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票这样,谁给分系分析

2024-05-11 01:42

1. 最近股票这样,谁给分系分析

熊市,别炒股。

最近股票这样,谁给分系分析

2. 对一个两只股票的资产组合,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多少为最好

投资A、B股票,计算A、B股票之间的相关系数和A与组合的相关系数、B与组合的相关系数,这两个相关系数是一回事吗?

3. 如何计算两个股票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急)

  1、计算公式为相关系数=协方差/两个项目标准差之积。
  相关系数:度量两个随机变量间关联程度的量。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相关系数小于0时,称为负相关;大于0时,称为正相关;等于0时,称为零相关。

  2、协方差: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其中一个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外一个也大于自身的期望值,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正值。
  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其中一个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外一个却小于自身的期望值,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负值。
  3、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也称均方差(mean square error),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如何计算两个股票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急)

4. 知道两种股票的历史收盘价怎么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

协方差与期望值有如下关系:

Cov(X,Y)=E(XY)-E(X)E(Y)。

D(X)=E(X2)-[E(X)]2


三个公式在了,自己根据数字算吧

5. 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上,两只股票间的相关系数怎样确定?为多少?

你说的那个是纯理论的,没有实际作用。因为市场从来都不是完全有效,从来都是无序低效。表现在一受到干扰就不能真实地反应股票的价值,人性的弱点使然。

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上,两只股票间的相关系数怎样确定?为多少?

6. 如何得到2只股票的相关性?有无软件指标或算法?

建议你自己把两只股票叠加放在一起,相关性大致能看出来,算法的话可以通过图形的模式识别来作,肯定能做出来,但是要费点时间。一般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能搞定。

7. 股票市场相关性包含哪些内容

从总体相关性来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存在跷跷板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在不同时期表现不一致。我们发现,在不同期间,股票价格波动和债券价格波动时而同向变化,时而反向变化。在2002年初到2004年底期间,股票价格波动与债券价格波动基本呈现出同向的变化趋势;但是从2005年开始,两者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反向变化。在前一个阶段,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在后一个阶段两者的相关系数是-0.63。因此,股市和债市在2002年到2004年的3年时间里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而在2005年初到2009年9月这将近5年时间里,表现出较强烈的跷跷板效应。对这种差别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前一段时期中,股市波动性相对不剧烈.计算得到,2002年到2004年期间,上证指数的波动标准差是20.9,只有全样本波动性的三分之一。这种股票市场的较低波动性不足以引起投资者的股票和债券的资产组合发生大规模的变化。而这种协同效应主要由影响股市和债市的共同因素所致,比如利率的变化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这两者的变化通常会带来股市和债市的协同波动。因为股票和债券一样都是资产,资产的价格通常同其收益率呈正比,与其贴现率成反比。经济增长使得股票和债券的收益率都上升,市场利率的提高使得股票和债券的贴现率同时上升。为了更加详细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股市的大起大落的阶段作为参考期。显示了在股市大涨大跌时期,债券市场价格的涨跌状况。我们发现,除了2002年7月至2003年1月这段股市下跌时期中,债券市场出现同方向的下跌趋势外,其它5个股市大波动时期,债券市场都表现出与股市变化相反的变动趋势。在同向变化的这个时期,股价的涨跌幅最小。这组数据支持了股市与债市之间的“跷跷板效应”。表3的数据中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股市涨跌幅越大,债市相反方向的涨跌幅也越大;并且,股市下跌时债市涨幅更加明显。前一个特征表现出投资者在资产组合选择中对于风险的敏感性较高。后一个特征主要是由于股市通常上涨较慢,而下跌较快。因此,在股市上涨时期,债市资金总是通过缓慢的方式撤离;而一旦股市出现大跌,投资者为了避免损失,会快速从股市撤出资金,大量资金从股市流入债市带来的债券需求的突然增长,通常会较快的拉高债券价格。

股票市场相关性包含哪些内容

8. 怎么分析股市风险和回报的相关性

首先要知道风险和回报用什么数据来量化,比如风险是用标准差,回报用收益率;其次这些数据的时间单位是日、周、月还是年;最后求这两者数据的相关系数。推荐阅读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投资分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