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F财富共读《反溺爱》第三课:如何给孩子零用钱?

2024-05-19 18:45

1. 小F财富共读《反溺爱》第三课:如何给孩子零用钱?

阅读日期:24-28.04.2021
  
 阅读版本:2019-03
  
 阅读进度:微信读书 如何给孩子零用钱?
  
 1)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他方式习得的技能。对孩子的人生来说,这时候的孩子正处在一个风险较低的时期,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
  
 2)“给孩子零用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他们的耐心”学会延迟满足,是妥善使用金钱的关键。
  
 3)现代生活的便利,意味着孩子们经历更少的共用和等待。大部分孩子都不必再拿着胶片去冲洗照片就可以看到拍照的效果。但是当孩子还小、没有信用卡时,存一笔钱去完成一件大事或购买一个有趣的东西,仍然需要等待。
  
 4)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比起孩子的社会阶层或智商,自我控制程度更能用来预测他们的财务状况。
  
 5)零用钱应该有自己的用途,不该是一种工资,而是一种教育工具。从开始发零用钱开始,零用钱每年都会增加,家长可借此增加孩子的责任感,而这个工具也会变得更好用、更有说服力。
  
 6)培养孩子就是父母的职责,父母应该尽可能不浪费任何机会,让孩子积累使用金钱的经验,成为一个可以妥善使用金钱的人。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练习,孩子就能克制自己,避免麻烦,把钱用在能让他们感到开心的事物上。
  
 最晚是一年级,早一点开始也无妨。如果孩子会算数了,会问钱从哪里来或是什么东西多少钱这种问题,那就是开始的时机。
  
 金额必须刚好可以让他们买到想要的东西,但不要多到让他们不必为选择而烦恼。要让孩子亲眼看到钱在增加,并且必须为实现某个目标而努力。
  
 系统存零用钱方法:零用钱分三份,放在三个透明塑料罐子里,这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与储蓄。
  
 1)消费的罐子:主要用于偶尔的冲动性购物。
  
 2)捐款的罐子:要让年龄小的孩子理解捐献,就要谈分享。
  
 捐献也能培养耐心,即使是年龄小的孩子,也知道在罐子里放的钱越多,能帮助的人越多。
  
 把罐子装满再捐出去,孩子就会有一种目标实现的真实感。
  
 经常参与义工活动的家庭,也可以跟孩子谈谈做义工,因为捐钱不是捐献的唯一方式。
  
 3)储蓄的罐子:把存钱当成一件必要的事,也可以是一件有趣、让人激动的事。
  
  这是一种预算精神,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 
  
 - 有些钱可以直接花掉
  
 - 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
  
 - 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
  
 【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
  
 1)用什么东西装钱?
  
 最好避免使用陶质或金属材质的罐子,因为我们希望孩子能看到罐子里的钱,也希望孩子可以看到钱越放越多。用来装谷物早餐的透明塑料箱最好用,还可以和孩子一起DIY那些箱子。
  
 2)要放进罐子里的钱,必须在每周分配零用钱的当天准备好,不要拖延
  
 3)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所以任何存钱目标,都应该在短期即可完成。目标设定得越合适,实现的可能性越大。
  
 4)把目标变得具体,将孩子想要的东西拍成照片或画成一张图,剪成合适大小贴在罐子上让孩子看见,这么做对孩子也很有用。
  
 「建议」:
  
 一开始,在每个罐子中都固定放入等额的零钱,可以让事情变得更简单。或者采用单一而没有变化的分配方式,例如:每周在消费罐与捐献罐分别放入2元,在储蓄罐放入4元。几年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如何分配。
  
 1)家长在家里应该让孩子做各种家务。而且孩子承担家务的理由应该和我们一样——因为这些事必须做,而不是为了得报酬。如果家长在家里忙东忙西也没人给钱,为什么孩子可以拿钱?家务就是家里的每个人都要做的、让家庭生活可以顺利转运的事。
  
 2)如果孩子没有及时做好家务,可以取消原本承诺给孩子的好处,例如开新车。在各种方法中,不应该包括用金钱来奖赏,因为它只是一种学习工具。
  
 3)让孩子学习适当的工作伦理,是很好的想法,但家长可以用难度更大、不那么寻常的任务,比如那些如果不找孩子也可能会找其他人来做的事,来教他们理解应有的工作伦理。
  
 即使想让孩子知道老板是如何评估工作表现的,也不适合用家务来练习,因为他们将来不大可能为父母工作。家长不如让他们在打工时从真正的老板那里学习这些。
  
 1)带孩子开银行账户最好是在13岁以后。如果把孩子的零用钱放在银行,存款的结余就会变得抽象,孩子也无法感受到把钱装满罐子的喜悦。
  
 2)借记卡帮助人们坚持在预算内消费。不要给孩子使用信用卡。
  
 1)父母的疑问:我们真正想让孩子买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应该禁止孩子的哪些消费?可以用一对概念去判断:需要与想要。
  
 “需要”:我们需要吃饭、需要穿衣服、需要睡在房子里;如果生病,就需要看医生;如果爸爸或妈妈不在家,还需要保姆或课后托管班。大部分家庭都认为,为了孩子的大学学费与自己的退休金,存款也是需要的。有很多家长会觉得汽车是需要的,另外像书籍、慈善捐献或税款,也都是需要的。
  
 “想要”:需要以外的所有事物,例如偶尔的享乐、健身器械、玩具、短程旅行或度假。
  
 我们可以对孩子解释,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但我们无法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或是无法一次就满足所有愿望。
  
 2)刚开始给孩子零用钱时,让孩子自己写出“需要”与“想要”的清单,看看孩子会写出什么,对理解这两个概念也很有帮助。与孩子一起讨论及列出属於他的「想要与需要清单」:左边一栏是「我想要,但其实我不需要的东西」,右边一栏是「我在生活上所需要的东西」。
  
 3)让孩子认清“需要”与“想要”的界限
  
 ·设计一条“需要”与“想要”的水平线。在纸上画一条水平线给孩子看,水平线的一端是“需要”,另一端是“想要”。
  
 ·我们必须再画一条垂直线,与水平线两端之间的某个地方相交。位于垂直线左侧的是“需要”的东西,右侧是“想要”的,这条线则是参考值,代表家长愿意为孩子花多少钱。
  
 ·如果理解了这条界限,等孩子们进入中学,就能自己处理所有服饰的预算。
  
 4)家长也必须列出禁止孩子购买的物品清单,这份清单会随着时间改变,因为孩子也许会有新的兴趣,或商家又开发出各种不恰当的消费方式来满足孩子。
  
 书中作者分享了,一些家长禁止孩子购买的物品清单,在此提供给大家参考。这些物品包括:芭比娃娃、糖果、耐克精英系列的短袜、狗、仓鼠、暴走鞋、游戏装备、苹果手机、更多的乐高、摩托车、Oakley太阳镜、小折刀、上托型胸罩、文身、蹦床、暴力电子游戏
  
 父母可以让孩子写出一篇短论文,解释为什么要买。和孩子坐下来,一起算出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基本款要花多少钱。
  
 孩子需要基本款的手机,但智能手机只能算是“想要”,因此孩子就应该自己付钱购买,包括每个月的通话费。
  
 当汽车只是“想要”而非“需要”时,就会有三个问题要考虑:
  
 首先,如果孩子是用打工赚的钱支付部分或全部费用,家长就必须限制孩子的打工时间,以免耽误学习;
  
 其次,除了汽车本身的费用,还要决定由谁来支付保险、汽油与维修的开销;
  
 最后,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车型,但安全方面一定要符合最基本的标准。
  
 这一章的内容太实用了,我想它可以给大部分的家长解惑关于零花钱的问题。内容非常的具体详细。
  
 1、零用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工具,培养孩子们的耐心,习惯于延迟满足。这样长大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财务,把钱花在美好的事物上。让孩子们理解需要和想要的界限。这会帮助他们处理自己未来的预算。
  
 2、这些方法里,让我最受益的一点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告诉孩子们在做基本的家务时,不会赚到钱;但如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可以赚到钱。让孩子们知道,把一件事做得很好,是很有乐趣的。长大后可以她们可以靠有创意的想法赚钱,而不是靠把事情做好的能力。锻炼她们以创业家的精神来思考。未来不管他们做什么,这种思考方式都会让他们脱颖而出。”
  
 1、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零钱罐,重新讨论零用钱的金额
  
 2、设置好零用钱的分配比例
  
 3、让孩子们列出自己的需要和想要清单
  
 4、制定零用钱的使用规则

小F财富共读《反溺爱》第三课:如何给孩子零用钱?

2. 《反溺爱》读书笔记(一)

谈钱就是在谈价值观。为了养出正直与善良的孩子,我们必须敞开心胸畅谈这些话题。
  
 第1课,为什么要和孩子谈钱?
  
  
 谈钱不是问题,不谈才是问题。
  
  
 为什么那个人在等红灯的时候跟我们要钱?为什么我们不把多余的房子送给没房子的人?为什么我们家没有两栋房子,妈妈赚的钱比爸爸少吗?我们穷吗?穿不起好衣服的人是不是很懒惰?如果你失业的话,我们是不是就没钱花了?
  
  
 我们在任何时刻对金钱所做的任何决定,以及所得多寡,都会伴随大量的情绪,例如我们对买得起的东西,通常会感到自豪,喜悦与兴奋,反之则会感到困扰,羞愧,尴尬与羡慕。
  
  
 不谈钱就不会用钱。钱很重要,谈钱更重要。对我们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这么做完全不负责任,也是对年龄的公然歧视,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每天都会听到:雅各布,你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你是未来的主人翁,但如果你们现在不交给我们有关金钱的智慧,我们要怎么成为国家的未来,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未来?雅各布是一个高二学生。
  
  
 不想宠坏孩子,就要好好谈钱。我问过身边每个当父母的人,你觉得别人在描述自己的孩子时,最糟糕的词是什么?意外的是很多人马上就会说出说出宠坏这个词,我也经常听到刻薄残忍,种族歧视,暴力等词,但是都不如宠坏出现的次数多,和刻薄,愚笨,平庸不一样,宠坏代表家长的行为影响到了孩子的人格发展,因为孩子是被谁宠坏的呢?就是家长呀,无论多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小时候还是会乱叫乱丢东西或对小动物残忍,但孩子绝对不是一生下来就被宠坏了的,他们刚出生时都是天真无邪的小婴儿,所以宠坏绝对是家长造成的。
  
  
 被宠坏的孩子有4个主要共通点,但不一定同时出现,他们分别为一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二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三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四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事实上宠坏一个孩子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在被宠坏孩子的共通点中,前三点不用花半毛钱,就连第4点,即使家里不太有钱,但如果有很多亲戚溺爱这个孩子,孩子也可能拥有很多个人物品,现在的孩子几乎都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就连身为中产阶层与工薪阶层的父母,也担心孩子会信奉物质主义,误以为一切都是他应得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4个共通点,我另外整理出一系列与宠坏的反面最接近的品质,将这些有关价值观、美德与品性的品质加起来,就能定义出一个务实又正派的孩子,也是每位父母最想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是好奇、耐心、慷慨还是有毅力,我发现每个特质都可以用金钱观来培养,而我搜集的那些让家长家长哑口无言的越来越多的刁钻问题,答案也都和这些物质有关,比如如果你不能快点找到工作,我们就要搬家了吗?为什么叔叔和婶婶住的房子那么大?
  
  
 我们不该认为谈钱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或谈钱是不礼貌不恰当的,为了培养出正直、善良的孩子,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敞开心胸畅谈这些话题。
  
  
 谈钱就是谈价值观
  
  
 反溺爱是我们这一代父母的育儿宣言,更是对孩子的一个承诺,我们期许他们比我们更会管理金钱,也会给他们必要的工具,让他们避开至今仍困扰着许多成年人的财务陷阱,本书也是一套育儿架构,我会给出务实的孩子应该具有的良好财务习惯,这些习惯将体现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感,我想强调的是金钱是中立的,而且还能作为教育的工具,哪怕只是1美元,如果家长使用得当,也可以给孩子灌输我们希望他们秉持的价值观,好奇、耐心、节俭、节制、慷慨、毅力、拥有自己的观点,这些品质并不专属于任何地区、种族或宗教,只要家长好好指导,每个孩子都能培养出这些品质,少部分孩子已经准备好应对自己的财务生活,但大部分孩子还不清楚自己长大后会有多少财富,我们要留意的是,无论一个人的财务状况如何,他的金钱观都不会改变。
  
  
 反溺爱也是一份详尽的行动计划,可以帮助家长处理许多日常问题:包括牙先零用钱,家务,慈善捐款,储蓄,生日,度假,手机 银行账户,衣服,汽车,打工,大学学费等。从孩子坐婴儿车开始,直到上大学为止,以下这些都是家长面对孩子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些什么?想要和需要的界限在哪里?多少钱算太多?多少钱才够?
  
  
 我会不时提醒家长:孩子通常是因为好奇才提出这些问题的,他们的问题多半都很敏感,但最圆满的答案却不见得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本书将详细说明如何能够既不说谎,又能满足孩子对信息的渴望,而这些信息可能是有关父母赚多少钱,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拥有更多东西等问题的根源所在。
  
  
 最后我希望帮助大家认识到:每个有关金钱的问题都与价值观有关:零用钱与耐心有关,捐献与慷慨有关,工作与毅力有关,在想要和需要之间妥协或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与节俭及精明有关。把这些问题都谈过一遍,对培养孩子的洞察力也很有帮助。孩子会知道自己家为什么比大多数人富有,或为什么无法比同龄人拥有更多,只要对拥有的事物心怀感恩,愿意与别人分享,在让自己最快乐的事物上理智消费,不管孩子比别人拥有的多还是少,都不需要感到羞愧,这对孩子来说就是金科玉律,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一样。

3. 《反溺爱》读书笔记(第5课)

第5课      如何不让孩子重视物质
  
 这一章给我启发思考的语句有:
  
 布拉姆森.杜威的父亲营一家小型批发公司尽管有很多钱,但他父亲过度节俭的作风,给杜威的成长没有带来太多的指引,导致成年后的他,在扶养下一代时,心里有一些阴影。因为通常小时候想花钱,却老是被父母拒绝的孩子,长大后就很难对自己的孩子说不,不断被拒绝而且没办法做想做的事,是很痛苦的回忆,特别是父母有能力提供更多却不去做的时候。
  
 思考:我们小时候的经历,如果当时家庭贫困父母没办法满足自己的要求,那么将来面对我们下一代的时候,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会不知不觉地放松对他们的物质要求,孩子想要买什么,尽管物质条件不允许,,但也不忍心拒绝孩子的要求,内心会纵容他们的物质需求。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消费标准,家长要适时对孩子说“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越来越高,现在孩子们所接触到的商品或者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对上世纪50-60年代生活中的爷爷奶奶们,会感到很震惊。
  
 比如5岁孩子会拥有五六百元的平衡车、无人机玩具、电话手表等高科技产品,父母不忍心拒绝孩子的要求,其实家长有点过度消费,溺爱孩子了!即使父母有钱,也不能无节制地为孩子消费, 对孩子来说,让他们学会养成延迟满足的习惯,学会为渴望的事物等待, 因为长大之后,他们不可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对真正值得拥有的东西,或者值得去做的事儿,父母才为孩子掏钱去买。
  
 父母不能过分纵容孩子的物质需求,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尽可能的采取任何方法,让孩子不至于养成物质主义的心态。
  
 
                                          
 选择有趣或更特别的方式庆祝
  
 有时候,不是花钱越多,会更多面子。或者说更有仪式感。可以选择有趣的或更特别的方式庆祝。
  
 前年我们班的学生冯朝旭,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在他生日的时候,为了满足自己读书的愿望,于是请求妈妈今年生日不用买生日蛋糕了,省下买生日蛋糕的钱,为他买书书,妈妈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在他生日那天,妈妈给他买了6本书,送给了他。尽管没有吃到香甜可口的生日蛋糕,但是对于他来说,得到自己喜欢阅读的书,更令他高兴万分。
  
 家长花钱越多,孩子越有压力
  
 对于那些听话懂事的孩子,或者家庭本来不富裕、为父母着想的孩子,是不会让父母为自己而过度花钱的,父母花钱越多,孩子会更有压力。他们不想让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在经济上有太大的压力。
  
 改变孩子对物质的看法
  
 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为了改变孩子认为金钱至上的崇尚物质的观点,家长们要想方设法改变孩子对物质的看法,金钱不是万能的,买物品时不要认为价格最贵的东西,一定要买到才罢手。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反溺爱》读书笔记(第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