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围棋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024-05-18 16:56

1. 春秋战国时期围棋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弈秋的围棋高手,他的棋术极其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轻人想拜弈秋为师,跟他学习围棋。后来,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他听弈秋先生讲课时十分专心,从来不敢有一丝怠慢。
另一个学生却只贪图弈秋的名气,他虽然拜在弈秋的门下,但他并不下工夫。当弈秋讲棋时,他总是心不在焉,他经常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他心里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来,若是鸿鹄飞来了,他便想要买张好弓,搭箭射两下试试。
两个学生一同都在学棋,也同时拜在一个师傅门下,但是他们的成就却相差甚远,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已经学有所成,而时常想着弯弓射鸟的学生却始终不能领悟到棋艺。其实不止是弈秋的一个学生听讲走了神,甚至连老师弈秋也曾经走神过。据说有一天,弈秋正在跟人下棋,旁边一位吹笙的人从弈秋身边路过。此时,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好像从云中飘下来一般。
弈秋一时不由得走了神,他侧着身子细心聆听。此时,正是弈秋下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可他却全神贯注去听笙了,他的心思完全不在棋上。
突然,笙声停止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一愣,身为围棋顶级大师的他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吹笙人。
其实并不是弈秋不知道围棋的奥秘,而是此刻他的注意力已经不在棋上。这两则先秦的小故事都记载在史书上。人们把这两件事记下来,大概是想告诫后人,专心致志才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前面那则是出自春秋思想家文学家孟子所著的《孟子·告子》中的故事,文中的原文是: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
这则故事说明了学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仅仅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必须如此,所以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围棋大师,偶然分心也是不行的。
春秋时期的弈秋是我国史籍中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他还是春秋时期最有名的高手。
因此,后来明代的文人冯元仲在《弈旦评》中极力推崇弈秋,称他是我国围棋的鼻祖,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关于弈秋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可以推测出,弈秋很有可能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大约生活在春秋初期。
春秋时期出现弈秋这样的高手,说明了在当时围棋已经相当普及,甚至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手并不只他一个人。弈秋是非常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了500多年,而他是在古籍中留下名字的唯一一位棋手,也是已知的历史上第一位棋手。
由于围棋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所以围棋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围棋的高手,而且诸子百家们也都注意到了这种游戏。
就这样,围棋开始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言论中出现,他们有的人赞扬围棋,有的人贬低围棋,还有的人拿围棋当例子,还有不少人直接论述围棋。
先秦诸子百家关于围棋的言论,其中有不少有价值的论点,这些论点推动了围棋的理论逐渐形成。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围棋的发展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士大夫阶层最初是瞧不起围棋的。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曾经说:“下围棋的人都是些吃饱了饭,整日无所用心的人,他们是成不了贤人达士的。”
可见孔子把围棋看作无聊消遣的东西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影响非常深远,甚至以后有人想攻击围棋时,他们也常说些类似孔子言论的话。
著名的亚圣孟子是继承孔子思想的,他在这方面也持有同样的见解。孟子曾经说:“下围棋的人嗜好饮酒,他们甚至都不顾父母养育之恩,不尽孝敬之义。”
孟子把下围棋算作五种不孝顺的行为之一。不过孟子和孔子不同的是,孟子不认为下棋可以“无所用心”。因为孟子曾经这样说:“学习围棋的人如果不专心于自己立足的一方并致力于攻克对方,那他就不能领会围棋的精髓。”
可见孟子不仅承认围棋是门深奥的艺术,学围棋和下围棋必须要专心致志才能学会,同时他又指出围棋的这种奥秘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孟子在当时能够提出这种观点很有意义。所以,在孟子之后,围棋的地位逐渐提高了。古代道学家尹喜所著的《关尹子》里指出:
射箭、驾车、操琴、学棋,没有一件事是能够轻而易举学会的。
显然,围棋这时已经提高到与射箭、驾车、操琴同样的地位了。围棋地位提高,下棋的某些规律也慢慢被总结出来了。《关尹子》一书中还写道:
像围棋这样以智力取胜的游戏,它的进与退、取与舍、攻与守、纵与收,所有的主动权都在自己手中。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尹喜能够提出主动权问题是很难得的。主动权在围棋实战中的作用非常重大,它是每一个围棋爱好者都必须永远牢记的法则。
下棋的人不仅坚信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还要有缜密的思考和果断的行动。“举棋不定”是个常用的成语,它形容一个人手中拿着棋子,犹豫不定和不能决断的状态。其实这个成语就是和围棋联系在一起的。
这句成语最早出现在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的一段话,文中说:
下围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那他就不能够战胜对方。
太叔文子总结出一条下棋的重要经验,那就是思考要缜密,落棋要果断,犹犹豫豫的人就一定会输。
“举棋不定”4字,简洁、生动、形象而且准确,它和围棋一起流传下来。这个成语甚至还超越了围棋本身的领域,它成为了人们在各个领域的常用成语。
太叔文子的观点影响深远。后来汉代文人马融的《围棋赋》,以及明代文人张拟的《棋经》,都论述和发挥了这一观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这么精粹的围棋理论,又出现如弈秋那样的“通国之善弈者”,这在围棋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围棋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围棋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 春秋战国时期围棋的是怎样发展的?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弈秋的围棋高手,他的棋术极其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轻人想拜弈秋为师,跟他学习围棋。后来,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他听弈秋先生讲课时十分专心,从来不敢有一丝怠慢。
另一个学生却只贪图弈秋的名气,他虽然拜在弈秋的门下,但他并不下工夫。当弈秋讲棋时,他总是心不在焉,他经常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他心里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来,若是鸿鹄飞来了,他便想要买张好弓,搭箭射两下试试。
两个学生一同都在学棋,也同时拜在一个师傅门下,但是他们的成就却相差甚远,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已经学有所成,而时常想着弯弓射鸟的学生却始终不能领悟到棋艺。其实不止是弈秋的一个学生听讲走了神,甚至连老师弈秋也曾经走神过。据说有一天,弈秋正在跟人下棋,旁边一位吹笙的人从弈秋身边路过。此时,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好像从云中飘下来一般。
弈秋一时不由得走了神,他侧着身子细心聆听。此时,正是弈秋下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可他却全神贯注去听笙了,他的心思完全不在棋上。
突然,笙声停止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一愣,身为围棋顶级大师的他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吹笙人。
其实并不是弈秋不知道围棋的奥秘,而是此刻他的注意力已经不在棋上。这两则先秦的小故事都记载在史书上。人们把这两件事记下来,大概是想告诫后人,专心致志才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前面那则是出自春秋思想家文学家孟子所著的《孟子·告子》中的故事,文中的原文是: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
这则故事说明了学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仅仅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必须如此,所以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围棋大师,偶然分心也是不行的。
春秋时期的弈秋是我国史籍中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他还是春秋时期最有名的高手。
因此,后来明代的文人冯元仲在《弈旦评》中极力推崇弈秋,称他是我国围棋的鼻祖,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关于弈秋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可以推测出,弈秋很有可能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大约生活在春秋初期。
春秋时期出现弈秋这样的高手,说明了在当时围棋已经相当普及,甚至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手并不只他一个人。弈秋是非常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了500多年,而他是在古籍中留下名字的唯一一位棋手,也是已知的历史上第一位棋手。
由于围棋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所以围棋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围棋的高手,而且诸子百家们也都注意到了这种游戏。
就这样,围棋开始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言论中出现,他们有的人赞扬围棋,有的人贬低围棋,还有的人拿围棋当例子,还有不少人直接论述围棋。
先秦诸子百家关于围棋的言论,其中有不少有价值的论点,这些论点推动了围棋的理论逐渐形成。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围棋的发展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士大夫阶层最初是瞧不起围棋的。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曾经说:“下围棋的人都是些吃饱了饭,整日无所用心的人,他们是成不了贤人达士的。”
可见孔子把围棋看作无聊消遣的东西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影响非常深远,甚至以后有人想攻击围棋时,他们也常说些类似孔子言论的话。
著名的亚圣孟子是继承孔子思想的,他在这方面也持有同样的见解。孟子曾经说:“下围棋的人嗜好饮酒,他们甚至都不顾父母养育之恩,不尽孝敬之义。”
孟子把下围棋算作五种不孝顺的行为之一。不过孟子和孔子不同的是,孟子不认为下棋可以“无所用心”。因为孟子曾经这样说:“学习围棋的人如果不专心于自己立足的一方并致力于攻克对方,那他就不能领会围棋的精髓。”
可见孟子不仅承认围棋是门深奥的艺术,学围棋和下围棋必须要专心致志才能学会,同时他又指出围棋的这种奥秘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孟子在当时能够提出这种观点很有意义。所以,在孟子之后,围棋的地位逐渐提高了。古代道学家尹喜所著的《关尹子》里指出:
射箭、驾车、操琴、学棋,没有一件事是能够轻而易举学会的。
显然,围棋这时已经提高到与射箭、驾车、操琴同样的地位了。围棋地位提高,下棋的某些规律也慢慢被总结出来了。《关尹子》一书中还写道:
像围棋这样以智力取胜的游戏,它的进与退、取与舍、攻与守、纵与收,所有的主动权都在自己手中。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尹喜能够提出主动权问题是很难得的。主动权在围棋实战中的作用非常重大,它是每一个围棋爱好者都必须永远牢记的法则。
下棋的人不仅坚信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还要有缜密的思考和果断的行动。“举棋不定”是个常用的成语,它形容一个人手中拿着棋子,犹豫不定和不能决断的状态。其实这个成语就是和围棋联系在一起的。
这句成语最早出现在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的一段话,文中说:
下围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那他就不能够战胜对方。
太叔文子总结出一条下棋的重要经验,那就是思考要缜密,落棋要果断,犹犹豫豫的人就一定会输。
“举棋不定”4字,简洁、生动、形象而且准确,它和围棋一起流传下来。这个成语甚至还超越了围棋本身的领域,它成为了人们在各个领域的常用成语。
太叔文子的观点影响深远。后来汉代文人马融的《围棋赋》,以及明代文人张拟的《棋经》,都论述和发挥了这一观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这么精粹的围棋理论,又出现如弈秋那样的“通国之善弈者”,这在围棋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围棋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 我国围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围棋相传起源于尧,到了春秋战国时便已有史料记载围棋活动了,一些关于围棋的简单理论也时有出现,“举棋不定”的典故便出自于《左传》之中。秦汉以后,随着围棋被重视的程度的加强,围棋论述也渐渐多了起来,但始终没有形成系统。
宋代对围棋的喜爱,之于前朝历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开国皇帝宋太祖、宋太宗直到宋徽宗,都对围棋情有独钟。“上若好之,下必甚焉”,在他们的积极倡导之下,宋代围棋活动极为普遍,老妪山翁、贩夫走卒皆可对弈,并涌现出了以一代棋坛宗师刘仲甫、李逸民为代表的大批杰出国手,宋代也成为第一个围棋圣朝。
宋代是我国围棋走向成熟、系统的开端,也是我国古代围棋的第一次高峰,后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化,围棋战术逐渐成熟和提高,对战理论也趋于系统和完善。

我国围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4. 围棋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5. 下围棋有多少好处?围棋发展史是什么样的?

在围棋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智力,培养专注力。关于围棋的发展史,有些人认为是一个叫曹乌的人发明的,也有些人认为是帝尧培养儿子、提升智力所发明的,其实围棋刚开始棋盘并没有这么大,格子很少,厮杀的范围也较小。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去学习围棋,认为好处多多,但是对围棋的发展史却完全都不了解。

首先,其实关于围棋起源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夏朝有一个叫做曹乌的人,围棋就是由他所发明的。第二种说法是当初帝尧发现自己的儿子存在智力缺陷,于是便发明了围棋,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他的智力。虽然具体的起源就连科学家都无法说明,但围棋的历史久远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新石器时期出土的陶器当中,我们就已经发现了这种类似棋盘花纹的东西,这应该算是一个历史的证明。

其次,围棋刚开始并不像现在这样,大大的棋盘上面有很多格子,早期的围棋棋盘很小,而对弈者们则会把关注点放在小范围的厮杀,和现如今的兵棋有一些相似之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威胁就已经成为当时人非常热爱的一种棋类。从早期的11道,发展到如今已经达到15道甚至17道了。不过棋盘的扩大也导致围棋更加变幻莫测,直接让它变成培养智力的运动。

最后,如果说到围棋的巅峰时期,那绝对应该算是西晋,虽然时间不长,但当时的人比较淡薄风气,为其自然也成了士大夫的娱乐手段之一。可见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注重围棋,而且围棋确实有很多好处,例如我们在下棋的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不断变换着思维,这些都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智力,同时还能够锻炼积极向上的精神,即便遇到困难也绝不会轻易言败。

下围棋有多少好处?围棋发展史是什么样的?

6. 围棋发展史是怎样的?

古今之戏,流传最为久远者,莫如围棋,一般游戏都是为了热闹,而围棋则是“取其寂静”,这是对心智的考验与磨炼。
围棋相传起源于尧,到了春秋战国时便已有史料记载围棋活动了,一些关于围棋的简单理论也时有出现,“举棋不定”的典故便出自于《左传》之中。秦汉以后,随着围棋被重视的程度的加强,围棋论述也渐渐多了起来,但始终没有形成系统。宋代对围棋的喜爱,之于前朝历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开国皇帝宋太祖、宋太宗直到宋徽宗,都对围棋情有独钟。“上若好之,下必甚焉”,在他们的积极倡导之下,宋代围棋活动极为普遍,老妪山翁、贩夫走卒皆可对弈,并涌现出了以一代棋坛宗师刘仲甫、李逸民为代表的大批杰出国手,宋代也成为第一个围棋圣朝。
围棋

7. 三国时期,围棋究竟有多盛行,都有哪些名人是围棋高手?

三国时期围棋非常盛行,可以说三国很多君主在围棋方面也是非常精通的,比如曹操,在上层阶级围棋是很容易受到人们欢迎的。

围棋在我国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大赛,在三国时期围棋也在世人之间流传,围棋最早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弈,中国很多历史故事都记载过这个娱乐方式,甚至传唱至今成了寓言小故事。

三国时期也是有围棋这一项娱乐活动的,即便是战乱不休,但是处于上层阶级的贵族们仍旧是对这些东西有所研究的。根据记载在东汉末年有很多围棋高手,王九真、郭凯等都是围棋高手而曹操和他们能够不相上下,曹操作为一个能够在后来三分天下得到其中之一的君主他本身能力不俗,修养也不俗。

在古代其实并没有像现在有很多娱乐方式,围棋可能是天下事人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了,东汉末年时期也并不像其他时期那样,能够大规模的蹴鞠,要知道蹴鞠这个活动是在宋朝的时候达到顶峰,之前虽然有,但是都没有成型,汉代的时候是把蹴鞠当作军事方面的训练锻炼来推广的,所以那个时候娱乐方式太匮乏了,下棋就成为了盛行的娱乐消遣。
其实根据对当时的描写,不仅曹操会下棋,恐怕建安七子大部分都会下棋,像孔融这些老派的士人绝对也都会下棋,所以在当时围棋应该盛行到整个士人阶层大部分有文化的人,基本都会的程度。

三国时期,围棋究竟有多盛行,都有哪些名人是围棋高手?

8. 围棋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

如今的围棋,流行于中、日、韩、朝几个国家,起源于中国,具体时间无从考证,大约是在四千多年前,上古帝尧时期,属于传统的“四艺”琴棋书画之一。之所以还会在日、韩、朝等国流行,得益于隋唐时期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先是传入日本,而后流传到欧美各国。
围棋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原因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围棋的棋盘,很多人都见过,纵横各十九条,整个棋盘上也就是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棋盘的盘面上会标有九个小圆点,最中间的称为“天元”,因为围棋中有一句术语“金角银边草肚皮”,“天元”一般不认为是第一个应该落子的地方,毕竟棋盘就是要比较谁占据的地域最多,因此大家都会抢先占据棋子围空效率最高的四个角,其次是四条边,最后才是中腹地带。

不过,有常规,自然就有打破常规的人。总有些人能够在占据中心地带,看似劣势的情况之下,最终取得胜利。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一点,这个胜利者的棋艺水平,绝不是一般高手能够对抗的。
在古代,下棋被称为“对弈”,围棋也是后来产生的各种棋类的鼻祖,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采用了先秦典籍《世本》记载的“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种说法,将围棋诞生的具体年代定位公元前2356年。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是一种流传很广泛的棋类运动了,而且在《孟子》中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记载的专业棋手,弈秋。

秦到东汉初期有过一段时间的沉寂,直到东汉中晚期又再一次兴起。此后,历朝历代都对围棋有一些发展,诸如规则上的变化,棋盘的变更等,还有很多在围棋方面很有名的人物,例如过目不忘,能够将看过的棋局摆出来而不出错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明清时期围棋界的四大家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

围棋作为一项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化,可以作为比赛,一争高下,显示自己的能力水平,也可以作为一种陶冶性情的闲暇游戏,毕竟流传了这么多年,其中不仅包含着无数的智慧,更是有非常多的益处,作为经典,自然有它成为经典的道理。那么,下围棋会给你带来什么呢?

首先,在礼仪礼节方面的好处。下围棋自有下围棋的规矩,就像很多其他的体育项目一样,这些规矩都是在无数次的实际比赛和很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下来的,遵守这些规矩,才是一个下棋之人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静坐,这一点对于很多好动的小孩子们来说可能很难,但是坚持下来,他有了这个习惯,便不会轻易产生烦躁的情绪。而且,知礼懂礼守礼,围观者观棋不语,下棋者落子无悔,即便不是下棋,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习惯。

其次,直面胜负。下棋,两个人的无声的比赛,结局自然是有输有赢,哪怕是平局,恐怕很多人心里都会不舒服。但是,输了又怎样,你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从不足点出发,慢慢地改变。赢了又如何,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永远都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比你更优秀,赢这一局,算不得什么。平局就更不要心怀不满或者侥幸。输与赢,都是一时的结果,如果因为这些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没有太大的必要,纵然消沉一时,也不要沉迷一世。

然后,是人脑各方面的能力。集中注意力,这一点自然不必解释太多,如果总是分心,不能全神贯注,首先会让对手觉得你的不尊重,其次对于自己下棋也是一种干扰,总会有其他东西跳出来打乱思维,还如何安然面对棋盘上的千变万化?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开发出超强的脑容量的。还有记忆能力,就像是王粲一样,能够在棋局之后,一子不差地将整个棋局复原出来,这样的记忆力,只有极少数的人是天生的,大部分依靠的都是后期的培养,而围棋的复盘,可以进行这种神奇的训练。

还有推算能力,心算能力,全盘控制力。围棋需要在眼睛看着棋盘的情况下,心里计算自己的棋子占据了多少空间,既然讲究落子无悔,那么在落子之前,必然要先进行一番推算,如果下在某个位置,对手有什么样的可能,自己能够怎样继续。有句俗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就是说在下棋的时候,如果没有对于全盘的把控能力,下完一子之后,下一步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一个不小心计算或者推算出现误差,那么,结局只能是输。

最后,做事情的条理性和灵活力,总结经验。有了大局的把控,还需要一步一步去落实,但是也不是必须按照自己的步骤来,毕竟你还有一个对手,如果对手的某一步打乱了你的计划,你必须要有灵活的变化能力,应对这一个突如其来的状况。最后,不管是输还是赢,都是值得回忆和总结的一盘棋局,赢自有赢的方法,输也有输的教训。

棋盘,看似只是小小的一块木盘,每颗棋子能够占据的地方也近在咫尺之间,但就是这么不起眼的一块地方,也是寸土必争,毫厘不让。下棋的时候,需要有争夺的决心,棋局之后,也要豁然旷达。围棋能够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