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会在4季度转向吗?

2024-05-18 14:04

1. 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会在4季度转向吗?

我觉得不会有大的转变,分析如下。是否要调整首先我们要知道目前我国实施的是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前由于实施积极地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物价飞涨,且这些货币大多流向炒作,楼市,国企等无益甚至有害于整体经济发展的领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是一剂猛药,用了之后副作用太大,鉴于目前国家流动性泛滥的格局尚存在,转向积极性的可能性不大,再来分析紧缩性财政政策,中国的经济这些年一直保持高速发展,货币是高速发展的动力,也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许多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问题得以掩盖,一旦经济发展速度降下来,这些问题就会集中爆发,无论是为了社会稳定还是自己的政治前途,执政者都不会想看到经济增速快速下滑,所以轻易不会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尤其是流动性得到相应控制,CPI也降到了4以下,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也只有94,95年及80年代末通胀已经高到无法忍受时,其他情况一般都是以稳健为主。所以按目前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若没有大的变故,货币政策不会发生转变。

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会在4季度转向吗?

2. 老树开新花--深度体验现代第六代 Elantra 附北美租车出游详记

说到韩国二字,我想不少人都会想到演艺圈各种“花里胡哨”、“引领潮流”的男团女团。而在国内一提到“韩国车”,似乎没有人能对此提起兴趣。甚至当年坊间流传的“屌丝三宝”中,有两个是韩国品牌的产品。【大概在五六年前,国内B级车市场中的“索纳塔8代、起亚K5、雪佛兰迈锐宝”因为同尺寸产品中较低的价格并称“屌丝三宝”。】事实上,这几年韩国品牌在技术层面有着实打实的积累,但在全球市场的发展却有着比较分裂的表现。

「背景」
在2010年前后,现代产品在华的表现可是好的令人惊讶,当年“瑞纳+悦动+索8+ix35”的低价组合拳既将现代推上了当时的销量高峰,也为其后续的惨淡销量埋下了定时炸弹。要知道,当时的4代Elantra在国内没有沿用“伊兰特”这个产品名,更名为“悦动”;2代Tucson也没有延续前任“途胜”这个名字,更名为“ix35”。这两个产品都因当时漂亮的外观内饰、中庸的产品力以及高级的配置和亲民的价格迅速深入人心。
但好景不长,悦动的下两代产品(即5代、6代Elantra)分别更名为“朗动”、“领动”,ix35的下代产品却又改回了“途胜”这个名字,同时最糟糕的是前代甚至上上代产品依旧在同步销售。我相信不少人都记得经典伊兰特(三代)、悦动(四代)、朗动(五代)同台销售的场面,甚至在后来领动上市且销售几年后的今天,又莫名出现了个“新悦动”(Celesta),再加上同时期在售的瑞纳、悦纳、瑞奕等等等等,就连为了写本文研究了好久现代车型列表的我都还没有弄清这些「X动」、「X纳」、「悦X」是什么来头的产品,普通选车的消费者看了这样复杂的列表自然也会纠结到放弃的。

在混乱的产品线布局和命名背后,当年现代产品的机械衰减速度与长期可靠性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在我还年幼的时候,家里先后在03年与10年买过当时最新的伊兰特和i30,【巧的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与父母自驾出游坐的就是当年新买的伊兰特】据父亲说当年这二者新车时开着都不错,尤其是搭载代号Gamma的1.6NA引擎匹配4AT的i30,新车的油耗和引擎运转品质都是极高的水平,变速箱也算不拖后腿。但经过正常保养的五年左右使用,卖车之前的车况已经是非常糟糕了,整车“衰老”的迹象十分明显。【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国产自主品牌车?事实上,即便如此韩国车质量可靠性与长期使用衰减度比自主品牌那些抄袭逆向胡乱研发的车型还是要强上一个量级。】

就因为种种无论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的原因,现代起亚汽车在国内的发展算是越过顶峰后迅速坠落,2017年的Thaad事件激起国民对韩的抵触热潮,也成了压垮现代起亚汽车在华销量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在国内销量滑坡的背景下,韩国现代汽车的技术积累、在全球市场的口碑和销量却是一片大好。在这些年里,我也深度开过2016年上市的北京现代领动(六代伊兰特),纵然其一直销量平平,但是在当年和同级别从垫底产品308、速腾,到中游产品轩逸、朗逸,哪怕是和所谓“标杆”车型卡罗拉的对比中,领动产品力都是综合看来最出色的那一个。这次借着在北美旅游的机会,租了一辆最新款的2020款现代Elantra,看看这辆facelift后的最新款第六代Elantra有什么表现。
「提车」
  我这次选择的租车公司是Enterprise,行程出发点是加拿大东部NB省的首府Moncton,提前在线预订好了车型等级和租车时间,但具体的下单详情还要到店确认。接过车钥匙的那一刻我着实高兴,这辆Elantra仅仅是行驶了6000公里的新车,而且是换了全新动力总成的2020款车型!【这遥控器与钥匙分体的造型大家不要见怪,虽然在国内已极为罕见,但依旧是北美车型常规操作,我们家那个17款塞纳LE也是这样的一串。】

「外观内饰」
  2019年,六代Elantra经历了一次Facelift,更换为了当下的外形设计,谈不上人见人爱,但我觉得跟国内部分“龇牙咧嘴”的现代车(尤其是新途胜)比起来绝对算是得上平易近人了。【北京现代也算识相,在仅上市1年后的2020年型款上就换掉了途胜这个极为狰狞的前脸,但还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

  内饰造型较改款前也有进化,保留了极佳人体工程学模型的前提下再度优化了中控及方向盘造型设计。使得中控的空间布局、使用便利度以及美观度都达到了比较不错的水平。整体看着不像思域那么有现代感,但是满足这个价位北美紧凑型车朴实的内装还是可令人接受的。唯一令我不满的是依旧占据巨大位置的机械手刹,如果能换成不占中控空间的机械手刹或者电子手刹则有希望对空间利用有进一步贡献。【网上总有太多因为脚刹而拒绝某车型的人,我至今都不理解他们的出发点。事实上在把整个北美市场,手刹是一个利用率非常低的部件,就算停车位置俯仰不平,大家似乎也多是挂上P档下车就走…要说对车的伤害,我感觉也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空间及座椅」
  先说空间,储物空间如前文所见表现极好,除中控常规的档杆前、杯架、中央扶手箱、手套箱、眼镜盒以外,四个车门上的储物空间也都非常充裕。受制于紧凑型车的基础尺寸,车内宽度不会有太多富裕,但也不会像坐到奔驰C级那样有伸不开双臂的困扰。
  下面说说座椅,这是一辆次低配的车型,匹配的是全车手调座椅,这对我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将主驾驶座降到最低,并稍稍放躺靠背,我在这辆车里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坐姿,同时方向盘也正好能拉到很靠近我且高度合适的位置,非常舒服。
  而在此状态下坐入后排,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我(178cm/62kg)坐进去后腿部空间仅剩可怜的两指,小的跟标轴宝马5系有一拼。而雪上加霜的是惨烈的头部空间,我靠在靠背上,头是没有办法正常抬起的,整个上半身卡在了座垫与顶棚之间,这样的表现在我两年前开自由光和昂科威时曾经体会过,属实难受。在这种情况下,我已经完全无心再体会座垫、靠背本身的舒适性,赶紧钻出了后排。


「动力总成」
  刚拿到车的前几个小时我根本没弄明白这个车的动力总成,根本不知道匹配的是啥发动机和变速箱。就是开起来觉得一切都刚刚好,动力响应及时、运转平稳安静。在我切换到手动模式后,发现最高可推入的档位是“8”,而据我了解全球所有市场的Elantra都没有提供搭载8速变速箱的版本,这才让我确定这是一辆2020年型(即更换了CVT的)Elantra。【Elantra的Facelift是在2019年完成的,但是北美市场在2020年型款上带来了全新匹配了CVT的动力总成,这款CVT在现代的产品名是“Intelligent Variable Transmission”】
  正如前面所说,这套动力总成表现在同级别中可以算得上是顶级水平。2.0升自然吸气阿特金森循环引擎的动力水平不算强,尤其是我在租车出游之前和回来之后开的都是4.4T的宝马M550i,零百加速成绩9.7s和3.7s的绝对动力差距还是极为明显的。虽然绝对动力有限,但是放在一台A级轿车上,这样的动力水平并不掉价,比国内常见的1.6NAA级车的动力还是要充沛多了。说完了绝对动力性这一点表现平平之处,其余的包括运转品质、噪音还有经济性表现都是极好,算是运转品质比较好的四缸机。
  表现最令我感到惊艳的,是这个刚换上的“IVT”。之前我表示过我体验过最好的CVT是丰田C-HR上搭载的那款Direct-Shift无级变速器,而这辆Elantra搭载的CVT表现完全可以与之媲美,与引擎匹配天衣无缝,任何速度、转速动力响应都迅速准确,没有任何积震、顿挫或者拉扯感出现。切换到手动模式后,每一次推动档杆的升降档速度都是媲美C-HR的水平,属实令我惊讶。当然还是得提出,这个变速箱的在全力加速时的换挡逻辑依旧是在模拟有档位变速箱的转速攀升降落,不能像本田地球梦系CVT锁在最大功率点持续加速。
 ?这里有一点要提出,很多人不明白引擎万有特性和变速箱选档的一些关系。在自动模式下,这辆车的巡航转速其实不低,110Km/h定速的时候引擎转速也在2000以上,我猜测这并不是变速箱不能选择更小的尺比降下转速,而是选择了同工况下动力和效率兼顾的万有特性中高效工作点。此处暂不详述,大家可以据@38号美系性能控 曾经的侃车节目详细理解。
  最后提一嘴油耗,这次一周的自驾行程从东部Moncton到Toronto并返回,行驶距离共3500km,其间经历了晴阴雨雪冰雹各种天气,行驶过干地、湿地、结冰路面、积雪路面,开过低速挪移的多伦多市区,也在高速上探寻过这辆车的电子限速极限,整体的平均油耗值是6.8L/100Km,配合上只需要加最普通Regular标号燃油,使用经济性表现也非常优秀。

「底盘与转向手感」
  总体评价是:转向手感极好,操控性一般,舒适性令我满意。
  转向手感,我由于自驾行程横跨五省,其中包括寒冷的魁北克,雪地胎是必选的。事实上雪地胎的装配会对车辆的转向手感和直线行驶中心感有巨大的影响【我常开的那辆装配米其林雪地胎的M550i在直线行驶的时候就要不停修正方向,车辆在车道对中行驶的能力很差】。但是这辆Elantra的转向手感以及行驶中心感都非常好,转向手感也是挑不出任何毛病,完全超出我开之前对它的心理预期。

  底盘滤震的舒适度其实也令人满意,滤震干脆利索、让人满意,大小震动都没有什么余震,整体前后滤震一致性也比较强。尤其是在北美这种路面(没有突如其来的巨大减速带)行驶,舒适性维度上并没有发现什么瑕疵。其实高速时紧急变线的瞬态状况其实也不错,至少车身的横向摆动抑制很好,没有恼人的摇摆;高速过弯时的车身侧倾稍微大了点,信心差到有点像在开宝马550。我在返程途中遇到一次差点错过路口的急转,进入路口前没有充分减速,打了方向车头就朝弯外扎出去了,好在有较大调整空间并且及时减速才没酿成事故。
「隔音静谧性」
  隔音静谧性的表现也是令我十分满意。说实在的,我在租车选择A级车【在Enterprise租车平台中,这种车型级别被定位叫“Intermediate”】之前已经做好了长途奔袭耳朵遭罪的准备。但是开了之后就发现一切完全不那么糟糕,甚至令我有点开心。
  首先如前文所说,动力总成的动静被抑制的不错,再高转速也不会有特别吵人的声音【如现款本田 CR-V 1.5T 全力加速的那种噪音】传入耳朵。其次是整车的风噪在各个速度域下也都没有明显加大。即便将它跑到电子限速的195Km/h,车里也不至于吵到令人崩溃。还有一个值得提的,这毕竟是一个换了雪地胎的车,雪地胎品牌是Firestone,具体型号不是很了解。但即便在装备雪地胎之后,轮子滚动噪音和低速行驶时的细小震动过滤都还是不错的。
「车内功能」
  第一个要表扬!这辆次低配车的配置深得我心!这是一辆配置极度北美化的车款,其没有皮质座椅、没有座椅电动调节、没有天窗、没有自动空调、没有LED大灯、没有后排出风口、没有语音识别系统、没有超大屏幕、用着复古的机械手刹、全车仅前排一个USB接口、中控到处都硬硬的没有后备箱能挂汤汤水水的挂钩、没有一键启动、没有无钥匙进入甚至连折叠钥匙都没有,锁车用的遥控器和钥匙还是分体的。
  但是!它却有着握感极佳的四向调节真皮方向盘、乘坐感受出色的织物座椅、自动大灯、定速巡航、后视镜集成盲区监测(同时带有倒车侧面来车预警功能)、前排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原厂屏幕支持Apple CarPlay和效果很棒的倒车影像、全车侧面气囊+气帘、胎压监测、后排座椅靠背一键放倒。对我来说,其实除了电动调节座椅的确实比较令我感到不便,其余的配置分布基本都是让我用着特别顺手,正所谓“钱花在了有用的地方”。【于此同时也可看出,中美目前汽车市场的产品需求理念还是差异较大,北美车型有典型的工具化属性,在这种级别的产品基本没有什么为了“表现”而存在的配置(如天窗)。当然了,这种事情依旧是因人而异……我最喜欢的脚刹还是很多人拒绝购买一款车的理由呢,这我倒也是久久想不通。】

  顺着上面说到的“中控屏”,必须接着说的就是这款Elantra的车机,虽然看着平平,但用起来是真的功能全面,体验极佳。首先,在北美现在多数车型都支持Apple CarPlay,这辆车也不例外;其次,连接稳定性非常好,在我开宝马550的时候,iDrive三天两头死机,CarPlay说断联就断,导航体验极差;最后,这辆车的音响效果并不差,反正不是我听了一耳朵就特别不喜欢的那种(比如我自己的丰田塞纳),配合上在同级不错的隔音静谧性,这样的表现完全可以让人满意了。至于简单的倒车影像、车辆设定这些操作更是本就应该做好的。除了功能之外,这块屏幕的触摸响应、按键位置、操控方式也都是特别好,音量调节采用最靠近驾驶员的旋钮,按下是全局静音;方向盘左侧的音量调节、曲目控制按键分布清晰好用;触摸屏本身的响应灵敏准确。我自己对中控车机的要求其实并不算高,我完全不需要任何智能化的语音控制或者复杂多媒体功能,也不需要有多么绚丽色彩的UI设计,我希望能有的就是一块功能够用且好用的显示屏,娱乐与导航部分交由CarPlay完成,其余的基本也就是显示显示雷达与影像内容即可。

  在多数人眼里,「配置」也许是花里胡哨的装扮与“琳琅满目”的功能,曾经这个级别还有手动挡的高配车型,毕竟选择手动变速箱几乎可以让车价降低10%。很多人忽略了在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中,有个「配置」逐渐成为了人们选车时候的必备,那就是“自动挡”。在北美,这个自动变速箱诞生的地方,手动挡车型的存在比例是极低的,低到可以当作“防盗工具”来使用,因为小偷很可能不会开手动挡车。且不论自动挡变速箱调教好坏对车本身的影响有多大,但至少和手动挡车型相比,完全免去了新手对开车熄火的担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因为不熟练换挡操作带来的顿挫,同时对于多数人来说,自动挡车型的燃油经济性也更不会因为驾驶水平产生巨大差异。
「租车体验」
  这是我第一次和我爱的人一起出门远行,也是人生中第一次租车自驾出行,还是人生中第一次海外自驾出远门……再加上开的还是一辆和十几年前随家人自驾时同系列的Elantra,总之是特别神奇的体验。

  我们在Study Break之前规划了很多种从大西洋四省到多伦多的交通方式,飞机太贵、火车停开,借车不放心……想来想去也就只有租车最合适了。其实这趟租车并不便宜,几乎算是每天100加币(其中含有25岁以下低龄驾驶员需要缴纳的每日20刀、雪地胎使用费每日16刀、可选的全车损坏险每日35刀),由于异地还车费用高昂,选择了开车长途往返。但租车还是带来了更加灵活的出行规划,长途奔袭开累了就找地方停下休息的感觉确实很舒服。
  行前我选择了在Enterprise应用上下单(但需注意最终需要的价格还是得在柜台确定),选择了“Intermediate”级别车型,大概对应的就是国内的A级轿车,平台提供的参考车型包括起亚K3、现代伊兰特、丰田卡罗拉等。我在第二天提车时还遇到了一些小插曲,我到达选定的提车点后被告知并没有合适的级别车型,并免费为我们叫了出租车送到机场附近的另一家提车点,才顺利确定了订单,并拿到了车钥匙。

  我拿钥匙前被告知车子已经被加满汽油,还车时再次加满即可;由于选择了全车车损险,开车过程中也不需要担心任何车辆损坏,有问题及时联系平台,所有维修费用都可以cover。拿车之前我还专门问了客服车辆状况,她说这是一辆只有6800公里的新车,上车仔细检查了以后发现确实brand-new,车里甚至还有没被撕掉的塑料包覆,车主手册、备胎工具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专门为铲雪准备的毛刷,这在这种多雪的寒冷地区确实是行车必备。由于不知道具体租车的型号与车况,我在出发前随车带了一个胎压计,这也是我建议所有租车长途出行朋友们必备的一样东西,在长途行驶中,轮胎状况对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海外驾驶心得」

在7天的租车旅途中,我一共开了3500公里,而且往返途中都有单日超过12小时的驾驶经历。这也是我第一次进行如此长距离、高负荷的远距离自驾,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海外自驾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1. 长途驾驶,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精神。一旦行程规划中出现了单日高强度长途驾驶,那么出发前的休息、伙食和体力积累就非常重要。顶着重度疲劳长途开车是非常危险的。驾驶过程中如果有疲倦感出现,可以考虑加大音乐音量、选取一些足够提神的歌曲、稍微调节靠背倾角与坐姿、喝一些汽水,最为行之有效的是和副驾驶乘员增加语言上的交流以减少困意。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长途行驶中副驾驶乘员的重要性,虽然我很难解释原理,但印象中长途高速驾车本就非常无聊,如果副驾驶乘员在睡觉,会对驾驶员的精力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庆幸一路奔袭中女朋友一直在副驾坚持不睡和我一起唱歌说话,属实是非常感动了!

【在多伦多的几日每天沉迷美食,必须得发出来回味一下】
2. 高速公路状况,中外差异也特别大。首先国外高速规划普遍没有国内这么完善,出入口、休息站、道路基建、服务区规划皆是。我从NB开到多伦多的高速没有任何中间的道路收费,但有些省份(点名魁北克)区间内没有布置高速统一运营的服务区,仅仅是在一些出口附近有加油站,能临时停车上个厕所买点水喝。

3. 行驶过程中,由于海外很少有电子眼测速,交通违法基本都是靠现场查获,交通违法被抓成本极高。这边行车速度的保持在多数时候靠跟随车流;高速限速基本都是在100-110kph,若前方没有车流,超过限速20kph以内行驶基本都ok;一定要多多注意路上的黑色或者黑白相间的福特牌轿车和Explorer,它们很有可能会是躲在车流中行驶的警车;若遇到前方有明显低于自己车速的三四辆车,也请务必减速,这前方很可能有一辆是警车。行驶过程中,路权遵守和灯光同样重要,变道一定要提前打灯示意,在确认驶入车道后方无车或被让行时才能变道,切不可肆意变道;同时,不能低速占用高速公路最左侧车道,如有后方高速来车,一定要提前并入右道让行。最后说说灯光,加拿大这里基本上是需要全天打开灯光行驶的,就算是白天,都可以看到对向来车/同向车尾亮着示廓灯/尾灯,这点可能和国内的习惯大不相同,猜测与多雪的天气也有关。夜晚行车关于远光灯使用的状况,其实没有我原先想的那么简单,不少驾驶员在有车流的地方会选择全程使用近光灯,但是一来路边没有反光板、二来车道线也模糊不清,在同向/对向车距较远的时候也是不得不开启远光灯,毕竟视野对安全性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但我一路来回感觉路上对向车辆对远光灯开闭的回应并不是很积极,不少人似乎并不特别在意对向车道的灯光变化。

4. 市区行驶,这就和国内驾车的差别更大了。首先,国外有特别多完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这种情况下就要高度参照路口两侧的“STOP”标识,确定自己的通行权,当行驶至STOP标识前面一定要停车等候才能通过。在行人优先的前提下,“转弯让直行”也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最后,在车道汇入车流时,一定是主路车辆有优先通行权,打灯等候主路车流通过才能汇入。
「尾巴」

一不小心又写了好多……2月令人怀念的自驾游和多伦多每日早茶与烧烤都过去一个月了,现在的我正苦于如何在此国外疫情大爆发的时候回国,毕竟已经被取消了3次航班,心累至极。短期内我也并不觉得会有什么朋友出国自驾,希望我的经验分享能给大家在日后的行车中带来帮助。回想起上个月租的Elantra,那的确是一辆好车,而就在前几天,最新一代的现代Elantra也在北美亮相,虽然引进国内也是指日可待,但其最终能装车的动力总成却似乎不容乐观,具体产品力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至于那辆绿绿的车……下篇文章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这几天,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受挫,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目前关于市场的分析又是怎么样的?

  5月5日,国际油价出现暴跌,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近9%,跌破每桶100美元。同时,商品期货也连续两日遭受重挫。在大宗商品暴跌的背后,美元的强劲反弹无疑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诱因。

  首先,由于美元是国际大宗商品的标价货币,因此,美元的走势与国际大宗商品走势有着天然的负相关关系。从近两个交易日开,美指不断上扬,周四更是报收于74.04,录得逾六个多月来的最大单日涨幅,美元的上涨本身就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了压力。而从大宗商品整体的走势看,CRB指数经历了前两个交易日的下跌后,目前已形成局部的M头形态,技术上也存在下行的压力。

  推荐阅读
  ·商品和股市会呈现逆方向
  ·2011年商品高点及走势
  王在荣:6日实盘指导
  空头氛围浓重 等待反弹行情
  大级别调整“历史重演”
  全球崩跌 商品“拐点”临近
  纽约油价跌破100美元 跌幅超8%
  伦敦基本金属期货价格普跌
  中国股市高手大赛 实盘持仓揭秘
  其次,追寻本轮大宗商品上涨的原因,其根本在于金融危机后美元超发导致的全球通胀的加剧。这种通胀的加剧不仅体现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更体现在大宗商品日益增强的金融属性上。这种金融属性加剧的结果就是大宗商品在资金爆炒的条件下,价格波动的加剧。因此,大宗商品的金融特性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美元上涨的利空影响。

  再次,从整个世界经济的形势看,随着世界经济缓慢的复苏及全球通胀的不断加剧,各国逐步开始了加息的步伐,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接近尾声,国际普遍预期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好转,美国将不会进行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意味着,世界各国以宽松货币拉动经济的政策将告一段落,未来应对通胀将成为各国主要的政策目标,这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成了强烈的下跌预期,而借由美元的反弹,这种预期也在市场中得到释放。

  如果说此次调整将成为大宗商品走势的拐点,可能言之尚早,毕竟当前世界经济的复苏仍不稳定,美联储也尚未明确表示紧缩货币的意图,而昨日欧洲央行在通胀压力不断上涨的情况,依然决定维持利率不变,而中国紧缩货币的政策何时转向仍难确定。因此,大宗商品未来的走势将更多的取决于通胀压力下,各国之间货币政策的博弈。

这几天,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受挫,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目前关于市场的分析又是怎么样的?

4. 中国的股灾是那一年,有什么引起的?

有两年,分别是1996年和2001年,下面具体说明一下:
1、引起的原因: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2、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3、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扩展资料:
股灾(The Stock Market Crash)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异常经济现象。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参考资料:股灾-百度百科

5. 市场独一份!年轻人的“大后超”你收货吗?

如果豪华品牌中有一个微信群组,那很可能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奔驰A级:我内饰好!
宝马1系:我是最便宜的蓝天白云!
奥迪A3;我性价比高,德味重!
CT4:对不起,我后驱!
A级、1系、A3:……

的确,在20万元豪华品牌入门轿车,你根本找不到一个能打的后驱选手。把入门级轿车也做成后驱,这也许是凯迪拉克最可爱的执着。
据凯迪拉克对目标群体的画像,他们希望CT4能够吸引更多的女性用户来加入到凯迪拉克的家庭中来,而要俘虏小姐姐的心,向来只有一条宗旨——颜值即正义。相比于ATS-L那种大刀阔斧的直男风,CT4的设计受众面像是拓宽了一个维度,老少咸宜,男女通杀。


平心而论,CT4帅得很有底气。没有风尚版、豪华版两副面孔,全系熏黑中网,搭配钻石切割式设计,加上标志性的竖条式LED日间行车灯及LED尾灯,让人一眼看过去就感到赏心悦目。

CT4最帅的角度,在于正侧或者后45度角,没有加长的轴距让整台车的设计都感觉很紧凑,没有画蛇添足的冗余感。

低配风尚版配了17英寸的轮毂,而高配版配备了18寸的熏黑轮毂,造型运动又不夸张,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上18寸,视觉效果还是优秀不少。
从后期改装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凯迪拉克设计语言,不论是CT5还是CT4,根本不用再费心思加宽体也不用追求V系列包围,只是简单地把车身降低,就已经很有范儿了。
很多人都和我们争论,到底CT5和CT4哪一台是ATS-L的接替者,其实两者都很难界定,因为从轴距上来看,后者的轴距数据和标轴ATS同样是2775mm,而前者的硬件实力以及B级车的身段在等级上来讲又更接近于ATS-L。

现在凯迪拉克的策略非常聪明,他用一个比同级高半级的概念,来实施一个降维打击,作为凯迪拉克的入门级轿车,CT4的剑尖指的是奔驰A级、宝马1系以及奥迪A3。
这个价格换这些配置,值

CT4的内饰用料依然保持了凯迪拉克的高水准,手部常触碰的地方都有软皮包裹,而且皮质摸上去非常细腻。

三幅式方向盘的设计与CT5保持一致,但进行了加粗,手感更好。另外方向盘后方的换挡拨片采用了金属材质,手感也同样优秀。

和大部分凯迪拉克的车型一样,CT4的内饰设计同样运用了大量的盾型元素,整体的设计风格与CT5非常相像。

可能是出于成本考虑,中控台并没有使用电子挡杆,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物理挡杆,但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种机械式的设计,电子挡杆总让我感到一种在玩游戏的不安定感。

物理档杆占据了扶手箱前大块的位置,因此工程师只能把CUE系统的控制旋钮,改成一个小旋钮放在中控屏前方,与音量旋钮并排,用起来还是挺顺手的,加上屏幕支持触屏,所以旋钮使用的频率不会太高。

整车的储物空间表现还算不错,除了常规的两个杯架,杯架前方有一块位置可以放手机等杂物,扶手箱前方有个小格也可以用来放手机,另外扶手箱里的深度在同级对手中表现也算优秀。

这台车的座椅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一台车坐得舒不舒服,是消费者很直观但又很容易忽视的配置。CT4的高配车型配的是运动型Moli真皮座椅,里面的填充物非常柔软,两侧的护翼不仅宽大,包裹性还很好,在激烈驾驶时身体不容易甩出去(相比于一般的家用车而言),高配版的座椅用了撞色的设计,有橙色的缝线点缀,支持8向电动调节以及座椅记忆,最关键的是还有前排腿托调节,无论是开长途还是日常代步,总是能找到一个最舒适的坐姿。


受限于溜背的造型设计,后排空间还是为设计妥协了不少,尽管头部作了偷空处理,但头部空间依然有点局促,加上中间的地台很高,这台车只能满载4人,还好后排坐垫做得还算厚实,乘坐感受不错,总的来讲CT4还是比较适合日常1~2人的小年轻家庭使用。
好玩才是后驱车的真谛

当然,能让消费者花真金白银买这台车的,绝对是这台车的驾驶动态。即使是入门级别,凯迪拉克依然坚持把CT4做成一台后驱车。除了凯迪拉克“无后驱,不豪华”的洗脑理念,后驱车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好玩!

CT4搭载了一台可变缸技术的LSY 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37Ps,比起当年没有国六排放约束的ATS-L少了42Ps,尽管动力没有那么狂暴,但比起同级对手而言还是遥遥领先。另外,带可变缸技术的CT4的油耗可比ATS-L低了不少,这也算是一个排放政策带来的优点吧。

和CT5一样,CT4的油门初段调的非常灵敏,起步非常轻快,但是受限于马力的下调,中后段的输出趋于平稳,与ATS-L那种拳拳到肉的加速相比缺乏爆发力,主观加速感不强,尽管很多时候低下头看速度已经很快了,从CT5的发力特性来看,这也是LSY发动机的一个特性。

CT4的转向采用了可变转向比,在大角度打方向时转向比会变得更快,这样不但能在激烈驾驶时提高转向反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转向圈数,(尤其是对比ATS-L那套像公交车一样多圈数的转向)。值得一提的是,和CT5一样,CT4也同样可以通过我的模式,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刹车力度、转向力度以及发动机声浪补偿。
之前ATS-L被人吐槽得最多的变速箱问题在CT4上也得到了一个很好地优化。据凯迪拉克的工程师介绍,相比于ATS-L上的那套8AT,CT4优化了行星排架构,使行星排之间架构跟紧凑,提升换挡速度,并针对这台LSY发动机的扭矩特性进行了换挡调校。

无论是激烈驾驶还是日常驾驶,这套8AT都表现出极佳的平顺性,让人不禁惊叹,通用的变速箱是越做越好了。尽管比起采埃孚的那套8AT来说,换挡速度还是稍微慢一些,比起双离合降档的逻辑也不够果断,一脚深油下去,能明显感觉变速箱需要降两次档,但总的来说,这套8AT表现相当不错。
尽管顶配车型也没有配上CT5上的那套Brembo刹车,但是CT4依然全系标配了E-boost电子刹车系统,刹车脚感非常灵敏,能始终保持着不错的制动力。即使不能满足,CT4和CT5上的卡钳桥位是一样的,给你留足了后期的改装空间。

CT4的轮胎配的是马牌Procontact rx SSR四季胎,从介绍来看,这是一套偏运动的四季防爆胎,从实测来看,这是一套各方面性能比较均衡的四季胎,抓地力一般,加上防爆胎的性质,使得胎噪稍稍有点大,但这也是CT4有趣的地方。一台后驱车配上四条不过分抓地的胎,关上ESP,油门到底,方向一打,准备好接受今日份的快乐吧。
50:50的前后车身比例加上短轴距,使得CT4在甩尾时非常可控,由于车身没有加长,车身动在滑动时不会感觉有多余的累赘,车身的姿态很容易掌握,不至于让人惊慌失措。就算没有关闭ESP,在快速地通过弯道时,CT4的尾巴也很容易躁动。

达到一定的速度后,四条胎很容易就发出嘶吼声,但这并不代表这台车的过弯极限很低,相反,在听到响胎时稍催油门,你能搞感觉到过弯的支撑性很好,底盘极限远不如此,并且车尾会很听话地往外滑动帮助过弯。
这种滑动是很线性可控的,方向盘能清晰地感知到得到四个轮子的角度,ESP并不会很突兀地介入,允许你有一些不算太过火的举动,每过一个弯道,CT4会不断地提高你嘴角上扬的角度。
写在最后

20多万买这台车,到底值吗?对于这台CT4,大家一定要先有一个共识,凯迪拉克并没有要把CT4打造成硬核的驾驶机器,换个角度想,在这个价位里,一台有237Ps,有驾驶乐趣,还要日常开着舒服有质感的豪华后驱车,CT4确实是独一份。CT4,是年轻人拥有人生第一台后驱车最容易够得到的一张入场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市场独一份!年轻人的“大后超”你收货吗?

6. 仙剑5前传什么时候免费玩

擦,干板上名字不   你懂个屁  知道国产单机游戏 的地步不   ,再是个人就耐心看完地下,了解一下出游戏的困难艰辛,,,,                     
 
 
 
 
 
 
 
 
 
 
 
 
 
                                                             激活码还是自己去淘宝网上买,也就几十块,别指望别人给你激活码,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不管游戏出来了多久,最好还是玩正版。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国产单机迟早完蛋,现在花1年,两年做一款单机游戏赚来的钱,还不如网游一天两天赚来的钱多。可想而知,做单机游戏有多难,北京软星还能坚持做单机,已经是不易了。以前的西山居也是做单机游戏的,就是因为盗版泛滥,不赚钱,所以人家现在做网游。国产单机游戏的现状非常糟糕,如果还有许多玩盗版单机游戏的,国内单机游戏将不复存在,像仙剑系列这样的游戏将永远离我们而去。你自己想想吧!我现在也是觉悟了!             说到国产单机游戏,大家能想到的,最具代表的就是《仙剑奇侠传》系列和《轩辕剑》系列吧!可是大家知道那些人人津津乐道的仙剑系列背后的故事吗?昨天刚刚托人在网上预订了上海烛龙公司出品的《古剑奇谭》正版软件,今天心血来在网上翻看了有关烛龙与仙剑的血缘关系,不想却看到了上海软星解散的真相......在看之前,我希望大家能把它看完,篇幅有点长,要个二三十分钟,可我相信大家看完后一定不会后悔白看!当初,我在学校广播站听到了上海软星解散的消息,当时真的感觉非常痛苦。我承认,我曾经是一名忠实的盗版玩家,总是以穷学生,口袋里本来就没有钱,何必把己仅有的几十块钱花在游戏上当做己买盗版游戏碟的借口。但是当《仙剑奇侠传四》正式发售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动地把己攒了一周的午餐钱塞进口袋,不顾高三复习的繁重压力奔到电脑城去抢购首发版。 69元,看似很高的价格,是啊是啊,是一张盗版碟的14倍......但是,不看这些内幕,很多人永远都不会知道这69元背后有多大的价值!《仙剑奇侠传四》的销量如此之好,魅力之大就连我这种盗版玩家都跑去买正版,为什么其研发小组上海软星还会解散?我想这不仅仅是我己一人的疑问。仙四一周内销量达到20万套。这在如今日渐萎缩的单机游戏市场已经算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然而,就在此后不久,网上就传出张毅君(工长君,制作人)、张孝全(笑犬,制作人)辞职的消息,紧接着,上海软星正式宣布解散,一连串的变故来得都是如此突然,如此错愕。上海软星走到今天这步田地,跟其母公司大宇脱不了干系。所以在这里,一定要先把公司之间的关系给大家解释清楚:北京软星是台湾大宇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代表作有大富翁,上海软星是北京软星的分公司,主要负责开发仙剑系列,同时也有阿猫阿狗这样优秀的原创作品,上海软星受母公司大宇的财务管制,又要听从北京软星的指挥,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上软的主权最小。一、引言这一切还得从仙四说起。 2007年8月,仙四在北京举行首发仪式,制作人张毅君(工长君)、张孝全(笑犬)等人到场签售,现场出现了由玩家排起的长长的购买游戏的队伍。这种情形一般只有在日本每逢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这种大作发布时才会看到。现场有几幕颇令人感动。其中有一位玩家表示愿意出钱捐助上海软星,支持仙剑的研发,被挽拒后,他购买了好几套游戏才肯离开。还有一位从广西特地乘飞机赶来的15岁女玩家,在得到张毅君的祝福后,她动的哭了。在上海仙四豪华版首发现场,有一位玩家在上海大剧院门口等待了13小时,只为购得一套限量梦璃版。仙四一周内销量达到20万套。这在如今日渐萎缩的单机游戏市场已经算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然而,就在此后不久,网上就传出张毅君、张孝全辞职的消息,紧接着,上海软星正式宣布解散,一连串的变故来得都是如此突然,如此错愕。无数疑问摆在我们面前----仙四卖的好好的,怎么上软就解散了?二张的离职到底又是为何所故?仙剑系列又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接着细细研读...二、事出有因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海软星走到今天这步,其实和母公司大宇的经营策略难脱干系。北京软星是台湾大宇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代表作有大富翁,上海软星是北京软星的分公司,主要负责开发仙剑系列,同时也有阿猫阿狗这样优秀的原创作品,上海软星受母公司大宇的财务管制,又要听从北京软星的指挥,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上软的主权最小。当初成立上海软星,是北京软星的总负责人,仙剑之父姚壮宪的主意,他将仙剑系列给张毅君、王世颖等主力干将,己则专心开发大富翁。姚壮宪当初离开台湾到北京,多少带有点赌气的成分。因为他尽管是大宇的王牌制作人,但前后这几年他过的并不开心,这其中有大宇内部的问题,也有他己的问题。大宇公司的管理模式和其他游戏公司不一样,比如在开发一款游戏时,员工只要有好创意都可以提出来,而且很容易被采纳,那时单机市场很兴旺,只要做出游戏都有人买,因此掩盖了这种管理模式的许多弊端。随着游戏市场越来越成熟,玩家的口味越来越高,钱也就越来越难赚,姚壮宪经历的第一个时代---个人英雄时代结束了。与此同时,个人电脑也正在从dos平台转向windows平台,单凭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小打小闹已不足以做出叫好又叫座的商业游戏,姚壮宪以往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的制作风格。面临如今的技术和理念的双重转型,他有着许多的矛盾和困惑。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那就是尽管他制作了大富翁和仙剑两个系列游戏,但大宇给他的待遇却只是一个中级别的项目主管。在大宇上市前,曾公开让员工认购原始股,但并没有给他更多的份额,这让他觉得非常的不公平,于是当其他组的主管帮组员提升认购额时,他却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导致他的组员应得的利益受到了很大损失,这引起了很多人对他的不满。大宇上市后,内部管理模式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一批骨干开发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其中也包括姚壮宪。由于管理经验的缺乏,小组制作的弊端也在转型后逐步明显,小组间缺乏流、各为战的情况比较明显。姚壮宪的精力更多的放在项目规划和人事安排等方面,同时露了他格的许多缺点。为了避免别人插手大富翁和仙剑的开发,他对小组成员加以过多的限制和保护。当时大宇决定向世嘉的土星移植仙一,并确定由狂的林嘉裕负责时,便引起了姚壮宪的不快。此后,当林和他的小组的几位美工走的比较近时,他便警告林不要打他组员的主意,并且每次在林索要仙一的dos版源程序代时,姚壮宪总是以硬盘坏了等理由拒绝提供,林和组员只能从游戏中提取程序,并重新编写,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和资源。在完成ss版的移植后,林嘉裕愤而退出狂创作群。而姚壮宪与狂另一核心人物—谢崇辉的关系也不甚理想。谢是仙一的主企化,为游戏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他的名气却远不及姚壮宪。在构思仙二时,姚谢两人的制作理念出现了巨大分歧--姚坚持认为仙二应该讲述个全新的故事,而谢则认为应该延续一代的故事,两人争执不下,最后谢无奈只得转去开发新游戏霹雳奇侠传。而姚壮宪为了让游戏达到最终幻想7、铁拳3的品质,不断修改剧本,推翻策划案,不仅开发人员叫苦不迭,让本就人手不足的开发组进度更是步履唯艰,最后仙二的开发终于搁浅。 2000年8月,大宇在北京注册了软星科技有限公司,姚壮宪觉得这是己发展的一个机会,可以脱离总部的种种束缚,于是他仅带着张毅君一人来到了北京。经过了初期的艰苦奋斗,北京软星初具规模,不仅招募到很多游戏开发人才,还制作了仙剑客栈这部创意的小品游戏,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但就在客栈发售不久,也就是北软刚成立一年之际,姚壮宪做出了一个令人有些意外的决定,让张毅君带队,与张孝全、王世颖等主力开发人员赶奔上海,成立了北软的分公司—上海软星。其实游戏做好最重要,露不露脸根本不重要。研发人员应该让游戏中的人物变成明星,而不是己。 ----摘张毅君blog三、重任在肩上海软星的情况比较特殊,虽说是分公司,但真正的质却只是一个子团队。姚壮宪曾要求张毅君只能开发《仙剑奇侠传》系列的游戏,并且一定要做好。这是有原因的,当初姚壮宪提出由上软负责开发《仙剑》续作时,就遭到了大宇总部的否定,总部认为张毅君之前一直没有独立负责过大型项目,他的能力和经验都不足以胜任仙剑这样重量级的产品,另外对大陆研发人员的技术是否能做出高水准的游戏也表示怀疑。在姚壮宪的极力保证下,总部才勉为其难的放行。而姚壮宪之所以执意要将《仙剑二》拿到上软去做,主要就是避免总部方面的过多干涉,面对这份信任和期待,张毅君深感己的责任之重。很快,让姚壮宪和张毅君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谢崇辉的《仙剑二》提案通过了总部的批准,这让姚壮宪愤怒不已,他认为总部的做法是在有些欠妥,他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因此他一面敦促张毅君尽快将《仙剑二》的提案上,一面积极与总部联络,表达己不满的情绪,但最终大宇还是将《仙剑二》的开发权给了谢崇辉,而上软所提供的《仙剑二》则变成了《仙剑三》。由于总部对上软并不抱太大的期望,初期启动资金仅给了65万美金(约合540万人民币)。这样的规模做一款三流游戏可能还算够用,但制作像《仙剑三》这样的大作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更不要说张毅君一直在开发的rts游戏《汉朝与罗马》也进入到了吃钱的阶段,更加速了资金的消耗。就在局势并不十分明朗之时,大宇总部突然传来谢崇辉的开发小组集体离职的消息,留下了烂尾的《仙剑二》。为了不让仙剑之名受损,姚壮宪不得不回到台湾,与其他几位制作人一起收拾烂摊子。可此时离制作档期结束只有不到一年,游戏的完成度却并不高,就算姚壮宪的能力再,也无法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支离破碎的游戏变成经典之作,于是《仙剑二》在未能完善的情况下仓促推出,然引起了玩家的烈不满,一时间恶评如。《仙剑二》的失利带给张毅君更多的压力,《仙剑三》有可能会因为玩家产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到销量,一旦《仙剑三》也失败,后果就非常严重,不仅《仙剑》初代多年来积累的口碑可能会消失殆尽,上软也可能会随之关门大吉,就算运气好没有倒闭,但今后也会和仙剑绝缘。可以说,《仙剑三》还未出世,就注定是一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作品。 2003年7月,仅隔了半年时间的《仙剑三》正式发售,游戏的素质大幅度的超过了预期,征服了包括内地、港澳台在内的所有玩家。游戏限量版一度被炒到12000元人民币,一扫之前《仙剑二》失败的霾,成为玩家心目中真正的仙剑续作,甚至还有很多从来不知仙剑为何物的玩家也被《仙三》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与良好的游戏所吸引,成为该系列的忠实拥护者。据统计,《仙剑三》共卖出50多万套(盗版约300万套),总销售额达到了6000多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的中国游戏市场绝对是一个奇迹(如果没有盗版更加会是一个奇迹)。《仙剑三》的佳绩不仅让姚壮宪扬眉吐气,同时也让大宇总部打消了所有疑虑,将《仙剑奇侠传》的独立开发权留在了上软。小野人与菱纱、梦璃、紫英、勇气等等人物的互动,有很多其实都是研发人员平日给我的感受。我很庆幸认识这批同事,因为大家都保有一颗玩但又执着的心,工作辛苦但还是很快乐----摘张毅君blog四、步履蹒跚尽管《仙剑三》的成功让许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上软带来多少切实的利益。因为上海软星没有独立的财权,大宇规定上软只能拿到内地销售的纯利润,而台湾、港澳的销售利润都归总部所有。这样算下来,能够留在上软的资金只有500万~600万,这点钱填补完公司的缺口以后也就所剩无几了。然而上软要发展,仙剑要开发新作,这都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仙三》开发组拼死拼活干了三年,也需要奖金来藉,张毅君权衡了一下,决定还是以公司发展为重,并没有发放太多的项目奖金,这个做法引起了不少员工的不理解,他们觉得己的劳动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心里很不舒服,于是便提出离职。随后一批骨干开发人员离开上软,张毅君尽管心痛,却也无力挽留。 2003年后,伴随着上海房地产行业的爆发,人力物力的成本也开始飞升。三年后的500多万,实际作用可能连三年前的一半都不到,而上软员工的薪资待遇也和2001年没什么别。《仙剑三》的成功只是让上软声名远播,研发资金的规模却反而不如三年前了,这是让张毅君和上软人感到的最不公平之处。他们在无奈之下,只能靠一些低成本项目如仙三问情篇来创盈收,为《仙剑四》的开发积累资金。实际上,台湾大宇公司的待遇之差是业界一直所公认。通常是靠着知名系列和制作人招进员工,但开发完一个项目后,这些人就会觉得付出和获得不成比例而选择离开,所以也有人讽刺大宇是培训基地。从大宇出去的研发人员水平都不错,普遍要求却都不高,因为他们在大宇享受的是业界最低等级的待遇。这个习惯也延续到了北软和上软,相对来说北软要好一些,而上软则有点像后妈的孩子,就算做出再大的成绩,总部也不会因此而放宽政策,始终是冷冰冰的态度,未免让人感觉有点心寒。张毅君只能动用有限的资金,在不影响《仙剑》续作开发的前提下,做一些己喜欢的游戏,其中《阿猫阿狗2》就是一部非常有创意的作品,各方面的评价都很高,但因为单机市场环境恶化的影响,最后也只能叫好而不叫座。随着《仙剑三外传:问情篇》的完成,又有一批老员工难以忍受高度的工作和低廉的薪资待遇而离开上软,其中甚至包括《仙剑三》主力策划王世颖。这次离职后,上软的元老所剩无几。看着昔日的战友一个个离去,张毅君也想到过一走了之,但对《仙剑》的感情让他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就这样一直挨到了《仙剑四》的项目的开始,他决心再奋力拼搏一次。那么,大宇总部为何始终对上软的管理策略如此冷漠呢? 这主要是2003年后,单机游戏市场的日益衰落,开发公司纷纷解散或倒闭。随着盛大公司掘到第一桶金的诱惑,更多的单机开发商转向网络游戏开发,大宇也是其中之一。但初次的几次试水均告失败,产生了巨额的亏损,加之单机市场的萎缩,对大宇的财务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连续几年亏损对上市公司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对于现在的大宇来说,迫切需要利润来填补亏空,而《仙剑三》创造的利润正好解了燃眉之急。尽管在网络游戏市场屡次失利,但大宇并没有动摇转型的决心,并不断加大投入。对单机游戏研发的预算则不断削减,从《轩辕剑五》的素质中即可看出端倪。姚壮宪的想法也比较类似,他在不断扩展新的产品思路,积极着手研发网络游戏。于是,上软的《仙剑四》就是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开始了研发工作。大宇工作八年,看过太多沧桑,又小又穷的上软照顾仙剑六年,虽然辛苦,虽然不能做到更好,但是无惧无悔--摘张毅君blog五、壮士断腕拿着极其有限的资金,却承载着无数玩家的期望,不允许有半点敷衍和粗心;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劳动,却拿着低于行业标准的薪水;用心制作的游戏,却换来那些使用盗版的玩家无端的指责和唾骂,这就是上软员工一直以来都在承受的压力。在《仙剑四》的很多人物对话,都烈地透露着一种沧桑和辛酸,这难保不是制作人员的心声。在游戏一处隐藏地点里,仙四开发人员化身为一个个小妖怪,向玩家诉说心中的理想和委屈,看了这些,让人心中觉得不是滋味,仿佛这些结局早已注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难怪有不少玩家在玩后感慨的说,仙四的故事其实就是上软己的故事。在仙四的正版说明书中,张毅君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前言。其中道出了上软这七年来的辛酸历程,以及不足为外人道的烦心事。或许离开的大家都有各的原因,但最为可惜的便是某些受不了玩家辱骂而心灰离开的战友。他们超量工作仍能怡然得!看着销售量好象很高但利润很低的成绩还能继续奋斗!一边玩着欧美大作一边看着资金限制下己的作品还能保持希望!但是每当面对恶意的批评,却往往不支倒地。看到这里,不知那些等游戏出了,就在网上四处打听有下载吗,然后只玩了个开头就就跑到论坛上大骂垃圾、和ff(最终幻想,日本游戏)、dq(勇者斗恶龙,日本游戏)完全没有可比的所谓玩家,现在又作何感想?张毅君在前言中还写到,百年之后,仙剑本身并不重要,赚的多少也不重要,付出多寡也不重要,因为一切终将归于尘土……重要的是游戏乃人所驱,不懂得经营、把握、和坚持,便是等着他国文化洗脑,年轻一代将不负记取何为传统文化,岂不为国人悲哀?可见,张君并不仅仅是把仙剑当作一款游戏在做,他希望仙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将浩瀚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渗入到每一位玩家的心中。尽管仙四各方面都不如那些国外的大作,但这种文化底蕴却是他们所不具备的,因为仙剑是我们中国人开发的游戏,如果有朝一日仙剑、轩辕剑都不复存在,或名存实亡,那么对于中国玩家来说绝对是一件悲哀至极的事。但是,盗版和玩家的恶意中伤还打不倒坚的张毅君,让他下定决心离开的是对总部的积怨。仙四在内地的利润约有1000万人民币,这部分本应该为发展上软、开发仙剑五而准备的资金,却大部分都要挪用到其他项目上(大宇的网游梦),留给张毅君的只有600万(这完全与大宇当初的承诺相悖!!!),这和七年前开发仙三、三年前开发仙四的资金规模相同,但不同的是,如今的人力物力的成本是多少?如今游戏的开发规模又是多少?很多人和喜欢拿仙四和最终幻想做对比——好,最终幻想7的纯开发费用是4500万美圆,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为3亿6千万,那些整天批判仙四不如国外大作的人不妨算算,这个数字大约是上软开发资金的多少倍?那么,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仙四的动画又少又难看,画面有些过时,人物动作有些呆板了吧?好,如果你明白了,我也不希望你说什么,做什么,明白就好。仙四的诞生多少带有一些悲剧色彩。本来是好好的游戏,却被starforce加密软件弄得频繁卡机;正版验证无可厚非,但偏偏就因为服务器太少造成拥堵而无法认证;台湾出精装版也是好事,但就是因为质量低劣打击了玩家收藏正版的热情。不明真相的玩家痛骂仙四、痛骂上软,这不就是张毅君在前言中所担心的事情吗?看着这些无理的谩骂,回想大宇这么多年来对上海软星的冷遇,未来又要面对仙五等数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毅君真的觉得有些倦了。 2007年9月,张毅君、张孝全辞职,上海软星官方论坛关闭,上海软星公司宣布解散。上海软星的剩余工作,包括研发、运营等将由北京软星全部接手。来官方的说法是上软将并入北软,然而上海软星的员工似乎无一人加入北软。公司原本放于橱窗内的各种仙剑的周边均已经被各位员工瓜分一空,以作为对其长久工作的纪念,目前橱窗内已经空空如也,正式结束了其使命......六、结束语得知上软解散的消息后,很多玩家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感伤。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家制作公司,而是一个充满灵、血、个的团队,一个深喑中国传统文化,坚持独立风格的游戏制作人。未来也许会有仙剑,但必定不会是那个工长君的仙剑了,必定不会是那个有些沧桑、有些嘲、但骨子里却透出一股桀骜不驯、一股中国人的尊严的仙剑了,必定不会是那个能让玩家落泪的仙剑了。我始终认为,一个游戏的形式可以被照搬,但其中的灵魂却是无论如何也拿不走的。(以上内容引百度贴吧)我的感想看完了这些,我想大家的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感想吧。当初我也是被仙剑四繁琐的正版认证搞到焦头烂额,没有网络的我要用电话活,打北京长途打了一个多小时才打进去。活后出现卡机状况,又到网吧去搜索补丁......当时网上简直把仙四批到一无是处......看得我心碎不已。那些成天拿仙剑跟最终幻想比较的玩家们,仙四带给我们这些仙们的感动是其他国家的游戏能给的了的吗? 600万人民币的启动资金去开发出一个仙三、仙四这样的神作,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做得到!要是给最终幻想制作组600万人民币,他们恐怕连p都做不出来吧!上海软星的解散,从某方面讲是对中国玩家的警告:首先,你要对己的每一句评论负责,不要以为己是ip就可以胡说八道!其次,请大家支持国产单机游戏的正版软件。育碧,雪,ea夹击,研发资金紧缺,国内盗版猖獗,真可谓是内忧外患!国产单机游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有各种己优秀的作品,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但是国产单机游戏需要玩家的支持,没有研发资金还有国产单机游戏的未来吗?没有工资与奖金还有研发人员的情吗?几十块钱,现在的物价连一件品牌衣服都买不来,如果每个盗版玩家从己的日常生活中节约出几十块钱去买个国产正版游戏碟,那么中国己的游戏也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与辉煌!每个有经济能力的玩家出几十元,必然能够改变整个中国单机游戏市场!请各位玩家不要再浪费时间在网上搜索国产游戏的破解版了,游民星空与游侠网已经宣布不再破解本国单机游戏,你在论坛上发布的求xx破解版的帖子也只会被大家砖鄙视。大家都是穷学生,但不能就以这个理由不尊重知识产权!再次,请各位玩家多多关注国产单机游戏市场。雪育碧美国艺电的游戏的确做得很好,我也很喜欢玩他们的游戏。但是,假如所有玩家都在关注国外游戏或者网游,国产的单机游戏还谈什么市场?打个比方,现在有多少玩家知道《古剑奇谭》这个游戏并且关注它?多一点关注,多一点宣传,也许只是你的一句话或者一句评论,我们的本国产业就将会有新的面貌!最后,我想要做一个宣传......这个宣传正是有关今年暑期正式上市的国产单机游戏《古剑奇谭》的。恐怕很多人还都不清楚上海烛龙公司与上海软星的关系吧。其实烛龙可以说是上海软星的转世。还记得仙剑奇侠传四中的衔烛之龙吗?是的,这个公司的员工有很多都是制作仙剑四的上海软星的精英!而大家熟知的张毅君,也就是工长君正是公司的总经理,此外还有仙四的主力程序董广浩、主力美术胃妖、后制组、音乐师骆集益等等。因此《古剑奇谭》的制作班底基本就是《仙四》的制作班底,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古剑奇谭》的已发布资料,相信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另外,仙五将由姚壮宪亲出马带领北京软星制作,预计今年年底上市。但是据传美工人才紧缺,因此公布的人设图似乎不尽人意。但不管怎样,大家都要多多支持我们的本土产业啊!由于版权原因,烛龙公司无法参与仙剑奇侠传五的制作,但是我相信每个制作人对仙剑的热都丝毫没有减退!)做这个宣传完全是出于我个人对工长君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国产单机游戏的热......我真的很希望在己人生短短数十载看到中国出现一个能媲美雪的公司......我知道,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愿望,也是广大中国玩家的期望!或许这仅仅是一个奢望,但我也会竭尽己微薄的力量让愿望离现实更进一步!所以也请看到这篇日志的朋友们帮我转载,不管你是否玩过仙剑,不管你是否喜游戏,都请帮我这个忙,让我们都贡献出己微薄的力量去宣传,让所有年轻一代都知道我们中国也有己优秀的游戏制作公司,也有一大批为传播我国文化而努力着的优秀的游戏制作人们!让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投身于本国产业中,为了祖国的全方位繁荣富贡献出己的力量!

7. 简述市场营销4p转向4c的原因

1.4P理论提出的是自上而下的运行原则,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的导向;而4C理论是以“请注意消费者”为座右铭,强调消费者为导向。
2.4P理论是以产品策略为基础,制造商决定制造某一产品后,再设定一个弥补成本又能赚到最大利润的价格,且经由其掌控的配销渠道,将产品陈列在货架上,并大大方方地加以促销;4C理论是以传播和良好的双向沟通为基础,通过双向沟通和消费者建立长久一对一关系。
3.4P理论主要注重宣传产品知识,即产品的特性和功能,强调的是产品的特点;4C理论注重品种资源的整合,注重宣传企业形象和建立品牌,把品牌的塑造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
4.从传播来看4P理论的传播媒介是大众取向且单向;4C理论的传播则是双向的,选择媒体“细”而目“多”,更加关注“小众媒体”。
4P理论主要面向那些无显著差异的消费大众来销售大量制造的规模化产品。它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营销新概念的提出和部门营销学的兴起,4C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4P理论,它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不仅

简述市场营销4p转向4c的原因

8.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股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