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故事

2024-05-16 17:02

1. 王二的故事

 王二的故事6篇
                      王二的故事1      王二是龙凤村出了名的乖孩子,他经常帮爸爸推车,给妈妈按摩,帮奶奶穿针读报,给隔壁的爷爷打扫房间。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些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过着自己认为虽清苦却简单快乐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王二的爸爸好端端的拖出一个行李箱,只搁下一句:“我外出挣钱去了!”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留给王二的只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模糊背影。王二的爸爸走后的第二天,他的妈妈也翻箱倒柜地找起东西来,当天下午也提起行李包匆匆忙忙地走了。走前还给王二的奶奶留下了一句话:“妈,你好好照顾二儿,我去找二儿他爸。”
    或许王二的爸妈真的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又或许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总之不管何种可能,导致的结果都是,王二原本简单快乐的生活变成只有奶奶在身边的阴暗日子。年幼的他第一次知道‘留守儿童’这个概念,还是听别人说的。刚开始,他无法接受父母不在身边的事实,把自己锁在小小的房间里,不吃不喝也不和奶奶讲话。而手足无措的奶奶也只能看着干着急。可让奶奶宽心的是,王二把自己关了两天两夜后就自己出来了,还吃了几大碗饭。奶奶以为他想通了,还笑呵呵地说:“二儿,千万别伤心,爸妈不在,奶奶会好好照顾你的。”王二只是点了点头,还是啥也没说。
    奶奶本以为王二只是会伤心难过几天,过了心理关就好了。可谁知道,此后的王二性情大变。他不再帮奶奶疼奶奶,不再给隔壁的爷爷干活,也不再逗小孩子玩。取而代之的是,和同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一起去掏鸟蛋、骂粗话、打群架、捉鸡、偷钱。奶奶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也只能无奈的叹息,因为在她的眼里,王二永远是她的宝贝孙子。而村民们对王二从一个原本很乖的孩子变成如今品质这么恶劣的孩子这一残忍的事实,除了厌恶,更多的是同情惋惜。王二就这样,打架是一天,偷东西又是一天的过着。或许在他心里,没有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自己就是一个飘摇的草,怎样都无所谓。
    时间过得可真快!眨眼间,王二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填满了8岁到15岁间的空白,尽管这些年里的回忆只有打架斗殴、偷鸡摸狗和一位称要给自己满世界的爱的奶奶。
    如果王二没记错,爸爸曾打过电话给奶奶,说他们会在他15岁的生日回来。眼看明天就是他15岁的生日,他却莫名的恐慌起来。自己并不是期待见到他们,而是恐惧见到他们,这其中的原因,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叭,叭叭……”第二天一大早,王二就被汽车的喇叭声吵醒了。以至于让他觉得自己在做梦,因为龙凤村除了电视机里的汽车声,从没有过真正的汽车声。“妈!二儿!我们回来了。”那一声声叫唤是那么熟悉。“是他们回来了。”王二总算反应过来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叫他们而不是爸妈,这时奶奶也激动地拄着拐杖加快步子走到门口。双手颤抖地开了门,王二呆呆地望着眼前原本熟悉却又陌生的两个人,什么也没说。毕竟他们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里逃离了很多年。在这些年里,关于父母的,留下的只是一纸空白,破碎的空白。“二儿,开心吗?爸妈回来了!”他们可能想到了很多见面的场景,抱头痛哭,撅着嘴假装不理睬。但他们怎样也想不到,真正相见时,自己曾经那么活泼的孩子竟会眼神空洞、沉默寡言地站在那儿,活像一个木偶。
    或许是生活所迫,或许是感情纠葛,又或许是其他原因,让父母在自己的孩子最美好的年轮里消失,留给他们的只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而老人们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填补那缺失父爱与母爱,留下的仍是一纸空白。
    所以,留守儿童问题,到底该何去何从?
  王二的故事2      王二家里很穷, 一天他上山砍柴,发现了一条受伤的小蛇,王二把它带回家养,小蛇长的很大了,可以独立了,王二就把小蛇放到山下的大洞里,天天去看他,一天王二去买菜,看见墙上贴了一张纸,便走过去看,上面写着:王后病了,只有蛇眼才能治好王后的病,若是谁能献上一只蛇眼,国王给他重赏,王二听了非常高兴,就到那个山洞里,对蛇说了这个事情,为了报答王二的救命之恩,忍着痛让王二挖了一只眼睛,王二把眼睛给了国王,国王赏给他许多金子,王二很高兴,王二现在能住豪华的宫殿、穿金银丝做的衣服、吃肉、喝酒,一天国王又通知说:国王生病了,只有蛇心才能治病,要是谁能献上一颗蛇心,国王给他重赏,王二知道了 ,又去问蛇要,把事情告诉了蛇,蛇想这不是要我的命么?蛇说:“那好吧!你进去取吧!王二刚想进去,蛇就把王二给吃掉了。
    这就是贪财丧命的结果,大家可不要向王二学习哦!
  王二的故事3      某地发洪水,道路被阻断。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不久,就有不少人家断炊了。
    王二是个开粮店的,所以手里有点粮。王二决定施粥行善,解决灾民一时的.困难。王二面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严峻:有1000个人需要吃饭,但是王二只有供100个人吃的粮食。
    王二为此事感到很苦恼,100个人的粮食分给1000个人,给谁不给谁?王二的儿子学过一点入门的经济学,觉得此事很容易。他说:“爸,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越高需求越少。最好的方式是,你不应该施粥,而是应该卖粥,卖给出价最高的那100个人。这样事情不就简单了?大家不用排队,也不用打架,你也不用操心分给谁不分给谁,看不见的手都替你搞定了,人家亚当·斯密几百年前就把这件事情想通了。你看,还是学点经济学有用吧?”
    王二觉得此事不妥,说:“你这不是让我赚黑心钱吗?而且,这样一来,最后粥不都给那些富人买去了,穷人不就只能挨饿?”
    儿子的回答很简单:“爸,你怎么就想不明白?你不卖高价,别人拿去之后,照样能转手高价卖出去,最后还不是一样?这就叫‘黄牛’。再说,你卖粥的价格公开透明,又没有公开歧视穷人。穷人要是真饿了,一样也会愿意出高价;不出高价,说明人还没有饿到非吃不可的地步。你不用觉得有什么不安的。”
    王二还是觉得不妥,说:“我还是按先来先得的顺序免费施粥吧。这样,我觉得更公平一点。”
    王二的儿子立刻说:“爸,这一点也不公平!凭什么先来的就是最需要喝粥的?先来的都是时间宽裕的。而且,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许多人都要排一晚上的队,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最后,你还是不能阻止人拿到粥之后再转手卖掉,最后粥不是还会落到愿意出高价的人手里?你想违背经济规律,最后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麻烦。”
    王二说:“麻烦就麻烦吧,我觉得先来先得更合理,你别再多说了。”
    每年到春运时,火车票该不该涨价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需要看明白的是,火车票票价问题实际上是有限的火车运力如何在人群中分配的问题。有1000个人想坐火车回家,铁路系统却只能提供800个座位,让谁上车谁不上车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事实上,对供不应求这个基本矛盾,火车票的分配是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的,因为无论怎么解决,最后都会有200个人不能坐火车回家。任何觉得自己有绝妙方案解决车票问题的人恐怕都得虚心承认,其实不存在绝妙方案。
    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最经典的解决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价。物以稀为贵,火车票少,所以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那些主张提价的建议是完全有其合理的一面的。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火车票提价是有分配后果的。这里面有两层不同含义的分配后果。如果整个人群的收入是完全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他们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意愿,那通过提价,可以有效地让那些最想坐火车回家的人最终买到票,这样的分配后果恐怕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人群收入不完全一样,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一般有钱,有些人没什么钱。
    在我们很轻松地提出通过价格手段挤出200人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这被挤出的200人不会是一个随机的群体。因此,第一层次的分配含义是,通过提价,我们挤出的是否恰恰是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这就像王二所担心的,如果他让出价高者得粥,会不会最后没粥吃的都是穷人?
    还有就是,即便那些最终买到票的人,提价之后,他们都必须付更多的钱才能回家。因此,提价的另一个分配含义就是,乘客要给铁道部交更多的钱,才能获得与过去相同的服务。和王二一样,铁道部确实得面对是不是在赚黑心钱的问题。
    因此,反对火车票提价的人也是有理由的,而且他们的理由在任何意义上也不比支持提价的人更弱。
    有人会说,等等,反对提价的理由似乎适用于任何商品,难道说任何时候提价都得考虑分配后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这也是通货膨胀是经济面临的一个大敌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人都会在通胀的时候受损,通胀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所以通胀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但应对通胀的办法当然不应该仅是限制提价,而是从根源上消除通胀,比如说收紧货币。
    回到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春运火车票至少有4点使得它很特殊,使得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一是春运回家的需求是一种弹性很小的需求。虽然说春节回家是一种刚性需求恐怕过度了,刚性需求是指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满足的需求,但一般人大概都会同意,春节团聚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因此不会因为票贵一点就不回家。这意味着,如果通过提价来抑制客流,那价格必须提得很高才可能奏效,这就加剧了前面提到的分配后果问题。
    二是春节回家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回家或者不回家。房子也是必需品,但房子贵了,你还可以选择买得小一点,住得远一点,而不是完全没有房子住。回家不一样,你不能选择回一半家,只能是回或者不回,因此,火车票提价和比如说居民用水提价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居民用水提价的结果是所有人可能都会少用一点水,最后达到节水的目的。
    火车票提价的结果是硬硬地用价格挤出200人,而不是说1000个人每个人少坐20%,这还是加剧了前面说的分配后果问题。三是铁路的供给对价格不敏感,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正常的商品,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快供给就会上来,然后把价格拉下去,因此价格的上涨是一个有效的信号,可以拉动供给。
    铁路是个垄断部门,铁路运力的增长恐怕和价格没有直接关系。四是春运票价的水平并不直接影响效率。水价定低了,会造成水的浪费;电价定低了,会造成电的浪费;春运票价定低了,不会造成运力的浪费——没有人会因为火车票便宜就多坐几次火车的。
  王二的故事4      大杨是农民,他种了不少香瓜,没想到丰收时连降大雨,这一下雨,收瓜的都不来了,大杨只好赶着驴车去城里零售,可卖不出去多少,照这个进度,瓜得扔一大半。
    大杨正在发愁,同村的王二来了,这王二学过几天兽医,脑子很活。他问大杨为什么不便宜点卖,大杨叹气说,便宜就更没人买了,一便宜都怀疑瓜不好,这样下去,瓜都要熟过头了。王二想了想说:“这样吧,明天我跟你去卖。”
    大杨苦笑:“你去也好,我不让你白忙,给你提成。不过明天我有个亲戚结婚,你自己先去卖一天,后天咱一起去。”王二说好。
    第二天晚上,大杨回到家,不一会儿王二赶着驴车回来了,他把钱袋子扔给大杨,说:“今天卖了四车,不赖吧?”大杨喜出望外,他自己一天还卖不了一车呢,这小子怎么能卖出去这么多?王二却卖起了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摘了一车瓜往城里赶。到了城里,王二把驴卸了,然后拿出一根兽医用的针,灌了一管药水,给驴打了一针。大杨不解:“这驴没病,打什么针?”王二说:“这就是卖瓜的诀窍,你瞧好吧。”不一会儿,驴晃了晃栽倒了,王二大叫:“我的驴啊,怎么就要死了呢?我的瓜可怎么卖啊?”大杨明白了,悄声问:“你给驴打的是麻醉针?”王二点点头。
    很快,人们围了过来,王二给大家讲,这驴早晨还好好的,不知怎地突然就倒了,“我得赶紧回家给驴看病,瓜便宜卖了,一块八一斤,多好的瓜啊!卖这价可惜了。”
    不少人围拢过来买瓜,人们互相转告:卖瓜的驴病了,他的瓜不贱卖不行了,这回能捡大便宜!很快,一车熟过头的瓜被一抢而空。
  王二的故事5      一直都听说“经济”这个名词,但是对它并无感。直到进入大学,选择了“经济学”的专业,便知道,我和经济的不解之缘开始了。经济似乎是深奥的,自己又是浅薄的,便觉得缘分还是太浅。学校开展了读书沙龙的活动,我开始接触一些经济学类的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对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觉得与经济学更近距离,去感受经济的魅力。
    知道《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时,是因为刚学《微观经济学原理》,朋友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更便于去学习课程,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细细咀嚼的课外书,更是一本课内书,帮助学习认识经济,分析经济,解决经济问题。
    相比于《经济学原理》,我更喜欢《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可能是因为名字的差异。“故事”一词更想让我去探索它。
    在读《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前,先看了作者郭凯的简介,对其也是极其佩服。故事类的书有化深奥为浅显的妙用,让大众都能够去接受的初衷。我很庆幸我成为了能接受它理解它的故事迷之一。这本书中,所有的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王二,他拥有不同的身份,一会儿是地主,一会儿是打工仔,一会儿又变成企业老板,他经历了不同的事情,比如:买地、分粮、买票等。王二似乎成为了成百上千的缩影。王二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朦胧中也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印象化较深刻的一篇是关于《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奈》的文章,能够体现经济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王二是种粮好手,但由于村子的闭塞,粮食只能在村内流通,存放在谷仓里的余粮便很多。粮食堆积,资产受损,于是他用粮食换地,结果地少粮多,地价开始上涨,村里人开始抱怨-王二在“吵高”地价。
    再来看我们现在房价以及投资。现代人假设有一笔闲置的资金,他们不愿将钱闲置,而是想要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投资。于是便出现买房投资的现象,这便体现了人们的经济决策。
    但再深入地去思考问题,会疑问为什么造成“炒房价”呢?难道人们认为的最好的投资方式竟然是买房?由此可以发现经济体系出现了缺陷,国家是否应当采取措施,带头寻找更好的投资方式,有效地配置资源,缓解房价,达到一定的效果?想要改变王二村里的高地价,可能需要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那么高房价的解决方法便是有更好的投资渠道。
    这本书用的最多的是类比的修辞手法,如此便能直接了当,帮助我们直观的体验经济与政治,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王二的故事6      走进烟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龙达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一种别致的场景展现在眼前: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凉亭、碑石、山泉。无处不体现出企业掌门人的性情。
    现年55岁的美籍华人王厚堂,经过十几年打拼,他所经营的龙达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已达3000多万元,在同行业中颇具影响力。然而,王厚堂的创业却是从一辆脚踏三轮车起家的。
     靠的就是一股憨劲 
    “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笔者探问。“要是非总结一点的话,可能就是我有一股憨劲吧。”王厚堂淡淡地笑了。
    王厚堂19岁高中毕业后,回老家务农。1971年底,他被安排在一家自来水厂当工人,从此他把在农村干活时的憨劲带到了工厂,刻苦学技术学文化,他的苦干实干精神铺就了其成功的基石。
    1984年,他放弃了当时很“吃香”的汽车驾驶员的工作,与朋友一起创建了一家扳金厂并任厂长。开始时工厂“一穷二白”,车间是露天的,办公室是草棚子,唯一的运输工具是一辆三轮车。
    不过,王厚堂不服输,他市内市外来去匆匆,几个月中行程二万二千多公里,奔赴各厂家招揽业务,最终承建了一座300吨冷库的工程。从开工的第一天起,他吃住在工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冷库在3个月内保质完工,提前交付使用。
    也就是这种憨劲,使得王厚堂在创业初期就收获了果实。这一炮打响之后,企业的知名度一下子就得到了提高,加之良好的服务、各项安装业务和扳金加工活接连不断,经济效益也提高很快。
     与水结缘二次创业 
    除了憨劲,王厚堂还颇有灵劲,他善于捕捉机会,与水结缘就是一例。
    “与水结缘,其实也挺偶然的。”王厚堂说,下海两年后,一份节能杂志上刊发的介绍硅酸盐被膜水处理技术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马上意识到这一新事物将会大有前途,继而产生了与之合作的想法,于是他当即派人去详细考察了该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掌握了这门技术后,又研制成功了填补国内空白的YSW系列硅酸盐被膜自给器。该设备集除污与添加硅酸盐被膜缓蚀剂于一体,实现了一机多用,占地面积小,可操作性强,无需化验员进行水质分析化验,只要锅炉工用试纸测一下水的PH值即可确定是否需要加药。这一项目先后获得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1993年,王厚堂在烟台开发区科技园购地2万平方米,建设新厂区,成立了烟台龙达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王厚堂的事业渐入佳境。
    “一个鸡蛋的家当,人家一巴掌就能把你打个粉碎。要站稳脚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企业做大做强。”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王厚堂道出了他的感悟。
    谈到未来的发展,王厚堂说:“我还得再上一个台阶,我要打造一个百年的品牌。”
     老板原是“武林掌门人” 
    见过王厚堂的人,都觉得他很儒雅。王厚堂说,不管是管理企业还是日常生活,他都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王厚堂的双手结满了厚茧,那是因为他自幼习武。王厚堂师出名门。素有“烟台武林第一人”之称的“二林派”创始人林世钦先生,上世纪40年代是红遍重庆的全国散打冠军,其徒弟李英奇精通武术理论,擅长铁砂掌。1997年李先生去世前当众宣布,王厚堂为其第一大弟子,因此王厚堂名副其实地成了“二林派”的第三代掌门人。
    习武也习文。爷爷是私塾老师,喜爱琴棋书画,王厚堂继承了爷爷的雅致。在他的办公楼里有一间专供练习书法的书房,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练习6个小时以上。如今,王厚堂已经小有名气,他的书法曾获北京书法比赛一等奖。
    王厚堂1998年加入美国籍,现在是美国国际羲皇艺术家协会的会长。他说:“我的故乡在中国,走到哪儿都有浓浓的中华文化情结,现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更应该为弘扬中国的文化和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尽一份力。”

王二的故事

2. 王二的故事

王二的故事
                     
   王二是龙凤村出了名的乖孩子,他经常帮爸爸推车,给妈妈按摩,帮奶奶穿针读报,给隔壁的爷爷打扫房间。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些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过着自己认为虽清苦却简单快乐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王二的爸爸好端端的拖出一个行李箱,只搁下一句:“我外出挣钱去了!”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留给王二的只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模糊背影。王二的爸爸走后的第二天,他的妈妈也翻箱倒柜地找起东西来,当天下午也提起行李包匆匆忙忙地走了。走前还给王二的奶奶留下了一句话:“妈,你好好照顾二儿,我去找二儿他爸。”
 
   或许王二的爸妈真的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又或许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总之不管何种可能,导致的结果都是,王二原本简单快乐的生活变成只有奶奶在身边的阴暗日子。年幼的他第一次知道‘留守儿童’这个概念,还是听别人说的。刚开始,他无法接受父母不在身边的事实,把自己锁在小小的房间里,不吃不喝也不和奶奶讲话。而手足无措的奶奶也只能看着干着急。可让奶奶宽心的是,王二把自己关了两天两夜后就自己出来了,还吃了几大碗饭。奶奶以为他想通了,还笑呵呵地说:“二儿,千万别伤心,爸妈不在,奶奶会好好照顾你的。”王二只是点了点头,还是啥也没说。
 
   奶奶本以为王二只是会伤心难过几天,过了心理关就好了。可谁知道,此后的王二性情大变。他不再帮奶奶疼奶奶,不再给隔壁的爷爷干活,也不再逗小孩子玩。取而代之的是,和同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一起去掏鸟蛋、骂粗话、打群架、捉鸡、偷钱。奶奶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也只能无奈的叹息,因为在她的眼里,王二永远是她的宝贝孙子。而村民们对王二从一个原本很乖的孩子变成如今品质这么恶劣的孩子这一残忍的事实,除了厌恶,更多的是同情惋惜。王二就这样,打架是一天,偷东西又是一天的过着。或许在他心里,没有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自己就是一个飘摇的草,怎样都无所谓。
 
   时间过得可真快!眨眼间,王二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填满了8岁到15岁间的空白,尽管这些年里的回忆只有打架斗殴、偷鸡摸狗和一位称要给自己满世界的爱的奶奶。
 
   如果王二没记错,爸爸曾打过电话给奶奶,说他们会在他15岁的生日回来。眼看明天就是他15岁的生日,他却莫名的恐慌起来。自己并不是期待见到他们,而是恐惧见到他们,这其中的`原因,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叭,叭叭……”第二天一大早,王二就被汽车的喇叭声吵醒了。以至于让他觉得自己在做梦,因为龙凤村除了电视机里的汽车声,从没有过真正的汽车声。“妈!二儿!我们回来了。”那一声声叫唤是那么熟悉。“是他们回来了。”王二总算反应过来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叫他们而不是爸妈,这时奶奶也激动地拄着拐杖加快步子走到门口。双手颤抖地开了门,王二呆呆地望着眼前原本熟悉却又陌生的两个人,什么也没说。毕竟他们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里逃离了很多年。在这些年里,关于父母的,留下的只是一纸空白,破碎的空白。“二儿,开心吗?爸妈回来了!”他们可能想到了很多见面的场景,抱头痛哭,撅着嘴假装不理睬。但他们怎样也想不到,真正相见时,自己曾经那么活泼的孩子竟会眼神空洞、沉默寡言地站在那儿,活像一个木偶。
 
   或许是生活所迫,或许是感情纠葛,又或许是其他原因,让父母在自己的孩子最美好的年轮里消失,留给他们的只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而老人们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填补那缺失父爱与母爱,留下的仍是一纸空白。
 
   所以,留守儿童问题,到底该何去何从?

3.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内容简介

王二是虚构的人物,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笔下的一个名字。在本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总之,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买地,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该不该对月饼征税?房地产的限购令和限价令会给我们带来福利吗?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大众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对于大众读者和经济学界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品质的经济学畅销好书,能够带来思想的启发和阅读的快乐,以及做出更加理性经济决策的能力。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内容简介

4.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目录

第 1 章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不均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 // 005富人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 // 010一碗水端平和收入分配差距难题 // 014王二的财路和收入不平等的治理 // 018王二的水井和中国的油价 // 022附文 中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走向何处去 // 027第 2 章该不该对月饼征税农民工、白领和三险一金 // 037王二的包子和中国的税负 // 041王二买饭票,个人收入所得税和增值税 // 045王二开公司和月饼税 // 0494个王二的罢工命运 // 053第 3 章房地产的那些事儿佃户和房奴的“一个梦” // 061保证不涨的菜价和房地产“限价令” // 065王二的特供店和北京的限购令 // 069王二盖房和房地产的支柱地位 // 074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奈 // 078王二卖粮和住房分配的难题 // 082王二家的空房和空置率的解读 // 086第 4 章是否给汇率松松绑6毛8一斤的西瓜和人民币汇改 // 095卖粮的困惑和外汇储备缩水 // 099王二家的账本和外汇储备 // 103王二送外卖和人民币升值的输家 // 107王二打工和货币战 // 112王二的凉粉店和被绑住的央行 // 116超市购物券和人民币国际化 // 120附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背后的金融压抑 // 124第 5 章货币政策的难题王二收粮和货币政策的难题 // 133王二和面、数量宽松和货币政策 // 137王二兑酒和操纵汇率 // 141集市中的“君子协议”和价格干预 // 145王二打酱油、固定汇率和通货膨胀 // 149王二穿衣和应对通胀 // 153王二治水、堰塞湖和池子论 // 157第 6 章经济政策的误解和真相王二拔鸭毛、加工贸易和贸易顺差 // 165自力更生和重商主义 // 169王二开荒和外资流入 // 173王二戒烟、机会主义和政府信用 // 177王二当村长和民粹主义的危险 // 181千度软件库和知识产权 // 185王二一家人和中国的人口问题 // 190附文 盗版软件禁绝之后 // 194第 7 章发展模式之争王二熬夜、GDP至上和结构扭曲 // 203王二过劳和中国经济悠着点 // 208王二装修和经济转型的焦虑 // 212养生秘诀、华盛顿共识和中国模式 // 216王二育儿、政府主导和中国模式 // 221第 8 章在世界的舞台上王二的辩解和中国的宣传 // 229王二当村官和中国责任论 // 233王二择业、中国的尴尬和巴西的烦恼 // 237王二的节俭、李四的挥霍和中美再平衡 // 241王二减肥与欧洲债务危机 // 245王二缉毒和债务赎回 // 249后记王二的前世今生 // 253

5.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作者简介

【郭凯】最受喜爱和认可的在青年经济学者。长于把深刻严密的经济学逻辑和幽默轻松的讲述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本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供职。其博客《经济笔记》风靡海内外,是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博客。出版过《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作者简介

6.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的基本信息

书 名: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副标题:哈佛经济学博士用故事讲透生活中的经济学作 者:郭凯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2-7页 数:261定 价:38.00元装 帧:平装ISBN:9787213047756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