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的第一位发现人是谁?

2024-05-14 12:41

1. 稀土元素的第一位发现人是谁?

英国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曾经在19世纪后期说过:“这些稀土元素使我们的研究发生困难,使我们的推理遭受挫折,在我们的梦中萦迴。它们像一片未知的海洋,伸展在我们面前,嘲弄着、迷惑着、诉说着奇异的发现和希望。”他说的这段话,距现在大约100年了,今天人们对稀土元素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100多年以来,经过很多化学家的努力,做了许多工作,也走过好些弯路,先后命名过的“稀土元素”的名称将近100种。有时,人们认为得到了一种稀土元素,可是,后来又证明了它只不过是一种混合物。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得很清楚了,稀土一共有17种元素,它包括原子序数为21的钪和原子序数为39的钇,以及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镧系15种元素。最后发现的稀土元素是61号元素钷,于1947年用离子交换法从铀裂变产物中分离得到。
第一位发现稀土元素的科学家是芬兰人约翰·加多林,他于1760年6月5日出生在赫尔辛基附近的一个叫埃波的城市,当时是芬兰的首都。加多林的父亲既是天文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加多林在幼年时就受到父亲严格的教育,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喜爱自然。他在芬兰读完大学之后,就到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继续学习了4年,主要是在贝格曼指导下学习。接着又到丹麦、德国、荷兰和英国进行化学和矿物学研究。加多林在瑞典期间,曾经和著名的化学家舍勒合作,做过一些研究。不幸,舍勒在1786年病故,否则他们两人将更能推动北欧化学的发展。
加多林回国以后,因为芬兰大学化学系已经有了一位正教授,所以他担任了几年的编外教授。在1794年,当他34岁时,从一位研究矿物学的人那里,得到了一块奇特的黑颜色的石头,这块石头是在意托比这个地方发现的。加多林对这块石头作了仔细的分析,证实了在这种矿石里面的确含有一种新元素,它被命名为yttrium(中译名钇)。后人为了纪念加多林的功绩,把这种矿石命名为加多林矿。尽管当时加多林得到的钇还不纯,可是这位芬兰化学家兼矿物学家至今仍被认为是首先发现稀土元素的学者。
加多林在芬兰大学担任了25年化学教授。他分析了很多种矿石,并研究了铁矿的分析方法。在北欧,他是最早反对错误的燃素学说的科学家,他还把拉瓦锡的法文著作翻译成瑞典文,这可以说是瑞典文最早的教科书,对北欧化学界能相当早地摆脱燃素学说起了一定的作用。加多林在1822年62岁时退休,后来还精力充沛地活了30年之久。他于1852年8月15日在芬兰的维尔姆城去世,终年92岁。1827年,埃波城和芬兰大学的建筑物全部被大火焚毁,加多林搜集的好多珍贵矿物标本也全部散失了。
1880年瑞士化学家马克纳克发现了一种新的稀土元素,被命名为gadolinium(中译名钆),就是纪念加多林的。芬兰化学会在1935年设立了加多林基金,从1937年开始,每年奖给芬兰的青年化学家一笔奖金,同时加上一枚奖章。奖章的正面是加多林的像,反面的图案是5位化学家在做实验。这说明芬兰化学界至今还是很怀念和尊敬加多林的。

稀土元素的第一位发现人是谁?

2. 稀土金属的起源

稀土是历史遗留的名称。稀土金属是从18世纪末叶开始陆续发现。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把氧化铝叫陶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又很稀少,因而得名稀土。稀土金属的化学性质很相似,所以在矿物中共生,但是钪的化学性质同其他稀土差别较大,一般稀土矿物中不含钪。最稀少的钷最初是从铀反应堆裂变产物中获得的,放射性元素147Pm的半衰期为 2.7年。过去认为自然界中不存在钷,直到1965年,芬兰一家磷酸盐工厂在处理磷灰石时发现了痕量的钷。

3. 中国“稀土”有多重要,为何全世界都抢着要?科学家说出真相


中国“稀土”有多重要,为何全世界都抢着要?科学家说出真相

4. 稀土科学是什么?


5. 稀土在中国是怎么被发现的

稀土材料的发现、应用和发展

稀土在中国是怎么被发现的

6. 我国稀土主要产自哪里

中国占世界稀土资源的41、36%,是一个稀土资源大国。稀土资源极为丰富,分布也极其合理,这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白云鄂博稀土矿与铁共生,主要稀土矿物有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其比例为3∶1,都达到了稀土回收品位,故称混合矿,稀土总储量REO为3500万吨,约占世界储量的38%,堪称为世界第一大稀土矿。
  
 2、微山稀土矿和冕宁稀土矿是以氟碳铈矿为主,伴生有重晶石等,是组成相对简单的一类易选的稀土矿。
  
 3、江西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是一种新型稀土矿种,它的选冶相对较简单,且含中重稀土较高,是一类很有市场竞争力的稀土矿。
  
 4、中国的海滨砂也极为丰富,在整个南海的海岸线及海南岛、台湾岛的海岸线可称为海滨砂存积的黄金海岸,有近代沉积砂矿和古砂矿,其中独居石和磷钇矿是处理海滨砂回收钛铁矿和锆英石时作为副产品加以回收。