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发行救国公债什么样子

2024-05-05 19:11

1. 1937年发行救国公债什么样子

  “十元”、“五十元”的“救国公债”,每张公债分别有33枚息票,每枚息票均标注序号及还本付息的年月、应得的利息。

  “救国公债”背面印有英文说明,格式内容与正面的中文对应,并且盖有“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公债之章”的钢印。从“救国公债”上可得知,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1日发行“救国公债”国币“五万万元”,其上还印有当时的财政部长孔祥熙、次长邹琳、次长徐湛的签名和印鉴。

1937年发行救国公债什么样子

2. 晚清四次发行公债,名号响亮“爱国公债”,为何却成了“哀国公债”?

在腐败的土壤下进行任何改革,最后肯定会失败的。晚清的金融改革也是如此,晚清四次发行的公债,虽然打着“爱国公债”的旗号,但是最后还是沦为了统治阶级贪污腐败的工具,只能落个“哀国公债”的骂名。
 第一次公债
首次公债发行的时间是在1894年。这次发现公债的出发点是弥补军费的不足,给出的条件也十分优厚,但是由于晚清统治阶级的局限性,同时加上首次公债发行工作发准备不补分,只募集到1102万两。最后更是被腐败的统治阶级把公债由募集资金变成了勒索钱财。
同时由于晚清腐败的官场氛围。只怕这1102万两最终用到实处的零头都不到。跟可气是这样就把公债的名声搞臭了。以后再发行公债人民大众谁还会信呢?

第二次公债
这次公债的发行是为了筹集战败的巨额赔款。学了这么多年的历史,还是第一次知道战败赔款竟然是晚清政府通过不光明的手段向大众借的。这样的统治阶级人民都不会让他们长久的存活下去的。
这次再用发行公债的旗号肯定不行了,公债只能改头换面取名为“昭信股票”。后来“昭信股票”也是在官僚阶级的引导下迅速变成了卖官运动。光绪心中焦虑没有办法,在但是的情况下几纸诏书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的。但是“昭信股票”对于政权的侵蚀作用确很大,晚清政府的统治更加摇摇欲坠。

第三次公债
1909年,晚清统治阶级开始了再一次的公债发行,但是因为名声不好公债和股票的名字肯定不能用了。这样公债只能另起山头,这次只能打国库券与彩票的注意了。
但是已经腐朽到底的统治阶级,通过金融改革是行不通的。这次公债还没有发行,由于设计的不理,就在各方反对之下不了了之。

第四次公债
在晚清覆灭前夕,晚清还在垂死挣扎但是国家信用已失,人心已散,覆水怎么还能收呢?
虽然1911年,这一轮公债,名称取得很爱国,美其名曰:“爱国公债”。但是,“爱国”公债在腐败的统治阶级手里只能误国,甚至成为卖国的工具。公债刚开始发行不久,满清帝国就随风而逝了。
最后“爱国公债”也只能成为“哀国”公债了。

3. 晚清四次发行公债,名号响亮爱国公债,为何成哀国公债?

        在清朝时期,康熙帝没有主见听从了一位臣子的意见,康熙被臣子所迷惑,以为自己的国家真的可以地大物博到不用对外开放,于是就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关闭一切沿海港口,实施对外关闭,禁止一切外来船只进入中国大陆。
        闭关锁国的好处:
        闭关锁国确实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因为当时的沿海地区早到倭寇我骚扰,官府和倭寇同流合污。导致当地的老百姓出于水深火热之中。闭关锁国这一政策,阻挡了外来一切船只,导致倭寇也无法进入中国境内。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起到了节约财政的作用,因为政府可以减少军队对消除倭寇的开支了。
        但是,和上面这细微的好处相比,所谓的‘好处’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闭关锁国导致了外资无法进入中国,中国也无法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贪心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大量鸦片涌入中国。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大量人口家破人亡,大量官员贪污受贿,大量士兵已经连枪都抬不起了。这样的国家,能扛得住?于是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了,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使得香港岛被占,五口被迫开放。《北京条约》使得更多的外国列强来到中国。《辛丑条约》是圆明园被烧,中国被八国联军分割土地的屈辱。《马关条约》让日本终于放下了面具,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光是《马关条约》就赔偿了两亿!清政府怎么接受的了?
        于是就有了名号响亮的爱国公债,这些爱国公债就像无休止的吸血鬼,吸食这老百姓的血,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最后,这些公债只能变成了哀国公债

晚清四次发行公债,名号响亮爱国公债,为何成哀国公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