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得到了天子,汉献帝的下场会怎样?

2024-05-17 18:26

1. 如果刘备得到了天子,汉献帝的下场会怎样?

三国里一直把曹操描写为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蔑视皇权,汉献帝在其羽翼下生不如死。那么历史如果改写,汉献帝如被刘备解救并保护,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呢?
三国是承接东汉末年,虽然东汉末年,政府衰弱,内战不断,对外反侵略却不错!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董卓发明的,废汉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权倾天下,随着十八诸侯反董!随着董卓败退长安,王允设计,让吕布杀董卓,之后郭李求生不得反叛,占领长安,也“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败后,汉献帝刘协的政府也流亡政府!众所周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曹老板这辈子不用称帝也能一展自己的雄心抱负,以天子命令天下诸侯,都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首先,我们相信刘备确实是忠于天子之人,一个原因是他以汉室后裔自居,既然是刘家的人,自然要保刘家的天子。另一个原因,是他比曹操、孙权更需要汉献帝这面旗帜,用以号召天下群雄。,刘备要是得到了天子,他肯定会表面忠心耿耿,一切为刘协为主,一切以汉室为主,但是刘备他不是甘心人臣的主儿啊,他心藏雄心大志,他拥护汉献帝,是因为他需要用汉献帝来“名正言顺”,不断强大的实力。
第一刘备虽似仁义,也许对汉献帝尊重,但他的手下只忠于他,包括关公貌似大忠,其实也仅忠于刘备而已,诸葛亮张飞等就更不在话下,他们肯定不会容忍汉献帝发号施令,凌驾于刘备之上;2.凭诸葛亮等人本事和计谋,早就谋划让刘备上位称帝了,不像曹操,第三代才上位。如果这样,刘备就成了大奸雄,而曹操才是真英雄。
最后,刘备凭借着自己的仁义肯定能让满朝忠心汉朝的忠诚心悦诚服,加上刘备的才能,久而久之,汉朝大臣的心会偏向刘备还是刘协?刘备一直都是满口仁义,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仁义,刘协将过得很惨。

如果刘备得到了天子,汉献帝的下场会怎样?

2. 历史上真实的汉中之战,刘备差点亡国灭种吗?

能夺取汉中之地,战略决策价值是无可非议的。就像是先前说的相同,汉中里是巴郡北边的门户,具有汉中,便等于是具有巴郡的最主要安全防护。但是,刘备可以获得的,也就仅此而已。


对刘备而言,汉中之战是他首次在与曹操的正面交锋中获胜。尽管仅仅是惨胜,同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可以从先前的“逢曹必败”,逆转到现在这一局势,也算作很不容易。起码,刘备在这一战中完成了最关键的战略目标,夺取汉中,并确立将来蜀国立国数十载的基础。只是,这一切都到来太迟。

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四处征伐了一生,临到老来才取得地界,这对岁近花甲,接近那时候人寿命极限的刘备而言,毫无疑问早已没了多大的实际意义。英雄迟暮,盛年难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刘备还能有时间去完成“志在天下,中兴汉室”的理想吗?说不定,这一理想,只是理想,只可以默默地守候刘备,长眠于永安宫里了。

历史上真实的汉中之战,它没有演义中所叙述的那么滔滔不绝,精彩纷呈,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攻防消耗战。它不仅仅是三国时代,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前后持续2年时间。同时其历史影响实际意义,也并不低于赤壁大战。客观而言,赤壁大战的结果,是宣告了曹操统一天下计划的倒闭,可以算作三分天下的辅垫。
而汉中之战的结果,才算是真正的意味着曹操,孙权,刘备三方,都分别具有了自己的地界。在以后的十余年中,曹军,蜀国,吴国,相继称帝建国,三分天下的时代,从此以后正式开幕。

3.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我只能说汉献帝无论落在谁的手里日子都不会好过!毕竟“帝弱臣强”,这么个傀儡皇帝在谁手上结果都差不多,因为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最终目的还是想取代献帝,如果要比个好坏,或许在曹操手上还好一点,毕竟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只是想做实权的丞相,而刘备想要坐的是皇帝的宝座。

一,如果汉献帝真的在刘备手里的话,他的日子还不如在曹操手里。其实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很复杂,不是一个简单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能概括得,更具体说是一个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一个皇帝如果需要维护自己的统治,那么他身边必然要有那种很忠心他的人而且这个人要是个实力派,毕竟在那个年代,每到更朝换代的时候都会发生战争,因为每个诸侯为了自己的统治都不得不发动战争,这时候就是考验身边的人的时候的,汉献帝想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得需要一个实力派,曹操就是那个帮助他维护统治的人,因为曹操还是有点实力的,曹操当然也需要汉献帝的扶持,因为汉献帝当上了皇帝之后当然自己的地位也会得到提高和保障,所以这俩人就像是合作关系。

二,严格来说刘备也不是什么好货色,口号喊得响亮声称自己汉室正统,表面上是忠君爱国,其实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其实刘备野心不比曹操小,也要一统天下,继承汉高祖、汉武帝的不朽功业。汉献帝如果在刘备手里,无非是第二个刘琦而已。整天用好酒美女消耗他,用不了几年就把他掏空了,还不会落下骂名。刘备和曹操俩人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表面上扶持汉献帝的他们其实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俩当然也想自己的地位得到提高,不然为什么也很努力的在帮汉献帝打江山,表面上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忠君爱国,其实背地里也还有自己的小心思。毕竟这俩人都是不简单的人物,汉献帝当然也不能轻看他们,只是说他们的行事方法不一样,这俩人其实都是机灵鬼。

三,刘备还是稍微比曹操要精明一点,擅长隐藏自己。因为曹操是那种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做的和说的一样,这就稍微比不上刘备了,因为在战场上,如果敌方能够把你看得透彻,也就是说了解了你这个人,那么就能很快找到对付你的方法,这就是你的一个弱点,所以要学会隐藏,这是一个打仗的技巧,不然聪明反被聪明误。刘备就懂得这个道理,他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只能说他太擅长隐藏自己了,曹操等不了汉献帝就逼他儿子让禅,其实这恰恰给了刘备机会,让他有机可乘,这就是他比不上刘备的一个地方。俩人虽然都是机灵鬼,可是还是会有些细节,细节就能够决定成败。

总之呢,不管汉献帝在谁的手里那都是不好受的。因为刘备和曹操俩人都是带有自己的目的,而且俩人都是同一个目的,对汉献帝就是表面上的忠君而已。不管是谁和他比较好,曹操和刘备的目的都是为了取代汉献帝,要我说一开始对于他俩的信任就是错误的,反正在谁的手里都不好受,曹操和刘备俩人都会使阴谋诡计。刘备和曹操都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都以玩弄权术见长,我们既不能用“好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也不能用“坏人”的标准去谴责他们。汉献帝如果在刘备手里,结果也显而易见了!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4. 如果汉献帝落到刘备手中,会有怎样的结局?只有这3种可能

  东汉末年,在奸臣董卓被杀后,王允等人没有及时招降董卓旧部,李傕、郭汜带兵攻入长安。公元195年,李傕与郭汜因相互猜忌发生内讧,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保护下逃离长安。袁绍和曹操都得到此消息,而袁绍则认为自己兵强马壮,汉献帝对他来说可有可无,甚至会成为累赘,据放弃了迎接皇帝的打算。 
  
  
  就在这时候,曹营中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多数大臣都反对迎接汉献帝,唯独谋臣荀彧力排众议,并向曹操阐述了汉献帝的重要性。最终,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派人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从此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汉献帝不满曹操大权独揽,更不想做一个傀儡皇帝,奈何他有心无力。
  
   
  
  虽然曹操把皇帝架空,但他却没有篡位称帝的想法,除了不给汉献帝权力外,对他还算不错,并先后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曹操去世后,次子曹丕继承了王位,他的也想比父亲要大,很快就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则坐上了皇位,这也标志着东汉的灭亡。  
  曹丕登基后,并没有把汉献帝杀掉,而是将他封为上阳公,并允许他在自己的封地建立宗庙,以供奉历代皇帝。另外,曹丕还说道:“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尽管世人都知道曹丕的话太假,但他却没下毒手,汉献帝刘协得以善终,这对于亡国之君来说,算得上一个不错的结局。
  
  
  编草鞋出身的刘备,自称汉皇室后裔,并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多次讨伐曹操,大骂曹操为汉贼。许多人就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汉献帝没有被曹操所掌控,而是落到了刘备手中,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能不能善终呢?”针对此问题,只有以下3种可能。
  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而不是傀儡
  假如刘备所做的一切,真的是想匡扶汉室,他会不竭余力地辅佐汉献帝,而不是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若真是如此,刘备只是一个臣子,打下的地盘也都属于汉献帝的,汉献帝则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而不是傀儡,对于他个人来说,此结局堪称完美。但是,胸怀大志的刘备,真的会心甘情愿地交权吗?这种可能性极小。
  
  
  二、表面上备受尊重,实际上却会被刘备架空,依然是个傀儡皇帝
  虽然刘协乃大汉的皇帝,但汉室早已名存实亡,各地诸侯拥兵自立。而刘备从白手起家,一步步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兵马,手下的文臣武将都听从于他的指挥,怎能轻易将大权交给他人。所以,即使汉献帝投奔了刘皇叔,也会被架空,跟在曹营没有区别,不可能掌握任何实权。
  
  
  三、会被刘备秘密杀掉
  有人说,这是一种阴谋论,甚至是对刘皇叔的污蔑,他肯定不会杀掉汉献帝的。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曹丕废帝自立不久,刘备就在成都登基称帝,建立的蜀汉政权。按照实际情况,汉献帝还没有死,刘备居然敢公然称帝,这就暴露了他的野心。更奇怪的是,刘备知道天下人会指责他的行为,就听信了汉献帝被杀的谣言,假惺惺地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
  
  
  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当时刘备肯定在魏国安插了不少间谍,明知汉献帝活的好好的,却非要说他已死,只有这样他称帝才合情合理,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假如汉献帝在刘备手中,就会成为刘备称帝最大的障碍,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秘密杀掉,刘备会上演一场伤心欲绝的哭戏,然后在大臣的拥立下登基称帝。
  对于这三种推测,你认为哪一种最有可能发生呢?
  
   
   

5. 刘备是一直解救汉献帝,还是在利用汉献帝?

刘备看似在解救汉献帝,其实他一直都在利用汉献帝。当时的汉献帝血气方刚,并不想做一个傀儡,他也不想断送大好的江山。为了拿回自己作为一个皇帝的尊严,所以他就召见了自己的岳丈,然后赐给岳丈一条衣带,里面藏着密诏,而他的岳丈就找刘备来密谋诛杀曹操,刘备也答应参与密谋。即使他答应了下来,但是他并没有付出行动。因为他在曹操身边待了一年多,而且他也看到了曹操的狡诈多疑,也知道这个人未来会是自己的对手。
清醒的刘备所以他知道无论是为了大汉的江山,还是为了以后的事业,他都要把曹操给除掉。而且在他想要除掉曹操的时候,他也看到了两个人的实力悬殊,所以他只能够等待机会。有一次曹操带着人去打猎,而刘备也在这其中,后来关羽发现这个时候可以杀曹操,但是刘备非常的清醒。他知道如果这个时候动手很难善后,因为曹操被杀的话,曹操手下的人一定会大开杀戒。而后不仅仅是刘备三兄弟要被杀,就连皇帝有可能都逃不了。
创立根据地而且最后这些人如果把杀了皇帝的罪名安到自己的身上,那么不仅会玉石俱焚,更重要的是还会得一个千古骂名,刘备并不想背这个锅。后来在刘备逃脱了曹操的控制之后,他和汉献帝也是越走越远。刘备开始打仗,创立自己的根基地,并没有想起要去解救汉献帝。
利益纠葛他也一直都想像曹丕一样称帝,也可以看到刘备从始至终都在利用汉献帝。他并没有想真正的去解救汉献帝,如果没有利益纠葛的话,相信他连答应汉献帝都不会。毕竟在那个乱世中,无论是谁都有想要当皇帝的言行,刘备是这样,曹操也是这样。

刘备是一直解救汉献帝,还是在利用汉献帝?

6.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话说献帝历经千辛万苦,真的逃出了京都,并且到了刘备集团。那他可有点惨!刚脱虎口又入狼窝。献帝肯定会为他此举而抱憾终身,最终死不瞑目。
在献帝眼中,刘备是他的皇叔,是他唯一的一股外援势力,是汉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跋山涉水,不辞千里,找到了刘备。他以为自己终于脱离了虎口,他以为刘备会拥戴他,前方的路途应该是一片光明的,该是他享受真正的帝王生活的时候了。

所以他满怀着期望……
俗话说“期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到了刘备集团,他真的能够如愿以偿吗?
到头来,迎接他的恐怕是期望落空吧!这种满怀期望而又落空的感觉,就好比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被牛头马面摁在油锅里炸,赶在刀山火海中滚。痛不可言。
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倒成了火上浇油。这种强大的落差感,会让献帝彻底地失望,从此万念俱灰,心灰意冷,郁郁寡欢。

最终死不瞑目。
曹孙刘三家中,刘备的野心是最大的。曹操起初,是想做治世之能臣。
比如诸侯割据之前,曹操举孝廉,尽职尽责的为汉庭效力,期间秉公执法,即便大宦官蹇硕的叔叔犯了法,那也是没情面可讲。
比如董卓专权的时候,一心想拉拢曹操,曹操并不给面子,他第一个逃出了洛阳,并且起兵讨伐董卓。
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曹操也是尽心尽力。其他的诸侯都在争权利、争地盘,他们不敢真的去把献帝接出来,因为众诸侯都有野心。唯独曹操,率仅有的几千部众去追赶董卓,几乎全军覆没。

回到酸枣后,曹操满怀热情的给联盟军出谋划策,建议诸军各据要地,然后向武关进军,围困董卓。但这些诸侯们,名义上讨伐国贼,实则各怀鬼胎,明争暗斗。没人愿意跟随曹操去剿灭董卓,迎接献帝。联盟最终不欢而散。
曹操的野心,始于位高权重之后……
孙权不必多说,有贼心没贼胆。自从周瑜病逝之后,江东的基本国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自保为主。
再看刘备
在孩童时代,刘备就凸显了自己的野心。三国志原文如下: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从小,他就立下了如此宏图伟志,长大必定要乘此羽葆盖车。他的帝王梦,始于孩童,根深蒂固。

在投靠刘表期间,刘备收了一个义子,是长沙郡一刘姓人家的外甥,名叫刘封。后来刘备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叫刘禅、刘永、刘理,连在一起就是“封禅永理”。
这个“封禅”在古代,指的就是祭祀天地,但不指平头百姓的祭祀仪式,唯一有资格举行封禅仪式的,只有一国之君王。当年齐桓公称霸时期,打算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但被齐相管仲极力劝阻。最终齐桓公放弃了封禅的妄想。
而且这不是一般的皇帝能举行的仪式,必须要能力出众,贡献突出。自秦始皇封禅之后,举行过泰山封禅仪式的,只有六位帝王,其中包括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武则天一人封禅了嵩山。
简单的说,“封禅仪式”的意义,是指历代君王登上天下最高的泰山,祭拜过天帝之后,才算是顺天应命。也就是“名正言顺”。

而“永理”二字,永即代表永远、永恒,刘备也希望自己的刘姓天下可以万世传承下去,就像秦始皇当年的传之万世一样。
然后“理”,指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天道”。即顺应天道。
他不仅希望自己能够顺天应命,统一天下登基称帝。他更希望他的刘家基业永葆和平,子孙后代世代相传。世世代代皆顺天应道。
刘备的“封禅永理”四个字,彻底的暴露了他的野心,他的野心比曹操更甚,甚至比秦始皇的秦万世还要恐怖。
汉献帝落入刘备手中,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曹魏,至少可以有锦衣玉食,香车美人,门面上他还是皇帝。只要他不挣扎,曹操一般不会去找他的麻烦,甚至还要对他毕恭毕敬。即便后来曹丕逼迫其退位,也仍然让他保有了天子礼仪,封为“山阳公”,永享富贵。退位十四年后,落得个寿终正寝。
刘备会这么对他吗?可别忘了,刘备是以“仁义”视天下的。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逼迫天子退位”。献帝到了他这里,倒成了烫手的山芋。
天知道他会用什么办法去对付献帝?

7.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汉献帝在曹操手里还能得一个善终,如果他要是真投靠刘备的话,要么半路必死于“意外”,要么被刘备以其他借口杀掉(比如说冒充天子)
刘备这个大枭雄,在下黑手方面不比曹操差。

1.为什么刘备不能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靠着拥有汉献帝这个吉祥物,打着天子的旗号,没少干那种公权私用的事,有了汉献帝这个好玩意,谁敢不服,曹操就必称奉天子命,行国家令,吊民伐罪,不亦乐乎。
那刘备能不能也这么干呢?他真不行。
首先他毕竟顶着一个皇叔的称号,汉献帝已经被曹操欺负成那样了,你一个皇叔如果还写天子一令诸侯,那你跟曹操有啥区别?
其次刘备是以仁义二字立于世间的。如果他真打算跟曹操学。苦心经营的名声就会毁于一旦。他没那么傻。

2.那刘备会不会真的将汉献帝迎到自己的地盘呢?答案是不可能。
东汉末年的乱世,每一位枭雄人物想都是建立自己的霸业,谁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得到的成果,被人摘了桃子。
我们应该还记得曹丕在逼迫汉献帝禅让之后,刘备马上借口汉献帝给被人杀了。急不可待的登基为帝了。
事实上,天下人都知道汉献帝只是被囚禁。就刘备假装不知道。装的。

3.刘备会怎样对待汉献帝?
刘备肯定不会让汉献帝活着到他身边的,毕竟人家是正统皇帝,汉献帝一来,刘备身上的遮羞布就挡不住了。
一山还难容二虎,何况二龙。所以刘备不会允许汉献帝在蜀国的存在。他可能会学项羽杀楚怀王熊心的办法,来个沉江而死,然后将这个黑帽子扣给曹丕。
引起大家的同情后,再联合吴国一起干点啥。(如果不给关二爷报仇的话)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魏国统一三国的时间会延后。
但这与那死去的汉献帝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8. 刘备在汉中之战,有哪些损失还觉得特别丢脸?

三国史是中国古代非常精彩的一段历史,那是一个谋臣武将云集的时代,巅峰武将之间的对决,顶级谋士之间的博弈。三国史是一段由名将谋臣共同描绘出的一段精彩故事,每一场战役都有其看点。三国时期曾有十次改变历史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之战等。此次要介绍的战役便是这十大战役之一的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是汉末时期,刘备与曹操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争,此战从公元217年发起,直至公元219年结束,持续将近两年的时间。曾有史学家对汉中之战进行评价,认为这一场战役乃是汉末至三国时期最“豪华”的战争,此战由一系列的战役组成,并且名将云集。刘备阵营派出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黄权、法正等武将谋士;曹操阵营则有夏侯渊、曹真、曹休、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人。
无论汉中之战的过程及结果如何,仅从刘备和曹操双方的阵营来看,便可以称此战是汉末至三国时期最豪华的战争。汉中之战可以说改变了当时的格局,刘备经过此战后占据汉中,并且领土得到扩张,为他称王打下了基础。汉中之战以刘备胜,曹操败而告终,可刘备胜得并非不是让人那么满意,反而说出来挺丢脸的。


汉中之战持续时间将近两年之久,短时间的战役往往比的是军队的整体素质,而长时间的攻坚战则拼的是综合国力。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之间便是国力的比拼,起初秦将王龁与赵将廉颇对阵,廉颇主张以守为攻,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军自然会退兵,可后来双方一直僵持,拼到最后连士兵的粮草都供应不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发生的汉中之战也是如此,两军对垒,最终还要看谁最先露出破绽。
根据汉中之战的战争结果显示,曹操折损了大将夏侯渊和益州刺史赵顒等人,其中兵力的损失也非常大。那么,刘备有哪些损失呢?刘备虽然在汉中击败了曹操,可是他自身也是伤亡惨重。长时间发动战争,劳民伤财,并且损兵折将。战争初期,刘备可谓是屡战屡败,后来在定军山才找回面子。其实,刘备损失的武将是非常多的,只不过很多人被盖住了光芒。


刘备阵营损失了将领吴兰、雷铜、任夔等。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数人只知道“五虎将”、“五子良将”、“飞将军吕布”等名将,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很多实力比较强的武将。雷铜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刘备占领益州后将其收至麾下,他勇猛无比,汉中之战时败于名将张郃。吴兰也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在军中乃是副将。根据《三国志·曹休传》中的记载,雷铜与吴兰之败,主要还是因为刘备在战略指挥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任夔是马超军中先锋,也是勇不可当,却被曹洪斩于马下。刘备指挥三军,直接损失了三员将领,虽说他们都没有什么名气,但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他们基本上都是刘璋旧部,却因为错误的指挥而丧命,死得毫无价值。除武将阵亡外,刘备阵营损失的兵力不在少数,虽说历史上并无汉中之战曹刘双方的兵力损耗,但从前期的作战和后期的对峙来看,刘备所折损的兵力也是非常多的。
根据《三国志·徐晃传》中的记载:“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并且刘备前线兵力根本不足,已经出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即便是后来赢得了战争,可他无颜面对益州军民,说起来太丢脸。战争结束时,曹操虽然战败,但他把汉中可控制的范围内的百姓全部迁走,在古代时期,空城毫无用处,百姓才是他们生存的根基。


无论刘备能否赢下汉中之战,他所需要承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或许他是有资格当皇帝的,却不一定是最适合指挥三军的人物。不能因为战争最终胜利,而忽略刘备的错误指挥。说起这些,其实也还挺丢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