一定的利息。面对央行今年第二次宣布降准,有国内专家表示,随着今年国内外形势的高度不确定性,今年货币政策理应有所转向,由中性偏紧转向适度扩大内需。而当前披露的“央行针对部分银行实施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也正好印证了我们这一看法:货币政策在微调转向。
央行降息主要有三个因素:首先,我国存款准备金比较高,有下调的空间,过高的存款准备金带来的问题是存量资金太多,大量的钱被锁在银行里,该用的地方没办法用,这是资源浪费。再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一季度GDP同比6.8%,低于去年的6.9%,考虑到今年外部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国内去产能和环保压力增加会对GDP带来的拖累,降准有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最后,央行通过降准来让社会保持流动性顺畅,以应对近期可能会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外资金外流,可能会给内地社会流动性带来的影响。此外,对于广大股民来说,似乎也感受到了央行的关爱。股市近期经过了连续下跌,特别是4月17日的大跌,蓝筹股高位盘横、科技股又受到中兴通讯被封杀事件拖累,A股即将击穿3000点大关之际,央行此次降准也可视为似有护盘之意。但是,我们认为,本来如果央行降准,银行的资金可通过表外通道流向股市,而现在所有的表外业务都要放到表内,并且监管部门加强了这方面的考核和监管力度。虽然降准对于银行股是利好,但是给A股市场带来的资金量恐怕十分有限。
同时,本次央行宣布的再次降准,让很多楼市投资客欢欣鼓舞,他们认为这次央行释放了4000亿的增量资金,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不小影响。鉴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为了稳经济,我国房地产调控可能会暂告段落,新的炒房周期即将来临。不过,我们认为,此次央行降准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三大影响:首先,本轮降准肯定会释放一部分流动性,而这些资金有一部分会流向大中型房企。因为,近几年来大中型房企囤地造房,负债率居高不下,特别是2016年上半年借的债务要到今年上半年开始陆续偿还,所以释放部分流动性,就是为了避免大中型房企出现流动性问题,而危及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安全。当然,央行也同步提高了MLF利率,引导中长期利率上行,这也告诉房企,你要融资贷款应急可以,但是融资的成本将会比过去更高一些。再者,此次降准释放增量资金4000个亿,再加上降准操作当日偿还MLF的存量资金约9000亿元,总共算下来本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达到1.3万亿。如果这在前几年,肯定会对房地产构成利好。不过,自去年开始,银监会对影子银行加强了监管,所有表外业务(比如委托代款、信托)都要收归表内统一审核放贷,还要经受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考虑。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释放的流动性真正流向居民房贷数量不会大,因为今年要给个人房贷降杠杆。所以,未来释放的资金会流向实体经济,以帮助我国经济发展。
最后,央行这次降准,主要是针对国内外经济的一些不确定性,适时给社会运转补充流动性,所以,央行将中长期的MLF利率上调了,这既说明了房地产市场流动性也会适当宽松一些,但利率上升趋势仍在,房地产融资环境并不乐观。同时,在这次央行有限降准之后,下一次降准还要看具体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但是可以肯定,央行今年不会轻易降准,因为频繁降准会造成人民币汇率贬值趋势。目前在保汇率,还是保房价方面,央行更倾向于保汇率。央行突然宣布降准,就是想有针对性的降低产业经济的融资成本,但是房地产领域的融资成本只会升不会降,只是鉴于房企今年要面临集中偿还债务的周期,所以部分降准资金会流向大中型房企,以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而对于个人房贷,从目前央行引导中长期利率上行的动作来看,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单次降准很难对房地产和股市构成多大的利好。

7.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救房地产

  地方政府救房地产原因如下:
  首先,任何价格并非仅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对于住房这种特殊的商品来说(它既是一般大众的生活必需品,也是投资及奢侈品),其价格在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住房信贷政策、住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如果这些住房政策不是通过公共决策的方式获得,而是出自少数职能部门之手,或地方政府之手,那么这类政策所导致的住房价格就容易把少数人利益制度化。通过这类住房政策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短期内转移到少数人手上。比如说,由于国内绝大多数好的住房都掌握在有权力者手上,住房价格过高,其财富持有量就越大。同时,房价越高,政府官员寻租的空间就越大。社会财富就是在这种高房价下短期内迅速地向少数人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官员岂能会让房价下跌而不出台救楼市之政策?
  其次,房价是土地价格先行指标。一个地方的房价越高,当前的土地价格也会越高,从而也会吸引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进入土地交易市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就会越多;反之,房价下跌,不仅会导致当前土地交易价格下跌,也会导致当地土地市场交易萎缩及土地出让金减少。而当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占绝对比重的土地出让金,如果减少甚至于快速下降,这不仅会影响地方政府当年的财政预算,影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会把当前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巨大风险暴露出来,及缩小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空间。比如,随着2014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周期性调整,房地产开发商对土地需求全面下降,从而使得当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了37%以上,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各种风险正在逐渐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岂敢不出台救楼市来托住高房价?而地方政府救楼市托住高房价,就是要托住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第三,当前中国是一种“房地产化的经济”,楼市周期性调整必然会引起房价下跌,从而增加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更是容易把积蓄了多年的房地产市场矛盾与风险暴露出来。正因为这样,2014年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房贷新政来托市,以此来消化严重过剩的住房供给,以此来掩盖房地产市场即将暴露的风险,减轻对中国经济增长之压力。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中国式的量宽政策没有托起严重供应过剩的国内楼市,却激发了国内股市的“疯牛”。国内投资者没有进入楼市,反之楼市投资者纷纷进入股市。在这种情况下,楼市周期性调整不仅还在继续,而且还在向广度及深度发展。这不仅会直接引起房地产投及销售全面下降,直接影响GDP增长,也影响了与房地产相关几十个行业的需求全面下降及产能过剩更为严重,从而进一步增加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可见,如果政府不把当前房价托在高处,中国GDP增长下行的态势就不会改变。这也是政府不愿意看到,当然要采取政策来救楼市。
  最后,2014年的房价下跌正在把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根据已经有的资料,当前国内银行的信贷,60%以上与房地产市场有关。或是直接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或是购买住房的按揭贷款,或企业及个人的土地和住房抵押贷款。这些贷款在房价上涨时,都被银行看作是优质资产。但是,房价下跌,特别是在房价在持续十几年的飚升后突然下跌,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正在暴露出来。比如,2014年国内银行无论不良贷款率还是不良贷款额快速增长,就是与房价下跌有关。如果2015年房价继续下跌,这种风险更是会增加。政府要确保中国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及系统性风险,同样也是不愿意房价下跌的。政府当然要救楼市。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救房地产

8. 政府什么时候挽救股票市场

救肯定会救,不过救的是经济不是股票市场. G7宣布“G7将采取果断行动并且使用一切手段稳定金融市场和恢复信贷流动从而支持全球经济增长。(之后欧洲宣布通过2万亿的救市资金,请注意!!现在美国通过的那8500亿资金成了空头资票,难保不会这两万亿也是这样,美国国内拿不出钱准备已经考虑逼中国出钱救市,都这种情况了后面的救市资金数据再大也是口头利好无法兑现,请谨慎相信,全球股市暴涨一天后的连续下跌已经表明了现实的风险巨大)”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次贷危机涉及的负债额超过3万亿美圆,后续陆续有企业破产累加负债值无法避免)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美国劳动部公布最新数据,9月份数据出现下滑,这说明实体经济有很大的问题。现在美国的房价预计还有40%的下跌空间,消费投资情况不好,这可能拖累银行业的次贷情况继续恶化把美国这次8500亿美圆的救市资金抵消了。而且巴菲特虽然有逐渐建仓动作但是也强调他自己也无法确认全球性熊市的底部在哪里,一年还是两年.所以趋势投资者对安全要求高的人还是回避风险,持币观望.  而银监会刘明康表示中国19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9%,风险累积明显,而房贷总规模不及去年的1/3,显示从紧的态度已经得到贯彻,而地方政府的救房市政策虽然中央一直没表态,但是根据网络投票结果显示超过80%的人认为不该救市,因为房价泡沫现在还是高位阶段,并不是真实需求的反应,是炒房团以前留下的杰作.所以,地产业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中央政府表态不支持救房市,那地产股受当其冲,可能再次面临崩溃的情况,投资者注意潜在的风险.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仞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当然作为想出货的机构,就算是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多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是实质性的利好,当然他们只想让个人投资者这么认为,他们心理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什么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厉害,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个人投资资金接盘的意愿更大,说到底和印花税政策一样的是掩护机构出货的遮羞布。   在机构给散户描绘美好未来时让散户去抄底时,机构在干吗?  TopView数据显示,印花税行情这几周交易日机构净减仓300近亿(还没算大小非的)! 散户资金被套牢超过1500亿!  机构机构这么看好后市干吗在鼓励散户大胆抄底的同时自己却疯狂减仓!之前一波波的拉高出货再配合一个个新的利好谣传(我反复给中小投资者提过,国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时候是偷袭不是提前让社会知道,有哪次不是这样?回忆下吧!也就是说谣言可能和前期谣传了利好一样说不准全都是机构造出来配合出货的而谣言的结果都这只有一个)7、8月份利好满天飞了2个月都没出来可能还记忆忧新吧谣言利好的时候可能就没利好,当利好谣言破灭消失市场跌出恐慌来了没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会出来,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经理很清楚现在世面上的所谓利好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影响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坚决减仓,不过他们做得绝的是把不影响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实质性利好给了个人投资者太多希望。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破1800看低1500只是时间问题. 大盘曾经在10月13日诱多,14日就破位了,现在破位后大盘已经连续在5日线下小幅度震荡走低了3个交易日了,请注意这种走法,在之前反复上演超过5次,已经成了熊市的典型走法了,如果连续很多个交易日被5日线压制震荡走低,一旦无法选择突破向上突5日线\10日线,那投资者还会在信心崩溃的情况下迎来再次大跌,而不是很多股评所说的离底不远大胆建仓。大盘在有在短时间内放量突破并站稳5日10日线,才有看高2300压制区域的机会,如果机构继续维持减仓态势,我不认为有继续迎来中级行情,大行情是机构做出来的不是散户,关注后市的机构动作吧! 9月“大非”减持数量为1.47亿股,小非”9月的解禁数量为1.58亿元,但减持数量却高达3.05亿股,说明此前解禁未卖出的“大小非”纷纷选择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机.对比这几个月的股市走势,能清晰得出一个规律:行情好,走势稳,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则减持少。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是反弹的规模应该视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来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该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是情况却并不是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足够消灭主力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大规模减仓时,做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