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印度厨房怎么样

2024-05-17 10:31

1. 马友友印度厨房怎么样

谁知,这一排小吃店都没看到梦想的卤肉饭(其后每天到一处,却必定能看到卤肉饭),却看到了攻略中有提到的“印度厨房”。不管怎么样,先买了再说。画满了各式各样的涂鸦。挺有意思的。虽然有香香的印度饼,但我还是执著着要吃卤肉饭。于是将印度饼的袋子挂在包包上,一路闻着香味当是动力

马友友印度厨房怎么样

2. 马友友现在用的琴是以俄国大提琴演奏家命名的()琴 要快~~~~~~~~~~~~~~~~~~~~~~~~~~~~~~~~~~~~

你好,我总算看到你的问题,帮你找到了答案

大卫朵夫


这是俄国最早的大提琴演奏家,柴可夫斯基称他为大提琴界的沙皇.Davidoff Stradivarius应该是全世界公认最有名的大提琴了,它是史特拉底瓦里在一七一二年制造的。以其曾经的拥有者著名大提琴家大卫朵夫的名字来命名。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音乐与作曲技术团队  灯丝寒

3. 关于马友友的音乐评论

  一说起音乐,我们的头脑里常常出现几条鲜明的分界:肃然起敬的是“古典音乐”;朗朗上口的是“流行音乐”;一头雾水的是“前卫音乐”……可是这些界限一碰到马友友似乎全都碎裂了:他既演奏巴赫这样经典中的经典,也尝试了大量20世纪不为人所知的作曲家的作品;他演奏经典曲目无可挑剔,演奏爵士乐以及谭盾等人创作的前卫作品也同样精彩纷呈。他的头脑中似乎不存门户之见,乐于尝试各种类型的音乐,“纯正”的古典音乐圈对他这种“无门无派”的作风颇有微辞。

  现实世界中的门户之见虽然不像武侠小说中那么刀光剑影,但却是深藏在每个人内心的现实。艺术圈尤其容易因为审美的差异壁垒森严。而不立门户的马友友就像擅使独孤九剑的浪子令狐冲,递出一剑,就破尽天下剑法、刀法、暗器,讲究的是以无招胜有招。在马友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令人感动的努力:大提琴不是他为将自己塑造成大师祭起的法宝,而只是一件实现音乐理想的器物:让音乐超越地域、种族、时间,成为沟通全人类的世界语言,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种理想,鲜明地体现在他的“丝路计划”中。

  或许正是这种“大同理想”,使马友友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演奏家,老人、青年、西方、东方都对他的音乐默契于心。马友友的光芒,是商业运作的成果,也是他音乐理想的必然延伸。当我们真的有幸现场聆听马友友的琴声时,就会发觉,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最纯粹的音乐就是最纯粹的感受。

关于马友友的音乐评论

4. 马友友的发展经历

1977年,马友友与长期交往的女友吉儿·哈诺尔(Jill Hornor;小提琴家)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小孩,分别叫做尼可拉斯(Nicholas)与艾蜜莉(Emily)。马友友的姊姊马友承也是小提琴家,她与吉他手麦可·达德普(Michael Dadap)结婚。两个家庭在纽约长岛经营儿童交响乐团协会(Children's Orchestra Society)。从他广泛而多元的音乐事业,不难理解其不断寻求与听从不同的对话方式,以及对个人的艺术成长求新求变的态度。无论是演奏新乐曲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和好友一同演出室内乐、与年轻的音乐家及听众接角、探索西方古典传统外的文化及音乐型式,马友友努力从中找寻能激发想像力的元素。马友友紧凑的音乐会行程,包括与全球知名乐团协奏演出、个人独奏会及室内乐等。与不同的演奏家合作都能为他带来不同灵感,合作过的音乐家包括艾克斯、巴伦波因、爱森巴哈、潘蜜拉-法兰克、柯汉(Jeffrey Kahane)、Young Uck Kim、拉雷多、巴比-麦菲林、艾格-梅耶、摩里斯(Mark Morris)、欧康纳、彼德-塞尔金、史坦、史托兹曼、史塔特(Kathryn Stott)等。借着与音乐家之间的互动,超越单一音乐风格的界限。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一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为达成此目的,他更投身研究国乐、中国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利的丛林音乐等。他对音乐的兴趣还不仅只于此。马友友日前刚成立“丝路”专案,要将古丝路商队(从东亚至欧洲,包括印度、西藏、波斯、希腊等地)的文化、艺术、人文等重新介绍给世人。为了使古丝路国家文化遗产重见天日,并找寻代表此地传统的声音,专案小组特到丝路行经国家勘查,而“丝路专案小组”将作为往后相关文化、教育计划的资料库。马友友除策划本案,也将演奏特别为“丝路”而创作的新曲(包括为“丝路合奏团”所写的协奏曲)。新力古典也计划发行三张“丝路”专辑,其他如“丝路网站”等多媒体呈现方式也会一并推出。这项创新的“丝路”计划也将参与2001的“萨尔兹堡音乐节”,及2002年“史密斯桑尼亚民俗音乐节”的演出。1997年,马友友费时多年完成一项将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合多种表演艺术的创新诠释。内容不仅包含他本人在世界各地音乐会演出、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重新录音,更重要的是以“巴哈灵感”为题的内涵。演出共分成六部影片(六部组曲各一),以巴哈的音乐为出发点,再各自与马友友所激发的灵感结合,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包括花式滑冰好手托薇儿与狄恩、花园设计师梅瑟维、导演伊果杨和吉拉德)创造出新风貌的巴哈。影片在“公共电视台”及全球各大电视网播出,获奖无数,包括两项艾美奖、加拿大双子星奖16项提名及许多国际影展大奖,由新力古典发行录影带。为发展大提琴演奏曲目,马友友时常演奏20世纪较不为人知的大提琴曲,许多现代作曲家皆为他量身订做新乐曲。曾为多位作曲家的新作首演,其中包括艾伯特(Stephen Albert)、丹尼波尔(Richard Danielpour)、哈比森(John Harbison)、柯希纳(Leon Kirchner)、李伯森(Peter Lieberson)、卢塞(Christopher Rouse)、盛宗亮、谭盾、约翰-威廉斯等。这些不仅是为他而写的作品,马友友在作曲家的创作过程也扮演重要角色。马友友为新力古典的专属音乐家,录制过近50张专辑风格不一(曾获13次格莱美奖),显示他的音乐兴趣层面之广。除了古典音乐的大提琴曲目,他也录制许多由他首演的新作品及专为他所写的乐曲。此外,他多项跨界的录音如与巴比-麦菲林合作的“天籁”、与麦尔和欧康诺合作的“民歌的马友友-阿帕拉契圆舞曲”、演出皮亚左拉作品的“探戈灵魂”等,皆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2000年春将计划发行“阿帕拉契圆舞曲”的续篇“阿帕拉契之旅”。其最新录音发行“繁花似锦巴洛克”,收录重新编曲后的巴哈咏叹调、包凯利尼的协奏曲等,并由库普曼指挥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统乐团担任管统乐演奏(马友友的史特拉第瓦里大提琴为巴洛克时代乐器),另外一张“Solo”则收录柯大宜、大卫-怀德、齐尔品、盛宗亮等人作品,还包括新编曲独奏版的欧康诺“阿帕拉契圆舞曲”,整张专辑以无伴奏演出,做为他另一项“丝路”计划的前奏曲,当中以不同文化的角度,表现漂泊与扎根、创新与传统等不同主题。尽管马友友横跨多种音乐领域,他仍保持古典音乐最畅销音乐家地位,新专辑一发行便立刻打进“告示牌”古典音乐畅销名盘,并能在前15名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有四张专辑同时在榜上的记录。马友友除了不断在音乐舞台上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更致力于音乐教育的推动。他不但鼓励青少年接触音乐,更希望他们进一步参与创作。巡回演出期间,马友友都会排出时间指导大师班学生,甚至参与学生(包括非音乐科系学生)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同时,他也发展“家庭音乐会”,如在卡内基厅一系列“家庭音乐会”开幕中演出;在“Mr. Roger's Neighborhood”及“芝麻街”等电视节目中,带领小听众群进入音乐世界。马友友竭尽所能地为儿童塑造一个音乐的空间,以丰富而生动的方式让音乐与创造力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在1999年的夏天,马友友与名指挥巴伦波因合作,和一群来自中东的优秀杰出年轻音乐家们组成的“中东青年管弦乐团”一起演出研习,活动名为“1999文化之城”,于德国威玛举行。马友友使用的两把乐器分别为1733年制Montagnana大提琴及1712年制Davidoff Stradivarius大提琴。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月20日,马友友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中演出。在拜登宣誓就职后,马友友在音乐家约翰·威廉姆斯和伊扎克.帕尔曼小提琴协奏下,为广大观众演奏。此后,奥巴马手按林肯当年宣誓用的《圣经》宣誓就职,并发表就职演说。马友友最主要演奏乐器是一把1733年、在威尼斯组装的Montagnana大提琴,名为Domenico,要价250万美元,昵称为Petunia,马友友曾有一次将它遗留在纽约的计程车里。後来找回且并未受损。马友友的另有一把原属杰奎琳·杜普蕾的大提琴,是一把罕见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名为“Davidoff”。杜普蕾病重不能演奏后,这把琴就被借给马友友演奏。后来杜普蕾去世后,该琴被拍卖,新的买家虽然不知何人,但这位收藏家仍然决定将此琴继续借给马友友使用。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一把碳纤维制成的大提琴,制作公司为波士顿的Luis and Clark。马友友目前正在制作他的丝绸之路计划,目标是结合来自历史上由丝绸之路所连结的各国音乐家,唱片的发行者是新力古典(Sony Classical)2009年1月20日,马友友在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仪式上领衔表演四重奏,四重奏由马友友、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钢琴家盖布莉叶拉·蒙泰罗(Gabriela Montero)与单簧管家安东尼·麦吉尔(Anthony McGill)共同担纲。

5. 赵季平 是干什么的啊 都写过写什么曲子啊?

  赵季平,中国电影作曲家。1945年生于甘肃平凉。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80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作曲、副院长,中国音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现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自1984年为电影《黄土地》作曲以来,先后为四十多部影片作曲,其中为《大阅兵》、《红高粱》、《菊豆》、《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烈火金钢(上下)》、《心香》、《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炮打双灯》、《步入辉煌》、《黄沙·青草·红太阳》、《变脸》、《风月》、《日光峡谷》、《秦颂》、《孔繁森》等影片所作音乐多次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可以说,他的名字与中国新时期电影最辉煌的成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赵季平从小就酷爱音乐,在音乐学院时,他苦苦钻研,加上他颇具灵气,已小有名气。此后,他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乐、交响音乐、歌剧、舞剧、戏曲音乐等等,显示出他多方面的创作才华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他成为电影作曲家后,在创作风格上历经了三个阶段:一是在《黄土地》中,音乐与影片风格一致;二是《红高粱》时,音乐已完全融入电影,加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三是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时,音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出了影片,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赵季平认为电影音乐应该赋予电影以灵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电影不仅是视觉艺术同时也是听觉艺术,电影作曲家要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根据影片情节、画面、氛围进行创作,这就有其特殊性,而赵季平在音乐与画面结合方面有其独特悟性,能很快根据导演意图创作出具有灵性的音乐,他创作的电影音乐不再只具有协调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画面所未能表达的深层感情,使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浑然一体。他对各种类型的电影,悲剧性的、色彩性的、史诗性的、城市风情的或民俗的,都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从整体设计到细微末节的音乐布局,使每部音乐既与影片融为一体,又体现出他独具匠心的音乐设计和鲜明的个性。他为人谦和,许多名导演都愿意与他合作,而他通过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到那些合作者对电影音乐的理解,使得配合更加默契。由于他在中国电影音乐创作上的突出成就,1996年初,应邀参加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在电影节上他与外国同行进行了艺术交流。

  与张艺谋合作影片:

  红高粱 (1987) —— 原创音乐

  菊豆 (1992) —— 作曲

  秋菊打官司 (1993) ——.作曲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2) —— 作曲


  赵季平
  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河北束鹿人。1970年6月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国家一级作曲。
  1970年7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音乐创作。1985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91年至今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电影音乐学会会长和陕西省八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等职务。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他赢得了电影音乐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成为我国目前电影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电影《红高粱》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作曲奖、《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获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孔繁森》获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作曲奖;电视剧《水浒传》获第十六届“飞天”奖最佳音乐桨,其中“好汉歌”获最佳歌曲奖、《嫂娘》获第十八届“金鹰”奖最佳音乐奖;歌曲《黄河鼓震》、《西部扬帆》获“五个一工程入选”奖、歌曲《祖国强大、国旗增色》获建国五十周年歌曲征集一等奖、《第一交响乐》获首届“金钟”奖优秀作品铜奖。
  他的作品:琵琶协奏曲《祝福》和管子与乐队《丝绸之路幻想曲》已录制唱盘,发行世界。在日本东京、京都相继举行个人音乐会。他与日本JVC唱片公司合作推出激光唱片《黄河遥遥》及系列电影激光唱片,为中国电影音乐走向世界开了先河。2000年上半年他为台湾舞剧《大漠孤烟直》创作了音乐,使舞剧在台北首演成功。95年作为亚洲唯一代表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并拍摄专题记录片《音乐家——赵季平》在世界各地播放,1998年作为大陆唯一一位音乐家,他的作品被美国华纳·特得克古典唱片公司签约录制。2000年6月他创作的交响音画《太阳鸟》、交响叙事诗《霸王别姬》由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在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上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同年7月他的室内乐作品《关山月——丝绸之路印象》被大提琴家马友友选中,并在美国成功首演。2001年他作曲的舞剧《情天·恨海圆明园》已经在北京首演。2003年3月他应邀在香港成功地举办了《乐坛神笔——赵季平专场音乐会》

  1         赵季平部分作品

  1.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1983)

  作曲家看着父亲从丝绸古道写生回来创作的一幅幅国画山水,画面中的构图和笔墨的千变万化,总让作曲家觉得这图画中充满了音乐的空间。经过时间的孕育,他用音乐解构


  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之旅:《霸柳曲》、《古道吟》、《凉州乐》、《楼兰梦》、《龟兹舞》。

  2.民族管弦乐《黄土地组曲》(1993)

  原是为1984年陈凯歌电影《黄土地》而作配乐。陈凯歌是在听了《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后才接受他的摄像师张艺谋的建议,选用了赵季平。其后,作曲家对原电影音乐和插曲进行浓缩提炼重新编配,形成了一部有鲜明特色的陕北风情音乐画卷。

  3.交响组曲《大红灯笼高高挂》(1994)

  此作原为1991年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配乐。作曲家三年后将它改编成交响组曲,2002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音乐的基本素材取自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循环圈”,以五个乐章的女声合唱的无词歌、乐队、京剧打击乐的另类非常规组合。

  4.电影配乐《大话西游》(1995)

  原为1995年香港导演刘镇伟电影《大话西游》而作。赵季平在1994年初看到这个原叫《大话东游》的本子后,觉得它简直在瞎胡闹。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很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了《大话东游》的全部配乐,乐曲总长度有一个多小时。结果电影出来之后,并没有完全按他的创作,但赵季平觉得使用得很巧妙。

  5.室内乐《关山月——丝绸之路写意》(2000)

  此曲作于2000年,是赵季平专为马友友的“丝路计划”创作的。同年7月,马友友在美国成功首演,由此还吸引了约翰·威廉姆斯特地前来捧场。此曲收录于马友友2001年8月录制完成的《丝路:当陌生人相遇》专辑中。

  6.民族管弦乐《芦沟晓月——大宅门写意》

  作于2002年,原是为风靡世界各地华人的电视剧《大宅门》所作配乐。后作曲家将电视剧中的音乐主题改写成这部乐队作品,又加了一个副题“芦沟晓月”,以突显京城的风格和韵律。

赵季平 是干什么的啊 都写过写什么曲子啊?

6. 关于赵季平

  赵季平
  赵季平,中国电影作曲家。1945年生于甘肃平凉。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80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作曲、副院长,中国音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现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自1984年为电影《黄土地》作曲以来,先后为四十多部影片作曲,其中为《大阅兵》、《红高粱》、《菊豆》、《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烈火金钢(上下)》、《心香》、《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炮打双灯》、《步入辉煌》、《黄沙·青草·红太阳》、《变脸》、《风月》、《日光峡谷》、《秦颂》、《孔繁森》等影片所作音乐多次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可以说,他的名字与中国新时期电影最辉煌的成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赵季平从小就酷爱音乐,在音乐学院时,他苦苦钻研,加上他颇具灵气,已小有名气。此后,他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乐、交响音乐、歌剧、舞剧、戏曲音乐等等,显示出他多方面的创作才华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他成为电影作曲家后,在创作风格上历经了三个阶段:一是在《黄土地》中,音乐与影片风格一致;二是《红高粱》时,音乐已完全融入电影,加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三是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时,音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出了影片,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赵季平认为电影音乐应该赋予电影以灵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电影不仅是视觉艺术同时也是听觉艺术,电影作曲家要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根据影片情节、画面、氛围进行创作,这就有其特殊性,而赵季平在音乐与画面结合方面有其独特悟性,能很快根据导演意图创作出具有灵性的音乐,他创作的电影音乐不再只具有协调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画面所未能表达的深层感情,使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浑然一体。他对各种类型的电影,悲剧性的、色彩性的、史诗性的、城市风情的或民俗的,都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从整体设计到细微末节的音乐布局,使每部音乐既与影片融为一体,又体现出他独具匠心的音乐设计和鲜明的个性。他为人谦和,许多名导演都愿意与他合作,而他通过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到那些合作者对电影音乐的理解,使得配合更加默契。由于他在中国电影音乐创作上的突出成就,1996年初,应邀参加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在电影节上他与外国同行进行了艺术交流。

  与张艺谋合作影片:

  红高粱 (1987) —— 原创音乐

  菊豆 (1992) —— 作曲

  秋菊打官司 (1993) ——.作曲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2) —— 作曲


  赵季平
  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河北束鹿人。1970年6月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国家一级作曲。
  1970年7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音乐创作。1985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91年至今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电影音乐学会会长和陕西省八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等职务。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他赢得了电影音乐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成为我国目前电影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电影《红高粱》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作曲奖、《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获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孔繁森》获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作曲奖;电视剧《水浒传》获第十六届“飞天”奖最佳音乐奖,其中“好汉歌”获最佳歌曲奖、《嫂娘》获第十八届“金鹰”奖最佳音乐奖;歌曲《黄河鼓震》、《西部扬帆》获“五个一工程入选”奖、歌曲《祖国强大、国旗增色》获建国五十周年歌曲征集一等奖、《第一交响乐》获首届“金钟”奖优秀作品铜奖。
  他的作品:琵琶协奏曲《祝福》和管子与乐队《丝绸之路幻想曲》已录制唱盘,发行世界。在日本东京、京都相继举行个人音乐会。他与日本JVC唱片公司合作推出激光唱片《黄河遥遥》及系列电影激光唱片,为中国电影音乐走向世界开了先河。2000年上半年他为台湾舞剧《大漠孤烟直》创作了音乐,使舞剧在台北首演成功。95年作为亚洲唯一代表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并拍摄专题记录片《音乐家——赵季平》在世界各地播放,1998年作为大陆唯一一位音乐家,他的作品被美国华纳·特得克古典唱片公司签约录制。2000年6月他创作的交响音画《太阳鸟》、交响叙事诗《霸王别姬》由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在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上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同年7月他的室内乐作品《关山月——丝绸之路印象》被大提琴家马友友选中,并在美国成功首演。2001年他作曲的舞剧《情天·恨海圆明园》已经在北京首演。2003年3月他应邀在香港成功地举办了《乐坛神笔——赵季平专场音乐会》

  1         赵季平部分作品

  1.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1983)

  作曲家看着父亲从丝绸古道写生回来创作的一幅幅国画山水,画面中的构图和笔墨的千变万化,总让作曲家觉得这图画中充满了音乐的空间。经过时间的孕育,他用音乐解构


  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之旅:《霸柳曲》、《古道吟》、《凉州乐》、《楼兰梦》、《龟兹舞》。

  2.民族管弦乐《黄土地组曲》(1993)

  原是为1984年陈凯歌电影《黄土地》而作配乐。陈凯歌是在听了《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后才接受他的摄像师张艺谋的建议,选用了赵季平。其后,作曲家对原电影音乐和插曲进行浓缩提炼重新编配,形成了一部有鲜明特色的陕北风情音乐画卷。

  3.交响组曲《大红灯笼高高挂》(1994)

  此作原为1991年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配乐。作曲家三年后将它改编成交响组曲,2002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音乐的基本素材取自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循环圈”,以五个乐章的女声合唱的无词歌、乐队、京剧打击乐的另类非常规组合。

  4.电影配乐《大话西游》(1995)

  原为1995年香港导演刘镇伟电影《大话西游》而作。赵季平在1994年初看到这个原叫《大话东游》的本子后,觉得它简直在瞎胡闹。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很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了《大话东游》的全部配乐,乐曲总长度有一个多小时。结果电影出来之后,并没有完全按他的创作,但赵季平觉得使用得很巧妙。

  5.室内乐《关山月——丝绸之路写意》(2000)

  此曲作于2000年,是赵季平专为马友友的“丝路计划”创作的。同年7月,马友友在美国成功首演,由此还吸引了约翰·威廉姆斯特地前来捧场。此曲收录于马友友2001年8月录制完成的《丝路:当陌生人相遇》专辑中。

  6.民族管弦乐《芦沟晓月——大宅门写意》

  作于2002年,原是为风靡世界各地华人的电视剧《大宅门》所作配乐。后作曲家将电视剧中的音乐主题改写成这部乐队作品,又加了一个副题“芦沟晓月”,以突显京城的风格和韵律。

7. 我要关于马的乐曲。

国际顶尖的旅美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Yo-Yo Ma),从他广泛而多元的音乐事业,不难理解其不断寻求与听从不同的对话方式,以及对个人的艺术成长求新求变的态度。无论是演奏新乐曲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和好友一同演出室内乐、与年轻的音乐家及听众接角、探索西方古典传统外的文化及音乐型式,马友友努力从中找寻能激发想像力的元素。

马友友紧凑的音乐会行程,包括与全球知名乐团协奏演出、个人独奏会及室内乐等。与不同的演奏家合作都能为他带来不同灵感,合作过的音乐家包括艾克斯、巴伦波因、爱森巴哈、潘蜜拉-法兰克、柯汉(Jeffrey Kahane)、Young Uck Kim、拉雷多、巴比-麦菲林、艾格-梅耶、摩里斯(Mark Morris)、欧康纳、彼德-塞尔金、史坦、史托兹曼、史塔特(Kathryn Stott)等。藉著与音乐家之间的互动,超越单一音乐风格的界限。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一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进人与人之意距离。为达成此目的,他更投身研究国乐、中国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利的丛林音乐等。

他对音乐的兴趣还不仅只于此。马友友日前刚成立“丝路”专案,要将古丝路商队(从东亚至欧洲,包括印度、西藏、波斯、希腊等地)的文化、艺术、人文等重新介绍给世人。为了使古丝路国家文化遗产重见天日,并找寻代表此地传统的声音,专案小组特到丝路行经国家勘查,而“丝路专案小组”将做为往后相关文化、教育计划的资料库。马友友除策划本案,也将演奏特别为“丝路”而创作的新曲(包括为“丝路合奏团”所写的协奏曲)。新力古典也计划发行三张“丝路”专辑,其他如“丝路网站”等多媒体呈现方式也会一并推出。这项创新的“丝路”计划也将参与2001的“萨尔兹堡音乐节”,及2002年“史密斯桑尼亚民俗音乐节”的演出。

1997年,马友友费时多年完成一项将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合多种表演艺术的创新诠释。内容不仅包含他本人在世界各地音乐会演出、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重新录音,更重要的是以“巴哈灵感”为题的内涵。演出共分成六部影片(六部组曲各一),以巴哈的音乐为出发点,再各自与马友友所激发的灵感结合,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包括花式滑冰好手托薇儿与狄恩、花园设计师梅瑟维、导演伊果杨和吉拉德)创造出新风貌的巴哈。影片在“公共电视台”及全球各大电视网播出,获奖无数,包括两项艾美奖、加拿大双子星奖16项提名及许多国际影展大奖,由新力古典发行录影带。

为发展大提琴演奏曲目,马友友时常演奏20世纪较不为人知的大提琴曲,许多现代作曲家皆为他量身订做新乐曲。曾为多位作曲家的新作首演,其中包括艾伯特(Stephen Albert)、丹尼波尔(Richard Danielpour)、哈比森(John Harbison)、柯希纳(Leon Kirchner)、李伯森(Peter Lieberson)、卢塞(Christopher Rouse)、盛宗亮、谭盾、约翰-威廉斯等。这些不仅是为他而写的作品,马友友在作曲家的创作过程也扮演重要角色。

马友友为新力古典的专属音乐家,录制过近50张专辑风格不一(曾获13次葛莱美奖),显示他的音乐兴趣层面之广。除了古典音乐的大提琴曲目,他也录制许多由他首演的新作品及专为他所写的乐曲。此外,他多项跨界的录音如与巴比-麦菲林合作的“天籁”、与麦尔和欧康诺合作的“民歌的马友友-阿帕拉契圆舞曲”、演出皮亚左拉作品的“探戈灵魂”等,皆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2000年春将计划发行“阿帕拉契圆舞曲”的续篇“阿帕拉契之旅”。其最新录音发行“繁花似锦巴洛克”,收录重新编曲后的巴哈咏叹调、包凯利尼的协奏曲等,并由库普曼指挥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统乐团担任管统乐演奏(马友友的史特拉第瓦里大提琴为巴洛克时代乐器),另外一张“Solo”则收录柯大宜、大卫-怀德、齐尔品、盛宗亮等人作品,还包括新编曲独奏版的欧康诺“阿帕拉契圆舞曲”,整张专辑以无伴奏演出,做为他另一项“丝路”计划的前奏曲,当中以不同文化的角度,表现漂泊与扎根、创新与传统等不同主题。尽管马友友横跨多种音乐领域,他仍保持古典音乐最畅销音乐家地位,新专辑一发行便立刻打进“告示牌”古典音乐畅销名盘,并能在前15名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有四张专辑同时在榜上的记录。

马友友除了不断在音乐舞台上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更致力于音乐教育的推动。他不但鼓励青少年接触音乐,更希望他们进一步参与创作。巡回演出期间,马友友都会排出时间指导大师班学生,甚至参与学生(包括非音乐科系学生)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同时,他也发展“家庭音乐会”,如在卡内基厅一系列“家庭音乐会”开幕中演出;在“Mr. Roger's Neighborhood”及“芝麻街”等电视节目中,带领小听众群进入音乐世界。马友友竭尽所能地为儿童塑造一个音乐的空间,以丰富而生动的方式让音乐与创造力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1999年的夏天,马友友与名指挥巴伦波因合作,和一群来自中东的优秀杰出年轻音乐家们组成的“中东青年管弦乐团”一起演出研习,活动名为“1999文化之城”,于德国威玛举行。

马友友1955年生于法国巴黎,4岁起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并和家人迁居纽约。之后于茱丽亚音乐院师事李纳德-罗斯(Leonard Rose)。1976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取得人类学学位,为他开启传统音乐院教育外的另一扇窗。马友友与妻子育有一对儿女。

目前马友友使用两把的乐器分别为1733年制Montagnana大提琴及1712年制Davidoff Stradivarius大提琴。


今年46岁的马友友(YO-YOMA)就像他的出生一样的,是属于世界舞台的,而非某一国家和地域。他出生于法国,长于美国,身上流得却是中国人的血液。

马友友4岁那年跟他父亲上了第一堂大提琴课,这标志着一个不同凡响的演出生涯的开始。6岁时他在巴黎大学举行首场独奏会,节目中有一首巴赫无伴奏组曲。1962年爱好音乐的马氏家族迁居纽约市后,由于他的无可置疑的天才,马友友进入朱莉亚学院,成为伦纳德·罗斯的学生。他在该校就读到15岁,然后决定转入哈佛大学,旨在取得学位并扩展自己的视野。他顺利完成了从神童的直觉演奏到成熟音乐家的过渡,1978年获得艾弗里·费雪奖。如今46岁的马友友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热心听众,从1983年始仅与索尼合作的专辑就达50多张,14次捧得“格莱美奖”的马友友今年再度以《阿帕拉契之旅》赢得格莱美奖的“最佳古典跨界专辑”。这张专辑也获得古典音乐类的“最佳年度制作人”。人们戏谑其谓“格莱美的杀手”。

大提琴的声音属“粗”线条的,在乐器中,大提琴是最接近“人声”的奇妙乐器,马友友的琴声将其“人声”的灵性发挥了出来,清新委婉,兴味无穷。就连巴赫无伴奏组曲,到了马友友的手里,就变成了一幅幅如梦如幻的音乐诗画。

在许多现场演奏录像中端详马友友,他像个邻家男孩,非常随和,经常会露出他那特有的孩童般的微笑。马友友的琴声,马友友的音乐理念,马友友的微笑,说到底,是一种博爱,因有此境界,他的琴声才会如此“不同凡响”,他的微笑才会如此充满魅力。

作品:SOLO

1999年最后一张专辑《SOLO》收录了包括匈牙利作曲家高大宜(ZoltanKodaly)、《民歌马友友》的作者马克欧康诺(MarkO’Connor)、与中国音乐热恋并娶了当时中国乐界才女的俄国音乐家齐尔品(AlexanderTcherepnin)及大卫怀尔(DavidWilde)的大提琴独奏乐曲;而旅美的中国作曲家盛宗亮也为马友友改编了《七首中国小调》,有“四季谣”、“猜谜歌”、“小白菜”、“醉渔翁”、“丢丢铜仔”、“牧歌”、“西藏舞曲”。

专辑中收录的其他作品对马友友来说,也都曾经在他的生命与艺术生涯中带给他不同的“冲击性”。像齐尔品的作品是这位俄国音乐家对中国与日本的“东方印象”,齐尔品除了是马友友父亲马孝骏博士在巴黎的老师,马友友自己在哈佛大学时也曾受教于齐尔品的儿子伊凡·齐尔品;这首作品对他自己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另外收录大卫怀尔所写的《塞拉耶佛的提琴手》灵感则来自另一位大提琴家史麦洛维克(VedranSmailovic)。事件缘起1992年有22位在塞拉耶佛城中正排队等候买面包的市民被炸弹击中而无辜惨死;为纪念这些死者,每天下午4点到了事发当时,史麦洛维克就会身着燕尾服,无谓被手榴弹或枪炮击中的死亡风险在现场为逝者演奏;这首作品是一首令人伤感的挽歌。

作品:阿帕拉契之旅

这张《AppalachianJourney》(《阿帕拉契之旅》)专辑中,改编了两首民谣作曲家史蒂芬佛斯特(老黑爵、噢!苏姗娜等曲的作者)的民谣作品。此外,本张专辑最大的不同在于结合流行的音乐新概念,并且请到著名的美国乡村摇滚巨星“JamesTaylor“詹姆斯泰勒(以专辑“沙钟”荣获2000年第40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专辑大奖)以及另一位民谣歌手“AlisonKrauss”艾莉森克劳斯前来共襄盛举。

这张专辑中,三位主要的演奏者再度共同定义了“古典音乐”的新范畴,不再让古典音乐只局限于巴哈、莫扎特身上,而得以进一步拓展到新的听觉经验。片中主要的作曲者欧康诺非常敏感地在美国西部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之间找到平衡,为古典音乐的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和节奏,让所有年轻人都可以在其中嗅到鲜明的气息。

两首主打单曲“艰辛岁月不再来“(HardTimesComeAgainNoMore)与“睡吧,我的宝贝“(Slumber,MyDarling),前者结合詹姆斯泰勒独特的乡村乐嗓音,听来亲切温馨,平静动人,而后者由艾莉森克劳斯诠释,仿佛晨曦的第一道曙光,为世界绽放希望。

我要关于马的乐曲。

8. 中国的哪一位大提琴家曾14次获得格莱美降

  马友友(Yo-Yo Ma)为索尼公司录制的50多种唱片中有13项获葛莱美大奖

  国际顶尖的旅美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Yo-Yo Ma)1955年生于法国巴黎;4岁开始学习大提琴;9岁进入世界最负盛名的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15岁受到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推荐;21岁哈佛大学毕业;23岁获艾佛利费舍尔(Avery Fisher)奖。

  曾合作过的世界上最好的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

  曾合作过的世界艺术大师:指挥家阿巴多、小泽征尔、马泽尔…;小提琴大师斯特恩、克莱默、帕尔曼、祖克曼…;钢琴大师巴仑波伊姆、伊马努埃尔艾克斯…;小号大师温顿马萨利斯,歌唱家科林戴维斯等艺术家。

  马友友(Yo-Yo Ma)1997年度与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老一辈大提琴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一起被著名的《留声机》杂志评为年度艺术家。

  马友友(Yo-Yo Ma)融汇众家之长独创"巴哈灵感",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创造出新风貌的巴哈,获两项艾美奖,加拿大双子星奖16项提名…

  马友友(Yo-Yo Ma)为发展大提琴曲目,与众多现代作曲家合作包括艾伯特、丹尼波尔、哈比森、柯希纳、李伯森、卢塞、盛宗亮、谭盾、约翰威廉斯等。


  马友友(Yo-Yo Ma)经常参加白宫宴会,克林顿每次预留的华人艺术家的三个座位中有其一。

  Yo-Yo Ma Street是纽约市以华籍大提琴家马友友(Yo-Yo Ma)的名字命名的。

  马友友(Yo-Yo Ma)1997年,香港回归之日,登台独奏,悠扬欢畅的大提琴声,奏出了中国人的自信,喜悦之情溢满全场。

  马友友(Yo-Yo Ma)所使用的1733年和1712年的两把文物级大提琴,总价值超过500万美金。

  马友友(Yo-Yo Ma)将音乐技巧与人文科学相结合,以音乐的方式探寻丝绸之路各个国家的文明并寻找当地的声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探寻丝路文明的"丝路计划"期待您的参与和认可。马友友(Yo-Yo Ma)带着迷人的微笑,对音乐的深刻阐释、以他高超的演奏技巧、不同凡响的品味,走进春天、走进北京、走进我们中来。音乐丝路之旅、跨时代、跨国界、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