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销售员如何应对惨淡的房地产行情或淡季?

2024-05-06 01:46

1. 房产销售员如何应对惨淡的房地产行情或淡季?

跳槽或者辞职,去做一些其他的职业是正道。
我们都知道房产销售员的底薪并不高,在房地产行情惨淡的时候,这点底薪都很难养活自己。
当然,那些家里有钱的,或者家里可以支援的房地产从业人员除外。
这些人就可以将房地产淡季这段时间,当做休养生息的时间,就像农民冬季的农闲期一样。
可是对于绝大多数需要赚钱养家的房产销售员,这样做无疑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房地产行情淡季,就会有许多房产销售员选择辞职或者跳槽。

他们有的去了一些相关行业工作,有的可能直接就彻底转行了。
等到房地产旺季来临,因为有基础,而且房地产机构会大量招人,这些人还会回来继续干。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那种一个行业干一辈子的年代了,频繁跳槽,哪里赚钱去哪里,才是年轻人最好的选择。

房产销售员如何应对惨淡的房地产行情或淡季?

2. 当下房地产销售低迷,到底该不该救楼市?

当下房地产销售低迷,到底该不该救楼市?大疫之下,20多个城市紧急推出楼市“救市”新政。如河南驻马店下调首付比,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从30%下降到20%,这相当于将购房的杠杆放大到了五倍。这种加杠杆的楼市宽松政策,在去年是万万不敢出台的。毕竟,守住高首付比是中国防控楼市风险的关键政策。但是,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这次的新冠疫情是一次突发的现金流“事故”。疫情信息公开后,房地产销售、建设、投资及土地拍卖全面停止,房地产的韧性备受考验。疫情中断了房企高周转,现金流压力大增及负债率上升。疫情对楼市的打击,“颗粒无收”事小,终结高周转事大。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高周转对房地产的重要性,高周转可以说是大型开发商的“生命线”。高周转模式,极限压缩从拿地、建设、去化到资金回笼整个周期时间。开始是万科提出来的,即万科5986高周转模式:拿地5个月即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八成,六成产品必须是住宅。后来,因担心施工安全及房屋质量,万科放弃了高周转模式。但是,碧桂园继承了这一模式,并在近些年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地产业高周转提速,大概在2015、2016年开始。当时,中国刚刚全面启动“供给侧改革”,全国房地产进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关键阶段,楼市调控升级,市场走势扑朔迷离。


三年下来,高周转给中国地产业带来什么?一、中国地产规模快速膨胀,三四线城市价格普涨。房地产,是一个地方性极强的行业,地产商只能避重就轻,攻击三四线城市,借棚改货币化之势,在三四线城市攻城拔寨,全国房价应声上涨。二、经济杠杆率快速上升,地方政府、家庭以及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快速上升。房地产高周转,是一种“大而不倒”的商业逻辑,本质上是一种金融逻辑。这些年,高周转放大了房企的杠杆,加剧了房地产的脆弱性,银行风险更大、土地财政依赖度更高。目前,中国经济杠杆率属于什么水平?


2019年,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为51%,居民部门杠杆率为52%,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4.5%。目前,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超过美国,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中国未富先“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债务。再看土地财政到了什么程度,土地财政依赖度超过100%的城市,有广州、武汉、南京、杭州、昆明、南宁、太原、长春。所以,政府救楼市,表面上救开发商,其实是在救银行、救财政。综上所述,这次疫情,政府必须对经济施以援手。政府救市的目的是,修复企业及家庭资产负债表,帮助市场恢复正常的供给系统,帮助企业主重构市场预期及信心。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考虑,楼市应该救,也必须救。

3. 当下房地产销售低迷,到底该不该救楼市

大疫之下,20多个城市紧急推出楼市“救市”新政。
如河南驻马店下调首付比,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从30%下降到20%,这相当于将购房的杠杆放大到了五倍。

浙商银行也放大了购房杠杆,将非“限购”城市的首套房首付比从原来的三成调降至二成。
如苏州的土地新规,取消现房销售和封顶销售的限制,试图促进地产商快速“回血”。
这种加杠杆的楼市宽松政策,在去年是万万不敢出台的。毕竟,守住高首付比是中国防控楼市风险的关键政策。
又如湖南衡阳用财政补贴楼市,购买新房和存量住房,所缴契税税率为1%的,由市财政按所交契税对购房人予以全额补贴;税率1.5%的,补贴2/3;税率2%及以上的,补贴50%。另外,新房项目地下车位首次出售的,财政补贴1000元/人。
还有浙江杭州抢人才、救楼市两不误,A类高层次人才最高可享受住房补贴800万,B、C、D类人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购房补贴等。
这种直接补贴楼市、补贴高层次人才的做法,令人感到困惑:财政税收到底该用在何地?救助穷人,还是补贴精英?补贴购房者、开发商,还是无立锥之地的穷人?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这次的新冠疫情是一次突发的现金流“事故”。
疫情信息公开后,房地产销售、建设、投资及土地拍卖全面停止,房地产的韧性备受考验。疫情中断了房企高周转,现金流压力大增及负债率上升。
疫情对楼市的打击,“颗粒无收”事小,终结高周转事大。
近些年,中国房地产已演化为一种高周转、高杠杆的金融项目。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高周转对房地产的重要性,高周转可以说是大型开发商的“生命线”。
高周转模式,极限压缩从拿地、建设、去化到资金回笼整个周期时间。开始是万科提出来的,即万科5986高周转模式:拿地5个月即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八成,六成产品必须是住宅。
后来,因担心施工安全及房屋质量,万科放弃了高周转模式。但是,碧桂园继承了这一模式,并在近些年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碧桂园的高周转被业内称为“456模式”,即拿地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笼,6个月资金再周转。
中国地产业高周转提速,大概在2015、2016年开始。当时,中国刚刚全面启动“供给侧改革”,全国房地产进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关键阶段,楼市调控升级,市场走势扑朔迷离。
这一政策转向,对房地产供给来说意味着:
一是供给端产能过剩,需要快速出清。
二是房地产企业“喜提”货币的年代结束,资本面紧缩,融资成本大增。
2016年,资管业务监管政策密集出台,过去三年的资管大潮快速退潮。资管新规落地后,小型地产商通过资管、私募融资的渠道大幅度缩窄,融资成本攀升。
此时,房地产企业,怎么办?
2016年左右,房地产企业面临一次拉开级别的战略选择。
很多小型地产商,陷入流动性困境,不得不压缩产能,快速“回血”求生。
而中型地产商和部分地产巨头,却采取了相反的策略。中梁、泰禾、阳光城等中型地产商,纷纷效仿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逆势加杠杆,玩转高周转,虎口夺食,狼吞虎咽,试图快速跻身全国性大型地产梯队。
为什么这些地产商逆势而行?
当时,“跑步进入行业前30,否则死掉”,成为业界的共识。
中型地产商面临“生与死”的两难选择:
要不逐渐收缩,控制成本和现金流,甘愿做地方小企业;
要不放大杠杆,快速跻身前30强,迈过千亿大关,依靠规模与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共同体。
于是,大型及中型地产商攻城略地、速战速决,将高周转玩到极致。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报告,2017年,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从0.35骤降至0.16,到2018年又下降至0.13。
三年下来,高周转给中国地产业带来什么?
一、中国地产规模快速膨胀,三四线城市价格普涨。
房地产,是一个地方性极强的行业,地产商只能避重就轻,攻击三四线城市,借棚改货币化之势,在三四线城市攻城拔寨,全国房价应声上涨。
例如,从2016年到2018年,中梁控股,销售规模从一百亿跃升为千亿,挺进地产前20强。
2016-2018年,中梁分别拿到63块、119块、221块地,其中有34块、88块、168块地位于三四线城市。这匹黑马,采用极致高周转模式,攻占三四线城市,被业内称为“三四线城市收割机”。
二、经济杠杆率快速上升,地方政府、家庭以及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快速上升。
房地产高周转,是一种“大而不倒”的商业逻辑,本质上是一种金融逻辑。
高周转,相当于快速地将地产推入金融高速轨道,即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大的杠杆,把规模做到最大。其实,这是一种无限接近“空手套白狼”的玩法。
为了快速扩大规模,中型开发商大量采用合作杠杆,使用资管、信托等高成本融资手段。
大、中、小型房企的合作杠杆率分别为0.19、0.24、0.16,中型房企的合作杠杆率明显高于大型房企。
我们还看中梁,中梁的扩张资金主要来自信托、资管——一个叫忠信资本的资本运作平台。去年中梁招股书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中梁还有109个信托或资产管理计划尚未偿还,总额达到147亿元,占借款总额约54.5%。
我们再来看这家公司的负债率变化:2015年为1335%、2016年为1790%、2017年为339%、2018年为58%。
犹如过山车般惊心动魄的负债率曲线,说明中梁高周转是一种极端杠杆模式。
这些年,高周转放大了房企的杠杆,加剧了房地产的脆弱性。事实上,过去两年,银行信贷收紧,地产商融资成本增加,一些中小房企资金链断裂。
但是,这条负债率曲线也说明,一旦房企拿到“安全门票”,便容易通过传统渠道融资,如银行信贷、股票市场,从而降低负债率。
所以,高周转导致房地产市场更加脆弱、银行风险更大、土地财政依赖度更高。通过这轮高周转,大型房企与银行、政府形成高度关联的利益共同体。
终结高周转,深层次的压力在银行和政府身上——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以及土地财政。
目前,中国经济杠杆率属于什么水平?
2019年,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为51%,居民部门杠杆率为52%,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4.5%。
目前,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超过美国,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中国未富先“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债务。
再看土地财政到了什么程度,土地财政依赖度超过100%的城市,有广州、武汉、南京、杭州、昆明、南宁、太原、长春。

各大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来源:网络公开数据,智本社
所以,政府救楼市,表面上救开发商,其实是在救银行、救财政。
疫情期间,地方政府准许开发商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延期缴税,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降低信贷门槛,给房企提供信贷支持;开放售楼处,降低预售门槛。
房地产商与所有企业一样对这次疫情毫无准备,打断了房企的高周转,势必进一步增加融资成本,甚至加剧房企倒闭。
苏州的土地新规,取消现房销售和封顶销售的限制,这其实很明显地在支持高周转,促进地产商快速“回血”。
很多人会问,地产商赚了这么多钱,难道扛不过这几个月吗?
在高周转的推动下,每一个项目就像接力跑,从拿地到销售,一环套一环,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资金快速滚动。公司利用快速周转的现金流及快速获得的土地,从银行、资管等渠道获得资金。
这就相当于负重快速奔跑过浮桥,是停不下来的,一旦停下来则掉进河里。一旦销售终止或销售快速下降,新项目融资成本高企,同时支付利息的压力巨大。
那么,楼市非救不可吗?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这次疫情,政府必须对经济施以援手。
通常,经济正常波动,政府不需要救市,更不能深度介入市场。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疫情的突然爆发导致市场中断,这并非“正常”的经济波动。
疫情爆发初期,疫情信息未能流动,市场没有接收到信息,导致供给系统失灵。当疫情信息公开后,政府接管、严控,市场被迫中断,企业猝不及防,打乱了企业主的预期。
政府救市的目的是,修复企业及家庭资产负债表,帮助市场恢复正常的供给系统,帮助企业主重构市场预期及信心。
但是,政府出手,不应该是救楼市,或是救车市,亦或是救任何一个产业、市场或企业,而应一视同仁地“救市”。
什么意思呢?
救助任何一个产业、一个市场或一家企业,都是对市场竞争规则的破坏,对其它企业、竞争对手及个人而言,都是不公平的。
我们习惯于站在集体的角度,民族大义的角度,国家利益的角度,支持救楼市,等于稳增长,等于救经济,等于救每一个人。
其实,这种观念,不但错误,而且富有欺骗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救楼市其实是救开发商、救银行,跟普通人没有关系。
即使救楼市,跟你有关系,对别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比如,政府拿税收补贴楼市或车市,为什么这笔钱不给家具、电子、农业、互联网呢?为什么不用这笔钱来补偿新冠肺炎患者?为什么不用这笔钱来补偿因疫情破产的企业主、因疫情失业或被降薪的工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所谓有益的补贴是有害的——尤其是对比较贫穷的阶层人士来说——其有害程度甚于任何一种对生活必需品的沉重课税。

斯密的追随者、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用“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解释的更清楚。
他曾经写过一篇反讽文章叫《蜡烛制造商关于禁止太阳光线的陈情书》。这篇文章说,阳光照射在地球上以后,蜡烛工人的工作减少了,所以蜡烛商希望国会议员阻止大家使用阳光。
国会的力量阻止人们使用阳光,可以让蜡烛销售量更高,利好于蜡烛厂商及工人,这是看得到的。
但是,难以被发现的是,人们使用阳光,不需要这么多蜡烛工人,这些工人也可以干别的工作。只是具体的别的工作,不容易看到。
其实,消费者本来可以免费使用阳光,如今却要花钱买蜡烛,这无疑是用消费者的损失来填补蜡烛行业。
巴斯夏认为,国家不能补贴高雅艺术。他的理由是,当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高雅艺术的时候,那些钱就不能用到别的地方去了,就肯定有人在别的地方受损了。
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救助了一家犯错误的企业,实际上是在惩罚许多决策正常的企业。救助一家企业,其实是破坏了市场规则,破坏规则的代价却是全体国民来支付的。
有些人说,哪来的这么多公平,政府只能顾及整体、大多数人的利益。
其实,这不是少数人利益、大多数人利益的问题。这里面包含了一个深刻的市场理论,那就是私人契约。
市场竞争,不支持公共契约,不支持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不支持民主投票,只支持个体的私人利益。
什么意思?
比如说,通过民主投票,即使多数票赞同救楼市或救某一家企业,也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即使救助某一企业或市场,表面上利好于大多数人,但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做,短期损害了那些被忽视的少数人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同等重要),长期则不利于所有人的利益(社会福利的损失)。
如果自由竞争诉诸于民主规则,其实属于“多数人的暴政”。奥派经济学家哈耶克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民主是保障自由的工具,但是不是自由竞争的规则。
所以,任何打着公共利益的救市政策,都值得警惕。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尤其不能刺激楼市。为什么?
原因有三:
一、刺激楼市,助长楼市泡沫化,加剧经济的脆弱性和风险。
受疫情冲击,信贷资金流向楼市的闸门在松动,降低首付比的口子打开,这些政策其实是在增加经济杠杆率。
很多人认为,房价下跌,楼市萎缩,房企倒闭,经济衰退,政府救楼市,不一定让房价上涨,支持维持市场稳定,从而稳增长。
这种观点是朴素的,但不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
刺激楼市,即使房价不上涨,至少造成三个糟糕的结果:
一是负债率上升,泡沫风险更大。
新冠疫情是一次非典型的压力测试,看看中国经济的韧劲,看看中国企业及家庭还有多少现金流来支持负债。
若继续刺激楼市,房地产将进一步吸收中国家庭的现金流,负债率进一步上升,其实是用一个更大的泡沫覆盖原来的泡沫,试图将风险往后推。
二是投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经济规律。
近些年,中国投资收益率,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自2014年开始,央企及民企(上市公司)的投资率从40%左右下降到了20%左右。
为什么呢?
最近,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贵州按下基建投资“快进键”,涉及投资规模逾万亿元,试图快速追回疫情的经济损失。
但是,当技术没有进步,持续追加投资的结果是,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过剩的高速、机场等基建,带来的效益是负的。
有人说,保楼市,是保信心。刺激楼市保增长,如抱薪救火,何来保信心。对有识者而言,这种观点,属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对无识者而言,这种观点,如谎报疫情,属瞒天过海、糊弄国人。
三是贫富差距扩大。
房子建起来,并不是有人买就是好事。楼市,是消费市场,也是投资市场。楼市火热,有可能是货币现象。
所以,刺激楼市可以给经济带来规模,但却无效益;给一部分人带来财富,但给另一部分人带来损失。
二、刺激楼市导致中国在贸易摩擦中更加被动,阻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局。
过去一年多,中国楼市的调控主旋律是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严控信贷资金流向楼市。
为什么?
中美贸易战给中国楼市设置了高压线,房价继续上涨或泡沫继续扩大,汇率风险则更大,资金外流的风险也更大,进一步开放尤其是金融开放的压力就更大,中美贸易谈判就更加被动,宏观政策更加乏力。
今年1月份,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双方达成共识,维持汇率稳定,避免竞争性贬值,避免干预汇率,保持汇率市场的透明度。
如果释放货币,刺激楼市,泡沫增加,会促使资产及货币贬值的压力增大,影响汇率的稳定性。这时,若逐渐开放金融市场,资本外流和汇率市场的风险难以预料。
有人觉得,保楼市实则稳增长,稳增长与促改革两不误。这种观点是理想主义的,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如今只要发放货币能度日,刺激楼市能保增长,则无决心启动真正的改革,导致改革拖而不决。
所以,于理论于形势,于规律于问题,不可刺激楼市。

当下房地产销售低迷,到底该不该救楼市

4. 房地产销售好做吗?我想了解现在房地产的形势

  (一)全国房地产发展状况
  1、全国房地产市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略有减缓。在政府控制房价、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土地控制、信贷控制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过度的投资冲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土地与房屋开发投资的增速也将相应减缓。与此同时,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所导致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与消费贷款增速的放缓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和施工、竣工速度。因此从整体上看,如果国家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未来2—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将略有减缓,但估计不会低于20%。
  市场供求不平衡矛盾将继续存在。近年来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二次购房与投机性购房、控制拆迁规模等。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刺激“热钱”涌入我国,且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领域,未来2-3年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性需求仍将有所提高。
  房地产价格将保持上升趋势。从对供求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未来2—3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第一 房地产市场供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特别是需求将继续迅速增长的趋势)必然反映在房价的持续增长上;
  第二 近年来地价、建筑材料、商品房品质提高所带来的开发成本增加将推动房价上涨;
  第三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房价的运动趋势和国民经济增长率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正相关。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除非遭遇金融危机,经济增长趋势被迫中断,否则房价的运行趋势只会上升,而不可能下降。
  普通住房供应量将上升,高档住宅供应量将减少。为了合理引导住房建设与消费,国家在规划审批、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给予了优惠的政策支持,并明文规定了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的具体标准。未来2—3年,随着各地房地产宏观调控细则的相继出台,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供应将有所增加。
  东部地区仍将是投资的主要区域,中西部地区将保持较快投资增速。东部地区在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占比将继续下降,中、西部地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速,在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占比将有所提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重组将向纵深推进。部分开发企业将转移战线,大力开拓东部二、三线城市市场,并逐渐向全国延伸,从而带动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发展趋势:
  总体趋势是:涨价得到抑制,减价也不会太大,维稳将持续一段时间; 也就是十二五期间了,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公租房会得到增强和控制监管,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控制炒房。

  总体:随着中央换届,政府求稳;心下资金市场的动向,能从中嗅出点儿味道;规范民间借贷与房地产市场变化息息相关。
  政策和市场不会有大的起伏变化;只是面临的资金问题两年之内难以缓解;房地产市场多关
  任何时候,请参照我开始的回答。

5. 房地产销售问题

先说找房源,有几个途径:个人关系,这个比较泛,看个人能力;然后是各大网站,有投出广告求购的,这个找人反感的几率比较大;然后是交房一到两年的小区,或者即将交房的小区,有很多业主都是做投资购房的,我做一手房,这个比较清楚;
再说第二个问题,让业主走中介流程,有两个关键性问题要突出,一个是你能给他什么,就是你能为他做什么,二一个是明确假如不走中介流程,他会有哪些麻烦,最后你要帮他确定,走中介流程所花费的费用,跟他从中获得价值,包括时间,精力,是可以划等号的。
再说第三个问题,首先中介有庞大的客户数据库,总比业主自己满大街的跑要快很多,其次,中间繁琐的程序中介一次性走完,不用业主耽搁时间,还有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是可以避免成交以后出现的各种纠纷,甚至于卖家与买家可以不用见面,好处很多,靠自己去挖掘。

房地产销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