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评价

2024-05-19 02:17

1.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评价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来就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我们姑且称之为十大竞争力。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也只有当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事事有人做,并且知道做好的标准时,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并且,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必须以它为基础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明确而恰当地界定企业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障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没有恰当的人承担并完成,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从何而来?
  (3)员工竞争力。
  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
  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5)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
  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渠道竞争力。
  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
  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10)创新竞争力。
  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十大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就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十个方面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会直接导致这种能力的下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但这十种竞争力又各自相对独立。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了这其中任何一种竞争力,也都是市场竞争一个制高点的占领。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评价

2.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有哪些~??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分为单项指标评价法和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单项指标评价法是就单项指标对比而采用的方法,它直接用某企业单项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准期数值对比,或用两个不同企业的同一指标同期实际数值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是先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形成一个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数值得出相应的结论。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至少在20种以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为以下几种:
2.1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采取“由表及里”的因素分析方式,即从最表面、最容易感知的属性入手,逐步深入到更为内在的属性和因素。一般来说,越是内在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深刻、越长久,但其产生作用的逻辑因果关系可能非常复杂;而越是表面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越直接、越短暂,但其产生作用的逻辑因果关系也较简单。最表面、最容易感知的属性或因素可以表现为企业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这类指标可以选择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市场地位的数值,例如,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增长率、企业的盈利率、企业规模等。这类指标直接表明企业竞争的结果,可以视为企业竞争力目前的状况,因此,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当前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但是,这类指标并不能说明企业竞争力的原因,所以,它们实际上并没有揭示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而要揭示和评价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就必须进一步评价影响竞争力显示性指标的决定性属性或因素,而在这些属性和因素的背后又有更深刻更内在的因素,而且,在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企业所处的关系环境义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直接或问接的影响。这样,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就会是一组非常复杂的统计数值,而且,有些决定和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可能是难以计量的。因素分析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尽可能地将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内在因素分解和揭示出来。
2.2对比差距法
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采取企业与企业直接比较的方式:假定同类企业中最优秀的一家或几家企业的一系列显性特征对企业间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影响,因而,可以通过本企业和最优秀企业的一系列显示性指标的比较来评估本企业在竞争力上存在的差距。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①选取对比指标;②比较本企业与最优秀企业各指标的差距;③进行综合汇总,评价本企业与最优秀企业之间的总体差距。这种方法同前一种方法的共同之处是都要进行详细的因素分析和统计数值的计算,不同之处是后一种方法是一对一的比较,可以进行多指标的直接比较,而不必进行数值的加总比较,因此可以避免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2.3内涵解析法
内涵解析法的特点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重点研究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对于一些难以直接量化的因素可以采取专家意见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与前两种方法主要分析竞争力的外延性指标不同,这种方法重点分析竞争力的内涵性因素。这种方法要达到的目的是揭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其进行评价。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①确定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因果关系;②通过统计分析、专家意见、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实际情况;③深入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剖析,发现企业核心理念及其渗透性(即是否贯彻到企业运行的各个部分和环节),以判断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深入到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具有深刻性,缺点是难以全面计量化,可能含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而且,有些因素在性质上是难以进行企业间直接比较的。
2.4综合指数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是一种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其评价的方法是:第一步确定评价项目的权数。由于本指标体系为多层次的,所以既要求一级系统的权数之和为1,又要求各子系统内部各项目之和为l,确定权数的方法目前多采用专家咨询主观定权的方法。第二步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平均指标,用事先确定好的项目权数对它们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平均指数。第三步对各子系统的平均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出综合平均指数。包括反映企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统计指标W、反映企业产出水平的统计指标O、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经济效益)状况F、企业资产运营状况A、企业债务水平和偿债能力D、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统计指标P、反映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I、企业服务能力S等8个子要素。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数学模型。评价的标准在于:如果综合平均指数接近于1,则说明甲乙两企业的整体无明显差别:如果综合平均指数大于l则说明甲企业优于乙企业;如果综合平均指数小于l则说明甲企业劣于乙企业。综合平均指数与1的离差越大,说明不同企业的差异越明显,故各企业能依据综合平均指数的大小,进行企业间的比较,确定本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3  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的实证分析
在实际对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基于众多评价方法思想,又衍生出了诸多具体的评价操作方法,如密切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等。但从对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许多评价都掺杂了评价者的主观判断,比如在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时,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赋权重就经常带有人为的主观判断色彩,这就很难反映问题的实际情况。鉴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竞争力评价大多归结于可计量的指标予以考察,本文以会计中国际通行的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指标为基础,并结合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指标,结合统计学科中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统计学科中一种比较科学完善的统计分析方法。它运用数学工具,借助统计方法,能比较科学的反映事实原况,并且其方法的思想有助于使问题得到简化,有利于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较完善的对所选企业样本竞争的评价。
3.1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根据变量间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组内的变量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其出发点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而又尽量不减少信息的丢失,在进行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时,我们抓住这些主要因子有助于对问题的解释和分析。
3.2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我国股市流通盘中占相当部分的具有代表意义的2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包括钢铁、银行、通讯、航运等重要行业。运用因子分析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价,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亦可从个侧面看见我国企业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由于潜在竞争能力(如公司文化、公司品牌价值、公司管理、创新精神等)很难获得实际数据,即使得到,其主观因素也非常显著,为简化问题,本文暂不考虑这些指标。竞争力的正确评价,数据的采集应尽量取自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上市公司年报,显性指标是各种因素在市场竞争中的集中体现,其数据也容易从公开媒体得到。本文以会计中国际通行的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指标为基础,并结合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本积累率、股本扩张率、可持续增长率。会计理论中,企业的所有者通过投入资本形成企业资产,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便是通过运营其资产而获得盈利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体现了资产的利用效率,净资产收益率则反映了企业在资产的周转的过程中,其拥有的净资产的获利能力的大小,它们体现了企业的基本生存能力;企业广义的资产亦包括其债权人投入部分,由于债务契约的存在,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便承担着偿债的义务,背负财务风险,企业的负债与其资产的的比率则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反映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本文选用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予以反映;而资本积累率和股本扩张率则分反映了企业净资产的增长与吸收资本的能力,体现了企业规模扩张能力;资产增值率与可持续发展率则很好的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反映了企业持续的发展能力,8个指标详见表3.1,20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样本数据如表3.2所示。
表3.1   企业竞争力监测指标群落
指标名称
计量方法
指标的性质及主要含义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总资产
衡量企业的生存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净资产
衡量企业生存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衡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
衡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资本积累率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衡量企业规模扩张能力
股本扩张率
股本增加额/原总股本数额
衡量企业规模扩张能力
资产增值率
资产增值额/原资产总额
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增长率
净资产收益率×(1-支付现金股利/净利润)
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如何培养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来评估。

  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衡量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衡量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如何培养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如何培养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能赢得持续的领先优势。这就要求企业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长期制胜之本。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人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共识,那就是强调资源的整合、独具性和持续发展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这里有四个基本点:第一,资源与能力的转换。核心竞争力不能只是资源,也不能只是能力,而是两者的有效整合。资源是基础性的,没有资源,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基本条件;但仅有资源优势而不具备转化资源的能力,也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第二,独具性和持续性的结合。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资源的独具性,没有独具性就没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但独具性还必须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以保证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第三,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核心竞争力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但资源不能是零散的而应是有效整合起来的。没有对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协调,无论企业的先天条件多么好,其优势都难以真正发挥,更难以持续维持下去。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一系列复杂技能的集合,也是建立在企业内外职能互动基础上的集合。第四,动态实现的过程。竞争力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和培育。

  核心竞争力评估指标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来评估。

  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衡量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衡量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一是自我催化效应。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也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得到收益倍增效应,可以运用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理念创新。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注重做好全面管理,更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核心化发展;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又注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三是控制工作创新。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和使用新型控制原理与技术。四是战略创新。由竞争战略向合作竞争战略转化。五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如引入柔性管理等。

  通过文化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上的独特作用,主要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企业内部活的因素是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精神的塑造。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可以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企业文化创新应从建设开放合作的文化、学习型文化、适应性和能动性叠加的文化等入手。

5. 如何培养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能赢得持续的领先优势。这就要求企业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长期制胜之本。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人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共识,那就是强调资源的整合、独具性和持续发展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这里有四个基本点:第一,资源与能力的转换。核心竞争力不能只是资源,也不能只是能力,而是两者的有效整合。资源是基础性的,没有资源,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基本条件;但仅有资源优势而不具备转化资源的能力,也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第二,独具性和持续性的结合。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资源的独具性,没有独具性就没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但独具性还必须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以保证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第三,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核心竞争力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但资源不能是零散的而应是有效整合起来的。没有对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协调,无论企业的先天条件多么好,其优势都难以真正发挥,更难以持续维持下去。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一系列复杂技能的集合,也是建立在企业内外职能互动基础上的集合。第四,动态实现的过程。竞争力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和培育。
  核心竞争力评估指标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来评估。
  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衡量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衡量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一是自我催化效应。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也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得到收益倍增效应,可以运用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理念创新。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注重做好全面管理,更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核心化发展;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又注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三是控制工作创新。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和使用新型控制原理与技术。四是战略创新。由竞争战略向合作竞争战略转化。五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如引入柔性管理等。
  通过文化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上的独特作用,主要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企业内部活的因素是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精神的塑造。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可以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企业文化创新应从建设开放合作的文化、学习型文化、适应性和能动性叠加的文化等入手。

如何培养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

6. 怎样培育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怎样培育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怎样培育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通过单价来竞争了,最根本的是核心竞争力,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怎样培育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怎样培育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     1、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培育企业核心技术: 
    (1)要注意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造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开发市场;
    (2)要注重相互合作,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克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实力不足的局限,将外来知识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达到培育核心技术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以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施专而精的策略: 
    "专而精"战略是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企业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避免与大企业直接进行量的竞争,要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创造"先发制人"的优势,争取成为市场的先入者。企业要彻底摒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逐步由"小而全"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高"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把自己业务做到足够专业,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为企业赢得超额利润,从而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3、实施先进人才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创新用人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人才待遇,充分发挥各级人才的社会作用。
    (2)建立核心能力研发的激励机制。及时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4、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
    怎样培育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     如何培养和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这里有四个基本点:第一,资源与能力的转换;第二,独具性和持续性的结合;第三,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核心竞争力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但资源不能是零散的而应是有效整合起来的;第四,动态实现的过程。竞争力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和培育。
    评估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来评估。
    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衡量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衡量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7.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来就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我们姑且称之为十大竞争力。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也只有当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事事有人做,并且知道做好的标准时,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并且,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必须以它为基础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明确而恰当地界定企业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障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没有恰当的人承担并完成,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从何而来?   (3)员工竞争力。   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   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5)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   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渠道竞争力。   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   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10)创新竞争力。   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十大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就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十个方面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会直接导致这种能力的下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但这十种竞争力又各自相对独立。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了这其中任何一种竞争力,也都是市场竞争一个制高点的占领。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8. 如何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要统一。
经理人员如果对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没有达成共识,就无法积极“管理”这些核心专长。重要的是,要培育核心竞争力并使其在企业范围内广泛共享,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就核心竞争力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确定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并根据这一选择进行战略部署。阿迈·辛德、威廉姆·艾伯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议,运用三种方法来达到对核心竞争力的普遍认同:以活动为基准;雇员和资产分配;“如果……会怎样?”的创意激发。以活动为基准,实际上是找出企业应该建立竞争优势的一些方面。也可以分析企业组织内部人员主要从事的工作,以及企业的资产分布,从中找出企业现有竞争优势的来源,并确定相应的战略。“如果……会怎样?”的创意激发方法也可用于核心竞争力的选择上。
2、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要准确。
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企业资产与基础设施都当作是核心竞争力,或无法摆脱传统眼光,总是从产品角度看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仅仅从资产、设备、产品或市场方面寻求机会,结果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支撑而以失败告终。如美国的电信设备企业进入房地产和煤炭开采等领域,而最终导致失败,就是一例。实际上,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价值增值活动,这些价值增值活动是独特的,或者是能以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进行。正是这些独特的持续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识别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找出真正的高价值增值活动,从中发现发展的机会。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数量不能过多过滥。
核心竞争力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核心专长数量太多会分散企业有限的管理资源,而且也难于管理;单一的核心专长也很危险,特别是当竞争对手发展多项核心竞争力时更是如此,市场竞争常常需要整合多项核心竞争力。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最恰当的核心专长数量是大约5至15种。企业应通过大量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市场实践,从中发掘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在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通用电气有限公司(简称GE)在培育核心竞争力上,曾因为没有能够找准核心竞争力而处于被动。那时家用电器行业价值增值部分,或者产生竞争力的方面,主要有组装、装配、品牌、零售等。尽管GE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建立品牌,树立良好产品形象方面,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还是不够。像松下公司和无线电设备公司等竞争者对GE公司冲击很大,因为它们培育了代表较多价值增值的活动――松下公司是在零配件方面,而无线电设备公司则是在零售方面。
4、高级经理人员全程参与辨别核心竞争力的全过程。
将这项工作完全交给技术部门处理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既然如此,它就应该是整个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环节。核心竞争力一旦被技术部门所独占,它在开创新业务中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技术部门常会利用它去为自己争取地位与资源。交给其他部门负责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此高级管理者应参与这一过程。明确核心竞争力不能操之过急,急于下结论,不能指望自己开上两三天专门会议就可以大功告成,关键是使广大员工充分了解目前企业赖以成功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发掘企业的“共同财富”,找准企业创新的方向。
5、建立核心竞争力信息库。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建议按“核心专长――专业技能――专业人员”的链条建立核心专长信息库。例如,在色彩、油墨、染料、感光底片、涂料、相纸处理和诸多类似领域内的专业技能,一起构成了伊斯曼――柯达公司在化学成像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这些单项技能分析出来,并建立掌握这些技能的人才库。一旦企业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核心竞争力信息系统,按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能力的拥有人的顺序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里,如果企业需要某项具体的资源和能力,通过计算机检索便可马上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为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