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岩的学术成就

2024-05-18 15:52

1. 胡海岩的学术成就

长期从事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研究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稳定性与分岔分析、控制器设计等问题,揭示了反馈时滞、弹性约束、迟滞阻尼等因素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规律,提出了若干新控制策略针对斜碰撞振动,揭示了新的碰撞振动及分岔机理,提出了碰撞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方法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多种飞行器研制中的振动控制问题。在国际著名的Springer-Verlag出版著作《Dynamic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截至2009年2月,共出版著作5部;发表期刊论文198篇,其中78篇被SCI收录,108篇被EI收录。论著被他人引用2300余次。讲授“机械振动”、“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等课程。截至2009年2月,共培养博士12人,硕士8人。其中,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胡海岩的学术成就

2. 胡海岩的介绍

胡海岩,1956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福建闽侯。力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Acta Mechanica Sinica副主编。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非线性动力学、振动控制、气动弹性力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稳定性与分岔分析、控制器设计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解决了多种飞行器研制中的振动控制问题。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3. 胡海岩的学术奖励

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首届徐芝伦力学奖一等奖;2004年,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工作者;1999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6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99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4年,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1992年,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胡海岩的学术奖励

4. 胡海涛的学术

学术上继承发展了李四光教授提出的“安全岛”学术思想,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理论和方法;并提出了“地下水网络”学说。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专著3本。

5. 胡海岩的学术兼职

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苏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科学出版社《非线性动力学丛书》主编,《Acta Mechanica Sinica》等3种期刊的副主编,《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等5种国际期刊编委, 《振动工程学报》副主编,《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副主编,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委,国防科学技术奖航空评审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专家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等。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4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胡海岩的学术兼职

6. 胡学岩的介绍

胡学岩,1938年生,河北山海关人。大学毕业,曾进修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花鸟系研究生班。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教育 家,现任长城书画学校校长。

7. 胡海岩的人物履历

1956年10月,生于上海市;1982年,获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理学学士;1985年,获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1988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留校任讲师;199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副教授;1992年-1994年,德国Stuttgart大学力学研究所洪堡基金研究员;199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1997年,美国Duke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客座教授;199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助理;199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200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200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研究生院院长。2010年10月19日,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3年1月,继续担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胡海岩的人物履历

8. 胡海岩的人物简介

胡海岩(1956.10--),男,教授,力学专家,上海市人。198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1992年至1994年任德国Stuttgart大学力学研究所B洪堡基金研究员,1996年至1997年任美国Duke大学客座教授。2007年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91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授予“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