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事迹的介绍500字

2024-05-10 18:27

1. 徐特立事迹的介绍500字

徐特立的事迹:
徐特立,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徐特立的故事:
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爱学生如子。他任师范校长时,将自己的月薪与校内主任、庶务等同样定为20元,还经常接济穷学生。
田汉入学时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相送。而他却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乡下,以节省开支。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一次查夜时,他发现有新生烂脚呻吟,便亲自打水给他洗脚上药。此事传出后,一些教师认为太失校长“身份”,学生却对他更为敬仰。
他到第一师范任课时,支持毛泽东等学生反对校长专横的活动。毛泽东曾说过,当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昌济先生,一位是徐老。

徐特立事迹的介绍500字

2. 徐特立的故事

徐特立的故事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徐特立一生勤俭,追求理想而从不为口腹折腰。赴法国后,他积极支持学生组织反对中法反动派的活动。国内军阀政府为了笼络他,通过使馆告之可给一个“赴法考察”的名义,每年有1000块大洋的薪俸。徐特立对此嗤之以鼻,仍在钢铁厂勤工俭学,干重活有困难便给同学做饭。
1937年抗战爆发后,徐特立以八路军驻湘代表身份从延安返回长沙,一时城内轰动,每日前来拜访探望者数以百计,其中不少还是亲朋故旧。徐特立热情地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终日长谈,不过为节省办公经费,只招待茶水而从不请人吃饭。两年后他离开长沙时统计,只是会见法国记者时请过一顿便饭,共花了5块钱招待费。当时,长沙城内国民党高官衣装笔挺,出入乘车。徐特立却终日身穿八路军粗布军装,撑一把雨伞,徒步在城中奔走,不识者多以为是军中老伙夫。  一次,省主席张治中约谈,徐特立走到省政府门口,门卫拦住说:“今天张主席会见八路军代表,别人免进。”徐特立称自己便是,门卫打量了一番,全然不信,竟把他轰走。张治中久等不至,派人再去八路军办事处相请,得知原委后,对比国共两党作风,对共产党更为钦佩。

3. 徐立的人物事迹

他生活极其简朴,每天吃面条,从来不放油,最多加点菜叶,“奢侈”时加个鸡蛋。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将省下来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他医德高尚,兢兢业业治病救人33年,退休时依然做着“编外院长”,还立下遗嘱去世后还将遗体和书籍捐献。这就是徐立,湖南湘雅二医院副教授。一个将一生完完整整奉献给医学事业,奉献给整个社会的人,一个中国的“白求恩”。他生前治病救人,死后将遗体捐给医疗事业;他每月退休金有4000元,却到食堂捡剩馒头吃,被人称为“叫花子”教授;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助学行善,自己却一贫如洗……他就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退休副教授徐立。徐立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立后的第一批医生,1990年退休时是湘雅二医院医院眼科副教授,主攻眼外伤。从退休直到去世前的20多年中,他几乎将所有的钱用于助人行善,并资助了十几位贫困学生上大学。今年8月23日,徐立走完了82岁的人生旅程,离开了熟悉的医院与同事,离开了捐助的贫困学子……按照生前签的遗体捐献书,他的遗体捐献给了湘雅医学院,供医学解剖学习,他珍藏的所有医学书籍全部捐献给了学子。徐立奉献了一生,清贫了一生。记者看到徐立生前的家:租住房子不足20平方米,除了一台别人送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和一个烤火炉外,再也找不出值钱东西,家里简陋得令人惊讶……“他说钱要捐给失学的孩子,我们就一直租住在这套房子里。当年,他有资格分房子,但总把机会留给别人。”徐立的妻子胡慧侬说。在徐立的遗物中,妻子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每天鸡蛋一个,0.4元;豆腐一片,0.2元;青菜,0.5元;面条,0.5元;其它,1元——这是徐老一天的食物。“徐老给自己定下的伙食标准是一天不超过5元钱,中餐、晚餐都是面条,只放点青菜、豆腐,有时加个鸡蛋。”徐立的学生医生贾松柏说。“徐老节俭,并非是他没有钱,他每月的退休金有4000元,基本上都捐出去了。每次国内发生自然灾害,他都要捐款;过年了,医院发油和米,他拉着小拖车,全部分给在医院做事的工人;2009年底,他从床上摔下来严重骨折。上手术台前,他哭了,说担心下不了手术台,还有4名资助的孩子没有毕业……”湘雅二医院第三党支部书记崔娟莲说。湘雅二医院党委副书记杨一峰告诉记者:“徐老生前常说,不管值班不值班,病人的需要就是医生的职责。他给病人看病从不开大处方,经常是几块钱就给人治好病,宁可自己推迟下班,也不愿从农村来的病人多花一天的住宿费、伙食费。退休以后还有很多病人找他,他都是免费服务。”在年轻医护人员和学生眼里,徐立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湘雅二医院眼科护士李怡萱说:“徐老就是纯洁的空气,纯粹、纯净、简单,时刻在我们身边……”“我们心中的徐老就是当代的白求恩,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永远的财富,引领我们在医学道路上稳步向前。”徐立的学生郭小健教授说。

徐立的人物事迹

4. 徐特立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藏书捐献:
徐特立本人喜藏书,早年教书所得,半以购书。大革命以前,已有丰富藏书,后因战乱,流散遗失颇多。延安时期至解放后,积书至2万余册,内容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学科中外书刊,线装书5 000余册,新旧平装书5 600余册,外文书3 000余册,报刊1 800余册,另有地图、图片等。书中有不少眉批和注记。所藏图书均全部捐献给国家,1983年运抵长沙,移交湖南图书馆保存。

5. 徐特立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藏书捐献:
徐特立本人喜藏书,早年教书所得,半以购书。大革命以前,已有丰富藏书,后因战乱,流散遗失颇多。延安时期至解放后,积书至2万余册,内容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学科中外书刊。
线装书5 000余册,新旧平装书5 600余册,外文书3 000余册,报刊1 800余册,另有地图、图片等。书中有不少眉批和注记。所藏图书均全部捐献给国家,1983年运抵长沙,移交湖南图书馆保存。

徐特立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6. 徐特立的人物评价

徐特立:坚强的老战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就在贺信中称赞他:“你是革命模范的人,你是革命前进的人。不管革命历史车轮转得好快,你总是推着它前进的。”莫文骅致信说:“你是我党中的老党员,没昏庸、腐化、骄傲、堕落的些微成分,思想是随时进步的,言语、行动都表现出像一个勇敢的新鲜活泼而可敬可爱的革命青年!”柳湜在报上著文,称“先生永远是发展的,永远是站在我们的前头,是大家的先生”。毛泽东的信则更是给予了一个最好的评价:“.....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7. 徐特立的经历

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爱学生如子。他任师范校长时,将自己的月薪与校内主任、庶务等同样定为20元,还经常接济穷学生。
田汉入学时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相送。而他却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乡下,以节省开支接济学生。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一次查夜时,他发现有新生烂脚呻吟,便亲自打水给他洗脚上药。此事传出后,一些教师认为太失校长“身份”,学生却对他更为敬仰。

徐特立的经历

8. 徐特立简介 徐特立是谁

1、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
 
 2、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入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