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理财产品如何界定?这三个方法很实用

2024-05-06 08:57

1. 虚假理财产品如何界定?这三个方法很实用

      银行理财是很多人打理闲置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虽然投资预期收益不高,但背靠银行这颗大树,资金的安全性会更有保障,尤其是部分年龄较大的投资者,对银行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不过银行理财也存在风险,例如遭遇虚假理财产品。那么虚假理财产品如何界定呢?
1、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      银监会有明文规定,银行所售理财产品必须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进行登记备案,未登记的理财产品一律不得发售。      登记备案后的产品都具有一个独立的产品登记编码,投资者可凭产品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相关信息。产品信息包含产品名称、登记编码、发行机构、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类型以及风险等级等信息。      如果投资者查询不到某产品的登记编码,或在中国理财网上找不到相关信息,那么极有可能是虚假理财产品。2、拒绝利益诱惑      利益诱惑包括高额投资回报、礼品赠送等,投资预期收益与风险一定是呈正比的,预期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高,不存在天上掉馅饼的可能,因此要理性对待高额回报。      有些银行会赠送大米、食用油等优惠活动,再加上理财经理的游说,年龄稍大的投资者很容易被打动,难免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3、区分银行自销产品和代销产品      银行自销产品的理财合同中会盖有该银行的公章,且在产品购买过程中会进行录像和录音,确保投资者已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和风险,避免出现飞单的情况。      以上关于虚假理财产品如何界定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虚假理财产品如何界定?这三个方法很实用

2. 虚构保险理财产品是否触犯法律

法律分析:虚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的,骗取的金额达到数额较大的,是会构成保险诈骗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3. 虚构保险理财产品是否触犯法律

法律分析:虚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的,骗取的金额达到数额较大的,是会构成保险诈骗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虚构保险理财产品是否触犯法律

4. 虚构保险理财产品是否触犯法律?

法律分析:
虚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的,骗取的金额达到数额较大的,是会构成保险诈骗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5. 假冒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诈骗如何定性

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1,以银行理财产品为诱饵,以骗取他人财物为目的,采取诱骗或欺诈的手段,使受害人上当并骗取受害人钱财的,符合刑法中诈骗罪的特征,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例如:张三为了骗取他人钱财,向周围的人谎称有某种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骗取他人信任后,借代别人购买理财产品为名向他人索要钱财,但并未购买理财产品而是占为己有,张三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
2,借银行理财产品的幌子,销售自身的理财产品的,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构成合同欺诈。例如:某银行柜面向储户A某销售某理财产品,这个产品本身是一种保险,但银行柜面缺隐瞒保险的事实,向储户宣称是银行可存取的理财产品,致使储户出现错误判断购买该保险,实际上柜面的行为就构成了一种合同欺诈,虽然不属于犯罪领域,但其行为明显让储户造成错误判断,储户有权主张解除保险合同。
3,其他情况,即还有一种,就是个别私营金融机构打着银行的幌子,自称出售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却是非法向群众聚拢资金,用于私人机构放债,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即私人以银行的名义并以销售理财产品的名义行集资之实,可能会构成诈骗罪或者非法集资罪等,具体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以上是你提出问题可能涉及到的一些情况,请具体说明实际状况
另外,关于是否触犯刑法的具体定性,需要看实际情况,而不是笼统的说如何如何

假冒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诈骗如何定性

6. 如何避免遭遇银行“假理财”产品?

1.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不等于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风险银行是一个“金融超市”。
现在的银行除了销售自己发行的产品外,也会利用本行渠道、人员销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称之为银行代销产品。
目前常见的银行代销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及国债等。
如果你选择的是银行代销产品,那必须对该产品的发行公司进行查询和了解。
2.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贪婪
通常,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是相对安全,收益较稳定的。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句话永远不过时,安全对应的是低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常规收益在3.4%~4.5%之间,那些动不动就8%、10%收益保证的理财产品,难道您在购买前就没怀疑过?
3.新技能get!识别“真理财”,告别“假理财”
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编码”,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赋予银行理财产品的标识码,就像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
可以通过登录:中国理财网,进行查询。
4.防止“飞单”,银行“双录”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利用银行的营业场所,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
“双录”指“录音、录像”。银监会要求开展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均应实现自有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
在购买银行直销或代销的理财产品时,注意是否有“双录”,销售人员是否按程序、按规定介绍理财产品,你的权利、风险和纠纷处理方式,录音录像为证。
总之,找正规的渠道,买正规的产品,不贪高收益,这样就能尽量避免遭遇“假理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