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解读

2024-05-18 10:47

1. 应试教育解读

一、应试
  
  
 应试是教育的一种成分,就像碳是构成生命体的必需一样,应试也是教育的必须组成。因为各种各样的“试”是用来对事物进行衡量的一个标准。“反应试”的说法在这里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正像我说的那样,“试”是一个人们用来衡量的标准。
  
 我们生活当中并不能完全脱离应试,若完全脱离应试,那么社会将陷入无序与混乱之中。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脱离了应试,那么这个企业的人员成分可想而知。若一支军队在招募新兵时缺乏一系列的测试而放任任何人进入军队,那么这个军队是有内忧外患的。
                                          
 
  
  
 二、论我国应试教育制度
  
 教育当中含有一定应试的成分,如同大气中必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一样。但是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超标,那必然会导致环境的改变,大部分情况这种改变都是对环境有一定损害的。当教育中的应试成分多于教育的成分时,这种教育便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种以分数为标准衡量一个人的优劣是存在大问题的。
  
                                          
 三、应试教育最大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幸福,而考试的目的却不是这样,因为考试的目的往往带有衡量的意思在里面,但是这种衡量是不能用来展现出一个人的品质好坏的。这是该教育制度的最大一个问题。
  
 四、应试教育体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体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这一条而言,应试教育制度与该条的精神是相悖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变相体罚成为家常便饭,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证明了这种制度的不合理。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学校是不得分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但真实的情况学生均心知肚明。
  
                                          
 五、应试教育与功利问题
  
 读书人渴求功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士子对功名的热爱超过了对知识本身的热爱。以至于知识只是他们用来获得功名的一种工具罢了,一旦获得功名,知识对他们而言就不再像先前那么重要了。高考后撕毁教科书便是一个例子,考完了,书也没什么用了,再见吧。单从撕书这一方面,便可折射出不少当前教育体制缺失的东西。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有些人在进步了以后就把他们踩过的阶梯拆毁了,真是讽刺呢。
  
 应试教育制度的目的在于分数,赤裸裸的分数。某些学校会以分数作为衡量一个人好坏的标准,以分数排名等等。分数,排名等确实可以作为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但这不是最有效的,而且会造成学生的心理方面出现问题,造成学生压力过大等等。这种排名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种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得到改变。
  
 如果他们这么做了,便是否定了他们之前以成绩将人划分三六九等的那种思想以及行为。但是如果他们不这么做,他们会发现他们那种武断的区分“优生”和“差生”的方式是有极大问题的,而且要面对多数人的质疑。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我们会发现书店里的教辅书很畅销,补习班很火爆。这是对这种功利化的教育制度最好的折射。
  
                                          
 六、应试教育制度的利与弊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应试教育制度也是一样。它不应当被绝对的肯定,但是也不应该被一味地否定。因为这种教育制度是有它利的一面的,只是它的弊大于利罢了。
  
 下面来看看利一面:
  
 (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使基础更加扎实
  
 (二)这种制度,在考试方面,是相对公平的。
  
 (三)方便管理与国家安定,我国的国情由于较特殊,所以需要对教育统一管理。
  
 下面来看看弊端的一面:
  
 (一)打着集体的名义,扼杀了个人的自由。
  
 (二)将知识划分贵贱,以课本所教为“贵知识”,以脱离了课本、考试不会考的为“贱知识”。
  
 (三)在扼杀了个人的自由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天性。
  
 (四)应试教育制度在摧残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五)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的势力已经渗入到了体育这门学科当中。
  
                                          
 七、个人看法
  
 教育制度的改革一定是势在必行,在反应教育事业中待过很长一段时间总结了一个道理:教育改革是教育局的事情,我们只能是杞人忧天。国家有国家的道理,我们要记住请尊重与你意见不同的人的观点,不要去否认它。
  
 同时欢迎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可以来辩解一下。

应试教育解读

2. 应试、教育浅析

阅前须知 :本文是上次更新《浅谈应试教育》的后文补充,看过前文的读者请直接跳到分割线以后阅读。  
  
 应试教育,当我要谈论这么敏感且无定论的事情,可能会遭到一些人冷笑一声“看看你才几斤几两,轮得到你来说?”这样的发问总会让我哑口无言,我没办法量化自己在这样体制之下的真正分量,其次一个人说与不说可不是排队购票。从两者而论,一个人真正的分量是之于他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发声才有可能将价值传播出去,所以沉默不是金,只是自保的手段,人至默则无险,人至践才无敌(践行才是创造价值的有效方式)。何况沉默所创造的只是主观上的安全感,至于自身真正的安全是需要丰富自身之后的强大状态。如果看到这里,你已经能够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继续往下看,那么感谢你给了我一个传播的机会,也恭喜你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有一个事实在开始之前要跟你坦诚以待:大部分事情的本质总是那样显而易见,以至于别人告诉你的时候,总会觉得“这我早就知道了啊!”,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容易混淆两个概念“知道”和“做到”。所以如果你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是教育工作者),请你按照我的思路在你的生活工作中先学会区分两个概念“应试”和“教育”。
  
 “应试”+“教育”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全部内容!我确定看到这里的你没有被忽悠,要知道仅仅只是把概念辨析清楚,你之后的行为和认知便能够悄然发生变化,以至于对你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和我一样的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创新仅仅只是将不同的东西连接在一起,就像孙正义(日本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投资人),在美国读大学期间,每天只给自己5分钟,翻阅字典随机找到三个名词,并想办法把这三个东西组合成一个新东西,由此在19岁的时候就靠创新赚取了100万美元。虽然没有孙正义那样创新的方法论,我自己理解的创新还可以是将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通过拆解、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自己对世界新的认知,就是“旧瓶装新酒”,而仅仅只是将应试教育体制中的“应试”和“教育”分离开来在我看来就是莫大的进步,不亚于我们能够区分“意识”和“潜意识”,并在生活工作中实践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
  
 在自己这几年的教学中,内心深处其实是矛盾的。教学中我始终不能将教育自如的融入进去,而教育碰到应试时又显得那么无力!直到快把自己的第一届学生带到中考毕业前,自己才慢慢有所顿悟,班主任工作也好,教学工作也罢,当我将应试和教育真正剥离开来,并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的时候,我收获了很多以前不曾想到过的好处,也释怀了许多。反观自己在中国基础教育制度之下,我所做的事情归纳起来只有两件:1.教学生应试的知识和技巧;2.做真正的教育。我比较赞同的一个观点:教育就是当你把学校里所学的内容忘记之后剩下的东西,我希望学生哪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时,能想到的教育不仅是自己为老师的行为赋予的意义,更能意识到老师的刻意培养、精心培育!
  
 对于应试知识和技巧,我所理解的就是教学,学生要学会的只有两个动作,记住知识+训练技能,只要掌握教学本质,便能极大的将自己从琐碎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后续我会单独发文阐述关于教学本质的认识: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注意力的获取,而非时间),这也为自己做真正教育留出更多的时间。
  
 对于教育,我希望自己有一片海洋的宽广,在学生犯错、激动、伤心、彷徨时,自己成为他们能够站在肩膀上的巨人。而教育又在身体力行、润物细无声之中悄然进行,最本质的、也是我最希望影响到学生的,就是让学生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只要ta会学习、会努力,我就不担心ta会畏惧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这之于个人、国家、社会,便能够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何愁不能立命,何愁无人继绝学,何愁万世不太平!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分割线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以下是关于应试和教育关系的思考:
  
 本文想讨论的是在我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之下,我自己对从事行业的一些认知,以及作为老师我该如何安身立业,这样的思考会一直持续下去,个人的观点也会随着时间流逝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更新,这篇文章一个目的是记录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某个时间段的思考,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点不同的职业视角,同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自己职业观的不断修正,最终我希望做到的是能在组织利益与个人情怀之间,寻求一个共赢价值最大化的平衡点。
  
 先来看评论区中的一部分回复和案例:“我也是教师,曾经用一年的时间搞素质教育,结果班级考试成绩极差;一所济南的高中因为因为搞素质教育导致高考成绩不好,而遭到家长围攻;某水中学因为是应试成功的典型而受到家长的热捧”。我个人看到的是在这样的体制下的两种情况:
  
 体制不变,去谈情怀搞素质教育,难免像釜底抽薪,往往是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势单力薄,不得而终,毕竟从局部着手去解决整体问题难免失败。另一种极端就是应试教育的逐利者,学生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用三年的时间加工、打造,最后盖上检验标志、出厂,这样的认知本无可厚非,最怕还是有这样的认知却还在以最原始的工业1.0方式来生产,要知道现在已经发展到工业4.0了,最起码理念跟上了也算是推动教育的发展了。那么应试与教育就一定是硬币的正反面吗?如果是二元论者肯定会这样简化认知,但事实上肯定不是对立的关系,而这也应该是一个常识。
  
  应试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必要的手段,却不是唯一的,所以应试教育最核心的是教育,应试只是实现教育的载体。 
  
 总结全文:一开始我讨论的是将应试教育分开来理解,而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认知事物,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正确能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二部分又简单的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包含关系,正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山虽然还是那座山,但我们看它的方式却变了,这也算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不管怎么讨论,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到一线教学中,才能真正让理念落地,这就是知行合一。理念在这里,操作还得你自己来,毕竟很多事情前无古人,如果都是伸手党,那我们的时代早就停滞不前了。相信经历这样的认知过程,我们对应试教育的理解便能够慢慢发生变化,也能不断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希望自己的思考也能够给一部分志同道合者提供参考,我们共同努力,推波助澜,为教育发声。本文就讨论到这里,对于应试教学的本质和教育在这里做个预告,我会单独发文讨论,敬请期待。
  
 我要做的是改变认知,而不是行为,所以,和我一起共同思考、进步吧!

3. 应试教育求解释

更多图片(8张)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背离,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数。 高考的时候学校会不顾学生的前途劝成绩差的学生放弃高考或更改志愿,简单说,就是考试成绩决定命运,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应试教育求解释

4.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

应一分为二看待“应试教育” 常见各大、小报刊登载:“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小学,做出了‘取消考试,就近入学’的决定..”。且不说这决定的具体实行,效果会如何。仅仅就这句话一“取消考试,就近入学”来说,笔者以为不能全盘否定“应试教育”,应该一分为二地、公正地看待它。当然,一味地进行“应试教育”,不求能力的锻炼,当然是不行的。但是,突然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完全否定过去的做法,不用考试,也是不全面的。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人云亦云。当前的教育现状,还是处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这种过程中。它们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衔接的关系。应试教育,一直延续至今,自然有它的道理。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它的“功”与“过”,它与“素质教育”是辨证统一的。 首先,应试教育造成了人才的片面发展,有“过”。它看重的是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为了分数而学,老师为了分数而教,唯“分数论英雄”。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课后加班加点,机械重复训练,搞题海战术。不仅老师们累得要死,更严重的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结果,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能灵活记忆,不能融会贯通。虽然考试分数高,但动手能力却低。对于后进生则是,看见他们就特伤脑筋!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同学,老师拿他们也没啥高招,往往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越差的越不想学,越不想学的就越差。这不符合我们教育的初衷,这是“应试教育”所不足取的地方。 其次,应试教育是选择人才的重要手段,有“功”。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在通过“试”选择人才。除了它,还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的办法!至少在当前,它还是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公平竞争手段。如果我们马上就取消应试,将会有更多的不公平现象产生。即使高考实行的“3+2”,“3+x”考试,虽说是朝着素质教育方向发展的,但目前还是属于“应试教育”我相信,在现阶段,即使所谓的权威专家,他们也不敢说找到了理想的教育、教育考试方式,马上全部废弃应试。也许会有人说,应试教育已经是穷途末路,没啥出息了,确实已到更新换代之时。但我们也会说,任何新事物的诞生,是孕育于旧事物中的,它们彼此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释华”,不能全盘否定“应试”,应让它们和谐地衔接,平稳地过渡。也只能说,“素质教育”,一切尚在探索之中,只有不断完善.. 其三,要正确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诚然,如果不从根本上摧毁应试教育的藩篱,素质教育便无法实施,教育教学便得不到深层次的改革。事实上,素质教育包含着多方面,不仅包括学生的身心,认识,理解,运用的能力素质,也包括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掌握,加工信息的能力素质,还包括这种考试的能力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大纲,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求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求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求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真正做到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丰厚的文化知识。同时,在应试准备中,可以让学生获得适应国家选择人才的竞争能力。让他们形成健康的身心素质,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准确审题,正确。答题。发挥最佳水平,取得最佳成绩。这也是人才的素质0体现之一。所以,不要完全否定“应试教育”,不要“谈应试而色变”。 我曾教过几届学生,小学实施的是“取消考试,就近入学”,档案上填写的项目,很多评价都是“优”。为了测试他们“优”的程度,我特意在班上进行一次摸底测试,包括音、体、美。结果发现,真正符合“优”的同学是极少数,大部分处于中、下水平。甚至还有语文水平为“优”的学生,连句子都写不通顺,病句连篇,词不达意,中心不明,不知所云。他们一样小学毕业,照样升中学!难道这也叫提高了素质?最起码,这也是文化素质不高的表现。这样下去,何谈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更何谈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国家的兴旺发达又从何谈起? 其实,我们可以试着从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测试方式,测试内容……进行多层次的改革,逐步完善。但不可以走两种极端:要么全部肯定“应试教育”,要么全部否定。“应试教育”。这既违反了辩证法的理论,也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不过,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应该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为国家输送的应该是具有综合能力素质的人才!教师应该做到“教会书,会教书”,学生应该做到“读会书,会读书”,这才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5.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

应一分为二看待“应试教育”


 常见各大、小报刊登载:“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小学,做出了‘取消考试,就近入学’的决定..”。且不说这决定的具体实行,效果会如何。仅仅就这句话一“取消考试,就近入学”来说,笔者以为不能全盘否定“应试教育”,应该一分为二地、公正地看待它。当然,一味地进行“应试教育”,不求能力的锻炼,当然是不行的。但是,突然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完全否定过去的做法,不用考试,也是不全面的。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人云亦云。当前的教育现状,还是处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这种过程中。它们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衔接的关系。应试教育,一直延续至今,自然有它的道理。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它的“功”与“过”,它与“素质教育”是辨证统一的。
  首先,应试教育造成了人才的片面发展,有“过”。它看重的是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为了分数而学,老师为了分数而教,唯“分数论英雄”。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课后加班加点,机械重复训练,搞题海战术。不仅老师们累得要死,更严重的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结果,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能灵活记忆,不能融会贯通。虽然考试分数高,但动手能力却低。对于后进生则是,看见他们就特伤脑筋!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同学,老师拿他们也没啥高招,往往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越差的越不想学,越不想学的就越差。这不符合我们教育的初衷,这是“应试教育”所不足取的地方。
  其次,应试教育是选择人才的重要手段,有“功”。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在通过“试”选择人才。除了它,还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的办法!至少在当前,它还是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公平竞争手段。如果我们马上就取消应试,将会有更多的不公平现象产生。即使高考实行的“3+2”,“3+x”考试,虽说是朝着素质教育方向发展的,但目前还是属于“应试教育”我相信,在现阶段,即使所谓的权威专家,他们也不敢说找到了理想的教育、教育考试方式,马上全部废弃应试。也许会有人说,应试教育已经是穷途末路,没啥出息了,确实已到更新换代之时。但我们也会说,任何新事物的诞生,是孕育于旧事物中的,它们彼此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释华”,不能全盘否定“应试”,应让它们和谐地衔接,平稳地过渡。也只能说,“素质教育”,一切尚在探索之中,只有不断完善..
  其三,要正确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诚然,如果不从根本上摧毁应试教育的藩篱,素质教育便无法实施,教育教学便得不到深层次的改革。事实上,素质教育包含着多方面,不仅包括学生的身心,认识,理解,运用的能力素质,也包括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掌握,加工信息的能力素质,还包括这种考试的能力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大纲,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求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求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求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真正做到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丰厚的文化知识。同时,在应试准备中,可以让学生获得适应国家选择人才的竞争能力。让他们形成健康的身心素质,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准确审题,正确。答题。发挥最佳水平,取得最佳成绩。这也是人才的素质0体现之一。所以,不要完全否定“应试教育”,不要“谈应试而色变”。
  我曾教过几届学生,小学实施的是“取消考试,就近入学”,档案上填写的项目,很多评价都是“优”。为了测试他们“优”的程度,我特意在班上进行一次摸底测试,包括音、体、美。结果发现,真正符合“优”的同学是极少数,大部分处于中、下水平。甚至还有语文水平为“优”的学生,连句子都写不通顺,病句连篇,词不达意,中心不明,不知所云。他们一样小学毕业,照样升中学!难道这也叫提高了素质?最起码,这也是文化素质不高的表现。这样下去,何谈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更何谈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国家的兴旺发达又从何谈起?
  其实,我们可以试着从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测试方式,测试内容……进行多层次的改革,逐步完善。但不可以走两种极端:要么全部肯定“应试教育”,要么全部否定。“应试教育”。这既违反了辩证法的理论,也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不过,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应该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为国家输送的应该是具有综合能力素质的人才!教师应该做到“教会书,会教书”,学生应该做到“读会书,会读书”,这才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

6.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

这个题目太大了,
我只能说在应试教育没有没有改变之前,在你没有脱离这个大环境之前,你只能努力的去适应它,否则你会被无情的淘汰出这个社会.

7. 什么是应试教育,你有什么看法?

讨论应试教育的优劣需要先定义什么叫应试教育。目前讲应试教育主要包含:高考决定高等教育机会;日常教学成效评估的最重要指标是各种考试成绩;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获取考试高分。
中国应试教育的优点是较多的,它能够以短时间、高效率、低成本地造就人才,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各类专业不同人才的需求!这就是应试教育的优点吧。

应试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应试教育更侧重于对学子们的文化理论知识或专业知识的教育,即理论知识的基础教育,忽视了对“人才”的德育、体育、动手操作、实践、创新思维的培训!等等。
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更侧重于对学子的文化理论知识教育、身体素质培训、创新思维开导、实线探索锤炼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如果说应试教育是纵向教育模式,那么,素质教育就是横向教育模式,换言之,应试教育当中有素质教育的成份,素质教育当中也有应试教育的成份,前者侧重于教育的“点”,后者侧重于教育的“面”;其结果是:前者能培养出更多的“普通型人才”,而后者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或领军型的“复合人才”。

坦诚的说,我个人更希望素质教育模式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因为这种教育模式更趋近于“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要求!中国目前之所以还在延续着应试教育模式,是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的,比如说,体制机制问题影响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阶层固化人才上流机会缺失等等,无论用什么教育模式都很难改善底层百姓渐渐产生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维持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也许是暂时最好的选择吧!

什么是应试教育,你有什么看法?

8. 如何正确看待应试教育

宏观来看,教育承担两个基本职能:一、劳动力的再生产,俗称培养人才;二、作为社会资源分配的凭据,主要通过资格考试体系来实现。
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以后者为核心目标组织的教育活动。
在这个体系下,教育活动的主要职能是帮助被教育对象达到某种考核标准,以获取进一步教育的资源,最后获取对应的经济社会资源。
并且,这两个职能并不是矛盾的,甚至也不是严格二分的,因为所谓人才,必然是要在社会体系中处于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其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