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吉利收购力帆皆大欢喜!

2024-05-10 16:18

1. 起死回生?吉利收购力帆皆大欢喜!

力帆汽车也曾登陆过A股,也曾让创始人尹明善一举成为重庆首富,但是后期由于经营不善以及决策上出现失误,最终走向资不抵债的地步。

之前有传言称,吉利将要收购力帆,而车叔近日也得到消息,力帆汽车宣称,力帆的重整进程已经取得实质化的进步,而且力帆汽车在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一旦完成重整工作,我们首先将量产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换电型电动MPV‘ 枫叶80V’。”

23年间,吉利是如何成长为“自主一哥”的呢?众所周知,吉利一直都在“买买买”,从沃尔沃到路特斯,还有宝腾以及猎豹等品牌,吉利一直都在当一个“接盘侠”,而低价接盘和资源整合正是李书福的拿手好戏,“买买买”自然也就成了吉利发展壮大的法宝之一。

据车叔了解,此次力帆的重整获得了重庆地方政府和大力支持以及深度介入,最终的结果也是自然也是皆大欢喜,力帆有了最强民营自主车企作为依靠,尹明善也能体面的退场,而吉利顺利的吞并了力帆,李书福更是下了盘一步登天的好棋。

吉利汽车目前押注国家支持的新能源换电业务,并将重心放在重庆,而力帆旗下的移峰能源以及壳资源,刚好可以为吉利所用,吉利这次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起死回生?吉利收购力帆皆大欢喜!

2. 终于浮出水面:吉利入股重整力帆

一个月前,如果说,吉利入股重组力帆可能有点为时过早,毕竟那个时候只是宣布其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而一个月后的今天(11月10日),力帆股份也正式对外发布了重整计划(草案)。至此,市场期待许久的结果终于浮出水面:吉利入股重整力帆。

据公告显示,力帆管理人与重庆两江基金、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共同签署协议,明确重整投资人身份并确定由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的“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以及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或二者持股比例达70%以上的绝对控股的公司(以下简称“产业投资人”)作为参与公司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
具体来看,本次重整计划将以力帆股份12.85亿股流通股为基数,以每股10股转近24.9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共计转增32.14亿股。值得一提的是,转增股票不再向股东分配。那么,转增股怎么分配呢?
满江红基金向力帆支付相应受让价款30亿元,获得近13.49亿股;转增股票中的9亿股用于引入产业投资人,也就是吉利;转增股票中的约9.65亿股用于清偿债务。其中,约4亿股将分配给力帆股份债权人用于清偿债务;约5.65亿股则分配给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等十家主要营运子公司清偿债务。
从此次重组方案来看,对于力帆而言,一方面,力帆的资产负债结构将得到实质改善,可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得以提升。同时,10家主要子公司经营性资产得以继续保留经营,继续发挥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吉利以及政府也将各自发挥其优势资源,提供诸如技术、资金等等,对力帆进行全方位的赋能。
对于吉利而言,将进一步抢跑新能源市场,并加快换电模式的试点推广。从重整计划中可以看到,吉利将协助将力帆打造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并择机将中高端智能网联换电业务注入。

原因很简单,力帆在这方面有两张“王牌”:一是盼达用车,在共享领域做出行服务,注册用户数超过350万。二是移峰能源,做能源的二次供给服务商,从换电到充电,打造一个专业的电能服务公司。而这刚好也是吉利科技集团重点的两个布局,入股力帆无疑省下了不少事儿。
据悉,吉利今年计划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到2023年重庆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在打造重庆这个完美样板之后,换电模式进而可以快速复制到全国,完成新能源板块的重要布局。

对于政府而言,汽车制造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新能源浪潮的来袭,重庆传统汽车制造业也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在政策及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吉利入股重整力帆,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庆市汽车产业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升级。
如今,力帆的重整方案基本成型,对于力帆、吉利等多方参与者来说,无疑都是一个最好的结果。未来,力帆能带给消费者哪些惊喜?就交给时间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吉利再出手:即将破产的力帆 也许迎来新的生机

成于1992年的力帆汽车集团,曾经是国内知名的汽车生产厂商,更是国内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有着“摩托车之王”之称。

到了2010年11月,力帆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同时,力帆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民营车企。
可见,曾经的力帆是多么的辉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引以为豪的自主品牌,在两年前出现了危机。
2018年9月份,便有媒体报道力帆股份拖欠供应商货款以及资金链紧张的消息;到了2019年6月份,力帆股份超4成股权被冻结;2020年8月7日,力帆集团发布公告称因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而提出破产申请。

数据显示,2010年上市的力帆股份,截止到2018年9年的累计利润为27.63亿元。在2019年,力帆股份亏损近50亿元,可以说是过去9年利润总和的两倍。
销量方面,力帆汽车2014~2018年乘用车的销量分别是13.5万辆、13.3万辆、12.9万辆、12.5万辆、9.2万辆。
到了2019年,2019年力帆股份乘用车销量为2.25万辆,同比下降了75.52%;新能源车销量3091辆,同比下降69.49%;摩托车销量60.85万辆,同比下降了9.95%。
今年5月份,力帆股份在重庆北碚区举行2019年股东大会,力帆汽车创始人尹明善曾表示不管有多么困难,一定要咬牙克服坚持。
没想到仅仅两个多月后,力帆股份就申请破产。
以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的现状来看,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力帆汽车想要东山再起,似乎比登天还要难。

就在这个时候,吉利汽车出手了。
近日,力帆汽车发布公告称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和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联合体身份,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资料。也就意味着,吉利汽车将参与力帆汽车的重整工作。

实际上不只是力帆汽车,早在今年4月份吉利汽车就与湖南省签订了战略合作,托管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长丰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销售和生产。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再出手:即将破产的力帆 也许迎来新的生机

4. 力帆宣布重整 吉利汽车或将接盘

8月6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目前,公司已经被债权人申请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自2017年以来,力帆控股便持续面临债务风险,虽竭力制定相关方案、试图通过多种途径化解相关问题,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巨额债务危机。根据力帆6月17日公告,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共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
若法院依法受理重整申请,那么力帆股份将面临退市风险。
此外,消息人士透露,吉利汽车将收购力帆股份有限公司。未来,力帆将仅保留摩托车板块,其余部分包括上市公司壳资源、生产资质、金融牌照等均由吉利汽车接盘。
早在今年6月份,就传出吉利汽车将要收购力帆的消息。对于吉利来说,如果接盘力帆,将会获得其位于重庆当地的鸳鸯地块,目前这块地的价值已经达到100亿元,当地有关部门起初收储时只给了30亿元。这块产能15万辆乘用车的生产基地曾为力帆换来33.15亿元资金。

5. 实锤了!吉利正式接盘力帆,用意却出人意料

吉利接盘力帆一事终于实锤了。
11月10日下午,*ST力帆(601777)发布《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公告》,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将取代力帆控股成为控股股东,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将以产业投资人的身份参与重整力帆。
重整计划将以12.86亿股流通股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25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共计转增32.14亿股。
 
这份重整计划对力帆汽车带来的好处是实打实的,不仅可以让力帆避免破产清算,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还可提升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
 
吉利入股力帆能否带来实际好处却在坊间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认为吉利是花钱收购垃圾,也有人认为,力帆最大的价值在于摩托车业务和手中持有的地块(位于重庆)。
 真相究竟是什么?
?力帆迎来最靠谱的接盘 
过去一年时间里,力帆过得生不如死。

无论是产销数据还是财务报表,一切数据都指向力帆已回天无力。
 今年以来,力帆汽车的生产线几乎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今年9月,力帆传统乘用车产量只有区区19辆,同比下滑96.86%;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7辆,同比下滑82.23%。

财务方面,今年前9个月,力帆实现营收26.06亿元,同比下降6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4.45亿元,同比下滑3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72亿元,同比下滑128.3%。
 与此同时,力帆还债台高筑。根据今年8月*ST力帆发布的公告,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涉及诉讼(仲裁)金额合计约2.98亿元;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累计金额50.37亿元。
 而在2018年,力帆还实现了2.53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8.34%。只短短两年时间,力帆便走到了破产重组的地步。

工厂停工、员工降薪、人才出走、经销商退网+讨债,就在上个月,证监会还对力帆控股以及*ST力帆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进行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焦头烂额的力帆已根本无力解决偌大的烂摊子。今年8月11日,力帆控股因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不得不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重整。十日之后,法院裁定受理*ST力帆破产重组,并开始招募重整投资人。
 在重整过程中,管理人通过公开招募方式,确定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吉利迈捷)、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两江基金)以联合体身份成为意向重整投资人。

直至11月10日,力帆重整计划(草案)终于浮出水面:由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的“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以及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或二者持股比例达70%以上的绝对控股的公司,成为参与公司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
公告显示,公司现有总股本13.14亿股,其中涉及员工股权激励需回购注销的限售股2793.13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2.86亿股。重整计划将以12.86亿股流通股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25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共计转增32.14亿股。这32.14亿股转增股票不向股东分配,全部由管理人按照重整计划的规定进行分配和处置。
完成重整工作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力帆控股变更为满江红基金,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将成为拯救力帆的主力军。
根据破产法相关规定,力帆股份对上市公司体系内的十家子公司享有的最终出资人权益将被调整为零。
转增股票中的约9.65亿股将分配给力帆股份及十家子公司的债权人用于清偿债务,其中约4亿股将分配给力帆股份债权人用于清偿债务;约5.6亿股将提供给十家子公司用于向其债权人分配以清偿债务。
至此,深陷泥潭的力帆汽车终于迎来了接盘侠,有望走出破产清算的窘境,而满江红基金、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将共同分担力帆重生所需的成本。
有了吉利这家国内最强民营车企做靠山,力帆这下翻身有望了。
 吉利看中力帆全为“换电”
尽管在今年6月,吉利还坚决否认将收购力帆股份,但最终,吉利还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力帆的爱。
力帆未来的控股股东满江红基金由吉利迈捷与两江基金共同设立,吉利迈捷和吉利科技集团还将以产业投资人的身份参与重整力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一直都充斥着吉利的影子。 
那么,吉利入股力帆,到底是看中了力帆的哪一点?是如外界所猜想的传统汽车业务吗?
 
随着重整计划(草案)的出炉,答案终于浮出水面。
 

无论是力帆最拿手的摩托车业务,还是其手中拥有的土地,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吉利的心思并不在传统汽车业务板块上,而在全新的领域——“换电”身上。
 公告显示,转增股票中的13.5亿股用于引入满江红基金,9亿股用于引入产业投资人。
 其中,产业投资人的受让条件包括产业投资人将向上市公司提供优质产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协助将力帆打造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并择机将中高端智能网联换电业务注入,通过资产重组为上市公司导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重点鼓励的换电新能源汽车生产、汽车与摩通产业整合机遇、产业技术支撑等。

给这句话划一下重点:“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换电新能源汽车生产”,关键词是“换电”。“唯一的上市平台”,意味着吉利还将上市的“壳”弄到手了,轻松又省事。
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与力帆股份签署了关于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授权协议(该车型已获工信部 334 批次目录〔产品公告型号:JWT6470SEV01〕),以及有关基地代加工业务的转移协议或其他代加工业务协议,以支持保障前款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产能。
简单点说就是,力帆接下来要为吉利的换电业务出力。

根据计划,吉利今年要在重庆建成35座换电站,到2023年落成200余座换电站,而力帆旗下的移峰能源正好是吉利眼中的“肥肉”,能够通过换电站、电切站增加换电网点的覆盖。
 与此同时,力帆基于换电模式的分时租赁业务“盼达用车”在共享领域运营几年,注册用户数超过350万,可以成为吉利换电业务板块现成的载体。入股力帆,吉利可以将移峰能源和盼达用车收入囊中,给自己的换电业务布局省下了很多功夫。
 此外,根据公开资料,力帆汽车三大工厂年总设计产能约为40万辆,正好可以用来支持吉利前款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生产。
 由此可见,吉利接手力帆,瞄准的是政策支持下的新风口——换电模式,双方的合作正好是各取所需,至于未来能擦出多少火花,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实锤了!吉利正式接盘力帆,用意却出人意料

6. 吉利正式参与力帆重整工作 未来或将接手力帆股份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吉利汽车参与力帆重整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
 

日前,选车君从相关渠道获悉,力帆汽车在发布了关于招募重整投资人的进展公告之后,两江基金和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迈捷投资将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参与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
 

早在2020年9月14日,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就以联合体身份,按招募公告的规定向管理人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的报名材料,随后经过一系列的认定,两江基金、迈捷投资报名有效,并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参与到了力帆公司的重整工作中。而在重整投资人确定后,管理人员将结合重整工作的进展,加速与意向重整投资人、债权人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商沟通工作。
 

吉利迈捷投资的控股方其实是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说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此次吉利参与力帆的重组也意味着吉利或将接手和收购力帆股份,而业内人士推测吉利主要是看中了力帆的上市公司壳资源、土地资产以及金融牌照。
 

选车君观点:力帆集团作为国内最早兴起的一批自主汽车制造企业,近些年的发展每况愈下,目前已经走到了破产重组的地步。而吉利的参与或将继续发挥力帆这个往日光辉车企的剩余价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力帆宣布破产重整,吉利成“接盘侠”?吉利汽车:并不知情

今年6月份以来,市场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打算收购力帆股份。
8月7日,力帆股份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的公告》,公告显示,力帆股份控股股东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据悉,力帆控股的重整申请能否被法院受理,以及重整成功与否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如果力帆控股重整成功,力帆股份股权结构或改变,并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的风险;若重整失败,力帆股份有可能被宣告破产,之后将被实施破产清算。
据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收购力帆股份已成定局,届时力帆股份将仅保留摩托车板块,其余部分包括上市公司壳资源、生产资质、金融牌照等均由吉利汽车接盘。

对此消息,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7日回复中新经纬客户端称,对此事并不知情。
资料显示,力帆股份成立于1992年,以摩托车起家,曾为重庆摩托车巨头企业,后从事乘用车(包括新能源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汽油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含出口)及投资金融,2011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近年力帆股份多次陷入经营危机,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财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力帆股份实现营收5.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88%;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下降103.06%。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力帆宣布破产重整,吉利成“接盘侠”?吉利汽车:并不知情

8. 吉利拟回归A股二次上市,不小心成就了力帆,后者直线涨停

6月17日晚间,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宣称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吉利汽车母公司——吉利控股公关部的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吉利汽车若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有利于其更好地对接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资源,并助力吉利转型和长期发展。

对于吉利拟回A股,国内媒体作出了高度评价,《浙商杂志》指出,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或是吉利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和即将到来的人类出行生活大变革作出的前瞻布局。

从《浙商杂志》的评论中,我们发现,吉利正迈向从单一化的汽车制造企业向多元化的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之路,这样的转型是李书福面对全球车市乃至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做出的略部署,吉利回归A股科创板二次上市符合当下潮流。
从6月17日开始,关于吉利汽车二次上市的议论很多,传闻也不少,其中有一则信息是说
吉利控股将会收购力帆股份,即使吉利控股新闻发言人杨学良在第一时间辟谣,但是它依旧带动了力帆股份的股价在6月19日下午直线涨停。

尽管我们是汽车媒体,但我们还是要提醒你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进入6月份以后,经营不善的力帆股份更是“难上加难”,6月18日,力帆股份就针对累计诉讼(仲裁)事项先后发布了两份公告,根据两份公告反映的消息显示,目前力帆累计涉案金额已达到2.67亿元。

同时,力帆股份还提醒广大投资者要注意投资风险,目前力帆股份存在持续亏损、负债较高、乘用车业务下降较大、大额债务逾期、大额资产被冻结、涉及诉讼(仲裁)较多、控股股东流动性短缺、募集资金无法归还等经营方面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力帆也束手无策,无法给出解决方案。

对于公司将会被吉利收购的传闻,力帆方面也表示对于这样的消息感到“很奇怪”,目前力帆乘用车业务实际上已经停止,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更是下滑显著,国内市场基本丧失,公司仅有少量出口订单尚在进行,同时技术研发进度缓慢,乘用车品牌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

想当初,吉利与力帆几乎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生产汽车,如今两者的境遇天差地别,一个名扬国际,数度蝉联中国汽车品牌销冠,一个艰难求生,徘徊于淘汰边缘,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或许这是当下国内汽车产业最真实的一个缩影。

市场经济就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残酷游戏,对于力帆如今的境遇,我们也不必过于惋惜,因为从吉利决定收购沃尔沃那天起,两家站在不同战略高度上的民族企业,早已走向了命运的分水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