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霍达

2024-05-16 09:41

1. 如何评价霍达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作家。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1985年创作的小说《红尘》,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受到评论界重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不是猎人》等,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她创作的还有话剧剧本《秦皇父子》,报告文学《国殇》等。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作家。她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喜爱文学,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老先生探古寻源,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大专毕业后,长期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 

1976年后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现改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1985年创作的小说《红尘》,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受到评论界重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儿童喜剧《我不是猎人》曾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她创作的还有话剧剧本《秦皇父子》,报告文学《国殇》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现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如何评价霍达

2. 霍达的个人经历

1945年11月26日出生于珠玉世家。
1961年考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
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
1980年创作了历史剧本《公子扶苏》
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
1987年她创作了平生第一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在《长篇小说》杂志分两期发表。
198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之职。
霍达,女,生于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国家一级作家,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1987年创作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该作于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
198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当选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港澳百科全书》编委、开罗国际电影节评委。[1]
霍达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并先后赴英、法、俄、日等十余国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其生平及成就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电影家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

3. 霍达的人物事迹

明末崇祯四年(1631)考中进士,历迁监军御史。清顺治初年受人推荐,仍授原官,奉命巡按福建省,安抚流亡百姓,剿除盗寇,维护地方安定,使战乱之后迅速恢复生产。八年(1651),擢为浙江嘉湖道员,累迁为大理寺少卿。顺治皇帝鉴于建国之初,需要学习研究治国策略,就要他进宫讲解《帝鉴图说》、《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书。他聪明机警,学识广博,善于讲述,得到皇帝赏识,被升任大理寺卿,后升为兵部督捕侍郎。顺治十五年(1658),他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后又调任工部尚书兼督察院左都御史。他为官清正,善察下情,多次上书言事,向顺治皇帝报告了西安府所属长安、咸宁两县的地方官吏,私自向百姓加派的赋税名目多达三十多项。一个县每年要加收二万多两额外的税银,一个有百亩土地的农家,一年所收获的粮食,用来缴纳各项正杂赋税后,全家就没有口粮。同时反映了地方各级官员巧取豪夺的情况,建议清除贪官污吏,整顿吏治,革除积弊。顺治皇批阅了他的奏章,下部议行。十八年(1661)卒于官。

霍达的人物事迹

4. 霍达的个人作品

他的著作有《启祯史录》和向朝廷上疏存稿百卷。

5. 霍达是谁?


霍达是谁?

6. 霍达的生平

是作家还是清朝大臣?
清朝大臣吧?有什么疑问请继续追问。希望有帮助。



人物简介
霍达(?~1661年),字非闻,陕西长安县人。
编辑本段人物事迹
明末崇祯四年(1631)考中进士,历迁监军御史。清顺治初年受人推荐,仍授原官,奉命巡按福建省,安抚流亡百姓,剿除盗寇,维护地方安定,使战乱之后迅速恢复生产。八年(1651),擢为浙江嘉湖道员,累迁为大理寺少卿。顺治皇帝鉴于建国之初,需要学习研究治国策略,就要他进宫讲解《帝鉴图说》、《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书。他聪明机警,学识广博,善于讲述,得到皇帝赏识,被升任大理寺卿,后升为兵部督捕侍郎。
顺治十五年(1658),他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后又调任工部尚书兼督察院左都御史。他为官清正,善察下情,多次上书言事,向顺治皇帝报告了西安府所属长安、咸宁两县的地方官吏,私自向百姓加派的赋税名目多达三十多项。一个县每年要加收二万多两额外的税银,一个有百亩土地的农家,一年所收获的粮食,用来缴纳各项正杂赋税后,全家就没有口粮。同时反映了地方各级官员巧取豪夺的情况,建议清除贪官污吏,整顿吏治,革除积弊。顺治皇批阅了他的奏章,下部议行。十八年(1661)卒于官。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他的著作有《启祯史录》和向朝廷上疏存稿百卷。

7. 霍达是怎样一个人?她生平的作品有那些?

霍达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作家。她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喜爱文学,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老先生探古寻源,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大专毕业后,长期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

1976年后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现改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1985年创作的小说《红尘》,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受到评论界重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儿童喜剧《我不是猎人》曾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她创作的还有话剧剧本《秦皇父子》,报告文学《国殇》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现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男,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院长,结构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化工部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及北京跨世纪人才工程国内一流专家称号获得者。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全国抗震技术减震隔震专家组成员、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中国模糊分析设计学会等八个学会常务理事或理事,哈尔滨建筑大学等七所高校客座教授。《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基建优化》杂志编委。在工程优化、不确定性处理、结构分析与控制、结构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方面均有建树。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著作16本,获国家及部省科技进步奖6项、其他部省奖励8项,指导培养博士生18名、硕士生23名。

霍达是怎样一个人?她生平的作品有那些?

8. 作家霍达的身世

霍达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作家。她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喜爱文学,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老先生探古寻源,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大专毕业后,长期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

1976年后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现改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1985年创作的小说《红尘》,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受到评论界重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儿童喜剧《我不是猎人》曾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她创作的还有话剧剧本《秦皇父子》,报告文学《国殇》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现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男,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院长,结构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化工部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及北京跨世纪人才工程国内一流专家称号获得者。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全国抗震技术减震隔震专家组成员、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中国模糊分析设计学会等八个学会常务理事或理事,哈尔滨建筑大学等七所高校客座教授。《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基建优化》杂志编委。在工程优化、不确定性处理、结构分析与控制、结构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方面均有建树。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著作16本,获国家及部省科技进步奖6项、其他部省奖励8项,指导培养博士生18名、硕士生2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