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与华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2024-05-21 00:45

1. 中兴与华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根据华为基本法,华为专注于电信制造业,不会在可以遇见的将来,进行混业经营和多元化。这个战略华为老板任正非叫做“压强原则”,或者“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任正非学习和实践毛泽东思想的结果。事实上,非常成功。华为已经在电信领域基本奠定世界老大地位,所拥有的专利量位列世界前茅。远远把国内同行甩在后面。
  而中兴通信和侯为贵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即多元化。当然,不一定是因为正面竞争不过华为,而迂回到其他领域的“瑜亮情结”,而是侯为贵的战略抉择。尽管“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博主对于侯为贵的这个战略很不认同。纵观世界电信史,还没太多公司能够混业经营把电信做好的。西门子是一个例外,曾经辉煌过。但是,现在西门子是败军之将,怎能言胜?西门子基本上全面退出电信业,悲剧谢幕!一心一意做电信,还如履薄冰,混业经营怎能取胜?
(二)华为国际化VS中兴“死守家门”
  其实在华为国际市场取得大规模突破之前,华为和中兴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基本上是一个算术数量级,相差百分之几十而已。当华为国际市场全面突破后,也就是进入2000年之后,华为领先中兴的优势被几何数量级地迅速拉大。这个残酷现实,折射出两个公司的战略的差异。
  华为在1995年开始,持续投入天文数字的巨额资金,开拓国际市场。博主作为华为海外创始人,参与策划和操作了华为整个全球海外市场的创建。艰苦卓绝,步履维艰,浴血奋战。每一步的推进不仅需要全体团队的奉献,更重要的任正非的持续投入。
  华为一个2000年香港电信展,就投入2亿港币,还有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全部银行破产的情况下,任正非不仅不撤出俄罗斯,相反加大华为在俄罗斯的投入。这些是中兴和侯为贵无法理解和做到的。中兴1998年和其他中国公司一样,撤出了俄罗斯市场,因此,也无法收获华为现在在俄罗斯每年10多亿美元的巨额收益。
  中兴这些年也在做国际市场,但是,始终没有能够放弃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投入不足和缺乏高级国际化人才也是重要原因。
  (三)华为“资本运作为实业”VS中兴“资本运作和实业并重”
  在华为和任正非的词典里,基本上没有“资本运作”这个词汇。华为不做单纯的资本运作。合资或者出售资产,其实都是为了做大做强实业和主业。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指导思想,华为资本运作的效果却出奇的好。出售一个电源车间“华为电气”给EMMERSON,就净赚60亿元。华为出售H3C股权又获得68亿元净收益。这些都是中兴通信“出售整个中兴(IPO戏称)”所无法获得的收益。
  (四)华为3G聚焦W和中兴发力TD
  在3G标准上,华为聚焦欧洲标准WCDMA,而中兴重视TD-SCDMA。尽管中兴通信在TD招标中获得了最大市场份额,但是,博主不看好TD的商业化,主要是因为大唐和中兴没有能力做好这么一个世界标准,还有TD开发过程中市场化推进不足,因此,最后中兴能够从TD苦局中获得多少实际收益,也是一个问题。
也可能能够获得一些收益,但是,也不会根本改善它落后于华为的状态。小灵通和联通二期就是一个有利佐证!
而华为坚定的国际化,从3G战略开始。笑到最后的,可能是华为,而且目前已经从世界各国的W订单中开始获取巨额收益!
  (五)华为“不着市长找市场”VS中兴“市长市场两手抓”
  华为刻意奉行和政府保持距离的战略,而中兴还出于关系营销的阶段。差距很大,在3个月之前中兴的菲律宾危机中,可以看出中兴这个方面的差距。中兴通信重视各国政府关系,本来是好事情,但是,西方市场和国内有非常大的差别,建议中兴更加市场化。这是营销理念的国际化。
  博主不想批评中兴,只是想在这里给中兴提出这么个建议。博主希望中兴和华为就像麦当劳和肯德基,或者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样,共荣共存!
  (六)华为“反对机会主义”VS中兴“功利和实用主义”
  任正非一贯反对机会主义。对于小灵通就是一个案例。尽管中兴和UT在小灵通上赚了很多钱,但是,最终都没有给这两个公司增添核心竞争力。
  (七)华为“绝不上市”VS中兴A2H
  华为绝对不上市,而中兴通信热衷于IPO,甚至还A 2 H。华为不上市,但是,全员持股,人人是股东,中兴上市,但是,很少有员工持有像样的股权。华为高管主要收入来自分红,而很多中兴员工看来和分红的距离很远。
  要说激励作用,还是要员工评说!
  祝愿华为中兴,深圳双子星,永远交相辉映。笔者并不愿意华为一枝独秀和一日遮天!

中兴与华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2. 中兴通讯与华为的关系

中兴和华为是竞争关系。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英语:ZTE Corporation,全称:Zhongxing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简称中兴通讯(ZTE)。
    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路55号,于1985年成立。全球第四大手机生产制造商,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
    中兴通讯为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通过全系列的无线、有线、业务、终端产品和专业通信服务,满足全球不同运营商的差异化需求。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3. 中兴手机会崛起超过华为吗?

中兴已经发布了两款屏下摄像头的手机,对于很多人来说确实会非常的惊喜,这款手机所带来的体验值。
  
 可是,我们又很清楚中兴手机,它的优势程度对于用户来说也确实是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可是我们对于手机的需求度在随着我们手机的要求,而有了明显的提升。
  
 其实,中兴在最早之前应该是中华酷联的一员,可以说消费者对于中心的认可度还真的是相对比较高的。我们也能够从中兴的生产发现中兴的特点和程度。
  
 不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确实会发现中兴的整体的实力并没有得到更大的提升。我觉得主要是消费者对于他的认可度并没有得到大的提升。
  
 另外一方面是国产手机的发展速度确实越来越快,消费者对于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说我们所知道的vivo手机,OPPO手机等等这些国产手机品牌,他们都在不断的发展消费者。
  
 中兴这个品牌想要打破这种局限,我觉得困难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当然,华为现在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在实体清单的影响之下,华为的整体布局受到了影响,当然中心想要赶上华为的节奏,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这需要中兴不断的优化自己的特性。 真正的找出一条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路,我觉得这才是最主要的。
  
 
  
 说起中兴和华为,二者的业务其实也是比较类似的,二者都有运营商业务,都有手机业务,可是不论是运营商业务还是手机业务,中兴都不如华为,中兴做手机的时间也不短了,但是这些年中兴在手机上面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吗?好像并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
  
 华为开始和中兴差不多,也是给运营商提供定制机为主,但是后面华为把中兴远远的甩在了后面,说起华为大家就会想到麒麟芯片,会想到华为的拍照,在国人心中华为就是国产第一,就是高端品牌。不过现在华为受到了制裁,手机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中兴今后在市场份额上面超过华为可能没有问题。
  
 可是中兴如果希望获得华为手机的地位,那估计是比较难的,可以说就算华为手机业务哪天彻底的黄了,国内另外几家都无法达到华为的高度,相机部分倒是可以通过堆料和算法的积累来达到华为的水平,但是麒麟芯片这个东西,还真的不是短时期就可以做出来的,所以就没有必要指望中兴接替华为了,中兴还是想想如何进入国内前五吧。
  
 实际上中兴一开始的起点也不差,本身就是通信行业的公司,而且当初也做了那么久的手机,底蕴还是有的,当初也出过V880这种备受欢迎的机器,可是在第一轮的系统优化竞争中,中兴的表现不佳,最终落了个剁手兴的称号,后面中兴手机又在边框上努力,也的确出过那种很窄边框的产品,但是后面全面屏时代到来了。
  
 在拍照上面,中兴也搞出过那些专业模式之类的东西,也是有想法的,但是最终还是华为在拍照上取得了突破,反正这些年中兴的想法其实还是不错的,有的时候的确是走在前面,但是走在前面不代表一定就做的好,而中兴无疑就属于那种有想法,但是做出来的东西让人总感觉差了点。
  
 总之,如果说销售量,中兴可能超过华为,但是指望中兴崛起,成为可以媲美华为的品牌,那还是有难度的,如果真的可以崛起,也不用等这么多年了,当然个人还是希望中兴能够崛起的,毕竟这样子市场上多一个有力的玩家,对于消费者不是坏事。
  
 当年华为后来居上超过了中兴,以后中兴也有可能超过华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什么都有可能。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一切都有可能。
  
 自强自主!希望有更多华为一样的企业。中兴加油!中国 加油!
  
 这个话题本身就是病句!
  
 华为手机是我们手机行业的希望,是可以带动我们祖国电子行业集体往上充的带头大哥!
  
 中兴算什么东西?他连米OV都干不过!
  
 目前看不会,格局决定高度。
  
 不会
  
 可以参照鲁大师对比测试,看哪个性价比更高,更能满足市场需要。

中兴手机会崛起超过华为吗?

4. 比5G更大?华为连续“出手”,布局又一万亿市场

  华为不断扩大业务板块,能够直接参与的主要通过成立专门的业务部门或者军团来实现布局。比如华为一共成立了15个军团组织,对应15个不同的业务领域。 
    但其它更多的行业市场,华为也会通过投资的方式进军其中。比如华为旗下的哈勃 科技 正式投资了一家钠离子电池企业,意味着华为将对钠离子电池展开布局。具体有怎样的投资布局动作呢?华为为何会进军钠离子市场? 
       这些年华为经历了很多事情,一直以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参与全球化市场发展。现有的一些业务在经历了外部事件变化之后,给营收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点从华为2021年营收下滑两千多亿就能看得出来。 
    但华为并没有放弃,还在积极 探索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于是华为专门成立了哈勃 科技 投资公司。 
       华为哈勃已经投资了几十家半导体企业,涉及的半导体领域包括EDA、传感器、碳化硅等等等。但是除了半导体之外,华为又布局了新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哈勃成为北京中科海钠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科海钠”)股东,华为哈勃出资412 .666万元,持股13.3333%。 
    中科海钠是一家专门研究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企业,成立于2017年,公司拥有多项钠离子电池核心技术专利。 
         一方面公司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另一方面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还没有太多的资本聚焦。 
    当然,中科海钠这家公司的研发实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背后的研发团队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还有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胡勇胜研究院带领的团队。这些都给公司研发钠离子电池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保障。 
       华为既然展开了这项投资布局动作,那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因此,钠离子电池究竟有怎样的前景,为何让华为展开布局呢? 
    在常规的商业市场中,大部分的投资动作离不开两个驱动因素,一个是公司相关业务发展需要,另一个是市场潜力大,获得了资本方的青睐。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就能得知华为为何有此布局,以及钠离子市场有何前景了。 
        首先是公司业务的角度。  
    华为主流的业务包括通信,5G或者是芯片,看起来和电池技术没有太大的关系。可是别忘了华为可是进军了智能 汽车 行业。 
    虽然华为多次强调不造车,但相关的设施和软硬件设备研发是在发展目标当中的。如智慧屏、鸿蒙座舱、车载操作系统等等,整体可以归纳为全车智能解决方案。 
    这当中或许也包括了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被华为看中了,想来就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有关产品的支持,以便于将来能够在智能 汽车 市场中带来核心技术产品优势。 
        其次是市场前景的角度。  
    目前主流的电池材料为锂离子,国内有多家锂离子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是行业翘楚,技术优势,产业链布局都十分完善。 
    但是在钠离子电池产业中,国内的相关企业还是有限的,主要包括中科海钠,宁德时代和欣旺达等等。尽管有相关企业参与其中,可产业链仍处在上升期。 
    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43%的成本相比,钠离子的正极材料成本只有26%。这说明钠离子电池产品比锂离子电池有更好的价格优势,对产业链的发展会有更高的效率。 
       还有一个关键的优势在于,钠离子电池的兼容性比较高,除了一些正负极材料的差异之外,相关制造工艺都是可以一同进行的。 
    比如钠离子和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溶质都是六氟磷酸钠,制造设备也可以沿用锂离子的基础设施。换句话说,只要钠离子技术成熟,投资项目到位,也许很快就能形成快速发展的钠离子生产线,进一步促进钠离子市场的发展。 
    更大的市场前景来看,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之前钠离子电池会形成万亿市场规模。 
       华为投资的中科海钠,以这家公司目前具备的研究实力,和钠离子电池在将来的发展潜力,也许华为正在下一盘大棋。华为已经落子,等待将来时机成熟,就到了收子的时候了。 
    华为布局又一万亿市场,比5G还大?如果钠离子电池市场发展远超预期,的确有可能带来更多的惊喜。但是能不能超越5G市场规模,还需要时间验证。一切才刚刚开始,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华为的目标格局是非常深远的,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肯定做出了规划。至于能取得怎样的效果成绩,还需要静观其变。希望华为这些连续出手的行动布局,都能得到相应地回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5. 中兴在通信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原来除了华为还有中兴

众所周知,华为是目前最先进通信技术——5G通信领域的领头羊,许多有关规则都是华为参与并制定的,在世界很多国家的通信基础建设中,华为发挥着重大作用,尤其在5G方面!但是也有一些是中兴通讯提供的,因为在5G专利排名中,中兴5G专利数排在第三名,仅次于华为和三星
        
 相信很多人了解中兴是从其旗下产品——中兴手机开始了解的。在几年前,中兴手机在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销售量都是排在前几,并且在中国那时候手机品牌景象可以用中华酷联来形容,而现在的中兴手机业务已经没有以前好了,我们熟知的小米,苹果,华为,蓝绿厂等已经霸榜国内外排名很久了
          
 接下来就要回到主题,来讲讲中兴在通信方面的成就。据悉,中兴最近实现了对其7纳米芯片的商用,不过这芯片是用于通信领域,例如5G无线基站,交换机等通讯设备。更值得期待的是,在今年的中兴股东会上,中兴总裁徐子阳表示将会在明年推出5纳米工艺芯片。这一事件表明了我国在芯片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避免了关键部件技术被卡脖子!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中兴所研发的这些芯片仍需要芯片代工厂来代工生产。所以在低纳米高端芯片的自主制造对于我们而言仍然十分困难,就像目前华为在这方面进退维谷。不过,随着我国的 科技 发展,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克服这个困难!

中兴在通信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原来除了华为还有中兴

6. 中兴通讯再大跌,5G利好不断,却无法持续带动股价上涨?机构逻辑

 自2021年8月11日中兴通讯大跌之后,30日也放量下跌,跌幅达4.71%。很明确,有部分资金在变现需求做仓位调整----此结论已经8月13日文章中详细讲述。
      现在再更进一步从行业宏观面、资金面深入分析:
   2019年至2020年7月,5G基建、芯片、 科技 被炒了一波, 当时更多炒的是一种两年预期和想象空间。 但从2020年7月起,以5G、芯片众多大 科技 开始高位回落、并走了分化行情。
   首先近几年来,机构的思路是相当清晰的,无论成长投资、或价值投资、亦或价值成长都说一个主题,就是产业集中度。因此不可否认:中兴通讯依然是通讯 科技 行业高景气度的龙头,其业绩持续稳定地增长,利好不断,但为什么无法持续带动股价上涨?
   1、5G商用已近2年,基站超预期已过,通信政策红利已渐退,想象空间也已退去,留下的资金和后续新进的资金都要经历市场充分换手逐渐见底,才会加仓或重新布局。
   2、政策导向影响资金的流向:流出的资金和增量资金更加偏向于新能源、创新药的制造和医药消费类、军工等产业链。
   3、大资金分歧过大,短期机构博弈较大。比如通信板块Q2基金持仓来看,最受青睐、持仓市值增长最多的就是中兴通讯。包括社保基金一一二组合也在十大股东持仓之中,持股市值13.06亿,持股数3928.72万,均价33.24元/股。别指望社保资金做长期的成长价值投资,因为养老钱关乎民生。你不能拿它与基金相比,基金讲究每年末的排名,而社保仅仅讲收益率。所以社保基金潜伏和出货一个季度时间完成是非常有可能的,可以翻看中兴通讯 历史 十大股东社保基金的数据,每隔三、四个季度会有一个季度的身影。社保基金自成立年均收益率8.51%,2020年社保基金收益率达15.84%。
   如果按照2020年收益率15.84%计算,38.5元/股,全部出货都很正常。根据中兴通讯一、二季度的各种合作资讯及板上钉钉的订单,业绩在第二、三季度绝对亮眼。先知先觉的资金在短期业绩强预期之前,分批埋伏,之后第三季度做了变现需求。
   8月30日分时图,的确显示机构在出货,当日下午2点左右,买一挂单从1.04万手增--1.08万手--1.12万手(买一变成买二或买三),突然主力在2点27分直接出货。一瞬间买一买二买三的32.52元、32.51元和32.50元的挂单消失了半数过(当时碰巧见证出货瞬间)。
       中兴通讯后市的展望(简述): 
   新基建炒作热潮已退却,新通信接棒。5G的应用端+智能互联网就是新的炒作预期和空间。目前中兴通讯5G的应用端主要家庭终端产品、手机产品;智能 汽车 互联网中的软件和芯片。
   其次,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从新基建到5G应用,市场的正处于“导入期”,需求还在快速扩张,未来两年还是可期的。
    资金融入一个板块,最底层逻辑是业绩的持续增长;市场的供需关系,是直接决定资金的仓位的配置。 
    技术面:5、10、20、60日均线都已破位。中期成本均线也已破位,已触及长期成本均线。 
         长期资金成本均线是主力近半年的平均成本。
   如果再跌破,那机构要受伤了,可能会面临着半数机构重新洗牌、切换的情况。
   不要太过执迷于纯技术分析,不要总用某些指标和工具预测上涨的空间(指标都是基于 历史 数据的参考值),说句实话未来一两天或一个星期的涨跌走势真预测不出来。5G应用端的供需格局摆在这里,市场景气度不会因为短期几个月的波动,就对它未来的发展失去信心。
    总结1: 短期有资金流出,并不代表所有机构的资金都流出了。出货,必须要有对手盘,如果所有机构都争先出货,就会造成踩踏,机构也会受伤/被套,别指望散户接完十几亿的盘子,很多时候散户比机构跑得要快。
    其次: 机构收集筹码和出货都必须有个空间。先拿出货举例:如33元的平均成本,要达到所有机构出货、新的一轮洗牌和换血,至少都要涨到3倍的空间,再回撤2倍,机构差不多赚1倍。有的时候玩的就是心理,比如中兴涨到99元,回调2-3个月,跌至50-65元内有一个反弹,你觉得价格很便宜了,就想入手,而其实机构却在清仓剩余的股票。  这就是甩尾效应,也就次滚峰出货。  
   写在最后:  一个板块,如要有足够的持续力或爆发力,它容纳资金的体量要求是非常高的。   你不能拿纺织服装、半导体相比,板块不同,资金的容纳量就有局限性。比如:新能源 汽车 ,从锂电池、材料、 汽车 零部件、储能等,全部在同一线上去挖掘,是因为板块覆盖广,资金进入在逐步加深的情况下,所挖掘的细分行业就越多。(以下为新能源抱团分析截图,具体可参阅文章,个人觉得特别好的文章,可惜大多数人只关心中兴通讯)
   新能源未来2-3年抱团趋势
         5G产业链也有如此庞大的体量,但超预期事件,就略逊色新能源板块。
   以上仅供参考!

7. 我国5G手机终端达3.1亿,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5G手机?

我国5G手机终端达3.1亿,这说明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5g的技术和5g的手机了。5g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选择5g的手机是因为5g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了。
而且5g的网络速度也会比4g的网络速度要快很多,人为当然会选择更加方便更加快速的网络了。在中国五g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5g基站的建设也基本完成,这也就意味着这一网络技术在中国已经普及。
5g的便利5g技术是由中国的电子品牌公司华为公司第一个研发和创造的。这对于网络技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5g技术和我们使用的4g技术相比较,最大的区别肯定就是5g的网络会比4g的网络要快很多,网速也会相较来说快很多,这就5g的技术变得非常的便利。人们在5g网络的情况下,下载一个的视频只用几秒的时间,这样的一个非常快速的便利自然是会吸引到人们对于5g的使用。
5g基站基本建设完成消除了人们的担忧5g技术这是一个新研究发展出来的网络技术,很多人对于新研究出来的网络技术也就会担心一个问题,就是这一项技术的不成熟和不稳定的问题。而在中国,5g的网络基站在中国的城市区域已经基本都建设完成了。
这也就意味着,5g的网络在中国国内已经基本完成。基站的建设完成也就意味着网络技术稳定了下来,在网络的使用问题上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这样的一系列措施,也就让中国的大众都对5g技术感到放心了,这也就让中国的人民都开始投入5g手机的使用中去。
3亿人的使用,中国5g网络开始普及在全世界中国是第一个开创出5g网络的国家,我们也是开始第一个使用5g网络的国家。根据官方的调查显示,我们中国已经有三亿人投入到了5g网络的使用中。三亿人已经达到了中国十三亿人的四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在中国5g网络已经开始普及了。
总结5g技术是一个新网络时代的象征,而中国已经提前一步迈入了这个新的网络时代,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

我国5G手机终端达3.1亿,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5G手机?

8. 5G手机终端3.1亿,5G的普及是不是大势所趋?

我认为5G的普及是大势所趋,但想普及或许还需要很长时间。随着网络化时代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不断加深,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人们对于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催生了网络从2G到5G的转变。

中国5G手机终端达3.1亿,已经有很多人使用上了5G网络。工信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4月末,3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05亿户,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11亿户。
从工信部所统计的最新数据当中,我们能够看出5G手机终端连接数量的迅速增长。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地区也已经覆盖了5G网络,已经开始使用5G网络的人也很多。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让人们的上网速度变得更快。
5G手机终端用户的迅速增长,其实也代表了一个未来的趋势。网络的更新换代,或许已经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我认为5G的普及是大势所趋,但想要真正普及需要时间。虽然5G手机终端用户在迅速增长过程当中,但可预见的是想要完全普及5G,还需要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们的生活诉求问题,二是使用5G的硬件要求问题。
不同人的生活诉求是并不相同的,对网络的需求也并不相同。年轻人往往追求更快速的网络体验,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是5G手机终端的第一批用户,也是最主要的用户。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4G网络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自身生活所需,升不升级5G是一件无所谓的事。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经济基础决定了其普及时间,尤其是对于生活中大多数对网络没有太高要求的普通人而言,他们不是不愿意更换5G手机,而是经济基础不足以支撑更换,甚至是对未来5G网络的使用费用抱有一定疑虑。
在这种状况之下,5G想要普及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或许随着网络资费的进一步降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5G终端,成为5G用户吧。

没有人不希望能享受更好的网络服务,5G在未来的普及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只是这个时间段究竟需要多久,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答案。但如果你的经济条件足以支撑,我想你也会愿意使用5G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