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财成功的主因不只是洞察力?找出巴菲特没做过的5件事

2024-05-17 05:36

1. 金融|理财成功的主因不只是洞察力?找出巴菲特没做过的5件事

  致富是一回事。守财却是另一回事。如果我必须用几个字来总结  成功的理财法,那就是「活下去」。   
    正如我们会在第六章读到的,所有成功公开上市的企业中,有四O%的企业股票价值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平均而言,《富比世》四百大富豪榜每十年的汰换率大约是二O%,原因却与死亡或将财富转移给其他家族成员无关。 
    资本主义很难。不过会发生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致富和守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 
    想要致富就得冒险,还得保持乐观,勇于踏出舒适圈。但是守财需要与冒险相反的技能,你得保持谦卑,还要担忧很快就会失去你所获得的一切。守财必须节俭,并且接受你的成功至少有部分得归功于运气,所以不能仰赖过往的成功经验,重复使用相同的方法。 
    美国访谈节目主持人查理・罗斯(Charlie Rose)曾经问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亿万富豪合伙人麦可・莫里兹(Michael Moritz),为何红杉资本可以如此成功。莫里兹提到「持久」,并指出有些创投公司的成功只能维持五年或十年,但红杉资本却可以屹立不摇四十年。罗斯问到为什么会这样: 
    莫里兹:我想我们总是害怕有一天会遭到市场淘汰。 
    罗斯:真的吗?所以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唯有偏执狂得以幸存? 
    莫里兹:这句话里有很多真理……我们假设明天不会像昨天一样;我们不能戴着胜利的光环留在原地;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我们不能假设昨天的成功也能转化成明日的好运。 
    这里要再次强调,请活下去。造成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成长」、「智力」或「洞察力」,而是长久坚持、不轻易离开或被迫放弃。这种能力才应该是你的策略基石,无论是用来投资、发展职业生涯或开创事业。 
    求生心态对理财如此重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明显:很少有哪个东西的收益大到值得让你放弃生命。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在第四章学到的,复利是违反直觉的数学。唯有让资产年复一年的成长,复利才会发挥效果。这就像是在种橡树:只种一年看不出显著的成长,但十年后就可以看到有意义的变化,五十年后则可以创造出绝对非比寻常的成果。 
    但是,想获得并保有这种非凡的成长果实,就得熬过所有不可预测的波澜起伏。这是人人终其一 生都无可避免会经历的过程。我们可以花几年搞清楚巴菲特如何赚到他的投资报酬:他如何找出最好的企业、最便宜的股票与最顶尖的经营团队。这样做很困难,但有个稍微容易、但一样重要的做法,那就是找出他没做过哪些事情。 
         他没有背负债务。他一生历经过十四次经济衰退,但他都没有惊惶失措的抛售股票。他没有败坏自己的商业声誉。他没有死守某一套策略、某一种世界观或某一股过时的趋势。他没有依靠别人的钱投资(他透过一家公开上市公司管理投资业务,意味着投资人无法抽回资金)。他没有让自己过劳,以致于得离职或退休。   
    他只是活下来。活下来使他长寿,而长寿意味着他可以从十岁开始持续投资,直到八十九岁仍未间断,这让复利施展令人赞叹的奇迹。当我们描述他的成功时,那才是最重要的重点。 
    为了让你理解我的意思,你必须听听瑞克・盖林(Rick Guerin)的故事。你可能听过华伦・巴菲特和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这对投资双人组,但四十年前,这个小组还有第三名成员,那就是瑞克・盖林。 
       巴菲特、蒙格与盖林总是一起投资,也一起拜访企业经理人。后来,在与巴菲特和蒙格有关的成功事迹中,盖林却像是消失了一样。投资人莫尼斯・帕波莱(Mohnish Pabrai)有一次问巴菲特:盖林出了什么事? 
    莫尼斯回忆道:(巴菲特说:)「查理和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们会变成超级富豪。我们都不急着致富,因为我们知道总有一天会成真。盖林和我们一样聪明,但他太心急了。」 
    事情发生在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的景气寒冬,盖林用保证金贷款借钱融资,当时股市在两年内重挫近七O%,他因此接获保证金补缴通知。盖林将名下的波克夏(Berkshire)股票卖给巴菲特。不过巴菲特实际上是说:「我买了盖林的波克夏股票。」以一股不到四十美元买进。盖林是因为借钱融资而被迫卖出股票。 
    巴菲特、蒙格和盖林同样具备致富技能,但是巴菲特与蒙格还拥有守财的技能,而且随着年岁增长,这项技能显得更重要。纳西姆・塔雷伯(Nassim Taleb)曾经这样说:「具备『优势条件』与求生能力是两件不同的事:前者需要依附后者而生。你得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破坏求生的能力。 
    《致富心态:关于财富、贪婪与幸福的20 堂理财课》 
        

金融|理财成功的主因不只是洞察力?找出巴菲特没做过的5件事

2. 为什么巴菲特建议人们趁早开始投资理财?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在50岁之前,其实财富并没有多少,连1个亿这样的小目标都没达到,但是,他在50岁之后,财富却得到了大量的聚集,所拥有的财富达到了几千亿美元。有人问巴菲特他财富增长的秘诀是什么,巴菲特说,秘诀就是投资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而且应该把个人50%的资金投入到股市。那么,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真的应该趁早开始投资理财,而且还要把50%的个人资金投入到股市中吗?


01 养老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越早投资将成为必然巴菲特所说的话,在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知道了现在一个人养老所需要多少钱,那么也就不会奇怪为何需要趁早开始投资了。现在新生人口出生率下降,传统养老的方式,是工作的上班族,缴纳养老金,来养活当前的老人。简单说,就是80、90后缴纳的养老金,给当前的50后退休老人们用;而80后、90后退休的时候,可能就是2020、2030后缴纳的养老金来养活。但是现在看到的趋势,是80后、90后人口是最多的,00后比90后少,10后比00后少。那很有可能20后也比10后少。原来是3个工作人口养活一个老人,可能未来就是1-2个工作人口,养活一个老人。那压力可想而知。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个人养老需要多少钱?之前,某宝和某基金公司,做过一个问卷:觉得攒够多少钱,可以满足自己退休养老的生活呢?大部分人,给出来的数字,平均数是150万。那150万够不够呢?答案是只够三线城市的开销,比如某三线城市,城镇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40000元。那150万如果做好投资理财,每年从收益提取5至7万,勉强覆盖普通人的开销,但是如果换成北上广深等一线或二线城市,那就不太够了,因为消费水平更高。


所以,在现在这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养老还得靠自己的背景下,尽早投资将会成为未来财富增值的必然,这里的尽早投资,并不完全指金融投资,还包括自我投资。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一辈子也没有实现过什么大富大贵,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危机意识,而且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投资思维。如果能更早的开始投资,尽早地掌握投资技巧,才可以让你和你的家庭资产,更早的走上复利增值的路线。

3. 多数人都能读懂巴菲特的投资秘诀,为何却极少有人能做到?

知易行难,道理能懂的人,未必有资源,未必有时机,未必有心智。所以,我们知道的只有巴菲特,而非读懂巴菲特投资秘诀的甲乙丙。
1、不是人人都能够有巴菲特资源。
巴菲特11岁的时候,就买了人生第一支股票,我们11岁的时候在干嘛呢?可能还在玩泥巴吧,可能连买股票的钱都没有吧,更不要说未满十八岁就能够买股票了。而这跟他的家庭有关。巴菲特的父辈经营着奥马哈最大的百货公司,他的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家庭背景很好,从小就在好的环境成长,在好的学校上学。
所以他有足够的资源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在股市里试水,并成长起来。

2、不是人人都能遇到好时机。
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句子,叫“站在风口上,猪也能起飞”。当时代的巨轮推动着进步的轮船向前的时候,轮船上的人总是能够轻松走得更远。而巴菲特恰好遇到了这样的时代,在美国股市牛市的时候,他积累了两千多万美元,掌管着上亿的资产。当股灾来临前,他又及时隐退变现,避免了巨额的损失。当经济萧条的时候,他又低价买进,低成本获得高价值股票等资产。

以可口可乐的股份为例,1980年,10.96美元的价格买了7%的股份,而到了1985年,可口可乐的股价涨到了51.美元……就这五年,买了的资产翻了5倍的价值……
当然,有资源是前提,毕竟这笔投资就花了一亿多美元……
3、未必人人都能有巴菲特的心智
实际上,巴菲特的投资秘诀并不是天生得来的,他也是从家庭、教师、社会学习,加上个人的思考总结。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并熟悉的,只有巴菲特,而不是他学习的老师或跟他一样懂得道理的人们,因为懂得道理之外,更需要的是做决策的心智。

比如股市繁荣的时候,急流勇退的勇气与果断,可不是谁都拥有的。普通人,哪怕懂得巴菲特的投资秘诀,更多的是成为被割的韭菜……

多数人都能读懂巴菲特的投资秘诀,为何却极少有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